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说课稿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精品课件)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分布特征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
北方向)
向)
水平方向上(同一海 拔上)
垂直方向上(山麓至 山顶)
图示
典型地区 典型案例
低纬度和高纬度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高海拔山地
拓展 林线
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生 长乔木的界线。(林线附近一般为针叶林)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0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
2021中图版
自然带的形成
地理 位置
纬度 热量 决 气候 影 海陆 水分 定 类型 响
植被 形 土壤 成
自 然 带
特 点
具有一定宽度 呈带状分布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活动
比较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
1.同一自然带自然 地理环境各组成要 素和整体保持特征 的相对一致性。
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影响因素
重要因素 成因总结
水分
太阳辐射由赤道 向两极递减,即 以热量为基础
热量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 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 基础
热量(海拔差异) 水分
海拔不断升高,水热 条件发生改变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 向)
雪线高;迎风坡雪线低。
阅读
地方性(非地带性)
实际上,在自然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基础上, 自然界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盛行风、洋流等因 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分布现象。
【材 料】
地方性是由于局地地势起伏、小气候差异、岩性和土质差异、地表水和地下水 的聚积和排水条件的不同等引起的小范围、小尺度的分异规律。在野外考察时,直 接观察到的往往是地方性差异现象。即使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地貌部位的变化也 会引起水热不同组合及重新分配,进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物群落。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阅读教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完成下列问题。
1.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规模(空间尺度) 分异规律大全球性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海陆分异小区域性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2.自然带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定义: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2)成因: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3)形成基础:热量。
(4)明显分布区:低纬和高纬地区。
4.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概念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地域分异形成基础水分变化影响因素海陆分布景观变化从沿海向内陆: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自然带更替方向从沿海向内陆,即东西方向或沿经度变化的方向自然带延伸方向南北方向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第①步:案例探究1.读“自然带与气候对应图”(以北半球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自然带与气候的名称及分布的关系。
提示自然带以气候区内典型植被命名,自然带分布与气候分布基本一致。
(2)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①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
提示错误。
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②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是唯一的。
提示错误。
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③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沙漠带。
提示错误。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
2.读中国北部地区略图,回答问题。
(1)写出自然带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带,B________________带,C________________带。
(2)这种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受________________条件影响大。
深圳优质课教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水平分异规律
【展示图片】中国行政区划图和地区典型的景观图。
请同学们看几幅景观图片:“海南的热带雨林、北京的落叶阔叶林、内蒙古的草原、西北内陆的荒漠景观”,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南北和东西方向自然景观的差异呢?
从热带雨林到落叶阔叶林,主要是纬度位置导致了热量的变化
从草原到荒漠,主要是海陆位置导致了水分的变化,而不同地区的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由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可知,不同的气候条件会生长不同的植被,形成不同的土壤。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特征
主导因素
典型地区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地带性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线方向
纬度变化
热量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2.从我们的首都北京出发,先到达内蒙古的东部,最后达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想一想,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从中总结出景观的变化规律?
