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

合集下载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评估】1、患者病情,肘部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感染或损伤。

2、患者肘部血管情况。

3、患者对PICC置管术的心理反应。

【准备】护士:按要求着装,卷袖腘肘,脱去手表,洗手,戴口罩,向患者及家属做充分解释,取得同意后请患者或家属签穿刺同意书。

物品:Cavafix导管、穿刺包(肝素帽、无菌手套、无菌方纱布、方巾、洞巾、透明敷贴、碘伏、镊子、注射器)稀释肝素液或生理盐水、止血带、皮尺、手消液或消毒小毛巾。

环境:1、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人员流动、消除干扰;2、调整工作空间以便于操作。

体位:取平卧位【方法】携用物质病床旁✂查对、解释✂摆放体位✂扎止血带,选择血管✂松开止血带,用皮尺测量患者插管部位到上腔静脉的长度(将上肢从躯干部向外展90度角,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锁骨中线,皮尺反折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为置管长度)✂测量臂围✂消毒手✂打开PICC导管穿刺包✂戴无菌手套✂从包装内取出穿刺针头及导管✂应用无菌技术抽吸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BD导管用生理盐水预冲)✂治疗巾垫于患者手臂下,消毒皮肤(范围从预穿刺点上下10cm、左右到臂缘)✂再次扎止血带✂更换无菌手套✂铺洞巾✂轻轻旋转取下套管针护罩✂静脉穿刺,见回血减小穿刺角度,推进导引套管,确保进入静脉✂松开止血带,固定好导引套管,退出穿刺针✂导管送入所需长度✂将引入导丝从导管抽出✂接注射器抽回血✂注入2ml生理盐水或肝素液(检查导管是否通畅)✂连接肝素帽✂消毒穿刺点,妥善固定导管(接上准备好的输液瓶)✂撤洞巾✂注明穿刺日期、时间、操作者✂整理用物✂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记录导管型号、置入长度、穿刺过程、固定状况及X线检查结果。

(输液完毕,封管流程与浅静脉留置针相同)--【评价】1、准确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查对制度。

2、操作规范,穿刺一次成功,术中出血量少。

3、与患者沟通有效,患者感到安全,配合操作。

【理论提问】1、外周导入深静脉置管术有哪些适应症?答:(1)需要长期静脉输液且静脉条件差的病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评分标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评分标准

5 5 未问候扣1分,查对不认真扣2
分,未查对扣4分。
解释不到位扣1分,未解释扣2 分,未询问大、小便及备胶布各 4 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 分。
输液泵固定不妥当扣2分,未检
查扣2分。
3
检查不全扣1分,未检查扣2分, 消毒不严密扣1分。污染- -处扣
5分, 横跨处扣2分。
未检查扣2分,未插入针根部扣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流程与标准
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输液泵、输人药物
、一次性输液器、止血带、
操 垫巾、棉签、碘伏、输液贴
作 、弯盘、输液架,必要时备
前 电插盘。
准 3.用物准备3分钟。

分值
扣分细则
3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缺一项扣1分。
5 超时1分钟扣2分。
1、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及 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的注射部位及皮 评 肤血管情况。 估
2 5 评估不全面少一项扣1分,未评
估不得分。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 对治疗护理项目单和腕带信 息(床号、姓名、性别、住 院号),问候患者。 2.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配 合方法,询问大、小便,备 输液贴,选择血管,垫小枕 。 3.安全与舒适:环境清洁、 安静、光线明亮,患者舒适 、安全。 4.检查并接通电源,将输液 泵妥善固定,检查机器性能 。 5.检查液体,消毒瓶塞。 6.检查并打开输液器,将输 液器针头插人瓶塞至针头根 部,挂于输液架上,一次排 气成功, 将调节夹调至茂 菲氏滴管下方约10cm处。 7.打开泵门,将钳口打开, 然后将输液器依次按方向嵌 人泵内,关上泵门,将感应 夹夹在茂菲氏滴管上端。 8.打开输液器调节夹,打开 电源开关,泵自动通过检测 后进入初始状态。Βιβλιοθήκη 分,一次排气不成功扣5分,未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护理技术【目的】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

【用物准备】治疗盘、弯盘、一次性换药碗,剪刀、20mL注射器、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无菌透明膜、卷尺、手消剂、胶布。

一次性换药碗内物品:治疗巾1块,无菌手套,75%乙醇、碘伏棉球数个,6cm×9cm纱布2块,无菌镊子2把。

【操作方法及程序】1.双人核对患者身份,查看患者PICC维护手册,了解导管刻度、穿刺的局部情况以及维护时间。

讲解更换贴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2.评估穿刺点和周围皮肤情况以及导管位置,询问患者需要,协助取舒适体位。

