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微生物生长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第四章

微生物学第四章

第四章病毒名词解释:毒粒: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形式卫星病毒:是寄生于与之无关的辅助病毒的基因产物的病毒。

朊病毒:又称“普利昂”或蛋白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和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象变化,从而使宿主致病。

类病毒: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德分子病原体。

噬菌斑:噬菌斑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

枯斑:植物病毒在植物叶片上形成的枯斑。

空斑:由动物病毒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上形成的。

病毒的感染单位:能够引起宿主或细胞一定特异性反应的病毒最小剂量。

病毒的效价:表示每毫升式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

半数效应剂量:以实验单元群体中的半数个体出现某一感染反应的病毒剂量来确定病毒样品的效价。

血凝抑制实验:根据特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有血凝活性的蛋白质结合,可抑制病毒血细胞凝集反应的实验。

中和抗体:能抑制相应抗原的生物学活性的特异性抗体。

包膜:有些复杂的病毒,其核衣壳外还被一层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覆盖着,这些膜就是包膜。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增值性感染:这类感染发生在病毒能在其体内完成复制循环的允许细胞内,并以有感染性子代产生为代表。

非增殖性感染:这类感染由于病毒或是细胞的原因,致使病毒的复制在病毒进入敏感细胞后的某一阶段受阻,结果导致病毒感染的不完全循环。

流产感染:是一类普遍发生的非增殖性感染,有①依赖于细胞的流产感染:病毒感染的细胞是病毒在其内不能复制的非允许细胞②依赖于病毒的流产感染:由基因组不完整的缺损病毒引起的。

限制性感染:因细胞的瞬时允许性产生的,其结果或是病毒持续存在于受染细胞内不能复制,直到细胞成为允许细胞,病毒才能繁殖,或是一个细胞群体中仅有少数细胞产生病毒子代。

潜伏感染:是受染细胞内有病毒基因组持续存在,但无感染性病毒颗粒产生,而且受染细胞不会被破坏。

大学微生物复习--第4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1

大学微生物复习--第4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1
16
几种微生物生长的最适aw值
微生物 一般细菌 酵母菌 霉菌 嗜盐细菌 嗜盐真菌 嗜高渗酵母菌
aw
0.91 0.88 0.80 0.76 0.65 0.60
17
二、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1. 简单扩散
物质运输的动力: 膜内外的浓度差 特点:
A. 不消耗能量
B. 不发生化学变化 C. 非特异性。
45
微生物在厌养条件下的发酵过程的前部反应
46
酵母菌的乙醇发酵
C6H12O6 + 2ADP + 2 H3PO4 2CH3CH2OH + 2 ATP + 2CO2+2H2O
47
乳酸细菌的正型乳酸发酵
C6H12O6 + 2ADP + 2Pi
2CH3CHOHCOOH + 2ATP + 2H2O
48
(二)呼 吸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 麦芽糖,蔗糖,乳糖,纤维二糖 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甲壳素
4
有机酸:
乳酸,柠檬酸,延胡索酸,低级脂肪酸,高 级脂肪酸,氨基酸
醇类:
乙醇、甲醇
脂类:
脂肪,磷脂
5
烃类: 天然气,石油,石油馏分,石蜡油 CO2: CO2 碳酸盐: NaHCO3, CaCO3, 其他: 芳香族化合物,氰化物,蛋白质,肽, 核酸
31
1. 适宜营养物质的选择
32
2. 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C/N) 碳氮比(C/N):培养基中碳元素/氮元素 物质的量比值或还原糖与粗蛋白之比。
谷氨酸发酵生产: C/N=4时菌体大量繁殖,Glu积累少; C/N=3时菌体繁殖受抑,Glu大量积累。
33
3. 控 制 pH 条 件 细菌: pH7.0~8.0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及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及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以及根据不同微生物各自的营养要求,配制相应的培养基对微生物培养的理论知识,为今后对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基团移位(group translocation)4、培养基(media)配制的原则5、培养基的种类重点内容:微生物 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培养基(media)配制的原则及主要培养基类型营养(nutrition):微生物CUN 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须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等生理活动的过程。

营养物质(nutrient):那些能够满足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

第一节 微生物的六种营养要素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化学元素组成:主要元素: 包括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铁等,碳、氢、氧、氮、磷、硫等微量元素: 包括锌、锰、氯、钼、硒、钴、铜、钨、镍、硼等。

微生物细胞组成:有机物、无机物和水。

有机物:主要包括蛋白质、糖、脂、核酸、维生素以及它们的降解产物和一些代谢产物等物质。

无机物:是指与有机物相结构或单独存在于细胞中的无机盐(inorganic salt)等物质。

水: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少的,一般可占细胞重量的70%-90%。

二、微生物的营养要素营养物质按照它们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不同,可以将它们区分成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1、碳源: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称为碳源。

