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综述

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综述

s e ta ob o tt ersa c r O a l k u h ee rh wo k wo lwie ap c dt o s h ee rh wo k S st n p t ersa c r rd d . n o i
Ke r s y wo d :La d u iz t n;1 d c v r h n e n ti i la o n a o e ;c a g
看到的地球表面》表述 了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 的关系。但在 2 世纪 9 年代 以前对于土地利用/ = , 0 0 5 地覆
随着人 口的增长 、 粮食短缺、 环境污染、 气候差异等一系列问题 的 E t 趋激化 , 全球变化的研究领域逐渐 加强了对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 adU e dL n oe C ag简称为 L ) L n s adC vr h , n a n U1 的研究。 自上世纪九 c 十年代初开始 , B ( I P 全球地圈与生物圈计划) I P 全球变化人文计划) G 和 Ⅻ) ( 积极筹划全球综合研究计划 , 在其推动下于 1 9 年发表 了《 95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计划》 将 L C , U C列为 核心项 目之一 , 使得 L C U C研究成为 自然及社会科学共同深感兴趣 的热点和前沿内容。土地利用是指对 土地的使用状况 , 是 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 , 按照一定 的经济、 社会 目的, 采取一系列生物、 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 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L 。土地覆盖则是指地表的覆盖状态。不仅包括地表 的植被, 1 j 也包括地表 的各种人工覆盖物和人工改造物 , 是地球表层的植被覆盖物和人工覆盖物的总和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 的关系密不可分 L。土地利用是土地覆盖变化的外在驱动力 , 2 j 土地覆盖又反过来影响土地利用 的方式 , 两

尔雅《全球变化生态学》满分答案

尔雅《全球变化生态学》满分答案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满分答案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1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C)。

A、百分之四B、千分之四C、万分之四D、十万分之四2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D)个。

A、2B、3C、4D、53生态学主要研究(C)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B、人类和资源C、生物和环境D、人类和环境4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错误)5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正确)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D)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土壤B、生物C、水体D、大气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D)魏格纳。

A、法国人B、英国人C、美国人D、德国人3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30年代4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错误)5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错误)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1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D)。

A、二氧化碳B、一氧化二氮C、甲烷D、氩气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D)。

A、9月13日B、9月14日C、9月15日D、9月16日3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C)。

A、1840年B、1912年C、1974年D、1993年4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正确)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错误)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1全球每年约有(C)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5000-7000B、7000-9000C、50000-70000D、70000-90000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B)A、三分之一B、三分之二C、六分之一D、六分之五3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D)。

A、20%B、40%C、60%D、80%4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1.2 基本概念
目录
第一节
1.1 背景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LUCC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 与全球环境变化有关的科学问题 ② 与国家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发展战略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LUCC研究计划以五个中心问题为导向 ① 近三百年来人类利用导致的土地覆盖的变化 ② 人类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③ 土地利用变化在今后50年如何影响土地覆盖 ④ 人类和生物物理的直接驱动力对特定类型土
地位。人类通过对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的利用活动,改变地球陆地 表面的覆被状况,其环境影响不只局限于当地,而远至于全球。而土 地覆被变化对区域水循环、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及陆地生态系统的 生产力和适应能力的影响则更为深刻。
• 2.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和人文多方面 的问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中,可以说是自 然与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在这方面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的综合研究,已成为两大学科领域众多学者的共识。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3) 近 20 年间, 尽管气候变化对北方地区的耕地变化有一定 的影响, 但政策调控和经济驱动仍然是导致我国土地利用变 化及其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2000 年后的第一个 10年, 土 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人为驱动因素已由单向国土开发为主, 转 变为开发与保护并重。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
目录
1 通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LUCC的环境影响 1.5 国际上的有关研究项目

南开20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答案03

南开20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答案03

南开20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答案031.近年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十分显著,其中不包括土壤碳和养分的丧失以及植被生产力的变化,但包括土著物种的减少。

2.一般而言,生长在植物群落下层的植物不具备生长在植物群落上层的植物所具备的更大和更薄的特点,但它们的叶片通常更绿。

3.人们关注一氧化碳浓度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氧化过程中会产生臭氧。

4.人们常用二氧化碳测定法来测定叶面光合作用和群落二氧化碳量的变化。

5.磷在大多数有机体中的重量比约为1%左右。

6.全球变化研究最大的困难在于研究不同类型的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7.从动植物园或养殖场逃逸出去的入侵物种具有中等程度的适应能力,依赖于人类的运输方式。

8.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的方法和手段包括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植物生理生态反应进行模拟或各种理论分析,以及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9.甲烷分子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是二氧化碳分子的20倍。

10.定位观测和台站网络是获得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数据的重要手段,可以观测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组成和动态变化。