3.以肘关节上方10cm为中心,测量臂围,并与原资料核对。

4.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至患者床旁。

5.再次双人核对患者身份,协助患者移向对侧。

6.在穿刺肢体下放垫巾,带无菌手套,取20mL生理盐水注射器接7号针头,预冲待换肝素帽,排空空气备用,正压接头直接冲洗备用。

用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拧掉后,需消毒导管接口处,乙醇棉片包裹消毒导管接头,用力多方位擦拭15秒,连接上肝素帽或正压接头,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正压封管。

7.暴露换药部位,“0”角度平行撕拉,一手拇指轻压穿刺点,自下而上去除原有贴膜和胶布并丢弃,避免将导管带出。

检查导管刻度以及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物,局部有无肿胀疼痛,如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师,给予相应处理,去除胶布痕迹,清洁皮肤。

8.快速手消剂进行手消毒。

检查一次性换药碗,打开换药碗,嘱患者抬手,更换无菌手套,铺无菌巾于患者手臂下。

取一块纱布包裹肝素帽(正压接头)处。

9.乙醇脱脂、消毒:左手持纱布包裹接头提起导管,右手乙醇棉球避开穿刺点直径1cm处,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方向祛脂、消毒皮肤三遍。

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至少大于贴膜的面积)、左右至臂缘,待干。

10.碘伏消毒:取碘伏棉球在穿刺点处停留稍许,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三遍,完全待干,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局部感觉,做好健康教育。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标准操作规程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标准操作规程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标准操作规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标准操作规程目录1.目的 (2)2.范围 (2)3.责任人 (2)4.依据 (2)5.定义 (2)6.内容 (2)7.附件 (4)1.目的建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范围适用于II~IV期所有临床试验中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时。

3.责任人专业负责人。

4.依据《内科护理常规》及科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

5.定义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是危重、大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由于其具有保留时间长、操作简单、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6.内容6.1原则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需患者知情同意签字后方能进行。

6.2操作前准备6.2.1操作室消毒。

6.2.2核对病人姓名。

6.2.3做好穿刺前的解释工作。

6.2.4注射部位用洗手液清洗。

6.2.5清洁双手(双手喷涂消毒液或洗手)。

6.2.6准备PICC导管包一个(包括外包装可撕裂的套管针1个,导管(含导丝)1根,肝素帽1个,刀片1个);无菌手套4副;10ml一次性注射器2个;纱布1包;Hp敷料1张;孔巾1块;方巾4块;止血带1根;胶布1卷;皮尺1个;隔离衣2件;0.9%Nacl注射液(500ml)1袋;消毒液(0.5%碘伏溶液),环境要求见消毒隔离常规。

6.3操作步骤6.3.1洗手,戴口罩。

6.3.2检查用物。

6.3.3患者平卧于治疗床。

6.3.4选择合适的静脉6.3.4.1测量双上臂中段周径;6.3.4.2测量时手臂外展呈90°;6.3.4.3测量方法:(1) 上腔静脉测量法: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对侧胸锁关节;(2) 锁骨下静脉测量方法: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胸骨切迹,再减2cm。

6.3.5建立无菌区6.3.5.1打开PICC导管包,操作者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6.3.5.2应用无菌技术,准备准备肝素帽、抽吸0.9%Nacl注射液、孔巾、方巾、止血带;6.3.5.3助手戴无菌手套将第一块方巾垫在患儿手臂下,做穿刺点消毒。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及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及护理

经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

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某些药物渗出所致的静脉炎、静脉硬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PICC成本高,如置管失败,或置管后护理不当,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痛苦及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减少并发症,是PICC专科护士研究重点。

现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PICC置管1.1置管前宣教与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优势、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费用情况,使患者及家属对置管心中有数,消除紧张心理,配合置管,并签署PICC置管同意书。

1.2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首选贵要静脉,其直、短且静脉瓣少。

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左侧的静脉路径较右侧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故穿刺最好选择右侧肢体。

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两横指处,穿刺点过高可能损伤神经及淋巴管,穿刺点过低则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血流障碍和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1.3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治疗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

接触导管前尽量将手套上的滑石粉冲洗干净。

1.4置管注意事项置管前将患者床头抬高15度。

当导管送至腋静脉时需要让患者头部转向置管侧,下颌尽量贴近肩峰,低于置管侧锁骨下窝,或让助手协助用手压迫置管侧的颈静脉,防止导管向上进入颈静脉。

选择贵要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90度为宜,选择头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与身体角度小于30度,摆放体位合适,可减少导管异位几率。

