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45页文档资料
社会体育管理
1.制定社区体育工作计划
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确立后,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中一定 社区体育的工作计划。制定社区体育的工作计划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 调查,全面了解社区体育的现状、需求、资源及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 宏观环境因素,并对这些因素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从而明确社区体 育的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对策和措施。社区体育工 资计划要与社区服务总体规划,市区体育发展规划相一致,要切合实 际,注重可行性和科学性。
可编辑ppt
10
(二)城市社区体育主要功能
1.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体育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多层次、多样化的体 育活动,可以对提高市民素质、城镇文化程度和进行社区 管理能发挥重要作用,并能最终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各种 关系的和谐发展。
3.娱乐性
社区体育作为一种大众文化,集娱乐、健身、竞技、审美、刺激、 等功能于一身,其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趣味化,参加锻炼所选的内容 以养身性、健身性、娱乐性为主。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或为强身 健体,或为美形、美姿、美态、美化动作,或仅仅是为了娱乐,追求 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可编辑ppt
9
4.自主性 由于民族、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生活
2、动员社会力量增加社会体育的经费投入。 3、以行政立法的形式在城乡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规
定规定新建居民社区的体育场地面积和体育设施 的数量,鼓励社会和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条件 允许的情况下免费向公众开放。 4、壮大社会体育管理和指导员队伍,增强社会体 育服务功能。 5、定期开展公民体制检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 查,促进国民体制发展水平。
2.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4、了解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结构、现状特点。
难点: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
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了解当代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与发展的社会背景、发展历程和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结构,把握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特点和不同类型居住社区的体育的特征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街道社区体协
街道社区体育协会,主要社区体育组织形式。
协会构成——单位与居委会构成,辖区范围,依托街道,理事会制度,机构设在文教科、文化站、社区服务中心。
性质——街道辖区内的体育联合体。
下属机构——群众体协会、项目体育协会、活动点、体育小组。
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的基本环节和内容
.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
以绵阳社区体育为例讲授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特点。
根据社区发展理论,讲授社区体育发展的趋势。
讨论、思考题、作业:
1、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特征是什么?
2、如何做好街道的社区体育管理工作。
3、社会转型对社会体育影响是什么?
4、参考资料:
5、从“他治”到“自治”——治理理论视域中的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走向初探 高雪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街道是社区体育的领导和主管部门。
体育局计划政策方针;
民政——社区体育纳入社区建设;
城市规划——体育土地规划;
文化——体育宣传;
教育——开放学校。
.街道社区内部 的微观管理
配备干部
建立体育组织网络
培养指导员
健全管理制度和档案
组织和指导社区、居民开展活动
管理社区体育组织
宣传
四、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特点
第四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11
▪ 五 社区建设投入增加,“全民建设工程”与 “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工 程的实施,社区体育设施条件将得到改善。
▪ 六 城市社会人口结构性变化加剧,人口异质 性程度加大,社会体育需求差异大,管理难 度也大。
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 街道基层社区内部的微观管理
6
我 国
组组织织形形式式基基层层化化
城
参参与与主主体体以以老老年年人人为为主主
市 社
组组织织管管理理自自主主型型与与行行政政引导引型导结型合结合
区
活活动动时时间间早早晚晚为为主主
体
育
活活动动内内容容文文体体一一体体化化
的
现
状
活活动动场场所所非非正正规规化化、、属属地化地化
特
点
社社区区居居民民对对社社区区体体育育活活动和动体和育体场育地场设地施设的施满的意率满较意低率较低
7
五、我国城市居民不同居住社区的特点及体育的特征
城
市城 居市
I旧H城城区区的的IB旧居居住住地地带带(传(统传社统区社)区)
民四大居 民 四 大
以以单单位位社社区区为为主主要要特特征的征混的合混居合住居地住带地(单带位(单社区位)社区)
育育 兴 起兴 起 的 的背
活活活动动动时时时间间间与与与活 活活动动动的的的持持持续续续时时间间时间 活活活动动动参参参与与与者者者的 的的年年年龄龄龄和和和性性性别别 别 活活动动经经费费
背景
活活动动指指导导者者的的情情况况
景
体体育育活活动动点点发发展展的的主主要要困难困难
4
5
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的基本环节和内容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城市社区体育作为满足居民健身需求的重要平台,发展迅猛,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城市社区体育的迅速发展相比,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对策,以期为城市社区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 资源不足当前,城市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部分社区体育场馆建设滞后,设施老化严重,运营维护出现难题,人们在享受体育服务过程中感受到了诸多不便。
2. 服务不规范城市社区体育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一些社区体育活动无法保障居民的体育需求,甚至存在一些不符合健康理念的健身活动。
