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大作业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模板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模板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姓名与学号:指导教师:年级与专业:所在学院:课程评分:二零一二年月日棉花异性纤维检测技术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介绍和分析了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对皮棉中异性纤维检测的研究。

这些研究从棉花杂质的几何、物理和成分官能团光谱特性入手,应用可见光机器视觉、红外波段光谱图像和断层X 光摄影等检测技术,采用数字图像处理和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分类识别各种皮棉杂质。

关键词皮棉,异性纤维,检测前言我国采摘棉花大部分是人工摘拾。

这样对异性纤维的控制很不利。

由于棉农对异性纤维的危害认识不足,采摘交售棉花时习惯用编织袋装棉花、用有色的或非棉线绳绑扎棉袋口等。

在采摘、装棉、晒棉、运棉和售棉等过程中,难免混入叶子、铃壳、种皮和异性纤维等杂质。

严重影响了棉纺厂的产品质量。

异性纤维是困扰纺织企业的一大难题.每年纺织企业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人工挑拣。

显然,在纺织清理和加工的每个环节,研究快速检测原棉中杂质,减少并消除它,这对于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1.原棉杂质检测的主要手段在检测棉花中叶子,茎皮,秆和异性纤维等杂质时,可以从其基本物理特性入手,例如颜色、形状、大小、密度、表面密度和重量等;也可以从其化学成分方面入手来识别这些杂质,比如荧光效应和官能团光谱特性等。

在具体方法上,对杂质的检测有机器视觉(可见光波段)、X光断层摄影、红外波段光谱或图像和紫外荧光光谱或图像等;在对杂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上,主要有固定线性判别式、聚类算法、贝叶斯学习算法和贝叶斯加权K均值聚类算法等数字图像处理方法。

根据以上皮棉杂质检测技术的特点,从原理上可分为基于图像技术的杂质检测研究和基于分光技术的杂质检测研究。

一些典型的研究见表1。

表1 棉花杂质检测研究的文献整理类型范围检测设备杂质类型检测率识别率(%)文献静态国内显微近红外成像无色塑料、黄麻、编织袋、白头发丝、白羊毛、猪鬃—郏东耀等人,2004[1]多光谱成像无色塑料、黄麻、编织袋、白头发丝、白羊毛、猪鬃—郏东耀等人,2005[3]反射成像15种典型异性纤维—杨文柱等人,2009[4]透射成像白色或无色杂质:纸片、尼龙、编制带、黄麻、白头发—郏东耀等人,2005 [9]透射成像异性纤维,没有特指95%识别率李碧丹等人,2006[10]紫外荧光成像白色丙纶丝,纸张;色泽较重的异性纤维;毛发的识别99;100;50%罗德坡等人,2007[11]静态国外反射成像非棉纤维杂质(植物性杂质)与重力分析之间的相关系数0.82 Taylor. 1990[12]类型 范围 检测设备 杂质类型 检测率识别率(%) 文献反射成像植物性杂质:皮杂、杆、叶子和碎叶杂质分类。

机电一体化课程大作业_1

机电一体化课程大作业_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浙江杭州310014)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本文首先介绍了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其次点出传统机械制造技术与现代机械制造业的不适应,并列举了一些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最后综述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制造业;发展趋势1 概述机电一体化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结合而成的综合性技术。

这一多技术的综合及多个部分的组合,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

其各个组成部分(如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等)在综合成完整的系统中相互配合,这需要取长补短,严格要求,不断向理想化方向发展,使原来各种技术取长补短,更趋于合理性、科学性,在机械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传统机械制造技术与现代机械制造业的不适应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了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基础设施及其支撑技术等内容。

其中,机械加工工艺技术是机械制造技术的核心,是指采用某种工具(包括刀具)或能量流通过变形、去除、连接或增加材料等将工件制成满足一定设计要求的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中所需要技术的总称。

传统的机械制造业是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靠企业规模、生产批量、产品结构和重复性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和高效率,其生产盈利是靠机器取代人力,靠复杂的专业加工取代人的技能来获取的。

21世纪的机械制造业是以信息为主导,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形式的全新的机械制造业。

可以说,现代制造业集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制造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

其主要特征如下:(1)充分消化吸收和应用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更加强调以知识和技术为投人因素,企业的工艺、装备、材料高技术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2)建立起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推广和实施先进的制造模式,发展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3)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资源节约、无污染绿色等特征,具有与全球化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模式,并呈现出制造业与服务业既分工又融合的特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形考实训作业

机电一体化系统形考实训作业

机电一体化系统形考实训作业机电一体化系统形考实训作业一、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指将机械和电气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本次实训作业旨在通过设计和搭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加深学生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训内容1. 系统设计:根据题目要求,设计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并完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2. 硬件搭建:按照设计要求,选购所需硬件设备和元件,并进行组装和连接。

