第5章润滑和冷却系统
冷却系的工作原理

冷却系的工作原理冷却系统是车辆引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引擎的温度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以确保引擎能够高效运转。
冷却系统通常由水泵、散热器、风扇、水箱、冷却液和管道等部件组成。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
首先,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传导和自然对流的物理原理。
当引擎运转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没有冷却系统来散发这些热量,引擎很快就会过热而损坏。
因此,冷却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引擎产生的热量带走,保持引擎的温度在一个安全范围内。
其次,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循环冷却液来实现的。
冷却液首先通过水泵被抽送到引擎周围,吸收引擎产生的热量,然后流入散热器。
在散热器中,冷却液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将热量散发出去,然后再被泵送回到引擎周围,循环往复。
同时,风扇的作用是在慢速行驶或怠速状态下增加空气流动,增强散热效果。
另外,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了冷却液的特性。
冷却液通常是一种抗腐蚀、抗冻和抗沸腾的混合液体,它能够在不同温度下保持稳定的物理性质,以确保引擎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得到有效的冷却。
最后,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也需要注意保持系统的密封性。
冷却系统中的管道、连接件和密封圈都需要保持完好,以防止冷却液泄漏,影响冷却效果。
同时,冷却系统的冷却液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其良好的冷却性能。
总的来说,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循环冷却液、热交换和保持密封性来实现的。
只有当这些方面都得到有效的保障,冷却系统才能够正常工作,确保引擎的正常运转。
因此,对于车辆的冷却系统,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船舶主机-5

2.液体静压润滑
在某些机械的轴承中,由于转速太低,负荷太高, 或者运动不连续,因此很难“自然”地形成完整的楔 形油膜。这时可采用液体静压润滑方式,即从外部向 摩擦表面供给有一定压力的滑油,借助滑油的静压力 产生油膜以平衡外载荷。让一个或几个进油孔通至压 力区中一定形状的油槽中,用滑油的静压力形成油膜 把轴颈浮起来。十字头轴承常采用静压润滑,由一个 专设的高压滑油泵产生高压油。
3.混合润滑
摩擦表面上同时存在着液体润滑和边界润滑 (称半液体润滑)或存在着干摩擦和边界润(称半 干摩擦)都叫混合润滑。在柴油机中多指前者,如 气缸润滑即属此类。
5.1.3 润滑的方法
1.人工润滑 这种方法是用人工将滑油定期加到某些摩擦表面,如摇臂 轴承、气阀导管、传动杆接头等。这种方法简单,但耗油量大, 费工,不能保证良好润滑。 2.飞溅润滑( Splash lubrication ) 这种方法是利用曲轴,连杆大端等零件在高速旋转时的飞 溅作用,把连杆大端两侧溢出、刮油环刮落和冷却活塞后掉下 来的滑油溅到某些摩擦部位。一般用于油道输送难以达到或承 受负荷不大的摩擦部位,如气缸套、凸轮、齿轮等,中高速筒 形活塞式柴油机的气缸套润滑一般都采用飞溅式润滑。 飞溅润滑不需要油泵,但对机件的润滑不能控制,润滑效 果较差,耗油量大,滑油容易氧化与变质。
第五章 船舶推进装置

第五章船舶推进装置第一节船舶推进装置的传动方式船舶推进装置按传递到螺旋桨功率方式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直接传动直接传动是主机动力直接通过轴系传给螺旋桨的传动方式。
在这种传动方式中,主机和螺旋桨之间除了传动轴系外,没有减速和离合设备,运转中螺旋桨和主机始终具有相同的转向和转速。
它的主要优点是:(1)结构简单,维护管理方便。
只要安装时定位正确,平时管理中注意润滑冷却,一般不会出现大问题。
(2)经济性好,传动损失少,传动效率高。
主机多为耗油率低的大型低速柴油机。
螺旋桨转速较低,推进效率较高。
(3)工作可靠,寿命长。
因此普遍应用于大、中功率的民用船上。
其缺点是:整个动力装置的重量尺寸大,要求主机有可反转性能,非设计工况下运转时经济性差,船舶微速航行速度受到主机最低稳定转速的限制。
二、间接传动间接传动是主机和螺旋桨之间的动力传递除经过轴系外,还经过某些特设的中间环节(离合器、减速器等)的一种传动方式。
根据中间传动设备的不同,又可分为只带齿轮减速器;只带滑差离合器和同时具有齿轮减速器和离合器三种。
它的主要优点是:(1)主机转速可以不受螺旋桨要求低转速的限制。
只要适当选择减速比,就可使主机的转速适应螺旋桨的转速要求。
(2)轴系布置比较自由。
主机曲轴和螺旋桨轴可以同心布置也可以不同心布置,以改善螺旋桨的工作条件。
(3)在带有倒顺车离合器的装置中,主机不用换向,使主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管理方便,机动性提高。
(4)有利于多机并车运行及设置轴带发电机。
间接传动的主要缺点是轴系结构复杂,传动效率较低。
这种传动方式多用于中小型船舶以及以大功率中速柴油机、汽轮机和燃气轮机为主机的大型船舶。
近年来由于动力装置节能的需要,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采用大直径低转速螺旋桨是有效途径。
在70年代初,低速柴油机利用直接传动方式带动的螺旋桨转速多在100r/min以上,中速机通过减速箱减速一般也不低于90r/min。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职业教育版)》第五章冷却系统的构造与维修

—22—
任务5.1 冷却系统认知
➢ 5.1.4 冷却液
5.1.4 冷却液
更换冷却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喷水管
—18—
任务5.1 冷却系统认知
➢ 5.1.3 冷却系统的构造原理
5.1.3 冷却系统的构造原理
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19—
任务5.1 冷却系统认知
➢ 5.1.3 冷却系统的构造原理
5.1.3 冷却系统的构造原理
发动机冷却系统为强制循环水冷系统,通过水泵,强制冷却液在水套和散热 器中循环流动。冷却液经过气缸周围的水套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经过散热 器时,将热量传递给散热器;同时电动风扇旋转,对空气产生吸力,将散热器的 热量带走。经过冷却后的冷却液再进入水套,如此不断循环进行冷却,以保持发 动机的最佳工作温度。