3. 人才短缺城市社区体育人才储备不足,专业人才、管理人才、教练员等人才队伍稀缺,使得城市社区体育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城市社区体育资金来源单一,对于体育器材更新、场馆维护、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一些社区体育项目难以持续开展。
1. 完善体育设施建设要解决城市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加强设施建设,提高社区体育场馆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
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设施的建设,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中。
2. 提升体育服务质量对于服务不规范的问题,城市社区体育需要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的服务标准和体系,确保每一项体育活动都符合健康理念,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
可通过完善社区体育组织架构,引入专业机构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和管理,以提升服务质量。
要解决城市社区体育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鼓励更多的专业人才从事社区体育工作,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提高社区体育人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有潜力的人才投入到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中。
4. 拓宽资金来源为了解决城市社区体育资金不足的问题,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社会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完善城市社区体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体育器材更新、场馆维护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社区体育考试大纲
《社区体育》考试大纲课程编码:04020402课程类别:任选总学时数:32学时学分:2学分一、考试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考核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社区的概念、社区体育的概念、城市社区的活动场所、农村社区体育的开展、各民族的体育特色。
具体考核要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社区体育开展情况得好与坏、初步设计社区体育活动计划和解答全民健身的相关问题。
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社区体育的活动人口、活动项目,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
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与其他国家社区体育发展的差距。
二、考试内容绪论1、社区及其相关概念2、社区的发展历史第一章、社区基本理论1、社区的概念、特征、分类2、社区的基本功能、社区发展的理论第二章、我国城市社区服务1、社区服务的起源、特点、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2、我国城市社区建设3、全国社区建设试点概况和基本经验、单位制、街居制和社区制第三章、社区体育基本理论社区体育概念、构成要素、分类和特征第四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特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第五章、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农村社区体育的概念、影响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趋势第六章、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发展趋势第七章、社区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1、社区工作的目标、特征、模式2、我国社区工作的发展历史、社区体育工作的原则第八章、社区体育工作过程社区工作的过程、社区体育工作关系的建立、社区体育行动的实施等第九章、社区体育管理1、社区体育管理的原则、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与管理2、社区体育经费的筹集、大中型综合性社区体育活动和竞赛的组织第十章、国外社区体育日本、美国和新加坡三国的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三、考试方法(一)考试方式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平时考查主要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独立研究、参加专业教学实践等某个或若干个环节来完成。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也应当承担起促进居民体育健康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和促进城市社区长期发展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社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城市社区体育管理工作,提高居民的体育健康水平,我国在建立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
1.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我国政府在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对城市社区体育的管理主要表现为制定规划、政策、标准和法律法规等。
政府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包括在城市规划中加强体育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制定社区体育发展规划和标准,加强对社区体育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开展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等。
社区居委会作为城市社区的代表机构,其在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区居委会可以协调社区内体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举办社区体育赛事和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健康水平。
社区体育协会是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的另外一种形式。
它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志愿者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和赛事策划、组织志愿者培训等。
同时,社区体育协会还可以为居民提供体育健身指导和信息咨询服务。
城市社区体育运行机制是指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规则和方法。