C: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增加,减少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

改写: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的增加会对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产生负面影响。

D: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增加,增加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

改写: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的增加会对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产生正面影响。

24:从1700年到1980年,下列地区中森林覆盖率明显上升的是()。

改写:1700年到1980年,哪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明显上升了?正确答案:北美。

25:显生宙开始于()。

改写:显生宙是从哪个时期开始的?正确答案:寒武纪。

26:生物入侵不仅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日益增加。

()改写:生物入侵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威胁越来越大,也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变化研究进展和趋势

全球变化研究进展和趋势

全球变化研究进展和趋势一、概述全球变化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多个方面,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海平面上升等。

这些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全球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对理解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以及制定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在气候变化方面,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科学家们通过观测数据和模型模拟,揭示了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趋势。

同时,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和加剧也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挑战。

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极端气候事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之一。

生物多样性变化方面,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

全球变化研究通过监测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评估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碳循环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球变化研究通过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等手段,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动态过程,评估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海洋热膨胀和冰川融化等因素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对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全球变化研究通过监测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和趋势,预测未来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情景,为沿海地区应对海平面上升提供科学依据。

总体而言,全球变化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全球变化研究将继续深入发展,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全球变化定义与背景全球变化,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地球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圈)在长时间尺度下的相互作用及其引发的全球尺度的环境变化。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展望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展望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成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地科学研究,作为深入理解和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关键,其进展对于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评述近年来土地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进展,包括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土地政策与制度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了解土地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本文还将对未来的土地科学研究进行展望,探讨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进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当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监测技术方面,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监测精度。

这些技术能够获取更为详细的地表信息,为准确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和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驱动机制。

在研究方法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逐渐从简单的分类和变化检测转向更为复杂的模型模拟和预测。

例如,基于元胞自动机(CA)和马尔科夫链(Markov)等数学模型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模拟和预测。

这些方法能够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研究领域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已经从单一的地理学研究拓展到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丰富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内容,也提高了我们对这一复杂问题的认识水平。

然而,尽管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南开20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答案03

南开20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答案03

南开20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答案03单选题)1:近年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土著物种的减少B:外来种的减少C:土壤碳和养分的丧失D:植被生产力的变化正确答案: B单选题)2:在植物群落下层的植物,相较于生长在植物群落上层的植物来说,一般不具有()的特点。

A:叶片向水平方向生长B:更大C:更绿D:更薄正确答案: C单选题)3:人们关注一氧化碳浓度,主要是由于它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缘故。

A:二氧化碳B:氧气C:甲烷D:臭氧正确答案: D单选题)4:人们常用二氧化碳测定法测定两个尺度的光合作用过程,即()。

A:叶面光合作用和群落二氧化碳量的测定B:叶面光合作用和个体二氧化碳量的测定C:叶面呼吸作用和群落二氧化碳量的测定D:叶面呼吸作用和个体二氧化碳量的测定正确答案: A单项选择题)5:磷在大多数有机体中的重量比为()左右。

A: 10%B: 6%C: 3%D: 1%正确谜底: D单选题)6:全球变化研究最大的困难在于研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A:短期的生态变化B:长期的全球变化C:特定类型的全球变化D:不同类型的全球变化正确谜底: D单项选择题)7: ()依靠于人类的运输,生物体至少对新环境有中等程度的适应本领。

A: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B:有意引入C:从动植物园或养殖场逃逸出去的入侵D:人类辅助的入侵正确谜底: C单选题)8: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当今的方法和手段不包括()。

A:主如果在较大时空尺度上研究全球变化和动物生理生态回响反映B: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本领C: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植物错综复杂的生理生态反应进行模拟或各种理论分析D:着力解决特定区域内特定物种的未来生存趋势正确谜底: D单项选择题)9:甲烷分子对全球变暖的进献是二氧化碳分子的()。

A:二十分之一B:二十倍C:十分之一D:十倍正确答案: B单选题)10:关于定位观测和台站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新疆近10年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新疆近10年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新疆近10年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新疆近10年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是对生态系统影响最为重要的全球变化因素之一,是全球变化重要组成部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体现。

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的研究,成为生态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专家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长期监测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土地利用图件数据库和动态数据库,对新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各类土地的时空变化取得新的认识。

现对其中的草地、沙地和盐碱地的变化分析如下。

(1) 草地10年间,新疆草地面积减少67.29万公顷,年均减少6.73万公顷,各类草地减少情况:高覆盖度草地 2.64万公顷中覆盖度草地 16.94万公顷低覆盖度草地 47.71万公顷草地变化是新疆各类土地中最大的,成为其他所有各类土地增加的重要来源。

其中最重大的一项是转变为旱地,达35.59万公顷,占草地减少面积的52.89%,其次依序是转变为盐碱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沙地。