由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更替,这种景观变化是沿着经线方向延伸,沿经度变化的方向而更替的,所以称为经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的产生是以水分的变化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既有面积广大的陆地,又有辽阔的海域,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分差别很大,因而自然带表现出很强的经度地带性现象。
1.荒漠是从植被状况而言的,可用于自然带的命名。沙漠是一种景观,也是气候带的一种,与之不同。
2.有两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一种气候类型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了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4.地中海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地域分异规律教案20101107
第六章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
一方面,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另一方面,再小的区域,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
所以,区域才可以一直逐级划分下去。
由于各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在地域分异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全球范围内存在着自低纬到高纬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度地区存在着自沿海到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存在着自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的界线是对地理环境客观现实的反映,同时又是人为主观划分的,所以需要说明,各自然带之间的界线,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现实中总是由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逐渐过渡到另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
一、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授课重点: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产生的原因,各自的特点;授课难点: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之间的联系;二.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从复习提问入手。
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接着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直接原因;再复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
我们先来欣赏几首诗歌,大家通过诗歌的内容,看看能不能听出诗人写的是什么地方或写的是什么事物?(请同学朗读《敕勒歌》;白居易的《忆江南》;王维的《相思》;白居易的《游大林寺》)答:《刺勒歌》写的是甘肃、内蒙一带的草原风光。
《忆江南》写的是江南风景。
《相思》写的是红豆(相思豆)生在南方。
《游大林寺》写到山上的气候与山下的不一样。
我们为什么可以通过诗歌就猜到诗人写的是什么地方呢?就是因为各地的存在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世界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区域(强调差异的普遍性)。
但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规模有大有小。
大的方面我们可以从全球性的范围去划分,小的方面我们可以从一个个区域去划分。
(边讲边板书)第一节地带性与非地带性1、自然环境存在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除具有整体性外,与之相对应的是地域性,即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姜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及在分布上体现的地 域分异规律。 (2)、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3高考山东卷)图示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
1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 导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五、学生疑问的处理
〖本节课学生的疑问〗:
〖设计意图〗: 为了更好的把握学情,使教与学更 有针对性。
谢谢各位领导、 老师的指导!
设计意图:
围绕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规律”,结合本节的教材地位、内容及学情。让学生在掌 握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 学习方法等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的解决过程
分三个环节
(一)、
导入
〖设计意图〗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培
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导入本节内容。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说课
本节说课的基本环节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及制定; 三、教学目标的解决过程; 四、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测试; 五、遗留问题处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在学习四大圈层的相 关知识之后,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有 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有助于启发学生的 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以后 学习人文与区域地理做铺垫。
〖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自然带分布及分布规律知识的 掌握情况,同时训练学生的区域定位、读 图分析问题及结合所学知识的灵活分析运 用能力。
(二)重难点的突破 3
学生的自主整理消化
〖设计意图〗: 经过整理、思考、消化,才有助于提升。
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的教案
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的教案教案章节:一、地理环境的概念与特征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掌握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 教学内容:(1)地理环境的概念:自然环境、人类环境、自然与人类相互作用的复合环境。
(2)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地域性、综合性、动态性、开放性。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地理环境。
(2)讲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
(3)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特点。
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教学内容:(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等要素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地理环境。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讲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性。
三、地域分异规律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地域分异的概念,掌握地域分异规律。
2. 教学内容:(1)地域分异的概念: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
(2)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思考地域分异的现象。
(2)讲解地域分异的概念和规律。
(3)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地域分异的特点和原因。
四、地理环境差异与地域联系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差异的概念,掌握地域联系的方式。
2. 教学内容:(1)地理环境差异的概念: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在不同地区的差异。
(2)地域联系的方式:自然联系、人文联系、空间联系。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教案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一、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 1、自然环境存在差异性
2、自然带的命名:
温度带 + 植被 + 带 如: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 二、地域分异的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
2、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中纬地区表现明显)
全球性地域分异 温度带分异 海陆分异 差异性的体 现
{
区域性地域分异
{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水热组合
{
气候 差异
自然带
分异规律:距海远近引起的水分差异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分异规律:海拔高度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说课稿》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说课稿》遂溪县第四中学——潘燕华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说课稿》是在学习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关知识之后,对自然地理环境知识的提升与理论整合。
有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纵向、横向联系,促进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发展。