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健康水平,推动城市社区的长期发展。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社区体育赛事和活动的组织实施城市社区体育赛事和活动的组织,是城市社区体育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
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体育赛事和活动,可以鼓励城市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体育健康水平。
这需要城市社区提供合适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并优化体育设施的分布和配置,以方便城市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和健身锻炼。
第四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精)
我 国 城 市 社 区 体 育 的 现 状 特 点
组织形式基层化 参与主体以老年人为主 组织管理自主型与行政引导型结合 活动时间早晚为主
活动内容文体一体化 活动场所非正规化、属地化 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活动和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率较低
E.拔河比赛 □√ F.羽毛球 □√ G.游泳 □√ H.武术 □√ I.跳 绳 □ J.台 球 □ K.交际舞 □ L.登山 □√ M 钓鱼、信鸽、棋类、 □ 5、参与健身工程的人群主要分布在(用“√”勾选,最多选 两项): A.18—30岁人群 □√ B.31—40岁人群 □ C.41—50岁人群 □ D.50岁以上的人群 □√ 6、农民建设工程的经费来源(单位:万元):(如对实际 数据不确定,用“√”勾选上即可) 总投入国家投入省级投入地(市)级投入县级投入其他投入 2006年√√√√2007年√√√√2008年预计投入 35 万元。
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促进因素
第二节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社区体育活动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 1991年,原国家体委在天津就社区体育召开了小型研讨会。 1993年,原国家体委在沈阳召开了社区体育现场会。 1995年7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体育组进行了“全国大中城市基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并提供了调查 报告。 1995年8月29日,经全国人大批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明确提出要求 1995年底,国家体委群体司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进行了“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课题研究,为 1996年的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作理论准备。 1996年11月,国家体委在湖北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 1997年,根据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实际需要,原国家体委开始实施“全民健身工程”。 1997年4月,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 1997年11月,国家体委以24号主任令颁发了《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办法(试行)》。 1998年2月,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工作的通知》。 1999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为提高社区体育干部素质,在天津举办了全国城市社区体育干部培训班。 1999年初,全国政协组织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 1999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了全国性的城乡社区体育组织调研。 2000年5月,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我国首家全市社区体育运动会。 2000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在上海召开了“城市社区体育经验交流会” 2000年8—10月,国家体育总局对第二批体育先进社区和全民健身工程 进行了抽查。 2001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体育局长会上,又明确提出构建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系统,城市要以社区为重点。 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启动“社区体育俱乐部”试点工作。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作者:————————————————————————————————日期:2西南科技大学体育学科部教案2013-2014-2学年第 2 学期教研室:课程名称:社区体育课程类型:课程学时:32授课班级:2013级主讲教师:王东杰职称:使用教材:社区体育第 4 章教案授课题目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授课时间第6周学时安排 2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辅资源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与发展的社会背景;2、了解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结构、基本环节和内容;3、掌握社区体育的特点和类型和管理结构。
4、了解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结构、现状特点。
难点: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教学主要内容教学设计了解当代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与发展的社会背景、发展历程和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结构,把握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特点和不同类型居住社区的体育的特征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第一节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和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一、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1.经济特征;通过生活实例和结合专业相关内容引入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人口特征;3.社群特征和组织特征二、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内部动力。
2.建立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系,是强化体育发展的适宜条件3.社区老龄人口增多,其体育需求增长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催化剂。
4.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促进因素。