碳源物质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后成为微生物自身的细胞物质(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和代谢产物,同时绝大部分碳源物质在细胞内生化反应过程中还能为机体提供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因此碳源物质通常也是能源物质。

第4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第4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基团移位
基团转移运输特点:(p93)
需要磷酸酶系统进行催化
被运输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被磷酸化 需要能量
4 种运送方式 总结
浓度梯度 单纯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 高 高 低 低 低 高 能量 不需 不需 需 载体 不需 需 需 动力 浓度差 浓度差 能量
基团移位




能量
4种运送营养方式的比较
促进扩散 (p93)
①不消耗能量 ②参与运输的物质本身的分子结构不发生变化
特 点
③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
④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 ⑤需要载体参与
图4 主动运输示意图
三、主动运输特点
被运送的物质可逆 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内 消耗能量,必需有 能量参加。 有膜载体参加,膜 载体发生构型变化 被运送物质不发生 任何变化。
葡萄糖 5g
1g
NH4H2PO4 1g NaCl 5g MgSO4.7H2O 0.2g K2HPO4
H2O 1000ml
2. 营养协调 (p96)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合适时微生物才能生长良好,营养物质浓度 过低时不能满足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浓度过高时则可能对微生物生长 起抑制作用。 培养基中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配比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和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积累,碳氮比(C/N)的影响较大。 碳氮比:培养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物质的量比值,有时也指培养 基中还原糖与粗蛋白之比。
单功能营养物:如辐射能 双功能营养物:NH4+是硝酸细菌的能源和氮源 三功能营养物:如”N.C.H.O”是异养微生物的能源、碳源及氮 源。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营养类型 碳源 能源 代表菌 蓝细菌 绿硫细菌 藻类 红螺菌科 硝化细菌 硫化细菌 绝大多数细菌 全部真核微生物

环境微生物学第四章

环境微生物学第四章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环境为什么微生物生长曲线图中虚线微端没有下降而实线下降了?1.为什么稳定期细胞总数不再增加?①营养物质被消耗不能满足生长需要②代谢废物或有害物质积累到抑制生长水平③pH、氧化还原势等物化条件越来越不适应2.分批培养,就是指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的培养方式。

3.连续培养,基本上说来就是在一个恒定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微生物,一方面以一定速率不断地加入新的培养基,另一方面又以相同的速率流出培养物(菌体和代谢产物),以使培养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即处于稳态。

4.同步生长:就是指在培养物中所有微生物细胞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并都能同时分裂的生长方式。

同步培养法:就是能使培养物中所有微生物细胞都处于相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同步培养的方法通常分为诱导法和选择法两种。

诱导法:是采用物理、化学因子使微生物细胞生长进行到某个阶段而停下来,使先期到达该阶段的微生物细胞不能进入下一生长阶段,待全部群体细胞都到达该生长阶段后,再除去该因子,使全部群体细胞同时进入下一个生长阶段,以达到诱导微生物细胞同步生长的目的。

选择法PPT截屏5.多重环境因子影响微生物生长的规律1、Liebig 最低浓度定律:即微生物总生物量由环境中满足于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最低浓度所决定。

当环境中某种营养物质被消耗饴尽或至一定浓度以下时,可使微生物的生长停止,即使此时培养基中没有任何毒性物质存在,而且其他营养物质仍很丰富,当添加少量这种营养物质时则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重新开始。

2、Shelford 耐受定律:当环境因子低于或高于某一个微生物不能生存或生长的阈值时,就成为生长限制因子,而与营养物质的供给无关。

上述规律也适用于人工条件下的微生物生长。

6.微生物群体感应作用就是细菌能够通过感应信号分子的水平监测自身的群体密度,该信号分子浓度随着细菌群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直到达到某个阈值,就将群体密度已达到某个临界水平或数量的信息传递给细菌,引起细菌表达一系列密度感应-依赖的基因,控制群体数量的增加。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为了满足其生长和繁殖的的需要微生物从外界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功能。

即获得与利用营养物质的功能。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完成其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称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即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可为它们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结构物质(大分子碳架)、能量、代谢调解物质和良好的生理环境。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来源除无机、有机物质外,还包括光能这种非物质形式的能源。

第一节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1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2 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一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微生物细胞由C、H、O、N、S、P、Mg、K、Na、Ca、Fe、Mn、Cu、Co、Mo、Zn等化学元素组成,且以C、H、O、N、S、P六种元素为主,占细菌细胞干重的97%。

微生物细胞中的这些元素主要以水、有机物和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有机物主要为:蛋白质、糖、脂、核酸、维生素及它们的降解物与一些代谢产物等物质组成。

无机物则是:参与有机物组成或单独存在于细胞原生质内的无机盐等灰分物质中。

水是细胞的一种主要成分,一般占微生物营养体重量的百分比:细菌80%左右、酵母菌75%左右、霉菌85%左右;霉菌孢子含水约39%、细菌芽孢核心部分的含水量低于30%。

