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中钢琴作品中民族和声特色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建中钢琴作品中民族和声特色研究

【摘要】王建中对我国的钢琴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其钢琴作品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王建中的钢琴作品处处流露出与民族音乐的融合,在旋律、调式、曲式、音色、韵味等方面都突出体现了中国民族特色,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中国钢琴作品的概貌。研究王建中的钢琴创作对于启发新一代作曲家的钢琴创作,乃至中国钢琴学派的形成和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前人研究的王建中钢琴作品的五声性音调、多声性的织体、具有民族特色的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从王建中作品的取材、题材上,探讨作曲家创作思想的民族特色;从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特色,具体表现在音调、节奏、润腔、韵味等方面的表现,论证王建中怎样融中国音乐的民族和声特色于西方乐器——钢琴之中。

通过对王建中钢琴创作之民族和声特色的研究,本文试图以一名钢琴学习者的身份,分析其民族和声特色的具体表现。全文分为四部分:一、王建中生平及创作;二、王建中创作思想;三、王建中钢琴作品的民族和声特色;四、总结希望通过对王建中钢琴创作之民族和声特色研究的论述,使钢琴学习者和钢琴创作者对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和声特色有更多不同的认识,为尽早建立中国钢琴学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王建中;中国钢琴作品;民族和声特色

1.引言

王建中的钢琴创作对我国钢琴事业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在他创作的不同时期,不同时代都有出色的钢琴作品问世,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事业作出突出贡献,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王建中的作品在体现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现代作曲技法相融合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他的钢琴创作对我国现代作曲界、钢琴教育界都有重要的影响,被称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乎只写作钢琴曲而又有显著成就的作曲家之一”。

王建中共创作钢琴作品23部,其中包括钢琴作品、钢琴与乐队作品、艺术歌曲等多种体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应中国北京国际钢琴比赛委员会之邀创作的钢琴曲《情景》,在我国现代钢琴作品创作领域中有较大的影响,获2002年5月第二届“金钟奖”钢琴作品金奖。

王建中在充分挖掘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传统器乐曲为创作素材的基础上,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将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特征:乐音的带腔性、音调的五声性、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应用非均分律动以及织体的单声性等特点,融于钢琴创作中。把钢琴音高不能游移的确定性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带腔性蹂合在一起,突出体现了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

希望通过对王建中钢琴创作之民族和声特色研究的论述,使钢琴学习者和钢琴创作者对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和声特色有更多不同的认识,为尽早建立中国钢琴学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王建中的艺术生涯及创作概述

2.1艺术生涯

王建中,江苏江阴人,1933年9月生于上海。我国现代作曲家、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

王建中自幼喜爱音乐,受母亲的影啊而较早地接触了西方音乐,学习了钢琴。他的父亲是一位化学界的老前辈,并不太主张他学习音乐。1950年王建中从一所普通高中毕业后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作曲系。一个学期之后转为钢琴专业,主要随著名教育家李翠贞先生学习钢琴,还相继随张隽伟先生和一位苏联专家学过钢琴。同时,分别跟桑桐先生和陈铭志先生学习和声与复调。1958年毕业后曾到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教钢琴一年。后回到上海音乐学院,先在附中教了两年钢琴,后来又在大学为指挥系及民乐作曲理论专业教和声课程。“文化大革命”前的一段时间,学校贯彻“三化”(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国外的钢琴作品受到限制,王建中又被调到钢琴系搞创作来充实教材。这期间,学校的工作和学习都不稳定,经常下乡,这段经历成为他创作的一个来源,《田歌》、《托卡他》等作品就是借用上海郊区的田歌和劳动号子音调创作而成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演出受到更加严密的控制。在特批的陕北民歌

五首中,王建中将其中四首改编为钢琴曲。后来《陕北民歌四首》流传到北京,殷承宗非常喜欢,遂邀请他到北京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这期间他改编了江青“指示”中被允许选用的《梅花三弄》、《百鸟朝凤》和应殷承宗演出需要而作的《五木摇篮曲》、《樱花》、《美丽的America》以及钢琴协奏曲《红旗渠畔》等作品。五年以后,王建中再次回到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1988年起,王建中担任了八年的副院长职务。虽然公务繁忙,又坚持从事教学工作,但仍有佳作呈现。1994年应首届北京国际钢琴比赛委员会之邀而创作的钢琴独奏曲《情景》,于2002年5月荣获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作品金奖。

2.2创作概述

由于王建中与钢琴的不解之缘和他对钢琴的情有独钟,使他成为中国少数以钢琴独奏创作为主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钢琴作品从数量到体裁都非常丰富,主要有:《云南民歌五首》(1958年)、《变奏曲》(1961年)、《托卡他》(1966年)、《田歌》(1966年)、《赤胆忠心》(1972年)、((浏阳河》(1972年)、《大路歌》(1972年)、《陕北民歌四首》(1973年)、《百鸟朝凤》(1973年)、《梅花三弄》(1973年)、《樱花》(1974年)、《五木摇篮曲》(1974年)、《彩云追月》(1975年)、《蝶恋花》(1976年)、《小奏鸣曲》(1981年)、《组曲》(1983年)、《诙谐曲》(1985年)、《情景》(1994年),此外还有钢琴协奏曲《红旗渠畔》(1976年)和《走进新时代》(2001年)。2003年王建中应美国友人之邀改编创作了古曲《渔舟唱晚》,钢琴作品己在美国公演。除钢琴作品外,他还写有两首《四重奏》、《小提琴协奏曲》、一个声乐作品和其它一些乐队作品。

王建中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是王建中创作生涯的过渡时期。此间他完成了几次角色的转换,由学生变为教师,又由教学岗位转入创作领域。就创作而言,这一时期的一些实践和尝试为他今后的成功积累了许多经验。

②“文革”期间:这是王建中艺术生涯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他开始“一本正经”地搞一些创作。无论是钢琴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能显示出这十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和成熟期。其间的作品大多经过千锤百炼,既不违背当时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原则又能在艺术上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