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做铺垫。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我国不同地区自然景观图的差异,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存在与表现;(2)理解自然带概念,认识陆地自然带形成原因;(3)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与特征;(4)区分四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差异;(5)提高地理读图判别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课堂学习中体验不同自然带的自然景观,进一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利用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的分析,加深对自然带分布规律的认识,并能进行图文转换;(3)运用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基本规律分析大自然存在的现象。
【情感与态度】(1)从大自然中感知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无处不在,树立因地制宜思想,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3.重点与难点:(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2)影响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因素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是以地域分异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中要注重读图分析、推理、归纳结论等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并运用典型的景观分布图,以图导因,根据现象推理地理规律。
教法与学法都要充分体现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所以,本节课教学宜运用展示法、读图分析法,同时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归纳法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图画展示我国不同地区(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的景观图。
使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并结合图中信息进行探究,提出下列问题:1.说出不同景观图中植物的生长环境,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自然环境差异?2.分析各种植物与其所生长的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学生讨论回答以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主要存在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和土壤等五个方面。
高中地理_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在自然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区域。
自然环境的差异是有规律的,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应该通过“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三种地带性分布规律,此外还有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源等因素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此外,通过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的理解,应该让同学们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在生产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
教材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中图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关知识之后,对自然地理环境知识的提升与理论整合。
也是对本节第一课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让学生认识到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对于整个必修一来说,它是对第二章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三大圈层的一种提升和整合,是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联系的过程。
同时也是对以后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点作一个铺垫,因为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征很大程度就是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引起的。
学情分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旅游经历,对不同地区的景观差异有着较强的感性体验;通过三个小组组成的旅游团沿着三条线路探究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们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对比表格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高一的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他们能够读出每种气候类型及自然带的具体分布区,所有关键是要善于运用地图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规律性。
新知识的学习并非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需要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由学生在自有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形成的。
学生需要的是思路和方法性的指导,因此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能力运用地图在不同范围和方向上分析得出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教案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探索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
自然环境千差万别、异彩纷呈,彼此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分异。
充分运用地图和课本插图,分析各种地带性规律的形成基础及产生原因,为因地制宜开展人类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二)学情分析从前面气候的学习中,对全球不同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形成不同的气候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学习基础,结合生活实际对地域分异规律也有一定的感知,对于差异性学生有探究欲望,但由于自身的经历少认识不够需加以学习感悟。
(三)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二、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地理环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学会分析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学习指导】在课本上用红笔勾画重点知识,有疑问之处指画出来三、教学过程【导】同学们喜欢看爸爸去哪儿吗?他们游览了中国很多地方的美景,他们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去了宁夏沙坡头,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各异,为什么出现这种分异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
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讲授新课:自然带的分布就是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体现,它的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
齐读课本69页最后一段,圈画出并理解熟记。
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思】阅读课本71-72页结合图片细读深思,相关内容圈画出来(10分钟)我们今天也去哪儿,路线一从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路线二从多雨的沿海到干旱的内陆,路线三从喜马拉雅的山麓攀登到山顶,沿途所看到的自热景观不断更替。
1.三条路线的自然景观如何更替的,各体现什么地域分异规律?2.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分别受什么因素影响?各在哪些地区表现更明显?【展】【评】(教师对学生的展示结果进行精讲点评)通过所学能进行一定的区分,让学生对地理诗句进行判别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说课稿
• 5、下列各组气候类型中,同组两种气候基本上属同一 种自然带的是: •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 C、热带沙漠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 D、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 6、下列属于纬度地带性现象的是: • A.横断山区植被的垂直变化 • B.东北平原至塔里木盆地植被的变化 • C.亚欧大陆东岸由南向北呈现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到亚寒带针叶林的植被变化 • D.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山麓出现的荒漠
[引入]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 在的。而且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 模有大有小。 [演示]自然带形成图。
地表水贫乏,河流不 发育,多为内流河
水文
气 深 干旱 居 内 大陆性 陆
稀少
发育差,有 机质含量少
植被
土壤
候
日较差、年较差大,物 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形成戈壁沙漠
地貌
深受季风的影响, 地处亚热带,夏季 高温多雨,冬季温 和湿润
——以水热为基础,垂直尺度的分异
谢谢大家!