穿刺时严禁来回探测血管,以免对血管内膜造成机械性损伤。

1.5避免PICC尖端异位导管进入静脉后不能准确进入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即导管异位。

导管异位会引起血液不畅,并发深静脉血栓;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会引起心律失常、损伤心肌或瓣膜,甚至发生心包填塞。

为此,PICC置管后我科均进行DR胸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一旦发现PICC尖端异位,立即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准入制度

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准入制度

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准入制度
1、PICC专业护士具有护师(参加工作5年以上)及主管护师、专科
护士以上技术职称,大专以上学历。

2、PICC专业护士培养,须本人申请,科室护士长同意,经专业委员
会讨论同意,上报护理部批准,方可进入专业护士培训。

3、PICC专业护士,经过PICC置管及维护相关理论、技能操作培训,
理论培训:14学时,操作培训:11学时。

4、PICC专业护士须熟练掌握技能操作与置管后维护技术,能独立完
成PICC置管20例/年以上。

5、PICC专业护士对在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如堵管、导管
移位、穿刺点周围发红、肿胀、渗血、渗液等能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6、PICC专业护士经过相关理论学习、操作培训,由静脉输液治疗小
组成员评估,进行理论考试及现场操作考试合格,上报护理部审批,合格者获得护理部颁发“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准入资质”证书。

7、PICC专业护士必须持有护理部颁发的资质证书后,方可为患者进行PICC置管。

8、PICC专业护士经护理部确认,指定相关人员对全院需要进行PICC 置管患者会诊及处理。

南医大二附院护理部
2013年1月。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

2.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

3.输入化疗药物、氨基酸、脂肪乳等高渗、强刺激性药物或输血前后,应及时冲管。

4.无菌透明敷料至少每7天更换1次,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天更换1次,出现渗血、渗液或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5.若患者多汗或穿刺点渗血、渗液,宜首选无菌纱布敷料。

6.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天更换1次,若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时,应立即更换。

7.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每7天维护1次。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新)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新)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新)附表4.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定义】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导管具有以下特点:①避免颈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血胸。

②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

③保护外周静脉。

④可在患者床旁插管。

⑤保留时间长,可留置1年。

⑥感染发生率较CVC低,<3%。

⑦适合医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及慢性病需长期输液者。

【适用范围】1.有缺乏血管通道倾向的患者。

2.需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

3.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等。

4.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胃肠外营养液、脂肪乳等。

5.其他:如家庭病床患者等。

【禁用范围】1.缺乏外周静脉通道(无合适穿刺血管。

)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3.插管途径有放疗史、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

4.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后患侧。

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护理要点】1.血管的选择(表1)(1)首选静脉:贵要静脉——管径粗,解剖结构直,位置较深。

(2)次选静脉:肘正中静脉。

(3)末选静脉:头静脉——表浅,暴露良好,管径细,有分支,静脉瓣相对较多。

表1 静脉血管直径及血流量比较2.穿刺点选择肘下两横指处进针最佳。

3.导管的选择(表2)(1)导管型号选择:成人通常选择4Fr;儿童3Fr;婴儿1.9Fr。

(2)导管种类选择:可选择尖端开口式PICC导管、侧孔式PICC 导管。

表2 导管规格及流速4.测量导管长度(1)患者平卧,手臂外展与躯干成角90°。

(2)测量自穿刺点起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止。

(3)测量长度:头静脉要长于贵要静脉,左臂应长于右臂。

5.穿刺部位消毒(1)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

(2)消毒剂及消毒方法:①乙醇和碘伏:先用乙醇清洁脱脂,再用碘伏消毒。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新)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新)

附表4.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定义】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⅓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导管具有以下特点:①避免颈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血胸。

②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

③保护外周静脉。

④可在患者床旁插管。

⑤保留时间长,可留置1年。

⑥感染发生率较CVC低,<3%。

⑦适合医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及慢性病需长期输液者。

【适用范围】1.有缺乏血管通道倾向的患者。

2.需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

3.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等。

4.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胃肠外营养液、脂肪乳等。

5.其他:如家庭病床患者等。

【禁用范围】1.缺乏外周静脉通道(无合适穿刺血管。

)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3.插管途径有放疗史、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

4.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后患侧。

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护理要点】1.血管的选择(表1)(1)首选静脉:贵要静脉——管径粗,解剖结构直,位置较深。

