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自主阅读:5我看》公开课教案_0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三、是新的意义建构。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比对读议”必须以及时的意义建构进行总结。围绕“乡愁”这一议题,本课既有对文本进行信息的筛选、提取、转换,又有整合、反思,还有创意和表达,对乡愁的意象和意蕴赋予了新的意义建构》
第三课时:《乡愁》
第四课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单元名称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九上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活动探究是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运用能力。其基本设计思路是: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教材首先明确单元总的“活动任务单”,并同步具化“任务一:自主欣赏”“任务二:自由朗诵”“任务三:尝试创作”的要求。接着,教材给出“任务一:自主欣赏”的“阅读策略”,选编了5篇阅读文本,依次是《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我看》。这5篇文本都是现代诗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以旧体写新诗)。在文本后都设计了“语文要素”的能力训练。体现了统编教材双线组织(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单元的结构体例特点。然后,依次给出“任务二:自由朗诵”“任务三:尝试创作”的具体要求和教学策略。最后,“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分名著简介、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自主阅读推荐(《泰戈尔诗》《唐诗三百首》)四个板块。本单元旨在强调活动、体验,重视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获得语文口语实践的能力。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4. 教学手段: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我看》这首诗,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我看》这首诗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诗歌鉴赏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看》这首诗,掌握诗歌鉴赏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 在课堂管理上,我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如设定课堂规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遵守秩序。
3.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继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针对这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入分析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批判性思考。同时,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对诗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计算机。
2. 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教学管理系统,用于发布教学材料和作业。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5《我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 我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略诗歌节奏美、意境美。
2.独立阅读品味诗歌,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
3.捕捉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意蕴。
教学重点:捕捉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意蕴。
教学难点:独立阅读品味诗歌,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
林徽因笔下的四月天让我们沉醉。
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一)了解作者。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某某,祖籍某某省某某市。
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
1934年查良铮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谐音,得“穆旦”(最初写作“慕旦”)之名。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穆旦是一位思想艺术都达到相当高度的中国现代诗人。
他一生坎坷,但是诗是他人生的火炬。
《我看》这首诗是穆旦在某某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写。
其中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是他青春时代的色彩。
20岁,是人生的春天。
(二)检查预习丰润.(rùn) 沉醉..(chén zuì) 凝.望(nínɡ) 忧戚.(qī)枉.然 (wǎnɡ) 飘逸..(piāo yì) 勃.发(bó) 摇曳.(yè)二、诵读感知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3.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尝试划分诗的节奏。
人教版新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5我看
人教版新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5我看5我看1.带着情感阅读文本,整体感知诗歌中描绘的对象,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2.试着找出单词和关键句子的表达能力,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一、导入新课学生们都应该喜欢春天。
只要我们在春天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充满活力和更新的世界。
面对不同的风景,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现在让我们学习穆旦的“我看见了”,思考诗人面对春色所看到的、思考的和感受的?让我们走进诗歌,欣赏诗歌的魅力吧!二、教学新课目标指南1:首先阅读课文并感知内容。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8年。
当时,作者只有20岁,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学习。
(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这九位诗人分别是曹辛之(杭友和)、辛迪(王辛迪)、陈景荣、郑敏、唐琦、唐、杜云燮、穆旦和袁克家。
他们在1981年出版了《九叶诗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阅读的要求:(1)阅读正确的发音,注意单词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急促、恰当;(3)注意朗读的语调和语调;(4)注意单词的重音;(5)阅读情感。
例如:第一节我看见/一阵爆裂/黄昏/春风已悄然拂去/茂盛/绿草,我看见/他们低头/再次低头,。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自主阅读:5我看》优课获奖教案_0
5我看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画面美。
2.体会诗歌前两节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导课:全体齐声朗诵前两小节。
1.诗歌前两节句式有什么特点?