3. 电气控制:设计和搭建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电机驱动和控制电路等。

4. 程序编写:根据系统功能需求,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操作。

5. 系统调试:对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达到设计目标。

三、实训要求1. 系统设计要合理、创新且符合题目要求。

2. 硬件搭建要规范、可靠,各部件之间连接正确。

3. 电气控制要准确、稳定,各传感器和电机驱动能够正常工作。

4. 程序编写要规范、清晰,具备良好的界面和用户操作体验。

5. 系统调试要彻底,排除故障,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满足设计要求。

四、作业提交1. 实物提交:将完成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物提交给实训老师进行评价和检查。

2. 报告提交: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交一份详细的实训报告,包括系统设计、硬件搭建、电气控制、程序编写、系统调试等内容的介绍和分析。

五、评分标准1. 系统设计(20分):设计合理,创新性,符合题目要求。

2. 硬件搭建(20分):规范、可靠,各部件连接正确。

3. 电气控制(20分):准确、稳定,传感器和电机驱动正常工作。

4. 程序编写(20分):规范、清晰,具备良好的界面和用户操作体验。

5. 系统调试(20分):彻底、稳定,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设计要求。

六、注意事项1. 本实训作业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校的学术诚信规范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作品。

2. 完成本实训作业需要时间和耐心,学生应提前规划实训进度,合理安排时间。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大作业

601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大作业责任教师高秋红学校:北京一轻高级技术学校学号:111100140 姓名:一、基础知识题(每题10分,共40分)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定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答: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机械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

按发展水平分:功能附加型初级系统,功能代替型中级系统,机电融合型高级系统按应用分:民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办公机电一体化产品和产业机电一体化产品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试分析试说明图中的各个部分分别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哪一基本结构要素。

答: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图示数控机床的各个部分归类如下:(1)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键盘、计算机、显示(2)测试传感部分: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3)能源:电源(4)驱动部分:功放、电机(5)执行机构:联轴器、齿轮减速器、丝杠螺母机构、工作台3. 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分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配合间隙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4.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拟定产品开发目标和技术规范;收集资料,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性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试制样机;样机实验,测试;技术评价与审定;小批量生产;试销;正常生产;销售。

二、综合分析设计题(60分)1.已知电机驱动的三自由度位置控制系统,单个自由度的驱动系统如图所示。

要求:(1)说明单自由度驱动系统的两种测量方案;(20分)要求给出传感器的类型及具体安装位置。

(2)确定整个系统的控制方案、画出控制系统原理图。

(40分)要求写出两种控制方案,方案一使用工业PC机完成系统的控制和方案二使用单片机完成系统的控制。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报告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报告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报告:实训机电一体化报告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机电一体化实训系统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篇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报告学院:基础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学号:2013302180013 姓名:王冕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报告实训一机器人巡航控制1.目的及任务目的:熟悉机器人伺服电机的控制脉冲系列原理,学会利用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接口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方向、速度、运行时间,掌握其相关原理及编程技术。

任务:按设计的运动轨迹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2.主要仪器设备PC机一台;组装好的机器人一款;九针串口下载线一根。

3.工作原理图控制机器人伺服电机运转方向的是高电平持续的时间,当高电平持续时间为1.3ms时,电机顺时针全速旋转;当高电平持续时间1.5ms时,电机停止旋转;当高电平持续时间1.7ms时,电机逆时针全速旋转。

控制信号时序图如下图所示:图1.1 电机转速为零的控制信号时序图图1.21.3ms的控制脉冲序列使电机顺时针全速旋转图1.3 1.7ms的连续脉冲序列使电机逆时针全速旋转4.程序编制(1)机器人两个轮子都顺时针全速旋转(原地左转)。

#includeBoeBot.h#includeuart.hInt main(void){uart_Init(); //初始化串口print(“The LEDs connected to P1_0 and P1_1 are blinking!\n”); while(1){P1_0=1;//P1_0输出高电平P1_1=1;//P1_1输出高电平delay_nus(1300); //延时1.3msP1_0=0;//P1_0输出低电平P1_1=0;//P1_1输出低电平Delay_nms(20);//延时20ms}}(2)机器人完成向前、左转、右转、后退共四个动作(采用了四个子函数):#includeBoeBot.h#includeuart.hvoid Forward(int PulseCount,int Velocity)/* Velocity should be between 0 and 200 */{int i;for(i=1;i= PulseCount;i++)}void Left(int PulseCount,int Velocity) { } P1_1=1; delay_nus(1500+ Velocity); P1_0=1; delay_nus(1500- Velocity); P1_0=0; delay_nms(20);P1_1=0;/* Velocity should be between 0 and 200 */{int i;for(i=1;i= PulseCount;i++)}void Right(int PulseCount,int Velocity)/* Velocity should be between 0 and 200 */{int i;for(i=1;i= PulseCount;i++)}void Backward(int PulseCount,int Velocity)/* Velocity should be between 0 and 200 */{int i;for(i=1;i= PulseCount;i++){P1_1=1; delay_nus(1500-Velocity); { } P1_1=1; delay_nus(1500+Velocity); P1_0=1; delay_nus(1500+Velocity); P1_0=0; delay_nms(20); { } P1_1=1; delay_nus(1500-Velocity); P1_0=1; delay_nus(1500-Velocity); P1_0=0; delay_nms(20);P1_1=0;P1_1=0;P1_1=0;}int main(void){}(3 )机器人完成向前、左转、右转、后退共四个动作(一个子函数)。