(2)次选静脉:肘正中静脉。

(3)末选静脉:头静脉——表浅,暴露良好,管径细,有分支,静脉瓣相对较多。

表1 静脉血管直径及血流量比较2.穿刺点选择肘下两横指处进针最佳。

3.导管的选择(表2)(1)导管型号选择:成人通常选择4Fr;儿童3Fr;婴儿1.9Fr。

(2)导管种类选择:可选择尖端开口式PICC导管、侧孔式PICC导管。

表2 导管规格及流速4.测量导管长度(1)患者平卧,手臂外展与躯干成角90°。

(2)测量自穿刺点起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止。

(3)测量长度:头静脉要长于贵要静脉,左臂应长于右臂。

5.穿刺部位消毒(1)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

(2)消毒剂及消毒方法:①乙醇和碘伏:先用乙醇清洁脱脂,再用碘伏消毒。

静脉输液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基础护理课件)

静脉输液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基础护理课件)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测量导管置入长度及臂围
• 病人平卧 • 病人臂与身体成90度角 • 穿刺点首选肘窝区肘下两横指处 • 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
第三肋间为预置入导管长度 • 成人测量肘关节上4横指处臂围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皮肤消毒
• 戴无菌手套,患者臂下铺垫无菌治疗巾 • 2%碘酒、75%酒精或75%酒精、碘伏 • 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式消毒皮肤 • 消毒范围:穿刺点上下各不小于10cm
• 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 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 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概概述 述
PICC静脉选择--肘正中静脉
• 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较多 • 故应于静脉穿刺前确认定位
• 理想情况下,肘正中静脉加入贵要静 脉,形成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 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概概述 述
(即上下直径不小于20cm),左右至臂 缘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预冲导管
• 用无菌生理盐水预冲导管 并湿化导丝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修剪导管
• 撤出导丝比预计长度短0.5~1cm处, 剥开导管护套
• 在预计长度处,使用切割器减去 多余部分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穿刺
• 以15-30度角进行静脉穿刺 • 见回血后,放平穿刺针继续推进0.5-1cm,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撤出并移除导入鞘
指压套管端静脉稳定导管
从静脉内退出套管,远离穿刺部位
劈开套管并从置入的导管下剥下导入鞘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撤出导丝
• 轻压穿刺点上方,轻柔、缓慢撤出导丝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冲管封管
• 抽吸回血 • 冲管 • 确认通畅撤去洞巾 • 连接肝素帽和输液装置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第一节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适用范围】1.一切需要持续性或间歇性静脉输液的患者。

2.需要特殊输液、用药治疗者、肠外营养患者等。

3.任何年龄的患者。

4.外周血管穿刺困难的患者。

【目的】1.提供中期或长期的静脉治疗。

2.减少长期静脉治疗和高渗静脉输液或有刺激性的液体对血管壁的损伤,以保护患者的外周静脉,达到安全治疗的目的。

3.减少患者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

【操作重点强调】1.操作前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

2.全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操作前评估患者有无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管道(以下简称PICC)穿刺禁忌症。

4.正确选择静脉。

5.准确测量预置管长度。

【操作前准备】1.用物:(1)无菌物品:灭菌生理盐水、利多卡因、一次性20ml注射器、一次性1ml注射器、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护理包(内含手套、手术衣、敷贴、纱布、弯盘、止血带、棉球、剪刀、治疗巾、镊子、纸尺)、导管套件,超声探头保护罩。

(2)其他必须品:治疗车、治疗盘、皮尺、胶布、污物筒、锐器盒、血管超声机。

2.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圆帽。

3.患者:排尿、便后,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便于操作。

双上肢皮肤清洁干燥。

学会配合向穿刺侧转头动作。

4.环境:清洁、光线明亮,适合无菌操作。

【操作流程】【操作步骤】1.确认有效医嘱,核对患者身份,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出血、凝血情况,皮肤组织和血管情况,评估有无PICC 置管禁忌证。

2.向患者或家属解释PICC 穿刺的目的,简单介绍穿刺的过程。

3.向患者和家属签署PICC 穿刺知情同意书。

4.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包括药物、皮肤消毒剂、导管材料、敷料。

5.扎止血带,确认预穿刺的静脉。

为选择最佳静脉,必须检查双手臂静脉。

6.测量定位:患者平卧,穿刺侧上臂外展与躯干呈90º角,测量自预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向下至第三肋间距离。

