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生物-红火蚁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及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及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红火蚁是一种具有侵略性的蚂蚁,其分布范围较广,对人类和动植物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近年来,红火蚁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加剧的趋势,成为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从红火蚁疫情的特点分析、发生原因和防控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1. 蔓延迅速:红火蚁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繁殖速度极快,一旦某一地区出现红火蚁疫情,很快就会蔓延到周边地区,甚至形成大面积的爆发。
2. 对人畜造成危害:红火蚁具有侵略性,一旦受到惊扰,会进行攻击,对人畜造成刺痛和灼伤,甚至危及生命。
3. 破坏农林业生产:红火蚁主要以地面的种子、幼虫、蚁蜜等为食,它们疯狂掠食,对农作物和森林植被造成破坏。
4. 难以根除:红火蚁巢穴深藏地下,很难被发现和根除,因此一旦疫情爆发,防控难度大,难以迅速有效控制。
二、红火蚁疫情发生原因1. 生态环境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开发的增加,原本适宜红火蚁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这导致了红火蚁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从而迫使它们向人类聚居区域进攻。
2. 生物入侵: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是一种外来物种。
由于人类的交通运输和贸易活动,红火蚁被带入了其他地区,导致其在这些地区大量繁殖,形成了疫情。
3. 卫生条件恶化:一些地区的卫生条件较差,垃圾、废弃物等长时间堆积,成为红火蚁的温床。
红火蚁在这些地方繁殖,很容易引发疫情。
4. 缺乏有效防控措施:由于红火蚁的狡猾和隐蔽,许多地方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当红火蚁疫情发生时,往往束手无策,导致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三、红火蚁疫情防控对策1. 增强监测力度:通过增加专业监测人员和设备,加强对红火蚁的监测力度,及早发现和提前预警疫情的爆发。
2.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红火蚁的认知,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3. 加强防控技术研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红火蚁防控技术的研究,寻求新的、更有效的防控手段。
4. 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红火蚁的生存条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又称为进口火蚁,是一种具有侵略性的外来入侵物种。
它们原产于南美洲,但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分布,包括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
红火蚁的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预防和控制红火蚁的扩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红火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1. 了解红火蚁的特征和习性在进行红火蚁的预防和控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红火蚁的特征和习性。
红火蚁的工蚁身体呈红褐色,体长约2-6毫米,有较强的攻击性和防御性。
它们主要以昆虫、小型脊椎动物和植物的种子为食,也会攻击人和动物。
红火蚁的巢穴通常位于土壤中,可以建造在地下、树木的根部或人工结构中。
它们以蚁后为中心,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
红火蚁的女王可以产卵,每个巢穴中可能有数千个工蚁。
2. 预防红火蚁的扩散预防红火蚁的扩散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预防红火蚁扩散的方法:2.1 防止红火蚁的传播- 不要携带有红火蚁的土壤、植物或其他物品进入未受感染的地区。
- 从受感染地区购买或获取的植物和土壤应经过检疫处理。
- 在运输植物和土壤时,使用密封的容器或包装材料,以防止红火蚁的逃逸。
- 在户外活动期间,尽量避免踩踏或破坏红火蚁的巢穴,以免扩散。
2.2 加强宣传和教育- 加强公众对红火蚁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其对红火蚁入侵的警觉性。
- 向农民、园艺师和其他从事农业和园艺活动的人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使他们能够识别和报告红火蚁的存在。
2.3 加强监测和检测- 建立红火蚁的监测网络,定期检测和报告红火蚁的分布情况。
- 制定红火蚁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并培训相关人员进行检测工作。
- 加强对进口植物和土壤的检疫,确保不带有红火蚁。
3. 控制红火蚁的方法如果红火蚁已经入侵了某个地区,我们需要采取控制措施来减少其数量和扩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控制红火蚁的方法:3.1 生物控制- 引入天敌,如寄生蜂、天牛和蚁狮,以控制红火蚁的数量。
