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强烈风化区化探方法填图试验
矿区地质填图操作细则及质量监控
![矿区地质填图操作细则及质量监控](https://img.taocdn.com/s3/m/3999d3efb8f67c1cfad6b87f.png)
1 地质填图操作细则2 野外地质观察描述细则3 地质填图的质量监控1 地质填图操作细则1.1 地质剖面1.1.1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1:10000地质填图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2000;1:2000地质填图剖面比例尺采用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臵。
即剖面线应尽量垂直地层走向布臵(其间夹角不应小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位臵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重要的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严重掩盖,应予揭露。
3、1:1000-2000地质剖面用仪器法或半仪器法测制均可,1:500地质剖面必须使用仪器法测制(草测可以放款到用半仪器法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或仪器丈量,1:1000-2000地质剖面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2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2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1:500地质剖面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4、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
实地分层界线用油漆或红布条作标记。
分层位臵从仪器或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5、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臵上。
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具体按《野外地质观察描述细则》执行。
精选钻探工艺方法
![精选钻探工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1d0a60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c.png)
发生卡钻、埋钻现象时,须立刻减小油门或熄火,避免烧坏离合器;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钻头
钻头
PDC取芯钻头,适合软至中硬地层地层。
钻头
尖齿PDC取芯钻头,适合弹性致密泥岩及粘土质砂岩地层。
钻头
适合软硬交错互层。
尖齿交错金刚石钻头
钻头
适合强研磨性地层,尤其适合深孔绳索取芯钻进。
双水口长寿命金刚石孕镶钻头
钻头
适合坚硬地层。
主副水路孕镶金刚石钻头
地质矿产勘查作业指导讲义之-矿区地质填图
![地质矿产勘查作业指导讲义之-矿区地质填图](https://img.taocdn.com/s3/m/cab3a7e0e009581b6bd9ebfa.png)
野外地质记录必须记录野外记录薄(野薄)上,作文字记录时,每条路线首页必须注明时间、地点、路线编号、目的任务、参加人员及分工、图幅编号、设计地质路线概况等,下页开始地质记录,地质点记录格式如下:点号: D×××点位:距×高点×°方位×米处或×高点×°方位与×高点×°方位交汇处或×河流转弯处、×公路分叉处、×高点上……坐标:X=……,Y=……,h=……点性(义):岩性界线点、岩性控制点、岩相界线点、构造(断层)控制点、蚀变矿化控制点、化石点、工程控制点……露头:人工、自然,好、较好、差描述:(控制点)该点为×色(新鲜色)×状(构造)×化(蚀变)×粒(粒度)×(矿物)×岩(如:灰绿色厚层状硅化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浅肉红色块状弱褐铁矿化中粗粒二长花岗岩)。
风化面颜色、新鲜面颜色、结构、构造、矿物含量、粒度、成份、沉积岩碎屑磨园、分选情况、蚀变、矿化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岩性、产状或蚀变等在走向倾向变化特征。
(界线点)点南(根据路线走向)或点×方位为……(同控制点内容)点北(根据路线走向)或点×方位为……(同控制点内容)二者接触界线清楚,或接触界线被覆盖,界线不详……为断层或整合、不整合接触,接触界面特征。
接触界面产状:×°(倾向)∠×°(倾角)各类样品采集情况、照片内容、位置、编号等要素均要记录清楚。
点间:沿路线走向地质体变化情况,或见夹层,如:距D××点×米处见×色(新鲜色)×状(构造)×化(蚀变)×粒(粒度)×(矿物)×岩或构造破碎带、蚀变带、矿化带等,厚×米,长×米,详细描述其特征、产状等,描述内容同地质点记录。
探矿的技术方法
![探矿的技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65ae3755270722192ef784.png)
探矿技术方法一探矿技术方法找矿技术方法是泛指为了寻找矿产采用的工作措施和技术手段的总称。
找矿技术方法实施的首要目的是获取矿化信息,并通过对矿化信息的评价研究最终发现欲找寻的矿产。
找矿技术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地质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地球物理找矿方法、遥感技术找矿方法、工程技术找矿方法五大类。
各类方法对地质体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提取矿产可能存在的有关信息,并相互验证,以提高矿产的发现概率。
(一)地质找矿方法包括传统的地质填图法、砾石找矿法、重砂找矿法等。
1 地质填图法地质填图法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地质填图法的工作过程是将地质特征填绘在比例尺相适应的地形图上,故称为地质填图法。
因为本法所反映的地质矿产内容全面而系统,所以是最基本的找矿方法。
无论在什么地质环境下,寻找什么矿产,都要进行地质填图。
因此,是一项综合性的、很重要的地质勘查工作。
地质填图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找矿工作的效果。
如有些矿区由于地质填图工作的质量不高,对某些地质特征未调查清楚,因此使找矿工作失误,国内外都有实例应引以为戒。
同时,也有很多实例,通过地质填图而取得可观的找矿效果。