测量上臂臂围,肘上10cm ,记录预置管长度和臂围。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及管理指南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及管理指南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及管理指南引言: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一种在医学领域常用的内管临床技术,用于输液、血液采样、静脉营养支持、药物输注和监测心脏功能等。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以减少创伤并提高血管通路的持续时间。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及管理的指南。

操作准备:1.设备准备:选择合适规格和材质的中心静脉导管,通常可选择硅胶或聚乙烯材质的导管。

2.患者准备:确保患儿适宜进行操作,如确保血小板数量充足、血液凝固功能正常。

3.麻醉镇痛:局部麻醉可以减轻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常用的麻醉镇痛方法包括局部麻醉药物和表面麻醉喷雾等。

操作步骤:1.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通常选择上肢的桡动脉或尺动脉作为穿刺部位,可以通过超声波引导辅助定位。

2.穿刺穴位消毒:首先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穿刺置管:找准穿刺点,中央导管的外部导管插入皮肤后,插入离开皮表0.5cm处。

4.确认导管插入位置:通过X线或超声波等检查手段确认导管的正确位置,以避免误置。

5.导管固定:使用透明敷料和导管固定带将导管固定在患儿身体上,固定带不要过紧,以免损伤患儿皮肤。

6.导管使用和管理:根据需要连接相应的输液管道,并进行导管护理和观察,定期更换敷料和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是否有感染征象。

导管管理:1.导管护理:保持导管周围清洁干燥,每天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导管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局部疼痛等感染征象。

2.导管通畅:注意导管通畅,定期检查导管通畅,避免因凝血物等导致导管堵塞,以保持输液畅通。

3.导管皮肤护理:每日检查导管插入口周围皮肤是否有红肿和渗液等感染迹象,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4.导管位置确认:定期通过X线或超声波等手段确认导管的位置,以避免误置和移位。

并发症及处理:1.穿刺部位出血:轻微出血可用压力敷料或血管压迫止血,严重出血需采取其他止血措施并及时就医。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

2.护士需要取得PICC操作的资质后,方可进行独立穿刺。

3.置管部位皮肤有感染或损伤、有放疗史者不宜进行置管;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或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术侧肢体、锁骨下淋巴结肿大或有肿块侧、安装起搏器侧者,不宜进行同侧置管;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上腔静脉压
迫综合征的患者不应进行置管。

4.穿刺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最后选头静脉。

肘部静脉穿刺条件差者可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塞丁格技术)。

5.禁止使用<10ml注射器给药及冲、封管,使用脉冲式方法冲管。

6.输入化疗药物、氨基酸、脂肪乳等高渗、强刺激性药物或输血前后,应及时冲管。

7.禁止在CT和MRI检查时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8.PICC置管后24h内更换敷料,并根据使用敷料种类及贴膜使用情况决定更换频次;渗血、出汗等导致的敷料潮湿、卷曲、松脱或破损时立即更换。

9.禁止在PICC导管处抽血、输血及血制品,严禁使用10ml以下注射器封管、给药。

10.禁止将脱出体外的导管再送人体内。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操作规程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操作规程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目的建立中心静脉输注途径,用于补液、输血、化疗等输液治疗。

相关知识 1 PICC指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颈外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

2 PICC适应证:2.1长期静脉输液>7天。

2.2输注刺激性药物,如肠外营养(TPN)、抗生素、化疗等。

2.3外周静脉通路建立困难。

3 PICC禁忌证:3.1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或损伤。

3.2预置管部位静脉硬化、有静脉血栓形成史、血管外科手术史。

3.3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3.4严重出血性疾病。

3.5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侧手臂。

4 注意事项:4.1必须有置管医嘱。

4.2置管前应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PICC导管的特点、置管和留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取得患者或授权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字。

4.3置管后必须通过胸片来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

4.4硅胶材质的导管不可使用10ml以下注射器进行冲封管。

4.5硅胶材质的PICC不可用于CT或MRI的高压泵推注造影剂。

4.6尽量避免在置管侧肢体测量血压。

传统穿刺用物超声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尔技术,除上述用物外,需增加以下用物患者/家属教育 1 穿刺点在肘窝或肘下适当减少肘关节的屈伸,可做握拳松拳运动。

平时日常生活自理,不宜做肩关节大幅度甩手运动及置管侧手臂提重物,以不超过5斤的重量为宜。

2 平时注意观察穿刺点情况及体外导管内有无回血,如有不适及时与医生护士取得联系。

穿刺点1~2周内小部分患者仍会存在少量渗血现象,不必紧张,如渗血多,可局部加压及更换敷贴。

3导管维护需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

护理记录 1 执行PICC置管医嘱。

2 填写PICC置管报表。

风险防范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存在导管异位等风险,其防范如下:。

重症医学科PICC(经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应用操作规范及规程

重症医学科PICC(经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应用操作规范及规程

重症医学科PICC(经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应用操作规范及规程(一)目的规范PICC插管的操作程序,指导护士正确掌握PICC插管操作方法。

