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戴望舒《雨巷》的解读杨伟霞
戴望舒《雨巷》诗意鉴赏
![戴望舒《雨巷》诗意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dd24d1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d.png)
戴望舒《雨巷》诗意鉴赏戴望舒《雨巷》诗意鉴赏引言:《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雨巷》的参考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赏析一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是一首令人惆怅的诗。
一个江南少女和“我”的邂逅,在雨巷中飘然而过。
在“我”的等待中,她像丁香一样出现、飘过,然后消散在“雨的哀曲”中。
相逢,只是想象;错身而过,是不可避免的悲剧。
细碎的文字中,“她”和“我”出现了,“我”却眼睁睁地看着她消失,仿佛一场梦境。
诗人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寂寥的雨巷中,幻想逢着一个希望逢着的姑娘。
这并非是现实的巧遇,而是幻觉的邂逅。
而那如丁香般的江南少女也许是前清宰相府后代的少女,也可能是诗人以前的邻家少女。
其实,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她最终要消散在诗人的视线中。
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在浓重的象征色彩衬托下,赤裸裸地反映了诗人曲折幽微的内心世界,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一幅梅雨季节的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呈现在面前。
带着哀伤,诗人把自己放在悠长的雨巷中,做一个反复彷徨的孤独者。
没有声音,没有欢乐,也没有阳光,只有彷徨和哀怨,这就是悠长、狭窄而又寂寥的“雨巷”,也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
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自己心中的美好理想能够实现。
但是,诗人明显知道,美好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
于是,它转瞬即逝,只留下自己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
在这里,诗人把握不住理想又不甘心放弃理想的复杂情绪显露无遗。
《雨巷》中的“丁香”意象,使诗歌呈现出一种迷离的美境。
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们的愁心。
李璟也写过一曲关于丁香的《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丁香结和雨中愁在这位南唐后主的笔下已经连结在一起。
而在诗人的手中,丁香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他想象了一个丁香一般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雨巷》 文章解析
![《雨巷》 文章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ae051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1.png)
《雨巷》文章解析雨巷,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由著名诗人戴望舒创作。
诗中描绘了一个凄凉萧索的雨巷,以及主人公对逝去的青春和追寻的爱情的思念。
本文将对《雨巷》这首诗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主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雨巷》的意境。
诗人以雨巷为背景,通过雨水的落下萧瑟、窗户的钝响等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凄凉悲伤的环境。
整个巷子弥漫着阴郁的氛围,像是被岁月遗忘的角落。
在这个雨巷中,没有快乐与希望,只有朦胧的灯光和寂寥的回音。
通过描绘这个凄凉的场景,诗人让读者对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更加深刻共鸣。
其次,我们来分析《雨巷》的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意象,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比如,诗中描绘了“雨蝙蝠”的形象,使人们不禁联想到在寒冷的夜晚飞舞的蝙蝠,进一步强调了雨巷的阴暗和孤寂。
此外,还有“沉默的星星”,将星星与寂静联系在一起,使得整个雨巷更寂寥凄凉。
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和意象,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他所创造的意境之中。
最后,我们来探讨《雨巷》的主题。
通过对诗的细读,我们发现其中主要表达了对青春的追忆和对逝去爱情的思念。
诗中提到“铜钱”、“宿醉”的词语,可以联想到年轻时的欢乐与疯狂。
而“小雨”、“木瓜”的词语则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柔情脉脉的场景,使人们对爱情产生了浓厚的联想和思考。
通过这些抒发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青春和爱情的深深思念之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结起来,《雨巷》是一首具有浓厚情感和深刻思考的诗歌作品。
通过雨巷的描绘、比喻和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凄凉悲伤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主人公内心的世界。
同时,诗人通过对青春和爱情的追忆与思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这首诗歌通过诗人独特而细腻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与思考,感受到生命与爱情的无常和珍贵。
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雨巷》中体味到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戴望舒雨巷读后感
![戴望舒雨巷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93bc52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5.png)
戴望舒雨巷读后感戴望舒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文化学者和教育家,他的作品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经典翻译、文艺理论等多个领域,丰富而有深度。
其中他的一篇名为《雨巷》的诗,更是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雨巷》被誉为“流传最广的一首现代诗”,其抒发了人类对于生命、时间、爱情等价值的深深思考与回响。
从字面意义上,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深夜里,一名行走于雨巷之中的人的心情。
而从更深入的层面上,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极具人生哲学意义的图景。