随着高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地质填图正由过去单一的人工野外现场填制向采用遥感技术、野外地质信息数字化、计算机直接成图方面发展,由单的二维制图向三维、立体制图方向发展。
2 砾石找矿法砾石找矿法是根据矿体露头被风化后所产生的矿砾(或与矿化有关的岩石砾岩),在重力、水流、冰川的搬运下,其散布的范围大于矿床的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研究和追索矿砾,进而寻找矿床的方法。
砾石找矿法是一种较原始的找矿方法,其简便易行,特别适用于地形切割程度较高的深山密林地区及勘查程度较低的边远地区的固体矿产的找寻工作。
(完整版)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与实例
![(完整版)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与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a80f57a881c758f5f71f6719.png)
820000
840000
860000
880000
3620000
3620000
3600000
3600000
L1
39 3 2
28 1
3580000
3580000
3560000
3560000
3540000
3540000
760000
780000
800000
820000
840000
Scale 1:750000
基底界面起伏推断模型
浅表天然地基、 浅层防污性能等
含水层 浅层地热能开发 工程地质
划分
利用条件分析 条件分析
深部地热找矿等
平原区成果表达创新和应用探索 第1层次:槽型钻+DEM构建浅表(3m)第四纪沉积物粒度三维空
间分布模型,服务土地规划利用,浅表地基工程
平原区成果表达创新和应用探索 第2层次:钻探+综合测井构建第四纪地层空间结构模型
中国地质调查局当前的地质填图试点
与加拿大萨省地调局联合填制并公开发表2 幅1:2万地质图 ①查明古元古代表壳岩和侵入体特征 ②查明构造和变质演化 ③研究VMS铜锌矿成矿潜力 ④提供大比例尺填图参考
2015
2016
构建新的区调技术标准体系 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当前的主要工作
我国区调已形成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但存在的主要 问题是。一是更新和补充的不够。二是标准繁多,重 复冲突现象突出。
加拿大“能源和矿产地质填图计划(GEM )”
包括:1)GEM-能源地质填图;2)GEM-矿产地质填图
GEM 地质填图目的:应用现代地质方法和标准进 行北极地区地质填图,评价能源和矿产资源潜力 。
填图原则:填图采取多单位、多学科综合研究, 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调查和环境评价相结合,基 岩地质填图与第四纪地质填图相结合。
地质填图方法
![地质填图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f2ee67caaedd3383c4d37f.png)
地质填图工作基本方法1、一般程序收集资料—地质踏勘—剖面测量、正确划分填图单元—剖面地质小结一开展正式填图工作。
2、基本方法地质填图方法视比例尺不同,主要由剖面法、追索法和穿越法。
1:50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时,原则上采用穿越法辅以少量追索法,即地质观察路线垂直(或斜交)于主要岩层及构造线方向进行,但对重点研究对象,如标志层、含矿层、矿体露头、化石层、重要岩浆岩体及构造线等,则作追索性的布置;1:5000-1:500比例尺地质填图时,原则上采用追索法或剖面法,地质简单区可辅以少量穿越法。
地质观测点的布设和测定地质观测点的布设应遵循三个原则:A 点位的布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
B 在地层分界线上、不同岩石接触处、岩相变化处、构造点、蚀变带、矿化及矿点、重要化石点、标志层、代表性产状要素测量点、取样点、山地工程以及其它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观测部位,必须布设地质观测点。
C 按地质实际情况,适当布设岩性控制点。
一般岩性控制点不超过总地质点数的30%,切忌机械地等距离布点。
地质观测点位测定可用半仪器法(或GPS)标绘在图上,重要的观测点,如主要的地质构造、含矿层、矿体露头等则需用仪器法测定(高精度GPS 亦可)。
观测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因此,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重点突出,强调连续观察、连续记录,严肃认真,充分收集第一性资料,切忌简单化、主观随意、孤点记录。
沉积岩区、变质岩区和侵入岩区的观察记录重点各有侧重。
1、地质观测点记录的内容如下:a 沉积岩区:首先搞清地层层序,然后对具体岩石进行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碎屑物成分、粒度、形态、胶结类型、胶结物成分,岩石命名、风化外貌特征、次生变化等),对地层厚度变化、化石层、含矿层、标志层应详尽描述。
b 变质岩区:描述岩石的产出状态、颜色及结构构造、主要及次要矿物含量,不同矿物的排列方式及不同岩性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特征矿物(白云母、黑云母、铁铝榴石、十字石、蓝闪石、矽线石等)的出现与否,原生层理及片麻理的产状、构造的叠加与否,混合岩基体及脉体情况、岩层厚度沿走向的变化情况及次生变化和风化外貌,特别要注意收集说明地层是否倒转或正常的证据。
03-1 野外填图工作方法
![03-1 野外填图工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dda1ea9b89680203d82557.png)
地学院岩矿系 朱云海 2014年9月
野外地质路线调查
1、前期准备 2、野外地质路线布设 3、 野外地质路线调查
1、前期准备
1.1 地形底图的准备 准备合适比例尺的地形图数据或纸介 质地形图作为地形地图。如1:25万填图需 采用1:10万地形图及1:25万地形图或地形 数据库,1:5 万填图需采用 1:2.5万地形图
D0002断层控制点
地质点号:D0002 坐标:110°56′4.9″;30°29′39.5″;H260m 露头:天然,差 点性:断层控制点 风化程度:强风化 描述:
点上断层主要表现有: 1、卫片上存在明显的线状影像; 2、地貌上陡崖与山垭; 3、两侧地层不连续,产状差异明显,点北产状近直立。点北东为 陡山沱组(Z1d)深灰色薄中层状白云岩夹泥岩,岩层破碎,沿裂 隙见方解石脉充填,产状200∠80° ;点南西为石牌组( ε3s )灰 绿色页片状粉砂质泥岩,产状 205∠38° 。 4、见宽超过20m破碎带,主要由角砾岩、碎裂岩组成。断层面不 特征,宏观产状为走向330 °,倾角近直立。
和1:5万地形图或地形数据。
三斗坪幅1:5万地形图
1.2 填图单位的确定