第二节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一、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中国城市社区体育活动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1991年,原国家体委在天津就社区体育召开了小型研讨会。
1993年,原国家体委在沈阳召开了社区体育现场会。
1995年7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体育组进行了“全国大中城市基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并提供了调查报告。
1217第四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六、城市社会人口结构性变化加剧,人口 异质性程度加大,社区体育需求差异大、 管理难度也大 七、老龄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仍将是社 区体育的主要参与者 八、社区类型的差异性,决定社区体育发 展模式将呈多样化趋势
1、政府的宏观管理 社区体育管理涉及的政府部门比较多, 有市区人民政府、体育部门、教育部门、 民政部门、文化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等。 2.街道基层社区内部微观管理
四、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特点
七大特点
• • • • • 组织形式基层化 参与主体以老年人为主 组织管理自主型与行政引导结合 活动时间早晚为主 活动内容文体一体化
• 活动场所非正规化、属地化
• 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活动和体育场地设 施的满意率较低 五、我国城市居民不同居住社区的特点及 体育的特点 1.城市居民四大居住地带及其特点 2.城市居民居住空间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3.不同居住社区和社区体育的特征 4.不同居住社区居民体育活动场所选择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历程 二、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 1.社区体育的组织领导体系 社区体育的组织领导体系包括:领导 体系、协调体系、操作体系三大部分组 成,市、区、街道、居委会四个层次。 2.街道社区体协的组织管理结构
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的基本环 节和内容
第 四 章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1217 讲解:张志宏
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和社区体育新起的背景
一、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
1、经济特征 2、人口特征 3、社群和组织特征 4、文化特征
二、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内 部动力。 2.建立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社区 管理体系,是社区体育发展的适宜条件。 3.社区老龄人口增多,其体育需求增长是 社区体育管理的需要。 4.体育调发展重要的保 证作用,单位体育职能剥离和政府体育服务职 能转移,决定了社区体育在社会体育中的地位 将不断上升的必然性 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的影响和社区 体育独特的功能魅力,决定里社区体育将得到 空前发展,社区体育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将明 显提高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趋势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趋势
1. 多元化发展:城市社区体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健身运动和球类运动,而是越来越注重多元化的体育活动,包括户外运动、舞蹈、瑜伽等。
2. 社会化参与: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和管理越来越注重社会化的参与模式,通过社区居民自主组织和参与活动的方式,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
3. 科技融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社区体育也开始引入智能化、数字化、互联网化等新技术,以提高体育活动的效率和体验。
4. 创新性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也开始积极探索创新,包括推出更多有趣、有特色的活动,以及将体育与其他领域结合起来创造更多可能性。
5. 健康与教育相结合:城市社区体育开始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旨在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升。
社区体育
论社区体育的发展朱斐110154141社体2班1前言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的建设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面,然而当我们生活在社区中时,我们体育的需要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国家对于社区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是怎么样的呢?我想,社区建设是我国社会改革的必然选择。
2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我国社区体育存在的形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社区体协,另一种是体育活动站,当中的运行方式也是政府主导型和居民自发型两种,而居民自发型的居于少数,大多是政府在特定的时间举行特定运动项目活动为主,严格来说,形式化比较严重。
2.1社区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不足社区活动场所是必须的,尽管目前来说每个小区都配备一小部分的场地来给居民进行体育锻炼,但是也只是形式化的划出一部分来,人均需求根本就达不到标准,到目前为止,较好的体育设施场所的社区只占28.9%,具有简易的体育设施和场地的只有51.2%,尚未拥有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占19.9%。
而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人均室内问题活动场地设施仅有0.0048平方米,室外仅为0.0231平方米,这样的数据明显不利于社区体育的发展2.2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到1996年,社区体育指导员有6万多人,按照我们国家现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4.3%,共42040万人,也就是说每7000多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拥有1名社区体育指导员,而到目前为止,虽然数量上面大大提高,但是总的体育人口数也在上升,根本跟不上需求的节奏,这就大大抑制了人们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随着体育人口在不断的增加,这一矛盾将日益突出。
2.3 体育锻炼参与者结构不合理在我国的社区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是相当不合理的,大家可以随时看到退休的老人,但是这个社会的开始和中间力量并没有多少人去锻炼,中年人两年是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而失去锻炼的机会,而小孩相对于中年人来说,稍微多一点,但是由于目前学生的学习看的比较重要,大部分家长也限制了学生的出行游玩,也大大阻碍了社区体育的发展,因此要改变的是观念。