膨胀水箱的组成
—17—
任务5.1 冷却系统认知
➢ 5.1.2 冷却系统的构造
6 水套
水套是指在发动机的气缸盖和气缸体中铸造出来的用于储存冷 却液和连通夹层的空间,它的存在使冷却液得以接近受热零部件, 并在其中循环流动。
水套内设有分水管和喷水管。分水管能使冷却液均匀流至各气 缸,从而使多缸发动机各气缸的冷却强度均匀;喷水管用于强制冷 却排气门,如图所示。
冷却系统的循环路径由节温器控制,根据冷却液温度由低到高的变化,其循 环路径可分为小循环和大循环两种。
—20—
任务5.1 冷却系统认知
习题册参考答案-《柴油机构造与维修(第二版)习题册》-+A07-3040

一、填空题 1.二 四 2.四行程 二行程 3.水冷 风冷 4.V 形 对置式 5.自然吸气式 强制进气式 6.单缸 多缸 二、判断题 1.× 2.× 3.× 4. × 5.√ 6.√ 三、简答题 1.柴油机基本上都是由 2 大机构和 4 大系统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 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和起动系。 2.(1)燃料不同。汽油机使用的燃料是汽油,而柴油机的燃料是柴油,这 是两者最直观的区别。 (2)构造不同。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有火花塞,而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 嘴。 (3)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是靠火花塞产生的电火花点燃的,我们通常把 这种点燃方式称为点燃式。而柴油机则通过喷嘴向气缸内喷入柴油,然后由于气 缸内空气压缩,热量增加,柴油就被点燃了,这种点燃方式被称为压燃式。 (4)效率不同。一般情况下,汽油机的效率要比柴油机低一些。数据显示, 汽油机的效率一般在 20%~30%之间,而柴油机则在 30%~45%之间。 (5)应用范围不同。汽油机一般用在汽车、摩托等小型机车上,而柴油机 则多用于火车、轮船等。现在汽车上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柴油发动机。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验法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选择题 1.C 2.B 3.D 四、简答题 1.主要是起导向作用,保证气门作直线往复运动,使气门与气门座能正确贴
合。此外,气门导管还在气门杆与气缸盖之间起导热作用。 2.是保证气门自动回位关闭而密封,还保证气门与气门座的座合压力,吸收
6
3.(1)连杆轴承或轴颈磨损过甚,导致径向间隙过大;连杆轴承合金烧毁 或脱落;连杆轴承盖的固定螺栓松动或折断。
(2)机油压力太低或机油变质;曲轴内通连杆轴颈的油道堵塞。 4.(1)柴油机稳定运转时,一般并无异响。当柴油机转速突然变化时,发 出沉闷连续的“嘡嘡”金属敲击声(比连杆轴承响声重),严重时柴油机感觉很大 振动。 (2)柴油机负荷突然变化时,异响最明显。 (3)柴油机转速越高,声响越大。 (4)单缸断火时,声响无变化,而相邻两缸断火时,声响显著减小。 5.(1)柴油机供油时间过早(喷油提前角过大):如喷油定时齿轮安装不当, 喷油泵出油阀环带严重磨损或喷油时间过晚等。 (2)活塞与气缸壁配合间隙过大;活塞椭圆状过小或活塞呈反椭圆状;活 塞与活塞销装配过紧。 6.(1)活塞销折断;活塞销锁环脱落;活塞销与座孔配合松旷;活塞销与 连杆小端衬套配合松旷。 (2)机油压力过低,润滑不良续表序号故障名称故障现象原因分析。 7.(1)活塞环断裂。 (2)活塞环槽积炭过多,或环的端隙过小,当温度升高后没有膨胀余地, 使活塞环卡死在气缸内或环槽中。 (3)活塞环与环槽磨损严重,侧隙、背隙和端隙过大。 气缸磨损后,在气缸口上形成凸肩,若修理不规范,活塞上移使活塞环与凸 肩相碰,出现异常声音。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3.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4.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3. 介绍发动机的分类4. 展示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图5. 小组讨论:发动机各部件的作用第二章:发动机内部构造与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内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
2. 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内部构造2. 发动机工作原理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内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4. 案例分析:常见发动机故障及原因第三章:发动机外部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外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
2. 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外部构造2. 发动机维修基本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外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维修实例3. 小组讨论:发动机维修注意事项4. 实践操作:发动机外部部件的检查与维修第四章:发动机冷却系统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2.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3.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冷却系统故障及原因4. 实践操作:冷却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第五章:发动机润滑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2.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3.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润滑系统故障及原因4. 实践操作:润滑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第六章:发动机燃油系统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姚兴佳 第5章