光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科技论文写作A客观题作业2y

光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科技论文写作A客观题作业2y

光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科技论文写作A客观题作业2y光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第1次作业,注释如下: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9道小题)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是()。

(C) 控制器正确答案:C2. 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一步是在时间上对信号进行()处理。

(B) 采样离散化处理正确答案:B3. 数字信号是对时间离散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的。

(A) 量化处理正确答案:A4. 机械系统动态模型建立主要是基于如下定律()。

(B) 牛顿定二运动定律正确答案:B5. 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A) 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正确答案:A6. 在机械系统运动学模型建立过程中弹簧力与质量体运动的()成正比。

(A) 位移正确答案:A7. 智能传感器主要硬件结构是指将敏感元件与()相结合。

(C) 微处理器正确答案:C8.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所要求的动作这一功能的是()。

(D) 执行机构正确答案:D9. 由电信号处理部分和液压功率输出部分组成的控制系统是()(C) 电液伺服系统正确答案:C二、不定项选择题(有不定个选项正确,共5道小题)10. 电路系统的动态模型建立主要是基于如下定理()。

(B) 基尔霍夫电压定理(D) 基尔霍夫电流定理正确答案:B D11. 传感器的种类按工作原理分可以分为()。

(A) 结构型(C) 物型型正确答案:A C12. 模拟信息处理电路一般包括()。

(A) 放大(B) 滤波(C) 补偿(E) 驱动电路正确答案:A B C E13. 在数字控制系统中,控制器前向通路上一般需要对控制信号进行()处理;(A) A/D采样(B) 采样保持(C) 量化处理正确答案:A B C14. 抑制干扰的措施很多,主要包括()(A) 屏蔽(B) 隔离(C) 滤波(D) 接地和软件处理等方法正确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共1道小题)15. 机电一体化系统就是机械系统和电子系统简单合于一起的系统。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三自由度平动机械手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科目:机电一体化班级:机械工程五班成员:罗欣0卢国文1效鲁9贾静然2目录一、设计任务 (4)1、题目 (4)2、任务 (4)3、主参数 (4)二、产品总功能的确定 (5)1、单坐标定位。

(5)2、三平面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5)三、总体方案的确定 (9)1、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 (9)2、动力装置的选择 (9)3、.检测与传感装置的选择 (10)4、.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的选择 (10)四、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 (11)1、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11)2、步进电机的计算与选型 (15)五、检测与传感装置的计算与选型 (19)1、速度的检测与传感装置 (19)、2.位移的检测与传感装置 (20)六、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的选择 (25)1、速度控制 (25)2、CPU的选择 (31)七、工作台系统的功能框图 (33)八、工作台装配图的绘制 (33)九、部分源代码 (33)十、感悟与总结 (39)十一、参考文献 (39)一、设计任务1、题目三自由度平动机械手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2、任务设计一种适用于机械手空间平动的工作台3、主参数(1)、X、Y、Z方向脉冲当量:= = =0.005mm/脉冲(2)、X、Y、Z方向的定位精度均为:0.01mm(3)、工作台空载最快移动速度:= = =3000mm/min(4)、工作台负载最快移动速度:= = =400mm/min(5)、工作台空间尺寸:500mm500mm500mm(6)、工作台工作空间尺寸:400mm400mm400mm(7)、空载启动时间:Δt=25ms二、产品总功能的确定1、单坐标定位。

2、三平面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本例中采用逐点比较法进行直线和圆弧的插补(1)逐点比较法插补的基本原理逐点比较法插补的基本思路是:在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程中,根据机械手当前位置与给定轨迹的偏离情况,并为消除这个偏离,在其中一个坐标轴上走一小步,这样一步步直到终点,每一步都是用给定轨迹对实际轨迹进行修正。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某车床进行数控改造,其小拖板结构简图如图所示,已知进给系统行程为200mm,快速移动的最大速度为1. 2m /min,最大切削进给速度为0. 25m /min,溜板和刀架的质量为20kg。

1.本设计系统中的计算机拟釆用PLC,请简述其特点。

(6分)(1)可靠性高。

(2)适应性强,应用灵活。

(3)编程简单、容易掌握。

(4)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方便,工作量少(5)维修方便。

(6)体枳小,能耗低2.本设讣系统中拟选择反应式三相步进电机驱动,请简述其工作原理。

(6分)设步进电机的三项分别是A、B、C,将电脉冲加到A相,A相产生磁通,并对转子产生磁拉力,1、3两个齿与定子的A相磁极对齐。

而后再将电脉冲通入B相励磁绕组,B相磁极便产生磁通。

使转子2、4两个齿与定子B相磁极对齐。

如果按照AA的顺序通电,转子则沿反时针方向一步步地转动。

3.本设讣系统中的传感器拟釆用光栅传感器,请简述该传感器的特点。

(6分)①精度高。

②可用于大量程测量兼有高分辨力:③可实现动态测量,易于实现测量及数据处理的自动化;④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⑤高精度光栅制作成本高,4•对于初步选用的反应式三相步进电机,假设其步距角为。