连续四个“我看”一方面照应文题,引出描绘的景物;另一方面给人一种节奏的美感,音乐感非常强。
2.诗歌前两节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这是一幅春天原野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3.前两节写景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低首”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青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青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的优美姿态。
“远水”“绿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原野的青草比作“远水”“绿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青草的颜色与涌动的情态。
“无意沉醉”“凝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写了大地的情景。
4.再次全体齐声朗诵前两节。
5.你发现了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情感?从哪里看出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我看》优秀教案
先周备课周次时间科目语文课题 5.《我看》课型新授课主备人使用人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钻研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与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穆旦,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象、意境、主旨。
2.集中诵读与自悟,懂得重要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主备人)集备及个人复备一、导入新课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
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
浙江海宁人,生于天津。
诗人、翻译家。
(2)背景链接从1937年10月,穆旦开始听燕卜荪的《当代英诗》课,对叶芝、艾略特和奥登为代表的英国现代诗,有了精确的掌握。
1938年6月创作了《我看》。
《我看》借鉴的是英国现代诗的“玄学思辨”,即一种思辨想象力。
是一种对自然意象和意境的感悟,对社会现代生活的思辨。
但这种思辨,又不同于纯理性的思辨,而是充满着肉体感觉和情感。
即所谓的“思想知觉化”。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
(1)字音:丰润(rùn) 沉醉(chén zuì) 凝望(níng) 忧戚(qī) 枉然(wǎng) 飘逸(piāo yì) 勃发(bó) 摇曳(yè)(2)词义:【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摇曳】摇荡,晃动。
【沉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1单元第5课《我看》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观察与思考的基本概念。观察是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查看和了解,而思考则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观察与思考在实际中的应用。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1单元第5课《我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1单元第5课《我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让学生了解并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二是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三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能力。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无疑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锻炼。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进行改进。
在教学内容上,我注意到学生在掌握课文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通过更多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彩语句,感悟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善于倾听,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5.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还需加强对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自主阅读:5我看》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自主阅读:5我看》公开课教案_0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2018年第一版九年级上册温儒敏主编教材第5课《我看》【学情分析】这是初中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诗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诗歌的学习一方面要兼顾方法和文体特色另一方面更要注重诗歌的审美性。
让孩子们得到美的熏陶,情的陶冶,让他们不仅是了解诗歌,更要认识诗歌,爱上诗歌,想写诗歌。
【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2.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诗歌语言“陌生化”的现象。
3.运用所学能进行简单的创作。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难点:诗歌语言“陌生化”现象【教学对象】初三年级【教学安排】40分钟【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知人论世法等【教学过程】(一)以旧唤新,导入新课大文豪苏轼在中秋之夜看到了一轮圆月于是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希冀。
诗圣杜甫漫游山东看到巍峨的泰山于是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愿。
