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合集下载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是进行实证研究的关键步骤,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并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

步骤一:确定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是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起点,研究者需要明确要解决的经济问题,并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

例如,研究者可能要探索某种经济政策的影响,或者研究产品价格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等。

确定研究问题需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当前经济环境和政策的背景。

步骤二:收集数据数据是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础,研究者需要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

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渠道,包括文献、政府统计数据、调查问卷等。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有时候,数据可能存在缺失或错误,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验证。

步骤三:选择合适的模型框架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时,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合的模型框架。

模型框架可以是经济理论提供的基本关系模型,也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的模型。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型框架。

步骤四:选择合适的变量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时,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变量。

变量是模型中的核心要素,反映了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

合适的变量选择可以提高模型的解释力和预测能力。

选择变量时,需要考虑变量的可测性和相关性,并且尽量选择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变量。

步骤五:估计模型参数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后,研究者需要估计模型的参数。

参数估计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等统计方法进行。

通过估计模型参数,可以得到参数的估计值和估计误差,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参数估计的过程可以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

步骤六:评估模型拟合度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后,研究者需要评估模型的拟合度。

模型拟合度反映了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可以通过统计指标如R方、调整R方、残差平方和等进行评估。

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经济现象与经济理论之间的定量关系。

而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模型正是计量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进行简述,并探讨其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理解研究问题在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之前,首先需要对研究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这包括明确研究的目的、假设条件以及研究对象等。

只有对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理解,才能有效地进行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在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有效的数据可以为模型的建立提供充分的支持和验证。

在这一步骤中,研究者需要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清洗,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在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时,变量选择和模型设定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设定模型的函数形式和结构。

变量选择和模型设定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模型估计与诊断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模型估计和诊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模型估计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模型中参数的最优估计值。

诊断则是对模型的拟合程度和假设的检验。

在这一步骤中,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和诊断技术,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六、模型解释与评估模型的解释和评估是模型建立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完成模型的估计和诊断后,研究者需要对模型进行解释和评估,以深入理解模型的经济意义和影响因素。

通过解释和评估,研究者可以对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判断,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七、模型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模型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是模型应用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时,研究者需要对模型进行稳定性和鲁棒性分析,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这包括通过敏感性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和验证,以降低模型的风险和误差。

§1.3 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1.3 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 政策评价
• 政策评价的重要性。 • 经济政策的不可试验性。 •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经济政策实验室”功
能。
△ 理论检验与发展
• 任何经济学理论,只有当它成功地解释了过去,才能为人们 所接受。计量经济学模型提供了一种检验经济理论的好方法。
• 一个成功的模型,必须是很好地拟合样本数据,而样本数据 是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客观再现,所以在模型中表出来的 经济活动的数量关系,是经济活动所遵循的规律,即理论的 客观再现。于是就提出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两方面功能:
稳定性检验:改变样本容量重新估计;具体作法是,
将原来估计的模型参数的样本数据增加(或减少)1~2个 观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重新估计,将新估计的模型与 原模型进行对比。如果参数的符号未发生变化、数值的大 小也未发生大的改变,则表明原估计的模型比较稳定,可 靠性较高。反之,则不稳定。
预测性能检验:对样本外一点进行实际预测。具体作
(2) 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
a 利用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的成果;
b 根据样本数据作出变量的散点图,由散点图显示的
函数关系作为理论模型的形式;
c 选择可能的形式试模拟,再选择结果较好的一种。
(3)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理论期望值区间
符号、大小、 关系 例如:ln(人均食品需求量)=α+βln(人均收入)
+γln(食品价格) +δln(其它商品价格)+ε 其中α 、β、γ、δ的符号、大小、 关系
能够熟练使用。
四、模型的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根据拟定的符号、大小、关系
例如:ln(人均食品需求量)=-2.0-0.5ln(人均收入) -4.5ln(食品价格) +0.8ln(其它商品价格) ln(人均食品需求量)=-2.0+0.5ln(人均收入)- 4.5ln(食品价格)+0.8ln(其它商品价格) ln(人均食品需求量)=-2.0+0.5ln(人均收入)- 0.8ln(食品价格) +0.8ln(其它商品价格)