釆用三项六拍的通电方式工作,脉冲当量5为a 005mm,,请计•算传动链中的传动比7。

(8分)根据题意亠卫1證烏r?360彷5•设工作时丝杠轴向切削分力为Fy=l3O4N,垂直切削分力为F,=1779.3N ,传动系统的总效率为"=0・85。

(1) 计算切削负载力等效到电机轴的等效力矩T皐(8分)T;Q =FxXlo = _"9.3x6_ = 1 ⑹(M 讪)=1(心)"2 托xixq 2x3,14x2x0.85(2) 根据加丄需要,选择燕尾形导轨,在良好的润滑悄况下,其摩擦系数为,计算切削运行时摩擦负载力等效到电机轴的等效力矩T;q(N・m)。

(8分)摩擦阻力斤=(呦+ /;)“ = (20x9.8 +1304)x0.1 = 15O(N)F ISO y 6吒=k = 2x3.14x2x0.85 =强?曲”)=0.0843 (心)(3) 齿轮ZiZ的转动惯量为人=l・6xKr* Kg”几厶2 =6.4 X10* Kg"几丝杠的转动惯量A=L2xlO-^/C^/»\求机械系统等效到电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丿“。

毕业大作业参考范文

毕业大作业参考范文

毕业大作业课题名称:机电一体化发展前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学生姓名学号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年月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正文 (1)一、机电一体化概要 (1)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1)(1) 数字化 (1)(2) 智能化 (1)(3) 模块化 (1)(4) 网络化 (2)(5) 人性化 (2)(6) 微型化 (2)(7) 集成化 (2)(8) 带源化 (2)(9) 绿色化 (2)2、机电一体化产品 (2)二、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三、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 (4)四、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5)1、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5)2、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6)五、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6)1、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6)2、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6)3、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6)4、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6)结束语 (7)参考文献 (8)摘要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系统前言一、机电一体化概要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实用标准三自由度平动机械手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科目:机电一体化班级:机械工程五班成员:罗欣201325070530卢国文201325070501赵效鲁201325070509贾静然201325070502目录一、设计任务 (3)1、题目 (3)2、任务 (3)3、主参数 (3)二、产品总功能的确定 (4)1、单坐标定位。

(4)2、三平面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4)三、总体方案的确定 (7)1、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 (7)2、动力装置的选择 (7)3、.检测与传感装置的选择 (8)4、.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的选择 (8)四、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 (9)1、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9)2、步进电机的计算与选型 (12)五、检测与传感装置的计算与选型 (15)1、速度的检测与传感装置 (15)、2.位移的检测与传感装置 (17)六、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的选择 (20)1、速度控制 (20)2、CPU的选择 (26)七、工作台系统的功能框图 (27)八、工作台装配图的绘制 (28)九、部分源代码 (28)十、感悟与总结 (32)十一、参考文献 (33)一、设计任务1、题目三自由度平动机械手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2、任务设计一种适用于机械手空间平动的工作台3、主参数(1)、X、Y、Z方向脉冲当量:= = =0.005mm/脉冲(2)、X、Y、Z方向的定位精度均为:0.01mm(3)、工作台空载最快移动速度:= = =3000mm/min (4)、工作台负载最快移动速度:= = =400mm/min (5)、工作台空间尺寸:500mm500mm500mm(6)、工作台工作空间尺寸:400mm400mm400mm (7)、空载启动时间:Δt=25ms二、产品总功能的确定1、单坐标定位。

2、三平面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本例中采用逐点比较法进行直线和圆弧的插补(1)逐点比较法插补的基本原理逐点比较法插补的基本思路是:在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程中,根据机械手当前位置与给定轨迹的偏离情况,并为消除这个偏离,在其中一个坐标轴上走一小步,这样一步步直到终点,每一步都是用给定轨迹对实际轨迹进行修正。

机电一体化毕业大作业题目

机电一体化毕业大作业题目

机电一体化毕业大作业题目
1.带式输送机设计
2.矿用调度绞车的设计
3.塑料盒封口机的设计
4.食品提升皮带机设计
5.工件运输机设计
6.电动绞车驱动系统设计
7.电动大门设计
8.多功能跑步机的设计
9.全自动洗衣机机电一体化设计
10.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
11.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的PLC控制程序设计
12.电梯自动控制系统设计(3层)
13.数控内排屑深孔钻削机床数控工作台及冷却系统设计
14.128点温度采样系统设计
15.步进电机控制器的设计
16.水轮机制动系统的设计
17.小车装卸料运行plc控制系统设计
18.两种液体混合控制电路的设计
19.车辆出入库管理PLC系统设计
20.水塔水位控制PLC系统设计
21.个人自选。

国家开放大学《岗位实践(机电一体化)》大作业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岗位实践(机电一体化)》大作业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岗位实践(机电一体化)》大作业参考答案填空题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是(微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渗透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