草地向盐碱地、沙地的转化,表明是新疆荒漠化发展的重要根源。

草地转变为其它土地类型均表现为净减少,但草地内部却存在不同覆盖度草地之间的转变,特别是低、中覆盖度转变为高覆盖度草地,分别达2.95万公顷和1.39万公顷,反映了新疆草地对新疆近10年气候趋暖、湿趋势的响应。

草地面积减少最大的5个县市均在南疆,依序为阿克苏、尉犁、若羌、巴楚和阿瓦提。

(2) 沙地10年间,新疆沙地面积净增加8.45万公顷,年均扩展84.5平方公里,相比历史时期平均每年扩大170平方公里减少一半。

沙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来自低覆盖度草地、盐碱地、中覆盖度草地和旱地,占新增沙地近96%,而前两类即占到89%。

沙地转变为其他类型面积不大,最大为湖泊,仅1300余公顷。

沙地面积扩大量的顺序为尉犁—若羌—阿克苏—精河—民丰—其它县市。

沙地面积减少的县市数量不多面积也不大,最大的博湖县仅有500余公顷。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全 球 变 化 专 题 性 研 究 中 所 需 的 LUCC 信 息
土地覆盖—大气 土地覆盖 大气 的相互作用 生物多样性
生物地球化学 大气化学 水与能量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物种与基因多样性 土地覆盖的破碎化 土壤利用与侵蚀速率
可持续性问题
土壤养分的保持 水资源利用 农业–生态潜力 承载容量 农业 生态潜力/承载容量 生态潜力 农村规划/环境与发展 农村规划 环境与发展 国家与国际政策
隶属“国际科学联合会( 隶属“国际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Science Union: ICSU)”的IGBP和隶属于“国际社会科学 和隶属于“ 联 合 会 (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Council: ISSC )”的IHDP,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全球 希望以此为突破口, 环境问题的综合研究。 环境问题的综合研究。 1995 年共同拟定并发表了 《 土地利用 / 土地覆 年共同拟定并发表了《 盖变化科学研究计划》(Turner II, 1995),将其 盖变化科学研究计划》 列为核心项目之一 。
2.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的定义 相互关系(Internet信息)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与社 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 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 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 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 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它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 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 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 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 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 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 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 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 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具有特定的时间和 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 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 土地利用侧重于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利用侧重于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覆盖侧重 于土地的自然属性。 于土地的自然属性。

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

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

然而,这种效应的量值大小与其位置 有关。如果出现在空气接近饱和的区域, 附加效应就比较小。相反,如果出现在像 沙漠上空的干空气中或者对流层上层的话, 影响就非常大。多数模拟结果表明,这种 增强效应非常大(在60%的水平)。然而 这一反馈过程相当复条,其量级仍然是气 候模式的关键不确定性之一。
气溶胶粒子能够从两方面影响天气和 气候。一方面可以将太阳光反射到太空中, 从而冷却大气,并会使大气的能见度变坏; 另一方面却能通过微粒散射、漫射和吸收 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 逸,使大气升温。
在全球增暖的背景下,中国东南沿海、 西南、西北、内蒙古和东北部分地区洪涝 灾害增加,黄河中游以南和华北平原干旱 增加。气候变暖可能会使我国北方地区少 量的降水增加,但可能抵不上蒸发消耗, 严重的缺水形势将难以缓解,北方旱灾仍 在继续波动扩大,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 增加,将加重草地土壤侵蚀,因而将增大 荒漠化的趋势。
(5). 生物多样性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 盖变化以及荒漠化都会影响到全球生物 多样性的减少和丧失,而生物多样性的 变化又反过来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进而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以及 土地利用和态度覆盖变化。
1. 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观点 对于近代全球气候变化的认 识,存在变暖、变冷和波动3种主 要观点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川和冻土可 能减少。我国西北各山系冰川面积自“小 冰期”以来减少了24.7%,到2050,我国 冰川将继续减少27.2%,冻土面积继续缩 小。未来50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空间分 布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 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 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 是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最近百年大部分年代氣溫上升,可是在 1950-1970年代,全球平均氣溫則明顯下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引言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关注。

在土地利用的变化中,土壤性质的研究始终占有重要的位置。

因为土壤作为最大的碳库,其变化不仅影响小尺度的土壤肥力,同时也会影响大尺度的区域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

本文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引起的土壤养分的再分配等变化特征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土壤的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 P)和“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领域计划”(HDP)于1995年联合提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计划,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

一些参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国际组织和国家纷纷启动了各自的LUCC研究项目。

通过揭示地球表层LUCC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生态环境效应,定量诊断其驱动因素并预测在环境、人口、经济、技术、社会及政治等因素变化情况下,未来LUCC的变化趋势和生态环境效应,从而进行土地利用的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维护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服务。

