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1.光敏色素:植物体内存在着的能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具有可逆转能力的水溶性色素蛋白。
2.自由水:指不被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附或吸附力很小而能自由移动的水。
3.束缚水:细胞中被蛋白质等亲水性生物大分子组成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附不能自由。
移动的水。
4.单盐毒害:任何植物,假若培养在某种单一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
这种单一盐溶液对植物的毒害现象称为单盐毒害。
5.离子拮抗:若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他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弱或者消除。
这种离子间能够互相消除毒害的现象,称离子拮抗,也称离子对抗。
6.平衡溶液:由多种盐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能使植物生长良好的溶液。
7.无氧呼吸消失点:指使植物体内无氧呼吸停止进行的外界气体环境中氧的含量。
8.转移细胞:在疏导组织末梢存在的一些具有物质转移功能的特化细胞,其显著特点是:细胞壁向内伸向细胞质,形成许多褶皱,质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富含ATP酶,为跨膜运输提供足够的能量。
9.第二信使:又称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次级信号,是指细胞感受胞外环境信号和胞间信号后产生的、将细胞外信息转变为细胞内信息的胞内信号分子。
10.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的现象。
同时这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
11.永久萎蔫系数:植物刚刚发生永久萎蔫时土壤中尚存的水分含量(占土壤干重的百分数)。
达到永久萎蔫时土壤所含的水分植物不能利用,属无效水分。
12.生长大周期:指植物一生的生长进程中其生长速率总是表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
如果以植物生长的体积、干重等参数对时间做图则可得“S”形曲线。
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规律称为生长大周期。
13.生物钟:也称生理钟,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测时系统,由此系统控制生物在无重力、光照、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下,按其原有的时期呈周期性运动。
接近24小时周期性、节奏性的变化现象。
14.光周期现象:指植物生长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即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对植物有利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2.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如叶片等),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3.水分临界期——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缺水最为敏感,最易受害的阶段4.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5.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以及矿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通称为矿质营养6.必需元素——指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如果缺乏时则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以及去除时植物表现出专一的、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症状的一类元素7.单盐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8.离子对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来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的作用叫离子对抗9.平衡溶液——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盐溶液,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的溶液10.还原氨基化——还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过程11.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12.通道蛋白——在细胞质膜上构成圆形孔道的内在蛋白13.植物营养临界期——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某种养分的需要虽然绝对数量不一定很多;但有很迫切的时期,如供应量不能满足植物的要求,会使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以后很难弥补损失途径——以RUB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最初产物为PGA三碳化合物的光合途径途径——以PE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最的初产物是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15.交换吸附——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的过程,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它离子所置换,所以细胞吸附离子具有交换性质17.光系统——能吸收光能并将吸收的光能转化成电能的机构。
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
18.反应中心——进行光化学反应的机构。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自由水:不被原生质胶体吸附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的水。
束缚水:被原生质胶粒紧密吸附的或存在于大分子结合空间的水,不能自由移动,也不起溶剂作用的水。
扩散: 以浓度为动力,物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的现象。
集流: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共同移动。
生理需水:直接满足植物生命活动的所需的水。
生态需水:通过改变栽培环境,特别是土壤条件,从而间接地对植物产生影响的水分。
水孔蛋白aquaporin, AQP是指细胞膜上能选择性地高效转运水分子的水通道蛋白。
水势:在相同温度、压力下,体系中水与纯水之间每mol体积水的自由能之差。
用ψw表示,单位为帕(Pa)。
标准状态下,纯水水势=0。
渗透作用:osmosis以压力和浓度两者为动力,水分子透过半透膜从水势高的系统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作用称渗透作用。
