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时、分、秒》秒的认识 参赛教学设计
认识秒优秀教案(精选10篇)

认识秒优秀教案认识秒优秀教案(精选10篇)认识秒优秀教案篇1“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我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秒的实际意义,建立秒的时间观念,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时间单位又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可以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时间单位比较抽象。
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学生会感到不习惯。
这就给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学习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在教学中借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分、秒的'实际意义,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重视直观教学,注重实际体验。
在教学中借助实物、直观教具、学具和多媒体课件,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动手实践、自主交流中获得对时间观念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从而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掌握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3、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
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点头、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
同时,教师在学生清晰地建立对1秒的认识后,还引导学生通过做课件感受5秒、10秒、15秒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估计较短时间的常用方法,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
4、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篇5设计理念: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自主、开放、富有生机的数学课堂”,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应用中发展数学。
本课选用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场景导入,借助这一情境巧妙地引入时间单位“秒”。
从而在自然而然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
本节课始终是学生自主地观察、自主地操作、自主地发现、自主地体验。
本课在认识秒针和1秒;认识1分=60秒时,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始自终是学生自主地观察、自主地操作、自主地发现、自主地在生生、师生的共同合作下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同时在练习中我力求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时间的价值,我设计了即兴表演,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人人参与,人人发展。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感受时间单位“分”、“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教具准备:课件、实物钟学具准备:各种钟表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引入篇)1、同学们,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课件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师:刚才的场景中,用到了哪个时间单位?秒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秒”?(生交流。
)师:在生活中,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有关秒的知识。
(揭示课题:秒的认识)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知识篇)1、观察钟表,认识秒针和1秒(1)请拿出你准备的闹钟或手表,仔细观察钟面。
(2)在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3)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从这个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三根针,并认识秒针的特点:又细又长,走得最快)。
师:观察得真仔细,请继续观察秒针的变化(课件出示秒针走一小格)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区分秒、分、时——《秒的认识》教案

区分秒、分、时——《秒的认识》教案。
一、教案的目标及重点难点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理解时、分、秒之间的转换关系,掌握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规律,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把时间这个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物进行观察、比较和计算,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秒、分、时的数量和相互转换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教案将时间概念分为三个层次:秒、分、时。
首先是秒的认识。
将一个普通的秒表放在课桌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秒表的构造和特点,并让学生操作秒表,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秒的数量、指针的指向和刻度的含义等。
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秒的概念。
例如,在操场上进行计时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队,每队都会进行一次100米接力比赛。
让学生用秒表计时,记录每个队的成绩,并进行比较。
这样,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秒的概念及其数量所代表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时长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故事讲解、课堂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时长应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四、教学效果及意义通过《秒的认识》教案的实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秒、分、时之间的转换关系,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此外,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力、对比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将会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秒的认识》教案是一份具有实践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材料,它为学生正确认识时间、掌握时间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它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创境设疑,初步感受秒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过节吗?咱们中国有一个最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每到这个节日,你们都会得到压岁钱,猜猜是什么节日?(春节)师:<放映课件>那你们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咱们再回到晚会现场看看: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
师:过年真好!我们又一次听到了新年的钟声。
谁知道,刚才咱们倒数的 5、4、3、2、1 用的是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揭示课题:秒的认识)师:先来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了解秒的计时方法,知道1分=60秒。
师: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生 1:1秒很短。
生 2:1分钟就是60秒。
生 3:滴答一下就是1秒。
二. 观察探究,建立秒的概念1.观察秒针(出示一个钟面)师:看来孩子们对秒并不陌生。
老师可要考考你们。
钟面上哪根指针是用来表示秒的?叫什么针?它是什么样儿的?同桌的孩子互相指指,说说看。
师:钟面上有形影不离的三兄弟,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