作品中的人物摆脱了俗世之扰,深深陷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之中。
他孤独而迷途,悲怆而沉思。
他思考着生命的真谛,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类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而在细腻入微的描绘之下,这个图景仿佛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作为读者,我深深被这首诗所打动。
作者运用了时间、空间等元素,将一个深夜的景象描绘得非常细腻,令人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与此同时,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也极为到位,充满了对于人生的亲切感悟。
当我读到作品中“我是人间的旅客,带着无数的思绪奔向那更为陌生的地方”的那句话时,我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受油然而生。
这首诗不仅是一篇文学经典,更是一个思想的贡献。
作品中探讨了许多关于人类价值的深刻问题,譬如时间的限制、人情的流转、人性的探究等等。
诗歌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的精华所在,是因为它们通过对于人类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使得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深深被感动。
而在《雨巷》之中,作者将这种感动发挥到了极致。
总的来说,戴望舒的《雨巷》是一篇上佳的现代诗歌经典。
它通过对于深夜雨巷的描绘,表达出了生命、时间、人情等方面的深刻感悟。
诗歌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的精华所在,是因为它们通过对于人类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使得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深深被感动。
因此,这篇诗歌的重要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在创新的思考和观点方面,我认为我们应该尝试去理解这个诗歌有关的深层次意义。
在《雨巷》之中,行走于雨巷中的主人公或许代表着每一个人生命中的旅程。
戴望舒《雨巷》课文解读
![戴望舒《雨巷》课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9f4a5e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9.png)
戴望舒《雨巷》课文解读戴望舒《雨巷》课文解读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戴望舒《雨巷》课文解读,希望能帮到大家!《雨巷》课文解读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是诗的开头一节,也是全诗的主旋律。
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着愁怨的姑娘”。
诗开头点明了诗的主旨是抒写诗人追寻的“希望”。
被蒙蒙细雨笼罩的“雨巷”“悠长、悠长”,没有尽头,暗示希望的迷蒙渺茫。
“独自”、“寂寥”暗示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彷徨。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那么,这“姑娘”是谁?诗人心目中的“姑娘”结着什么样的愁怨?这是写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吗?这是写诗人对爱情的渴盼吗?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那么,就让我们循着诗人在雨巷行进的足迹,躲在一旁,悄悄地窥视吧。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你看,接下来的第2节,诗人写道,他希望逢着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果然梦幻般地飘然迎面而来了。
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这一节里,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
丁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
她愁什么?莫非是忧愁那负心的夫君,莫非是想望如意的郎君,也许是,也许都不是,她的愁就象她的容貌,就像她的心灵,高雅而圣洁,美丽而动人。
戴望舒诗歌《雨巷》赏析
![戴望舒诗歌《雨巷》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935f1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4.png)
戴望舒诗歌《雨巷》赏析戴望舒诗歌《雨巷》赏析《雨巷》是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人戴望舒诗歌歌《雨巷》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雨巷》一诗歌的音乐感很强,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缓、低沉而又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发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怅。
诗歌一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而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小巷里空荡荡的,只有诗人撑着油纸伞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一人在雨巷中独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态则分明透露着他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
小巷、细雨、撑着油纸伞的孤独诗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态──这就是这首诗歌的开头几句所展示给我们的镜头。
在上述镜头过后,诗歌中出现了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并非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而是诗人幻想出来的(他希望碰上的)一个虚拟人物。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诗歌中接着写道: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花色或白或紫,给人柔弱、娇美而又纯洁、庄重的感觉。
丁香花娇美却易凋谢,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引愁之物。
中国古代的诗歌歌中有不少吟咏丁香的名句,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纱》词);“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由于中国古代诗人们的反复吟咏和广泛传唱,在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渐成为美丽、高洁、柔弱、愁怨之类性质或具有这类性质的事物的象征。
