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 4.3 按比分配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数学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

问题:(1)从这个信息中你能想到什么?(2)根据这个信息能确定这个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吗?【设计意图】简单的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2.引入新课。

比的应用十分广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跳出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把连比转化成总数的几分之几。

分散解决问题的难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教学教材54页例2。

(1)PPT课件出示教材54页例2:如果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 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2)阅读与理解。

①题目中要配制什么?(配制500 mL的稀释液)②是按什么进行配制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的比进行配制)③“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 mL的稀释液中,浓缩液的体积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体积的几分之几,水的体积占稀释液体积的几分之几)(3)分析与解答。

讨论:你能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各是多少毫升吗?(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解答)交流汇报。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解法)思路一先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

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的体积:500×1 =100(mL)水的体积:500×4 =400(mL)(2)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也可以转化成分数问题,先把比转化成,再用总数× 。

设计意图: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知,重点是把几个量的比转化成这几个量分别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通过读题、释疑、讨论等帮助学生弄清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常用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1.某妇产科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51︰5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4单元《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4单元《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案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2、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基本性质,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过渡语: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二、出示学习目标。

(30秒)1、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2、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能顺利达标的请举手。

生:(举手)过渡语: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54页的例2,并把书上的内容补充完整,思考:思考:1.根据题意你是怎样理解按比分配的?2.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有呢些?3.说说你的解题思路?(5分钟后检测,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并做对检测题。

)四、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五、做一做:(一)提问(“做一做”前的准备)同学们,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思考题。

1.根据题意你是怎样理解按比分配的?2.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有呢些?3.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小结: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1.用分数乘法解。

步骤:(1)求出总分数(2)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3)求出各部分的数量2.用份数解。

步骤:(1)求出总份数(2)求出每一份是多少(3)分别求出各部分是多少(二)书面检测刚才大家回答的不错,下面比谁能用今天的知识做对检测题,请练检测题出示ppt上的检测题,学生做题。

六、议一议:(一)同桌交换试卷(二)出示标准答案(三)学生对照答案,打出对错(四)了解学情: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口头表扬(五)未全对的同学把自己的试卷交给老师。

(六)错题板书黑板上,让做错的同学说: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找不出错误,再让做对的学生帮助补充、更正,必要时让冒尖生代替老师点拨。

(不出示、不讨论做对的题)七、练一练今天的知识学会了吗?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完成下列当堂练习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按比分配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按比分配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按比分配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按比分配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单元第3课时,按比分配。

我们将通过探究实际问题,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学会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分配问题,并独立解决。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分配问题,并独立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老师带来了一些水果,有苹果、香蕉和橙子。

我想请大家帮我一个忙,把这些水果分给几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一样多吗?2. 探究按比分配: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

如果有12个苹果,要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苹果呢?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2除以3等于4,所以每个同学能分到4个苹果。

这就是按比分配的意义,就是将总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几个部分。

3. 例题讲解: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题。

如果有15个橙子,要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橙子呢?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5除以4等于3余3,所以每个同学能分到3个橙子,剩下3个橙子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将剩下的橙子再按照比例分配给几个同学,每个同学再分到1个橙子。

所以最终,每个同学能分到3个橙子,其中有1个橙子是剩下的。

4. 随堂练习:请大家做一个练习题。

如果有20个香蕉,要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香蕉呢?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 小组合作:请大家分成小组,一起解决一个问题。

如果有30个糖果,要分给6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糖果呢?每个小组可以讨论一下,然后告诉我你们的答案。

六、板书设计1. 按比分配的意义2. 按比分配的方法3. 例题讲解步骤4. 随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如果有24个饼干,要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饼干?如果有18个蛋糕,要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蛋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深刻理解了按比分配的意义,并掌握了按比分配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4 比第3课时 按比分配

六年级数学上册4 比第3课时 按比分配

作品编号:522325647891253697158学校:朝阳岗市溪边镇柳树小学*教师:谢德刚*班级:蝴蝶叁班*第3课时按比分配▶教学内容教科书P54例2,完成教科书P55“练习十二”中第1~4题。

▶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分配的现实意义,掌握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思想,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创设问题情境。