社区体育管理
一、关于社区体育的概念与界限(一)社区体育的概念概念的清晰是任何研究工作的前提。
社区体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人们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一些学者在社区体育的定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初步形成了一些观点。
我国体育理论界对社区体育的理解有别于国外,我国比较重视强调基层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在我国的成长历程还比较短,它的特征和规律还没有充分的暴露,因此我们对社区体育概念的把握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1989年社区体育作为社区服务的一个内容被提出来。
社区体育在我国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而出现,从而揭开了社区体育研究的序幕。
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对社区体育进行探索,在社区体育的定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自90年代初,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对社区体育进行了多种界定。
1.对社区体育的初步认识。
李建国在1994年提出了社区体育的概念认为:“社区体育是在居民圈内由居民自主进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他强调的是在居民生活圈范围内开展的体育活动,虽然没有说出在哪个层次,但提到居民生活圈,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在基层社区范围内。
1995年政协“城市社区体育专题”调查组:“我国大中城市社区体育是以街道辖区为组织单元。
”1997年4月2日由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和文化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中认为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开展的体育活动。
总结上述几种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社区体育界限的理解比较单一,一般对社区体育的理解均为基层社区体育概念,而城市社区体育一致认为是在街道辖区内开展的社区体育。
2.对社区体育的认识逐步深人。
社区体育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视,成为各级体育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内容。
社区体育在我们国家健康地发展着,人们对社区体育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理论界对社区体育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
1999年李建国等认为,目前社区体育组织结构基本表现为“街道”单一层次,与整个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有明显差异。
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了小区体育的概念,认为:社区体育以生活小区(新村或街坊)为范围。
城市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管理
社区体育的特点 1、健美性与娱乐性 2、自控性和个人针对性 3、随意性和自觉性 社区体育的本质特征 1、它是区域性体育; 2、以本社区的自然环境 和基础设施作为物质条件 3、是面向全体社区成员 的体育 4、宗旨是满足本社区成 员的基本要求,增进邻里 感情
社区体育问题与对策
• 问题:
• 1、随着我国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全民 体育意识逐渐加强,但管理工作和服务 能力跟不上实际需求; 2、群众参与的热情与各级领导重视的 程度形成矛盾与反差; 3、虽然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但社 区体育场地及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绿 化建设的矛盾日益严重,影响和限制了 社区体育的发展; 4、老年人的活动蓬勃发展与中青年人 的较为冷落的反差现象日益加剧
•
•
•
对策:
1、实施“全民体育工程”; 2、把市场化机制与行政化手段相结合, 突出两个效益,推进社区体育可持续发 展; 3、做好社区体育宣传与思想教育工作
主持:汪实玉 资料:华杰 俞中华 Ppt:徐鹏飞 屈力跃 书面报告:窦炜 整理:钱春阳 董大华 蒋振宇 汇报:汪实玉
感谢您的关注LOGO城 Nhomakorabea社区体育
制作:第5小组
城市社区体育
• 1、城市社区体育概述
• 2、形成的社会背景
• 3、社区体育管理 • 4、社区问题的现状“ 问题与对策”
城市社区体育概述
• 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 。由社区居民自主进 行的简便易行、广大 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 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 。具有自主性、公益 性、多样性、有趣性 、服务性等特点。对 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交流 邻里感情,改善人际 关系,促进社区繁荣 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 。
形成的社会背景
• 20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世 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 术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日益提高,体育便由学 校扩展到社会,走进千家 万户,逐浙深入到社会的 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日 常生活中一个可缺少的重 要组成部分。因而在其内 容形式上不断丰富,其影 响与作用远远超出了学校 中身体教育的范畴。于是 体育的外延被扩大,社区 体育应运而生。
归纳非常全的社区体育复习资料
归纳非常全的社区体育复习资料社区体育是指围绕社区居民展开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各项体育活动,是社区居民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社区体育通过提供各种体育活动的机会,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增强社区凝聚力,改善社区环境和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下面将对社区体育的内容进行归纳,以供复习之用。
一、社区体育的概念社区体育是指在社区居民中开展的体育活动,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为目标,强调参与与服务的理念,注重促进社区凝聚力和健康发展。
社区体育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提高居民体质水平和身心健康,并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社区体育的特点1. 公益性:社区体育是社区服务的重要方面,旨在提供便利和机会,让居民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和好处。
