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7-苏少版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15 有生命的石头苏少版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有生命的石头作者孙志玲类型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划分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它是一节在本册教学中起到提高审美水平、增加文化内涵作用的课。
也是一节文化内涵很深的课,需要老师掌握丰富的知识,厚积薄发,同时又不能讲得太深,要深入浅出,知识点要点到为止,引起学生的兴趣即可。
学生情况:六年级学生处在青春期,上课时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发言,生怕自己说错了,会遭到同学耻笑。
所以课堂总是静悄悄的,很安静。
了解到学生的这个特点,老师就要注意课上对于学生的发言、学生的作业,不要轻易否定,要以肯定为主。
即使说错了,也要先肯定再婉转地提出改进意见,千万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学方式、手段:1.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这节课由于文化内涵比较深厚,为方便学生理解,一定要图文结合、视频文字结合来讲解。
2. 注重趣味环节的设计。
学生对于石文化的知识几乎是空白的,就全靠教师的生动讲解,帮助学生头脑中建立石文化的意识。
但枯燥的知识讲解多了,学生会反感。
3. 本课想象力的培养围绕“因石想象”展开,“因石想象”的环节设计易于激发学生想象力。
提示学生的想象,可一石多想,面面不同,石石不同,各有想象。
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注意方法的提醒,窍门的提示,帮助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作业出彩,提高自信心。
教师准备:PPT、毛笔、颜料、教室布置成各种石刻作品荟萃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多种视觉参考。
学生准备:毛笔、水粉颜料、石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重点了解石头在人类生活历史和文明进程中的作用;2. 通过对中外历史上不同时期石刻作品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的欣赏,了解中外石刻艺术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外石刻艺术作品和石头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3. 用鹅卵石等石头进行石头联想绘画;4. 了解石刻艺术的多种拓展技法和应用。
在了解石刻知识的基础上,深刻感受石头的价值,引导学生参与石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苏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石头的自然属性和艺术价值。
2.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雕刻等手法,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石头艺术作品。
3. 学生能够通过本课学习,提升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创作石头艺术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
2. 学生能够培养对美术创作的热情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内容1. 石头的自然属性:硬度、颜色、形状等。
2. 石头艺术的历史:古代的石器、石雕等。
3. 石头艺术的创作方法:绘画、雕刻等。
4. 石头艺术作品欣赏:国内外著名的石头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石头的自然属性和艺术价值。
2. 石头艺术的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1. 石头艺术的创作技巧。
2. 学生对石头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石头艺术作品图片、石头样本、绘画工具、雕刻工具。
2. 学具:画纸、颜料、雕刻刀、石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石头艺术作品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讲解石头的自然属性和艺术价值,介绍石头艺术的创作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石头艺术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板书设计1. 石头的自然属性:硬度、颜色、形状等。
2. 石头艺术的历史:古代的石器、石雕等。
3. 石头艺术的创作方法:绘画、雕刻等。
4. 石头艺术作品欣赏:国内外著名的石头艺术作品。
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有生命的石头艺术作品。
2. 写一篇关于石头艺术的欣赏文章。
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2.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如何,学生的作品质量和创作能力如何。
3. 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
六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8-苏少版
中国小学生在埃及千年神 庙刻字 。
经历60年,德国一雕像被酸雨损坏
左侧图片摄于1908年
右侧图片摄于1968年
长城被游客用小刀刻上字
靠枕
石头
因石联想
形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察
肌理
色彩
哪件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 作业要求:
(1)对你的石头进行观察、联想,寻 找最满意的角度
(2)运用水粉颜料进行着色,注意控 制笔上的水分
(3)发挥无穷的想象力,作品力求新 颖、奇特
墨意希古西大腊埃哥利雅及玛罗典法雅马卫老石 斗城金柱兽神字场庙塔
南京游客在埃及 神庙上刻上到此一游 事件。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丨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丨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石头造型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石头画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热爱,培养他们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主要围绕“有生命的石头”展开,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石头,通过绘画表现石头的质感和生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石头的能力,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石头的质感和生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绘画技巧,使石头画作生动、具有生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石头样本、多媒体教学设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水彩笔、彩铅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石头样本,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石头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2. 新授:介绍石头造型的基本方法,讲解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石头的质感和生命力。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尝试自己描绘石头,教师巡回指导。
4. 分享与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板书设计1. 主题:有生命的石头2. 重点:观察、描绘、绘画技巧3. 难点:生动、生命力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学生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 家庭作业:学生收集一些石头,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征,下次课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石头造型的基本方法,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石头画作。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内容部分,因为这个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石,它决定了学生将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知识和技能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详细补充一、石头观察与认知教学内容应包括对石头的观察与认知。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市一等奖】
大自然中有很多奇石,千姿百态,令人遐想万千,赏心悦目。
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汉代最杰出的石雕群——霍去病墓石雕群。
霍去病墓中的石雕作品,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是现存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成组石雕。
(播放霍去病墓石雕群视频)
看完这段视频,你对霍去病墓石雕有什么了解?