入侵生物-红火蚁
红火蚁
生活习性与寿命
红火蚁食性杂,觅食能力强,喜食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也猎食无脊椎动物、 红火蚁食性杂,觅食能力强,喜食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也猎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 植物,还可取食腐肉。 物、植物,还可取食腐肉。 据报道,该蚁可取食149种野生花草的种子, 据报道,该蚁可取食149种野生花草的种子, 149种野生花草的种子 57种农作物。红火蚁群体生存、 57种农作物。红火蚁群体生存、发展需要大量 种农作物 的糖分,因此工蚁常取食植物汁液、 的糖分,因此工蚁常取食植物汁液、花蜜或在 植物上“放牧”蚜虫、介壳虫。通常在凉爽季 植物上“放牧”蚜虫、介壳虫。 节的白天或炎热时期的傍晚和夜间工蚁觅食活 动最积极。 动最积极。觅食蚁通过地表下的水平蚁道离巢 去觅食,一个大型蚁巢的觅食蚁道可从蚁丘负外延伸几十米远,沿路有通向地面的开口。 去觅食,一个大型蚁巢的觅食蚁道可从蚁丘负外延伸几十米远,沿路有通向地面的开口。 在蚁丘四围有一明确的觅食范围,在此区域内不容许其他种群的红火蚁进入。 在蚁丘四围有一明确的觅食范围,在此区域内不容许其他种群的红火蚁进入。 红火蚁的寿命与体型有关,一般小型工蚁寿命在30-60天 中型工蚁寿命在60 90天 60红火蚁的寿命与体型有关,一般小型工蚁寿命在30-60天,中型工蚁寿命在60-90天, 30 大工蚁在90 180天 后蚁寿命在2 年左右。由卵到羽化为成虫大约需要22 38天 9022大工蚁在90-180天。后蚁寿命在2-6年左右。由卵到羽化为成虫大约需要22-38天。红火 蚁为单或多后制群体,后蚁每天可最高产卵800 800枚 蚁为单或多后制群体,后蚁每天可最高产卵800枚,一个几只蚁后的巢穴每天共可以产生 2000-3000枚卵 当食物充足时产卵量即可达到最大,一个成熟的蚁巢可以达到24 枚卵。 24万头工 2000-3000枚卵。当食物充足时产卵量即可达到最大,一个成熟的蚁巢可以达到24万头工 典型蚁巢为8万头。 蚁,典型蚁巢为8万头。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一、引言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入侵性的昆虫,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介绍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二、红火蚁的特征与危害红火蚁是一种小型蚂蚁,身体呈红褐色,体长约2-6毫米。
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巢穴,对农作物、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造成伤害。
红火蚁的咬口器非常锋利,咬人会引起剧痛和皮肤瘙痒,甚至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此外,红火蚁还会损害电线、电缆等基础设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三、红火蚁的预防措施1. 教育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红火蚁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预防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传达红火蚁的危害性和防治方法。
2. 早期监测建立红火蚁的监测系统,及早发现入侵情况。
可以利用专业设备和技术,对潜在的红火蚁入侵区域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测,发现红火蚁巢穴后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防止传播加强对红火蚁传播途径的管控,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例如,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强检疫措施,对运输的土壤、植物等进行检疫,防止红火蚁通过货物传播。
4. 生态调控通过调整生态环境,减少红火蚁的栖息地。
可以采取植被管理、水源管理等措施,降低红火蚁的生存条件,从而减少其数量。
四、红火蚁的控制方法1. 物理控制物理控制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消灭红火蚁。
常见的方法包括热水浸泡、高温熏蒸等。
例如,将红火蚁巢穴浸泡在高温水中,或者使用高温蒸汽对巢穴进行熏蒸,以达到杀灭红火蚁的效果。
2. 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指利用天敌或病原体来控制红火蚁的数量。
可以引入天敌昆虫或寄生菌等,与红火蚁进行竞争或感染,从而减少其数量。
例如,引入食蚁兽等天敌,或者使用红火蚁特异性的寄生菌进行控制。
3. 化学控制化学控制是指使用化学药剂来消灭红火蚁。
常见的化学药剂包括杀虫剂、诱杀剂等。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注意选择对红火蚁有高效杀灭作用的药剂,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红火蚁
红火蚁
中文:红火蚁、外引红火蚁、泊来红火蚁(台湾)
分布于中国台湾(2004.7)、香港、广东、澳门。
入侵红火蚁是最近进入中国的入侵物种,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收录的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
一。
这种生物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
喜群聚并好攻击,对其栖息地的周围环境生物
具有强大危害。
输入性红火蚁具有极强的生态
适应能力,可造成重大经济危害,并对人、畜
有骚扰及叮咬损伤甚至致死性。
人被红火蚁叮
咬后,受伤部位会感觉持续性灼热样疼痛,局
部皮肤有红斑、水泡、硬肿,还有些痒,如水
泡破裂常可引起细菌性二次感染。