渗透势ψs,是由于溶质的存在而引起水的自由能下降的值,为负值,ψS=-iCRT。
ψp:由于压力存在而增加的水势。
(在细胞中是细胞壁压力)一般压力势为正值,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质壁分离时ψp=0,强烈蒸腾时ψp<0。
ψm:(衬质势):由于衬质存在而引起水势降低的数值。
一般为负值。
衬质:亲水层表面能吸附水的物质。
根压:是指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叶片未展开时,是主要动力)。
主动吸水——由于根系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叫主动吸水。
被动吸水:由于枝叶蒸腾引起的根部吸水,叫被动吸水。
被动吸水是植物吸水的主要方式。
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称为蒸腾拉力。
蒸腾拉力-内聚力-张力学说(内聚力学说):由于水的内聚力大于张力,还由于水与输导组织间有强的附着力,所以水柱不会中断而使水分向上运输。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态形式通过植物体表面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蒸腾速率(蒸腾强度):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TR (蒸腾效率)表示指植物在一定生长期内所积累的干物质与蒸腾失水量之比。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1.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2.自由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3.扩散:物质分子从高浓度(高化学势)区域向低浓度(低化学势)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4.集流: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5.水通道蛋白:生物膜上具有通透水分功能的内在蛋白,亦称水孔蛋白6.自由能: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能够做最大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
7.化学势:在等温、等压下,1mol的组分(物质)所具有的自由能。
8.水势:每偏摩尔体积的水在体系中的化学势与纯水在相同温度、压力下的化学势之间的差。
9.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水)通过半透膜而移动的现象。
10.渗透势:溶液中由溶质存在所产生的水势。
11.细胞的压力势:原生质体、液泡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的压力称为膨压,细胞壁在受到膨压作用的同时会产生一种与膨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壁压,即压力势。
12.质外体途径:是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
13.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14. 跨膜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15.根压:是指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6.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17.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18.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19.引起气孔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保卫细胞的吸水膨胀或失水收缩20.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21.蒸腾效率:植物每蒸腾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的g数。
第二章1.溶液培养法(水培法):将植物的根系浸没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 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2. 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如叶片等),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3. 水分临界期——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缺水最为敏感,最易受害的阶段4.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5.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以及矿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通称为矿质营养6. 必需元素——指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如果缺乏时则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以及去除时植物表现出专一的、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症状的一类元素7. 单盐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8. 离子对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来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的作用叫离子对抗9. 平衡溶液——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盐溶液,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的溶液10. 还原氨基化——还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过程11. 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12. 通道蛋白——在细胞质膜上构成圆形孔道的内在蛋白13. 植物营养临界期——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某种养分的需要虽然绝对数量不一定很多;但有很迫切的时期,如供应量不能满足植物的要求,会使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以后很难弥补损失14. C3途径——以RUB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最初产物为PGA三碳化合物的光合途径16. C4途径——以PE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最的初产物是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15. 交换吸附——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的过程,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它离子所置换,所以细胞吸附离子具有交换性质17. 光系统——能吸收光能并将吸收的光能转化成电能的机构。