我们的诗人穆旦,从长沙步行到昆明,他又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穆旦的诗作《我看》(二)读一读:通过各种诵读认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一读:初读感知,分享体验师:诵读是学习诗歌的最好方法,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
生自读诗歌,师巡视。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一生读(趁机点拨读音)师:读了这首诗歌,你读出了什么呢?生:我读出了春风,青草,晴空,飞鸟,夕阳,红云。
这是一个美丽的黄昏,美丽的春天。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美丽的大自然。
生:我读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喜爱。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热爱。
生:我还觉得有对大自然的渴望和向往。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向往。
二读:听读想象,走进风景师:有的同学读出了景,有的同学读出了情,诗歌往往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板书)。
请同学们静心聆听,放飞想象,说说你都看到了怎样的风景?师范读全诗生静心聆听师:你都看到了怎样的风景呢?生:我看到了春风吹过青草,青草荡漾,像起着波澜的湖水。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活动.探究 任务一 自主阅读 5 我看》优质课教案_4
5我看知识与技能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涵,初步掌握意象和意境。
2.反复诵读,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2.在分析品味诗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创设的意境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意象。
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式学习法。
音频朗读、多媒体课件。
1课时春天来临,阳光明媚,虫鸟唧啾,树木抽芽,百花绽放……一切令人赏心悦目。
春天,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也是被许多文人墨客不吝笔墨的季节。
在这样的季节里,就有一位诗人描绘了看中的景,表达出了心中的情。
在诗人的笔下,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诗歌《我看》,一起去领会春天带给我们的感受。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
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
浙江海宁人,出生于天津。
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
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1.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
2.朗读指导。
朗读提示:(1)字音正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2)把握节奏和停顿,可在诗中用“/”标出。
(3)注意重音,突出关键词。
可用“·”标出。
3.学生自由朗读。
4.指名学生朗读。
5.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要读懂一首诗歌,就得领会诗歌的意境,要领会诗歌的意境必须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
解意象,品意境是解读诗的关键。
1.诗歌前两节中,以“我看”领起的几句中,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描写的顺序是怎样的?春天的傍晚,一阵春风“揉过”草地,“荡起”远水,诗人放眼望去,看到了展翅的“飞鸟”,被夕阳染红的“流云”,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诗人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动静结合,意境深远。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我看》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艾青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的。
-重点词汇、句子的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句子,使学生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朗读技巧与情感表达:指导学生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通过朗读表达出诗中“我看那涌动的麦浪,它是大地的一颗心脏”,要求学生理解麦浪象征大地生机,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7.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现代诗歌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2.增强学生对诗歌背景、作者生平的了解,提升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4.通过解读重点词汇、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5.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写作技巧,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朗读练习,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这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潜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从讨论成果来看,部分小组在问题分析和解决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诗歌接触较少,缺乏感悟。为了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我打算在课后给他们推荐一些适合的诗歌作品,让他们多阅读、多感悟。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活动 探究 任务一 自主阅读 5 我看》优质教案_1
5 我看
【初读课文,整体感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
用“我看”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2.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