专题2.1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专题2.1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1.2 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检验
一、居民人均消费模型—建模与统计检验
例2.5.1 考察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GDP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0年不变价)
CONSP:人均居民消费(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0=100)缩减)。
表 2.5.1 年份 人均居民消费 CONSP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395.8 437.0 464.1 501.9 533.5 572.8 635.6 716.0 746.5 788.3 836.4 779.7 中 国 居 民 人 均 消 费 支 出 与 人 均 G D P ( 元 /人 ) 人 均 GDP GDPP 675.1 716.9 763.7 792.4 851.1 931.4 1059.2 1185.2 1269.6 1393.6 1527.0 1565.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年份 人均居民消费 CONSP 797.1 861.4 966.6 1048.6 1108.7 1213.1 1322.8 1380.9 1460.6 1564.4 1690.8 人 均 GDP GDPP 1602.3 1727.2 1949.8 2187.9 2436.1 2663.7 2889.1 3111.9 3323.1 3529.3 3789.7
(万千瓦) 18022 19497 20913 22950 24836 26575 28067 28708 29389 30308 31817 33802 36118 38547 42016 45208 48996 52574

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模型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通过经验数据验证经济理论和预测经济现象。

下面简要介绍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第一步是问题的明确定义。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始于对经济现象的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明确定义问题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模型来解决。

第二步是选择适当的经济理论。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需要基于经济理论。

理论提供了一种框架,用于解释经济现象和推导经济关系。

选择适当的经济理论是确保模型建立正确的基础。

第三步是选择可衡量的变量。

计量经济模型需要将经济理论转化成数学形式。

为此,需要选择能够度量的变量,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些变量可以是经济产出、消费、投资等。

第四步是收集数据。

为了构建计量经济模型,需要收集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

数据可以来自调查、统计局或其他研究机构。

数据的选择和质量是保证计量经济模型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第五步是估计模型。

一旦收集到所需的数据,就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这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实现。

通过估计模型,可以确定经济理论与实际数据之间的一致性,进一步检验经济假设的有效性。

第六步是模型的评估和验证。

估计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和验证。

评估模型的好坏可以使用统计指标来衡量,如拟合优度、统计显著性等。

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样本外预测和灵敏度分析来实现。

第七步是模型的应用。

经过评估和验证的计量经济模型可以用于解答问题、预测经济变量等。

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政策、预测市场走势等,对于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包括问题的明确定义、选择适当的经济理论、选择可衡量的变量、收集数据、估计模型、模型的评估和验证以及模型的应用。

在实践中,研究人员应根据具体问题合理选择方法和模型,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立计量经济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建立计量经济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 例2.1.1:一个假想的社区有99户家庭组成,欲 研究该社区每月家庭消费支出Y与每月家庭可 支配收入X的关系。 即如果知道了家庭的月收 入,能否预测该社区家庭的平均月消费支出水 平。
• 为达到此目的,将该99户家庭划分为组内收入 差不多的10组,以分析每一收入组的家庭消费 支出。
每 月 家 庭 消 费 支 出 Y (元)
第一周 回顾
• 建立计量经济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理论模型的设计(变量、模型的数学形式、随机项的 分布、参数估计的预期)
样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三种类型,数据质量——完 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一致性)
模型参数的估计
模型的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 检验、模型预测检验)
第一周 回顾
• 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
第二周 答疑
• 为什么在回归参数的推导中我们仅看了一阶 偏导,就确认是残差平方和最小而非最大? 因为是平方和
• 求和: XY nXY
第三周 回顾
• 回归方程两个参数的估计量及其性质 • 随机误差项的估计量
第四周 课下作业
• 假设检验中,什么是第一类错误,什么 是第二类错误
第二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正相关(positive correlation) – 负相关(negative correlation) – 不相关(non-correlation)
• 回归分析仅对存在因果关系而言。
• 注意:
–不存在线性相关并不意味着不相关。
• 统计依赖或相关关系:研究的是非确定性现象 随机变量间的关系。(非一一对应)
农作物产量 f 气温, 降雨量, 阳光, 施肥量