填图单位的划分是地质填图的基础,在踏勘、实测剖 面基础上,根据填图比例尺及岩性的一致性、稳定性 和可靠性,确定填图区的地质填图单位。 1)地层填图单位 南华系:Nh1l、Nh2n 震旦系:Z1d1、Z1d2、Z1d3、Z1d4、Z2dnh(蛤蟆井 组)、Z2dns(石板滩组)、Z2dnb(白马沱组) 第四系:Q 2)构造现象 断层、褶皱、大型节理
P 过程数据
点号:No.001 点位: GPS: 点性:最好是界线点 描述:注意接触关系
及证据
属 性 表 描 述 内 容
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
![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https://img.taocdn.com/s3/m/7ac41f15ba1aa8114431d92f.png)
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目录●1/5万地球化学普查 (1)1.异常圈定 (1)1.1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 (1)1.2异常浓度分级(带)方法 (3)2.化探异常分类 (3)2.1 找矿意义分类 (3)2.2按采样介质分类 (4)2.3按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划分 (4)2.4按异常范围与强度(浓度)划分 (4)3.化探异常优选及评价 (5)3.1化探异常的特点 (5)3.2异常优选与评价准则 (5)3.3 化探异常本身的评价参数 (6)3.4 化探异常的初步筛选 (8)3.5优选化探异常的方法技术 (9)3.6非找矿目的化探异常评价 (10)3.7异常评价和查证工作程序 (10)3.8异常评价与找矿效果 (12)4.化探异常查证 (12)4.1化探异常查证的目的 (12)4.2化探异常查证方法 (13)4.3化探异常查证须配快速分析 (1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3)1.1原始资料 (13)1.2成果报告 (14)2.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14)3.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14)4.异常的解释推断 (14)附录F 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登记卡 (16)●1/5万地球化学普查1.异常圈定1.1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地质情况较简单,元素呈单峰分布,或者可以看出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就可以在全测区内(剔除高值点)计算出一个统一的背景平均值及异常下限,单峰分布时其计算式为:对数背景平均值:∑∑=ffXX L 对数标准离差:1)(22--=∑∑n nfX fX L L λ对数异常下限:λ2+=L L X T∑=57f ∑=9.83L fX ∑=53.1252L fX ∑=21.7039)(2L fX 对数背景平均值: g g f fXX L /lg 4719.1579.83μ===∑∑其反对数,即背景平均值 g g X /64.29μ= 对数标准离差:)/(lg 1909.0565721.703953.1251)(22g g n n fX fX L L μλ=-=--=∑∑ 对数异常下限: )/(40.71)/(lg 8537.11909.024719.12g g g g X T L L μμλ==⨯+=+=当1:5万化探普查区部署在异常区或矿区外围时,往往在频率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交迭而出现双峰,或频率分布曲线呈不对称的正向偏斜,此时一般可利用众值m 。
填图要求
![填图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8f272c68bd63186bcebbc3e.png)
地质填图要求与方法一、概述㈠地质填图又称地质测量。
地质填图在固体矿产普查找矿工作中和矿床(区)评价工作中,是一项基本的,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手段。
㈡地质填图矿产勘查全过程中,常采用的比例尺有1:25000、1:10000、1:5000、1:2000、1:1000五种。
从使用的范围和目的出发,一般在普查找矿阶段。
在物化探及重砂异常找矿中、在矿床(区)勘探期间的矿区外围找矿时,常使用1:25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在矿床(区)详查、勘探阶段,常进行1:5000~1:1000比例尺地质填图。
在确定矿区地质填图比例尺时,还必须综合考虑矿区范围的大小、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石质量或矿化均匀程度等因素,通常是当矿体形态较复杂、矿层厚度或矿石质量变化较大、矿化不均匀时,地质填图比例尺应适当放大。
㈢布置1:25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的目的,在于阐明测区地质构造和成矿地质条件,用以找矿和扩大矿床(区)远景。
测区范围一般应包括:与已知矿床有地质联系的矿(化)点;找矿标志明显地段;各种找矿手段(包括地质、物化探、重砂等)的综合异常地段。
㈣1:5000-1:1000地质填图是在矿床(区)普详查或勘探阶段进行,主要任务是:全面而详细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
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为矿山设计和建设提供地表地质资料。
测区范围通常局限于矿体和近矿围岩分布地段,但应包括探矿工程布置范围。
二、地质填图准备㈠资料收集:收集工作区内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成果资料。
1、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类型特征等。
如果有包括测区的小比例尺地质图(1:10万或 1:20万等)也应收集。
2、测区内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3、测区内褶皱、断裂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地质填图步骤.doc
![地质填图步骤.doc](https://img.taocdn.com/s3/m/26fd1d5427d3240c8447efbf.png)
地质填图工作基本步骤1. 收集资料收集工作区内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的成果资料,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a)工作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类型特征等。
如果有包括测区的小比例尺(1∶50000~1∶250000)地质图也应收集。