土壤养分的分布格局主要依赖于土地利用与覆被之间的差异,对土地从采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将对土壤养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地利用作为人类利用土地各种活动的综合反映,和土壤养分有着密切的联系。

土地利用变化可以影响植被凋落物和残余量,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这些都会引起养分在土壤系统的再分配。

2国内外研究现状Correll D.L.等对N、P、c流失分析发现,自然植被即土壤系统的营养循环能力远高于玉米地,N在林地中的循环远高于耕地,p也有类似的结果。

Thomas A.D.等研究发现持续种植紫花苜蓿、传统耕作方式、保护耕作方式和森林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径流带走的有效N和有效P分别为0.15 kg/hm2、66.10 kg/hm2、20.70 kg/hm2、0.01 kg/hm2和0.05 kg/hm2、0.10 kg/hm2、0.08 kg/hm2、0.02 kg/hm2,土壤侵蚀带走的全N和全P分别为12.7 kg/hm2、148.8 kg/hm2、38.3 kg/hm2、18.6 kg/hm2和0.16 kg/hm2、2.55 kg/hm2、1.04 kg/hm2、0.24 kg/hm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综述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综述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综述来源:资源网作者:罗桥顺发布时间:2008.06.12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包含两层含义:(1)转变。

转变是指一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向另一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转变,即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间的变化,例如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用地;(2)转化。

转化是指一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内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密度的变化,也可能是功能的变化,例如,城镇用地中的住宅区变成了商业区。

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国家或区域的尺度上,土地利用的变化总是不断地导致土地覆盖的变化,土地覆盖变化又会引发一系列环境的改变。

鉴于LUCC所引起一系列关系到全球变化的深刻问题,“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领域计划”(HDP)于1995年联合提出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计划,使LUCC研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

在这样一个全球性重要课题的推动下,国内外学者在近几年对LUCC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充分探讨了LUCC过程和动力机制、LUCC类型与区域问题、LUCC环境效应等问题。

1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意义全球环境变化已成为世界性的焦点问题,在以此为中心的大量研究中,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或LU/CC)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这是因为:在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众多驱动因素中,人类活动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系统的影响机理异常复杂,很难予以直接揭示。

所以人们从综合影响的角度出发,选择了最能表述这一过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机制,作为上述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切入点和立足点。

LUCC不仅是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最终体现,也是地球表层系统最明显的景观标志。

它的变化不仅对全球辐射平衡和能量流的改变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循环的改变和生态复杂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土地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发现,土地利用对局地气候、土壤、水文、生态系统、资源利用以及自然灾害都有明显的影响。

土地利用作为环境变化的动力使生态环境的质量发生正向或逆向变化。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LUCC 生态环境土地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土地利用是人们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使用、保护和改造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与土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土地生态系统中自然发生的物质或能量转化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就不断受到影响,从而推动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演替。

土地利用作为环境变化的动力使生态环境的质量发生正向变化或逆向变化。

一、LUCC研究的基本目标LUCC 研究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过程的认识,并着重提高预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能力。

具体包含四个目标:一是调查和描述不同尺度下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时空过程;二是认识和把握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及驱动机制;三是确定各种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四是认识LUCC、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LUCC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改变地球表面物理特征(如粗造度、反照率、土壤含水量等),如把耕地变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或交通用地,改变了地面的下垫面,从而影响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另一方面是影响大气中的微量元素,如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吸收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生物地球化学的循环过程,另外,土地利用变化还通过土地覆盖的改变而直接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影响区域的水分循环特征、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组成,从而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

(一)对水环境影响。

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影响水量的时空分配。

XXX(本部)20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XXX(本部)20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XXX(本部)20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标准答案】删除第一段,因为它只是一些课程信息,不是文章的内容。

二、单选题(共25道试题,共50分)1.近年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土著物种的减少B.外来种的减少C.土壤碳和养分的丧失D.植被生产力的变化答案: B2.在植物群落下层的植物,相较于生长在植物群落上层的植物来说,一般不具有()的特点。

A.叶片向水平方向生长B.更大C.更绿D.更薄答案: C3.人们关注一氧化碳浓度,主要是由于它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缘故。

A.二氧化碳B.氧气C.甲烷D.臭氧答案: D4.人们常用二氧化碳测定法测定两个尺度的光合作用过程,即()。

A.叶面光合作用和群落二氧化碳量的测定B.叶面光合作用和个体二氧化碳量的测定C.叶面呼吸作用和群落二氧化碳量的测定D.叶面呼吸作用和个体二氧化碳量的测定答案: A5.磷在大多数有机体中的重量比为()左右。