《雨巷》中出现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国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上述性质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丁香的美丽姿态和颜色,又具有丁香的高洁和芬芳,还具有(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忧愁与哀怨的特点。
《雨巷》赏析
![《雨巷》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f5a76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c.png)
《雨巷》赏析这是一幅画一幅著名的画画的作者是戴望舒一生浪漫追求理想爱情的望舒三次爱情两次婚姻终未寻着“丁香”般的姑娘孤寂而死而他留下的油纸伞下丁香般的姑娘却在他的诗歌里得到了永生很多男人的潜意识里都希望自己在那条雨巷里逢着哪个丁香般的姑娘很多女人也都希望自己就是那恬淡纯美的丁香般的姑娘……《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这首诗为戴望舒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诗歌描绘了烟雨蒙蒙中江南小巷中的一次邂逅,一首驻足于现代社会却晕染着古典情调的忧伤幻梦,雨巷摆脱了自由诗的过分奔放直白,和格律诗的过于呆板拘谨,它唯美精致的外形,朗朗上口的乐感字字珠玑下的流淌出的那份真情,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浮,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的经典之作,雨巷用苍凉阴湿的色彩,为寻梦者构筑了一个美妙同时又是易醒易碎的梦幻,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启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寻梦之旅,从鲁迅“梦醒了无路可走”的喟叹,到徐志摩“寻梦,撑一只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梦的呢喃,梦的絮语随时光被强大的黑暗和恐怖所笼罩,政治的血腥,社会的压迫,人生的迷惘,使得知识分子再次踏上寻梦之途,将理想投到诗的梦境中,不过,诗人们笔下的梦少了轻盈,多了沉重,《雨巷》就是戴望舒在寻爱失爱的伴奏下,唱出一个寻梦者在寻梦路上,对美梦求而不得,得而复失的咏叹调,在青砖灰瓦的雨巷里,在冷的、淡的、雅的色调所传达的忧郁和伤感里,产生出艺术的迷人光晕。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结就是丁香花的花蕾,象征着人们的愁心,是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李商隐的诗《代赠》中写过南唐李璟的《浣溪沙》里有,都是以雨中丁香象征愁心,戴望舒把丁香与姑娘形象联结,赋予了诗歌更为现代,更为丰富的内涵,戴望舒在诗中化用了《蒹葭》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的形象和意蕴,我身旁飘过的“可望不可及”的姑娘,与在水一方的“伊人”,无论是在主人公,情绪,意境、神韵上,还是在诗人心目中的美好,都有许多神似,写出了诗人对姑娘可望不可即的伤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可望不可即的追求,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哭哭寻觅,百般追寻,没有放弃,从意境上看,这两首诗都是含蓄的,朦胧的,都弥漫着一种优美而感伤的情绪。
《雨巷》赏析
![《雨巷》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55354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a.png)
《雨巷》是戴望舒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它以象征手法表现了一种情感与理想的追求。
首先,从表层语义上看,《雨巷》描述了一个在雨巷中彷徨的场景,以及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可以被理解为诗人对美好和理想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又是如此的遥不可及,就像姑娘消失在雨巷的尽头一样。
这种追求与失落,正是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再者,从象征意义上看,《雨巷》中的“雨巷”和“姑娘”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雨巷可以看作是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象征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
而“姑娘”则可以看作是诗人心中的理想,或者说是他的人生追求。
这种追求在那个时代,如同姑娘一样,是如此的难以触及。
此外,《雨巷》在艺术上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戴望舒在这首诗中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如音乐美的创造、象征的使用以及诗歌语言的精致。
这些特点使得《雨巷》在形式上非常和谐,同时在内容上也深入人心。
总的来说,《雨巷》不仅表达了戴望舒的个人情感和理想追求,也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同时,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也使其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戴望舒雨巷读后感
![戴望舒雨巷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306ca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e.png)
戴望舒雨巷读后感
《雨巷》是中国现代诗人戴望舒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诗歌以细腻而深沉的笔调,描绘了一个思绪缠绕的雨巷,使读者沉浸在一种幽静而寂寞的氛围中。
在诗中,戴望舒以他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雨巷的细节,通过写实的手法以及意象和比喻的运用,使得诗中的雨巷充满了强烈的视觉效果。
例如,他用“挨户”来描述下雨时的流水,形容了雨水溅在巷子的屋檐下,落入屋子的水井里的情景。
这种写实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感和真实感。
与此同时,戴望舒通过细腻的描绘,使雨巷也充满了一种浓郁的情感。
他用“一个穿着黑色衣裙”来描绘雨巷中的女子,将其形容为温柔、悲伤的形象。
这种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中雨巷的寂寞和凄凉,进而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给人的感觉是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审视。
诗人用雨巷中的景象投射了现实人生的无奈与苦闷,以及对于理想和希望的追求。
通过描绘雨巷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痛苦,戴望舒传达了一种对于生活的疑问和反思。
总而言之,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巷的诗。
通过形象的描写和写实手法的运用,戴望舒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既真实又寂寥的雨巷。