3. 轴系的连接构件
为实现机组传动链部件间的转矩传递,传动链的轴系还需要设置必要的连接构件。
5.1.3主传动链齿轮传动特点与设计要求
齿轮箱的功能:将风轮所产生的转矩传递到发电机,并使其得到相应的转速。
1.传动条件 风电机组齿轮箱是一种大传动比、大功率的增速传动装置,需要承受多变的风
载荷作用及强阵风的冲击,且对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要求比一般机械要高得 多,通常要求设计寿命为20年。设计过程往往难以确定齿轮箱所承受的动态载荷,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齿轮箱故障的诱因。
5.1.1 主传动链的布局要求
风电机组的主传动链是指将风轮轴功率传递到发电机系统所需的机构。 典型的主传动链包括了风轮主轴系统、增速传动机构(齿轮箱)、以及轴系的 支撑与连接(如轴承、联轴器)和制动装置等。
主传动链中的主轴(也称低速轴)连接风轮和齿轮箱的输入轴,高速轴 连接齿轮箱输出端与发电机。
1.传动链布局设计的要求 传动链的布局形式对机组传动系统和机舱设计有决定性的影响,组成主
i 1 k n n k 1 1 m 从 从 1 1 轮 轮 到 到 k k 轮 轮 之 之 间 间 所 所 有 有 从 主 动 动 轮 轮 齿 齿 数 数 的 的 连 连 乘 乘 积 积 n 1 —首个齿轮的转速
n k —末轮的转速
k —定轴轮系中的齿轮数量
定轴轮系的传递比计算算例: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
第5章主传动系统设计
5.1 主传动链设计概述
5.1.1 主传动链的布局形式
1. 机舱底盘 2. 变桨距驱动器 3. 风轮轴 4. 风轮叶片 5. 轮毂 6. 变桨距机构 7.主轴承 8. 齿轮 箱 9. 制动装置 10. 高速轴 11. 发电机 12. 测风系统 13. 液压系统 14. 电气控制系统
冷却系统安全操作规程(4篇)

冷却系统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概述1.1 目的和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冷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并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冷却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
1.2 定义1) 冷却系统:指用于冷却设备或工艺过程的系统;2) 操作人员:指受雇于冷却系统的企事业单位,并参与冷却系统运行维护的人员;3) 安全操作:指在操作冷却系统时采取的各种措施,以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4) 事故:指冷却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导致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的不可预见事件。
第二章操作规程2.1 操作前准备1) 操作人员在进行冷却系统操作前,必须经过相关培训,了解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操作技能;2) 操作人员应熟悉操作手册和相关安全规定,了解常见故障及应急处理方法;3) 操作人员需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手套等。
2.2 操作过程安全控制1) 在操作冷却系统前,必须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各个接口紧固可靠,无渗漏现象;2) 操作人员应先检查冷却系统的控制软件和仪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数据准确可靠;3)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启动冷却系统,并进行各项调试和参数设置,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4)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随时注意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观察各个指示灯和仪表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5)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数据记录和报表填写,包括设备运行参数、故障处理情况等;6) 操作人员应注意操作环境的安全,防止冷却系统周围出现积水、堆放杂物等现象,确保安全通道畅通。
2.3 紧急情况处理1) 在冷却系统出现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冷却系统的运行,并向管理人员报告;2) 在紧急情况处理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配合管理人员的指挥,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并保护好自身安全;3) 在处理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需保护好冷却系统的关键部件,防止二次损坏,并做好相应记录;4) 在紧急情况得到控制后,操作人员应及时进行事故分析和原因查找,以加强冷却系统未来的安全管理。
第五章润滑系统试题

• 4.润滑油路中的油压越高越好。()
• 5.发动机润滑系油道的压力是限压阀调节。()
• 6.加注润滑油时,加入量越多,越有利于发动机的润 滑。()
• 7.纸质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可反复多次使用。()
•8.润滑油路中的机油压力不能过高,所以润滑油路中用 旁通阀来限制油压。() •9.汽油机的润滑油路可以为液力挺柱供油。() •10.固定式集滤器比浮式集滤器应用广泛。() •11.机油CD级的工作性能比CC级更高。() •12.固定式集滤器容易吸入油面上泡沫。() •13.水冷式机油冷却器位于冷却液路中。() •14.汽油机和柴油机使用的润滑油相同。() •15.浮式集滤器吸入润滑油的清洁度差。()
• 7.机油滤清装置按过滤能力分___,___,___ • 8.曲轴箱的通风方式分为___和___。以前柴油机多采 用___方式。现汽油机多采用___方式。
• 9.发动机润滑系中,润滑油的贮存装置是___。 • 10.润滑系的限压阀弹簧过硬,将导致机油压力___。 • 11.润滑系的限压阀弹簧过软,可造成机油压力___。 • 12.机油集滤器有___和___两种,现代轿车上的发动机 多采用___集滤器。
• 3.上海桑塔纳轿车发动机油路中只设一个机油滤清器, 该滤清器是()。 • A.全流式滤清器 B.分流式滤清器 C.混合式滤清器
• 4.曲轴箱通风的目的主要是()。 • A.排出水和汽油 • B.排出漏入曲轴箱内的可燃混合气与废气 • C.冷却润滑油 • D.向曲轴箱供给氧气