经济学毕业论文中的计量经济模型建模方法

经济学毕业论文中的计量经济模型建模方法

经济学毕业论文中的计量经济模型建模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是解决经济问题、验证经济理论以及进行政策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毕业论文中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建模方法,包括变量选择、数据准备、模型设定和参数估计等方面。

一、变量选择在进行计量经济模型建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并选择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的经济变量。

通常可以参考相关的经济理论以及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确定需要考虑的变量。

同时,也要注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避免多重共线性等问题。

二、数据准备进行计量经济模型建模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经济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准备。

数据的准备包括清洗、整理、转换、填补缺失值等步骤。

此外,还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以确保模型的可信度和精确性。

三、模型设定在进行计量经济模型建模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模型框架和函数形式。

常用的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等。

选择合适的模型可以根据研究目标和变量属性进行判断。

同时,还要考虑模型的假设条件以及具体问题的特点。

四、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计量经济模型建模的核心步骤,一般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

在进行参数估计时,需要注意数据的有效性,并进行统计检验以评估模型的拟合程度和参数的显著性。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过度拟合和模型复杂度不合理等问题。

五、模型评估和解释在完成参数估计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和解释。

评估模型的方法包括残差分析、异方差性检验、序列相关性检验等。

同时,还需要解释模型结果,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健性。

六、模型应用和政策分析完成计量经济模型建模之后,可以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和政策分析。

根据具体问题和研究目标,可以利用模型进行政策评估、经济预测等分析。

同时,还需要注意对结果的解释和充分讨论,以提出合理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总结:经济学毕业论文中的计量经济模型建模方法非常关键,可通过变量选择、数据准备、模型设定和参数估计等步骤来实现。

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1、确定研究对象和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并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

2、收集数据:收集与研究对象和目标相关的数据,包括宏观经济
指标、市场数据、公司财务数据等。

3、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研究目的和收集到的数据,选择合
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影响因变量的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变化的变量。

4、模型设定和假设: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实际情况,设定经典单方
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方程形式和假设条件,考虑线性或非线性关系、时间趋势、季节性等因素。

5、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缺失值填充、
异常值处理、数据转换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模型拟合和参数估计:使用统计软件或编程语言进行模型拟合
和参数估计,根据设定的方程形式和假设条件,计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参数估计值和误差等指标。

7、模型检验和调整:对拟合后的模型进行检验和调整,包括统计
显著性检验、经济意义检验、模型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对不符合要求的模型进行修正和改进。

8、应用和解释:根据拟合好的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
应用和解释,包括预测未来趋势、政策评估、结构分析等。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剖析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剖析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一、理论模型的设计对所要研究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模型中将包含的因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并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和样本数据显示出的变量间的关系,设定描述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理论模型。

例如上节中的生产函数就是一个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1. 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在单方程模型中,变量分为两类。

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也就是因果关系中的“果”,例如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是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而作为“原因”的变量,例如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技术,是模型中的解释变量。

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是指确定解释变量。

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有下列几类变量:外生经济变量、外生条件变量、外生政策变量和滞后被解释变量。

其中有些变量,如政策变量、条件变量经常以虚变量的形式出现。

严格他说,上述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资本、劳动、技术等,只能称为“因素”,这些因素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为了建立起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这些变量必须具有数据可得性。

于是,我们可以用总产值来表征产出量,用固走资产原值来表征资本,用职工人数来表征劳动,用时间作为一个变量来表征技术。

这样,最后建立的模型是关于总产值、固定资产原值、职工人数和时间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下面,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因素”与“变量”间的区别暂时略去,都以“变量”来表示。