而这种雨巷也象征了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苦闷,使读者对于真实生活产生了思考和反思。
这使得《雨巷》成为一首具有情感共鸣和思想内涵的优秀诗作。
雨巷戴望舒赏析
![雨巷戴望舒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7d441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9.png)
雨巷戴望舒赏析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有特色的抒情诗人,早期代表作《雨巷》是一首既有新月派音乐美,又有现代派朦胧美的象征诗。
下面是由店铺分享的雨巷戴望舒赏析,希望对你有用。
雨巷戴望舒赏析一《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是他的早期作品。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行着,彷徨着。
“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就抒情内容来看,《雨巷》的境界和格调都是不高的。
《雨巷》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抒发了作者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
打开诗篇,我们首先看到诗人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诗人自己就是在雨巷中彷徨的抒情主人公。
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里,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
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
她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
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
戴望舒的诗雨巷赏析
![戴望舒的诗雨巷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82352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7.png)
戴望舒的诗雨巷赏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年夏天。
戴望舒的诗雨巷赏析,我们来看看。
《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分别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这些意象又共同形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表明出来作者既迷茫伤感又存有期盼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深邃而又苍凉的美感。
诗作原文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迷茫在悠长、悠长又寂寥(liáo)的雨巷,我期望可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缺如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伤,在雨中哀怨,伤感又倣(páng)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是我一样地默默彳(chì)亍(chù)着,冷漠、重泉,又伤感。
她静默地走近,走进,又击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划过像梦一般的,像是梦通常的婉转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离了,离了,到了颓(tuí)圮(pǐ)的篱墙,跑天下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窭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退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伤感。
撑着油纸伞,独自迷茫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期望划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缺如愁怨的姑娘。
作者简介基本资料戴望舒(.3.5——.2.28)现代诗人。
原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被称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评价他为‘替新诗的音节上开了一个新纪元’。
浙江杭县人,祖籍南京。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柔情,善良清幽。
早年于职员家庭。
在杭州宗文中学求学时即喜爱文学,与杜衡、施蛰存一起切磋诗歌艺术、办文艺刊物等。
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对戴望舒《雨巷》的解读杨伟霞
![对戴望舒《雨巷》的解读杨伟霞](https://img.taocdn.com/s3/m/fa8cafeb0975f46527d3e124.png)
对戴望舒《雨巷》的解读戴望舒的诗跟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始终是密切相关的,从他不同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他。
但是他始终存在的、对祖国命运的忧愁以及深切的关注,几乎是同时代的诗人所无法比拟的,这种忧国忧民的强烈使命感和归属感为他的作品批上了一层神圣而光辉的色彩。
其中以《雨巷》为代表。
《雨巷》包含了多种情绪内涵。
首先它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它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整首诗充满着孤寂,阴郁,失落,彷徨的情感。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雨巷》正表现了1919年开始的热情追逐的理想与淹没于血泊之中的大革命现实相对立的悲剧感。
而且诗中的感伤痛苦并不是纯属个人的哀叹,它反映了当时许多失去了理想、火把和方向的年轻人的彷徨。
他的诗没有反抗和战斗,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
诗中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女子,她惆怅、叹息、迷茫,却又高傲而冷漠。
她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妩媚动人。
姑娘形象就是他的理想的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她。
然而,姑娘来了,又走了,只留下孤独的诗人还在雨巷踟躇着。
读了《雨巷》,我们不要永远在那儿彷徨,我们憎恶这雨巷,渴望出离这雨巷,它指引我们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
《雨巷》是诗人戴望舒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
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这首诗之所以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心,在于这首诗中所表现出的“四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形式的音乐美和新颖的象征美。