A.10%B.6%C.3%D.1%答案: D6.全球变化研究最大的困难在于研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A.短期的生态变化B.长期的全球变化C.特定类型的全球变化D.不同类型的全球变化答案: D7.()依赖于人类的运输,生物体至少对新环境有中等程度的适应能力。

A.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B.有意引入C.从动植物园或养殖场逃逸出去的入侵D.人类辅助的入侵答案: C8.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当今的方法和手段不包括()。

A.主要是在较大时空尺度上研究全球变化和植物生理生态反应B.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C.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植物错综复杂的生理生态反应进行模拟或各种理论分析D.着力解决特定区域内特定物种的未来生存趋势答案: D9.甲烷分子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是二氧化碳分子的()。

A.二十分之一B.二十倍C.十分之一D.十倍答案: B10.关于定位观测和台站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获得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数据的重要手段B.覆盖了陆地绝大部分面积C.观测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组成D.观测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动态变化答案: B25.显生宙开始于寒武纪。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2012级地理科学摘要: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成为自然地理学的关注中心,其中土地利用及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原因。

因此,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方面计划(IHDP)联合提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IGBP and IHDP,1993,1995,1999)这一核心研究领域,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重视。

本文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内容,研究案例等方面来说明。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UCC一、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概念1.土地利用的概念世界粮农组织(FAO)1985年指出:“土地利用是由自然条件与人的干涉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陈百明1996年将土地利用定义为“人类为了经济社会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活动,对土地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

许炎谟和陈章琛1987年将土地利用定义成“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进行持续开发和改造治理的结果”。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活动,如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居住用地、休闲娱乐用地等都是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2.土地覆被变化的概念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将土地覆被定义为“覆盖着地球表面的植被及其他特质”;摆万奇等将土地覆被定义为“覆盖地面的自然物体和人工建筑物,它反映的是地球表层的自然状态”;还有学者将土地覆被定义为“地球表面当前所具有的自然和人为影响所形成的覆被物,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道路等”和“土地覆被是随着遥感技术的应用而出现的新概念,是指覆被地面的自然物体和人工建筑物,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植被,也包括土壤和陆地表面的水体”。

总之,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活动,而土地覆被则是指地表自然形成的或者人为引起的覆盖状况。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一个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活动过程,另一个则是各种地表活动的产物,二者共同构成了土地资源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

土地利用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土地利用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被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目的的长期改造、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人类活动。

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居住用地等。

土地覆被: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自然状态,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各类作物、土壤、冰川、水面、森林、草地、水泥及沥青路面等。

1.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2.气候条件因素的影响,3.温度高低因素的影响,4.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5.年降雨量大小因素的影响,6.海拔度高低因素的影响,7.道路交通因素的影响,8.土壤肥沃与贫瘠因素的影响,9.土地面积大小因素的影响,10.土地坡度大小因素的影响,11.土壤有机质含量因素的影响,12.土壤酸碱度因素的影响,13.水资源灌溉配套设施因素的影响,14.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15.种子品种因素的影响,16..农作物管理技术因素的影响,18.肥料多少因素的影响,19.各种病虫草害因素的影响20.各种突发性天气气候灾害因素的影响在交通快速发展的时期,交通的不断发展对土地利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交通发展和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交通对于土地利用的作用机理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交通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过程可以总结为:交通的发展提升区域的可达度,区域的区位优势得到提高,人口和投资的增多使得土地的经济价值增长,引起土地空间的重新布局,产生交通的廊道效应。

(2)从土地经济效益方面对交通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交通发展对土地经济效益存在十分显著的影响,其中交通密度以及距离交通干道距离对地价的影响尤其显著,交通站点对地价的影响较前两者略小。

土地利用/覆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地球或一些区域上一切生命和非生命的事物以自然的状态呈现。