• 5.曲轴箱通风简称为( ) • A.PCV B.PVE C.PVC
• 26.___是用金属网编制成的滤网,用来滤除机油中粗 大的杂志,防止其进入机油泵。
第四、五章 冷却系 润滑系习题

冷却系习题1.填空题(1)根据所用冷却介质的不同,发动机的冷却方式可分为式和式两种。
(2)发动机水冷却系统由装置、装置和装置三部分组成。
(3)发动机水冷却系统中的冷却装置由、、等组成。
(4)发动机水冷却系统中的冷却强度调节装置由、、等组成。
(5)发动机水冷却系统中的水温显示装置由等组成。
(6)发动机冷却液的循环分为循环、循环和循环。
(7)发动机用散热器一般由、和等组成。
(8)发动机用离心式水泵主要由、、等三部分组成。
(9)发动机用风扇离合器有式、式和式,其中式应用最广泛。
(10)散热器的维修主要内容包括、和。
2.判断题( )(1)发动机过热会使充气效率降低。
( )(2)发动机过热会使发动机早燃和爆燃的倾向减小。
( )(3)发动机过热会使润滑条件恶化,加剧零件的磨损( )(4)发动机过热会使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降低,造成零件变形或损坏。
( )(5)发动机过冷会使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温度太低,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料消耗增加。
( )(6)发动机过冷会使润滑油的粘度增大润滑改善,零件的磨损减小。
( )(7)发动机过冷会使未汽化的燃料冲刷摩擦表面(如气缸壁)上的油膜或稀释润滑油,加重零件的磨损。
( )(8)点火时间过晚会造成发动机过冷。
( )(9)混合气过稀会造成发动机过热。
( )(10)若散热器中的水垢过多会造成发动机过冷。
( )(11)发动机水冷却系中的风扇属于冷却强度调节装置。
( )(12)发动机水冷却系中的节温器属于冷却强度调节装置。
( )(13)发动机水冷却系中的散热器属于冷却强度调节装置。
( )(14)发动机水冷却系中的百叶窗属于冷却强度调节装置。
( )(15)发动机水冷却系中的水温传感器属于水温显示装置。
( )(16)采用膨胀水箱把冷却系变成了一个暂时性的封闭系统。
( )(17)采用膨胀水箱避免了空气的不断进入,减小了对冷却系内部的氧化腐蚀。
( ) (18)采用膨胀水箱使冷却系中的水汽分离,使压力处于不稳定状态。
生产设备维护与保养手册

生产设备维护与保养手册第1章设备维护与保养概述 (3)1.1 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3)1.2 设备维护保养的基本要求 (3)1.3 设备维护保养的组织实施 (4)第2章设备维护保养的类型与周期 (4)2.1 定期维护保养 (4)2.1.1 保养周期 (4)2.2 预防性维护保养 (5)2.2.1 保养周期 (5)2.3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5)2.3.1 保养周期 (5)2.4 设备大修与技改 (5)2.4.1 保养周期 (5)第3章通用设备维护保养方法 (6)3.1 机械设备维护保养 (6)3.1.1 检查与清洁 (6)3.1.2 润滑 (6)3.1.3 调整与紧固 (6)3.1.4 防锈与防腐 (6)3.2 电气设备维护保养 (6)3.2.1 检查与清洁 (6)3.2.2 绝缘测试 (6)3.2.3 防潮与防尘 (6)3.2.4 保养与更换 (7)3.3 仪器仪表维护保养 (7)3.3.1 校准与调整 (7)3.3.2 检查与清洁 (7)3.3.3 防潮与防震 (7)3.3.4 保养与更换 (7)第4章关键设备维护保养要点 (7)4.1 关键设备识别 (7)4.1.1 定义关键设备 (7)4.1.2 关键设备识别方法 (7)4.2 关键设备维护保养策略 (7)4.2.1 制定维护保养计划 (8)4.2.2 预防性维护保养 (8)4.2.3 应急预案 (8)4.3 关键设备保养案例分析 (8)4.3.1 案例一: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A (8)4.3.2 案例二:关键设备B的易损件更换 (8)4.3.3 案例三:关键设备C的故障排查 (8)第5章设备润滑与冷却系统维护 (8)5.1 润滑与冷却系统的作用 (8)5.1.1 润滑作用 (9)5.1.2 冷却作用 (9)5.2 润滑油(脂)的选择与更换 (9)5.2.1 润滑油(脂)的选择 (9)5.2.2 润滑油(脂)的更换 (9)5.3 润滑与冷却系统的检查与保养 (9)5.3.1 检查项目 (9)5.3.2 保养措施 (9)第6章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维护 (10)6.1 安全防护装置的分类与作用 (10)6.1.1 物理防护装置 (10)6.1.2 电气防护装置 (10)6.1.3 限位防护装置 (10)6.1.4 联锁防护装置 (10)6.2 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与保养 (10)6.2.1 检查周期 (10)6.2.2 检查内容 (10)6.2.3 保养内容 (11)6.3 安全防护装置的故障排除 (11)第7章设备电气系统维护 (11)7.1 电气系统概述 (11)7.2 电气元件的检查与保养 (11)7.2.1 电源及配电箱 (11)7.2.2 控制柜 (11)7.2.3 电机 (12)7.3 电气线路的检查与维护 (12)第8章设备精度检查与调整 (12)8.1 设备精度检查的意义与要求 (12)8.1.1 意义 (12)8.1.2 要求 (13)8.2 常用精度检查方法 (13)8.2.1 直尺检查法 (13)8.2.2 量规检查法 (13)8.2.3 水平仪检查法 (13)8.2.4 激光干涉仪检查法 (13)8.3 设备精度调整与补偿 (13)8.3.1 调整方法 (13)8.3.2 补偿方法 (13)第9章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 (14)9.1 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14)9.1.1 望闻问切法 (14)9.1.2 逻辑分析法 (14)9.1.3 数据分析法 (14)9.1.4 专业诊断法 (14)9.2 常见设备故障案例分析 (14)9.2.1 案例一:电机过载故障 (14)9.2.2 案例二:液压系统压力不足 (14)9.2.3 案例三:PLC程序故障 (15)9.3 设备故障预防策略 (15)9.3.1 定期维护保养 (15)9.3.2 预防性维修 (15)9.3.3 操作人员培训 (15)9.3.4 备品备件管理 (15)9.3.5 设备升级改造 (15)第10章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与管理 (15)10.1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的重要性 (15)10.1.1 监测设备运行状况 (15)10.1.2 提高设备维护效率 (15)10.1.3 降低维修成本 (15)10.1.4 保障生产安全 (16)10.2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的内容与格式 (16)10.2.1 设备基本信息 (16)10.2.2 设备维护保养内容 (16)10.3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6)10.3.1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16)10.3.2 设备维护保养流程 (16)10.3.3 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培训 (16)10.3.4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的管理 (16)10.3.5 设备维护保养效果的评估 (16)10.3.6 设备维护保养信息化的应用 (16)第1章设备维护与保养概述1.1 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性设备作为企业生产的核心要素,其功能的稳定与可靠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件及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等。
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
4. 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件:气缸、活塞、曲轴、配气机构、燃油系统等。
5.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和模型进行演示。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汽车发动机各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练习与作业:1. 填写汽车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表格。
2. 绘制汽车发动机组成部件示意图。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和组成。
2.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转化往复运动为旋转运动。
2. 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曲轴、活塞、连杆等。
3. 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活塞往复运动转化为曲轴旋转运动。
4. 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方法:更换活塞、曲轴、连杆等部件。
教学方法:1. 利用模型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和作用。
2. 播放曲柄连杆机构工作原理的视频,加深学生对工作原理的理解。
3. 安排实操环节,让学生动手拆装曲柄连杆机构,掌握维修方法。
练习与作业:1. 绘制曲柄连杆机构组成部件示意图。
3. 分析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三章:配气机构教学目标:1. 了解配气机构的作用和组成。
2. 掌握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配气机构的作用:控制气缸内气体进出,实现燃烧。
2. 配气机构的组成:气门、气门弹簧、气门座、凸轮轴等。
3. 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凸轮轴驱动气门开闭,实现气体进出。
船舶制造与航海作业指导书

船舶制造与航海作业指导书第1章船舶基础知识 (3)1.1 船舶分类与结构 (4)1.2 船舶材料与功能 (4)1.3 船舶设计与稳定性 (4)第2章船舶制造工艺 (5)2.1 船体建造工艺 (5)2.1.1 设计与放样 (5)2.1.2 材料准备 (5)2.1.3 构件加工 (5)2.1.4 装配与焊接 (5)2.1.5 船体合拢 (5)2.2 船舶焊接技术 (5)2.2.1 手工电弧焊 (5)2.2.2 气体保护焊 (6)2.2.3 自动焊接 (6)2.2.4 焊接质量检测 (6)2.3 装饰与涂装工艺 (6)2.3.1 船舶装饰 (6)2.3.2 船舶涂装 (6)2.3.3 涂装质量检测 (6)第3章船舶动力系统 (6)3.1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6)3.2 主机及其辅助设备 (6)3.2.1 主机 (6)3.2.2 辅助设备 (7)3.3 船舶电站与电力系统 (7)3.3.1 船舶电站 (7)3.3.2 电力系统 (7)第4章船舶导航系统 (8)4.1 航海导航基础知识 (8)4.1.1 导航定义及分类 (8)4.1.2 海图及海图符号 (8)4.1.3 航标与灯标 (8)4.2 船舶导航设备 (8)4.2.1 罗经 (8)4.2.2 测深仪 (8)4.2.3 航速仪 (8)4.2.4 导航雷达 (8)4.2.5 电子海图系统(ECDIS) (8)4.2.6 卫星导航系统(GPS) (9)4.3 导航系统操作与维护 (9)4.3.1 操作规范 (9)4.3.2 维护与保养 (9)4.3.3 故障处理 (9)第5章船舶通信与信息系统 (9)5.1 船舶通信技术 (9)5.1.1 通信原理 (9)5.1.2 无线电通信 (10)5.1.3 数字通信 (10)5.1.4 通信天线与设备 (10)5.2 船舶信息系统 (10)5.2.1 船舶导航系统 (10)5.2.2 船舶管理信息系统 (10)5.2.3 船舶监控系统 (10)5.3 网络安全与信息处理 (10)5.3.1 网络安全 (10)5.3.2 信息处理 (10)5.3.3 数据融合与决策支持 (10)第6章船舶操纵与控制 (11)6.1 船舶操纵原理 (11)6.1.1 船舶操纵的基本概念 (11)6.1.2 船舶操纵的运动学原理 (11)6.1.3 船舶操纵的动力学原理 (11)6.1.4 船舶操纵功能指标 (11)6.2 船舶操纵设备 (11)6.2.1 舵设备 (11)6.2.2 船舶推进设备 (11)6.2.3 船舶操纵辅助设备 (11)6.3 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系统 (11)6.3.1 自动化控制系统 (11)6.3.2 智能化控制系统 (12)6.3.3 船舶操纵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2)第7章船舶安全与防污染 (12)7.1 船舶安全管理 (12)7.1.1 船舶安全管理体系 (12)7.1.2 船舶安全检查与维护 (12)7.1.3 船舶安全培训与教育 (12)7.2 船舶防污染技术 (12)7.2.1 船舶污染防治原则 (12)7.2.2 船舶污染防治技术 (12)7.2.3 船舶防污染设备与系统 (13)7.3 应急处理与安全逃生 (13)7.3.1 船舶应急预案 (13)7.3.2 船舶应急设备与系统 (13)7.3.3 船舶安全逃生 (13)7.3.4 船舶应急演练与培训 (13)第8章船舶维护与修理 (13)8.1 船舶日常维护 (13)8.1.1 船舶清洁与保养 (13)8.1.2 船舶防腐措施 (13)8.1.3 船舶安全设备检查 (13)8.2 船舶修理工艺 (14)8.2.1 船舶修理前的准备 (14)8.2.2 船体修理 (14)8.2.3 机械设备修理 (14)8.2.4 电气设备修理 (14)8.3 船舶检验与证书 (14)8.3.1 船舶检验概述 (14)8.3.2 船舶检验流程 (14)8.3.3 船舶证书 (15)8.3.4 船舶检验机构 (15)第9章航海作业准备与实施 (15)9.1 航海作业计划与组织 (15)9.1.1 制定航海作业计划 (15)9.1.2 组织航海作业 (15)9.2 航线选择与航法 (15)9.2.1 航线选择 (15)9.2.2 航法 (15)9.3 航海作业实施与监控 (15)9.3.1 航海作业实施 (16)9.3.2 航海作业监控 (16)9.3.3 航海作业记录与评估 (16)第10章航海法规与海事管理 (16)10.1 国际海事法规概述 (16)10.1.1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16)10.1.2 国际海上劳工公约 (16)10.1.3 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 (16)10.2 我国海事管理体系 (16)10.2.1 海事管理机构 (16)10.2.2 海事执法队伍 (17)10.2.3 海事服务机构 (17)10.3 海事处理与法律责任 (17)10.3.1 海事处理 (17)10.3.2 法律责任 (17)第1章船舶基础知识1.1 船舶分类与结构船舶作为水上运输的主要工具,其分类繁多,结构各异。
发动机润滑系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教案1

教案首页新授知识减震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并减小振动,起减震缓冲作用。
(2)润滑方式发动机常见的润滑方式有:压力润滑:利用机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源源不断地送往摩擦表面。
适用于工作载荷大、相对速度高的运动表面,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轴承等。
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来润滑摩擦表面。
适用于载荷较轻、相对速度较低的运动件表面,如活塞、气缸壁、凸轮、正时齿轮、摇臂、气门等。
定期润滑(润滑脂润滑):发动机辅助系统中有些零件则只需定期加注润滑脂进行润滑,例如水泵及发电机轴承等。
近年来,有采用含有耐磨润滑材料(如尼龙、二硫化钼等)的轴承来代替加注润滑脂的轴承的趋势。
2、润滑系的组成润滑系一般由供给装置、滤清装置和仪表与信号装置等三部分组成。
(1)供给装置包括油底壳、机油泵、油管、油道、限压阀等。
用于储存机油,建立足够的油压使之在发动机内循环流动,并限制油路中的最高压力。
(2)滤清装置包括集滤器、粗滤器、细滤器、旁通阀等,用来清除机油中的杂质,保证润滑油清洁和润滑可靠。
(3)仪表与信号装置包括堵塞指示器、油压传感器、油压报警灯、指示灯、油压表等,用来检测润滑系工作情况。
二、发动机润滑系油路1、油路的基本结构。
2、润滑系机油滤清器的形式全流过滤式、并联过滤式的对比。
思考:润滑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投影+实物图片投影+实物投影+实物听讲理解记忆实物认知听讲理解记忆实物认知全流式滤清器和分流式滤清器对比记忆课堂小结本次课主要学习了润滑系的功用和润滑方式、润滑系的组成与油路布置作业前,简要总结本章课程的内容。
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归纳记忆课堂作业1、润滑系的作用是什么?润滑系是由哪些装置和机件组成的?2、润滑系中机油的循环路线是什么?引导练习作业。
汽车发动机复习题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上)》1—6章试库一、填空题(约25%)(一)绪论1.1886 年1月29日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
2.汽车的基本组成是一致的,都是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3.汽车按其设计和技术特征的主要用途不同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
(二)第一章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基础知识1.汽油机主要由“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
“两大机构”指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五大系统”指燃料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和起动系统。
2.按点火方式不同,汽车用内燃机可分为点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
3.活塞在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近处时,活塞顶所处的位置称为上止点。
4.活塞在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远处时,活塞顶所处的位置称为下止点。
5.四冲程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依次为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
6.汽车维护通常分为例行维护和计划维护。
7.汽车修理按作业范围可分为汽车大修、总成大修、汽车小修和零件修理四类。
8.常用的零件修复法有:机械加工修复法、压力加工修复法、焊接修复法和粘接修复法四种。
(三)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1.曲柄连杆机构可分为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
2.机体组主要由汽缸体、气缸盖、气缸垫等组成。
3.活塞连杆组主要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及连杆轴承等组成。
4.根据气缸的排列形式,气缸体有直列式、卧式、V形。
5.曲轴箱有三种结构形式平分式、龙门式、隧道式。
6.发动机镶的气缸套可分为干式缸套和湿式缸套。
7.汽缸盖结构复杂,一般采用铸铁或铝合金材料铸造而成。
8.活塞主要由活塞顶部、活塞头部和活塞裙部组成。
9.按裙部结构形式活塞可分为拖板式和筒式。
10.活塞环按其功用可分为气环和油环。
11.活塞销内孔形状有圆柱形、截锥形和组合形。
