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与宗教
和谐社会视角下对宗教的新认识
哈 尔滨 市委党校 学报
THE J OURNAL OF HARBI COMM舢 N ES CHOOLOFTHE CCP
S p., 01 e 2 0 No 5 S ra . e lNo. i 71
第 5 总第 7 期 期 l
・
哲学 与思 辨 ・
马 克 思 在 《 格 尔 法 哲 学 批 判 导 言》中说 过 : 黑
一
、
一
・
1 ・ 9
实 的时候 , 就要采 取非理 性的宗教 形式 , 从宗教 中寻
找解脱 。
其次 , 宗教 具 有 道 德 约 束 、 范 人 们 行 为 的 作 规 用 。宗 教为道 德 增加 了神圣 性 和超 越 性 , 使道 德 更 具有威 慑力 和普 适 性 。宗 教 的圣 书 , 是 一 种道 德 就 文本 和伦理手 册 。宗教不仅 要求信 徒个人 道德 的 自 我完善 ,而且提 倡 把 服 务社 会 、 乐 众 生作 为信 徒 利 的道德 信念 ,比如佛家 “ 庄严 国土 ,利乐 有情 ” 的主 张 。一 般说 ,宗 教 的 禁 忌 、 律 , 体 现 出道 德 理 戒 既 想 、 德修养 和道 德教育 的基 本 内涵 , 给予 了信 众 道 也
关键词 : 宗教观 ; 和谐社会 ; 市场经济; 现代化 ; 精神 家园 中图分类号 :9 1 B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8— 5 0 2 1 )5一 0 9 4 10 8 2 (00 0 O 1 —0
认识启示我们 , 在新时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 对宗教 “ 宗教 是 被压迫 生灵 的叹息 , 无情 世 界 的心 境 , 是 正 的地 位和作 用进行 新认 识 、 思考 , 引导宗教 为社 新 要 要 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 。宗教是人 民 会 主义 建设服 务 。笔 者 认 为 , 重 新 审视 过 去一 段 的鸦片。 ¨J ” 出于当时实际斗争的需要 , 伟大的革命 时 间对 宗教作 用 的认 识 , 以历史 的 眼光分析宗 教 , 要 家把矛 头 指 向 了 阻碍 当 时社 会 进 步 的毒 瘤— — 宗 从辩证 的角度 看待宗 教 , 出宗教 与社会 的结合 点 , 找 为社 会 主义 和谐 社 会 的 教 。为 了现 实理论 斗 争 的需 要 , 一 位 伟大 的思 想 指引宗 教为社 会发 展 服务 、 另 家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中说道 : 一切宗教都不过 建 设服 务 。 “ 是 支配 着人们 日常生 活 中的外部 力量在 人们 头脑 中 宗教对 人类 的影 响 的幻想 的反 映 。在 这种 反 映 中 , 间 的力 量 采 取 了 人 超人 间的力量 的形式 。 LJ 了说 明杜 林 的 唯 心 主 ” 2为 1 .积 极 的 影 响 宗教 作 为一 种 复 杂 的社 会 历史 文 化现 象 , 能够 义先 验论 的本 质 , 格 斯 通过 对 宗 教本 质 的剖 析进 恩 经历 不 同历 史 阶段 而生 存下 来 , 即说 明其 本 身具 有 步 指 出了思 维 和存 在 的关 系。 同样 从 实 际 出发 , 服务社 会 的积 极 因素 。 当今社 学 科技 的 列宁在革命 的不同时期对宗教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认 适应 社会 、 似乎 宗 教 的空 间 识。他在《 论工人政党对 宗教的态度》 中曾说 : 宗 发展揭 露 了大干世 界 的本来 面 目, “ 逐步缩 小 , 科技 的 发达 并 没 有带 来宗 教 势 力 的削 但 教是人 民的鸦 片” 是 “ , 马克思 主义 在宗 教 问题 上 的 消亡 , 宗教 事业 反 而更 加 的繁荣 , 些 都 与宗 教 这 全部世 界观 的基石 ” 3 L 卅。 “ 现代 宗 教 的根 源 就 是 减 、 对 资本 的捉 摸不定 的力量 的恐惧 … …无论 什么启 蒙 的积极 作用有关 。 首 先 , 教能 给人类 以精神 的慰藉 , 足人类 精 宗 满 书籍都不能使这些群众不信仰宗教。 L 但后来 ”3 J 每 随着革命情况 的转变, 列宁又倡导 “ 不在 自己的党 神生活的需要。在 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 个人都要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 , 而面对社会 的压力 纲 中宣 布我们 是无神 论者 ”, 至 提 倡 “ 甚 不禁 止 基督 生活 的节奏 加快这样 的事 实 , 人们 需要更 教徒和信奉上帝的人加人我们的党” “ 。 如果有一个 不 断加大 、 获得 “ 极 的关 怀 ” 终 。宗 教之 所 以 祭 司愿 意到我们 这 里来 共 同进行 政 治 工 作 , 心诚 多的精神 的寄托 , 真 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 在于其有满足人类情感需求 的 意地完成党 的工作 , 不反对党纲 , 那我们就可以吸收 独特功能 , 给予人们 以人性的关怀。人不仅是物质 他们加入社会民主党。 L ” J 也是 精神 的存 在 ; 仅是理 性 的存在 , 不 也是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 同时期对宗教的不 同 的存 在 , 感性 的存在 。人在 社 会 生 活 中 , 会 遇到 一 些不 尽 总 如人 意 的事情 , 情感受 挫 、 如 疾病 缠身 、 升学不第 、 遭 收稿 日期 :00— 6— 8 2 1 0 2 这些 挫折 和打 击 给 当事人 造 成 的痛 苦 是 作者简 介 : 波 (9 5一) 男 , 郑小 18 , 江苏 泰兴人 , 马克思 主 受冤屈 等 , 义哲学 硕士研究生 。 极大 的 , 人们 在不 能采 取 理 性 的态 度 和方 法对 待 现
和谐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和谐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一、和谐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保证。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建设和谐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和谐文化是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文化形态。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失去了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就无法有效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也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没有广大群众道德水平的提高,没有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没有明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观念的清晰界限,不但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也不肯从根本上杜绝犯罪的思想根源。
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庸》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周礼》中说的”以中国为一人,以天下为一家”,表现出的都是一种超越一己之利的天下观,表达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大同社会”理想。
孔子弟子有子说”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里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包括个人自身内部器官与功能的和谐。
通常讲的”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仁者爱人”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庸”之道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医学辩证施治是追求人体内部的和谐。
道家把自然规律看成是宇宙万物和人类世界的最高法则,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更高于人与人的和谐。
佛家认为,人类只有和自然融合,才能共存和获益。
佛教将这一认识概括为”依正不二”,即生命主体与周边环境是融为一体的运动的。
可见,佛、道、儒有关和谐的认识是一致的。
因此和谐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特质。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东方智慧的标志性的理念。