一、意境的膝胧美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朦胧。
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
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以下意象。
第一是油纸伞。
这是件真实的雨具。
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而是给读者以想象的空同。
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避免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蒙意境。
雨巷 戴望舒 戴望舒雨巷读后感精选
![雨巷 戴望舒 戴望舒雨巷读后感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a76278f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4.png)
雨巷戴望舒戴望舒雨巷读后感精选
《雨巷》是中国现代诗人戴望舒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备受喜爱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
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下着雨的巷子,在雨中弥漫着一种诗意的美感。
读完《雨巷》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于生活细微之处的关注和感悟。
诗歌中的
雨巷充满了诗意,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巷子,更是一种寓意和象征。
雨巷透露出了
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它把诗人带入一种幽静的境地,让他在繁忙的城市中感受到一种
安宁和宁静。
诗中的雨滴,是诗人对于生活中细小美好的触动。
每一滴雨水都带着一种新鲜和清洁,给予了诗人一种净化心灵的力量。
诗人通过雨滴的描述,以及与自己的情感的交融,
传递出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
此外,诗中的雨巷也象征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
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情绪。
而雨巷则代表了一个人在纷扰中寻找自己内心的归属
和安定。
雨巷让诗人能够独处,不受外界的干扰,与内心进行对话。
这样的独处不仅
仅是一个人与雨巷的对话,更是一个人与自己的对话,与自己内在的情感和思考进行
沟通。
读完《雨巷》,我深深地被诗人对于生活细微之处的敏感和感悟所打动。
诗中的雨巷
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居所。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常常追
求物质的富裕,而忽略了内心的丰盈。
诗人通过描绘雨巷,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再困难,我们也可以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感悟,感受到一种美好和宁静。
戴望舒雨巷赏析
![戴望舒雨巷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a6c21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3.png)
原文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太息(“太”通“叹”,太息就是叹息的意思)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作品赏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的1927年夏天。
《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放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雨巷》的多重情绪内涵 1、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
它会超越时间 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
戴望舒的《雨巷》就是这样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然而多年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作,却被视为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无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学史的视野之外;直到最近,人们才像观赏出土文物一样,把这些作品从遗忘的尘土中挖掘出来,又重新看到了它们身上具有的艺术光辉。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创作道路上,只给我们留下了九十多首抒情短诗,《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戴望舒 雨巷的鉴赏与解读
![戴望舒 雨巷的鉴赏与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1d502d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73.png)
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一.文本解读:(一)作为普通读者的自然阅读《雨巷》作为一篇现代诗歌,普通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基本上能做到:1.从意象感受该诗凄美而哀婉的意境,进而体会诗中的韵律美和语言美;2.“丁香一样的姑娘”并不仅仅指一位美丽幽怨的姑娘,也寄托了诗人情怀。
(二)基于语文教师的阅读1.学生语文学习需要的(1)创作背景:《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诗人时年22岁。
因投身革命被捕,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
(2) 意象的象征义: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3) 关联:意象意境(1)象征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2.这篇文章的自然蕴含(2)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1)丁香般的姑娘:凄美、哀怨、飘渺3.这篇文章中比较突出的特征(2)意境:冷漠、凄清、惆怅(3)诗人情感:哀怨、空虚、彷徨、痛苦4.这篇文章中比较(1)“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独有的特征(2)“雨巷诗人”(叶圣陶)(3)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三)基于我的学生的专业阅读(1)关键字词的理解1. 学生能独立学习(2)掌握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3)感受诗歌表层意蕴,作者内心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艺术手法:掌握文本新颖独特的艺术手法,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品味诗歌美,懂得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2)感情色彩:回到作者所处的时代,揣摩狭窄阴沉的雨巷中徘徊的作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体会作者个人迷惘感伤中夹带的期待情怀。
