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风琴风箱演奏的基本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手风琴风箱演奏的基本技巧
作者:樊秋玥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12期
摘要:中国手风琴是中国音乐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领域之一。近百年来,手风琴在中国扎根并逐渐普及,对我国大众音乐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初,手风琴传入中国。早期它作为一件伴奏乐器,主要用于口琴乐队和声乐伴奏中。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手风琴民族制造工业的建设与发展,手风琴在演奏,教学,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现在手风琴演奏已进入一个专业的领域,作为一个手风琴演奏者,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是充满信心的,也是责无旁贷的。在研究的过程中,本人尽可能的收集现存资料,力求能够真实、完
一、手风琴的诞生及在中国的发展
手风琴是一件“大众化”乐器。它构造精密,体小轻便,便于携带,在各种场合下都可以演奏,不但能独奏、重奏、还可以合奏,或为唱歌、舞蹈伴奏,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多种音色,能够模拟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和低音单簧管等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既能演奏优美抒情的旋律,也可奏出气势磅礴的和声,一个人演奏,就可收到一个小型乐队的效果。因此,它是人们所喜爱的文艺生活中的重要乐器之一。手风琴属于“自由簧气鸣乐器”。在发音原理上,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笙”。笙的最大特点,就是使用了“自由簧”。自由簧的创造,是中国对世界乐器宝库的一个很重要的贡献。
中国的笙被介绍到欧洲,引起了欧洲一批簧乐器的兴起,出现了各种口琴、手风琴和(簧)风琴等。关于这一事实,欧美一些最著名的词典众口一词:“中国笙……于18世纪传入俄国,是引起欧洲发明使用自由簧片乐器(包括手风琴、六角手风琴、(簧)风琴及口琴)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条目所述的各种乐器,看来有一个共同的先驱甚至是祖先,即中国的笙。”“自从中国笙的…自由簧‟在18世纪后半叶被带进俄国之后,这一原来不为人们知晓的簧片,就以超常的速度传遍了欧洲。许多管风琴与自动乐器制造师纷起采用,到19世纪初就形成了以自由簧为原理的一大群全新乐器,其中生命力最强的是柏林人布什曼1821年发明的口琴和1822年发明的手风琴。”因此,毫不夸张的说,笙是手风琴的“老祖宗”,应是确定无疑的事实。现在,在德国和意大利的手风琴博物馆,也都陈列着中国的笙。
二、风箱的运用技巧
风箱是手风琴的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手风琴属于自由簧气鸣乐器。它们发音原理是通过有规律地推拉风箱产生气流,从而吹动簧片震动而发音。由此可见,风箱是手风琴音乐的动力之源。有人把风箱比做是手风琴的心脏,这一点也不过分。风箱不仅仅为手风琴提供了发音的动力,对于音乐作品情感的表达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风箱的运用如同吹奏乐器的气息,弓弦乐器的运弓一样,是一种重要的演奏技巧。因而,在手风琴创作中,作用家很注重运用风
箱的各种技巧,来塑造各种音乐形象以及音乐气氛的烘托。风箱的运用大致可以分为“平风箱”、“顿风箱”、“抖风箱”、“颤风箱”、“揉风箱”等,这几种基本的风箱技巧分别为不同的音乐情绪和形象服务。在创作中,作曲家十分重视选择和运用这几种风箱技巧的运用。尤其是对“平风箱”和“抖风箱”两种技巧的运用更为普遍。“平风箱”是运用最广,最为普通,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种运用技巧。然而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机械的操纵风箱,在演奏不同风格的作品时,需要不同的用力控制,呼吸和风箱长短。例如表现歌唱抒情性较强的作品需要非常平稳、舒展的控制风箱;表现活泼欢快的波尔卡等舞曲需要紧绷和内在的张力;演奏气势辉煌、庄严肃穆的作品需要将全身的力量凝聚在风箱上等等。演奏家只有控制好风箱,才能掌握好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有些作品对风箱提出了要求,而有的虽然没有,但需要演奏家根据作品的需要认真的体会和创造。
“抖风箱”技巧是根据弦乐器的震弓奏法而发明的一种演奏技巧,它适合表现快速的同音反复,塑造特定的音乐情绪和音响效果。如表现奔驰的火车、呼啸的风声、颤抖的树叶等艺术形象。最为普通的“抖风箱”是“两抖”,即风箱“一开,一折”的方式。而目前国际上对于“抖风箱”技巧的研究和运用已经超出了这种方式。1988年美国手风琴专家琼·索马斯教授来华讲学时,介绍了“三抖”风箱的技巧:即拉开风箱后,在折回的瞬间利用风箱运动的惯性,先后将琴体上下碰撞,产生出三连音的效果。俄罗斯手风琴大师奥列格·夏洛夫教授两次来华讲学时均作为专题讲解,演示了“四抖”及“五抖”风箱的技巧。都是通过一组连贯的组合动作,一次抖出四或五个音。这种技巧有点类似于小提琴的“颤弓”。夏洛夫高超的技术和神奇的抖风箱技巧,给国内同行以极大的震撼。从70年代起,我国作曲家在创作种便开始使用“两抖”风箱的技巧。例如,曾健在70年代根据同名歌曲改编创作的《我为祖国守大桥》中,就出色运用了“两抖”风箱,形象的模仿了火车的声音,表现了为祖国坚守岗位的战士形象。杨智华在《打虎上山》中也运用了“两抖”风箱的技巧,成功地塑造了“杨子荣”这一英雄形象。李朱明在作品《归》的引子中,以强有力的不协合和弦结合风箱震音(即抖风箱)的奏法,表现出一种激动、迫切的心情。这里用的是“三抖”风箱技巧,可以产生“三连音”效果。
“揉风箱”是根据小提琴、二胡等乐器的揉弦原理而发明的一种演奏技巧,是在“平风箱”的基础上,用左手的震动带动风箱的震动。适合表现优柔、细腻、哀伤以及富有激情等的音乐。在《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结束句,采用了揉风箱,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无垠草原,红日升空,琴声悠扬地动人画卷。
由此可见,有关风箱地运用技巧在手风琴创作中是非常重要地。演奏者应该对其进行更为深入地挖掘,体会作曲家在风箱地运用上的深刻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