和谐始于内心。
平和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宗教和信仰与社会和谐演讲稿
宗教和信仰与社会和谐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宗教和信仰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宗教和信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心灵的寄托,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宗教和信仰给予人们内心的力量和安慰,它们是人们在困难时刻的支撑。
宗教和信仰教导人们要善良、宽容、谦逊,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品质。
宗教和信仰还教导人们要关爱他人,扶助弱者,这些都是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因素。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宗教和信仰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极端主义、宗教冲突、信仰歧视等问题时常发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因此,我们需要在尊重宗教和信仰自由的同时,也要警惕宗教和信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在宗教和信仰方面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要加强宗教和信仰的教育,让人们了解不同宗教和信仰的价值和意义,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其次,要加强宗教和信仰的交流与对话,促进不同宗教和信仰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再次,要加强宗教和信仰的管理,规范宗教活动,防范极端主义和宗教冲突。
最后,要加强宗教和信仰的融合,让宗教和信仰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不同宗教和信仰的人们生活在一起,我们需要尊重彼此的信仰,增进相互理解,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让我们携手努力,让宗教和信仰成为社会和谐的力量,让和谐的旋律永远在我们心中回荡。
谢谢大家!。
浅谈宗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的努力,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宗教的信仰,我国有着各种宗教信仰的群众非常的广泛,他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也是党的群众基础,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确保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的自由,积极发掘宗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因素,使宗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正能量。
关键词:宗教与和谐社会宗教政策相互适应积极作用AbstractContent : China is a multi-ethnic country,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nation's common efforts, each of the nationalities have different religious belief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religious masses is very extensive, they also constructs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he important composition part, is also the party mass foundation in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religion plays an important and irreplaceable role, must ensure that each nation 's freedom of religion, religion to explore actively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ositive factors, make the relig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lay a positive energy.Keywords: religion and harmonious society religious policy mutual adaptation positive role一.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宗教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能够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1)1.反映社情民意,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1)2.开展慈善活动,为弘扬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发挥助力作用 (1)3.保护生态环境,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 (1)4.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发挥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2)5.自我约束,发挥维护社会生活安定团结的作用 (2)二、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2)三、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努力发掘宗教的积极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的正能量 (3)四、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五、总结 (4)参考文献 (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实现党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创新。
宗教与社会和谐主题班会教案
宗教与社会和谐主题班会教案引言:宗教与社会和谐是当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一个多元文化、多宗教的社会中,如何促进宗教和社会的相互理解、融合与和谐共存,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节班会课将围绕宗教与社会和谐展开,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与理解不同宗教信仰,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发展。
一、宗教与社会和谐的意义宗教作为人们内心对于精神世界的寄托和追求,不可忽视其对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宗教信仰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人们积极向善,促进社会公德的建立。
同时,宗教也能为人们提供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慰藉,有助于人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冷静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了解不同宗教信仰1. 分组调研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调研一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要求学生了解该宗教信仰的基本教义、重要节日、习俗和仪式等方面的内容,并展示给全班。