戴望舒雨巷读后感
![戴望舒雨巷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6a2aad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0.png)
戴望舒雨巷读后感《雨巷》是戴望舒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它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天的巷子,通过对雨巷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阅读《雨巷》这首诗歌时,我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也深刻体会到了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首先,诗歌中的“雨巷”给人一种潮湿、阴暗的感觉,这种感觉与人们对雨天的普遍印象相符合。
在雨巷中,行人匆匆,车马稀少,整个巷子显得格外冷清。
这种冷清的景象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雨中沉沉沉沉。
然而,诗人却用“怅然”二字来形容这样的景象,他似乎并不对这种冷清感到厌恶,反而有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感悟和思考正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的体现。
其次,诗歌中的“风雨”给人一种苍凉、萧瑟的感觉。
风雨交加,大雨倾盆,整个雨巷显得更加冷清,更加阴暗。
然而,诗人却用“怅然”二字来形容这样的景象,他似乎并不对这种苍凉感到厌恶,反而有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感悟和思考正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的体现。
最后,诗歌中的“梧桐”给人一种落寞、凄凉的感觉。
梧桐树在雨中摇曳,风雨交加,整个雨巷显得更加凄凉,更加落寞。
然而,诗人却用“怅然”二字来形容这样的景象,他似乎并不对这种凄凉感到厌恶,反而有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感悟和思考正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的体现。
通过阅读《雨巷》,我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人用深沉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雨天的巷子,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怅然”二字来形容雨巷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感悟和思考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意境,也让人深刻体会到了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阅读《雨巷》,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歌的魅力,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戴望舒作品雨巷的赏析详解
![戴望舒作品雨巷的赏析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034b30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b.png)
戴望舒作品雨巷的赏析详解戴望舒作品雨巷的赏析详解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的作品《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戴望舒作品雨巷的赏析,希望能帮到你。
戴望舒作品雨巷的赏析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就是《雨巷》,《雨巷》写于1927年,当时正是经历过4.12大屠杀,整个国家笼罩着血腥的白色恐怖,戴望舒当时只有二十二岁,他用《雨巷》表达了自己对于黑暗现实和幻灭理想的愤怒,但是同时又充满了失望和彷徨。
戴望舒作品《雨巷》蕴藏着古典诗文的委婉,风格清丽,有中国古典文风和法国诗歌派融合。
他这戴望舒早期诗文风格的缩影,《雨巷》既朦胧又现实,虚实结合,无限的忧愁和哀伤。
《雨巷》开头讲的是一个人撑着一柄油纸伞,在空旷的寂寥的雨巷徘徊,希望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的女子,这个女子是他追寻的“希望”,漫长的巷子被烟雨笼罩,没有尽头,象征着诗人处在一个彷徨的社会环境,这个社会环境被各种东西笼罩,看不清明。
戴望舒作品《雨巷》写的`是戴望舒对人生理想和爱情理念的追求,“丁香”白色或者是紫色,无论怎么样都是秀气不轻佻,经常被诗文中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男子为兰草女子为丁香。
丁香这个意向就是哀愁高洁美丽的象征。
然而这个“丁香”一样的女子却在彷徨,他在等什么呢?是等一个如意郎君还是在对谁怀有怨念。
《雨巷》读着读着,才知道这个“女子”就是戴望舒自己的缩影,她是理想追求的化身,是一种隐蔽的灵魂宣泄。
整首诗文像一个童话故事,朦胧而美好。
戴望舒的人物简介戴望舒,汉族,又叫海山,生于1905,死于1950,卒45岁,生日11月15日。
浙江杭州人,名承,又有笔名,信芳,思江等。
他是近代诗人,象征主义代表家。
戴望舒是职业诗人,也是著名的翻译家。
毕业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
戴望舒一生发表诗文无数,与鸳鸯蝴蝶派结下不解之缘,因为在刊物上刊登了《债》、《卖艺童子》、《母爱》三篇小说,结实了杜衡、张天翼等意气相投,几人年轻气盛,风华正茂,希望成立一个以文会友的圣地,那就是后来的《兰友》三月刊,这个文学小团体就是“兰社”。
戴望舒《雨巷》解读
![戴望舒《雨巷》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386272c58f5f61fb636665d.png)
引导语:《》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今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小诗。
初读《雨巷》,我似乎感觉你有一悠长的寂寥心曲要向人倾诉;或者说,我感
觉到关于渴望的梦幻如丁香般从我眼前飘过。
亲爱的,你把你的诗命名为“雨巷”而不命名为丁香,这是引起我注意的。
雨巷,乃下着雨的巷子。
巷子已经够寂静清幽的了,如果是下雨的巷子呢,除了雨声可能还是雨声。
当然,既然名为“雨巷”,我想你必描写这个下着雨的巷子,或者说,你
一定要写在巷子里发生的事情或遭遇。
请原谅我,亲爱的诗人。
我是一个阅读的侦探者,我最关注的是,你在诗中最想说的是什么。
我以鉴赏的眼光看出,你最想说的就是你在首尾重复的两段,这两段一字不改地重复,是为最经典的最形式化的渲染了。
渲染必造成强调,必营造出诗的抒情氛围,诗歌的最大主题必将在这里显现。
你重复地说: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从内容上说,这是孤独寂寥的诗人渴望着相遇。
为什么渴望相遇,相遇意味着可以向人倾诉、交流,可以相互安慰。
可是这只是渴望,渴望说明你没有相遇,孤独的你还是孤独。
这么说来,你在诗里最想表达的就是一种刻骨铬心的孤独感么?