2.认识秒针走动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生1: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生2:秒针走一个大格就是五秒。
师:哦,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吗?(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
)咱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一起说出来。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师手势做一下)你能在1秒钟里做点什么呢?生1:一秒钟可以打开电视机的开关。
生2:看电视时可以调一个台。
生3:可以呼吸一次。
生4:可以站起来。
生5:一秒钟脉搏2下。
师: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生 1:一秒很短。
生2:是太短了。
3.1 秒的价值。
师:短短的1秒钟,铛一下就过去了,“铛”一声的时间是1秒!“嗒”一声的时间还是1秒!同学们,你也能想出一种声音来表示1秒的时间吗?(师肯定、表扬。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5篇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0由于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三年级的小朋友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基本上以活动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珍惜时间的意识。
1.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利用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小朋友的认知是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秒”对于他们来说是抽象陌生的时间概念。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认知空间,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秒”。
2.重视时间观念的建立,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可计量性。
在认识“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感知,进而通过分针和秒针的运动验证“1分=60秒”,同时又注意到学科间的整合,设计了口算、朗读、画画等丰富多彩的自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1秒的长短以及分与秒的关系。
教师准备PPT课件、各种钟表模型学生准备钟表模型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创境激趣,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主题图: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载歌载舞,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人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学生随着课件一起倒数十个数。
师: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倒计时的场面呢?刚才这样的倒计时你们知道是用什么作时间单位的吗?(秒)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秒”也是时间单位。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时间是用秒来计时的?(学生举例)2.导入新知。
生活中用秒计时的现象还真不少呢!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认识时间单位“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倒计时,让学生初步建立“秒”的概念,并且知道1秒大概有多久,然后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用“秒”作单位的,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秒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秒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一、引言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之一,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秒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优秀教学设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秒。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秒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掌握秒与其他时间单位的换算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秒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引导学生回忆小时、分钟等时间单位,介绍秒作为时间单位之一;(2)让学生观察钟表上的秒针,引导他们理解“一秒钟”的概念;(3)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场景下一秒钟所经过的距离或变化,让学生感受“一秒钟”是多么短暂而珍贵。
2.秒与其他时间单位的换算方法(1)介绍常用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分钟=60秒,1小时=60分钟=3600秒等;(2)通过实际操作或计算题目让学生掌握不同时间单位之间互相转换的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提供实际场景,如比赛计时、列车到站时间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设计综合性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究秒的概念和特点。
2.示范演示法通过展示不同场景下一秒钟所经过的距离或变化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一秒钟”的概念。
3.案例教学法提供实际场景或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具准备1.钟表模型或图片;2.计时器或手机计时器;3.练习册或作业本。
六、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秒,并引导学生回忆小时、分钟等时间单位。
通过提问和互动,激发学生对时间单位的兴趣。
2.探究秒的概念(10分钟)让学生观察钟表上的秒针,并介绍“一秒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场景下一秒钟所经过的距离或变化,让学生感受“一秒钟”的短暂和珍贵。
3.介绍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0分钟)通过实际操作或计算题目,让学生掌握不同时间单位之间互相转换的方法。
小学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秒的认识》j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秒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的概念。
2.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数数、估计、观察、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1分=60秒”。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难点:1、感知1分=60秒2、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课前准备:一个模型钟面;几个毽子;几根跳绳。
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1.揭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与电视里的老师(以下简称“电师”,电视里的学生称“电生”)一起给你们上课好吗?请看电视。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那就是秒,(师出示课题:秒的认识)秒是一个用来计量更短时间的。
2.用情境初步感知“秒”师:让我们再回到春节晚会现场,一起去听听新年钟声敲响之前的情景,准备数秒。
(二)再现情景,开展讨论,直观感受“秒”的概念1.情景一:认能读出“秒”的钟表,开展交流。
生:1号、7号、9号等能读出秒。
师:我们听听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呢?生:1号、7号、9号能读出秒。
师:在这些能读出“秒”的钟面上面,一共有几根针?生与生一起:三根针师:我们看到哪三根针吗?你能不能说说呢?生与生一起:时针、分针、秒针三根针。
2.情景二:师与生一起出示一个钟表模型,通过看看、说说、议议、听听来建立“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里的时针、分针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这个秒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介绍一下?(师按暂停键)生:特别长、快、细师:我们来听听电视里的小朋友。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生: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