(二)适用范围1.外周静脉通道的穿刺困难。

2.有锁骨下和颈内静脉插管禁忌。

3.需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

4.需输注高渗性或黏稠性液体,如TPN。

5.需要反复输血或血制品、或反复采血。

6.需要长期静脉治疗:如输抗生素、补液治疗或疼痛治疗时。

7.同样适用于儿童。

(三)操作步骤1.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插管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其知情同意并签字。

2.物品准备:止血带、一次性垫巾、皮尺、PICC穿刺套件、静脉切开包、无菌手套、生理盐水注射液、10~20ml注射器、2%碘酒、75%酒精、切口膜(透明敷料)、输液贴、无菌方纱、无菌剪刀等。

检查物品有效期及包装是否完整。

3.洗手、戴口罩。

4.患者取平卧位,垫一次性垫巾;选择静脉和穿刺点;首选贵要静脉、选次肘正中静脉、末选头静脉。

5.测量导管置入长度:患者穿刺侧手臂与身体成90°,测量应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

6.建立无菌区:按无菌方法依次打开静脉开包、PICC套件、10~20ml注射器,戴无菌手套;打开PICC套装的内层无菌包装,再打开一个连接器(另一个连接器妥善保存);将注射器抽满生理盐水注射液、备无菌剪刀一把、无菌输液贴一个,无菌小方纱两块。

7.预冲导管:将注射器连接到导管支撑导丝的路厄头,预冲导管;然后预冲连接器和肝素帽;并连接穿刺针,排气、备用。

8.消毒: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三遍,范围: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并在穿刺点周围铺无菌巾,暴露好穿刺部位。

9.扎止血带:止血带扎在预定穿刺点上方4~5cm处。

10.静脉穿刺:以左手隔无菌巾固定好皮肤,右手持针穿刺,以15°~40°进针;穿刺见回血后,将穿刺针角度降低与血管平行,继续向前推进1~2mm,然后固定针芯位置,向前推进导管鞘;松开止血带,以一手拇指固定导管鞘,食指或中指压住导管管鞘末端处的血管,防止出血;从导管鞘中撤出穿刺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表4.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定义】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⅓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导管具有以下特点:①避免颈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血胸。

②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

③保护外周静脉。

④可在患者床旁插管。

⑤保留时间长,可留置1年。

⑥感染发生率较CVC低,<3%。

⑦适合医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及慢性病需长期输液者。

【适用围】1.有缺乏血管通道倾向的患者。

2.需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

3.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等。

4.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胃肠外营养液、脂肪乳等。

5.其他:如家庭病床患者等。

【禁用围】1.缺乏外周静脉通道(无合适穿刺血管。

)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3.插管途径有放疗史、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

4.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后患侧。

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护理要点】1.血管的选择(表1)(1)首选静脉:贵要静脉——管径粗,解剖结构直,位置较深。

(2)次选静脉:肘正中静脉。

(3)末选静脉:头静脉——表浅,暴露良好,管径细,有分支,静脉瓣相对较多。

表1 静脉血管直径及血流量比较2.穿刺点选择肘下两横指处进针最佳。

3.导管的选择(表2)(1)导管型号选择:成人通常选择4Fr;儿童3Fr;婴儿1.9Fr。

(2)导管种类选择:可选择尖端开口式PICC导管、侧孔式PICC导管。

表2 导管规格及流速注:室温下导管长度为50cm,重力为1.4Psi时的流速4.测量导管长度(1)患者平卧,手臂外展与躯干成角90°。

(2)测量自穿刺点起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止。

(3)测量长度:头静脉要长于贵要静脉,左臂应长于右臂。

5.穿刺部位消毒(1)消毒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

(2)消毒剂及消毒方法:①乙醇和碘伏:先用乙醇清洁脱脂,再用碘伏消毒。

②碘酒和乙醇:先用碘酒消毒,再用乙醇脱碘。

③氯己定:上下摩擦消毒30s。

6.操作注意事项(1)了解静脉走向,避免在瘢痕及静脉瓣处穿刺。

(2)做好解释工作,确保穿刺时静脉的最佳状态。

(3)进针角度为20°~30°,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0.5cm,再送套管鞘。