或许是。
雨巷戴望舒意象解读
![雨巷戴望舒意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b4b56c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0.png)
雨巷戴望舒意象解读有以下七种意象:1、雨巷。
“雨巷”是一种基础,提供了一种环境。
雨巷由两个字组成:雨和巷。
雨给人迷茫、潮湿、凄冷之感。
巷则点出阴暗、狭窄、悠长的环境。
这一幅梅雨时节悠长狭窄而寂寥的江南“雨巷”的阴沉图景,正是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的写照。
“雨巷”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有利于作者抒情,“情由境生”。
2、油纸伞。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有一种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凭添了一分冷漠、凄清氛围。
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迷蒙的特点。
和幽深、寂静,又朦胧的小巷结合起来,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3、抒情主人公“我”:独自、冷漠、凄清,怀有希望,又无限惆怅、迷茫。
4、雨。
可以看成是一种哀曲。
前面有具体分。
5、篱墙。
连篱墙都是“颓的”,为全诗更多添了几分黯淡无奈与感伤。
6、“丁香”。
丁香,开在暮春时节,花淡紫色或白色,有淡雅细沉的.香气。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哀婉、愁怨。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唐中主李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
7、“丁香一样”的姑娘。
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
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而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
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雨巷》刻画的是阴冷的绵绵细雨下悠长寂寥的雨巷。
在这象征着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的“雨巷”里,诗人刻画了一个满心哀怨惆怅彷徨、撑着油纸伞走过的姑娘。
这姑娘象征着诗人美好的理想。
而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这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戴望舒《雨巷》的解读戴望舒的诗跟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始终是密切相关的,从他不同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他。
但是他始终存在的、对祖国命运的忧愁以及深切的关注,几乎是同时代的诗人所无法比拟的,这种忧国忧民的强烈使命感和归属感为他的作品批上了一层神圣而光辉的色彩。
其中以《雨巷》为代表。
《雨巷》包含了多种情绪内涵。
首先它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它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整首诗充满着孤寂,阴郁,失落,彷徨的情感。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雨巷》正表现了1919年开始的热情追逐的理想与淹没于血泊之中的大革命现实相对立的悲剧感。
而且诗中的感伤痛苦并不是纯属个人的哀叹,它反映了当时许多失去了理想、火把和方向的年轻人的彷徨。
他的诗没有反抗和战斗,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
诗中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女子,她惆怅、叹息、迷茫,却又高傲而冷漠。
她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妩媚动人。
姑娘形象就是他的理想的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她。
然而,姑娘来了,又走了,只留下孤独的诗人还在雨巷踟躇着。
读了《雨巷》,我们不要永远在那儿彷徨,我们憎恶这雨巷,渴望出离这雨巷,它指引我们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
《雨巷》是诗人戴望舒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
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这首诗之所以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心,在于这首诗中所表现出的“四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形式的音乐美和新颖的象征美。
一、意境的膝胧美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朦胧。
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
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以下意象。
第一是油纸伞。
这是件真实的雨具。
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而是给读者以想象的空同。
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避免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蒙意境。
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
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时间是在暮春。
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和撑一伞风雨独立销魂的形象。
第二是雨巷。
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
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
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这里的雨巷。
既可实指雨巷,江南阴沉的梅雨季节里湿漉漉的小巷子,两边是寂寞的人家,偶尔有人声和鸡鸣狗吠,间或有人匆匆而过。
总之,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天地。
我们也可以把雨巷虚化,这是一条追求之路吗?前面是什么地方?它通向康庄大道还是通向死胡同?人生之路不也这样?第三是丁香。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
“丁香”两字。
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
为什么要选用丁香?因为丁香形状像结。
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在李璩和李商隐的诗中都有丁香这种意象,李璟词中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句子。
全词是:“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李商隐诗中也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的句子。
第四是姑娘。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
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
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
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缥缈哀怨。
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样来,又像梦一样地飘逝。
诗中另外的意象还有篱墙。