2. 宗教信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就自己调研的宗教信仰进行讨论,探讨宗教信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该宗教信仰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以及如何与其他宗教信仰共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宗教与文化交流1. 宗教艺术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宗教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宗教信仰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风格。
通过欣赏和解读艺术品,让学生了解宗教艺术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促进对不同宗教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宗教音乐欣赏播放不同宗教音乐,让学生聆听不同宗教信仰所传承的音乐艺术。
通过欣赏音乐,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宗教对音乐的不同运用和表达方式,增进对宗教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四、促进宗教与社会融合1. 多元宗教教育邀请当地的宗教代表来校园开展多元宗教教育活动,让学生与宗教领袖面对面交流,了解各宗教信仰的实践和传统,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宗教信仰的态度。
2. 社区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区服务活动,例如与宗教慈善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慈善义卖、志愿者活动等。
宗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宗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的深入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社会处在激烈变动之中,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宗教的社会影响力增大。
因此,要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使信教群众成为建设国家的积极力量,充分发挥积极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一)、宗教能够促进民族进一步团结一个民族基本上信仰一种宗教,宗教问题不仅是一个信仰问题,而且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民族中,宗教对民族的社会生活各方面有着特别巨大和深刻的影响。
因此,要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在民族中的影响问题,采取正确的政策。
在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的基础上,坚持所有民族一律平等。
在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间,在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求大同,存小异,促进民族的团结。
(二)、宗教能够促进社会安定宗教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方式之一,宗教方面的稳定已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许多矛盾也反映到了宗教领域。
特别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问题和由宗教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民族问题时有发生,矛盾纠纷解决难度大,处理中稍有不慎和偏差就有可能使矛盾扩大升级。
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积极加强自身建设,坚决抵御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维护健康安定、平稳发展的社会形态。
(三)、宗教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经济和谐的社会。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经济领域存在着各种弊病。
在这方面,宗教倡导的自律从善、勤劳致富、爱岗敬业、诚信守法、服务社会,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
从具体的社会行为来看,宗教可以引导信众勤劳致富,实现人与经济社会和谐。
【3】【3】马戎:《民族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充分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各 种 矛 盾 ,为 构 建 民 族 地 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丹 艮务 。
宗 教 的 宗 教 信 徒 属 于 广 大 人 民群 众 中的 一 员 ,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自然 也 包 括 了 妥 善 协 调 各 种 宗
只 有 正 确 处 理 好 各 民 族 各 宗 教 之 间 的 关
t: 五 大 宗 教 基 督 教 、 天 主 教 、伊 斯 兰 教 、 U界 民 族 问 题 、边 境 问 题 交 织 在 一 起 ,成 为 境 外
敌 对 势 力 利 用 宗 教 进 行 渗 透 的 重 要 地 区 ,政 府 虽 然 耗 费 了 大 量 人 力 物 力 进 行 治 理 ,仍 然
所 以 ,我 们 必 须 重 视 和 发 挥 宗 教 在 构 建 民 族 地 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中 的 积 极 作 用 , 正 确
认 识 和 处 理 民 族 地 区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与 宗 教 的
关 系 , 妥 善 处 理 好 民 族 地 区 宗 教 方 面 出 现 的
类 指 导 ,促 进 共 同 发 展 。 特 别 要 加 大 对 特 困 民
努 力 推 动 少 数 民 族 和 民族 地 区 的 经 济 社 会 繁 族 和 民族 地 区 的扶 持 力度 。
~
5
暇臻
藩|
讽查 讨 探
打 着 合 法 传 教 、经 商 的 名 义进 入 境 内 活 动 ,
建 设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是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的 重 要 丰 富 和 发 展 ,深 刻 理 解 和 把 握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的 丰 富 内 涵 ,对 我 们 全 面 落 对 于 维 护 宗 教 与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的 协 调 适 应 , 实科 学 发 展 观 ,促 进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协 调 发 展 、 全 面 进 步 ,实 现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宏 伟 目标 , 意 义 重 大 。和 谐 社 会 应 该 是 一 个 民 主 法 治 、 公 平 正 义 、诚 信 友 爱 、 充 满 活 力 、 安 定 有 序 、
浅谈“宗教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浅谈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盂县西烟镇统战委员张旭华宗教反映了人们对神和终极关怀的探求,具有伦理价值。
宇宙万物是有起源和规律的,自古以来,人们把导致宇宙万物产生的原因(因缘)叫做上帝,神,天,道或造物主。
在古代,中国人就相信有一位造物主或至上神存在,商朝和商朝以前的人称之为上帝,周朝人称之为天,老子和庄子称之为道。
虽名称有异,实则指同一位造物主。
人们大都承认,人都是有罪的,与永恒的造物主分开了。
人们希望摆脱自己的罪和因罪所要承受的报应,回归造物主,获得永恒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在儒家经典《五经》中有造物主和至上神——天,上帝,神的观念,在《道德经》中还有道的观念。
“乐道敬天”是我们祖先和古圣贤的思想文化和信仰的基础。