细胞内的有机物、无机物和水等共同赋予细胞的遗传连续性、透性和生化活性。

(二)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微生物细胞也和其他高等生物细胞一样,在元素水平都需要20种左右,且以C、H、O、N、S、P六种元素为主;在营养要素水平上都在六大类的范围内: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二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一)碳源1 碳源(carbon source)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称为碳源。

碳源是微生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物,又称大量营养物。

2 微生物的碳源谱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范围即碳源谱。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

第四章微⽣物的⽣长章名:03|微⽣物的⽣长0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难度:1|易1.下列物质可⽤作⽣长因⼦的是()A.葡萄糖B.纤维素C.NaClD.叶酸答:D2.要对⼟壤中放线菌孢⼦进⾏计数最好使⽤()A.浇注平板法B.划线平板法C.涂布平板法D.弹平板法答:C3.在典型⽣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的⽣长期是()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A4.在典型⽣长曲线中,代时最短的时期是()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B5.在曲型⽣长曲线中,细胞产量最⾼的时期是()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C6.在曲型⽣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不规则的时期是()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D7.作接种⽤的“种⼦”,最好取⾃典型⽣长曲线上()的培养液。

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B8.凡是厌氧菌,其细胞中都缺乏()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过氧化氢酶C.过氧化物酶D.葡萄糖氧化酶答:A9.利⽤酒精作表⾯消毒剂时,其最适浓度是()A.70%-75%B.75%-80%C.80%-85%D.85%-95%答:A10.链霉素的作⽤机制是()A.抑制细胞壁合成B.⼲扰细胞膜功能C.抑制蛋⽩质合成D.抑制DNA复制答:C11.四环素的抗菌机制是()A.抑制细胞壁合成B.抑制蛋⽩质合成C.抑制DNA合成D.抑制RNA合成答:B12.最适⽣长温度低于20℃的微⽣物被称为()A.耐冷菌B.嗜温菌C.耐热菌D.嗜冷菌答:D13.常⽤的⾼压灭菌的温度是()A.121℃B.200℃C.63℃D.100℃答:A14.巴斯德消毒法可⽤于()的消毒。

A.啤酒B.葡萄酒C.⽜奶D.以上所有答:D15. ()能通过抑制叶酸合成⽽抑制细菌⽣长。

A.青菌素B.磺胺类药物C.四环素D.以上所有答:B16.对活的微⽣物进⾏计数的最准确的⽅法是()A.⽐浊法B.显微镜直接计数法C.⼲细胞重量测定D.平板菌落计数答:D17.某细菌2h中繁殖了5 代,该菌的代时是()A.15minB.24minC.30minD.45min答:B18.代时是指()A.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长所需要的时间B.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C.培养物⽣长的时间D.细胞分裂繁殖⼀代所需要的时间答:D19. 发酵⼯业上为了提⾼设备利⽤率,经常在()放罐以提取菌体或代谢产物。

大学微生物复习-第4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

大学微生物复习-第4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


生 物

的 能 量
三 章


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是微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分解的过 程,释放能量供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其中包含多种 酶和辅酶,能够催化有机物质氧化分解。
生物氧化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 放能量供微生物利用。
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是微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重要过程,通过氧化磷酸 化作用,微生物能够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转化为 ATP。 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电子从有机物质传递给氧分子,同时生成 ATP,为微生物提供能量。 氧化磷酸化作用是微生物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对于微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利用化学物质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将有机物 质转化为自身所需物质的营养方式。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生 物

的 代 谢
二 章


有氧呼吸
总结词
有氧呼吸是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中进行的一种氧化代谢途径,通过氧化有机物或无机物来获取能量。
详细描述
有氧呼吸过程中,微生物利用氧气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需要特定的 酶来催化,并需要氧气作为电子受体。有氧呼吸是大多数微生物的能量来源,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
要。
无氧呼吸
总结词
无氧呼吸是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一种氧化 代谢途径,通过发酵或厌氧呼吸来获取能量。
详细描述
无氧呼吸过程中,微生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 通过发酵或厌氧呼吸来获取能量。发酵是微生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 量。厌氧呼吸则是微生物通过氧化有机物或无机 物来获取能量,但不需要氧气参与。无氧呼吸在 缺氧环境中较为常见,对于某些微生物来说是唯

何国庆《食品微生物学》(第3版)-微生物的生长【圣才出品】

何国庆《食品微生物学》(第3版)-微生物的生长【圣才出品】

第4章微生物的生长4.1课后习题详解1.简述生长和繁殖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答:(1)生长的概念微生物的生长现象是指微生物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并按自身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重量、体积或大小不断地增加的现象。

(2)繁殖的概念①单细胞微生物的繁殖单细胞微生物的繁殖是指单细胞微生物的细胞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以二分裂方式形成两个相似的子细胞,子细胞又重复上述过程而使细胞数目不断增加的现象。