《时、分、秒》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时、分、秒》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2、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1分=60秒”;3、通过对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景导入同学们,在今年十月一日国庆节这一天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把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让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火箭马上就要发射了,我们一起跟着倒计时。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有中国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所以同学们才这么激动和兴奋。
同学们,我们刚才倒数的5、4、3、2、1用的什么时间单位?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需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这个时间单位。
板书:秒的认识。
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秒来计时的?二、学习新知:1、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秒,咱们看看钟面上哪根针是表示秒的?请看大屏幕,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的?同桌互相说说看。
这根最细最长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秒针是怎么走的?(一小格一小格的走的)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呢?(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多说几遍。
板书。
咱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你能不能用一个动作一个手势来表示1秒这个时间呢、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2、一秒的价值。
一秒很短一下就过去了,其实1秒钟能干好多事情呢。
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看一看。
想不到吧,短短的一秒钟那么有价值,不仅如此有时候一秒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
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案(通用

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案(通用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分、秒》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秒,了解1分=60秒,掌握秒的认识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秒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秒的认识,能够正确使用秒表。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秒的认识,能够正确使用秒表。
难点:理解1分=60秒的概念,以及如何将实际时间换算成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秒表、课件、黑板。
学具:学生手表、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时间现象,如学校铃声、电视台广告等,引发学生对时间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秒的认识,让学生了解1分=60秒,通过直观演示和举例,使学生掌握秒的认识方法。
3. 课堂讲解:讲解秒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秒的练习题,如“计算50秒是多少分钟?”、“计算5分钟是多少秒?”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换算比赛,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秒的认识板书内容:1分=60秒秒表的使用方法时间换算公式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钟表,并标出1分和60秒的位置。
答案:在钟表上用彩笔标出1分和60秒的位置。
2分钟30秒=()秒5分钟=()秒答案:2分钟30秒=150秒,5分钟=300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对时间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秒的认识和秒表的使用方法。
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环节,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避免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如家庭成员作息时间、学校活动时间等,并尝试进行时间规划,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秒的认识》教案及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秒的认识》教案及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标题:秒的认识教学对象:小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秒的基本概念;2. 能够使用秒来描述时间的长短;3. 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和推理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准确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张秒表;2. 准备多个时间物品或活动图片。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秒表,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并解释秒表的作用。
2.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秒表的使用场景和意义。
第二步:观察秒表(10分钟)1. 教师示范使用秒表,展示秒表的计时过程,并鼓励学生一起观察。
2. 学生们跟着教师的示范,互相检查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三步:比较时间长度(15分钟)1. 教师准备多个时间物品或活动图片,如流动的水、跑步的小狗等。
2. 教师以秒为单位,将这些时间物品或活动进行一一比较,并请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它们的时间长度。
3. 学生们尝试用秒来描述不同时间物品或活动的长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秒。
第四步:实际应用(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场景或活动,如刷牙、脱鞋等,让学生估算并使用秒表测量这些活动的时间长度。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和实际测量,并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
第五步: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学生对秒的理解和运用是否更加准确。
2. 学生交流归纳秒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并与教师共同总结。
教学评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掌握秒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教师通过引入新知、观察秒表、比较时间长度、实际应用和讨论总结等环节,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秒。
优点:1. 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通过引入新知、实际观察和测量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秒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2.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环节设置连贯。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秒表、比较时间长度、实际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时、分、秒教案说课稿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 1:2 时=( )分
(1) 教师:1 时等于……?(学生答)那 2 时呢?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反馈
a、 60+60=120 分
b、 2 时就是 2 个 60 分,即 60×2=120 分
(4) 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 P62 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1 和补充题:3 时=( )分
4 / 21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5 单元时、分、秒教案说课稿
3、 统计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看电视、看书的时间。 4、 小结: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们是时间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四第 8、9、10