学生回答
小结:这些石刻形体硕大,气势恢弘,造型古朴,富有丰富的想像力,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求之神似,种类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简练,风格浑厚。米开朗基罗说的好:雕塑就是解放囚禁在石头中的生命。如果你是一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感悟的人,你一定会发现,在这些无声的、静默的世界中,有另一种生命的存在!
3、教师出示视频因石联想
同学们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看了这么多图片,老师都有些跃跃欲试了。
【设计意图:学生平时使用水粉颜料较少,水分把握不好,教师的示范Βιβλιοθήκη 增强了直观效果,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4、学生尝试练习
今天,我们就要来做一回马良,点石成画。有没有信心。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1)对你的石头进行观察、联想,寻找最满意的角度
(2)运用水粉颜料进行着色,注意控制笔上的水分
(3)发挥无穷的想象力,作品力求新颖、奇特
创作限时15分钟
5、学生作品点评
【设计意图:在展示作品过程中,同学们互相欣赏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不由自主地说出自己心里真实的感受,内心情感得以升华。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从学生们争先恐后展示作品的激情中,教师真正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美、向往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的情感。】
上课内容
15、有生命的石头
科 目
美 术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太湖石|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太湖石|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描绘太湖石,学生能够了解太湖石的形态特点,掌握太湖石的绘画方法,提高绘画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太湖石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自然美的感知,培养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太湖石的介绍:了解太湖石的产地、特点、历史背景等。
2. 太湖石的观察与描绘:观察太湖石的形态、纹理、色彩,学习描绘太湖石的绘画方法。
3. 太湖石的艺术创作:利用太湖石的特点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太湖石的形态特点和绘画方法。
2. 难点:太湖石的纹理和色彩的描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湖石样本、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画纸、铅笔、水彩笔、调色板、画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湖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太湖石的样本,讨论太湖石的形态、纹理、色彩等特点。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太湖石的绘画方法,讲解绘画技巧。
4. 实践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有生命的石头—太湖石2.太湖石的产地、特点、历史背景太湖石的形态、纹理、色彩太湖石的绘画方法太湖石的艺术创作3. 图片:展示太湖石的图片和学生的作品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幅太湖石的作品。
2. 研究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太湖石的其他信息,如太湖石的传说、诗歌等。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
2.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太湖石的绘画方法,是否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15有生命的石头-苏少版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15 有生命的石头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石头的自然属性和艺术价值,学会运用石头进行创意表现,培养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石头的绘画技巧,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石头的基本知识:介绍石头的种类、成因和分布,让学生了解石头的自然属性。
2. 石头的艺术价值:展示石头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如石头画、石头雕塑等,引导学生欣赏石头的艺术美。
3. 石头的绘画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石头进行绘画创作,包括观察、构图、表现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石头的绘画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石头画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石头的独特美感,并将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石头样本、石头画作品、PPT课件、视频等。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水彩笔、彩泥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石头画作品,引发学生对石头艺术的兴趣。
2. 新授:介绍石头的自然属性和艺术价值,教授石头的绘画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石头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有生命的石头2. 提纲:石头的基本知识、石头的艺术价值、石头的绘画技巧3. 关键词:石头、艺术、绘画、环保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一幅石头画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绘画技巧。