(4)送套管鞘后嘱患者松拳,松止血带,操作者以中指按压套管鞘尖端后再退出枕芯。

(5)送管将至颈部时嘱患者扭转头部,正确方法为患者面转向术肢方向,下颌尽量向下压,阻止导管进入颈静脉。

(6)固定方法要点:①使用8cm×12cm以上的无菌透明敷料进行固定。

②严格无菌操作,手不可触及无菌透明敷料覆盖区域皮肤。

③消毒液待干后方可贴无菌透明敷料,切忌扇干、吹干。

④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形弯曲固定,以降低导管拉力,避免导管在体外移动。

⑤贴无菌透明敷料时,先沿导管捏压无菌透明敷料,使导管与无菌透明敷料服帖,再将整片敷料压牢。

⑥注明贴无菌透明敷料的日期和时间。

(7)置管完毕,通过X线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7.维护容及时间(1)容:更换接头、冲洗导管、更换敷料。

(2)时间:正常情况下每7d维护1次。

(3)注意:每3~7d更换1次无菌透明敷料。

以下情况应缩短敷料更换间隔时间:出汗;穿刺处局部皮肤感染;油性皮肤;敷料松脱、污染、破损。

必要时随时更换。

(4)操作步骤:①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帽子。

②准备物品:乙醇棉球、含碘消毒剂棉球、换药盘、无菌透明敷料、手套。

③询问过敏史。

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

④从导管的远心端向近心端除去无菌透明敷料,防止导管拉出。

⑤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及导管外露长度。

⑥戴无菌手套。

⑦消毒:消毒时从里向外环形消毒3次,先用75%乙醇棉球清洁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再用含碘消毒剂棉球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

⑧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贴上新的无菌透明敷料。

⑨在无菌透明敷料的小标签上注明更换日期、时间、并签名。

⑩记录穿刺部位情况及无菌透明敷料更换日期、时间。

8、维护注意事项(1)冲、封管:①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给予脉冲式正压封管。

小于10ml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的压力,如遇导管阻塞可致导管破裂。

②必须用脉冲式冲管法进行冲管。

以防止药液残留管壁。

③必须采用正压式封管法封管,以防止血液反流进入导管。

④冲、封管应遵循SASH原则:S——生理盐水;A——药物注射;S——生理盐水;H——肝素盐水。

⑤用生理盐水冲管。

⑥用10~100U/ml 稀释肝素盐水封管。

输注与肝素不相容的药物或液体前后均应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肝素盐水封管。

⑦封管液量:封管液量应两倍于导管+辅助延长管容积。

(2)更换肝素帽:①肝素帽每周更换1或2次,最多不超过7d。

如输注血液或胃肠外营养液,需24h更换一次。

②如果肝素帽有血液残留,或完整性受损,或从输液装置取下后,均应更换新的肝素帽。

(3)更换敷料:①更换敷料时,自下而上去除敷料,切忌将导管带出体外。

同时应注明更换敷料的时间及。

②纱布及纱布用于无菌透明敷料下的敷料形式,应每48h更换敷料。

(4)其他注意事项:①严格无菌操作,不要用手触及无菌透明敷料覆盖区域皮肤。

②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形弯曲,以降低导管力,避免导管在体外移动。

③体外导管须完全覆盖于无菌透明敷料下,以避免发生感染。

④不能将PICC通路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

⑤用乙醇棉签消毒时应避开穿刺点,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患者教育】1.置管前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PICC置管的目的、优点、适应证、操作方法及并发症。

2.置管中教育(1)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降低应急反应的强度,防止血管痉挛。

(2)指导患者采取正确卧位和做好正确的转头动作。

(3)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应及时告诉操作者。

3.置管后教育(1)告知患者置管近期注意事项①穿刺点出血及穿刺手臂肿胀的处理。

②教会患者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有无脓性分泌物等异常情况。

告知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③告知患者更换无菌透明敷料和接头的时间。

④告知患者保持穿刺处皮肤的清洁干燥。

如发现敷料有卷边、脱落或敷料因汗液而松动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⑤告知患者不要在置管侧手臂上方扎止血带、测血压,避免该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不能做托举哑铃等持重的锻炼。

⑥告知患者注意保护外露的接头。

防止导管损伤和将导管拉出体外。

⑦告知患者PICC导管不能用于CT、磁共振检查时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

⑧教会患者如何在携带PICC导管的情况下进行沐浴。

⑨告知患者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请患者认真阅读PICC指导手册。

(2)出院指导①采取“看”“讲”“示”“练”的四步教育法,即:看护士操作;护士讲解家庭护理要点、注意事项;护士示操作;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