关键在于,在确定了被解释变量之后,怎样才能正确地选择解释变量。

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中暗含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行为规律。

这是正确选择解释变量的基础。

例如,在上述生产问题中,已经明确指出属于供给不足的情况,那么,影响产出量的因素就应该在投入要素方面,而在当前,一般的投入要素主要是技术、资本与劳动。

经济计量学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经济计量学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经济计量学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经济计量学是以数理统计学和经济理论为基础,运用统计方法和经济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学科。

经济计量学模型的建立和实证分析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经济计量学模型的建立和实证分析的基本步骤,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经济计量学模型的建立1. 定义变量:经济计量学模型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所涉及的变量。

变量可以是经济体系中的各种经济指标,如GDP、通胀率、失业率等,也可以是影响经济现象的各种因素,如利率、汇率、政府支出等。

2. 确定函数关系:在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时,需要确定各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这可以通过理论基础和经验判断来确定,也可以通过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来估计。

3. 模型的形式化表示:确定各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后,需要将模型形式化表示出来。

通常情况下,经济计量模型可以用数学方程或者等式来表示。

4. 确定参数:经济计量模型中的参数是指与模型中的变量相关的未知量。

确定参数的方法通常是通过经验估计或者进行统计分析得到。

二、经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1. 数据的收集与准备:进行经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之前,需要收集所需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

这包括数据的选择、整理、缺失值处理等。

2. 模型的估计与诊断: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模型的估计和诊断。

常用的估计方法有最小二乘法、广义矩估计法等。

3. 实证结果的解释与评价:在获得经济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

这包括对模型的拟合程度、参数的显著性、经济意义等进行评估。

4. 模型的预测与政策分析:通过经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可以进行经济现象的预测和政策的评估。

这有助于决策者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和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三、经济计量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的注意事项1. 数据的质量:经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数据。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一、理论模型的设计对所要研究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模型中将包含的因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并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和样本数据显示出的变量间的关系,设定描述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理论模型。

生产函数就是一个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1、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在单方程模型中,变量分为两类。

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也就是因果关系中的“果”,例如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是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而作为“原因”的变量,例如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技术,是模型中的解释变量。

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是指确定解释变量。

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有下列几类变量:外生经济变量、外生条件变量、外生政策变量和滞后被解释变量。

其中有些变量,如政策变量、条件变量经常以虚变量的形式出现。

严格他说,上述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资本、劳动、技术等,只能称为“因素”,这些因素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为了建立起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这些变量必须具有数据可得性。

于是,我们可以用总产值来表征产出量,用固走资产原值来表征资本,用职工人数来表征劳动,用时间作为一个变量来表征技术。

这样,最后建立的模型是关于总产值、固定资产原值、职工人数和时间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下面,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因素”与“变量”间的区别暂时略去,都以“变量”来表示。

关键在于,在确定了被解释变量之后,怎样才能正确地选择解释变量。

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中暗含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行为规律。

这是正确选择解释变量的基础。

例如,在上述生产问题中,已经明确指出属于供给不足的情况,那么,影响产出量的因素就应该在投入要素方面,而在当前,一般的投入要素主要是技术、资本与劳动。

如果属于需求不足的情况,那么影响产出量的因素就应该在需求方面,而不在投入要素方面。

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在撰写文章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计量经济学以及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在于利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

而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是指在实际研究中,如何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进行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下面,我们将逐步深入探讨这个主题。

一、收集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对于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至关重要,因此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代表性。

选择合适的时间跨度和样本范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变量选择在收集到数据之后,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影响因变量的因素,而因变量是需要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变量。

在选择变量时,需要考虑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

三、建立模型接下来是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根据变量的选择和研究目的,可以选择合适的计量经济模型,常见的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等。