这是一个环境涵盖了所有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环境可分为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完整的生态单位,是指没有受到人为大规模干扰下自我运作的自然系统,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岩石,大气,和在其范围内发生的自然现象;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普遍的自然资源和物理现象,如空气,水和气候,以及能源,辐射,电荷和磁性。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范畴, 而耕地 、 林地、 草地、 公路 、 建筑及土壤、 冰雪和水 体
属 土地覆 盖 的范 畴。
土地 利用是 土地覆 被变化 最重要 的影响 因素 。 地覆 土 被 的变化 反过来 又作 用 于土 地利 用 。全 球 不 同区域 土地
覆被的性质主要决定于 自然因素, 目前的土地覆被状况 但
题 已引起人 类社会 的广泛关注 , 深入研 究这些 问题具有重要 的理论 意义和 实践 价值。针对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引起 的环境效 应的复杂性 、 累积性 , 文在总结 国内外 L C 本 U C环境 效应的研 究成果的同时, L C 把 U C环境效应 分为 : 土壤环境 效应、 气环境 大 效应、 水环 境效应 以及 生态效应四类进行阐述 , 并结合 目前研 究在 内容 和方法方 面存 在缺乏统一 的指 标体 系、 究区域时 空 研
维普资讯
第3 1卷第 5期 2O 06年 8 月
环境科学 与管理
L ENCE ND ^ ^ SCI A M N GEMENT
V 13 . . o . 1 No 5 Au . O 6 g2O
文章 编号 :63 2220 )5 00 5 17 —11 (060 —06 —0
境变化人类 因素计划”简称 m)) ( P将土地覆被定义为“ 地
球 陆地 表层和 近地 面层 的 自然状态 , 自然过 程和人 类 活 是
尺度单一、 以单要素静 态研究为主、 实验研 究相对薄弱以及 动态模拟 不够等 问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 了探讨。
关 键 词 : 利 用/ 被 变化 ( c ) 土地 覆 I c ;环 境 效 应 :生 态 系统 献 标 识码 : A
全球变化中人的行为非常复杂, 但从对地球表层系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环境效应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环境效应

§7.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㈠对区域气候及大气质量的影响1.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土地表面性质发生变化时引起能量的重新分配,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改变了地表反射率,从而影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增加反射率,使更多的能量返回到大气中,使对流层温度增加,大气的稳定性增强并减少对流雨。

如西非的沙化。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还在于土地表面是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重要来源。

人类大规模地破坏植被,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即它有可能破坏全球大气中的氧循环。

人们知道,在距今20亿年以前的原始大气中是缺乏游离氧的,只是在绿色植物出现后才产生了游离氧。

而绿色植物愈发展,则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游离氧也愈益增多,并逐步达到占大气圈总容积的21%。

由于绿色植物特别是森林在氧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果没有森林大量造氧,则大气中氧的循环就可能遭到破坏。

2.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可以改变大气中气体的含量和组成,从而影响大气质量。

人类活动对化学元素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大加速了地表化学元素迁移规模。

人类从地壳开采出许多矿物元素(最多的是碳,其次是钙、铁、铝、氯、硫、氮、磷等),制造许多新的物质(化肥、农药以及“三废”等),并把它们散布到地球表面,又通过种植各种农作物和经济果木等从土壤中直接取走各种元素(碳、氮、钾、钙等等)。

每年随生物物质一道从土壤取走的各种矿物质有几千万吨。

每公顷收获物一年从土壤中取走的基本物质约为300一700kg,其中每公顷小麦平均从土壤中取走的氮为70kg;磷为30kg;钾为50kg;钙为30kg;每公顷玉米从土壤中取走氮为90kg;磷为30kg;钾为160kg;钙为76kg。

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大约经过15—20年,矿物养分就会丧失殆尽。

矿物质平衡最不稳定的是湿润气候和强烈风化条件下形成的灰化土和砖红壤。

南开24年秋季《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作业参考一

南开24年秋季《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作业参考一

24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作业参考1.下列沙地含水量比例中,反射率最高的是()。

选项A:31%选项B:49%选项C:58%选项D:67%参考答案:A2.位于英国和北美的河流,其水温变化幅度为气温变化幅度的()倍。

选项A:.5选项B:.9选项C:1选项D:2.3参考答案:B3.森林植被是大气二氧化碳源的观点最早提出于()。

选项A:20世纪60年代选项B:20世纪70年代选项C:20世纪80年代选项D:20世纪90年代参考答案:B4.土壤有机碳库占全球陆地总碳库的()。

选项A: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三选项B:五分之二到四分之三选项C: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三选项D: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参考答案:D5.下列气体中,来源主要是火山、生物源及人工源的是()。

选项A:甲烷选项B:乙烷选项C:一氧化碳选项D:二氧化碳参考答案:D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般分为()。

选项A:乔木和草本两层选项B:乔木和灌木两层选项C:灌木和草本两层选项D:乔木、灌木和草本三层参考答案:D7.磷在大多数有机体中的重量比为()左右。

选项A:10%选项B:6%选项C:3%选项D:1%参考答案:D8.遥感的优势是能从不同的()上进行对地观测。

选项A:植物种类选项B:地形选项C:尺度选项D:成分参考答案:C9.现在人们在构建全球碳循环模型时,土壤碳库大都采用()Pg C的估计值。

选项A:1077选项B:1249选项C:1500选项D:1821参考答案:C。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4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4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气温升高使()。

A.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减少,减少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B.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减少,增加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C.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增加,减少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D.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增加,增加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2.不同生物对温度的耐受性和温度的要求不一样,水温升高势必使一些喜爱高温的生物数量增加,而适应低温生活的生物数量减少,以致群落优势种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