②多细胞微生物的繁殖多细胞微生物的繁殖是指多细胞微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伴随着个体数目增加的现象。

(3)生长和繁殖的关系当环境条件适合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始终是交替进行的,从生长到繁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发育。

生长和繁殖的关系如下所示:个体生长→个体繁殖→群体生长群体生长=个体生长+个体繁殖2.常用测定微生物生长量的方法有几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常用测定微生物生长量的方法及优缺点如下:(1)直接法①测体积将待测微生物培养液静置于刻度离心管中使其离心或自然沉降,然后观察微生物细胞沉降物的体积。

此法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观察直观;缺点是方法比较粗糙,只能用于简单比较。

②称干重采用离心法或过滤法测定。

此法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只适用于简单比较,无法精确定量。

(2)间接法①生理指标法a.细胞总含氮量的测定测定细胞总含氮量可确定细菌浓度,将微生物含氮量乘6.25即为粗蛋白的总含量,常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氮含量。

此法优点为适用于细胞浓度较高的样品;缺点是操作过程复杂。

b.含碳量的测定微生物新陈代谢必然要消耗或产生一定量的物质,可以表示微生物的生长量。

此法优点是测量结果精确,适用于科学研究;缺点是操作复杂。

②比浊法采用McFarland比浊管,可目测出菌液的大致浓度,但此法不够精确。

分光光度计可进行微生物培养液浊度变化的精确测定。

3.表示微生物生长量的生理指标有哪些?答:表示微生物生长量的生理指标如下:(1)细胞总含氮量测定细胞总含氮量可确定细菌浓度。

第四章微生物生长及控制

第四章微生物生长及控制

发酵工业上一般采用1/10的接种量
(4)培养基成分:接种到营养丰富的天然培 养基中的微生物延滞期短。
5)缩短延滞期的意义和方法

在发酵工业上需设法尽量缩短延迟期
接种对数生长期的菌种,采用最适菌龄 加大接种量 用与培养菌种相同组分的培养基 选用繁殖快的菌种


在食品工业上,尽量在此期进行消毒或灭菌
力、超声波

化学因素:酸、碱、氧化还原电位、化学
药物等

生物因素:寄生、互生、共生、拮抗等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防腐、消毒、灭菌
1、防腐: 利用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
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物品发生 霉腐的措施,称为防腐。 2、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 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 称为消毒。
2、指数期(对数期)
1)现象:细胞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其对 数与时间呈直线关系。 2)生理特性: R最大,G(代时)最短 细胞代谢活动比较稳定,菌体内各种成分最 均匀,生理特性较一致。 酶活力最高,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活菌数几乎接近于总菌数
指数期的细胞是进行生理、代谢、遗传等研究的最好材料。
3)指数期细胞高速生长的原因:
同步培养的方法

1. 选择法 ⑴离心沉降分离法: ⑵过滤分离法: ⑶硝酸纤维素薄膜法:

2.诱导法
⑴温度调整法
⑵营养条件调整法
⑶用最稳定期的培养物接种
由于细胞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同步生长只能维持 1至2代,不能长久维持。
18
4.4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 长的影响

微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环境,同一种微生
病原菌,而对被处理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
3、灭菌(sterilization) 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

第四章细菌习题4

第四章细菌习题4

第四章细菌习题微生物生长的测定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习题一、选择题(4选1)1.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 B )。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B.菌体体积增大C.菌体体积不变D.菌体体积减小2.发酵工业上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经常在( C )放罐以提取菌体或代谢产物。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末期D.衰亡期3.接种细菌最好选用细菌生长繁殖的( C )。

A.延滞期B.稳定期C. 指数期4.微生物处于稳定生长期时,( C )。

A.细胞分裂速率增加B.细胞分裂速度降低C.活菌数达到高峰,保持相对稳定D.活菌在其最少的阶段5.一个细菌每10分钟繁殖一代,经1小时将会有( A )个细菌。

A.64B.32C.9D.16.( C )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

A.稳定期B.衰亡期C.对数期D.延滞期7.下面关于连续培养的说法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恒化连续培养的控制对象是菌体密度B.恒浊连续培养中微生物菌体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C.恒化连续培养的产物是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D.恒浊连续培养无生长限制因子8.下面关于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判断,正确的是( A )。

A.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速度最快的温度B.发酵的最适温度C.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D.无法判断9. 研究细菌性状应选用的细菌生长繁殖期是( D )。

A. 稳定晚期B.迟缓期C.稳定期D.对数期E.衰亡期10.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以下( B )原因。

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开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A. 1,4B. 2,3C.2,4D.1,5二、名词解释1.代时:指当微生物处于生长曲线的指数期(对数期)时,微生物个体生长中,每个微生物分裂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

也等于群体中的个体数或其生物量增加一倍所需的平均时间。

三、问答题1.试绘图说明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并指明第三个时期的特点,及如何利用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来指导工业生产?⑴生长曲线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时期。