建立模型时需要考虑模型的功能形式、假设前提以及模型的适配性。

四、模型估计模型建立完成后,需要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通过统计方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到模型的具体数值结果。

常见的估计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等。

五、模型诊断一旦模型估计完成,需要对模型进行诊断。

模型诊断是为了检验模型的假设前提是否成立,以及模型是否符合统计要求。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残差分析、异方差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等。

六、模型应用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可以用于实际问题的应用。

根据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进行政策效果评估、市场预测、风险控制等实际应用。

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变量选择、模型建立、模型估计、模型诊断和模型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特点来灵活应用这些步骤,以达到科学、准确地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的目的。

从个人观点来看,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是经济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计量经济学建模步骤

计量经济学建模步骤

3.函数取值范围的设定 参数取值范围的设定主要根据经济理论或实践经验给出 例如:
3.函数取值范围的设定
例如:
消费函数模型 C Y 中的参数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根据经济含义,可将其取值范围设定为 0 1
事实上,理论模型中的待估参数大都具有特定的经济含义,可根 据经济含义事先确定其取值范围。
在模型参数估计过程中,可能由于样本数据的统计错误、代表性差,或者 由于其他信息的不可靠,导致参数估计值与真实值存在较大差距。
无论是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还是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都是建立在 一定的假设前提下的,如果模型的建立违背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也会 导致错误的结果。
1.3.5 模型检验
四个方面
第一,解释变量应是根据经济理论或实践经验确定 的被解释变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若有多个解释变量,需注意避免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第三,在设定解释变量的同时,应注意保证与解释变量 对应的观察数据的可得性。
2.模拟函数形式的设定 ——初步设定
模型函数形式是反映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影响的数学表达式。
第一,直接采用数理经济学已有的函数形式 第二,根据实践经验或已有研究经验设定 第三,根据样本观察数据反映出来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设定 第四,对于其他事先无法确定模型函数形式的情况,可采用各种 可能的函数形式进行模拟,选择模拟结果最好的函数形式。
1.3.4 模型估计
对于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通常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等 参数估计方法
对于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通常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三阶段最小二 乘法等参数估计方法
1.3.4 模型估计
两个不同概念
参数估计量 —— 以公式形式表示的参数估计结果,是随机变量

计量经济学复习要点和试题和论述题库及答案

计量经济学复习要点和试题和论述题库及答案

计量经济学题库什么是OLS估计?原理ols估计是指样本回归函数尽可能好的拟合这组织,即样本回归线上的点与真实观测点的总体误差尽可能小的估计方法。

一、什么是计量经济学?答:计量经济学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以数学和统计学为方法,以电脑技术为工具,从事经济关系与及经济活动数量规律的研究,并以建立和应用随机性的经济计量模型为核心的一门经济学科。

计量经济学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量方程加以描述。

二、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1.理论模型的设计(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确定模型的数量形式,拟定理论模型中的待估参数的理论期望值)2.样本数据的收集(常用的样本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虚变量数据)3.模型参数的估计(选择模型参数估计方法,应用软件的使用)4.模型的检验模型的检验包括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答:模型的检验主要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的预测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需要检验模型是否符合经济意义,检验求得的参数估计值的符号与大小是否与根据人们的经验和经济理论所拟订的期望值相符合;统计检验——需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值的可靠性,即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计量经济学检验——需要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包括随机扰动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模型的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以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

5.模型成功的三要素:理论、方法、数据三、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方面(功能)答: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四、引入随机干扰项的原因,内容?原因:1.代表未知的影响因素2.代表数据观测误差3.代表残缺数据4.代表模型设定误差5.代表众多细小影响因素6.变量的内在随机性内容:1.被遗漏的影响因素(由于研究者对客观经济现象了解不充分,或是由于经济理论上的不完善,以至于使研究者在建立模型时遗漏了一些对被解释变量有重要影响的变量);2.变量的测量误差(在观察和测量变量时,种种原因使观测值并不等于他的真实值而造成的误差);3.随机误差(在影响被解释变量的诸因素中,还有一些不能控制的因素);4.模型的设定误差(在建立模型时,由于把非线性关系线性化,或者略去模型)五、什么是随机误差项和残差,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随机误差项u=Y-E(Y/X),而总体回归函数Y=Y^+e,其中e就是残差,利用Y^估计Y时带来的误差e=Y-Y^是对随机变量u的估计六、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主要有哪些?违背基本假设是否就不能进行估计1.回归模型是正确设定的;2.解释变量X是确定性变量不是随机变量;在重复抽样中取固定值。