他们相信天地万物和人类是上帝和道创造的,《诗经〃烝民》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意思是上天(上帝)造化产生了万民,又为他们创造了万物,制定了自然法则和道德法则;《道德经》第25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意思是说,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
他无声无形,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改变,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勉强把他叫做“道”。
我们的祖先还相信上帝是赏善罚恶者,《书经〃伊训》说:“惟上帝不常(非同寻常,绝对公义),(人)作善,(上帝)降之百祥;(人)作不善,(上帝)降之百殃。
”另一方面,注重现实社会,注重伦理道德也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在人与人关系上,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形成了相互尊重,寻求共识,求同存异,多元互补的传统。
这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刻地启迪性。
在道德修养上和理想抱负上孔子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益”,“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在教学方面孔子提出:“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今社会中,宗教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和价值体系,具有丰富多样的社会功能。
宗教不仅满足着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需求,更在道德准则、社会支持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宗教的社会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宗教在道德准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宗教教义中凝聚着许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些规范和观念对信徒的行为起到约束和指导作用。
宗教教导人们要秉持善良、慈悲、宽容等美德,遵循道德准则。
这些道德准则促使信徒遵守社会公德,从而形成了互助互爱、尊重他人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
宗教的道德准则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规范,使得社会的秩序能够更好地得以维持。
其次,宗教在社会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宗教团体提供了信徒们相互交流、分享生活经验以及共同努力实现某些目标的机会。
通过宗教团体的宗教活动和仪式,人们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灵的支持。
宗教团体也为失去亲人、面临困境或危机的人们提供了情感的慰藉和社会支持。
这种社会支持使人们感到关爱和归属感,增强人们对社会的认同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此外,宗教在价值观塑造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宗教信仰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需求,更传递了许多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宗教所宣扬的爱与和平、宽容与包容、公义与公平等价值观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宗教的教义和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思考人生意义、人际关系以及对待社会问题的态度,使人们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以和平与善良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然而,尽管宗教具有一系列的社会功能,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有时候,宗教信仰可能会产生狭隘的世界观,导致对不同信仰和文化的歧视和冲突。
因此,为了确保宗教的社会功能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鼓励宗教与社会其他领域的相互沟通与合作。
各宗教团体之间应该加强对话与交流,促进宗教多元和共生。
同时,政府也应该提供宗教与其他社会机构合作的平台,推动宗教价值观与社会公共领域的价值观相协调。
论宗教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
誊 郓 教 I妍 玲宗 在构建 主义 社会 和谐
三 、积极发挥 宗教在构 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 中作用
:
宗教作为我国社 会重要 的文化层面和 5 叶.文 、 j 构建和谐社会 与重新 审 。 视宗 思想 层 面 , 是构 建社 会主 义 和谐 社会 不 可或 擞埘 外交评舌》 o基 )曩 毒 《 爸 2o( 誊 一 6 缺的重要方面。 信教群众不仅是有建设中国 6 互泽武 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论宗 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石, 同时也是构建社 构 荛 1 中圆 ' J《 教论坛 o62 2 o 1 囊 () 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力量源泉 。 我们在建设社 _的 [. 蒜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宗教的 【 者简 作 介】_ - - 蠢 一 重 要作 用 。 盼 l 4 )女(斡; ’ 龙江 g_ , 尔 黑 8 首先 ,要全面贯 彻党 的宗教工作基本 方针,落实党的宗教信仰 自由政策 , 坚持党 萎 省齐齐哈 尔市人;西北 民族 大学马 克思 主义 在镶 学院 研完生 要从事马 主 l 克思 的宗教路线 ,把握宗教工作正确方 向的能 主 理 j 的 究 譬_ 义 论中 化 研 。 曩 国 力 。尊 重 和保 护 公 民 的宗教 信 仰 自由权 教在构建社 会主义和 谐社会 中的地位和 作用
一
、
宗 教 是 人 类历 史上 最 古 老 、最 悠 久 的 社会 文化 现象 , 火都 是 以超脱 于 自然 的 方式 来表达对于人类美好理想的一种追求 , 这种 追求 也 恰好 与 中国构 建社 会主 义和 谐社 会的 理想异曲同工 ,与 “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 1然 9 和谐 相处 ”的和 谐社 会总 目标协 调一 致 , 互 相契合。 尽管 各 种宗 教 的教 义 和信 仰有 所 区别 , 但是它 们所 追求 的理 想真谛 是互 通 的—— 仁 爱 、慈 善 、和谐 。从古 至今 ,和谐 的思 想都 蕴含 于宗 教教 规和 教 义之 中:儒 教提 倡 “ 仁 爱” ,体现了人与人之 间的和谐 ;道教讲求 敬重生命 , 关爱 自然, 重视人与 自然的和恺 佛教通 过慈 悲来 阐述 和谐 注重 人与 社会 的和 谐 ;基督 宗教 通 过博 爱来 阐述 和 谐 ,其 道德 的核心是爱; 伊斯 兰教通过提倡教徒要行善 止恶 、施 合 济 贫 等来 体现 和谐 的思 想 。 宗 教 的 这 些 思 想 , 教育 和 引导 信 教 群 众与不信教群众互相尊重 、和谐相处 ,对服
宗教的社会作用与和谐社会建设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6)为慈善公益事业服务,发挥扶贫济困作用。
宗教界历来有慈悲济世的传统。宗教界在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抢险救灾,以及修桥铺路等方面,每年都有大量的捐款。许多宗教团体还经常做慰问敬老院、福利院、贫困户之类的好事。施舍或奉献,是宗教提倡的修行方法之一,基督教希望信徒每年把1/10的收入奉献给教会,然后再由教会把这些奉献支助给社会,这都是“大功德”。