b)工作区内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c)工作区内褶皱、断裂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的资料。
d)工作区地形图(应与填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的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资料。
如果收集不到与矿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
e)工作区内物化探、重砂、航遥解释等资料。
2. 地质踏勘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人员(地质、水文、物化探、测量等工种的人员),对工作区进行踏勘,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统一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3. 剖面测量为了对工作区的地层情况有准确的了解,要选择出露较好的典型地层进行实际剖面测量。
1)确定剖面起、止点,将其准确标定在地形图上并标上地质点号剖面起、止点按地质填图地质点号统一编号,并在剖面线上用油漆做上醒目的标记。
确定剖面起、止点通常采用三点交汇法并根据地形、地物加以校正。
目前多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
确定剖面起、止点的原则:剖面起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下伏层位中,终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上覆层位中。
例如:所要实测的地层是石炭系(C),起点要放在泥盆系(D)的顶部,终点要放在二叠系(P)的底部。
如下图:2)划分地层,将分层界线和分层号标在剖面线上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岩层剖面上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或岩石组合规律等方面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
实测剖面所划分出的层,可以是单一岩性层,也可以是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岩性层。
所划分出的每一层与上、下相邻层的宏观岩性特征应有较明显的差异,易于识别。
《地质填图实习》
![《地质填图实习》](https://img.taocdn.com/s3/m/3ff58ae5866fb84ae55c8d77.png)
5.1. 资料清单
编辑ppt
3.1. 填图路线布置与技术要求
• 填图工作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 首先将实测剖面及确定的填图单元界线、 构造线、侵入体界线、矿(化)体顶底 板界线、产状等的位置,转绘到手图上, 再从实测地质剖面两侧逐渐展开进行。
编辑ppt
3.2.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 填图方法主要有穿越法和追索法两种
b)区内已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 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c)区内褶皱、断裂构造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 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d)测区地形图(应与填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的比例尺)、 测量控制点等资料。如果收集不到与测区填图比例尺 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 或新测地形图。
编辑ppt
(5)路线地质:指相邻两个地质点之间的观察路线,如 D1-D2表示1号地质点到2号地质点之间的路线。
记录内容主要是描述两点间先后观察到的地质现象。 记录的地质现象必须要有准确位置(对应某个地质点的
方位和平距),且应记录地质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并 说明与已知地质点有无差异或变化,路线上尽可能多 地实测岩层产状,注意产状变化并分析原因,每条路 线的观察记录具有连续性,必要时可作路线剖面图或 平面图表示地质体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
在地质剖面测量中,要求严格按照地质剖面测量 记录表中所列项目进行记录,以免工作缺项。
在地质剖面实测完成后,要进行互检、组检、队 检,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据检查意见,进行补充 修正和完善。
(4)人员组成 填图组一般由5-6人编组辑成ppt 。
3.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 填图路线布置与技术要求 •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 地质点布置与技术要求 • 地质点定位与技术要求 • 地质点记录与技术要求 • 地质界线勾绘与技术要求
红土型金矿2014.1.8
![红土型金矿2014.1.8](https://img.taocdn.com/s3/m/d00be291fd0a79563c1e72f7.png)
红土型金矿红土型金矿是金矿体或含金岩石(矿源体)出露地表后,分散于矿源体中的金在表生红土化作用的水-岩反应过程中,发生活化迁移、沉淀富集重组而形成,并以红土风化壳为寄主体的表生金矿床。
红土型金矿具有矿床规模较大、矿体埋藏浅、产状平缓稳定、矿物组分简单、易开采及选冶、投资回报率高等优特点。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红土型金矿床的研究与找矿工作。
1989年,发现了第一个大型红土型金矿——湖北嘉鱼县蛇屋山金矿。
一、典型红土型金矿的地质和构造控矿特征湖北蛇屋山金矿(黄金总储量26.96吨):位于湖北嘉鱼县境内,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风化壳的中下部,矿体为似层状,矿化连续性及稳定性较好,矿体一般厚1.00-44.30m,平均厚度13.20m。
矿体赋存标高的变化主要受风化壳下部断裂构造的控制,在断层发育部位或断裂带附近,红土风化壳及矿体的厚度增大,矿石品位增高。
云南北衙金矿(已探明黄金储量151.28吨):位于云南省大理自治州鹤庆县北衙乡, 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板块与三江板块的接合部位的新构造活动区,产在NW—SE 向的藏东—滇西金金属成矿带中。
矿区为多级夷平面上一个四周高中部低、相对平缓低洼及封闭汇水盆地。