试述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试述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试述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一、模型选择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模型。

模型的选择主要基于研究的问题和数据的可用性。

通常情况下,经济学家会选择一些统计学上比较成熟的模型,如线性回归模型、对数线性回归模型、二项式回归模型等。

二、假定检验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第二步是进行假定检验。

这是因为在建立经济模型时,经济学家通常需要做出一些假设,如误差项的独立性、正态性等。

而这些假设是否成立对于模型的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假定检验,验证这些假设是否成立。

三、变量选择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第三步是选择合适的自变量。

这需要经济学家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数据的特点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通过引入一些重要的解释变量来解释我们研究的现象,而这些变量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分类的。

四、模型估计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第四步是对模型进行估计。

在这一步中,我们需要选定一些估计方法,如最小二乘法、广义最小二乘法等。

估计的结果可以反映我们所研究的经济现象,并可以用于对未来的预测和政策制定等方面。

五、模型检验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第五步是进行模型检验。

这是因为,一个好的模型需要满足一些指标,如残差平稳性、拟合优度等。

在这一步中,经济学家需要利用检验方法来检验其所估计的模型是否合适,是否符合我们对经济学现象的理解。

六、模型应用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最后一步是在实际中对模型进行应用。

这包括使用模型进行预测、制定政策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考虑到模型的局限性,如数据的质量、样本的局限性等因素。

总结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是经济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经济模型之一。

建立一个合适的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需要经济学家通过选择合适的模型,做出正确的假设和选择自变量,然后进行模型估计,最后进行模型检验和应用。

在经济学研究中,建立合适的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提高我们对经济现象的认识,并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财务知识)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最全版

(财务知识)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最全版

(财务知识)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壹、理论模型的设计对所要研究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模型中将包含的因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且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和样本数据显示出的变量间的关系,设定描述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理论模型。

生产函数就是壹个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1、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在单方程模型中,变量分为俩类。

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也就是因果关系中的“果”,例如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是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而作为“原因”的变量,例如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技术,是模型中的解释变量。

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是指确定解释变量。

能够作为解释变量的有下列几类变量:外生经济变量、外生条件变量、外生政策变量和滞后被解释变量。

其中有些变量,如政策变量、条件变量经常以虚变量的形式出现。

严格他说,上述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资本、劳动、技术等,只能称为“因素”,这些因素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为了建立起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这些变量必须具有数据可得性。

于是,我们能够用总产值来表征产出量,用固走资产原值来表征资本,用职工人数来表征劳动,用时间作为壹个变量来表征技术。

这样,最后建立的模型是关于总产值、固定资产原值、职工人数和时间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下面,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因素”和“变量”间的区别暂时略去,都以“变量”来表示。

关键在于,在确定了被解释变量之后,怎样才能正确地选择解释变量。

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中暗含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行为规律。

这是正确选择解释变量的基础。

例如,在上述生产问题中,已经明确指出属于供给不足的情况,那么,影响产出量的因素就应该在投入要素方面,而在当前,壹般的投入要素主要是技术、资本和劳动。

计量经济学建模步骤

计量经济学建模步骤

计量经济学建模步骤哎呀呀,啥是计量经济学建模呀?对于我这个小学生来说,一开始听到这几个字,简直就像听天书一样!不过,经过老师的讲解和我自己的琢磨,好像也能明白个大概啦。