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感到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除了以上几个意象外,《雨巷》还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叹息、凄婉、颓圮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而彷徨、芬芳、惆怅等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诗人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更形象、更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二、情感的含蓄美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很含蓄,使人难以明了诗人的情感。
诗人借助这首诗想表达什么情绪呢?从诗中我们无法找到确切的答案,但这种情感的含蓄美更能激起人们探究的兴趣,不同的读者从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把这首诗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读。
现实生活中完全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多情的少年,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邂逅一位美丽的少女。
这少女是那样地孤傲、高沽而忧郁,她令少年怦然心动,念念不忘。
“辗转反侧,寤寐思服”,于是诗情喷发,有了诗中这样莫名的忧愁与惆怅。
也有人把这首诗当作诗人对心中朦胧的人生理想的追求。
文学即为人学,其终极意义即是对人性的揭示,对人生意义的揭示,对生命的观照。
对人生而言,那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到底意味和象征着什么?如果我们把诗中的我”和我们每一个自身都看作人生的赶路人。
那么,这悠长寂寥的雨巷正象征着“长亭更短亭”的漫漫人生路。
我们每一个人更多地是在孤独地赶自己的人生之路,促使我们前行的,是那不断升起、又不断陨落的希望。
这正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她”美好,“她”是我们前行的理想或者希望,而这理想或希望并不是实实在在,伸手可触的,“她”隐隐约约,朦胧迷茫,迷离恍惚,似真似幻。
“她”带给我们那么多希望、期待,又带给我们那么多的失望、忧伤。
“她”会有因无因地杳然而失,使我们遭遇“山穷水复疑无路”的痛苦、困顿,又会不经意地悄然亮起,使我们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执着。
唯其如此,“她”才成为我们追寻的动力。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诸多的希望,当希望破灭,我们失意之时,新的希望又会重新升起,使我们不断前行,这正是人生的过程和意义。
《雨巷》中“我”寻觅求索(希望逢着“姑娘”)——与“姑娘”相逢(惊喜)——“姑娘”消失(失望)———再度寻觅(希望飘过“姑娘”)这一过程正是人生寻寻觅觅的隐喻。
还有的读者联系特定的政治背景,把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得更“实”一些。
这首诗写成于1927年夏天,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非常黑暗。
“国共”分裂后,蒋介石对革命群众进行了血腥镇压,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造成中国现代历史上空前的黑暗。
原来积极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坠入了夜的深渊,找不到方向和出路,从而陷入苦闷、迷惘、彷徨、幻灭之中,“你往何处去”成了他们的普遍心结,他们在失望中挣扎,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戴望舒本人曾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
1927年3月,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
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于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
这种特定的时代氛围和作者此时特定的心境在《雨巷》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物。
在该诗里,那悠长寂寥、阴暗颓圮的“雨巷”实际上正是那个时代令人压抑的氛围的写照;而“我”的孤独、彷徨,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追慕和希望破灭后的惘怅、忧伤,实际上正是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段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的流露——苦闷、迷惘、失望着,又憧憬期待着。
这种心境不禁使人想到金克木先生所译的诗句——“那黄金的青春与希望,今在何方?已如吹啸着的风,风去茫茫。
”诗歌虽是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流露,在所有文体中,最具私人性、个性化,但它必然会或多或少地打上时代、社会的烙印。
戴望舒作为一位曾经追随过革命而世界观又尚未根本转变的知识分子,内心难免痛苦失望有幻灭感,思想上消沉,行动上仿徨。
时代和个人的忧愁交织在一起,他写出《雨巷》这样的诗,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雨巷》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在特定年代里的思想与情绪。
三、形式的音乐美这首诗在形式上给人印象最突出的是它的音乐美,它节奏舒缓,音调和谐,为全诗平添一份凄婉迷蒙的意境。
全诗节奏舒缓悠扬。
节奏舒缓悠扬与全诗的停顿分不开。
全诗七节。
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
但诗句的停顿却很分明,很有规律。
单字停顿一般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
《雨巷》单字停顿放在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声音,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诗行的停顿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此外.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
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美化了声律,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这首诗音韵和谐悠扬。
全诗每节第三、六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而句中韵(ang韵)的运用,是戴望舒新诗写作中的一大创造。
如开头和结尾的两节中,彷徨”、“长”、“望”、“香”、“样”,都是同一韵母(ang)的字,而且又恰恰和韵脚“长”、巷”、“娘”韵母相同,这些字被有意识地安排在诗行内部,构成句中韵,在诗中不断出现,一再重复,并与句尾韵相呼应,形成了鲜明的音乐效果。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雨巷”、“悠长”、姑娘”、芬芳”、“惆怅”等词在韵脚中一再重复,传达出一种流动着的情绪,一种低回而迷茫的感觉,构成了一种回荡往返、摄人心魄的音乐旋律。
四、新颖的象征美戴望舒早期的创作明显地接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诗人以鲜明可感的意象表现内心深处意识,抒写得既不怪诞晦涩,也不过分袒露直自。
而是似暗似明,迷离恍惚,具有一种朦胧美,在多层面中蕴含着更深的真实内蕴。
诗歌的创作意图没有说穿,也没有点透,让人看得懂却充满朦胧的意味,使人在虚实相生的感觉中思索,拥有无穷的回味。
这首诗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以下特点:1、立意的象征美。
这首诗表面上描绘的是“打着油纸伞”,静静地走过“寂寥而又悠长的雨巷”的“丁香姑娘”,抒写“我”对“丁香姑娘”的倾慕与期盼和在失意中所感到的迷茫和惆怅,深层则抒写“我”所追求的理想和对理想的执着向往与追求,这是一个健康而又忧国优民的游子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真实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