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
植物生理学 名词解释
1.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能使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含有适当浓度和比例的若干种必需矿质元素的混合溶液称为平衡溶液。
1.抗寒锻炼(cold hardening)或低温驯化(cold acclimation)耐寒品种只有经过低温和短日照的诱导才能逐步提高其抗寒性,此过程称为抗寒锻炼(或低温驯化)。
2. 寡霉素(Oligomycin)它是一种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它抑制线粒体膜间空间的H+通过A TP合成酶的F0进入线粒体基质,从而抑制ATP酶活性。
3. 巯基假说是Levitt于1962年提出的,他认为冰冻对细胞的危害是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由于细胞间隙结冰引起细胞质脱水,使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邻近蛋白质分子-SH氧化形成-S-S-键,蛋白质发生凝聚失去活性。
当解冻吸水时,由于二硫键比氢键稳定,因此氢键断裂,肽链松散,破坏了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导致蛋白质失活。
4. 有机物质运输的原生质环流假说(protoplasma circulation hypothesis of organic substances transport)用原生质环流现象,解释不同的有机物质同时沿不同方向运输的一种假说。
5.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
用表示,一般为负值。
6.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它是指与高能化合物水解放能作用相偶联,而不是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ATP合成作用。
7.叶尖凋萎(wither-tip)缺铜使作物幼叶的叶尖坏死,继而延及叶缘,呈现凋萎状态,以致叶片脱落而整株植物凋萎的现象。
8.蒸腾流(transpiration flux)植物进行蒸腾作用,使体内的水分从下部向上部运输时形成的水流称为蒸腾流。
9.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
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
9.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长期内积累的干物质与同时间内蒸腾消耗的水量的比值。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等3个方面。
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即水溶液的化学势(μw)与纯水(μ0w)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Vw)所得的商。
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
恒为负值。
由于根部水势梯度使水沿导管上升的动力。
主动吸水。
水分子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上升原因的学说。
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化,称为矿质营养。
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植物在含有适当比例和浓度的多种盐分配制成的溶液中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这样的溶液称为平衡溶液。
foliar nutrition)指植物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这种酶。
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
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其中包含色素分子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的过程。
现象。
化合物还原为低铁化合物,并释放氧。
PSⅡ和PS Ⅰ之间几种排列紧密的电子传递体完成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的质子动力势,质子动力势就把ADP和磷酸合成为ATP的过程。
O2和放出CO2的过程,被称为光呼吸。
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放出CO2的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递系统最后传递给分子氧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酶类。
电子到氧合成ATP的数量抗氰呼吸电子传递的末端氧化酶,将电子从UQ传给O2,对氧的亲和力较高,易受水杨酸氧胯酸所抑制,对氰化物不敏感。
= 放出CO2/吸收O2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仅局限于胚芽鞘、幼茎、幼根的薄壁细胞之间;主动运输。
,促进横向生长(加粗),地上部失去负向重力性生长(偏上生长)。
黄化幼苗对乙烯的这三种反应被称为“三重反应”。
存在某种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细胞不均等分裂;极性一旦建立,即难于逆转。
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就称为光形态建成,亦即光控制发育的过程。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的矿质营养及其吸收、运输、同化1. 灰分:将在105 摄氏度下烘干的植物材料在600摄氏度下高温烘烤,剩余的不能挥发的灰白色残渣称为植物的灰分。
2. 灰分元素/矿质元素:构成植物灰分的元素称为植物的灰分元素,由于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土壤矿质,故又称为矿质元素。
3. 必需元素: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4. 大量元素:包括C H O N P K Ga Mg S 9 种,此类元素分别占植物体干重的0.01%-10%。
5. 微量元素:包括Fe Cu B Zn Mn Mo Ni Cl 8 种,此类元素分别占植物体干重的0.00001%-0.01%。
6. 溶液培养法/水培法: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7. 砂基培养法:是在洗净的石英砂等基质中加入营养液、利用砂基作为固定植物根系的支持物来培养植物的方法,与溶液培养法并无实质性的不同。
8. 有氧溶液培养法/ 气培法/雾培法:是将植物根系臵于营养液气雾中培养植物的方法,植物根系并不直接浸入营养液。
9. 有益元素:有些元素并非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但这些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或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有积极影响,这些元素被称为植物的有益元素。
10. 有害元素:有些元素少量或过量存在时均对植物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将这些元素称为有害元素。
