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自主阅读:5我看》公开课教案_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2018年第一版九年级上册温儒敏主编教材

第5课《我看》

【学情分析】

这是初中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诗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诗歌的学习一方面要兼顾方法和文体特色另一方面更要注重诗歌的审美性。让孩子们得到美的熏陶,情的陶冶,让他们不仅是了解诗歌,更要认识诗歌,爱上诗歌,想写诗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2.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诗歌语言“陌生化”的现象。

3.运用所学能进行简单的创作。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难点:诗歌语言“陌生化”现象

【教学对象】

初三年级

【教学安排】

40分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知人论世法等

【教学过程】

(一)以旧唤新,导入新课

大文豪苏轼在中秋之夜看到了一轮圆月于是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希冀。诗圣杜甫漫游山东看到巍峨的泰山于是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愿。我们的诗人穆旦,从长沙步行到昆明,他又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穆旦的诗作《我看》

(二)读一读:通过各种诵读认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一读:初读感知,分享体验

师:诵读是学习诗歌的最好方法,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

生自读诗歌,师巡视。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一生读(趁机点拨读音)

师:读了这首诗歌,你读出了什么呢?

生:我读出了春风,青草,晴空,飞鸟,夕阳,红云。。。。。。这是一个美丽的黄昏,美丽的春天。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美丽的大自然。

生:我读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喜爱。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热爱。

生:我还觉得有对大自然的渴望和向往。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向往。

二读:听读想象,走进风景

师:有的同学读出了景,有的同学读出了情,诗歌往往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板书)。请同学们静心聆听,放飞想象,说说你都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师范读全诗生静心聆听

师:你都看到了怎样的风景呢?

生:我看到了春风吹过青草,青草荡漾,像起着波澜的湖水。

师追问:能说得具体一点吗?春风是如何吹过青草的?

生:轻轻的

师:慈爱的春风温柔的春风(趁机板书)。那诗歌的第二小节呢?谁来说说第二小节又有哪些风景。

生:我看到飞鸟飞向了晴空,夕阳西下,流云和大地都被染红了。

师追问:你能细致的描绘一下飞鸟是如何飞向晴空的吗?

生:我看到一群飞鸟,慢慢的飞向深远的晴空,他们的身影由大变小,由清晰变模糊,直至与天空融为一体。

师:飞鸟渐行渐远逐渐与天空融为了一体(趁机板书)。除了飞鸟和晴空还有流云和大地,这两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红晕的流云,深情凝望的大地,二者俨然成了一对痴情的恋人,引人无限遐想(趁机板书)。

三读:自读诗歌,感悟诗情

师: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大地,这些承载了作者情感的事物,称之为意象。诗人往往借助意象含蓄地表达情感。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说说在这幅春风夕阳图里穆旦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生:热爱赞美

师追问:你如何体会到的热爱赞美?

生:从作者对春风青草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当中

师:很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从作者对自然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

师:还有吗?

生:渴望和向往

师追问: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渴望和向往”?

生:从第五节的“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师:直抒胸臆,作者直接表达了对自然的渴望和向往(趁机板书)还有其他情感吗?

生一片寂静

四读:圈点勾画,突破难点

师:没有人举手,看来大家遇到难题了!没关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再次诵读诗歌,边读边圈点勾画,勾画出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

师:同学们,你们都找到了哪些词呢?

生:“欢乐与忧戚”“丰润”“勃发”“枉然”“坦荡”“欢笑和哀愁”。。。。。。师:哪一个词出现了两次?

生:“欢乐与忧戚”

五读:借助材料,解决难点

师:第三节出现了“欢乐和忧戚”第五节又出现了“欢笑和哀愁”,我们该如何理解作者心中的欢乐与忧戚呢?请同学们借助助读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生看助读材料思考

师:谁来说一说

生:从作者的个人生平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来看,我认为作者感到欢乐是因为暂时远离了战场,美丽的大自然让他感到欢乐和放松,但这种欢乐似乎是短暂的,作者是一位爱国诗人,祖国正在受辱,他不可能完全放松,心中还是充满了忧戚。所以诗中的欢乐与哀愁不仅指作者个人的欢乐与哀愁,也指祖国的欢乐与哀愁。师:这位同学能够知人论世,很不错!那么对待这种欢笑和哀愁,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态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前者是比较迷茫的,消极的,后者是比较达观的,能够坦然接受的。

师:能用文中的词来形容吗?

生:“枉然”“坦荡”

师:从“枉然”到“坦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生讨论,师巡视

生:诗人最开始比较消极,是因为他看到了个体生命的渺小,无论是自己还是远古的哲人,在大自然的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不能随着自己的意愿改变什么的。后来,他应该是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觉得我们人就应该像大自然的鸟,云,树一样,虽然渺小但也要尽情摇曳,活出自己的价值。所以他变得坦然达观勇敢无畏!

师:说得很好!人本就和花和草一样,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祖国的命运,但我们却能掌握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对祖国的态度,所以飞奔吧!漫游吧!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一样,活出自己的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齐读整首诗歌,这一次读出情感的变化。

生读

师:同学们情感很充沛,但变化还不够明显。一二小节,作者初到昆明,轻松愉悦,我们要读得柔和宁静;三四小节作者思索生命,枉然叹息,我们要读得深沉凝重,第五小节,作者受到启发变得坦然达观,勇敢无畏,我们要读得热烈激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