这首诗虽然是写实,但因为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
在“春风”与“青草”间用“揉”的动作来衔接,大概不是多数人能想到的。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学习本诗使用浪漫主义手法,选择传统的意象,如荷花、春风、白云等,写一首小诗,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2018年第一版九年级上册温儒敏主编教材第5课《我看》【学情分析】这是初中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诗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诗歌的学习一方面要兼顾方法和文体特色另一方面更要注重诗歌的审美性。
让孩子们得到美的熏陶,情的陶冶,让他们不仅是了解诗歌,更要认识诗歌,爱上诗歌,想写诗歌。
【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2.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诗歌语言“陌生化”的现象。
3.运用所学能进行简单的创作。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难点:诗歌语言“陌生化”现象【教学对象】初三年级【教学安排】40分钟【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知人论世法等【教学过程】(一)以旧唤新,导入新课大文豪苏轼在中秋之夜看到了一轮圆月于是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希冀。
诗圣杜甫漫游山东看到巍峨的泰山于是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愿。
我们的诗人穆旦,从长沙步行到昆明,他又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穆旦的诗作《我看》(二)读一读:通过各种诵读认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一读:初读感知,分享体验师:诵读是学习诗歌的最好方法,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
生自读诗歌,师巡视。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一生读(趁机点拨读音)师:读了这首诗歌,你读出了什么呢?生:我读出了春风,青草,晴空,飞鸟,夕阳,红云。
这是一个美丽的黄昏,美丽的春天。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美丽的大自然。
生:我读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喜爱。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热爱。
生:我还觉得有对大自然的渴望和向往。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向往。
二读:听读想象,走进风景师:有的同学读出了景,有的同学读出了情,诗歌往往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板书)。
请同学们静心聆听,放飞想象,说说你都看到了怎样的风景?师范读全诗生静心聆听师:你都看到了怎样的风景呢?生:我看到了春风吹过青草,青草荡漾,像起着波澜的湖水。
师追问:能说得具体一点吗?春风是如何吹过青草的?生:轻轻的师:慈爱的春风温柔的春风(趁机板书)。
那诗歌的第二小节呢?谁来说说第二小节又有哪些风景。
生:我看到飞鸟飞向了晴空,夕阳西下,流云和大地都被染红了。
师追问:你能细致的描绘一下飞鸟是如何飞向晴空的吗?生:我看到一群飞鸟,慢慢的飞向深远的晴空,他们的身影由大变小,由清晰变模糊,直至与天空融为一体。
师:飞鸟渐行渐远逐渐与天空融为了一体(趁机板书)。
除了飞鸟和晴空还有流云和大地,这两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红晕的流云,深情凝望的大地,二者俨然成了一对痴情的恋人,引人无限遐想(趁机板书)。
三读:自读诗歌,感悟诗情师: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大地,这些承载了作者情感的事物,称之为意象。
诗人往往借助意象含蓄地表达情感。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说说在这幅春风夕阳图里穆旦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生:热爱赞美师追问:你如何体会到的热爱赞美?生:从作者对春风青草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当中师:很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从作者对自然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
师:还有吗?生:渴望和向往师追问: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渴望和向往”?生:从第五节的“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师:直抒胸臆,作者直接表达了对自然的渴望和向往(趁机板书)还有其他情感吗?生一片寂静四读:圈点勾画,突破难点师:没有人举手,看来大家遇到难题了!没关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我们再次诵读诗歌,边读边圈点勾画,勾画出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
师:同学们,你们都找到了哪些词呢?生:“欢乐与忧戚”“丰润”“勃发”“枉然”“坦荡”“欢笑和哀愁”。
师:哪一个词出现了两次?生:“欢乐与忧戚”五读:借助材料,解决难点师:第三节出现了“欢乐和忧戚”第五节又出现了“欢笑和哀愁”,我们该如何理解作者心中的欢乐与忧戚呢?请同学们借助助读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生看助读材料思考师:谁来说一说生:从作者的个人生平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来看,我认为作者感到欢乐是因为暂时远离了战场,美丽的大自然让他感到欢乐和放松,但这种欢乐似乎是短暂的,作者是一位爱国诗人,祖国正在受辱,他不可能完全放松,心中还是充满了忧戚。
所以诗中的欢乐与哀愁不仅指作者个人的欢乐与哀愁,也指祖国的欢乐与哀愁。
师:这位同学能够知人论世,很不错!那么对待这种欢笑和哀愁,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态度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有什么不一样?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前者是比较迷茫的,消极的,后者是比较达观的,能够坦然接受的。
师:能用文中的词来形容吗?生:“枉然”“坦荡”师:从“枉然”到“坦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