2.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技术的有机结合。

3.工业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信息)机电一体化工程研究所追求的三大目标是:(省能源)、(省资源)、(智能化)。

4.机电一体化研究的核心技术是(接口)问题。

5.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构成的五大部分(或子系统)是:(机械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件系统)。

6.机电一体化接口按输入/输出功能分类(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环境接口)。

7.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设计类型分为:(开放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8.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机电融合程度分为:(机电互补法)、(机电结合(融合)法)、(机电组合法)。

9、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基础上引入(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地结合所构成系统的总称。

10.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三大功能应具有的两大重要特征(转换作用方式):(以能源转换为主)和(以信息转换为主)。

11.丝杠螺母机构的基本传动形式有:(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丝杆转动螺母移动)、(螺母转动丝杆移动)、(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四种形式。

12.滚珠丝杠副按螺纹滚道截面形状分为(单圆弧)和(双圆弧)两类;按滚珠的循环方式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类。

13.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调整与预紧的基本方法有:(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双螺母垫片调整预紧)、(弹簧自动调整预紧)四种方式。

14.滚珠丝杠副常选择的支承方式有:(单推-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双推-自由式)。

15.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常用齿轮传动形式有(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和(谐波轮系)三种形式。

西南交《光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在线作业一.A6965368

西南交《光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在线作业一.A6965368

西南交《光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在线作业一
在机械系统运动学模型建立过程中,惯性力与质量体运动的( )成正比
A:位移
B:速度
C:加速度
D:摩擦
答案:C
以下等臂电桥中,工作臂上的功耗与最大负载功率之比最大的是()。

A:单臂
B:串联双臂差动(半差动)
C:并联双臂差动
D:全差动
答案:D
在有源敏感元件接口电路中,当阻抗匹配系数为1,即最佳阻抗匹配条件下,最大变换效率为()。

A:0.25
B:0.5
C:0.75
D:1
答案:A
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一步是在时间上对信号进行( )处理。

A:量化处理
B:采样离散化处理
C:编码处理
D:调制处理
答案:B
以下所列隔离放大器的隔离指标中,限制差分故障电流的是()。

A:泄漏电流
B:最大安全差分输入电压
C:输入对输出的共模抑制比
D:过载电阻
答案:D
按接口功能分类,电压、频率、压力等属于()。

A:机械接口
B:物理接口
C:信息接口
D:环境接口
答案:B
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主要用于( )。

A:控制
B:检测
C:计算
D:编码
答案:B
根据Nyquist采样定理,采样频率至少应为输入信号最高频率的()倍。

A:1
B:2
C:3。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水下机器人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

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

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现在,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

一般说来,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

”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包括:智能,指感觉和感知,包括记忆、运算、比较、鉴别、判断、决策、学习和逻辑推理等;机能,指变通性、通用性或空间占有性等;物理能,指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可靠性、联用性、寿命等。

因此,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功能的实际空间运行工具。

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

执行机构即机器人本体,其臂部一般采用空间开链连杆机构,其中的运动副(转动副或移动副)常称为关节,关节个数通常即为机器人的自由度数。

根据关节配置型式和运动坐标形式的不同,机器人执行机构可分为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极坐标式和关节坐标式等类型。

出于拟人化的考虑,常将机器人本体的有关部位分别称为基座、腰部、臂部、腕部、手部(夹持器或末端执行器)和行走部(对于移动机器人)等。

驱动装置是驱使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构,按照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信号,借助于动力元件使机器人进行动作。

它输入的是电信号,输出的是线、角位移量。

机器人使用的驱动装置主要是电力驱动装置,如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此外也有采用液压、气动等驱动装置。

检测装置的作用是实时检测机器人的运动及工作情况,根据需要反馈给控制系统,与设定信息进行比较后,对执行机构进行调整,以保证机器人的动作符合预定的要求。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2015 年秋季学期本科生课程考核(读书报告、研究报告)考核科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学生所在院(系):机电工程学院学生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考核结果阅卷人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综述摘要:智能控制技术是研究复杂的不确定性被控对象(或过程)的问题。

它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有效地克服系统的不确定性,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状态转移的方法及其规律。

20世纪20年代,在建立了以频域法为主的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智能控制技术逐步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

这对自动控制理论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

关键字:智能控制、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神经网络、遗传算法1、智能控制技术的概念智能控制:intelligent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的定义一:智能控制是由智能机器自主地实现其目标的过程。

而智能机器则定义为在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熟悉的或陌生的环境中,自主地或与3 人交互地执行人类规定的任务的一种机器。

定义二:K.J.奥斯托罗姆则认为,把人类具有的直觉推理和试凑法等智能加以形式化或机器模拟并用于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控制系统的智能化,这就是智能控制。

他还认为自调节控制,自适应控制就是智能控制的低级体现。

定义三:智能控制是一类无需人的干预就能够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其目标的自动控制,也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

定义四:智能控制实际只是研究与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及其控制与信息传递过程的规律,研制具有仿人智能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