(3)在信教群众中鼓励和肯定宗教伦理道德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要肯定宗教的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宗教在心理调适方面的积极作用。人在迷茫、困惑、焦虑、缺乏安全感等的情况下,信仰宗教、参与宗教活动,是寄希望于从超越自身的力量中得到庇护,恩施和慰藉,获得安全感,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对于释放心理压力、获得心理健康有很大好处。二是宗教在净化社会风气方面的积极作用。比如天主十诫里劝人为善,孝敬父母,诚信爱人,不赌不盗等的内容对净化风气,稳定社会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年来,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既带来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也造成缺乏诚信、唯利是图的道德下滑,宗教讲因果报应,推动诚实守信,圣经上说“是说是,非说非,再多了就是出于邪恶”,因此说,宗教在这方面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是很大的。三是宗教在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宗教提供给人对幸福追求的“道路”(耶稣说‘我是真理、道路、和生命’),强调人对欲望要有所克制、对人的本性要反思,因此,除了宗教极端势力和政治原因外,信徒都是希望有平安稳定的环境的,宗教也常常更权威好引导信众顺从主旨,遵守法律法规,社会道德与信仰宗教是一致的,宗教的作用发挥好了,他们会更自觉地认为违反法律法规,就是违反教义。另外,现在社会整体是进步了,但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多,外国的教堂就是单一传经布道场所,但中国的宗教场所除了传经布道,还有引导适应,宣传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的作用。
浅论宗教和顺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浅论宗教和顺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越来越关注。
而宗教和顺文化作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之一,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宗教和顺文化如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联系起来?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宗教与和谐社会宗教作为影响社会生活的因素之一,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宗教信仰可以给人以精神上的安慰,带来一定程度的社会稳定和秩序。
与此同时,宗教也有着一定的文化价值。
宗教文化传承了民族文化的基础,是促进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
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宗教信仰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宗教信仰具有道德规范化的功能。
宗教教义中有着许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这对于社会的道德规范化和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宗教信仰可以促进社会团结与和谐。
宗教信仰的共同体传统、仪式、习俗、礼仪等等在形成一个共同体意识的同时也可以使社会的方方面面更加和谐稳定。
以上就是宗教对于和谐社会的贡献。
二、顺文化与和谐社会和宗教一样,顺文化也是对于和谐社会构建有着重要意义的因素之一。
顺文化是指当前我国社会传统价值观念中对"顺"的肯定和推崇,在行为规范、道德观念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
顺文化重视个人的和社会的空间和谐,强调顺应天理、人伦之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
在和谐社会构建中,顺文化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首先,顺文化能够形成相互关联和协调的价值观,促进文化的和谐与完整。
其次,顺文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尊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和谐空间。
最后,顺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方面,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作用。
三、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宗教和顺文化的共同推进宗教和顺文化在社会和谐建设中可谓“针锋相对”,相互促进。
宗教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能够指导顺文化的发展,使其成为文化和谐建设的良性循环。
而顺文化也可以借鉴宗教人文思想及其价值观,发挥自己传统文化的优势,推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
论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论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内容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经历了从社会和谐思想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断的发展过程,内涵丰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建设。
无论是作为一种信仰,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而言,中国宗教都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宗教关系已成为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之一,与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深度关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宗教发挥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事实证明,在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共建和谐世界等方面,中国宗教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不断完善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科学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已经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扩展1,社会和谐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经历了从社会和谐思想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断的发展过程。
中共十六大首次提出了社会和谐思想,但对社会和谐内涵的认识并没有深入展开,对实现社会和谐途径的探索也没有系统阐述。
十六大之后,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政府领导人在一些列讲话3中,逐步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探索。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系统完整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1曾庆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党建研究》2002年第10期。
2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如2003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就能集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构建和谐社会抵制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