2. 选做题:收集不同种类的石头,进行观察和研究,写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石头的绘画技巧,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石头画作品。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品展示,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石头的绘画技巧。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石头中的生命丨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石头中的生命丨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石头的特点和美感,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石头中的生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石头艺术作品。
教学内容1. 石头的特点和美感:介绍石头的质地、形状、颜色等特征,引导学生欣赏石头的自然美感。
2. 观察石头中的生命:让学生观察石头上的纹路、图案,发现其中的生命形态,如动物、植物等。
3. 石头艺术作品的创作:教授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将石头中的生命形象化地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石头中生命形态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以及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创作石头艺术作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石头中的生命形态,并将其创作成具有艺术性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石头样本、绘画工具、手工制作材料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石头、绘画工具、手工制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石头样本,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特点,引发他们对石头中生命的兴趣。
2. 观察与感知:让学生观察石头上的纹路、图案,发现其中的生命形态,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3. 技能教授:教授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将石头中的生命形象化地表现出来。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运用所学的技巧,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石头艺术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板书设计1. 石头中的生命2. 内容:石头的特点和美感、观察石头中的生命、石头艺术作品的创作3. 配图:石头样本、石头艺术作品示例作业设计1. 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石头,观察并描绘出其中的生命形态。
2. 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石头艺术作品。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石头的自然美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发现石头中的生命形态。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艺术性的作品。
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说课稿1
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石头的生命力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石头,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石头的生命现象,如苔藓在石头上的生长,以及人类如何利用石头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对自然界的事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石头的生命力和形成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石头及其生命力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识不同种类的石头,了解石头的生命现象和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认识到石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石头,了解石头的生命现象和形成过程。
难点:理解石头的生命力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观察、实践、讨论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石头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石头的多样性。
2.新课导入:介绍石头的定义和特点,讲解石头的形成过程。
3.观察与思考:学生观察石头上的苔藓,思考石头的生命力。
4.实践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在石头上种植苔藓。
5.讨论与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讨论石头的生命力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如周围的石头的种类和作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石头概述苔藓生长人类利用形成过程生命力表现作用分析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实践活动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石头及其生命力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太湖石|苏少版