11. 质外体/自由空间:植物组织中细胞质膜外部的细胞壁部分在组织内构成一连续的结构空间被称为质外体。
土壤溶液中的各种矿质元素可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自由扩散进入质外体空间,固有时又将质外体称为自由空间。
12. 相对自由空间(RFS:活组织自由空间的体积大小可通过某种离子的扩散平衡实验来估算,这个估算值称为相对自由空间。
13. 共质体运输:溶质通过跨膜运转进入原生质,并通过活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或连续不断的跨膜运转而从一个活细胞运输至另一个活细胞的过程称为共质体运输。
14. 生理碱性盐:将这类由于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而使环境PH升高的盐类称为生理碱性盐,硝酸盐类(硝酸铵例外)一般均属于生理碱性盐。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1、吸涨吸水:由衬质势所决定的吸水过程称为吸涨吸水。
2、渗透吸水:由溶质势所决定的吸水过程称为渗透吸水。
3、根压:由植物根系生理活动所产生的可使水进入根内部的根系内外压力差。
4、吐水:从未受伤叶片的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称为吐水。
5、伤流:从植物体受伤或折断处的组织中溢出液体的现象称为伤流。
6、蒸腾拉力:由植物蒸腾失水而形成的吸水动力称为蒸腾拉力。
7、主动吸水:由根压产生的吸水过程称为主动吸水。
8、被动吸水:植物依靠蒸腾拉力所进行的吸水过程称为被动吸水。
9、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现象。
10、内聚学说:由于水具有很高的内聚力,它足以抵抗张力,保证了导管中水柱的连续性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11、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通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12、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方式快。
13、蒸腾速率:单位叶面积单位时间内蒸腾失水量。
H2O g / h•dm214、蒸腾系数:(或称需水量)每形成1g 干物质所需水分的克数。
15、蒸腾比率:每消耗1Kg H2O所形成干物质的克数。
16、皮孔蒸腾:通过皮孔的蒸腾17、气孔蒸腾:通过气孔的蒸腾。
18、角质层蒸腾:通过角质层的蒸腾。
19、水势:每水的化学势称为水势。
即水溶液的化学势与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的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20、水分临界期:植物对缺水特别敏感时期。
21、气穴现象:纹孔阻挡气泡扩大;水分从相邻导管分子绕过气泡;不同木质部分子形成交叉网络;蒸腾降低、根压可使气体重新溶解;木质部更新。
22、田间持水量: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土水势或土壤水吸力达到一定数值)23、永久萎蔫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萎蔫现象时的土壤含水量。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就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得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得基础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得信号转导、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
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得吸收、运输、利用与散失得过程、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得系统中一摩尔体积得水与一摩尔体积纯水之间得化学势差称为水势。
把纯水得水势定义为零,溶液得水势值则就是负值。
压力势: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得存在而引起得水势增加得值、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得存在而引起得水势降低得值。
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得压力。
伤流与吐水现象就是根压存在得证据、自由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得水、渗透作用:溶液中得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得现象、对于水溶液而言,就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得现象。
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得水。
衬质势: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得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得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得数值。
吐水:从未受伤得叶片尖端或边缘得水孔向外溢出液滴得现象。
(水,温,湿)伤流:从受伤或折断得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得现象。
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得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得力量。
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就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得现象。
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g·kg-l表示。
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得g数,它就是蒸腾效率得倒数,又称需水量。
抗蒸腾剂:能降低蒸腾作用得物质,它们具有保持植物体中水分平衡,维持植株正常代谢得作用、抗蒸腾剂得种类很多,如有得可促进气孔关闭。
吸胀作用: 亲水胶体物质吸水膨胀得现象称为吸胀作用。
胶体物质吸引水分子得力量称为吸胀。
永久萎蔫:降低蒸腾仍不能消除水分亏缺恢复原状得萎蔫永久萎蔫系数:将叶片刚刚显示萎蔫得植物,转移至阴湿处仍不能恢复原状,此时土壤中水分重量与土壤干重得百分比叫做永久萎蔫系数。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自由水:不被原生质胶体吸附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的水。
束缚水:被原生质胶粒紧密吸附的或存在于大分子结合空间的水,不能自由移动,也不起溶剂作用的水。
扩散: 以浓度为动力,物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的现象。
集流: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共同移动。
生理需水:直接满足植物生命活动的所需的水。
生态需水:通过改变栽培环境,特别是土壤条件,从而间接地对植物产生影响的水分。
水孔蛋白aquaporin, AQP是指细胞膜上能选择性地高效转运水分子的水通道蛋白。
水势:在相同温度、压力下,体系中水与纯水之间每mol体积水的自由能之差。
用ψw 表示,单位为帕(Pa)。