师:在一次书画比赛中,元元和才才都获得了一等奖,学校拿出100元奖金奖励这两位同学,奖金可以怎样分配?【学情预设】两人都是一等奖,奖金应平均分配。

师:在一次演讲比赛中,成成和菲菲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学校也决定拿出100元奖金奖励他们,还是平均分配吗?【学情预设】奖金不能平均分配给演讲比赛的两位同学,应该让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奖金略有区别。

2.揭示课题。

师:大家都表明了一个观点,当平均分配不合理时就需要用到一种新的分配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分配方法——按比分配。

(板书课题:按比分配)【设计意图】教师考虑到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先创设平均分的问题,再呈现不能平均分的问题,形成思维冲突,让学生感受需要新的方法,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课件出示教科书P54例2。

1.阅读与理解。

(1)师:同学们先读题,再说说从题中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配好后的稀释液的体积是500mL,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要求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师:你知道生活中是怎样配制稀释液的吗?【学情预设】把浓缩液和水按一定的比来配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3按比例分配课件(19张ppt)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3按比例分配课件(19张ppt)

7、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驶了全程 的,
2 5
再行驶24千米。已行的路程和未行的路程比是4:
3,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一共有18只,黑兔的只数是白 兔只数的 1,黑兔和白兔各有几只?
5
9、饲养小组养的白兔比黑兔多12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只 数的 1,黑兔和白兔各有几只?
这些都是“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
分配问题的一般思考步骤是: 分什么?有多少?怎样分?
分什么,有多少?
按 比
总数量
例 分

怎样分? ()︰()︰()
应 用 题

求平均分的总份数
般 步
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

求每部分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用分数乘法求出每部分是多少。
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 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
考一考:
1、混凝土是水泥、沙子和石子混合而成,已知水泥、沙子和石 子的比是2:3:5,要搅拌2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 石子各多少吨?
2、用60厘米做一个长方形框架,已知长和宽的比是3:2,这个 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3、王大爷家里的菜地有800平方米他准备用 2 种西红柿,
5
剩下的按2:1的面积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 多少平方米?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 常生活中,常常需要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 的比来进行分配。这 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 按比例分配。
把这些橘子分 给大班和小班, 怎么分公道?
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比较公道。
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的比分给两个班
,应该怎样分? 把这些橘子分
大班占2份 小班占3份

第四单元第3课时《按比分配》课堂实录

第四单元第3课时《按比分配》课堂实录

第四单元第3课时《按比分配》课堂实录教学内容教科书P54例2,完成教科书P55“练习十二”中第1~4题。

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分配的现实意义,掌握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思想,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欢迎来到状元成材路慕课堂,今天我们来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第3课时按比分配。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关于比的知识,现在大家可以按下暂停键,静心回顾一下。

谁能说一说。

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还知道了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师: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了,下面我们通过两道练习题来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现在大家可以按下暂停键,静心思考解答。

大家都做完了吧,下面我们来校对答案。

(直接出示答案)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阅读与理解。

(1)师:相信同学们都没有问题吧,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前面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54例2)请大家先读题,再说说从题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现在大家可以按下暂停键,静心读题。

请你说。

生:从题中我知道了:配好后的稀释液的体积是500mL,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要求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师:信息收集的很全面,那大家知道生活中是怎样配制稀释液的吗?请你说。

生:在生活中我们一般是把浓缩液和水按一定的比来配制稀释液的。

(3)师:是的,那500mL是配好后的稀释液的体积,那1∶4表示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 比第3课时 按比分配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 比第3课时 按比分配
4