5 时、分、秒 教案二
教学内容:
1、
秒的认识。
3、让学生举例,说说 1 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
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 40( )。
②小明跑 100 米要用 19(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5 单元时、分、秒教案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5 单元时、分、秒教案说课稿
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 P59-61 教学目的: 1、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 知道 1 分=60 秒。 2、 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 1 秒及 1 分(60 秒)的时间观念。 3、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 行倒计时) 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 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 时钟有 3 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 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走 1 大格就是 5 秒。 ③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 体验 1 秒钟 ① 师:1 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 1 秒。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 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 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 1 秒,数一个数也是用 1 秒。1 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 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 1 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 1 秒钟的价值)所以, 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 1 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 1 分、每 1 秒。 5、 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 12 走到数字 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 6 走到 8,表示经过几秒? 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 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 10 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 12 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 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秒”这个单位的概念和计算方式。
2. 学生能够准确地将秒与其他时间单位进行转换。
3.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秒这个单位进行时间计算。
教学内容:秒的认识和运用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秒这个单位进行时间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秒这个单位进行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秒表、挂钟等教具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个闹钟,问学生平时起床需要多长时间。
2. 引导学生思考,一分钟有多少秒。
3. 让学生猜测一分钟有多少秒,然后告诉他们正确答案。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秒的符号“s”。
2. 介绍秒的意义和定义,即表示时间的最基本单位之一,一秒等于一千毫秒。
3. 引导学生思考秒的由来和用途。
步骤三:秒与其他时间单位的转换(1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天、一小时、一分钟和一秒的关系。
2. 给学生出示一些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例题,并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计算。
- 如:1小时有多少分钟?1分钟有多少秒?等等3. 通过操练,巩固学生对不同时间单位之间转换的掌握。
步骤四:灵活运用(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时间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情景。
- 如:你跑步需要多长时间?你的学校离你家有多远?2. 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运用秒进行时间计算,并给出答案。
步骤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应用秒进行时间计算。
- 如:假设你的家乡和梦想的城市之间隔了1000公里,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飞行,需要多长时间到达?2. 让学生参与讨论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六: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秒作为时间单位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秒进行时间计算,并巩固对秒的认识。
教学延伸:1. 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涉及时间计算的家庭作业,要求他们运用秒进行计算,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秒的认识教案(通用

秒的认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时、分、秒》章节,主要详细内容为秒的认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秒的概念,学会秒与分之间的换算,并能运用秒进行简单的计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秒的概念,知道1分钟等于60秒。
2. 培养学生运用秒进行简单计时的能力,提高时间观念。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秒与分之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秒的概念及其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时钟模型、秒表。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在讲台上放置一个时钟模型,让学生观察秒针的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秒针走一圈需要多少时间?秒针走一格代表多少时间?2. 例题讲解(10分钟)(1)秒的认识:教师讲解秒的概念,1分钟等于60秒。
(2)秒与分的换算:教师通过时钟模型,演示秒与分之间的换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时钟模型,标注秒针走一格代表的时间。
(2)请学生上台演示,用秒表进行计时,其他学生观察并记录结果。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场合会用到秒?六、板书设计1. 板书秒的认识2. 内容:(1)秒的概念:1分钟=60秒(2)秒与分的换算:1分=60秒,1秒=1/60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时钟模型,标注秒针走一格代表的时间。
A. 写一篇100字的短文B. 跳绳30次C. 做一道数学题目2. 答案:(1)见学生练习本(2)见学生记录结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秒的认识是否到位?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关于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资料,了解它们的历史。
(2)鼓励学生在家里尝试用秒表进行计时,记录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培养时间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对秒针运动规律的观察。
秒的认识教学教案

秒的认识教学教案教学教案:《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之一,秒,并能掌握秒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增强学生对时间的重视和珍惜。
教学重点:1.了解秒的概念和定义。
2.掌握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认识秒的方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出关于秒的问题,并进行合理解释。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材料、计时器、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教师用计时器操作,让学生观察、感受计时器计时的过程。