食品微生物复习要点第四章

食品微生物复习要点第四章

四、微生物的生长名词解释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因子,使存在于物体中的所有微生物永久性地丧失其生活力,包括耐热的细菌芽孢。

消毒:杀死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措施,可达到防止传染病的目的。

防腐:是一种抑菌措施。

利用一些理化因素使物体内外的微生物暂时处于不生长担忧未死亡的状态。

商业灭菌:是指食品经过杀菌处理后,按照所规定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在所检食品中无活的微生物检出,或者仅能检出极少数的非病原微生物,并且在食物保藏过程中,不能进行生长繁殖。

最适生长温度:是指某菌分裂代是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最低生长温度:微生物能进行繁殖的最低温度界限。

最高生长温度: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高温度界限。

在此温度下,细胞易于衰老和死亡。

致死温度:致死微生物的最低温度界限即为致死温度。

D值: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活菌数减少一个对数周期(即90%的活菌被杀死)所需要的时间F值:在一定的基质中,其温度为121.1℃,加热杀死一定数量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Z值:在加热致死曲线中,时间降低一个对数周期(即缩短90%的加热时间)所需要升高的温度。

测定微生物数量及生物量的方法有哪些?试比较其优缺点直接法1、测体积简单适用,结果观察直观2、称干重间接法1、生理指标法(1)测定细胞总含氮量来确定细菌浓度适用于细胞浓度较高的样品,操作过程麻烦主要用于科学研究(2)含氮量的测定(3)其他,磷,DNA,产酸,耗氧等2、比浊法什么是细菌群体的典型生长曲线?分为哪几个期?各个期的特点是什么?认识者四个期有何实践意义?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分为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延滞期的特点:1)生长的速率常数为零2)细胞体积增大,DNA含量增多,为分裂做准备3)细胞内RNA含量增加,特别是rRNA含量高,合成代谢旺盛,核糖体酶类的合成加快,易产生诱导酶4)对不良环境(如PH值温度等)敏感缩短延滞期的方法:1)以对数期的菌体做种子菌2)适当增大接种量3)接种前后培养基成分不要相差太大4)遗传学方法改变变种的遗传特性对数期的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因此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一代时G最短。

微生物学: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微生物学: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微 生 物
生长因子 需要量(ml-1
胆碱
硫胺素 B-丙氨酸
III型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白喉棒杆菌(Cornebacterium diphtherriae)
6ug
0.5ng 1.5ug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tetani)
氮源
氮源谱
{ { {
有机氮 无机氮
蛋白质 核酸 氨基酸 尿素
NH3 铵盐 硝酸盐 N2
按氮源的不同,生物可分为:
氨基酸自养型生物:能利用尿素、铵盐、硝酸盐甚至氮 气的生物
氨基酸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尿素、铵盐、硝酸盐甚至氮 气的生物
常用的蛋白质类氮源包括蛋白胨、鱼粉、蚕蛹、黄豆饼 粉、玉米浆、牛肉浸膏、酵母浸膏等
④热的良好导体;
⑤通过水合作用与脱水作用控制由多亚基组成的结构
第二节
生长所需要的碳源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自养型生物
异养型生物
光能营养型
生物生长过程中能量的来源
划分依据 碳源 能源 电子供体 营养类型 自养型(autotrophs) 异养型(heterotrophs) 光能营养型(phototrophs) 化能营养型(chemotrophs) 无机营养型(lithotrophs) 有机营养型(organotrophs)
碳源谱

有机碳 无机碳
异养微生物
自养微生物
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糖类、有机酸、醇、 脂类、烃、CO2及碳酸盐等。糖类是最广泛利用的碳源。
对于为数众多的化能异养微生物来说,碳源是兼有 能源功能营养物。

第4章_微生物的营养(答案)

第4章_微生物的营养(答案)

第4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填空题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六大营养要素是、、、、和。

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能源2.根据,微生物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

碳源3.根据,微生物可分为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

能源4. 根据,微生物可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氢供体5. 根据碳源、能源和氢供体性质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和。

光能无机自养光能有机异养化能无机自养化能有机异养6.设计、配制培养基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和。

目的明确营养协同理化适宜经济节约7.按所含成分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和。

天然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8.按物理状态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和。

固体半固体液体脱水培养基9.按用途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和等4种类型。

基础加富鉴别选择10.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和。

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移位11. 在营养物质的四种运输方式中, 只有__________ 运输方式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分子结构.基团移位12. 在营养物质运输中, 能逆浓度梯度方向进行营养物运输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动运输、基团移位13. 在营养物质运输中顺浓度梯度方向运输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单纯扩散、促进扩散14. 在营养物质运输中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动运输、基团移位15、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前者来自于_______的氧化放能,而后者则来自于_______的氧化放能;生长所需的碳源前者以_______为主,后者则以______为主要来源。

