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物质的溶解性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三组探究实验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三个因素:溶质与溶剂的本身性质和温度。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与日常生活为基础,交流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在学习溶解性和饱和溶液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并知道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并知道可以用固体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4.学习描绘固体溶解度曲线,并能利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5.稍微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有关情况。

6.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结晶现象并知道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解决一些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以及他们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述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探究—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与讨论,发展同学们合作学习、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二、重点:

1.建立溶解性、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和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4.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学习描绘和使用固体溶解度曲线。

5.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三、难点:

1.正确理解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描绘和使用固体溶解度曲线。

4.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物质)投影仪、电脑、(分组实验用品)食盐、蔗糖、消石灰、水、汽油、食用油、硝酸钾、

饱和蔗糖水溶液、试管、烧杯、酒精灯、滴管、水槽、玻璃片、玻璃棒、硫酸亚铁晶体、硫酸

铜晶体、硝酸钾晶体、重铬酸钾晶体、温度计、移液管、铁架台、

(知识)有关有机溶剂的知识、干洗原理、血渍清洗知识、油笔芯清洗知识

学生准备:

小实验与社会实践

1.小实验

取一份食用油,试验其在水、汽油中的溶解性。厨房中常见的食品还有哪些物质间可以互溶形成溶液,列表格加以说明。

2.社会实践

(1)了解毛料衣服干洗的原理。

(2)了解并收集化工产品、涂料、黏接剂、化妆品、药剂生产中用到的溶剂的名称。讨论这些溶剂使用的大致范围。并以“溶剂”为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3了解海水晒盐过程和原理

4.(家庭小实验)你有下列这些体会吗?如果没有,请不妨动手做一做,再预习书本P163—P165后完成填空。

(1)向10ml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将会出现的现象

(2)向10ml冷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将会出现的现象

(3)向10ml开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将会出现的现象

(4)向10ml水中不断加入面粉,将会出现的现象

(5)向10ml水中不断加入酒精,将会出现的现象

(6)向10ml食用油中不断加入盐,将会出现的现象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1)

(2)

(3)

(4)

(7)取大约20ml的水于玻璃杯中,不断加入食盐(边加边搅拌)至溶液中有少量固体残留时,此时实验溶液已达到状态,然后小心倒出一部分溶液,再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经搅拌后可见,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展示活动目标,插入背景音乐,稳定学生的情绪,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创设情景。

(引言)同学们,通过前面一、二节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许多物质能溶于水,形成水溶液。老师让你们做的家庭小实验及所得结论带来了吗?请拿出来展示交流。

(承接)看来大家对物质的溶解性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1.可能与物质本身有关

2.可能与溶剂有关

3. 可能与温度有关

(设计实验)根据桌上所给药品和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然后交流并与教材P164“活动与探究”比较,明了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方法

(教师提示)探究1的可能性,我们把温度、溶剂量(一般是水)保持一致,在加入不同溶质,我们请第一组同学进行探究。

探究2的可能性,我们把温度、溶质(统一用食用油)保持一致,在加入不同溶剂,我们请第二组同学进行探究。

探究3的可能性,我们把溶质、溶剂保持一致,但一支试管在常温下,另一支试管加热至沸,我们请第三、四组同学进行探究。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的确与溶剂性质有关)

3. 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讲解)物质的溶解性大小与溶质、溶剂性质的关系到现在为止,科学家还没有找到一条普遍的规律,只有一条应用教广的经验规则:即跟它结构相似的溶剂里容易溶解,称为“相似相溶”。希望同学们中多出一些化学科学家,去找这条规律。在日常应用中,人们常常应用这条规则,如用酒精、汽油、香蕉水、氯仿、苯等溶剂溶解某些在水中难以溶解的物质,例如用酒精溶解化妆品中的香精、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用氯仿溶解有机玻璃。在许多化工产品、涂料、粘接剂的生产过程中也要用到酒精、苯、香蕉水等溶剂。(联接一些资料图片)

(提问)干洗原理、血渍清洗知识、油笔芯清洗知识

(承接)联系同学们的家庭小实验,一起来探究固体物质在水中能否无限制的溶解。

(教师)那么影响是否达到饱和的因素是什么?要想让刚才的饱和溶液中剩余的固体溶解,你们有什么好主意?

(学生)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教师)这个概念还有欠缺吗?还有什么地方不严密?如果一杯水中氯化钠不能溶解了,其他物质还能溶解吗?(学生中会出现不同观点,他们会想到实验来探究,但如何观察一种新的物质在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呢?)

(教师)可以用有色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