有生命的石头——太湖石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中国石文化,风情万种,源远流长,但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欣赏这些石头艺术时,却无法形容出他们的艺术价值,所以需要老师深入浅出的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生命的石头》是一节可持续发展的课,这节课讲的是石头的文化,他不会立竿见影,但能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文化的种子,很可能会在若干年后的某些学生心中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太湖石特点与文化,能用纸质材料仿制太湖石,会运用审美方法去欣赏太湖石。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制作、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勇敢实践,探索太湖石的生命之美,创作太湖石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发现太湖石的美,感受太湖石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太湖石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体现出的“皱、漏、瘦、透”之美。
教学难点:通过对太湖石基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欣赏太湖石的美感,感受太湖石的艺术价值、生命价值。
教学过程:课间ppt屏幕展示《米芾拜石图》局部图(只有太湖石那一块局部),配上问题:你从这张图上看到了什么?一、初识太湖石——创设情境,观察导入1.同学们我们在等待铃响的时候来看一张明末书画家陈洪绶所绘的《米芾拜石图》的局部,试着思考一下屏幕上的问题。
2.(铃声响)你能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吗?(学生回答:石头)这块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师生交流)3.(小结)这块石头,就是盛产于太湖地区的太湖石,【贴板书:太湖石】它是典型的观赏石。
【设计意图】在设问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了解太湖石的好奇心,从而导入新课。
六年级的学生非常要面子,害怕老师批评自己,所以在对待举手回答的孩子,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二、了解太湖石——探究新知,感受魅力1.太湖石真是奇特。
它身上有许多凹凸不平、皱皱巴巴的肌理。
【贴板书“皱”】(1)如果我们手中这张纸就是一块石头,怎么做才能让它皱起来呢?(师生交流,小结)是啊,一揉就皱了。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5有生命的石头|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5有生命的石头 | 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运用“有生命的石头”这一主题,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展现石头的生命力和艺术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石头、分享想法和创作作品的过程,学生将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增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培养环保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石头的基本特征:介绍石头的种类、形状、颜色和质地等基本特征。
2. 石头的生命力: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石头的生命力和情感表达。
3. 创作有生命的石头: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绘画、手工等技巧,创作出有生命的石头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和想象石头的生命力和情感表达,创作出有生命的石头作品。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无生命的石头创作成有生命的艺术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石头样本、PPT、教学视频、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石头样本和PPT,引起学生对石头的兴趣。
2. 观察与分享: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特征,分享他们对石头的感受和想象。
3. 创作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绘画、手工等技巧,创作出有生命的石头作品。
4. 实践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有生命的石头2. 提纲:石头的基本特征、石头的生命力、创作有生命的石头3. 关键词:观察、想象、创作、生命力、艺术美感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创作一幅有生命的石头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需展现石头的生命力和艺术美感,可运用绘画、手工等技巧。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石头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创作作品是否展现了石头的生命力和艺术美感。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品展示,对教学方法和指导方式进行反思和改进。
此教案旨在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引导学生理解并展现石头的生命力和艺术美感。
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15.有生命的石头|苏少版 (共27张PPT)
用巨石雕凿、 形体高大, 威武雄健。
安放在南朝陈文帝永宁陵的这座麒麟坐落
在南京市栖霞镇狮子冲,是现在我们能见到的 雕刻得最精美的神兽。
这座石辟邪位于南朝梁安成康王萧秀墓前,它昂首 挺胸、形象雄壮,位于南京栖霞区甘家巷小学内,雕刻 于一千五百年前。
南朝齐景帝萧道生安陵前的这座石兽姿态矫健俊美,圣 体两侧长有翅膀。它位于江苏省丹阳市仙塘湾,已有一千多 岁了
用一整块雕成的石像憨态可掬、浑然天成,已经快两千岁了。
这是华表的基座,在 基座上的两只石兽名为螭 龙,也是传说中的神兽。
明代开国元勋徐达墓前的石碑在 南京马群镇。石碑是最常见的石刻作 品,这是人类用来记在自己信息的最 原始的做法。
神道
这些石刻都是距今1500年南朝时期的帝王陵墓的雕刻,全长 250米,体型巨大,以石兽居多,规模宏大,气势不凡!
敦煌—莫高窟 洛阳—龙门石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你知道哪个是武将, 哪个是文臣吗?为什么?