少数体质敏
感的人可能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出现呼吸
困难、四肢厥冷等循环衰竭症状,中枢神经系
统因脑缺氧和脑水肿,发生头晕、乏力、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据分析,红火蚁的适宜生存地区是北纬32.9度以南 即我国的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北局部地区,其扩散北界甚至可达天津及北京的边缘地区。
其入侵方式主要是随植物、土壤、货物包装和运输工具等进入。
带土植物调运频繁,有利于红火蚁传播、扩散。
在进口种苗、花卉等植物性
产品时,为避免病虫害的传入,一般要求不
带土。
国内在种苗、花卉、草坪、观赏植物等
贸易调运中,植物基本上带有土壤或栽培基
质。
有些地方甚至还长途运输废土、堆肥、
垃圾废品等、这些活动显著地增强了红火蚁
传播地可能性,也可能大大加快其扩散速
度。
红火蚁识别与防控技术
红火蚁识别与防控技术红火蚁(So1enopsisinvicta),源自南美洲,为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是一种农业及医学害虫。
一旦被红火蚁咬了,就会引起毒性反应,轻者皮肤瘙痒起泡,重者则会有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一、危害症状叮咬过的人通常会留下延续数周或永久性的伤疤,重者会产生胸痛、呼吸衰竭、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二、识别方法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巢是用土^堆成高10~30厘米,直径30~50厘米的蚁丘,有时为大面积蜂窝状。
新形成的蚁巢在4~9个月后出现明显的小土丘状的蚁丘,其表面土康颗粒细碎、均匀。
I®着蚁巢内的蚁群数量不断增加,露出土面的蚊丘也不断增大。
当蚁巢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
因此,可根据蚁丘的特点及主动攻击入侵者的行为,迅速判断是否为红火蚁。
三、传播途径红火蚁的入侵、传播包括自然扩散和人为传播。
自然扩散主要是生殖蚁飞行或随洪水流动扩散,也可随搬巢而作短距离移动;人为传播主要因园艺植物、草皮、土壤废土移动、园艺设备、车辆等运输工具污染等作长距离传播。
四、防控措施(-)加强检疫。
调运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尤其是带土的花卉苗木等,应先向所在地植物检疫机构申报,办理检疫要求书,在取得《植物检疫证书》后方可调入或调出。
(二)化学药剂处理。
将杀虫剂如毒死婢等药剂混入大豆油中,引诱红火蚁取食从而毒杀至死的防治方法。
(三)物理处理法。
沸水法是直接利用沸水处理可见蚁巢(蚁丘),防除效果接近60%o水淹法则是用水淹没蚁巢将蚂蚁淹死,有效的实施需直接挖掘蚁丘,将整个蚊巢在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
(五)生物防治。
主要使用寄生蝇,寄生真菌小芽匏能够感染工蚁并通过并哺作用传给蚁后,最终导致蚊后产卵量降低,整个蚁巢渐渐衰弱。
蚁巢可以在9~18个月内被灭绝,例如,红火蚁寄生性蚤蝇则是将卵寄生在红火蚁工就身体导致种群衰弱。
红火蚁的危害及防治
二、红火蚁的危害
02、红火蚁对生态危害
红火蚁给被入侵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红火 蚁取食多种作物的种子、根部、果实等,为害 幼苗,造成产量下降。它损坏灌溉系统,降低 工作效率,侵袭牲畜,造成农业上的损失。
二、红火蚁的危害
02、红火蚁对生态危害
红火蚁对野生动植物也有严重的影响。它可攻 击海龟、蜥蜴、鸟类等的卵,对小型哺乳动物 的密度和无脊椎动物群落有负面的影响。
02
红火蚁的危害
二、红火蚁的危害
01、红火蚁对人的危害
红火蚁对人有攻击性和重复蜇刺的能力。 红火蚁以上颚钳住人的皮肤,以腹部末端 的螯针对人体连续叮蜇多次,每次叮蜇时 都从毒囊中释放毒液。
二、红火蚁的危害
01、红火蚁对人的危害
人体被红火蚁叮蜇后有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 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多数人仅感觉疼痛、 不舒服,少数人对毒液中的毒蛋白过敏,会产 生过敏性休克,有死亡的危险。如水泡或脓包 破掉,不注意清洁卫生时易引起细菌二次感染。
红火蚁危害及防治
防治红火蚁主题班会
目录
01 什么是红火蚁
02 红火蚁的危害
03 如何防治
04 叮咬的预防及处理
01
什么是红火蚁
一、什么是红火蚁
红火蚁是蚂蚁的一种,属于社会性昆虫, 有多个品级,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蚁、雄 蚁和工蚁(发育不全无生殖能力的雌 蚁)。其中的工蚁又可分为一至多型, 多型时包括大型工蚁(兵蚁)和小型工 蚁。工蚁有腹柄结2个;触角一般10节, 末2节成锤棒状;唇基两侧有纵脊向前延 伸成齿。雌蚁和雄蚁有单眼,雌蚁触角一 般11节,雄蚁触角一般12节。并胸腹节不 具刺或齿。
三、如何防治
03、物理防治
阻断食物来源(物理防治):对场站草坪进行硬化, 铺碎石或透水砖,无草坪生长将大大降低红火 蚁的食物来源,逼迫其迁移。
红火蚁的防控措施
红火蚁的防控措施红火蚁(Scientific name: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和农业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红火蚁的侵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介绍红火蚁的防控措施,包括预防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一、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公众普及红火蚁的危害性和防控知识,增强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2.严格控制物种引入。
加强对外来植物和土壤的检疫,严禁引入可能携带红火蚁的物种,避免红火蚁通过物种引入扩散。
3.加强监测和早期预警。