无机物有机物CO2 有机物16、光能自养型和光能异养型微生物的共同点是都能利用__________; 不同点在于前者能以__________ 作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 而后者则以__________ 作主要碳源, 前者以__________ 作供氢体而后者则以__________ 作供氢体。

微生物学习题库(汇总)

微生物学习题库(汇总)

《微生物学》习题库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1. 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A 它们是多细胞的B 细胞有明显的核C 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 可进行光合作用2. 人类通过微生物产生的食品有()。

A 牛奶B 火腿C 酸乳酪D 黄瓜3. 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A Robert HookeB Louis PasteurC Joseph ListerD James T. Watson4. 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的贡献在于他()。

A 发现了病毒B 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C抨击了进化论D 号召人们关注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5. 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 驳斥自然发生学说B 证明微生物致病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6. 微生物中铭记柯赫是由于()。

A 证实病原菌学说B 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病毒C 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D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7. 下列的所有特征均与病毒相联系,除了()之外。

A 它们很少或没有其它的化学物质B 用抗生素干扰病毒的活性C 病毒引起麻疹、腮腺炎和(病毒性)风疹D 它们不是细菌的类型8. 微生物双名法两个组成部分是()。

A 目名和科名B科名和属名 C 属名和种的形容词 D 属名和多样化的词9. 在分类系统中细菌、蓝细菌一起皆属于()。

A原生生物 B 盐生植物 C 绿藻门 D 原核生物界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一、填空题1.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主要差别是________。

2.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

3. 肽聚糖物质存在于________。

4. 主动转运过程中,分子运动与浓度梯度的关系是________。

5. 原核生物细胞的核糖体存在于________。

6. 线粒体被发现存在与________ 中。

7.细菌的芽孢用于抗性,真菌的孢子用于 ________。

8.在孢子囊中形成的无性孢子称为________。

9.真菌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N.CHO
N.H N.O N
按氮源的不同生物可分为:
氨基酸自养型生物:能利用尿素、铵盐、 硝酸盐甚至氮气的生物
氨基酸异养型生物:现成氨基酸
3.能源 能源: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营养 物或辐射能,称为能源。
无机物:化能自养菌的能源:NH4+、NO2-、S、H、H2S、 Fe2+等。
4.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必须,且不能 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需要量一般 很少。
生产上常用的氮源:硝酸盐、铵盐、尿素、 氨以及蛋白含量较高的鱼粉、蚕蛹粉、黄 豆饼粉、花生饼份、玉米浆等 实验室培养微生物常用的氮源:铵盐、硝酸 盐、蛋白胨和肉汤等
微生物的氮源谱
类型 有 机 氮 无 机 氮 元素 N.CHO.X 化合物 复杂蛋白质, 核酸等 尿素,氨基酸 ,简单蛋白质 等 NH3,NH4+ 等 NO3-1 N2 培养基原料 牛肉膏,酵母 膏,饼粉及蚕 蛹粉等 尿素,蛋白胨, 明胶等 (NH4)2SO4, NH4NO3等 KNO3等 空气
2、糖被磷酸化后运入膜内
膜外环境中的糖先与外膜表面的酶2结合,再 被转运到内膜表面。这时,糖被P-HPr上的磷 酸激活,并通过酶2的作用将糖-磷酸释放到 细胞内。 酶2 P-HPr+糖 糖-P +HPr
细胞膜外
S S S
Enz2
细胞膜
S
Enz2
细胞膜内
~
HPr
P
Enz1+ PEP 丙酮酸
Enz2
☆加入CaCO3: +H+ +H+ CO32 – HCO3 – H2CO3 – – –H –H
CO2+H2O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到体外,这个过程称为新陈代谢(简称代谢)。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物质合成,吸收能量)和异化作用 (物质分解,释放能量)。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和能 量,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基质。
了解微生物的营养及其所需营养物的种类和数量,首先要了
解微生物的化学组成、元素组成和生理特性。
2013-7-7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
营养物质:能够满足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 需要的物质. 营养: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物维持 和延续其生命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
新陈代谢过程:微生物从外界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 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转变成细胞的组分,同时产生废物并排泄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细胞内一般分子成分(如P,S,Ca, Mg,Fe等) 大量 元素
一般功能
生理调节物质
维持渗透压 酶的激活剂 pH的稳定
无 机 盐
微量 元素
特殊功能
化能自养菌的能源(S、Fe2+ 、NH4+ 、 NO2-) 无氧呼吸时的氢受体(NO3-、SO42-)
酶的激活剂(Cu2+、Mn2+、Zn2+等) 特殊分子结构成分(Co、Mo等)
凡能供给微生物碳素营养的物质,称为碳源。
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的含碳物质(碳架)和供给微 生物生长、繁殖及运动所需要的能量。 充当碳源的物质,往往同时又是能量的提供者(自然界中含碳的 有机物,一般都含有较高的能量,在被分解时能释放出来,为微 生物所利用)。
碳源种类: 无机含碳化合物:如CO2和碳酸盐等。
(2)利用无机氮作为氮源的微生物
能利用氨(NH3)、铵盐(NH4+)、亚硝酸盐(NO2-)、硝酸盐 (NO3-)的微生物有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产气杆 菌、枯草杆菌、铜绿色假单胞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及藻 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释平板计数法—固体培养法
第一步:菌样巧妙稀释
1mL 混合
1mL
混合
无菌水
1 9mL 10mL : 10-1 10-1 :
菌样被 无菌水 不同稀 释倍率 -2 10 后平板 培养图 得到不同 稀释度 (10-x) 菌液
10-2
10-3
10-4
10-5
第二步:接种平板
10-2 10
-3
10-4
10 -5
2、对数期(指数期)log phase 细菌生长速度达到最大,数量以几何级数增加。 特点: (1)细菌迅速分裂,菌数按几何级数增加;
(2)世代时间最短,而且恒定; (3)生长速度最高而且恒定; (4)代谢活力强无死亡; (5)菌体整齐,体积恢复到原来大小; (6)对环境敏感,生理性状及菌体成分较一致
度提高1倍;
(2)营养;营养越丰富,代时越短
(3)氧气。好氧菌若能供给充足的氧,可能使对数 期延长。
对数期的实践意义 ① 是代谢、生理研究的良好材料
② 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菌龄
③ 是发酵生产中用作“种子”的最佳种龄 ④ G+染色鉴定时采用此期微生物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由于营养消耗,供应不足及代谢产物的积累,这 时一部分菌死亡,细菌进入稳定期。
(6)对环境变化敏感
影响因素: (1)接种量。接种 量大,停滞期可缩短 (2)菌龄。菌种年 轻,对数生长期接种 ,停滞期可能很短甚 至不明显 (3)营养。如果种子培养基与新接种的培养基成分 相同,则对菌生长有利。从丰富培养基转入贫营养 基,停滞时间拉长,反之减少; (4)菌种特性。大肠杆菌停滞期长,分枝杆菌长
膜过滤培养法
当样品中菌数很低时,可以将一定体积的湖水、海水或饮用水等样 品通过膜过滤器,然后将将膜转到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对形 成的菌落进行统计。
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3、菌落计数(平板菌落)计数法