第3课时 按比分配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课件
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 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 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 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探究点 按比分配问题的l的稀释液,其中
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阅读与理解
500 mL是配好后的 稀释液的体积。
85×3=255(分) 华华:典典=4:5=16:20 典典:同同=4:3=20:15 华华:典典:同同=16:20:15 255×16+1260+15=80(分) 255×16+2200+15=100(分)
255×16+1250+15=75(分) 答:华华得了 80 分,典典得了 100 分,同同得了 75 分。
蓝色:160÷(3+5)×3=60(g) 黄色:160÷(3+5)×5=100(g)
点拨:方法一,先根据总量被平均分成的份数,求 出每份的质量,再根据每种颜料所占的份数,分别 计算出每种颜料的质量。
方法二:蓝色颜料占总量的((
3 8
)),黄色颜料占总量的
(5 (8
))。
蓝色:160×3+3 5=60(g)
260×153=100(m2) 260-100=160(m2) 160×9+9 7=90(m2) 160×9+7 7=70(m2) 答:种植“航豇 2 号”的面积是 90 m2,种植“太空番茄” 的面积是 70 m2。
2.(易错题)在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比赛中,华华、 典典和同同的平均分是85分,华华与典典的分数比 是4:5,典典与同同的分数比是4:3,他们三人的 分数分别是多少?
黄色:160×3+5 5=100(g)
点拨:方法二,将总量看作单位“1”,分别求出每种颜
料占总量的分率,然后计算每种颜料的质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按比分配PPT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按比分配PPT课件

方法一:每份是:303÷(51+50)=3(人) 男婴有:3×51=153(人) 女婴有:3×50=150(人)
方法二:
男婴有: 303 51 153(人) 51 50
女婴有: 303 50 150(人) 51 50
课堂练习
2、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 一班46人,二班44人,三班50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第4单元 比
4.3 按 比 分 配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授课老师:xx
新课导入
1、课前调查,上课汇报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 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按 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问题。
新知探究
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 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 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 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阅读与理解
500mL是配好后的稀释液的体积, 1︰4表示什么?
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占4份,一共 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五分之一,水的体积占 稀释液的五分之四。
新知探究
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1
浓缩液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5 ,水的体积占 总体积的 4 。
5
新知探究
20÷10=2 2×5=10(吨)
方法二: 2+3+5=10
20 2 4(吨) 10
20 3 6(吨) 20 5 10(吨)
10
10
答:水泥要4吨,沙子要6吨,石子要10吨。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第4单元 比
课程老师:xx
水有_4_0_0_mL。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比进行分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并能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灵活运用比进行分配,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体会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掌握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案例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配。

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介绍比的基本运算。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比的基本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进行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进行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解决。

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拓展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运用。

2023-2024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四单元《比》(人教版含解析)

2023-2024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四单元《比》(人教版含解析)

期末知识大串讲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四单元比知识点01:比的意义、各个部分的名称1. 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两个数的比来表示。

2. 在两个数的比中,“:”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 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分母和分数值。

比的后项不能是0。

知识点02: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1.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化简比的方法:(1)化简整数比时,前、后项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

(2)化简分数比时,前、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转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3)化简小数比:先把前、后项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转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知识点03:按比分配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方法一:把比看作份数之比。

先求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解题步骤:①求出总份数;②求出一份是多少;③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方法二:把比转化成分率。

利用分数乘法解答。

解题步骤:①求出总份数;②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③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考点01:比的意义1.(2022秋•湖滨区期中)下面四幅图中的比可以用3:2表示的是()A.B.C.D.解:A.1.5dm:12cm=15cm:12cm=15:12=5:4,所以本选项不符合;B.1.6米:1.2米=1.6:1.2=4:3,所以本选项不符合;C.6:4=3:2,所以本选项符合;D.20:60=1:3,所以本选项不符合。

故选:C。

2.(2022秋•增城区期中)六(1)班有学生45人,其中男、女人数比是()A.4:3 B.8:7 C.5:6 D.6:5解:A、3+4=7,7不是45的约数,此选项错误;B、7+8=15,15是45的约数,此选项正确;C、5+6=11,11不是45的约数,此选项错误;D、6+5=11,11不是45的约数,此选项错误。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4单元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4单元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4单元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比的应用”中的“按比分配”。

学生将通过实际情景,探究和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按比例分配的定义、实际应用、计算方法以及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按比例分配的理解和运用。

2. 比例尺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

2. 比例尺模型。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出按比例分配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按比例分配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3. 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4. 比例尺的应用: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按比分配2. 定义:按比例分配的概念3. 计算方法: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4. 应用:按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 比例尺: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巩固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3. 拓展练习:研究比例尺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运用。