构建和谐社会抵制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随着世界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和影响。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有效地抵制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了解宗教极端主义的背景和特征在构建和谐社会抵制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宗教极端主义的背景和特征。
宗教极端主义是指一些具有极端宗教信仰的团体或个人,他们通过诱导、宣传、恐吓等手段,对社会强行推行其特定的宗教信仰,对其他信仰进行排斥、歧视,进行暴力和恐怖活动。
这种思想和行为严重破坏社会和谐与稳定,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二、教育和宣传的重要性要抵制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教育和宣传是至关重要的策略。
通过加强对社会的教育和宣传,可以增加人们对宗教极端主义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思维能力,增强抵制极端思想的能力。
教育和宣传可以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例如开设相关课程,举办研讨会和座谈会,制作宣传材料等。
通过这些途径,我们可以普及宗教知识,增加人们对各种宗教的了解,培养他们对宗教极端主义的警惕性和辨别力。
三、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在抵制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是必不可少的。
宗教极端主义的渗透往往与违法犯罪行为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必须依法惩治宗教极端势力的违法犯罪行为。
通过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打击力度,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必须切实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确保相关法律的有效实施。
四、加强社会各界的合作与协调要抵制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社会各界必须加强合作与协调。
政府、教育机构、宗教团体、社区组织等应该密切合作,共同承担起抵制宗教极端主义的责任。
政府可以加强对宗教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同时提供教育资源和支持;教育机构可以开展相关课程和培训活动;宗教团体可以加强自身建设,提供正确的宗教教育;社区组织可以开展宣传活动,增加社区居民对宗教极端主义的认识和警惕性。
和谐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和谐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和谐文化是一种尊重人与自然合一的传统文化。
宗教文化是人们信仰的体系和方法,涉及到对上帝、圣灵或其他神祇的信仰,与精神和道德生活有关。
和谐文化和宗教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和谐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关系在许多方面相互作用。
首先,宗教文化是推动和谐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宗教文化有助于人们克服人生中的挑战,建立信仰和经验,在危机时刻获得安慰。
许多教义强调人们之间的和平与团结,这样可以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
例如,佛教强调“无众恶之心”、“广结善缘”等思想,而基督教强调“爱邻如己”、“施恩而不求报”等思想。
这些教义有助于人们建立在互相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的和谐文化。
其次,和谐文化与宗教文化通常是相互支持的。
宗教文化的信仰和价值观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当宗教文化被尊重并实践时,就会促进社会道德和正义的实现,使社会和谐稳定、秩序井然。
而和谐文化的追求也会有助于宗教信仰的实践。
和谐文化强调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助于人们建立与宇宙的和谐联系,这样可以在宗教文化中感受到神与人之间的和谐联系。
再次,和谐文化和宗教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相互影响。
和谐文化为宗教文化提供了平台,使得各种宗教文化相互交流,有助于促进宗教信仰上的理解和融合。
和谐文化也为社会提供了精神基础,使得群众在实践宗教文化的时候更加坚定和深刻。
因此,和谐文化为宗教文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上的支持,有助于宗教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综上所述,和谐文化与宗教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促进了社会和谐和宗教文化的发展。
当我们理解和尊重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能更好地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
正如《论语》所言:“和为贵”。
因此,我们要推崇和平和谐的文化,有助于人民更好地信仰教义,从而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构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宗教是和谐社会构建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一部分,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宗教问题不仅影响着世界的稳定,也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标签: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构建谐社会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看待宗教问题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认识,是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思想和实践理论体系概言之,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关于宗教、宗教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与政策的总和。
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去武装广大的各族群众,使他们能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关于宗教的各种问题,自觉遵守和执行国家的宗教政策和法规。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宗教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宗教特点、作用和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尤其是对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由此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即便如此,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仍然是没有改变的。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既有联系又相区别。
二者首先具有内在联系,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落实与实施。
其区别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本质、起源、社会功能、消亡及宗教政策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则要针对不同时期国家发展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对广大群众在宗教及宗教问题上的各种困惑乃至各种错误的认识进行思想和理论上的引导与教育,以澄清困惑、纠正错误。
宗教对社会有哪些影响?