标准状态下,纯水水势=0。
渗透作用:osmosis以压力和浓度两者为动力,水分子透过半透膜从水势高的系统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作用称渗透作用。
渗透势ψs,是由于溶质的存在而引起水的自由能下降的值,为负值,ψS=-iCRT。
ψp:由于压力存在而增加的水势。
(在细胞中是细胞壁压力)一般压力势为正值,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质壁分离时ψp=0,强烈蒸腾时ψp<0。
ψm:(衬质势):由于衬质存在而引起水势降低的数值。
一般为负值。
衬质:亲水层表面能吸附水的物质。
根压:是指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叶片未展开时,是主要动力)。
主动吸水——由于根系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叫主动吸水。
被动吸水:由于枝叶蒸腾引起的根部吸水,叫被动吸水。
被动吸水是植物吸水的主要方式。
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称为蒸腾拉力。
蒸腾拉力-内聚力-张力学说(内聚力学说):由于水的内聚力大于张力,还由于水与输导组织间有强的附着力,所以水柱不会中断而使水分向上运输。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态形式通过植物体表面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蒸腾速率(蒸腾强度):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TR (蒸腾效率)表示指植物在一定生长期内所积累的干物质与蒸腾失水量之比。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其目的在于认识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
伤流:又称为溢泌。
将植物的枝或干切断时,从伤口流出水液的现象称为伤流。
伤流液:掐断植物的嫩茎,断面流出汁液,这种现象称为伤流,流出的液体即伤流液,是伤口的输导组织(木质部)的汁液,受根压作用使其在导管中向地上部移动而流出,此外不可避免的还有细胞液,组织液和韧皮部流出的有机物。
因此流出的汁液以水为主,其中还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和有机物,以及植物激素等。
吐水:植物通过水孔、吐水组织、排水毛等以水滴的形式排出水分的现象。
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植物矿质营养:植物为维持生长和代谢的需要而吸收利用无机营养元素的过程。
植物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原初电子受体:原初电子供体:直接向原初电子受体提供电子的电子传递体。
由于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光化学反应中最先向原初电子受体提供电子的,因此反应中心色素又叫原初电子供体。
光合磷酸化: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将ADP和无机磷(Pi)结合形成ATP的生物学过程。
是光合细胞吸收光能后转换成化学能的一种贮存形式。
同化力:ATP和NADPH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一方面这两者都能暂时将能量贮藏,将来向下传递;另一方面,NADPH的H+又能进一步还原CO2并形成中间产物。
这样就把光反应和碳反应联系起来了。
由于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中的CO2同化,所以把这两种物质合成为同化力(assimilatory power). Rubisco:Rubisco,即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 bisphosphate car boxylase oxygenase).是光合作用C3碳反应中重要的羧化酶,也是光呼吸中不可缺少的加氧酶.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1.生物膜:构成细胞的所有膜的总称,它由脂类和蛋白质等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生理功能.2.水通道蛋白:存在生物膜上的具有通透水分功能的内在蛋白。
水通道蛋白亦称水孔蛋白。
3.必需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直接的必不可少的作用的元素。
4.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有适当的电子受体存在时,光下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5.糖酵解:己糖在细胞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6.比集转运速率: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切面积上所运转的干物质的数量。
用其来衡量同化物运输快慢与数量。
7.偏上生长:指植物器官的上部生长速度快于下部的现象。
乙烯对茎和叶柄都有偏上生长的作用,从而造成茎的横向生长和叶片下垂。
8.脱分化:植物已经分化的细胞在切割损伤或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失去分化状态的、结构均一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过程。
9.春化作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10.逆境:亦称为环境胁迫,是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11. 共质体: 由胞间连丝把原生质(不含液泡)连成一体的体系,包含质膜。
12.水分代谢: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13.灰分元素:14.第二信使:细胞内容易扩散传播分子,它们参与将细胞外信息传递到细胞内靶酶的过程。
15.呼吸链:即呼吸电子传递链,指线粒体内膜上由呼吸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16.韧皮部装载:同化物从合成部位通过共质体或质外体运输进入筛管的过程。
17.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小分子有机物。
18.细胞的全能性:指植物的每一个生活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分化成一个完整植株的能力。
19.光周期现象:昼夜的相对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叫做光周期现象。
20.活性氧:指化学性质活泼、氧化能力很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
21.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指细胞偶联各种刺激信号(包括各种内外源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1、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是指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2、水分临界期:水分临界期是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3、光形态建成:光形态建成是指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4、三重反应:用乙烯处理植物幼苗后,出现的抑制伸长生长、促进茎增粗、促进茎横向生长的现象称为三重反应。