1966年J.M.Medal首先提出将人工智能应用于飞船控制系统的设计;1971年傅京逊首次提出智能控制这一概念,并归纳了三中类型的智能控制系统:(1)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具有自学习性,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功能。

西南交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光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第3次作业

西南交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光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第3次作业

光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第3次作业三、主观题(共12道小题)9. 举例说明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含义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是指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传感器和测试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及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定义及理解:是指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新型机电系统。

是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和应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体现整体性,它不是简单机械系统、微电子系统、控制系统等系统的简单组合或拼凑。

而是由相互区别和相互作用的机械与光、电子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同一目的而完成特定功能的集合体。

机电一体化的特点集成性最优设计智能化基于模型和控制设计上基于并行的科学设计,系统更具有协同性10. 通常情况下,将系统模型可以分为两大类:实验模型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

11. 研究系统的动态品质与特征时,通常有两种数学模型描述方法:末端描述法和内部描述法。

12. 简述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答:基尔霍夫电流定理:在一个闭环环路内,流入一个节点的电路的代数和等于流出此节点的电流代数和基尔霍夫电压定理:在一个闭环环路内,一个封闭路径的所有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13. 机电一体化反馈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答:反馈控制是将被控参数作为反馈信号引入系统输入端,来控制系统。

其结构如下图:反馈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控制器、执行机构、被控对象、检测装置及比较器。

1:检测装置,进行信号检测和信息采集,如温度,压力,位置,速度等2 :执行机构,实现所要求的运动和动作,如电动机,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气动装置等3 :控制器,根据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和系统模型,接收传感器所采集的输入信息,通过控制律计算,最后得出控制输出,并将其用于对执行机构的驱动4 :常见传感器,光电开关,声敏传感器,压电传感器,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扭矩传感器,力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等14. 下图RLC 串联电路。

机电一体化作业

机电一体化作业

作业1:介绍一种机电产品以及组成和功能分析1.数码相机的组成:数码相机是由镜头、CCD、A/D(模/数转换器)、MPU(微处理器)、内置存储器、LCD(液晶显示器)、PC卡(可移动存储器)和接口(计算机接口、电视机接口)等部分组成,通常它们都安装在数码相机的内部,当然也有一些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器与相机机身分离。

2.数码相机的原理:当按下快门时,镜头将光线会聚到感光器件CCD(电荷耦合器件)上, CCD是半导体器件,它代替了普通相机中胶卷的位置,它的功能是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对应于拍摄景物的电子图像,但是它还不能马上被送去计算机处理,还需要按照计算机的要求进行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ADC(模数转换器)器件用来执行这项工作。

接下来MPU(微处理器)对数字信号进行压缩并转化为特定的图像格式,例如JPEG格式。

最后,图像文件被存储在内置存储器中。

至此,数码相机的主要工作已经完成,剩下要做的是通过LCD(液晶显示器)查看拍摄到的照片。

有一些数码相机为扩大存储容量而使用可移动存储器,如PC卡或者软盘。

此外,还提供了连接到计算机和电视机的接口。

作业2: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优点对应的产品实例与普通产品对比一.结构简单1.机构简单:电子手表机械手表是以发条为动力,通过一系列的机构带动指针实现计时的,普通机械手表的基本结构可以分成六个系统:1.上条拨针系统2.原动系统3.传动系统4.擒纵系统5.调速系统 6.指针系统2.机械手表的缺点1.对于普通机械手表,需要人工每24小时左右上一次发条2.结构比较复杂,零部件较多,普通的机械手表由140~150个零件组成。

3.走时精度较差。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 4033)规定,机械一级手表的每日走时误差允许在55秒之内,这是目前机械手表标准的最高精度。

3.电子手表的特点这种手表的调速系统仍采用摆轮游丝系统,只是在摆轮上装有永久性磁钢。

在靠近磁钢处有一线圈,用晶体管作为线圈电流的换向开关。

YL-235A光机电一体化实训

YL-235A光机电一体化实训

课题一认识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一、实训目的1.了解YL-235A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的组成。

2.掌握电源模块、按钮模块、PLC模块、变频器模块的作用。

3.掌握上料机构、搬运机构、传输分拣机构的作用。

二、器材、工具与仪表1.YL-235A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

2.螺钉旋具、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钟表起、内六棱扳手、水平尺等。

3.万用表等。

三、实训步骤1.认识YL-235A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如图1所示。

图12.上料机构图2上料机构如图2所示,它包括:1-转盘,2-调节支架,3-直流电机,4-物料,5-出料口传感器,6-物料检测支架。

转盘:转盘中共放三种物料:金属物料、白色非金属物料、黑色非金属物料。

驱动电机:电机采用24V 直流减速电机,转速6r/min;用于驱动放料转盘旋转。

出料口传感器:物料检测为光电漫反射型传感器,主要为PLC提供一个输入信号,如果运行中,光电传感器没有检测到物料并保持若干秒钟,则应让系统停机。

3.机械手搬运机构图3机械手搬运机构如图3,包括:1-旋转气缸,2-非标螺丝,3-气动手爪,4-手爪磁性开关,5-提升气缸,6-磁性开关,7-节流阀,8-伸缩气缸,9-磁性开关,10-左右限位传感器,11-缓冲阀,12-安装支架。