统计-查表-计算 ②查表 根据不同稀释度变黑试管 ①统计出数量指标 三位数及其中最低稀释度
红 血 球
样品溶液与等体积的血液混合
涂片
细 提问:如果平均每个视野中细菌数量/红血球 菌 的数量比例为5.5:1,则细菌数量=?
5.5×400万个/m l =2.2×107个/mL样品
2、薄膜计数法:如果测定量大而含菌浓度很低的样品
(如空气、水)中的活菌数,可将样品用微孔薄膜
(硝化纤维素薄膜)过滤,再与膜一起放到培养基或 浸透培养液支持物表面培养。
4、衰亡期 decline phase 由于营养缺乏和代谢产物积累造成自身中毒, 细胞生长受阻,时间和菌数对数呈反比,生长曲线 直线下降。 特点: (1)生长速率为负值,活菌数减少; (2)细菌发生自溶现象autolysis (3)代谢产物大量积累; (4)形态多变,出现畸形或衰退形。
4.3.2 连续培养 原理:如果在培养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 物质并及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出培养物,理论上 讲,对数生长期可以无限延长。 1、恒浊连续培养 不断调节流速而使细菌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 的培养方法。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
各 取 1ml , 均 匀 涂 布 于 冷固体培养基平板上或 与温热液态固体培养基 混合冷却。 第三步:培养 每一个细菌会生成一个 菌落
稀 释 过 低 菌 落 集 无 计数
度 , 密 法
可以计数 ,但数量 过多,费 时费力
数量合 适,统 计计算, 作为结 果
数量太少 ,误差因 素太大, 不做计数


表——MPN表
(取变黑的管数最多、稀释度又最低的生长管数,为 第一位数字,后面两个稀释度的生长管数后两位数)
(三) 计算生长量:测细菌重量
(1) 测细胞干重:一般干重为湿重的20-25%。收集 单位体积培养液中菌体,干燥器内加热或减压干燥, 直接用仪器测定。
(2) 测细胞含N量确定细胞浓度: 凯氏定氮法测N,总蛋白含量=含N量%×6.25 (3) 通过DNA测定计算浓度: 荧光法,每个菌平均含DNA 8.4×10-5ng (4) 生理指标: 测定微生物对氧的吸收、发酵糖产酸量或二氧化碳 产量。
微 生 物 生 长 测 量 方 法
个体计数法 重 量 法
生理指标法
一、测微生 物总数 1、计数器直 接计数 利用血球计 数板,在显
微镜下计算
一定容积里 样品中微生 缺点: 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
物的数量。
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2、电子计数器计数(略) 3、染色涂片计数
稀释液体计数法