5、末端氧化酶:末端氧化酶是指处于生物氧化反应的最末端,将底物脱下的H+或e-传递给O2,从而形成H20或H2O2的氧化酶。
6、临界日长:临界日长是指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照长度或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长度。
7、临界夜长:临界夜长是指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暗期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暗期。
8、感性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植物受无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运动。
9、向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受外界单方向刺激产生的生长性运动。
10、向光性:向光性是指植物向光照入射方向弯曲的反应。
11、自由水:自由水是指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含量制约植物的代谢强度。
12、束缚水:束缚水是指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
13、溶液培养法:又名水培法,是指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14、荧光现象:荧光现象是指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15、同化能力:由于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中CO2的同化,因此将这两种物质统称为同化能力。
16、光补偿点:光补偿点是指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相等时的外界光照强度。
17、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强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上升而增加,这个数值称为光饱和点。
18、CO2补偿点:CO2补偿点是指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与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量达到动态平衡时,外界环境中的CO2浓度。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1.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阳光通过短波辐射到地表,使地面及物体温度升高,以长波辐射形式返回散失热量,但由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不能透过长波辐射,使辐射出去的能量有反射回来,地球散失的能量减少,地球变暖。
这种效应类似温室。
2.Reaction center pigments中心色素又名陷井——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吸收集光色素传递而来的激发能后,发生光化学反应引起电荷分离的光合色素。
3.Light harvesting pigments (Antenna pigments)集光色素或天线色素——只起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不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大部分叶绿素a。
4.Photosynthetic chain光合链是类囊体膜上由两个光系统(PSⅠ、PSⅡ)和若干电子传递体,按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依次排列而成的电子传递系统。
◇注:光合链的主要成分:1.PSⅡ及其集光色素复合体(LHCⅡ)2.PSI及其集光色素复合体(LHCI)3.细胞色素复合体(含Cytf、Cytb6和Fe-S蛋白)4.偶联因子复合体(又名ATP合成酶)5.PQ shutterPQ穿梭:在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中PQ使间质中H+不断转入类囊体腔,导致间质pH 上升,形成跨膜的质子梯度。
◇注:PQ(质体醌或质醌):担负着传递氢(H+和e-)的任务。
6.Photophosphorylation光合磷酸化:绿色植物光下催化ADP和Pi形成ATP的过程。
◇注:包括非环式PSP、环式PSP和假环式PSP.7.Assimilatory power光合作用前两阶段结束形成活跃的化学能ATP和NADPH合称为“同化力”。
8.Photorespiration光呼吸:是指高等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下吸收O2放出CO2的过程。
◇注:光呼吸底物——乙醇酸glycolic acid;条件--光;乙醇酸的生物合成及其氧化代谢过程,完成全过程依次涉及到叶绿体、过氧化物体和线粒体三种细胞器。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水分临界期:是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水分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纯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的水势,以负值表示。
质外体:由细胞壁及细胞间隙等空间(包含导管与管胞)组成的体系。
小孔律:气体分子通过小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是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是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
蒸腾系数:又称需水量(water requirement),指植物合成1克干物质所蒸腾消耗的水分克数。
蒸腾系数是一个无量纲数,值越大说明植物需水量越多,水分利用率越低。
田间持水量(field moisture capacity):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水分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土水势或土壤水吸力达到一定数值),是大多数植物可利用的土壤水上限。
衬质势:生长点分生区的细胞、风干种子细胞的中心液泡未形成,其水分组分即衬质势。
束缚水:)被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吸附或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不能自由移动,具有较低的蒸汽压,在远离0℃以下的温度下结冰,不起溶剂作用,并似乎对生理过程是无效的水。
蒸腾速率:是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一般用每小时每平方米叶面积蒸腾水量的克数表示(g· m-2·h-1)。
内聚力学说:解释水分沿导管向上运输的内聚力学说的主要内容。
灰分元素:亦称矿质元素。
当干燥的植物体经过充分燃烧后,会留下一些呈灰白色的残渣,这就是所谓的灰分。
矿质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灰分中,将灰分进行化学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含有磷、钾、钙、镁、铁、钴等多种元素,通常将这些元素称为灰分元素。