2. 多样性:社区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包括群众健身、运动竞赛、体育培训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3. 社交性:社区体育活动是居民之间交流和合作的良好途径,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友谊。
4. 全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面向社区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等条件,任何人都可以参与。
5. 健康导向:社区体育注重居民的身心健康,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促进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三、社区体育的内容1. 社区健身活动:包括早操、晨跑、夜跑等群众健身项目,旨在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
2. 社区运动竞赛: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等比赛,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竞技精神的培养。
3. 社区体育培训:包括少儿体育培训、成人健身培训等,提供专业的体育指导和培训服务。
4.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包括公园、健身器材等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优质的体育活动场所。
五、社区体育的意义1. 促进身心健康:社区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预防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改善居民的身心健康。
2. 增强社区凝聚力:社区体育活动提供了居民之间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3.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社区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社区环境,提升社区形象,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城市社区体育
城市社区体育
1,城市社区体育概念 2,城市社区体育形成的社会背景 3,社区体育管理 4,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城市社区体育概念
中国城市社区体育诞生于20世界80年代后期。 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大城市出现了以街 道办事处牵头组织的体育活动,成立了社区体育 协会。 “社区体育”概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 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的主要形式是街道社区体 协和晨晚练体育活动点。
城市社区体育
参考文献:
曲宗湖.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王思斌.社区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1 俞继英.社区体育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 版社,1996 王凯珍.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研究[J].北 京:体育科学,1996(2):17 唐忠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概论[M].天津人 民出版社,2000
社区体育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社区体育组织 社区成员 场地设施 经费 体育管理者和指 导者 社区体育活动
社区体育的类型
1.按参与主题的规模大小分类2.按消费类型 分类3.按活动时间分类4.按组织类型分类5. 按参与人群分类6.按活动空间分类
社区体育的功能
1.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活动2.改善居民生活方 1. 2. 式3.增强社区凝聚力4.发展社区文化
1.市单项体育协会 2.区单项体育协会 3.街道单项体育协会 4.体育活动点,体育辅导 站
市政府
体育局群体处 区政府 区体育局群体处
街道办事处
公会 体协 辖区单位
辖区单位
街道社区体协
其他区域性体协
辖区各单位体协
体育协会 体育俱乐部 体育辅导员 体育服务中心
城市社区体育
城市社区体育的兴起、发展、特征、现状以及对策07社体2班周文扬学号:12950073089城市社区体育的兴起、发展、特征、现状以及对策一、社区体育兴起的原因以往群众体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行政组织形式、自由结合形式和家庭组织形式,如今在这三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同时,以居住或工作点地缘为特征的体育组织形式正悄然兴起。
这种组织形式的出现,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其一,改革的洪流将人们推入市场经济的轨道之后,社会上的各个单位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经营或准经营的问题,密切联系临舍关系,扩大单位间的交往,加强横向的联系,甚至结盟,成了一种新的需要。
相邻的若干单位联合组织体育活动,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集体公关形式。
在这一情势下,群众体育的社区组织形式,一呼即出。
其二,生活区的离退休老人与日俱增,他们不能象从前那样继续参加原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但又急需组织起来,显然社区的组织形式对他们极为适合。
上述原因,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将会继续存在,故社区体育将有较大的发展。
二、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特征1、社区体育将全面走向社会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一种新型的由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服务群众、充满生机和发展活力的社会体育管理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将逐步建立起来。
由政府部门办社区体育的单一局面将逐步突破,各级社区体育指导中心逐步建立健全起来,社会群众组织将会有较大的发展,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辅导站,等将会承担起社会体育的大量组织工作,同时社区体育市场将被培育起来,群众将逐步适应体育娱乐消费,进行健康投资。
城市社区体育的社会化程度将大大提高。
2、城市社区体育建设以“以人为本”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城市社区体育建设,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城市社区成员实际体育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其生活质量与综合素质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长远关注个体和人类发展;通过城市社区居民能动及互动建设,形成人与环境及经济、社会和谐相处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的体育资源观,健康观与体育生活方式。
社区体育管理
四、社区体育管理的含义与职能
社区体育管理是指为实现社区体育目标而进行的 有计划的组织协调管理活动,其基本职能是: ◆(一)计划职能 ◆1、确定目标;2、制定工作计划 ◆(二)组织职能 ◆(三)控制职能
10
五、社区体育管理的原则