红土型金矿体呈面状分布,主要赋存在第四系红土风化壳中。
红土型金矿及风化壳主要产于中三叠统北衙组蚀变矿化碳酸盐岩之上,次为第三系及北衙组与正长斑岩的接触带之上。
红土风化壳的厚度0-101.50m,变化较大,平均厚度21.56m,风化壳的厚度变化与断裂构造的关系密切,在断裂破碎带或构造交汇部位,风化壳的厚度明显增大。
湖南龙形寨金矿:地处湖南省郴州—桂阳成矿带的东部,位于湘南海拔500-700没的低山-丘陵区,矿床产在区域性的NE向永兴—临武深断裂、NEE 向的桂阳—江永深断裂、NW 向的大义山――凡口深断裂及近SN 向耒阳—临武断裂等多组深大断裂交汇的部位。
第四系红土风化壳发育、分布范围广。
红土型金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鸡窝状产于粉砂岩和泥砂质白云岩红土化作用所形成的残积风化壳中,并主要赋存在风化壳中下部的红褐色粉质粘土、黑色粉质粘土和杂色粘土层中。
三大岩类填图的思路、方法及野外观察的主要内容-沉积岩
![三大岩类填图的思路、方法及野外观察的主要内容-沉积岩](https://img.taocdn.com/s3/m/a2316b5af5335a8102d2205f.png)
三大岩类填图的思路、方法及野外观察的主要内容一、填图(区域地质调查)1、基本含义区域地质调查也称区域地质测量或区域地质填图,简称区调、区测或填图。
2、特点区域地质填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
具有多学科、多专业、综合性强、服务领域广等特点。
3、目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社会对于利用资源、改善环境、减轻灾害的需求。
区域地质调查不仅为地质矿产普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地质资料,而且为国民经济各部门、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国土规划、国防建设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区域地质资料及相应的地质科学依据4、任务通过地面地质填图(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测年等),查明图幅内的地层、岩石(沉、火、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是所有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和地球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
调查的总体目标任务•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2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或《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及其它有关规范、指南,采用数字填图方法,综合应用区域地、物、化、遥资料,进行区域地质调查预期成果:•1.提交分幅(25万、5万可联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2.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2006)》的要求,提交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数据资料、最终成果空间数据库和报告文字数据。
5、地质图类型地质图(基础图件)按用途或专业扩展为:地质矿产图、工程地质图、环境地质图、基岩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灾害地质图、旅游地质图等等2)按照精度的不同通常分为:–1:100万(小比例尺国际分幅经6纬4°)–1 : 50万–1 : 25万(1 : 20万、1 : 10万(中比例尺)–1 : 5万(大比例尺)–1 : 2.5万大、中比例尺或区域地质调查选区一般应符合下列原则:1、国民经济建设或国防建设需要的地区;2、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并已具备前期地质工作相适应的研究程度;3、自然经济地理条件较好,或已有中、近期国家建设的发展计划,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地区;–1 :1万及其他不同的精度(1 :5000、1 :2000)地质图的表象图框外内容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和先行步骤,是推动地质科学技术进二、区域地质调查—属基础地质研究基础地质研究意义步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地质找矿工作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地质找矿工作的基本思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7f50d58bd63186bcebbcce.png)
找矿方法
(三)化探方法及应用条件
1、分散流测量。适用于在大范围内缩小找矿靶区。 2、岩石测量(原生晕法)。适用于小范围内圈定找矿靶区。 寻找隐伏矿体。 3、土壤测量(次生晕法)。适用于大中范围内圈定找矿靶区。 在风化剥蚀不严重的地段,也可小范围圈出找矿靶区或寻找 隐伏矿体。 4、地气测量法。存在与成矿有关的惰性气体。
正确找矿思路与方法应用实例
正确找矿思路与方法应用实例
包括村庄分布、人力资源、水电供应等。为今后工作部署及现场工作 提供相关参考。
找矿思路-要抓好的几项工作
进入工作区后,主要抓如下几项工作:
(1)现场地质调查。 针对前人成果与认识, 找出异同点,特别是前人 推测部分依据是否充分。 如甘肃金川铜镍矿床,前 人认为是一堵含矿超基性 岩墙被后期断层错开成四 段,成为现在的一、二、 三、四矿。后经现场地质 调查,这些后期断层都未 见露头,为此要提出疑问, 后证实不是那么回事。
找矿思路-对工作区的了解
2、前人在工作区所从事的地质找矿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包括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探矿工程、物化探、 遥感、专项地质调查、地形测量、民采遗迹等。重点收集 文字和图件资料。对前人成果与认识,自老至新进行列表 描述,以便充分了解工作区地质情况,也避免做重复工作。
找矿思路-对工作区的了解 3、工作区自然地理、通行通信条件
找矿思路-要抓好的几项工作
(3)对矿化点、矿脉(体)、民采遗迹做仔细的观测分析,从而确定:
①矿床成因类型。 ②控矿因素,尤其是找出主要因素。
地质填图标准
![地质填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bd64c0eba1aa8114431d903.png)