离子拮抗:若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不同族金属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消除,这种离子间能够互相消除毒害的现象,称离子拮抗。
单盐毒害:由于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而对植物起毒害作用的现象称为单盐毒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原核细胞(prokaryotic-cell) 无典型细胞核的细胞,其核质外面无核膜,细胞质中缺少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器。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prokaryote)。
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属原核生物。
2.真核细胞(eukaryotic-cell) 具有真正细胞核的细胞,其核质被两层核膜包裹,细胞内有结构与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多种细胞器之间有内膜系统联络。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eukayote)。
高等动物与植物属真核生物。
3.原生质体(protoplast) 除细胞壁以外的细胞部分。
包括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质基质以及其外围的细胞质膜。
原生质体失去了细胞的固有形态,通常呈球状。
4.细胞壁(cell-wall) 细胞外围的一层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具有一定弹性和硬度,界定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典型的细胞壁由胞间层、初生壁以及次生壁组成。
5.生物膜(biomembrane) 即构成细胞的所有膜的总称,它由脂类和蛋白质等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按其所处的位置可分为质膜和内膜。
6.共质体(symplast) 由胞间连丝把原生质(不含液泡)连成一体的体系,包含质膜。
7.质外体(apoplast) 由细胞壁及细胞间隙等空间(包含导管与管胞)组成的体系。
8.内膜系统(endomembrane-system) 是那些处在细胞质中,在结构上连续、功能上关联的,由膜组成的细胞器总称。
主要指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高尔基体小泡和液泡等。
9.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等,它们都由蛋白质组成,没有膜的结构,互相联结成立体的网络,也称为细胞内的微梁系统(microtrabecular system)。
10.细胞器(cell-organelle) 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特定生理功能的细微结构。
依被膜的多少可把细胞器分为:双层膜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质体等;单层膜细胞器如内质网、液泡、高尔基体、蛋白体等;无膜细胞器如核糖体、微管、微丝等。
11.质体(plastid) 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具有双层被膜,由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成,包括淀粉体、叶绿体和杂色体等。
12.线粒体(mitochondria) 真核细胞的一种半自主的细胞器。
呈球状、棒状或细丝状等,由双层膜组成的囊状结构;其内膜向腔内突起形成许多嵴,主要功能进行三羧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将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逐步释放出来,供应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故有“细胞动力站”之称。
线粒体能自行分裂,并含有DNA、RNA和核糖体,能进行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但由于遗传信息量不足,大部分蛋白质仍需由细胞核遗传系统提供,故其只具半自主性。
13.微管(microtubule) 存在于动植物细胞质内的由微管蛋白组成的中空的管状结构。
其主要功能除起细胞的支架作用和参与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外,还与细胞壁、纺缍丝、中心粒的形成有关。
14.微丝(microfilament) 由丝状收缩蛋白所组成的纤维状结构,类似于肌肉中的肌动蛋白,可以聚集成束状,参与胞质运动、物质运输,并与细胞感应有关。
15.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 交织分布于细胞质中的膜层系统,内与细胞核外被膜相连,外与质膜相连,并通过胞间连丝与邻近细胞的内质网相连。
内质网是物质合成的场所,参与细胞器和细胞间物质和信息的传递。
16.高尔基体(Golgi-body) 由若干个由膜包围的扁平盘状的液囊垛叠而成的细胞器,它能向细胞质中分泌囊泡(高尔基体小泡),与物质集运和分泌、细胞壁形成、大分子装配等有关。
17.核小体(nucleosome) 构成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每个核小体包括200bp的DNA片断和8个组蛋白分子。
18.液泡(vacuole) 植物细胞特有的,由单层膜包裹的囊泡。
它起源于内质网或高尔基体小泡。
在分生组织细胞中液泡较小且分散,而在成熟植物细胞中小液泡被融合成大液泡。
在转运物质、调节细胞水势、吸收与积累物质方面有重要作用。
19.溶酶体(lysosome) 是由单层膜包围,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具有消化生物大分子,溶解细胞器等作用。
如溶酶体破裂,酸性水解酶进入细胞质,会引起细胞的自溶。
20.核糖体(ribosome) 细胞内参与合成蛋白质的颗粒状结构,亦称核糖核蛋白体。
无膜包裹,大致由等量的RNA和蛋白质组成,大多分布于胞基质中,呈游离状态或附于粗糙型内质网上,少数存在于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核中。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游离于胞基质的核糖体往往成串排列在mRNA上,组成多聚核糖体(polysome),这样一条mRNA 链上的信息可以同时用来合成多条同样的多肽链。
21.核糖核酸(ribose-nucleic-acid) 即含核糖的核酸。
它由多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细胞内的核糖核酸因其功能和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种:①转移核糖核酸(t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起着携带和转移活化氨基酸的作用;②信使核糖核酸(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③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同蛋白质一起构成核糖体,后者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22.胞间连丝(plasmodesma) 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其通道可由质膜或内质网膜或连丝微管所构成。