整个搬运机构能完成四个自由度动作,手臂伸缩、手臂旋转、手爪上下、手爪松紧。

手爪提升气缸:提升气缸采用双向电控气阀控制。

磁性传感器:用于气缸的位置检测。

检测气缸伸出和缩回是否到位,为此在前点和后点上各一个,当检测到气缸准确到位后将给PLC发出一个信号;(在应用过程中棕色接PLC主机输入端,蓝色接输入的公共端)手爪: 抓取和松开物料由双电控气阀控制,手爪夹紧磁性传感器有信号输出,指示灯亮,在控制过程中不允许两个线圈同时得电。

旋转气缸:机械手臂的正反转,由双电控气阀控制。

接近传感器:机械手臂正转和反转到位后,接近传感器信号输出(在应用过程中棕色线接直流24V电源“+”、蓝色线接直流24V电源“-”、黑色线接PLC 主机的输入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大作业
课题:激光测距仪技术的研究
学号:20116316
姓名:鲜腾跃
指导教师:刘建阳
2014年12月
1激光测距技术背景
在当今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激光测距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在很多领域都可以用到激光测距仪。

在测距领域,激光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可以这样说,激光测距是激光应用最早的领域(1960年产生,1962年即被应用于地球与月球间距离的测量)。

测量的精确度和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同时重量轻的激光测距仪受到了大多数有测距需求的企业、机构或个人的青睐,其市场需求空间大,应用领域广行业需求多,并且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激光测距技术与其它测距技术相比,具有测量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非接触目标、测量速度快、测距精度高等特点。

激光测距仪一般具有精确度和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因而应用领域广、行业需求众多,市场需求空间大。

当前激光测距仪的发展趋势是向测量更安全、测量精度高、系统能耗小、体积小型化方向发展。

2 激光测距仪的种类及原理
激光测距仪一般分为两种:脉冲式激光测距仪和相位式激光测距仪。

当今市场上主流的激光测距仪是基于相位法的激光测距仪。

这是因为基于相位法的激光测距仪轻易地就可以克服超声波测距的一大缺陷:误差过大,使测量精度达到毫米级别。

而基于此法的激光测距仪主要的缺点在于电路复杂、作用距离较短(一百米左右,经过众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现在也有作用距离在几百米的相位法激光测距仪)。

(1)相位法激光测距仪原理
相位法激光测距仪是采用无线电波段频率的激光,进行幅度调制并将正弦调制光往返测距仪与目标物间距离所产生的相位差测定,根据调制光的波长和频率,换算出激光飞行时间,再依次计算出待测距离。

该方法一般需要在待测物处放置反射镜,将激光原路反射回激光测距仪,由接收模块的鉴波器进行接收处理。

也就是说,该方法是一种有合作目标要求的被动式激光测距技术。

如下图所示:
核心
控制
电路
部分激光二极管数字处

由图所显示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用正弦信号调制发射信号的幅度,通过检测从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之间的相移φ,通过计算即可以得到待测距离Δ。

D=ct/2 ①
t=φ/ω ②
又有ω=2nf ③ φ=N+Δφ ④
即D=(N+Δφ) *c/(4nf) ⑤
其中,D 是待测距离,也即测距仪与目标物间距离;
C是光速,等于299792458m/s(假设光速未受环境影响);
t是往返测距仪与目标物间距离一次的时间;
φ是激光光束往返一次后所形成的相位差;
Δφ是激光光束往返一次后所形成的相位差不足半波长的部分;
N是相位差中半波长的个数;
ω是调制信号的角频率。

由于N的个数在激光飞行之后并不能确定,所以这就导致了基于相位法的激光测距仪只能测定Δφ,相位差中不足半波长的部分。

这就形成了相位法的内伤:最长作用距离固定,由调制光的波长决定。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相位法激光测距仪可以准确地测量半个波长内的相位差,这也成就了相位法激光测距仪最为突出的优点:测量精度高,可达到毫米级别。

(2)脉冲法激光测距仪原理
相位法与超声波测速测距所用方法相类似,最大测量距离通常为几百米,能较容易达到毫米的数量级,但是按照该方法设计的测距仪的最大测量距离是受到限制的,不可扩展。

该方法主要在国外应用较广。

而脉冲法激光测距一般采用红外激光,包括近红外激光和中红外激光。

该波段激光有可见和非可见之分。

且基于此技术的测距仪对相干性要求低、速度快、实现结构简单、峰值输出功率高、重复频率高且范围大,所以此项目使用的是脉冲方法设计手持激光测距仪。

脉冲法激光测距的原理是:
LCD显示单元
核心数字控制部分
微处理器
时数转换芯片
激光反射
接收模块开始计时信号
结束计时信号
激光反馈
接收模块激光发射模

如上图,激光测距设备对准测量目标——Target,发送光脉冲,光脉冲在经过光学镜头时,一束被透镜前的平面镜反射,进入激光反馈计时模块,经光电转换及放大滤波整流后,电平信号送入时间数字转换芯片的开始计时端;另一束激光脉冲经过透镜压缩发散角后,开始飞行,遇到目标障碍物后发生漫反射,部分激光返回到激光接收处理电路,同样地,经过光电转换及放大滤波整流后,所形成的电平信号送入时间数字转换芯片结束计时端,即完成整个测量过程。

