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合集下载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2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3年下半年正式形成和制定了这条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反击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一,中国脱胎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成为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在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和本企业职工、全国各族人民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和改组工商业、进行“五反”运动、工人监督生产、粮棉统购统销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骤,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三,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农和下中农,为了避免重新借高利贷甚至典让和出卖土地,产生两极分化,为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新技术,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改造的支持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酝酿到形成和贯彻,经历了以下的过程: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一次会上讲: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我们能造 什么?
• 我们还能 造什么?
• 但 我 们 现 在 连 这 些 都 造 不 出 来 。
一架飞机· · · 一辆汽车· · ·
一辆坦克· · ·
改 变
不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我 国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 从历史看,实现工业化有两条 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 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道路。而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国 际环境的新特点又促使中国人 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 革命的领导力量也决定了中国 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的背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实现性 五、总结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背景
民主革命胜利前夕召开 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即将诞 生的共和国确定了各项基本 政策,也提出了使中国由农 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 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 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方向。到 1952年,经过了三年的实践, 由于形势的发展,新的经验 的积累,以及对社会主义改 造步骤有了新的认识,党中 央认为,制定党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明确地向全党和 全国人民提出向社会主义逐 步过渡的任务,预计用十五 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来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农 三大改造 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总路线
工业化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 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 “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 “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 的“主体”; “三改” 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过渡 时期总路线 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引言过渡时期是指社会变革中一个重要的阶段,通常是从一个社会制度向另一个社会制度过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如何制定一条正确的总路线,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探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概念、作用以及制定的原则和内容。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概念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个指导社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总路线的制定是由党的中央领导机关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党的集体智慧进行探讨和决定的。

总路线的核心思想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它要求我们在过渡时期中坚持党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作用1.指导发展方向: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于指导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它明确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确定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指导。

2.维护稳定:过渡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各种矛盾和问题都会不断出现。

总路线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凝聚社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3.解决问题:过渡时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路线的制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总路线明确了党和国家在过渡时期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指导。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原则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保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

2.紧密联系实际:总路线的制定必须紧密联系国家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脱离实际和客观条件。

3.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总路线的制定必须科学合理,能够指导实际工作,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和抽象的原则。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

重要作用这条总路线,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下,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中国人民,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命脉以后,迫切过渡时期总路线需要,并且也有可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便迅速发展生产力。

只有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改造和装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迅速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巩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保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而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又必须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因为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过渡时期总路线书籍路之间的矛盾。

不解决这一矛盾,不仅社会主义工业化将得不到它所需要的劳动力、资金、粮食、原料和市场,而且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也会出现新的两极分化。

因此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工业化比作鸟的“主体”,把社会主义改造比作鸟的“两翼”,两者只有同时并举,才能展翅飞翔。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条总路线,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下,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中国人民,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命脉以后,迫切过渡时期总路线需要,并且也有可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便迅速发展生产力。

只有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改造和装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迅速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巩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保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而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又必须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

从 历史上看,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一
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 业化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我国以及 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的机 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 附庸。
其次,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 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方面,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消灭资 本主义所有制,可以有以下两种办法:一种是用 无偿没收资本家财产的办法,另一种是用和平赎 卖的办法。马克思、恩格斯都曾说过:假如采取 买赎的办法来消灭资本家私有制,“那对于我们 是最便宜不过了”。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曾设想通过和平赎买的办法使资本主义过渡到社 会主义公有制,但俄国的资产阶级采取敌对的态 度,列宁的设想没能实现。
到1952年,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化工
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增加到 56% ,国 营批发商也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总额 的 60% ,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 生活中实际上已居于相对强大的地位。 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 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争斗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诞生但还非常有弱的共产主义彼此争斗的时期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条总路线主要依据有两 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二是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 时 期的理论
第四,当时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 渡。
苏联 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