23.流动镶嵌模型(fluid-mosaic-model) 由辛格尔和尼柯尔森提出的解释生物膜结构的模型,认为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着可移动的蛋白质,使膜具有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24.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 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细胞的全能性是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25.细胞周期(cell-cycle) 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形成子细胞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形成新的子细胞所经历的时期。
可以分为G1期、S期、G2期、M期四个时期。
26.G1期:第1间隙期(gap1),又称DNA合成前期(pre-synthetic phase),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时期,进行rRNA、mRNA、tRNA与蛋白质的合成,为DNA复制作准备。
27.S期 DNA复制期(synthetic phase)。
主要进行DNA 及有关组蛋白的合成。
28.G2期:第2间隙期(gap2),又称DNA合成后期(post-synthetic phase),指DNA复制完到有丝分裂开始的一段间隙,主要进行染色体的精确复制,为有丝分裂作准备。
29.M期有丝分裂期(mitosis),按前期(prophase)、中期(metaphase)、后期(anaphase)和末期(telophase)的次序进行细胞分裂。
30.周期时间(time of cycle) 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所需的时间。
31.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为了自身发育及抵抗不良环境的需要而主动地结束细胞生命。
二01. 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02. 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如叶片等),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03. 水分临界期——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缺水最为敏感,最易受害的阶段04.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05.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通称为矿质营养06. 必需元素——指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如果缺乏时则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以及去除时植物表现出专一的、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症状的一类元素07. 单盐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08. 离子对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来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的作用叫离子对抗09. 平衡溶液——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作用的溶液10. 还原氨基化——还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过程11. 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12. 通道蛋白——在细胞质膜上构成圆形孔道的内在蛋白13. 植物营养临界期——14. C3途径——以RUB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为PGA的光合途径为C3途径15. 交换吸附——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的过程,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它离子所置换,所以细胞吸附离子具有交换性质16. C4途径——以PE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最的初产物是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为C4途径。
17. 光系统——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
18. 反应中心——由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19.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20. 磷光现象——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和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
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21. 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22.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CO2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O2并积蓄能量的过程23. 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并将之传到反应中心色素的色素24. 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 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25. 光补偿点——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26. 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27. 呼吸作用——生活细胞内某些有机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进行彻底或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过程28. 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29.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直到形成水和CO2为止的过程30. 巴斯德效应——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的现象叫巴斯德效应31. P/O——一对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每消耗1个氧原子与所用去的磷酸的比值32. 氧化磷酸化作用——氧化过程中伴随着ATP的合成,即氧化作与磷酸化作用同时进行的过程33. 植物生长物质——是指一些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物质,它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34. 植物生长调节剂——指具有一些激素活性人工合成的物质35.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