()A.正确B.错误3.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强影响,光强越高光合作用越强,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

()A.正确B.错误4.海水表面水的碳含量比深度超过1千米处海水中的碳含量高14%。

()T.对F.错5.受人类砍伐和火灾的影响,过去一万年中地球森林面积缩小了()。

A.九分之一B.七分之一C.五分之一D.三分之一6.陆地水中,占总水量比例最大的是()。

A.湖泊B.地下水C.冰川D.河流7.可能蒸腾包括所有表面的蒸发与植物蒸腾。

()T.对F.错8.根据瑞典科学家阿兰纽斯提出的观点,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一倍,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将增加()摄氏度。

A.4.26B.5.26C.6.26D.7.269.根据1992年的统计,我国农村燃烧作物秸秆和薪柴消耗的能源总量约占农村消耗的能源总量的23.8%。

()T.对F.错10.生物圈净初级生产力等于植物总第一性生产力加植物的总呼吸。

()T.对F.错11.秸秆的燃烧可能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A.正确B.错误12.相关研究结果标明,暖温带乔木层森林火灾释放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比要低于寒温带温带乔木层、亚热带乔木层和热带乔木层。

()T.对F.错13.根据TEM模型的预测,只有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对全球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改变远大于只有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外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可能会引起硫的 排放,在SO2浓度高的地区还可能引起酸雨。酸雨 是世界公认的环境灾害之一,它不仅对建筑物和植 被造成直接的破坏,还对土壤和水体形成污染。
对土壤的影响

对土壤有关生态过程的影响 例如: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影响降水在地 表的分配,如城市化过程中地表径流增加而下 渗减少。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 式和利用状况,包含着人类利用土地的目的和意 图,是一种人类活动。 土地利用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 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通过利用、改造,使人类 获得更多的实惠。 主要表现为土地用途转移和土地利用集约度 的变化,侧重于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 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种方 式的耕作、放牧、伐、军事等。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的一切活动, 而土地覆被则是指地表自然形成的或者人为引 起的覆盖状况。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 一个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活动过程, 另一个则是各种地表活动的产物, 二者共同构成了土地资源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 性。






土地覆盖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 土地利用侧重于土地的社会属性,对地表覆盖物 (包括已利用和未利用)进行分类。 如对林地的划分 前者根据林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将林地分为针叶林 地、阔叶林地、针阔混交林地等,以反映林地所处 的生境、分布特征及其地带性分布规律和垂直差异。 后者从林地的利用目的和利用方向出发,将林地分 为用材林地、经济林地、薪炭林地、防护林地等。 但两者在许多情况下有共同之处。故在开展土地覆 盖和土地利用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常将两者合并考虑, 建立一个统一的分类系统。
2、对水循环的影响
不同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类型对降水的截 留。阻挡、蒸腾及下渗作用不同,进而改变 区域水循环方式。
例如:城市化过程中
树木、植被减少 沉积量增加 不透水用地建设 低,地表径流增加 蒸发、截流减少 加剧潜在洪水威胁。 河流
地表渗透减少,地下水位降 加剧潜在洪水威胁。

3.水体污染。城镇化、工业和农业发展改变 地表和地下径流,水环境污染严重。
2、对大气成分变化与质量的影响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 变化可以改变对大气中气 体的含量和组成进而影响 大气质量。 土地利用变化是大气 中CH4和N2O浓度增加的 最主要原因。 在所有的N2O来源中,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占到 80%。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导致土壤特性变化会影 N2O的释放量,比如巴西从草地释放的N2O是从未受干 扰的森林土壤释放量的5倍。
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途径 对气候影响的体现
对气候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一是由于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即由于地表 反射率、粗糙率、植被叶面积以及植被覆 盖比例的变化引起温度、湿度、风速以及 降水发生变化,由此引起局地与区域气候 变化 二是由于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土地利用/土地 覆被变化等人类活动使得大气温室气体的 含量增多,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全球 气候变暖而且变幅加大。
土地覆盖的概念

土地覆盖是指地球表层的自然属性和生物 物理属性,不仅包括地表的植被,也包括 地表的各种人工覆盖物和人工改造物,是 地球表层的植被覆盖物和人工覆盖物的总 和。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关系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是两个既有 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重要概念。



土地覆被是随遥感技术的应用而出现的新概 念,是指覆盖地面的自然物体和人工建筑物, 它反映的是地球表层的自然状况。 土地覆被是指自然营造和人工建筑物所覆 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 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 (如道路等)。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 其形态和状态可以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 主要表现为土地质量与类型的变化和土地 属性的转变,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