12.活塞销与活塞的连接方式有半浮式和全浮式。
13.在保证连杆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为减轻连杆的重量,其杆身通常采用工字型截面。
14.连杆大头与连杆盖按切分面方向可分为平切口和斜切口。
设备维护与检修操作指南

设备维护与检修操作指南第1章设备维护与检修基本概念 (4)1.1 设备维护的定义与意义 (4)1.2 设备检修的分类与要求 (4)1.2.1 预防性检修 (4)1.2.2 故障性检修 (5)1.3 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关系 (5)第2章设备维护策略与计划 (5)2.1 设备维护策略制定 (5)2.1.1 维护目标的确立 (5)2.1.2 维护类型的确定 (5)2.1.3 维护周期的设定 (5)2.1.4 维护资源的配置 (6)2.1.5 维护标准的制定 (6)2.2 设备维护计划的编制 (6)2.2.1 设备检查与评估 (6)2.2.2 维护项目清单编制 (6)2.2.3 维护时间安排 (6)2.2.4 维护费用预算 (6)2.2.5 维护计划审批 (6)2.3 设备维护计划的实施与调整 (6)2.3.1 维护计划发布 (6)2.3.2 维护前准备 (6)2.3.3 维护过程执行 (6)2.3.4 维护记录与反馈 (6)2.3.5 维护计划调整 (6)第3章设备检修流程与方法 (7)3.1 设备检修流程设计 (7)3.1.1 检修前期准备 (7)3.1.2 检修方案制定 (7)3.1.3 检修方案审批 (7)3.1.4 检修实施 (7)3.1.5 检修验收 (7)3.1.6 检修总结 (7)3.2 设备检修方法选择 (7)3.2.1 预防性检修 (7)3.2.2 预测性检修 (7)3.2.3 故障性检修 (7)3.2.4 定期检修 (8)3.3 设备检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8)3.3.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8)3.3.2 保证检修质量 (8)3.3.4 做好检修记录 (8)3.3.5 及时沟通与协调 (8)第4章常用设备维护与检修工具 (8)4.1 通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8)4.1.1 扳手 (8)4.1.2 锤子 (8)4.1.3 螺丝刀 (8)4.1.4 钳子 (9)4.1.5 电钻 (9)4.2 专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9)4.2.1 液压千斤顶 (9)4.2.2 拉马 (9)4.2.3 拆卸器 (9)4.2.4 管子扳手 (9)4.3 常用检测仪器与仪表 (9)4.3.1 万用表 (9)4.3.2 示波器 (9)4.3.3 频率计 (9)4.3.4 绝缘电阻测试仪 (10)4.3.5 声级计 (10)第5章设备润滑与冷却系统维护 (10)5.1 润滑与冷却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10)5.1.1 润滑系统组成 (10)5.1.2 冷却系统组成 (10)5.1.3 润滑与冷却系统作用 (10)5.2 润滑油脂的选择与更换 (10)5.2.1 润滑油脂的选择 (11)5.2.2 润滑油脂的更换 (11)5.3 冷却系统的维护与检修 (11)5.3.1 冷却系统的维护 (11)5.3.2 冷却系统的检修 (11)第6章电气设备维护与检修 (11)6.1 电气设备维护的基本要求 (11)6.1.1 定期维护 (11)6.1.2 全面检查 (11)6.1.3 规范操作 (12)6.1.4 记录完整 (12)6.2 电气设备检修的关键步骤 (12)6.2.1 准备工作 (12)6.2.2 检修步骤 (12)6.3 电气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 (12)6.3.1 故障诊断 (12)6.3.2 故障处理 (12)第7章机械设备的维护与检修 (13)7.1 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 (13)7.1.1 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13)7.1.2 清洁与润滑 (13)7.1.3 检查紧固件 (13)7.1.4 检查电气系统 (13)7.2 机械设备的定期检修 (13)7.2.1 制定检修计划 (13)7.2.2 检修内容 (13)7.2.3 检修记录 (13)7.3 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14)7.3.1 故障诊断 (14)7.3.2 故障排除 (14)7.3.3 预防措施 (14)第8章仪器仪表的维护与检修 (14)8.1 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 (14)8.1.1 检查仪表外观 (14)8.1.2 检查电源与接地 (14)8.1.3 检查传感器与连接部件 (14)8.1.4 检查仪表显示与输出 (14)8.1.5 定期更换易损件 (15)8.2 仪器仪表的校准与调整 (15)8.2.1 校准前的准备 (15)8.2.2 校准过程 (15)8.2.3 调整与优化 (15)8.2.4 校准结果验证 (15)8.3 仪器仪表的故障处理与修复 (15)8.3.1 故障诊断 (15)8.3.2 故障排除 (15)8.3.3 故障修复 (15)8.3.4 故障记录与预防 (15)第9章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安全管理 (15)9.1 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安全制度 (16)9.1.1 安全组织架构 (16)9.1.2 安全管理制度 (16)9.1.3 安全培训与考核 (16)9.1.4 安全生产责任制 (16)9.2 安全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 (16)9.2.1 防护措施 (16)9.2.2 应急预案 (16)9.3 处理与案例分析 (16)9.3.1 处理 (16)9.3.2 案例分析 (17)第10章设备维护与检修的质量控制 (17)10.1 设备维护与检修质量标准 (17)10.1.1 定义维护与检修质量目标 (17)10.1.2 设备维护与检修质量标准 (17)10.1.3 质量标准执行与监督 (17)10.2 质量控制措施及方法 (17)10.2.1 维护与检修流程控制 (17)10.2.2 人员培训与管理 (17)10.2.3 设备维护与检修方法 (17)10.2.4 检修工具与设备 (17)10.2.5 质量检测与验收 (18)10.3 质量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18)10.3.1 质量问题收集与分析 (18)10.3.2 制定改进措施 (18)10.3.3 改进措施实施与跟踪 (18)10.3.4 持续改进机制 (18)第1章设备维护与检修基本概念1.1 设备维护的定义与意义设备维护是指对设备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预防性检查和保养活动,以保持设备功能稳定、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清洗 润滑油可以带走摩擦表面产生的金属碎末及冲洗 掉沉积在气缸、活塞、活塞环及其它零件上的积炭。