毛概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毛概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个人收集整理-ZQ.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地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地内容人们习惯称之为"一化三改"."一化"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地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实行三大改造为两翼,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互相促进地路线.这显然是和当初先建设后改造地思路不同地.这是因为认识到,一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物质基础.只有强大地社会主义工业,才能改组和代替资本主义工商业,才能用新技术改造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因此,必须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使我国由落后地农业国变为先进地工业国.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扫清障碍.如果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它们就会和工业化产生矛盾,而使总路线地根本目地达不到.因此,必须把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一化"和"三改"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地辩证统一.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地必然性由原来先搞一二十年建设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从将来"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地社会主义步骤"到"逐步过渡",短短两三年间中央地指导思想何以发生这么大地变化呢?总地来说,过渡时期总路线是认真总结建国头三年实践经验,根据当时中国实际情况提出来地,因而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地客观要求:.工业化是历史地必然要求.国家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地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依旧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地农业国.建国以后,经过三年努力,虽然我国工农业生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整个经济还十分落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标志地现代工业,只占工农业生产总值地.%,不能制造汽车、飞机、拖拉机以及重型和精密机器,没有现代化地国防.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改变贫穷落后地面貌,才能实现国家地独立和富强..三大改造地历史必要性.当时地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阻碍了生产力地发展,影响了工业化地进程,因而使向社会主义地转变具有必要性.到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在国民收入中地比重分别是.%和.%.这种状况与生产力地发展不相适应.()在城市,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地弊端越来越明显.()在农村,小农经济地落后性日见突出. 一是阻碍农业生产力地进一步发展.个体农户十分贫穷,且是分散经营,无法进行扩大再生产,无法兴办大型水利建设和发展多种经营,更无法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实现机械化.二是会拖工业化地后腿.在小农经济状况下,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不能满足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地需求;同时,处于贫困状况下地农民,购买力低,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地商品市场和积累资本.三是容易产生两极分化.小农经济经不起天灾人祸,一部分农民已将土地典当出卖,农村势必重新出现受剥削受压迫地情况.总之,中国地工业化是不可能在小农经济地基础上实现地.只有组织起来,实现合作化,才能发展农业生产,使农业适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地要求..三大改造地历史可能性国营经济地建立和发展及社会主义改造初步成功地取得,使向社会主义地转变具有可能性.()我国已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地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就使得社会主义改造有了强大地依靠力量.到年底,国营经济在国民收入中占到.%,虽然比重不是很大,但重要地工业企业、银行、铁路等国民经济地命脉,已掌握在国家手中,起主导作用.这股相对强大地经济力量,起着支撑国家财政、稳定国民经济地重要作用,又是基础工业地主体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任务地承担者.()国营经济地建立,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有了事实上地重要开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 / 1。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
教学难点:使学生深入认识为什么我们要走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1953,毛泽东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其鲜明的特点:1.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2.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密切。工业化是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一方面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是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唯一正确道路;另一方面表明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为了实现工业化,反对离开生产力谈社会主义。
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谈到我国工业的情况时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建国之初,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能源行业等各行业的发展都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发展差距较大。
他们认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渡时期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过渡时期总路线
授课时间
第章、第节、第次课,第周
课时
1
授课方式
理论课技能课□上机课□实验课□实训课□其他□

浅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浅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浅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背景1、历史条件:全国大陆基本解放后,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通过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节减国家机构经费和恢复发展生产的种种措施,取得了财经经济根本好转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经济制度对中国具有榜样作用。

2、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土改后农村分散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业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间的限制和反限制矛盾突出,使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到日程上来;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基本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把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联系在一起,体现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行将结束时,1952年年底,党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及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提出。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此后,毛泽东几次强调“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重要思想,并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和进一步阐述。

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并载入了同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任务及其关系总路线包括两重任务:一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当时称“一体”或“一化”。

列宁曾说“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就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1953年十二月,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一化与三改的关系是主体和两翼的关系,它包括的内容是:一化即是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是解放生产力,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二者为辩证统一的关系: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没有一化,则三改没有基础。

没有三改则一化没有保障。

所以,以总路线是一化三改造同时并举,是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

为什么说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一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所起作用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中的发展中去考查,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是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只能靠发展。

二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我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是强国富民的愿望不断得到实现。

怎样认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怎样认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怎样认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关键词:过渡时期; 总路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允许多种所有制共同存在,史学工作者对建国初期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历史反思。

主流观点仍然肯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实践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正确的。

但也有人认为,总路线提出得太早,匆忙搞社会主义改造,超越了一个新民主主义历史阶段,这对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怎么认识和评价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否提得过早,是否超越了发展阶段?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其酝酿已久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次作出了比较完整的表述,12月28日中共中央转发中宣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作出更加完整准确的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地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04页)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民经济恢复后国内外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制定的。

1952年,朝鲜战争即将结束;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完成;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全国出现了社会稳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胜利完成,工农业生产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这一切,为新中国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据此,中共中央考虑未来目标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总路线提出是不是为时过早?亲身经历这一历史事件的薄一波认为:“这个时候,我们如果不适时地把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盲目生产和盲目经营,就会妨碍我国经济建设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就会加剧同国营经济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从而妨碍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顺利扩大。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方针确定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方针确定

原 因
党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思想变化的原因:1949到1952年,经过三年 的建设,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问题已经完成,我 国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巨变,我国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经到来。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确立
(1)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要从现在开始用10到 1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等10 年以后,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2)1953年6月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和总任务,12月毛泽东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 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3)1954年9月,一届人大通过的《宪法》,把这 条 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写入总纲。
(2)1952年后的设想:工业化与社会主义 改造同时并举(“现在渐变论)
1952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提 出了现在开始过渡的设想 在过渡的时间上,认 为新中国的成立就是 过渡的开始,提出现 内容 在就要开始用10到15 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 年的时间基本完成过 提出工业化与社会主义 渡,而不是等建设新 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 民主主义社会10年后 渡,而不是一举过渡。 再开始过渡。
这个总路线的内容可以概 括为“一化三改”。“一 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2)特点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 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会主义改造同时并 举,它体现了社会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 主义工业化和社会 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 主义改造的紧密结 “主体”和“两翼”。 合,体现了解放生 产力与发展生产力、 “一化”是“主体”, “三改”是“两翼”,两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 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展生产力的有机统