特点:液体培养、统计学查表计数
又称MPN法 (或最可能数法) Most Probable Number 例如测定SRB(硫酸盐还原菌,厌氧)的数量 提问:能用稀释平板法计数吗?为什么?
一般不能,厌氧菌暴露在空气中不能生长(除非厌氧培 养箱) 对这类菌可以利用它们生长时产生的硫化亚铁黑色特征进 行深层隔氧液体培养,按MPN法进行计数。
4.1 微生物生长的概念

2.微生物个体生长 表现为个体质量和体积的增加。
3.微生物群体生长 以微生物细胞的数量或微生物群体细胞物质量的增 加作为生长的指标。

个体生长→个体繁殖→群体生长 群体生长=个体生长+个体繁殖
4.1 微生物生长的概念
因而要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就要了解
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两个方面。
世代时间的计算:
x2=x1· 2n
以对数表示:lgx2=lgx1+nlg2
生长速率常数
平均世代时间
世代:由1个细胞分裂成为2个细胞的间隔被
称为世代。
代时:就是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因而也就
是群体细胞数目扩大1倍所需的时间,有时也 被称为倍增时间。
影响因素: ( 1 )温度。在适温范围内,每增加 10℃,生长速
第 4 章 微生物的生长
内容提要

微生物生长的概念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1 微生物生长的概念



1.微生物的生长 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不断地吸收营养 物质,并按其自身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 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 大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的生长现象。如果这是 一种平衡生长,即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 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这 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成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 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这可从其重量、 体积、密度或浓度作指标来衡量。 微生物的生长表现在微生物的个体生长与群体生长两个水平 上。
成正比,因此测定悬液的光密度就可以反映细胞浓度。 将未知细胞数的悬液与已知细胞数悬液相比来计数。 5、比例计数法 将菌液与等体积血液混合后涂片,计算细菌数与红
细胞比例。根据比例来计数
比浊计数法

浊——细菌悬浮液的浊度
细菌不完全透光,一定范围内菌溶液的混浊度与菌数量 成正比
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 比浊法
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 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 。
恒浊连续培养 可以不断提供具 有一定生理状态 的细胞,可以得 到以最高生长速 率进行生长的培 养物,在微生物 工业上运用此法 可得到大量菌体 及相应的代谢产 物如乳酸、乙醇。
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 度,以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即 O.D.) 表示菌量。
实验测量时应控制在菌浓度与 光密度 成正比的线性范围内,否则不 准确。
5.比浊法
(二) 测定活菌数
1、液体稀释培养基计数:
将待测样品作连续10倍稀释,一直稀释到稀释液的少量接种到 新鲜培养基中没有或极少生长。记录每个稀释度出现生长的 试 管 数 , 再 用 最 大 或 然 率 理 论 , 查 MPN ( most probable number,最大可能数量)表,根据样品的稀释倍数就可计算 出其中的活菌含量。
主要适用于只能进行液体培养的微生 物,或采用液体鉴别培养基进行直接 鉴定并计数的微生物。
对未知样品进行十倍稀释,然后根据估算取三个连续的稀释度 平行接种多支试管,对这些平行试管的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统 计,长菌的为阳性,未长菌的为阴性,然后根据数学统计计算 出样品中的微生物数目。
比例计数法

比例——样品菌液与等体积的血液混合,观测二者比例 红血球数已知 (男性 400~500万个/ml,女性 350~450 万个/ ml), 平均400万个/ml
将已知体积的待测材料均匀涂布在载玻片的已
知面积内,染色后显微镜下计数。一般 1cm2 均匀 涂片 0.01ml 样品。选择几个至十几个视野计数细 胞数量。借助镜台测微尺测直径可计算出视野的 直径: 每 ml 总数 = 视野平均菌数×1 cm2/ 视野面积 ×100×稀释倍数
涂片染色法
0.01ml 菌液均匀涂布,染色
稳定期到来的原因主要是: ①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
②营养物的比例失调,例如C/N比值不合适等;
③酸、醇、毒素或H2O2等有害代谢产物的累积;
④pH、氧化还原势等物化条件越来越不适宜。
特点: (1)菌数达到最高峰;
(2)活菌数达到动态平衡; (3)生长速率为零; (4)开始积累贮存物质
影响因素: (1)前期主要是营养,补充营养可延长静止期; (2)后期主要是代谢产物的积累; (3)离子、pH等物化条件失去平衡
一般计数平板的细菌生长菌落数以30~300个为 宜。 平


第四步:均
计数
细菌数量=? 细菌数量=数出的菌落数/稀释度 例如:10-5稀释度时菌落数为125个 细菌数量=125/10-5=1.25×107个/mL 平板计数法是采用最广的一种活菌计数法 如国标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 注意:作空白及取平行样(2~3组)均值减小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