地质填图的标准野外地质填图是整个地质工作中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地质工作之一,那么其技术要求、地质填图中的编录要求有哪些呢,请参照如下:一、根据所确定的矿区填图单位,用穿越法、追索法或二者结合的方法填图。
采用地质观察点、观察路线相结合的形式编录。
同时辅以必要的探矿工程揭露,将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相应的地形图上。
填比例尺为1:25 000及1:10 000(矿区另有更大比例尺地质图)的地质图时,地质观察点及一般地质界线用半仪器法定位,矿层(体)等重要地质界线用仪器法定位;大型沉积矿床的1:10 000地质图及比例尺为1:5000、1:2 000及1:1 000的矿区地质图则均用仪器法定位。
填图所用的地形底图的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的比例尺。
还要防止野外手图及清图的图纸在工作过程中伸缩变形影响精度。
二、地质填图时对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1、地质观察点和地质观察路线的原始地质编录可用活页记录表格或野外记录簿记录。
使用自动化制图系统时,可用数据采集代码作记录,路线上的地质现象及表上未包括的项目要作补充文字描述。
编录内容除{实测地质剖面时,要仔细观察各种地质现象,测量各种数据并记录,主要内容是: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成分、结构、构造等);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蚀变及矿化现象;岩(矿)脉的岩矿石名称、岩性、穿插关系及产状、厚(宽)度;地质体及地质构造(褶曲、断裂、破碎带等)的产状、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等。
原则可根据出露情况计算,也可直接测量。
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放大素描和补充描述,或用照片、录像等记录。
}规定的以外,还应包括点号、位置、露头描述、路线上地质情况及地质界线在空间的连接等等。
2、地质图上的界线及断裂必须在野外实地连接,综合各种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观察资料,航片、卫片资料,物、化探资料,按实地走向连线,并明确标示实测和推测的界线。
掩盖面积大,仅有零星露头的矿区,要填露头分布图,露头边界用仪器法(矿部分)及半仪器法(非矿部分)定位,实地连接成图;如露头太小,可适当放大填在图上。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744c11c4b90d6c85ed3ac656.png)
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复习题答题要点第一章:1.矿产勘查、普查、勘探的概念?矿产勘查:是指矿床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围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矿床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通过应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加密各种勘探工程的进一步揭露,对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及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作出评价,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的工作。
2.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势(书上6个方面、讲课8个方面)?(1)找矿难度日益增大,隐伏矿已成为主要的找矿对象;(2)为了满足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开拓新类型矿床的找寻工作。
如斑岩型矿床、蚀变岩型和卡林型金矿、天然水合物等矿产的利用;(3)为了有效的指导勘查实践,不断加强勘查理论研究;(4)为适应理论找矿阶段的新要求,加强了对矿床模型和勘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5)为提高勘查工作效益,日益重视经济和环境效应分析;(6)日益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及应用;(7)勘查成果日益商品化;(8)对勘查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第二章:1.简述矿产勘查的五论基础(1)地质基础(2)数学基础(3)经济基础(4)技术基础(5)预测基础2.试述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五个)(1)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2)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3)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4)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5)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一切矿产勘查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准则矿产勘查工作必须以获取最佳地质效果为目的,但同时又必须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果为前提。
•在矿产勘查不同阶段,这两者统一有不同的容:普查阶段应以采用合理、有效的综合方法尽快找到潜在矿床并作出远景评价为目的。
在勘探阶段则以查明矿床的工业价值为目的。
•矿产勘查的经济合理性应从整个勘查过程来加以考察:纯属矿山开拓、采准或开采时要解决的地质问题不宜要求在地质勘探阶段加以解决;矿床勘探工作也不能忽视未来矿山开采设计的基本需要而单纯地追求地质勘探部门的经济效果。
探矿技术方法
![探矿技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464caf7bd64783e08122ba1.png)
探矿技术方法一探矿技术方法找矿技术方法是泛指为了寻找矿产采用的工作措施和技术手段的总称。
找矿技术方法实施的首要目的是获取矿化信息,并通过对矿化信息的评价研究最终发现欲找寻的矿产。
找矿技术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地质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地球物理找矿方法、遥感技术找矿方法、工程技术找矿方法五大类。