◆ 1、社会化原则 ◆ 2、激发性原则 ◆ 3、可行性原则 ◆ 4、趣味性原则
8
我国的社区体育构成
1.设施服务 2.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服务包括:健身活动的组织服务、健身活动的 管理服务、健身机构的设置服务以及保证健身活动正常开 展的健身娱乐法规建设服务。 3.指导服务 指导服务是社区健身娱乐服务发展的软件。因此社区体 育要顺利发展,就必须有一大批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知 识和健身知识、技能的人充实到社区进行服务。 4.信息情报 信息是一种服务,是集教育服务、知识服务、宣传服务于一 体的全方位的服务,也可以说是社区居民健身文化的服务
5
4、在美国几乎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社区活动中心,美国的 社区体育中心一般由室内和室外设施组成。室内设施包括: 多用途的体育馆、健身房、游泳池等,可以开展乒乓球、 羽毛球、游泳、舞蹈、以及电子与机械游戏、健身、健美 与锻炼活动等体育活动。户外体育设施包括:高尔夫球场、 网球场、游泳池、钓鱼池、野营地等,在这些地方还可以 开展骑马、滑翔、飞机模型等体育活动。社区体育中心还 辟有更衣室、大厅、游戏室、俱乐部会议室、快餐店、阅 览室附属设施
11
3
三、发展社区体育的意义
1、发展社区体育有利于培养人们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发展社区体育,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发展社区体育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 1、美国全民健身活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美国休闲运动”。 ◆ 2、在1932年—1937年间,颁布和制定相关法律,规定社 区体育中心的基本标准,并通过拨出专款和建立相关基金 的方式投资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 ◆ 3、美国“健康公民2000年”计划又把增加社区体育中心 的数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其中规定至2000年,美国社 区每1000人要建一英里野营、自行车或健身路径,每 25000人要建一个公共游泳池,每1000人要建四亩开放的 休闲公园。这些指标在1996年就已提前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田径运动会 □√ B.篮球比赛 □√ C.乒乓球比赛□√ D.足 球比赛□√
E.拔河比赛 □√ F.羽毛球 □√ G.游泳 □√ H.武术 □√
I.跳 绳 □ J.台 球 □ K.交际舞 □ L.登山 □√
M 钓鱼、信鸽、棋类、
□
5、参与健身工程的人群主要分布在(用“√”勾选,最多选 两项):
A.领导重视和支持□√ B.经费 □√ C.体育健身指导 □
D.场地设施建设 □ E.群众的体育意识 □ F.政策法规不健全□
G.其它
□
10、您认为现有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否存在问题:
具体问题:
1、 适当增加器材的种类。目前青壮年进城务工较多,留在农村的不
少是老人、妇女、儿童,应考虑适当增加一些适合老年人及儿童使用的
A.18—30岁人群 □√
B.31—40岁人群 □
C.41—50岁人群 □
D.50岁以上的人群 □√
6、农民建设工程的经费来源(单位:万元):(如对实际 数据不确定,用“√”勾选上即可)
总投入国家投入省级投入地(市)级投入县级投入其他投入 2019年√√√√2019年√√√√2019年预计投入 35 万元。
(二)社区内人群、单项体育协会每年举办2次以上基层体育骨干培训班, 3次以上体育技能训练班。
(三)充分发挥社区单位体育骨干队伍的积极作用,吸收体育教师、工 会体育干部、离退休人员和体育积极分子参与社区各类体育组织的领导 与管理工作。 四、场地设施 (一)体育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二)社区内的公园、闲置空地和楼群间要有布局合理的简易体育健身 设施;每个居委会有1个以上固定的晨、晚练指导站(点)。
2.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受计划经济时期 “单位体制”和“政企、政事、政社不分” 的影响,我国城市社会体育一直靠单位和行 业组织开展
四、不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全国 各地社区体育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
第一次现代化(工业社会、经典社会化)以工业化、 城市化和民主化为主要特征,中国现代化报告课题 组用人均GNP、农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比 重、农业劳动力比重、城市人口比重、医疗服务、 婴儿存活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大学普及率 等10个指标来评价。第二次现代化(知识经济社会、 新现代化)以知识化、网络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 中国现代化报告课题组用知识创新指数、知识传播 指数、生活质量指数和经济质量指数等4个指标来 评价。
7、您认为农民健身工程对农村体育有哪些影响:(用“√”勾选,可多 选)
A.改变了农民对体育健身活动的态度
□√
B.通过农民健身工程,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
C.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民体质健康水平
□√
D.通过农民健身工程,刺激了农民的体育消费
□
E.培养了一批农村体育骨干
□√
2019年正在建设的工程数量为 预计20 个。
2、现已投入使用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器材,日常维护和保 养主要由谁负责:
A.村民B.村委会C.无人负责D.其他(请填写)√3、农民体育 健身工程是否配有附属设施:是□ 否□√(用“√”勾选)
具体设施为
,配置设施的比例或者数量
。
4、所辖地区主要开展的体育竞赛(用“√”勾选,可多选):
福建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名单
(中国体坛)
第一批(2019年命名): 厦门市开元区莲前街道办事处
福州市台江区瀛州街道办事处 漳州市芗城区巷口街道办事处 泉州市鲤城区开元街道办事处
第二批:(2000年命名)
福清市融城街道办事处 邵武市昭阳街道办事处 三明市三元区城关街道办事处 漳州市芗城区东铺头街道办事处 石狮市凤里街道办事处 泉州市鲤城区海滨街道办事处
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
一、组织领导 (一)领导班子重视体育工作。 (二)健全体育管理机构。 (三)建立社区体育组织。 (四)发挥社区单位的积极性。 二、健身活动
(一)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 (二)开展广播操等体育活动。 (三)开展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工作。
三、骨干队伍 (一)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2019年福建省已完成了200个全民健身活动 点建设任务,其中,省直机关10个点,福州 市37个点,厦门市33个点,泉州和漳州市各 30个点,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市 各12个点。各设区的市都加大了全民健身活
动点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完成省定计划的基 础上,全省将增建238个全民健身活动点, 其中,福州市188个、厦门市8个、泉州市30 个、龙岩市12个。
体育器材。
2、体育场地的设施管理、使用及维护没有形成相应制度;体育活动
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对于您所提供的无私帮助,我们再次表示诚挚的感谢!为了保证资料的 完整与详实,请您再花一分钟时间,翻一下自己填过的问卷,看看是否 有漏填、错填的地方。谢谢!