明代大将李文忠
让我们一起用石膏板代替 石头,用竹刻笔代替铁锤,模 仿古人来做一回小小雕刻家, 感受雕刻的趣味和魅力吧!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麒 麟的局部来尝试雕刻,注意 线条的粗细、轻重、转折、 疏密。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7-苏少版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划分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它是一节在本册教学中起到提高审美水平、增加文化内涵作用的课。
也是一节文化内涵很深的课,需要老师掌握丰富的知识,厚积薄发,同时又不能讲得太深,要深入浅出,知识点要点到为止,引起学生的兴趣即可。
同时,它也是一节影响深远的课,不会立竿见影,但会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粒石文化的种子,很可能会在10年、20年,甚至30年、40年以后的某些学生心中发芽、长叶,开出绚丽的花朵。
学生情况:六年级学生处在青春期早期的懵懂时期,自我意识抬头,爱面子,渴望老师的表扬和大家的肯定,深怕老师批评自己。
上课时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发言,生怕自己说错了,会遭到同学耻笑。
所以课堂总是静悄悄的,很安静。
了解到学生的这个特点,老师就要注意课上对于学生的发言、学生的作业,不要轻易否定,要以肯定为主。
即使说错了,也要先肯定再婉转地提出改进意见,千万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学方式、手段:1.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这节课由于文化内涵比较深厚,为方便学生理解,一定要图文结合、视频文字结合来讲解。
2. 注重趣味环节的设计。
学生对于石文化的知识几乎是空白的,就全靠教师的生动讲解,帮助学生头脑中建立石文化的意识。
但枯燥的知识讲解多了,学生会反感。
就需要老师设计一些有趣味的环节,如“谜一样的石头”让学生猜一猜大草原上和智利复活节岛上的石雕作品的作用,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
3. 本课想象力的培养围绕“因石想象”展开,“因石想象”的环节设计易于激发学生想象力。
提示学生的想象,可一石多想,面面不同,石石不同,各有想象。
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注意方法的提醒,窍门的提示,帮助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作业出彩,提高自信心。
教师准备:PPT、石刻作品范图、毛笔、颜料、石头等示范工具,教室布置成各种石刻作品荟萃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多种视觉参考。
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大名字:石头。
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苏少版 (共11张PPT)
透雕
神 兽
梁
吴
3.5米
平 中
3.8米
侯 萧
景
墓
石
辟
邪
齐 景 帝 萧 道 生 安 陵 前 的 麒 麟
体型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 威风凛凛,造型夸张,有的概括生动, 有的华丽精致,体现了古代石刻艺人 的高超技艺,是帝王将相权利和地位 的象征。
试一试
• 用紫砂泥替代石材,在泥板上雕刻出神兽的形象。
裁、刻、戳、贴、刮
议一议
• 有些人为了盈利,制造假古董吸引游客; • 而有些人毁掉受损的古石雕,去另做新的; • 还有的人用水泥等材料随便在古石雕残破处修补;
你认为哪一种正确,为什么?
“修旧
小学美术课件-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苏少版 (共20张PPT)
石头形 靠枕
鹅卵石凳子
鹅卵石凳子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有生命的石头
智 利 巨 石 像
约
四
千
五
唐
百
四
代
年
川
石
前
乐 山 大 佛
人
的
欧
洲
石
雕
距今600年的南京明孝陵石刻,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石象(明代)
明祖陵神道将军像
南朝《石麒麟》
汉代 《石象》
汉代 霍去病陵《跃马》
比一比,造型上有什么特点?
画轮廓线——大体雕出——雕刻细部——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鹅卵石等石头进行石头联想绘画 2、通过对石雕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石 文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对话感受古代石刻艺 术的魅力,能够运用水粉颜料进行简单的造型 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 造力,激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珍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设计富有创意和美感的石头造型。 2、通过欣赏霍去病墓石刻群的图片,感受石 头雕刻的艺术特色,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运用颜料在石头上创作因石联想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作品范图、毛笔、颜料、石 头等示范工具 学生准备:毛笔、水粉颜料、石头
小发现
因石联想
形状
观察 肌理
色彩
哪件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教师示范
①通过观察,找到最佳角度
②用笔勾画草图
③水粉厚涂
细节刻画
• 作业要求:
(1)对你的石头进行观察、联想,寻 找最满意的角度
(2)运用水粉颜料进行着色,注意控 制笔上的水分
(3)发挥无穷的想象力,作品力求新 颖、奇特
热爱美 向往美 追求美 创造美 享受美
南京游客在埃及 神庙上刻上到此一游 事件。
中0年,德国一雕像被酸雨损坏
左侧图片摄于1908年
右侧图片摄于1968年
《有生命的石头》
谢谢!
《有生命的石头》
教材分析
• 欣赏·评述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除了通过欣
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 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 背景……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 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 神。”
学情分析
本课通过大量的石雕图片欣赏,感受蕴涵于石 雕艺术中的中华民族进取、顽强的精神,提高 人文素养。 到生活中去收集石头,根据石头的外形特征, 制作一个有趣的石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