各类方法对地质体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提取矿产可能存在的有关信息,并相互验证,以提高矿产的发现概率。
(一)地质找矿方法包括传统的地质填图法、砾石找矿法、重砂找矿法等。
1地质填图法地质填图法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地质填图法的工作过程是将地质特征填绘在比例尺相适应的地形图上,故称为地质填图法。
因为本法所反映的地质矿产内容全面而系统,所以是最基本的找矿方法。
无论在什么地质环境下,寻找什么矿产,都要进行地质填图。
因此,是一项综合性的、很重要的地质勘查工作。
地质填图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找矿工作的效果。
如有些矿区由于地质填图工作的质量不高,对某些地质特征未调查清楚,因此使找矿工作失误,国内外都有实例应引以为戒。
同时,也有很多实例,通过地质填图而取得可观的找矿效果。
随着高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地质填图正由过去单一的人工野外现场填制向采用遥感技术、野外地质信息数字化、计算机直接成图方面发展,由单的二维制图向三维、立体制图方向发展。
2砾石找矿法砾石找矿法是根据矿体露头被风化后所产生的矿砾(或与矿化有关的岩石砾岩),在重力、水流、冰川的搬运下,其散布的范围大于矿床的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研究和追索矿砾,进而寻找矿床的方法。
砾石找矿法是一种较原始的找矿方法,其简便易行,特别适用于地形切割程度较高的深山密林地区及勘查程度较低的边远地区的固体矿产的找寻工作。
地质填图方法要求
![地质填图方法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d14093a31126edb6f1a1021.png)
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填图工作的有关要求⏹一、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性⏹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三、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填图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四、野外地质调查中观察、编录的基本要求⏹五、各岩类区地质填图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沉积岩区⏹2、侵入岩区、⏹3、火山岩区⏹4、变质岩区⏹5、构造研究(宏观——微观;微观—宏观)⏹六、前人资料利用⏹七、地质图和报告编制一、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性⏹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就是为了全面调查了解区域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先行,是国土资源调查和研究最基本的资料准备。
其工作内容涉及地学的各个领域。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反映一个国家地质工作水平,各国政府和地质学家都高度重视。
⏹有比例尺的概念:全球地质图、亚洲地质图、全国地质图(小于500万),黑龙江省地质图(100万、50万),这些都是以编为主而形成的;25万、20万、5万以实测为主,是按国际分幅正规的区调工作,这是最基础的。
⏹矿产勘查工作中区调(填图)工作一般是5万、2万、1万、5千、2千或更大比例尺。
这项工作非常重要。
如沉积岩的地层层序,火山构造,区域构造或矿区构造等。
是找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总结成矿规律、确定找矿方向的关键。
⏹这个讲课内容做为这次矿勘工作的参考,具体要求按矿勘办要求执行,作为矿勘工作中的地质填图工作要以找矿为中心.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国大调1:5万区调:是一种正规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一般由国家出资。
目前有二个规范:⏹《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DZ/T0001-91)⏹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一般控制在500-700km以上, 有效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500—800m,点距300—500m 。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一般控制在600km以上, 有效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500—800m。
化探资料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探究
![化探资料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4f22e02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77.png)
化探资料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探究
周嘉铭;何杰;吴伟周
【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
【年(卷),期】2016(000)048
【摘要】介绍了如何利用基岩岩石类型和地质在森林沼泽地区、干旱平原地区等,识别推断下覆地层岩性.区域化探数据涵盖了大量的地质信息,为浅覆盖区区域地质填图提供了支持.主要研究了化探数据在浅覆盖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方法,将区域化探资料充分应用其中,获得地质填图信息,使浅覆盖区地质填图形成了较高的质量.【总页数】2页(P229-230)
【作者】周嘉铭;何杰;吴伟周
【作者单位】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桂林 541003;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桂林 541003;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桂林 54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化探资料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J], 吴昌进;张伟