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
经人
社
F.扩大了农村的体育人口
□√
G.其他
□
8、您认为通过哪些手段可以有效的保证农民健身工程的实施:(用“√” 勾选,可多选)
A.加强对现有农民健身工程场地、器材的维护和保养
□√
B.加强农村体育健身宣传,培养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
□
C.加强对农民体育健身指导的力度
□√
D.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农民体育健身组织
□
E.多组织和开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体育竞赛
□√
F.加大对农村体育活动骨干的培养力度
□√
G.制定和出台农民健身的法规
□
H.加快农民健身法规的制定
□
I.组织农民进行体质健康测试
□
J.其他: 制定和出台切实可行农民健身的法规 □
9、您认为开展农民健身工程的主要困难是:(用“√”勾选,可多选)
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填写说明:
▲问卷答案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
▲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如有疑问,敬请询问您身边的课题组工作人员。
第一部分:调查地区的相关信息
调查地区: 福建 省, 南安
市
所辖地区有 384 个行政村,村民人口为1093796 人。
第二部分:调查地区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情况
1、您所辖地区截至07年底共配备了 86 副篮球架 15 副乒乓球台。注:如根据实际情况,贵地区对农民体育健身 工程的建设标准如有更换,
请您填写:具体器材名称 健身路径 ,数量
。
截至07年底所辖地区共有健身工程数量为 147 个,其 中达到基本标准的工程数量 147 个,超过基本标准的工 程数量 62 个。
民
四
大
以单位社区为主要特征的混合居住地带(单位社区)
居
住 地
郊区的新居住地带(综合社区)
带
及
其
都市里的村庄(边缘社区)
特
点
城市居民居住空间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为以 主居 导民 的个 居人 住的 分经 化济 不地 明位 显及
家 庭 状 况
日居 常住 娱空 乐间 空与 间就 重业 合空
间 、 商 业 空 间 和
二、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
社
街
区
道
体
社
育
区
的
体
组
协
织
的
领
组
导
织
体
管
系
理
结
构
社区体育在横向上突破了以往群众体育“以单位为主、以条为主”的管 理体制,纵向上使群众体育深入到了城市的基层,有利于形成“条块结 合”、“以块为主”的新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
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的基本环节和内容
文
济口
群
化
特特
和
特
征征
组
征
织
特
征
我
国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内部动力
城
市 社
建立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 区体育发展的适宜条件
区
体
社区老龄人口增多,其体育需求增长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催化剂
育
兴
起
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促进因素
的
背
景
第二节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
(三)提高社区各单位体育场地的利用率。 五、经费保证
(一)街道办事处对社区体育有经费投入,年用于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 达到常住人口(以社区户口为准)人均1元以上,并逐年有所增加; (二)发展体育产业,建立以体为本的经济实体,开展有偿服务并能创 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chinasfa(中国大众体育网)
第三批:(2019年命名)
福州市晋安区王庄街道办事处 厦门市开元区梧村街道办事处 厦门市湖里区湖里街道办事处 漳州市芗城区通北街道办事处 泉州市鲤城区临江街道办事处 三明市梅列区列西街道办事处 三明市三元区白沙街道办事处
第四批:(2019年命名)
福州市台江区上海街道办事处、 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办事处、 厦门市思明区嘉莲街道办事处、 厦门市思明区员当街道办事处、 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道办事处、 泉州市洛江区万安街道办事处、 漳州市芗城区南坑街道办事处、 永安市燕北街道办事处
第四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陈章玉
本章提要
了解当代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与发展的社 会背景、发展历程和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 结构,把握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特点和 不同类型居住社区的体育的特征是本章学习 的重点内容。
作业题
1.简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社会背景。 2.简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结构。 3.试述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特点。 4.简述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点的形成与管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