你想想,计量经济学建模就像是搭积木,一块一块地往上垒,最后搭出一个漂亮的城堡。

第一步呢,就是要确定研究的问题,这就好比你要决定搭一个什么样的城堡,是尖顶的还是圆顶的。

比如说,我们要研究为啥这个月苹果的价格涨了这么多?或者为啥今年咱们班同学的数学成绩都提高啦?然后呢,就是收集数据啦!这就像准备搭积木的材料一样。

没有材料,怎么能搭出城堡呢?数据从哪里来呀?可以去问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还可以上网查,去图书馆找资料。

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有时候找的数据不准确,那可就糟糕啦!就像你搭积木,少了一块关键的,城堡不就歪歪扭扭的啦?有了数据,接下来就要处理数据啦。

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数据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就像把你的书包里的书和文具都摆放得规规矩矩。

这一步可需要细心和耐心哟,要不然数据出错了,后面的步骤可都白费力气啦!再然后,就是选择合适的模型。

这就像是选择用哪种形状的积木来搭城堡。

是用长方形的积木多一些,还是正方形的积木多一些?是用简单的模型,还是复杂的模型?这可得好好想想,要是选错了,城堡可就不好看啦!选好了模型,就得开始估计参数啦。

这就像给积木城堡加上一些装饰,让它变得更漂亮。

这个过程可不简单,要用到好多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

有时候算得脑袋都晕啦,但是一想到能得出有用的结果,就又有劲儿啦!最后,就是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这就好比搭完城堡后,要看看哪里不牢固,哪里不好看,再进行改进。

要是模型不好,那之前的努力不都白费了吗?所以说呀,计量经济学建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每一步都得认认真真的,不能马虎。