同时,通过比例尺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和运用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比例尺的应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同时,对于学困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4.3按一定的比分配问题(教学课件)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4.3按一定的比分配问题(教学课件)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分析与解答
方法一:把总体积(500mL)平均分成5
份。
浓缩液占
的份数
每份是:500÷5=100(mL)
水占 的份
浓缩液有:100×1=100(mL)

水有:100×4=400(mL)
1﹕4
分析与解答 方法二:
浓缩液占 的份数
到底是哪 两个量之间的比。
少个清扫工具?
室外组与室内组的人数比为30:20=3:2
方法二
40×
3 3+2
=24(个)
40×
2 3+2
=16(个)
答:室外组分到24个清扫工具,室内组分到 16个清扫工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按一定的比分配问题的解法 1.份数法。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之比,先求 出总份数,然后求出每份的数量(总数量÷ 总份数=每份的数量),再求出各部分对应 的具体数量(每份的数量×各部分对应的份 数=各部分的数量)。
1.学校新购进了一批课外书,准备将其中一半按3 : 4 的 比 分给五、六年级。若五年级分得 120 本,则这批 课外书共有多少本?
120÷ ×2 = 560(本)
答:这批课外书共有 560 本。
2.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搅拌混凝土需要 水泥、沙子和石子共20吨,三种原料分别需要多少吨?
1.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2.结合实际理解按一定的比分配的意义,明确这类问题的特点 。 3.感受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意义,培养合作能力、分析能力 和概括能力。
【重点】 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难点】 理解按一定的比分配的意义。
请你根据下图写出一个比。
5
方法一:先求出每份的质量是多少,再求三种原 料分别需要的质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按比分配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按比分配

选自教材第53页练习十二第1题
课堂练习 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 之比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名?
方法二: 51+50=101 男婴儿有: 303×15011=153(名) 女婴儿有: 303×15001=150(名)
答:上月新生男婴儿有153名,女婴儿有150名。
深入理解了比。 要反思检验。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课堂练习
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 之比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名?
方法一:
51+50=101 303÷101=3 男婴儿有:3×51=153(名) 女婴儿有: 3×50=150(名)
答:上月新生男婴儿有153名,女婴儿有150名。
2 李阿姨按1:4的比配制了一 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
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 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 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
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
浓度的稀释液。
阅读与理解
李阿姨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mL的稀释液, 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在浓缩液中加入适 量的水后配置出的 液体就是稀释液。
选自教材第53页练习十二第1题
变式训练
1.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 卫生区保洁任务,如果按3﹕2分配保洁区,每个班的保洁区 是多少平方米?
用整数的方法解答: 3+2=5
六年级(1)班:100÷5×3=60(平方米)
二年级(1)班:100÷5×2=40(平方米) 答:六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60平方米,二年级(1)班的 保洁区是40平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二:将“小发明”作品总数量看成单位“1”,
( 五年级上交的作品占其中的(
3 8
) ),六年级上交
( 的作品占其中的(
5 8
) )。
五年级:72×83=27(件) 六年级:72×85=45(件) 答:五年级上交“小发明”作品 27 件,六年级上交 “小发明”作品 45 件。
方法三:根据五、六年级上交“小发明”作品数量的比 是 3∶5 可知,五年级上交作品的数量是六年级的 ( 3) ( 5 ),再用和倍问题的解法进行解答。
缩液和水的体积之பைடு நூலகம்。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
的稀释液。
在浓缩液中加 入适量的水后
我按1:4的比配 制了一瓶500mL 的稀释液,其中 浓缩液和水的体 积分别是多少?
配置出的液体
就是稀释液。
1﹕4表示把稀释液平均分 成5份,浓缩液占其中的1 份,水占其中的4份。
1+4
1∶4表示在500mL的稀释液中,浓缩液占1份, 水占4份,一共是5份。
80×3+3 2=48(m) 80×3+2 2=32(m) 答:这个长方形草坪的长是 48 m,宽是 32 m。( )
改正:80÷2=40(m) 40×3+3 2=24(m) 40×3+2 2=16(m) 答:这个长方形草坪的长是 24 m,宽是 16 m。 辨析:解题时应先求出长与宽的和。
六年级:72÷1+35=45(件) 五年级:45×53=27(件) 答:五年级上交“小发明”作品 27 件,六年级上交 “小发明”作品 45 件。
2.六年级两个班的同学准备为学校图书室搬运 2400 本 图书,六(1)班 28 人,六(2)班 32 人,按人数分配任 务,两个班各应搬运多少本图书?
2400×282+832=1120(本) 2400×283+232=1280(本) 答:六(1)班应搬运 1120 本图书,六(2)班应搬运 1280 本图书。
易错辨析
3.下面的解法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一个长方形草坪的周长是 80 m,长与宽的比是 3∶2, 这个长方形草坪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500毫升稀释液
浓缩液