2.提问:小时、分钟、秒钟,哪个单位最小?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小时和分钟,还有没有更小的时间单位?Step 2 探究秒的方法(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探究实验。
实验内容:学生手握计时器,按下启动按钮,展示秒的计时过程。
实验步骤:学生手握计时器,并将秒钟归零,按下启动按钮,观察并记录计时器计时变化。
实验结果:学生观察到屏幕上显示的时间在逐秒递增。
2.提问:通过实验,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总结:秒是什么?秒是时间的一个基本单位,表示一个周期的时间间隔。
Step 3 认识秒的定义(20分钟)1.教师出示黑板上的秒钟的定义和符号“s”,并解释其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1秒等于多少毫秒?1秒等于多少微秒?3.引导学生尝试用计算的方法,将秒转换为毫秒或微秒。
Step 4 巩固与拓展(25分钟)1.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讨论,设计一个实验,观察秒的变化现象,并用文字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2.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并相互交流讨论。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实验,你们掌握了秒的定义和认识,你们的实验成果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4.教师讲解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子产品的计时、交通信号灯等。
2024年《时、分、秒》 教案

2024年《时、分、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数学》第一册第五章《时、分、秒》的13节,内容包括:时间的认识,时、分、秒的关系,时间计算,以及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分、秒进行时间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时间计算。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概念,时间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时钟模型、计时器、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时钟模型,让学生观察时钟的指针运动,引导他们发现时钟的三个指针分别表示时、分、秒。
2. 新课导入(1)讲解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时钟的指针运动,进一步理解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1)计算:1小时等于多少分钟?1分钟等于多少秒?(2)计算:2小时30分钟等于多少分钟?3小时45分钟等于多少分钟?4. 随堂练习(1)1小时20分钟等于多少分钟?(2)90秒等于多少分钟?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时间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3小时等于多少分钟?4小时30分钟等于多少分钟?(2)应用题:小明每天上学需要30分钟,他早上7:30出发,请问他什么时候能到达学校?答案:(1)3小时=180分钟,4小时30分钟=270分钟。
(2)小明早上7:30出发,30分钟后是8:00,所以他能在8:00到达学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学会了时间计算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时间知识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时间单位“天”、“周”、“月”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关于秒的认识教案(精选

关于秒的认识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时、分、秒的认识》,详细内容为:秒的概念、秒的计量单位、秒与分的关系及其换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秒的基本概念,理解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秒进行简单的计时,并能进行秒与分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时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秒与分之间的换算。
重点:秒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秒表、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表模型、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表,提问:“钟表上有几个指针?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引导学生关注秒针。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秒的概念: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1分钟等于60秒。
(2)演示秒的计量:用秒表计时,让学生观察秒针走动,感受1秒的时间。
(3)讲解秒与分的关系:1分钟等于60秒,60秒等于1分。
3. 例题讲解(15分钟)(1)题目:小明用秒表计时,测得他跑100米用了20秒。
请问:小明平均每秒跑多少米?(2)解答:将100米除以20秒,得出小明平均每秒跑5米。
4.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学生用秒表计时,记录自己跑50米所需时间,然后计算平均每秒跑多少米。
(2)进行秒与分的换算练习,如:30秒等于多少分,5分等于多少秒等。
5.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秒的概念: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1分钟等于60秒。
2. 秒与分的关系:1分钟=60秒,60秒=1分。
3. 例题解答:100米/20秒=5米/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秒表计时,记录自己走50米所需时间,计算平均每秒走多少米。
2. 答案:(1)平均每秒走多少米:学生自行计算。
(2)时间换算为秒:3分=180秒,2分30秒=150秒,1分45秒=105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秒的概念、秒与分的关系及换算方法。
5 时、分、秒_教案教学设计

5 时、分、秒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各种钟表、收集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观看“神州号”的发射师:同学们,听到这雄壮的国歌声,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认识这两位让所有航天人都感到无比荣耀的太空英雄吗?(放录象)生:认识师:10月13日上午9时,神舟六号火箭腾空而起,承载着两名宇航员叔叔,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在太空中遨游了115个小时。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共同分享火箭腾空而起时这令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激动的一刻吧:(出示课件)倒计时:10、9、8、7、6、5、4、3、2、12、揭示课题师:刚才倒计时时,每两个数字之间经历的时间有多长?生:1秒师:对,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3、质疑师:对“秒”的认识,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生1:我知道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生2:我知道1时=60分,1分=60秒生3:我想知道“秒”是怎么产生的?除了“秒”还有其他的时间单位吗?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就刚才大家知道的以及想知道的知识一起来探究:[评析:借助“神州五号”这一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多媒体播放火箭发射前倒计时的录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秒”的认识,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体现了“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人人学习必要的、有价值的数学。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一)认识秒针和1秒1、认识秒针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钟表,看看你能从钟表上发现些什么?然后在小组里面互相交流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时、分、秒》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1页,练习十五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 (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
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反馈。
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
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