就像我们学习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好成绩!我觉得,虽然它很难,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也一定能学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数据来源
• 计量经济分析所需要的数据可以充分利用统计部 门提供的资料或是其他一些诸如网上期刊得到的 二手资料,以减少收集数据的工作量。
• 在没有有效来源时,可由自己通过调查得到。
(3) 样本数据的质量
数据高质量的标准: 完整性; 准确性; 可比性; 一致性
(1)完整性—— 模型中包含的所有变量都必须拥 有相同容量的样本观测值。 例如:P54表2.6.1 对于“遗失数据”的处理方法: 法一:样本容量足够大且样本点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时,将出现遗失数据的所在样本点整个去掉。 法二:样本容量有限,样本点间的联系紧密时,采 取特定技术将遗失数据补上。
§1.2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重 点)
一、理论模型的设计 (重点) 二、样本数据的收集(次重点) 三、模型参数的估计 四、模型的检验 五、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
讲述流程
一、用例子阐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 二、具体实施中各步骤需完成的工作及各步 要点
一、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示例
(2)准确性有两方面含义: 第一:所得到的数据必须准确反映它所描述的经 济因素的状态,即统计数据或调查数据本身是准 确的;
α和β的经验值。
Q 76.05-3.88* P
Q顶上的帽子符号表示一种估计值。 根据估计结果,空调价格上涨100元,空调需 求量下降0.388万台。
④模型检验 以一定的标准,对估计结果进行检验。 如:斜率是否小于0?估计结果是否可靠?
小结: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四个步骤
步骤
例子
1 理论模型的设计 2样本数据收集 3模型参数估计 4 模型检验
69
x
63
60 -
xx x
60
58
iiiii
12345
P
图 1.3
建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理论模型
Q *P
其中 Q为需求量,P为价格,α、为参数,且 <0
②样本数据的收集
表1.1
价格p(千元) 1 2 3 4 5
需求量Q(万台) 70 69 63 60 58
③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参数估计 采用回归技术,利用统计数据估计出未知参数
空调需求量与价格的例子
假设某空调生产商请一个计量经济学家为他研究价 格上涨对空调需求量的影响,该计量经济学家按以 下步骤进行
①理论模型的设计
首先要寻找理论和经验的依据,了解空 调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需求法则— —斜率为负
表 1.1
P
1 2 3 4 5
数据表和散点图
Q
Q
80 -
70
70 - x
二、样本数据的收集
⑴ 几类常用的样本数据 (2)数据的质量问题
⑴ 几类常用的样本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Time Series Data) 横截面数据(Cross-Section Data) 虚变量数据(Dummy Variables Data )
①时间序列数据 定义:在不同时间(通常是相等的间隔)对同一 实体观测一个变量而取得的一组数据。
拟定,可以用来检验模型的估计结果。练习P21 8
②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的3大注意点
第一大注意点:
根据研究目的和经济理论选择变量。把研究的 问题(对象)的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主要影 响因素的变量作为解释变量;非主要影响因素 全部归入随机误差项。
举例说明1:同样是生产方程,研究产出问题,电力 工业和纺织工业应该选择不同的变量,为什么?
①理论模型设计阶段包含的具体工作:
⑴ 确定模型包含的变量 • 模型应该包括那些变量?哪些变量应该考虑? ⑵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建立计量经济学理论模型) • 是线性的?亦或是非线性的?
⑶ 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理论期望值 • 理论期望值——指待估参数的数值范围,包括取值
区间、符号、关系。 • 理论期望值可以根据参数的经济含义在建模开始时
第三大注意点
选择变量要考虑入选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求解 释变量间互相独立。(第四章作详细的介绍)
练习:P10P11
③ 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的3大方法
法一: 利用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数理经济模型)的 成果 例如P2P3
法二:根据样本数据作出的变量关系的散点图,由散 点图显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作为理论模型的数学形 式。
例如:中国10年来的GDP增长率数据; 一个月内某支股票每日成交量。
②横截面数据 定义:在同一时点上对不同实体观测同一个或多个 变量而收集得到的数据。
例如:世界各国2014年国民生产总值; 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
③ 虚变量(虚拟变量)数据 • 定性变量——不能计数(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变
量 • 虚变量——可以将定性变量“定量化”的变量 • 例如:定性变量—性别:男和女 • 定量化:记x=1为男性,x=0为女性 • X为虚变量,虚变量取值一般为0和1。
供给不足时——影响产出的因素体现在投入要素方 面:技术,劳动和资本
需求不足时——影响产出的因素体现在需求方面: 比如居民收入等,而不是投入要素方面。
由此可见,同样是建立生产模型,所处的经济环境 不同,研究的行业不同,变量的选择是不同的。
举例说明2:空调需求量与价格的例子 问题一:影响需求量的变量是不是只有价格呢?
法三:实验法—— 无法事先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那 么就采用各种可能的形式进行试模拟,然后选择模 拟结果较好的一种。
通常:法一法二双管齐下
④ 拟定理论模型中待估参数的理论期望值
• 拟定理论模型中待估参数的理论期望值,关键在于 理解待估参数的经济含义。
• 例如1:在空调需求函数中有两个待估参数α、β 例如2:ln(人均食品需求量)=α+βln(人均收入) +γln(食品价格) +δln(其它商品价格)+ε
Q = + P + u 表1.1
Qˆ = 76.05 - 3.88P β< 0?
二、具体实施中各步骤需完成的工作 及各步要点
一、理论模型的设计
• 在此阶段,研究者要依据一定的经济理论,用一 个或一组随机方程式表示被研究系统内经济变量 之间的关系。
• 这是计量经济学研究中的第一项工作,也是最重 要和最困难的阶段。
问题二:模型中是不是应该把所有影响需求量的变 量都包含进去呢?
• 将所有对需求量有影响的变量均引入方程: Q =0+ 1x1+2x2+3x3+4x4++kxk
注意: 模型中变量的选择不是一次完成的,往往要经过 多次反复。
第二大注意点
选择变量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要保证所选择的 变是可观测、可定量化的,且有可 靠的数据 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