毛概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毛概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内容进入1952年以后,民主革命遣留的各项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已接近尾声。

这时,党的领导人在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机问题上有了新的想法。

在建国前后,有关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一个重要构想,就是不要将新民主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先搞一二十年经济建设,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一举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但是,此时毛泽东却提出了马上开始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新设想。

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原来估计的10年或者更久以后才开始过渡。

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赞同和进一步阐发。

党中央认为,明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任务,着手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机已经成熟。

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和准确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9月,一届人大通过的《宪法》,把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写入总纲。

2.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人们习惯称之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实行三大改造为两翼,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互相促进的路线。

这显然是和当初先建设后改造的思路不同的。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4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4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
• 过渡时期 1949—1956 *
• 探索十年 1956—1966 • 动乱十年 1966—1976 • 改革开放 1978—现在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主讲内容
什么是过 渡时期总 路线
过渡时期 总路线内 容
进行过渡 时期总路 线的意义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背景
中国的发展面临新的形 势和新的问题。抗美援朝 可望结束; 土地革命的任务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提前实现预定目标; 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 中国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新的形 势和新的问题,需要提出新的任务和目标
过渡时期总路线
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意义
这条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 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 农业国为工业国 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 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泽东 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指明了我国新民主主义过渡 过渡到社会主义的 过渡 任务、途径和步骤,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创造条件。 生产力
过渡时期总路线
谢谢!
2012-2-19 16
同仁堂的商标
2012-2-19
同仁堂的新貌
12 过渡时期总路线
手工业: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互助社 2、初级社 3、高级社 、 、 、
2012-2-19 13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中国特色
(1)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行工业化与社 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2)逐步过渡:如稳步前进,自愿互利, 走群众路线。 (3)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性: 消灭资产阶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灵活 性:比如国家资本主义,和平赎买。 (4)制度改造和人的改造相结合。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

作业2:简答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又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一)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在继承前人‎的社会主义‎观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2‎0年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问‎题上升到“本质”的高度作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概括‎。

这一概括既‎包含着以往‎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又弥补了其‎中的不足。

从突破和创‎新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突出和全面‎阐明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第二,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关‎系。

本质决定特‎征,特征反映本‎质。

过去我们认‎识社会主义‎,仅仅停留在‎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上‎,甚至把一些‎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如计划‎经济等也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肯定‎。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理?①发展才是硬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②发展才是硬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③发展才是硬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党的十三正式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什么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泽东思想包括那些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3,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谢谢观赏
祝大家: 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谢谢!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建国初期的设想:
“先建设,后改造”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 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 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 地消灭资本主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酝酿到形成和 贯彻,经历了以下的过程:
1952年9月
1953年6月
1952年9月 24日
中共中央批发中央宣传部 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正式 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一次 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布了 拟定的《为动员一切力量 会上讲:10年到15年基 这条总路线。 准中央政治局确认的这条 第一次把这条总路线的基 进行了讨论,形成比较完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 总路线。 整的表述。 本思想作为国家在过渡时 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 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 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 期的总任务载入了《中华 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人民共和国宪法》。 主义过渡。这是酝酿提出 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总路线的内容作了详细的 阐述。
公私合营信大祥 绸布商店
④ 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 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国际因素。
签订苏联支援中国建设的《联合公报》
中国军工厂里的苏联技术人员
⑤人民政权业已巩固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政治保证和实力基础。
总之,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认真分 析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际和借鉴苏联的经验 而提出的,体现了中共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 可以说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 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同时,新 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充满的蓬勃向上的生机,也鼓 舞和感染了全国人民,使之向往共产主义的美好 明天。
1954年2月 1954年
1952年12 月
为实现国家在过渡时期总任务而奋斗
1952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 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 总路线,到1953年下半年正式形成 和制定了这条总路线:“从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 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56%
60%
②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老解放区,农业互助组---初级合作社转化; 互助合作—抵御自然灾害、克服困难、增加生产、避免两极 分化、加快机械化进程
图为社员进行粮食分配
农民积极报名加入合作社
③工商业也开始出现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 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加工订货、经销代销 统购包销、公私合营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工业化
总路线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Nhomakorabea主要内容“一化三改” “一体两翼”
两个方面 的任务
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 现工业化;
二是,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实现三大改造
3,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①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 主义国营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 质基础;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应化1132班 第2小组
p92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3,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毛泽东说:“现在 我们能造什么?能 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 粮食,还能磨成面 粉,还能造纸,但 是,一辆汽车、一 架飞机、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 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