宗教对社会有哪些影响?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宗教一直在影响和改变着各个社会的发展。
无论是在历史上的社会,还是当今的社会,宗教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一个因素。
本篇科普文章将会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宗教对社会的影响。
一、道德观念的推广和传承宗教常常被认为是道德的源泉,人类从宗教中推广和传承了许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例如,基督教教导人们要爱自己的邻居,回报社会,这种道德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同时,佛教的“慈悲为怀”、“欲速则不达”等道德观念也同样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传承,这一系列的宗教伦理观念,对社会的道德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社会稳定与秩序的维护宗教还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教教义的信仰和遵循,使得社会中的人们拥有了共同的信仰体系、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
在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中,对于生活规范的严格要求,也使得社会中的人们更加注重规矩和秩序,这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三、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宗教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的推动力。
宗教信仰推动了社会中的人们从物质层面转向了精神层面,这促进了社会对生命、自由等宝贵价值的关注,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比如在早期的欧洲,天主教一度成为艺术和文学的主要内容,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这是宗教为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之一。
四、对社会创新的抑制一方面,宗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维护,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另一方面,宗教思想缺乏创新性,对于社会的创新发展有一定的抑制。
宗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人们思想的自由,尤其是在一些宗教传统严格的地区,这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阻力。
五、宗教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宗教所传承和保护的文化,更是一个社会所珍视并推崇的东西。
宗教文化凝聚了社会思想、精神、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净化人的心灵,调整人的情感,建立起更加审美与和谐的社会。
例如,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对地位、家庭等方面的传承,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也具有显著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社会的宗教论”之探索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宗教的关系,首先需要全面把握二者各自的内涵及社会定位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要素、各个组成部分,能够彼此配合、互相协调、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共同推动社会整体健康运行的状态。
它具有六个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六个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既包含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包含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综合形态,是全局、是整体,它的状况如何决定着构成社会具体组成部分的状况,起着社会能否和谐的决定性作用。
宗教是一种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体系,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宗教的主体是宗教信徒及其构成的社会组织。
他们主要以其特殊的精神追求和组织活动规范着自身,影响着社会。
宗教是社会的局部,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它受制于社会整体,又反作用于社会。
处理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宗教的关系,促进社会与宗教的和谐,主导方面在于社会整体的稳定和谐,在于社会各个方面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而创造出宗教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条件。
同时,宗教方面也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定位,以自己特有的优势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发挥出自己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促进社会与宗教和谐,必须创造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首要条件就是要加快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我国社会的现代化水平。
党和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者,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只有做好上述工作,使国家综合实力强大,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安定有序,民族的健康、科教、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有了这样良好的社会条件,就有了宗教良性平稳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以及与社会其他方面和睦相处的基础。
其次,从加强和提高党在宗教工作方面的执政能力看,各级党政干部要懂得宗教,要能够科学认识宗教,同时能够引导社会各界正确对待宗教。
多民族多宗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如何促进社会与宗教的和谐,对于作为执政者的各级党政干部来说,就必须要了解我国的宗教国情,了解各宗教的历史、知识,了解宗教信仰者精神生活的特殊性,同时也需要在社会上做一些普及宗教知识的工作,尤其是使不信仰宗教的群众也了解一些有关的宗教知识,了解信教者的宗教感情和与之相联系的风俗习惯。
对于各级党政干部来说,就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要克服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条主义的僵化的理解,用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武装头脑。
要克服对宗教仅仅认为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的片面认识,着眼于广大信仰宗教的群众和众多的宗教教职人员这一宗教的主体;要克服宗教信仰是一种愚昧迷信的认识,充分认识宗教还是一种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克服信仰宗教在政治上必然落后甚至反动的错误认识,充分看到信教群众和宗教人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要克服认为宗教可以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加以限制甚至加以消灭的错误认识,科学把握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按宗教规律办事。
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社会各界正确对待宗教,教育不信教和信教的群众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尤其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干部和工作人员担负着重要的思想文化宣传教育的任务,更应该了解宗教,正确对待宗教,正确宣传有关宗教的知识和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减少由于涉及宗教而出现的工作失误。