在中国,2000年前森林覆盖率达50%,现 在只约有13.8%。 热带雨林大部分被橡胶园和热带作物院取 代,老龄的落叶阔叶林已经消失,现存的 主要为中龄的次生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是生物物种最丰富的一个森林 类型,同样遭到严重破坏,保存较好的呈 片断化分散在不同的山地上。


由于过度放牧,退化草场占可利用草场面 积的1/4,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土地沙化面 积达1.26亿公顷。 土地利用模式的改变使物种栖息地斑块化, 造成了许多交错带,产生了边界效应,引 起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全球变 化效应




全球变化包括两个层次的变化:系统性变化和累 积性变化。 前者指真正全球意义上的变化,如气候波动和碳 循环等; 后者指区域性的变化,但其累积效果影响到全球 性的环境现象,如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及土壤侵蚀等。 土地覆盖变化对系统性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 主要包括: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流域水平衡、 水质和水环境、河流泥沙及海洋生态系统等方面 的影响。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对气候影响 的生物物理反馈和生物地球化学反馈
通过改变地表光学特性、粗糙度和水文循环而 影响地面与大气间辐射、热量和水分交换。 -----生物物理反馈
通过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的变化影响地面与 大气间交换温室气体和气溶并导致气候变化;通 过改变地表发射率、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含量。 ------生物地球化学反馈



土地利用是土地覆被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 素,土地覆被的变化反过来又作用于土地利 用。 由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之间存在着密不 可分的关系,所以人们常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简称为LUCC,并且对于它们所产生的广泛影 响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人类通过各种活动如土地利用、工业生产 等有意无意地导致土地覆被的变化,但土地 覆被状况及变化不完全受控于人类,人类活 动只是导致土地覆被变化的许多因素之一。
对水质的影响
广西镉污染事件: 2012年1月15日,因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市 金城江区鸿泉立德粉材料厂违法排放工业污水,广西龙江 河突发严重镉污染,水中的镉含量约20吨,污染团顺江而 下,污染河段长达约三百公里。这起污染事件对龙江河沿 岸众多渔民和柳州三百多万市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截至2月2日, 龙江河宜州拉浪至三 岔段共有133万尾鱼苗、 4万公斤成鱼死亡, 而柳州市则一度出现 市民抢购矿泉水情况。
引发城市内涝

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对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和覆被 类型的空间组合影响着土壤养分的迁移规律,不 同土地单元对营养成分的滞留和转换有不同作用。 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土壤理化性质发 生很大改变,农 业生产中机械化 程度力高和化肥 施用量加大,土 壤板结现象严重
土 壤 板 结
土地利用与全球变化
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概念 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关系
三、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影响
土地利用的概念
土地利用是指土地的使用状况或土地的经济 社会属性,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 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 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 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造成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 世界范围内,由于土地覆盖变化引起的 土壤损失和退化以及沉积物运输已经极 大的增长,土壤退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侵 蚀、盐碱化、水浸、土壤紧实、酸化、 营养贫瘠、干燥。有研究估计,世界由 于生产用地而盐碱化的土地面积约为 100万平方公里。
对水文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水质、水量以及区域水循环 的影响上。 1.水资源短缺。90年代来,黄河年年断流, 而且断流时间增长,地下水的开采造成山 东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许多全球变化引起相 互作用,共同影响生物多样性。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类型变化 景观破碎 化、物种灭绝与引进、养分水汽通道变化 植物群落组成变化 自然群落演替受到干扰 土地利用 改变下垫面性质 生物原有 栖息地减少或污染 生物多样性下降




拥有全球50%物种的热带雨林,比原有面积减少 一半;温带森林1/3已被砍伐;温带雨林已成为 濒危生态系统; 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湿地已经 消失一半;亚洲,拉丁美洲、西非的红树林损失 严重,印度、 巴基斯坦、泰国 至少有3/4的红 树林受到损害。
对气候影响的体现
1、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城市的规模及其扩展与热岛效应有密切 的关系,对全球温度升高有极大的影响。 在美国洛杉矶山脉地区的研究表明,一 个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还会对毗 邻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在美国大平原地 区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 变化,使得洛杉矶山脉夏日温度有逐渐变 低的趋势。
4、对湿地的影响



围海造田、道路和排水设施的修建 湿地 数量减少 农业使用杀虫剂、化学肥料 湿地的严重污 染 城市化、城市扩张 湿地减少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案例:
三峡大坝蓄水以来,长江鱼类的生存和繁衍仍 面临考验。大坝阻断了鱼类回流产卵的通道, 造成不少逆流而上产卵的鱼类撞坝而亡。 而长江珍稀水生动物白豚、白鲟、中华鲟、长 江鲟、江豚和胭脂鱼等,数量更是明显减少, 有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鲟数量更由过去每年五千 条减至三百条。 由此思考,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有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