②严格遵守维护导管时间,不能随意拖延。

③告知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穿刺时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①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以降低应急反应的强度,防止血管痉挛。

②确保穿刺鞘在血管中,即感觉送鞘顺利,回血好。

③尽量选择粗直及静脉瓣少的静脉进行穿刺,如贵要静脉。

送管速度不宜过快。

④对于静脉瓣丰富的血管可一边推注生理盐水,一边送管。

(2)导管异位①摆好正确穿刺体位。

患者穿刺侧上臂与身体成角90°。

②送管将至颈部时,嘱患者头偏向穿刺侧。

下颌靠近肩部以阻断颈静脉。

必要时助手协助按压患者颈静脉。

③送管时动作要轻柔,匀速送管,防止粗暴操作。

④若撤出导丝有困难,可重新将导管拔出至25cm处,重新送管。

⑤置管后立刻拍X线片,确认导管位置,⑥若有异位应重新建立无菌区,拔导管至35cm处,按压好颈静脉重新送管,再拍X线片确认。

(3)误伤动脉、神经①避免穿刺过深,进针时以15°~30°行静脉穿刺。

②穿刺到动脉时应立即拔除穿刺针,并给予加压包扎止血。

③避免在有静脉瓣处进针,以防止刺激瓣膜神经。

若损伤神经可采用理疗。

(4)心律失常:①准确测量静脉的长度,避免导管插入过长。

②若出现心律失常,应按照X线片显示,拔出导管至上腔静脉。

2.留置期间并发症的预防处理①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穿刺点情况。

②处理:加强换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取局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2)机械性静脉炎①穿刺前,将附着于手套上的滑石粉等冲洗干净,避免有粉手套直接接触导管,以防止其微粒对血管膜的刺激;同时将导管充分地浸泡在生理盐水中,增加润滑度,减少摩擦对血管膜的损伤。

②穿刺时,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以降低应激反应的强度,防止血管痉挛导致送管困难,增加导管与血管壁的摩擦。

③导管型号选择要合适,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匀速送管,防止损伤血管膜。

④置管后从第1天开始,用毛巾热敷置管上臂皮肤10min,并用静脉炎膏涂抹以走行导管静脉为中心的术肢上臂皮肤,每日3次,连用10d,以防止静脉炎发生。

⑤置管后注意观察有无静脉炎发生,如出现沿静脉走行的发红、疼痛、肿胀,有“红线”样改变,触之有条索状改变时,可用紫外线治疗仪治疗。

治疗方法:治疗强度为4~5生物剂量,距离皮肤15cm,第1天5s,第2天10s,第3天15s。

治疗后皮肤变红即可起到治疗作用。

或在肿胀部位给予敷用如意金黄散,每日1~2次;或采取热敷30min后涂抹非甾体抗炎药膏,每日3~4次。

在患者体温升高和(或)伴有3级机械性静脉炎时可合并使用抗生素。

⑥发生静脉炎时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运动,可做握拳/松拳运动;湿热敷:每次20分钟,4/d;若处理3d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

(3)化学性静脉炎:①更换敷料使用乙醇消毒时应避开穿刺点1cm以上;②出现化学性静脉炎时,可在肿胀部位涂抹静脉炎膏,每日3或4次。

(4)细菌性静脉炎及导管感染①正确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②按时更换无菌敷料。

③使用固定翼固定导管,防止导管自由出入人体。

④体外导管须完全覆盖在无菌的透明敷料下。

⑤做好自我护理的宣教。

⑥患者体温>38℃时不做置管计划。

⑦通过血培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⑧必要时拔出导管做细菌培养并记录。

(5)导管阻塞:分为非血凝性导管阻塞和血凝性导管阻塞。

非血凝性导管阻塞①严禁输注有配伍禁忌的药物。

②输注血制品或脂肪乳等粘滞性药物后,必须立即进行脉冲式冲管,再继续使用其他药物。

③应给予充分、正确的导管冲洗。

如为末端开口式导管,应使用10~20ml 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后,再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如为三向瓣膜式导管则用10~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即可。

④置管后应行胸部X线片检查,以确认导管有无打折、盘绕,导管尖端是否到达上腔静脉。

⑤解除导管阻塞药物的选择应根据导管阻塞的物质所决定,如为脂肪乳剂引起阻塞,选择75%的乙醇有显著效果;如为药物沉积应根据药物的PH选择弱盐酸盐或碳酸氢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