1份
4份
思路1:
1﹕4 浓缩液占的份数
水占的份数
(500mL)
把500mL稀释液平均分成5份。 每份是:500÷5=100(mL) 浓缩液有:100×1=100(mL) 水有:100×4=400(mL)
思路2:
1﹕4 浓缩液占的份数
水占的份数
(500mL)
把500mL稀释液平均分成5份。 浓浓水缩缩有液液:占有50总:0×体5045积0×=的15415=0,01(水00m占(L)总mL体) 积的45。
4比
按比分配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 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 少平方米?
100÷2=50(平方米)
如果按3﹕2分配保洁 区,每个班的保洁区 是多少平方米?
思按考3﹕:2这分么配分是合什理么吗意? 还思是?平说均说分你吗的?理解。
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
方法二:
51+50=101 303×15011=153(人) 303×15001=150(人)
答:上月新生男婴儿有153人,女婴儿有150人。
商店运来一批洗衣机,卖出24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 台数的比是3︰5,这批洗衣机共有多少台?
把这批洗衣机平均分成8份, 卖出的台数占其中的3份。
卖出的2台4台数 剩下的台数
2 5
=40(m)
答:长60m,宽40m。
用36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菜地,要求长与 宽的比是5∶4,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长与宽的比是5∶4 把1个长与1个宽的和平均分成9份,
长占其中的5份,宽占其中的4份。
菜地的长:36÷2×
5 9
=10(米)
10
×
8=80(平方米)
菜地的宽:36÷2×49 =8(米)答:菜地的面积是80平方米。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时可以把比的前项和后 项的和作为总份数,根据总分数先求出每份数, 再用每份数×对应的份数=对应的数量。
也可以把比转化为分数(分母为比的前项和后 项的和,分子为对应量所占的比),再用总量× 对应的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
RJ 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比
第3课时 比的应用 按比分配
回顾与反思:
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 =( 1 )﹕( 4 ) =( 100 )﹕( 400 )
答:浓缩液有100mL, 水有400mL。
要看清楚1:4 到底是哪两个 量之间的比。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 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如果按3﹕2分配保洁区, 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习题课件
教材习题
1.(选题源于教材P55第2题)
200 1+1 9=20mL
200
9 1+9
=180
mL
2.(选题源于教材P55第3题)
一共有多少名游客?多少名救生员?
56
1 1+7
=7(名)
56
7 1+7
=49(名)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知 识 点 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1.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学校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上,五、六年级共上交
3+2=5
自己解答一下吧。
六年级:100÷5×3=60(平方米)
二年级:100÷5×2=40(平方米)
答:六年级的保洁区是60平方米, 二年级的保洁区是40平方米。
某妇产科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
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
方法一: 51+50=101 303÷101=3 3×51=153(人) 3×50=150(人)
“小发明”作品 72 件。五、六年级上交“小发明” 作品数量的比是 3∶5。五、六年级上交“小发明” 作品各多少件?
方法一:将“小发明”作品总数量平均分成( 8 ) 份,先求出 1 份的数量,再求出几份的数量。 72÷(3+5)=9(件) 五年级:3×9=27(件) 六年级:5×9=45(件) 答:五年级上交“小发明”作品 27 件,六年级上交 “小发明”作品 45 件。
24÷3×8=64(台) 答:这批洗衣机共有64台。
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周长200 m,长与宽的比是
3∶2。这个花坛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m?
方法1:
方法2:
3+2=5
200÷2=100(m)
200÷2÷5=2(m) 3×20=60(m) 2×20=40(m)
3+2=5
100×
3 5
=60(m)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