漳州市石亭中学 黄丽贞
一、 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前面教材已经就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作了详 尽的阐述。本节内容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 拓展和延伸,对自然地理知识的进行总结、归 纳和贯通,使学生能够站到更高更深的层次去 思考区域地理环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认识地 域分异的规律性,并学会遵守和应用规律,为 贯穿教材始终的线索――如何谋求谐调的人地 关系建立了理解的根源。也为今后学习高三选 修二中的有关如何因地制宜地解决区域问题奠 定了基础。
• 1、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理学的 基本规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 要的作用,使学生认识规律并应用规律, 在处理人地关系中做到因地制宜。因此作 为教学的重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案(3)(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明白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彼此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明白得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缘故;明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地域不同是普遍存在的。
(2)进程与方式: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散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进程中培育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熟悉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教学方式:采纳读图分析、案例分析及学生讨论、探讨的方式五、教学进程:【新课导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探讨:(出示阅读材料)某一地域自然环境中的植被受到大规模破坏以后,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面径流增加,对土壤冲洗加重,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湿度减小,气候日渐干旱,整个自然地理景观发生了转变。
(学生试探)(1)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2)这一事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教学新课】(板书)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师归纳)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彼此阻碍、彼此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称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出示案例增强学生的明白得)案例1:进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份进展转变着,在景观上老是力求维持和谐一致,与环境的整体特点相统一;(2)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转变会致使其它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学生活动)尝试动手画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阻碍链图(情景活动)假设你是旅行爱好者,从酷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沿途所看到的自然景观有何不同?(教师点拨)从整体上看,全世界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可是那个整体的不同地域却常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不同,能够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
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区域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
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仔细筛选图表、资料,突出读图分析、推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身心趋于成熟,已经具备较强的读图认知和推理分析能力,且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各要素的知识,学生通过读图、讨论和思考,能得出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地域差异性。
但地域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对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弥补、辅助,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建构。
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主要标志,分组讨论进行有效教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理环境地域差异;(2)了解地域分异规律;并理解产生各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3)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及分布,能描述其基本特征;(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比较学习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和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2)通过自主提问学习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布现象;(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产生原因的阐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说课稿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的最后一节内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
“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地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压轴内容。
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同时也是为以后的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点作一个铺垫,因为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征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引起的。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
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高中的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于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未成熟,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因此要结合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有形象具体的感知,而学生要学会分析案例来掌握本节知识和锻炼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实践能力等。
在教学时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突出学生的体验、感知以及归纳总结等环节。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说出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通过阅读地图,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3、感受环境的整体美与和谐美;激发探究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的兴趣;增强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难点: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地图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将采用创设情境导入,上课伊始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么喜欢旅游么?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我们看到的景色有什么区别?并PPT展示四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图片,顺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导入法直观简洁,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陆地自然带
首先我会在大屏幕投影图3-2-5,引导学生在从这幅图片中观察我国南北方气候有怎样的特点?植被有什么特点?学生认真观察并从图中获取信息。
学生回答之后,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量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
北方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纬度地带性
在学生了解原因后,我会让同学们再仔细读图,看看世界上还有
哪些地区的自然带也具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呢?学生从图中分布可以看出,这种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又会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
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3、经度地带性
紧接着,我会提问学生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可以根据前面的分析思路得出原因:因为我国东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
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
4、垂直地带性
在了解了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之后,我会展示PPT“乞力马扎罗山的自然带谱图和卫星云图”思考自然带谱是怎样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从而引入垂直地带性的讲解。
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问题答案: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的水分条件及热量条件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因此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受水分和热量共同影响。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培养
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等抽象知识。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里我会请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让学生思考该规律在全球是如何分布的。
首先我将给出全球陆地自然带图和全球气候模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的对应性。
一方面回顾全球气候的分布,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陆地自然带的理解。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突破重难点。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大家都会看到哪些自然景观呢?
【设计意图】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能完成知识建构的补充,以及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七、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
我采用的是纲目式的板书,它能够体现我的教学意图、落实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