其中,设D为待测距离,
T为往返测量点与待测物间距离所用时间,
C为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假设已设置测量的环境参数),n为测量时大气折射率,那么,易得:
D=CT/2n
非常简单地,我们把对距离的测量转变为对时间差的测量,所以,在脉冲式激光测距中,需要测量的只是发射与接收激光的时间间隔、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大气折射率、环境参数及激光传播速度。

这就是脉冲式测距的理论原理。

3激光测距仪的应用
激光测距仪广泛用于地形测量,战场测量,坦克,飞机,舰艇和火炮对目标的测距,测量云层、飞机、导弹以及人造卫星的高度等。

它是提高高坦克、飞机、舰艇和火炮精度的重要技术装备。

由于激光测距仪价格不断下调,工业上也逐渐开始使用激光测距仪,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矿山、港口等领域。

(1)脉冲激光测距仪的应用
目前,脉冲激光测距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如地形测量、战术前沿测距、导弹运行轨道跟踪、以及人造卫星、地球到月球距离的测量等。

脉冲激光测距仪作为军用装备器材,发展于60年代初。

经过30多年的开发、研制和装备,目前国外已完成了“手持式、脚架式、潜望式、坦克、装甲、水面舰载、潜艇潜望、高炮、机载、机场测云、导弹和火箭发射、人造卫星、航天器载”等约十三大类400多个品种和型号。

如轻型便携式脉冲激光测距仪,轻型便携式脉冲激光测距仪包括步兵和炮兵侦察用的手持式以及前沿侦察和前沿对空控制(FAC)双用途的激光测距仪—目标指示器。

对上述用途的系统,要求机动灵活、重复轻、体积小、用电池组作电源、可靠性和维修性高以及单一产品的成本低等。

主要技术性能:最大测程4~10km,测距精度±10m,
重复频率为单次,束散角1~2mrad。

值得关注的的是,由于上述激光测距仪及其系统常与其他友军密切配合作战且不带装甲部队大范围训练以及无合作目标、操作手不带防护目镜等,人眼安全极为重要。

因此,这类脉冲激光测距仪已逐渐由装备Nd∶YAG激光测距仪改为喇曼频移Nd∶YAG和Er∶玻璃1.54μm的人眼安全激光测距仪。

在现代战争中,由以前单一的步兵、炮兵独立作战发展到有步兵、炮兵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特种部队联合作战,武器系统也由单一的地炮、高炮逐渐采用多功能综合高技术。

因此激光测距仪也由单一测距功能的便携式、手持式发展到激光测距、红外瞄准的昼夜观测仪以及激光测距、目标指示、红外瞄准的激光红外目标指示器等。

如美国光电公司采用Er∶玻璃激光器的小型激光红外观测仪(MELIOS)是当代较先进激光测距仪的代表。

(2)相位激光测距仪的应用
相位式激光测距仪一般应用在精密测距中。

由于其精度高,一般为毫米级,为了有效的反射信号,并使测定的目标限制在与仪器精度相称的某一特定点上,对这种测距仪都配置了被称为合作目标的反射镜。

为了获得测距高精度还需配置合作目标,而推出的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是脉冲式激光测距仪中又一新型测距仪,它不仅体积小、重量轻,还采用数字测相脉冲展宽细分技术,无需合作目标即可达到毫米级精度,测程已经超过100m,且能快速准确地直接显示距离。

是短程精度精密工程测量、房屋建筑面积测量中最新型的长度计量标准器具。

现应用最多的是leica公司生产的DISTO系列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使用时将安装在抓斗式卸船机的驾驶室下方,激光器垂直向下进行扫描。

系统就绪以后,由控制系统发出启动命令。

激光器高速发出短促激光脉冲,对下方区域以极小的角度分辨率逐点进行测量。

大量的测量数据点被软件采集后,被转化为三维空间内的点云数据,再通过特殊的数据处理算法,将激光器采集的数据转换为物料的位置和轮廓信息。

将这些信息输出给上层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判别下一个抓料点后,由执行系统完成抓取。

参考文献
[1] 激光测距系统的设计研究,徐恒梅,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03.
[2] 汽车白车身零部件激光三维切割与搭接焊研究,付宝臣,南京理工大学,200706.
[3] 数字鉴相式激光测距系统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高嵩,大连海事大学,200703.
[4] 提高激光测距精度的研究,邓研,长春理工大学,200804.
[5] 相位式半导体激光测距关键技术的研究,施金钗,厦门大学,200805.
[6] 新型相位激光测距仪的研究,胥俊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