(4) 密封 附着在气缸壁、活塞及活塞环上的油膜,可起到 密封防漏的作用。
(5) 防锈 润滑油有防止零件发生锈蚀的作用。
二、润滑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
(6) 高度的极压性 在摩擦表面之间的油膜厚度小于 0.3~0.4μm的润滑状态,称边界润滑。习惯上把高 温、高压下的边界润滑,称为极压润滑。润滑油在极压 条件下的抗摩性叫作极压性(加入极压添加剂)。现代 汽车发动机的轴承及配气机构等零件的润滑,即为极压 润滑。
三、润滑油的分类
国际分类: SAE粘度分类法: 冬季用润滑油(6种牌号):SAE0W、SAE5W、SAEl0W、
2) 根据地区的季节气温选用适当粘度等级的润滑油。按当地的 环境温度选用润滑油时。
五、合成润滑油 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润滑剂。其主要特点: 良好的粘度---温度特性,可以满足大温差的使用要求; 优良的热氧化安定性,可长期使用不需更换。
(2) 机油滤清器---滤除润滑油中的金属磨屑、机械杂质 和润滑油氧化物。
(3) 机油冷却器---用来降低润滑油的温度。若润滑油温 度过高,则其粘度下降,不利于在摩擦表面形成油膜。 此外,还会加速润滑油老化变质,缩短润滑油使用期。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底壳---存储润滑油的容器。
(5) 集滤器---置于润滑系的进口,用来滤除润滑油中粗 大的杂质,防止其进入机油泵。
(3) 润滑脂润滑 通过对润滑脂嘴定期加注润滑脂来润滑零 件的工作表面的方式。(水泵、发电机轴承等)。
获得帮助:汽车维修论坛 http://
飞 溅 润 滑
压 力 润 滑
三、润滑系组成
(1) 机油泵---保证润滑油在润滑系内循环流动,并在发 动机任何转速下都能以足够高的压力向润滑部位输送 足够数量的润滑油。
获得帮助:汽车维修论坛 http://
第5章 发动机润滑系和冷却系
5.1 润滑系统
5.1.1 润滑系的功能及组成
一、润滑系的功用 发动机工作时,很多传动零件都是在很小的间隙下作高速
相对运动(曲轴主轴颈--主轴承、曲柄销--连杆轴承、 凸轮轴颈--凸轮轴轴承、活塞、活塞环--气缸壁面等), 它们之间将发生强烈的摩擦。 润滑系的功用---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的 洁净润滑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 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 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 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
(2) 优异的氧化安定性。指润滑油抵抗氧化作用不使其性质 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在润滑油中添加氧化抑制剂)。当 润滑油在使用与储存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发生氧 化作用时,润滑油的颜色变暗,粘度增加,酸性增大,并 产生胶状沉积物。氧化变质的润滑油将腐蚀发动机零件, 甚至破坏发动机的工作。
(3) 良好的防腐性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氧 化而生成各种有机酸。这类酸性物质对金属零件有腐蚀 作用,为提高润滑油的防腐性,除加深润滑油的精制程 度外,还要加入防腐添加剂。
润 滑 系 统
润 滑 系 统 功 能
二、润滑方式
对负荷及相对运动速度不同的传动件采用不同的润滑方式。
(1) 压力润滑 以一定的压力把润滑油供入摩擦表面的润滑 方式。(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承)。
(2) 飞溅润滑 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件溅泼起来的油滴或 油雾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气缸壁面、配气机构 的凸轮、挺柱、气门杆、摇臂等)。
润滑油的工作温度变化范围很大,环境温度---曲轴箱中润滑 油的平均温度可达950C或更高---与180~3000C的高 温零件接触,受到强烈的加热。
汽车发动机用润滑油应具有下列使用性能:
(1) 适当的粘度。粘度过小,在高温、高压下容易从摩擦表 面流失,不能形成足够厚度的油膜;粘度过大,冷起动困 难,润滑油不能被泵送到摩擦表面。因此润滑油应有适当 的粘度(添加增稠剂)。添加增稠剂之后,可以使润滑油 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粘度,而在低温时粘度增加不多。
(4) 较低的起泡性 由于润滑油在润滑系中快速循环和飞 溅,必然会产生泡沫。如果泡沫太多,或泡沫不能迅速 消除,将造成摩擦表面供油不足。控制泡沫生成的方法, 添加泡沫抑制剂。
(5) 强烈的清净分散性 润滑油的清净分散性是指润滑油 分散、疏松和移走附着在零件表面上的积炭和污垢的能 力(加入清净分散添加剂)。
润滑油压力表、温度表、润滑油管道等。
四、润滑系油路 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润滑
系油路大致相同。
压力警示(限压阀12 处、机油滤清器7处)
润 滑 系 统 报 警
5.1.2 润滑剂
汽车发动机润滑剂----润滑油、润滑脂。 一、润滑油的功用
(1) 润滑 润滑油在运动零件的所有摩擦表面之间形成连续 的油膜,以减小零件之间的摩擦。
SAEl5W、SAE20W和SAE25W。 非冬季润滑油(4种牌号):SAE20、SAE30、SAE40和SAE50。 号数较大的润滑油粘度较大,
API使用分类法: S系列为汽油机油(8个级别):SA、SB、SC、SD、SE、SF、
SG和SH 。 C系列为柴油机油(5个级别):CA、CB、CC、CD和CE 。 级号越后,使用性能越好,适用的机型越新或强化程度越高。
中国分类(GB/T7631.3—1995): (1) 汽油机油(6个级别):SC、SD、SE、SF、SG、SH。 (2)柴油机油(5个级别):CC、CD、CD-Ⅱ、CE、CF-4。 (3) 二冲程汽油机油(4个级别):ERA、ERB、ERC、ERD。
四、润滑油的选用
1) 根据汽车发动机的强化程度选用合适的润滑油使用级。
汽油机后生产的汽车比早年生产的汽车强化程度高,应选用使用 级较高的润滑油。
柴油机的强化程度用强化系数K表示( K=pmecmτ) 式中τ为,冲p程me系为数平(均四有冲效程压,力τ=(0M.P5a,)二;c冲m为程活τ=塞1平) 均速度(m/s) ,
K≤50时,选用CC级润滑油;K>50时,应选用CD级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