生讨论,师巡视生:诗人最开始比较消极,是因为他看到了个体生命的渺小,无论是自己还是远古的哲人,在大自然的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不能随着自己的意愿改变什么的。
后来,他应该是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觉得我们人就应该像大自然的鸟,云,树一样,虽然渺小但也要尽情摇曳,活出自己的价值。
所以他变得坦然达观勇敢无畏!师:说得很好!人本就和花和草一样,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祖国的命运,但我们却能掌握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对祖国的态度,所以飞奔吧!漫游吧!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一样,活出自己的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师:现在就请同学们齐读整首诗歌,这一次读出情感的变化。
生读师:同学们情感很充沛,但变化还不够明显。
一二小节,作者初到昆明,轻松愉悦,我们要读得柔和宁静;三四小节作者思索生命,枉然叹息,我们要读得深沉凝重,第五小节,作者受到启发变得坦然达观,勇敢无畏,我们要读得热烈激昂!现在请女生诵读一二小节,男生诵读三四小节,第五小节大家齐读。
让我们共同体会这情感的变化。
生读(三)品一品:通过对比还原,走进诗歌语言“陌生化”的现象1、对比分析语言“陌生化”师:诗歌不仅以景传情,它更是言语的艺术,老师将第一小节的“风揉草”改为了“风吹草”。
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生:风揉草师:为什么呢?生:揉运用了拟人手法,更能写出春风的轻柔。
师:除了写出春风的轻柔,还能写出草的什么特点?生:草的柔软师:除了写出风的柔,草的软,相比于吹,揉还能写出一种怎样的情感?生:风对草的喜爱师追问:风真的会怜爱草吗?还是谁在怜爱草?生:是穆旦师:对。
春风吹绿草是我们熟悉的表达,但这种常规的表达不是诗歌的表达,诗歌的语言往往是陌生化的,是能引发我们诗意的联想的,更是带有作者的情感的。
在穆旦的这首《我看》里,很多词句都打破了言语的常规,流露出他最真挚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能将这些词句找出来并进行赏析吗?生勾画师巡视2、批注品味语言“陌生化”生圈点勾画语言陌生化的语句并进行旁批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他的发现。
生:我发现第二节的“吸入”打破了语言的常规,我们一般都说飞鸟飞向晴空,但这里却说吸入。
师:为什么是“吸入”而不是“飞向”呢?生想师提示:“吸入”和“飞向”相比有何不同?飞向晴空和吸入晴空有什么区别?生:飞向是主动地,有选择的,而吸入是没有选择的,是被动的是不可抗拒的。
师:那么从这个“吸”字当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呢?生:晴空对飞鸟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师:还有呢?真的是晴空在吸引着飞鸟吗?生:不,是云南的春天在吸引着穆旦!师:很好,一个“吸”字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渴望,这是“飞”无论如何也没有的表达效果。
这位同学,你能把穆旦对大自然的渴望读出来吗?来,试着读一读。
生读师:还不够渴望。
听老师读。
“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地吸入深远的晴空里”在读“吸入”这个词的时候要由重到轻地读,才能读出飞鸟的渐行渐远,才能读出穆旦对大自然的渴望和向往。
来,全班同学试一试!生齐读师:除了这个“吸”字,同学们,还有哪些发现呢?生:我还发现第四节的“舒”字,也是语言陌生化的表达。
这个舒,是舒服的舒,并不是抒发的抒。
可见这个情感是发自内心的。
师:说得很好,现在假如你就是远古的哲人,来试着读一读,由衷地抒发你对自然的情感。
生读师:有点儿紧张,情感还不够到位,放轻松些,声音可以再大一些,由衷的发出对自然的情感!生再读师:这次情感抒发得很自然,不错!同学们还有其他发现吗?生:我还发现第五节的“挽”字,赋予天风人的生命力,将天风写得活泼灵动,不仅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还写出了作者的昂扬乐观。
师:说得很好,你能读出作者的这份情感吗?来试着读一读。
生读师:语调可以再高昂欢快一些,再试一试,你会读得更好。
生读师:除了拟人,作者还运用了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找一找,是哪些词句呢?生: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师:哪一个字生:“洒”师:很好,欢笑和哀愁本来是抽象的,但是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打破了言语的常规,从这个“洒”中,你又可以体会到何种情感呢?生:作者不再抗拒“欢笑和忧愁”而是坦然面对,勇敢接受师:很好!来试着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坦然达观,勇敢无畏。
“去吧,去吧”开始生读师:在这首诗里,作者运用拟人,化抽象为具体等手法打破语言的常规,让我们一步又一步地走向诗人灵魂的深处。
这是诗歌语言的魅力,也是穆旦的高明之处,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现在就让我们学以致用。
(四)写一写:学以致用,用情创作1.创设情境,触发诗情师:一位同学在嘉陵江畔看春风滚动,江水微澜,行人匆匆,不禁提笔写下这样的诗行Ppt8:“微风吹皱了一江春水是谁?忧愁地站在一棵树下”师:请同学们打破语言的常规,修改这首小诗,使其更富诗意。
生修改,师提示师:有同学面有难色,想想我们今天所学,也许可以运用拟人,也许可以运用化抽象为具体,也许可以运用化主动为被动,还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生写生:大部分同学都已经修改好了,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谁来?师展示作品2.教师示范,强化技巧师:时间关系,老师就不一一展示同学们的作品了,请同学们来看老师的作品。
Ppt9:“微风吹皱了一江春水是谁?站在一棵忧愁的树下”师:老师运用了什么手法?生:拟人师:同学们再看Ppt10:“微风吹皱了一江春水是谁的忧愁站成了一课没有年轮的树”师:这又运用了什么手法?生:化抽象为具体师:这节课就到此结束,但我们对于诗歌的学习却永无止境。
愿我们都能像穆旦一样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敢于创作,在大自然的一呼一吸间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
板书:《我看》穆旦景情春风青草热爱赞美飞鸟晴空渴望向往流云大地坦然达观助读资料:资料一穆旦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穆旦1929年入南开中学读书,从此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开始写诗。
当时日寇侵凌,京津首当其冲,穆旦写下了《哀国难》,"洒着一腔热血"大声疾呼:眼看祖先们的血汗化成了轻烟,/铁鸟击碎了故去英雄们的笑脸!/眼看四千年的光辉一旦塌沉,/铁蹄更翻起了敌人的凶焰!"1937年七七事变后,穆旦作为清华大学的学生随清华大学迁往长沙,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