三、宗教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自己特有的优势,能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当然也体现了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人士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必然激发起宗教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
事实上,宗教方面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势和积极性已经开始发挥出来了。
我们看到,一亿多广大信教群众包括着农民、工人、知识分子,都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爱国进步的宗教界人士也以自己特殊的身份通过讲经说法布道在引导宗教徒爱国爱教,在国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宗教界人士还积极协助政府贯彻宗教政策、积极建言献策,在推进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宗教方面服务社会的公益慈善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
宗教都有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道德规范和传统。
佛教是讲“和合众缘”的宗教,对自身,有“六和敬”的规约,对众生有平等思想,对社会有与乐拔苦的慈悲精神;道教讲“齐同慈爱、和光同尘”,提倡贵生,敬重生命,关爱自然,主张天人和谐;伊斯兰教有对人友善宽容,当行则行,行止有度的“中道”思想;基督宗教具有爱上帝,同时要“爱人如己”的基本精神。
这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的思想因素需要进一步加以弘扬。
这不仅有助于宗教自身的稳定和谐,而且有助于宗教与社会其他组成部分的和谐。
宗教界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中能够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爱国进步一直是我国宗教界的主流。
特别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加大对我“西化”、“分化”的力度,绝大多数教职人员都能坚持国家利益、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至高无上的立场,在反对“台独”,在与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进行斗争,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事业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宗教界还积极参与打击危害社会危害人类的邪教组织的斗争,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两岸三地宗教方面的频繁交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
特别是大陆和台湾的宗教交往对于进一步推动祖国统一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教在推动国家的对外友好交往方面能发挥独特的功能。
宗教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坚定不移,同时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和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良好愿望和实际行动。
进一步推动宗教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世界各地的宗教加深了解,增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感情,在国外树立了“和为贵”的中国形象。
宗教界的对外交往还能为国家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有助于国家经济建设。
宗教界对传统宗教文化的研究,对宗教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对宗教哲学、伦理学、文学、艺术等优秀成分的弘扬,对旅游文化的促进,都有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宗教在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方面还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如在救灾、扶贫、照顾鳏寡孤独、参与医疗、卫生、基础教育事业、挽救失足者等方面还可以探索更多的途径。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妥善处理好宗教方面的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整套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理论,制定了正确处理宗教领域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宗教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事实充分证明,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是正确的,我国宗教方面总体是稳定的,形势是好的。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宗教领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矛盾还要妥善处理。
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以及信教群众内部基于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出现的矛盾。
主要有:第一,对待宗教信仰认识不同造成的矛盾。
如信教者和不信教者之间的矛盾;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之间的矛盾;同一宗教内信仰不同教派的人之间的矛盾。
第二,由经济利益引发的矛盾。
如国家落实宗教政策方面在经济上还有一些遗留问题。
宗教活动场所与园林、文物、旅游部门之间的利益之争逐步加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涉及到宗教活动场所的拆迁引起的利益上的矛盾数量也有所上升。
近些年社会上一些人、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为了赚钱牟利,搞所谓的“宗教搭台、经济唱戏”,非法建造了一些所谓寺庙、露天大佛的场所,借宗教敛财,损害了合法宗教形象。
一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由于不懂有关宗教的知识,不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使伤害信教群众宗教感情的事端时有发生。
有的地方有的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向宗教组织乱收费、乱摊派,任意吃、拿、要,也引起宗教组织的不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团体利用宗教活动或办企业事业经济上获取丰厚收入,由此带来的内部经济利益之争甚至腐败现象也在发展。
第三,围绕对宗教事务管理问题上的矛盾。
一段时间,由于宗教界一些人士对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宗教信仰自由并不矛盾的认识和切身体会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由于政府部门对宗教事务如何界定,如何实施正确的依法管理,也要有一个探索、实践的过程,于是出现了既有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又有乱管一气、简单粗暴的现象。
两方面的现象,反映了实施管理者和接受管理者对“管理”都不大适应的矛盾。
宗教方面的敌我矛盾主要表现为:第一,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政治渗透与我们进行反渗透的矛盾。
第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利用宗教进行的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罪恶活动与我们反分裂之间的矛盾。
第三,利用宗教进行的犯罪活动与保持社会稳定之间的矛盾。
第四,打着宗教旗号的邪教组织危害社会的犯罪活动。
上述宗教矛盾近些年大体上又表现为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宗教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情况突出。
第二,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的程度明显增强。
第三,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交织的复杂性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