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文化相关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器口古镇是沙磁文化发源之地,与津(江津)沙(白沙)文化区、成都金牛(金牛坝)文化区、北碚文化区并列为中国大后方四大文化区之一。

现磁器口古镇开发了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四古镇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是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古镇景观,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海内外每年前来参观、旅游的宾客达300余万人次。

1950年,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确立了重庆市第三区(1955年定名沙坪坝区)为文化区。在沙磁文化区原有基础和精神指引下,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沙坪坝区已发展成为重庆市科技实力雄厚、文化教育发达的科教文化名区。截至2007年,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区”,连续十六年保持“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称号。驻区高校达到19所,各类中小学校112所,专任教师共计6373人。并在沙坪坝区西部土地上建起了包括重庆大学城、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土主铁路物流园在内的西部新城。正规范有序地将沙坪坝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的教育、高新技术、现代物流高地。同时,通过对传统与现代的嫁接,当前该区正着力打造动漫产业基地、文化艺术培训基地、文化创意和创新产业孵化基地。在三峡广场内培育都市文化娱乐休闲圈,在千年磁器口培育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在重庆大学培育时尚文化消费圈。

沙磁文化区的创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现代精英文化和民族革命战争中大众文化的结合,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结合,是现代教育史上高举爱国、民主、科学、进步旗帜的一座丰碑,也标志着沙坪坝作为文化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发扬光大。我希望沙磁文化能够带动重庆文化的发展,让重庆真正成为重庆文化区,甚至是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文化圈。

磁器口不仅以其典型的巴渝沿江山地建筑风格而广为人知,更因其悠久的历史沉淀和独特的民风、民俗而闻名遐尔。磁器口的民居、、民俗与民风都得到了较好的保留和延续。是老重庆历史与文化的缩影。

最能体现磁器口巴渝文化传统的,首先要数“书场茶馆”。重庆人坐茶馆不仅是一种传统的生活习俗,更是一种乐在其中的精神文化追求。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历史悠久,昔日的戏园子和剧场,都是从书场茶馆演化而来的。它是人们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茶馆演唱的戏曲品种很多,有川剧坐唱(打围鼓)、川曲清音、四川竹琴(道琴)、京剧越剧、打玩友,更具普遍性的是说评书。磁器口的书场茶馆在重庆很有名气,程梓贤、曾令弟等艺人常在磁器口茶馆中说书。听者,买一碗茶,舒舒服服地边喝茶边听、边欣赏。热闹之时,围观、站立者和不买茶(即不付钱)光听、光看者拥挤在过道、巷前,或大街之上。茶馆是磁器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有一些茶馆专为人打牌娱乐之用,不管你认识不认识,几个人坐在一起便可组成牌局,大家边打牌,边聊天,茶馆是磁器口的休闲娱乐中心与信息集散中心,是人们交往、休闲娱乐的场所。

1磁器口的历史文化沉淀与演变

古镇磁器口位于重庆市区近郊,原名白崖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至清初,移民大量迁入本地,白崖场镇西数十里内原有的瓷窑,依赖江流水运日渐发达,遂成川东各地瓷器供应之重镇,“磁器口”之名即由此而起。晚清重庆开阜以来,磁器口工商贸易大为兴起,开始向近代化转向。抗日战争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古镇磁器口的码头水运、农工商贸、宗教活动、学校教育、近代工业均被迅速推向历史的颠峰,沙磁文化作为磁器口镇传统文化与现代新文化的结合体,在此时也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由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背景,1998年磁器口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历史传统街区”。磁器口因其紧邻都市,又存留了重庆历史、文化、民俗等诸多文化因子,被开发为旅游景观。如今,古镇以其传统明清式的建筑、古朴的民风和赫赫有名的沙磁文化之遗风吸引着八方来客。

2 磁器口的多元文化结构

2.1建筑历史街区

磁器口历史街区的主要街道为磁器口正街、金沙街、金碧街。街道与建筑沿嘉陵江及两条溪流环绕马鞍山呈台梯形分布。其街区布局结构,以自然山水环境为基础,依山就势,形成立体空间结构形态,有机地附着于自然环境形态之中,与自然山水的空间结构浑然一体。街道均为长条青石铺就,房屋依次排列,清代修建的石拱人寿桥、新街大桥、金碧桥连接着三街。历史街区由街道、巷道、宅院构成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有空间的三级空间结构,形成清晰的街区社会组织的基本模式这一空间形态是时间的结晶,表现了古镇磁器口历史的和现在的社会。

古镇建筑往往采用“占天不占地”的手法,尽量缩小建筑的基底面积,上部建筑尽量向四周伸展,以争取更多的使用空间,用诸如悬挑、吊脚、横跨、附崖等形式完成空间的拓展。巴渝地区“地势侧陷,皆重屋累居”。汉晋以来,僚人“遂挟山傍谷”,“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阑”。重庆地区独特的吊脚楼就是这种重屋累居的干栏式建筑发展而来的,也是对巴渝环境适应的产物。

2.2社会文化系统

(1)宗教文化:宗教文化是历史记载磁镇出现的最早的文化之一。磁镇历史上曾经是寺庙林立的地方,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等都是当时兴盛的寺庙,以至当地人有“九宫十八庙”之说。传至如今,只有宝轮寺得以保存下来。

(2)巴渝文化:磁器口是巴渝文化的一个缩影。在磁器口镇,巴渝文化主要表现有四类:一是川剧艺术,不仅乡绅市民喜闻乐见,也是该镇乡农民最爱观看的戏剧艺术;二是茶馆社交,从清朝至民国时期,茶馆一直都是民间最重要的社交场合;三是民间工艺,如磁器口镇附近的瓷器,各种竹木器具和篾货编织工艺品,都在磁器口集中,不少远销外地;四是巴渝民俗与饮食文化,诸多民风、民俗以及饮食文化在古镇磁器口得到保存,成为新时期古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沙磁文化:古镇是沙磁文化的发源之地,抗战时期,这里不仅是重庆文化的圣地,而且是全国文化精英集中最多、层次最高的地方。

(4)红岩文化:抗战胜利后,随着全国内战的爆发,文化区的活动也随之转向,发生反独裁反内战的学潮,国民党对中共地下党及爱国学生运动的残酷镇压。这一斗争的焦点红岩文化是以抗日救国为中心的沙磁文化的继续和发展,从抗战文化到红岩文化,磁器口文化由突出爱国主义转向突出革命传统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