2.区域化探数据在浅覆盖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J], 柯霖
3.区域化探数据在华南强烈风化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J], 吴俊;卜建军;谢国刚;彭兴芳
4.区域化探成果在青海北巴颜喀拉山地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J], 白国典;何凯;琚根
社;王坤;王艳慧;李兰兰
5.化探资料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J], 徐国志;徐锦鹏;段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西强烈风化区化探方法填图试验
发表时间:2017-11-17T10:56:16.3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作者:欧智德邵小阳李冲[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粤西强烈风化区已知岩性上覆土壤,建立区内风化土与岩石的地球化学联系,以此指导风化覆盖区未知岩性的识别。
通过对区内已知岩性进行有代表性的分散采样并测试了一系列主量和微量元素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粤西强烈风化区已知岩性上覆土壤,建立区内风化土与岩石的地球化学联系,以此指导风化覆盖区未知岩性的识别。
通过对区内已知岩性进行有代表性的分散采样并测试了一系列主量和微量元素,作出相关的元素或元素比值曲线图,结果表明(Ca+Mg+Fe+Mn)/Si值和Zn元素能容易识别出碳酸盐岩类,(Al+Si)/(Cr+Ni)值和Na元素含量可识别出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K2a)、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T2)和堇青石片岩,Mg/Fe比值能识别出凝灰质砂岩。
关键词:强烈风化区;风化土;地球化学;岩性识别 1.前言
强烈风化区由于化学、生物风化作用强烈,在基岩之上往往发育一定厚度的风化覆盖层,因此限制了传统地质填图技术的应用。
而地球化学方法不仅可应用于矿产勘查,在地质填图方面也能用于确定岩性以及划分地层单位,尤其是土壤化探调查,残积土壤往往与下伏基岩存在一定的地球化学联系(运积区除外)。
本文以粤西罗定地区为例,通过调查区内已知岩性上覆土壤,建立强烈风化区风化土与岩石的地球化学联系,以此指导风化覆盖区未知岩性的识别,提高强烈风化区填图精度。
2.方法试验
结合研究区地质概况,本次试验针对区内不同已知岩性进行了有代表性的全区分散采样,岩性涵括碳酸盐岩类、花岗岩类、火山碎屑岩类、片岩类、浅变质岩类、花岗斑岩、糜棱岩和混合岩类等八大主要岩性。
根据岩性分布面积大小,各类岩性所采集样品数约3-46件,总共209件。
主要采集基岩上覆残积土,采样深度为30cm(B层),样重不少于500g,经风干粗碎过20目筛后,取粒级-20目的土壤100g 作相关测试分析。
分析元素包括有Na、Mg、Al、K、Si、Ca、Fe、Cr、Ni、Co、Sn、W、Mo、Mn、Pb、Zn、As。
本试验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岩性的元素贫富规律出发,作出各类岩性不同元素含量或含量比值曲线(图2-1),获得不同岩性上风化土中的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以筛选出有效的特征性地球化学指标对区内不同岩性进行判别。
2.1碳酸盐岩类的识别
本试验所采集的碳酸盐岩风化土样品包括早石炭系连县组(C1l)白云质泥晶灰岩和中泥盆世东岗岭组(D2d)白云岩。
如图2-1所示,碳酸盐岩风化土中的(Ca+Mg+Fe+Mn)/Si值和Zn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岩性风化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富集特征,其中(Ca+Mg+Fe+Mn)/Si值0.35~0.70,均值0.55,Zn含量297~427×10-6,均值351×10-6,这与华南褶皱系一般碳酸盐岩普遍具有的富Ca、Mg、Fe、Mn、Zn和贫Si特征较为一致。
因此(Ca+Mg+Fe+Mn)/Si值和Zn元素能容易识别出碳酸盐岩类,但由于该两类碳酸盐岩化学成分接近,尚未能有效区分二者。
2.2花岗岩类的识别
从图2-1可见,两套正常花岗岩风化土的(Al+Si)/(Cr+Ni)值均明显高于其他岩性,其中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K2)风化土(Al+Si)/(Cr+Ni)值2.2~5.9,均值3.12;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T2)风化土(Al+Si)/(Cr+Ni)值0.7~4.44,均值1.7,呈现出典型的富Si、Al和贫Cr、Ni成分特征。
而混合花岗岩风化土的(Al+Si)/(Cr+Ni)值与其他岩性风化土相似,该比值无法有效识别出混合花岗岩。
为进一步区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K2)和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T2),通过不同岩性的Na元素含量分布图可知,晚白垩世花岗岩风化土的Na含量明显高于中三叠世花岗岩风化土。
前者Na含量约0.1~0.23,均值0.17,后者Na含量约0.03~0.1,均值0.06,二者差异明显。
因此,联合(Al+Si)/(Cr+Ni)值和Na元素含量可有效识别出区内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K2)和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T2)。
2.3片岩类的识别
本试验采集的风化土样品涉及元古代云开岩群(Pt3Y)片岩和早奥陶世罗洪组二段(O1l2)堇青石片岩,其中云开岩群片岩包括片岩、糜棱片岩、混合质片岩等。
排除个别样品因误差导致的离群值,晚白垩世花岗岩和堇青石片岩(O1l2)均表现出较高的Na含量,如前所述,前者可结合(Al+Si)/(Cr+Ni)值加以区分。
堇青石片岩与元古代云开岩群片岩相比,表现出不同的Na含量分布特征,前者Na含量约0.19~0.27%,均值0.22%,后者Na含量约0.04~0.13%,均值0.07%,二者差异显著。
因此Na元素能作为区分堇青石片岩与云开岩群片岩的特征性地球化学指标。
2.4火山碎屑岩类的识别
本试验所涉及的火山碎屑岩类仅有凝灰质砂岩,通过对所测试元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凝灰质砂岩风化土的Mg/Fe值显著高于其它所有试验岩性风化土,其值变化范围0.2~0.41,均值0.31亦明显大于华南褶皱系火山碎屑岩中0.18的Mg/Fe均值。
因此,Mg/Fe值可作为判别区内风化土下伏凝灰质砂岩的特征性地球化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