建立红火蚁的监测网,定期对重点地区进行调查和监测,一旦发现红火蚁的踪迹,及时做出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生物防治1.引入天敌。
研究并选择适应性强的天敌引入,如啮蚁科动物、寄生蜂等,以控制红火蚁的种群数量。
2.利用病原微生物。
研发红火蚁特异性的病原微生物,如病毒和细菌,通过感染红火蚁来控制其种群数量。
三、物理防治1.土地整治。
对红火蚁的密集区域进行土地整治,包括清除杂草、修剪植被、清理垃圾等,以减少红火蚁的生存环境。
2.建立隔离带。
在农田或住宅区周围建立隔离带,设置防火蚁沟、防火蚁墙等隔离设施,阻止红火蚁的扩散。
四、化学防治1.喷洒杀虫剂。
选择有效、低毒的杀虫剂,喷洒在红火蚁活动区域,如农田、公园等,以达到控制红火蚁种群的目的。
2.利用诱饵。
研发诱饵毒剂,将其放置在红火蚁活动区域,红火蚁误食后会带回巢穴,从而达到全面灭蚁的效果。
红火蚁的防控措施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施策。
预防措施是最为重要的,通过宣传教育和严格管控物种引入,可以减少红火蚁的扩散。
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可以通过引入天敌、利用病原微生物、进行土地整治和建立隔离带等措施,控制红火蚁的种群数量和扩散范围。
化学防治可以作为最后手段,在必要时采用喷洒杀虫剂或利用诱饵毒剂来控制红火蚁的种群。
综合运用这些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遏制红火蚁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红火蚁防治工作方案
红火蚁防治工作方案红火蚁是一种入侵性的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红火蚁的扩散,保护生态平衡和人民的健康,我们需要制定一项全面的红火蚁防治工作方案。
一、红火蚁的危害红火蚁是一种聚居性蚂蚁,以群体方式生活。
它们具有侵略性和攻击性,能够给人和动物造成刺痛和疼痛,并引发过敏反应。
红火蚁的巢穴可以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地下水的循环。
此外,它们还会损害电力设施、通信线路和农田灌溉设施,对农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危害。
二、红火蚁的传播途径红火蚁主要通过人类和货物的运输传播。
它们可以隐藏在土壤、木材、花卉和其他植物材料中,进入新的地区。
因此,加强对进出口货物的检验和检疫是防治红火蚁传播的重要措施。
三、红火蚁防治的综合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红火蚁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同时,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2. 加强监测和早期预警建立红火蚁的监测网,定期对潜在传播途径和易发区域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红火蚁的入侵和扩散。
一旦发现红火蚁的迹象,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灭蚁,阻止其扩散。
3. 停止使用有害农药传统的农药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有限,并且有可能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更大的损害。
因此,我们应该推广使用环境友好型的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和使用微生物杀蚁剂,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加强园林管理公园、花坛和绿化带是红火蚁滋生的理想场所。
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管理,定期清除红火蚁巢穴,减少它们的繁殖和扩散。
同时,合理规划植被结构,减少红火蚁的栖息地。
5. 强化社区参与社区居民是红火蚁防治工作的重要参与者。
组织居民开展清除红火蚁巢穴的行动,提高居民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同时,建立社区红火蚁防治志愿者队伍,加强巡查和监督,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6. 国际合作红火蚁是跨境传播的物种,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红火蚁的入侵。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同研发红火蚁的防治技术和方法。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一、引言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又称为进口火蚁,是一种来自南美洲的入侵性害虫。
它们具有极强的侵略性和繁殖能力,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为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红火蚁的扩散,本文将介绍红火蚁的特征、预防措施以及控制方法。
二、红火蚁的特征红火蚁的工蚁体长约2-6毫米,身体呈红褐色。
它们具有剧烈的攻击性,一旦受到威胁,会迅速会萃并进行群体攻击。
红火蚁的蚁巢通常建在地下,内部结构复杂,包括多个女王蚁和成千上万只工蚁。
红火蚁的蚁后寿命长达数年,每年能产千万只卵,使得红火蚁的种群迅速扩大。
三、红火蚁的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册、社区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红火蚁的危害和预防知识。
提高公众对红火蚁的认知和警惕性,增强预防意识。
2. 管控入侵途径加强对入境货物、木材、植物等的检疫,及时发现并隔离红火蚁的传播源。
加强边境和港口的监测,防止红火蚁通过非法贸易途径传入。
3. 阻断传播途径加强对携带红火蚁的物品、土壤、植物等的消毒和处理。
禁止私自携带植物和土壤进出各地,减少红火蚁的传播途径。
4. 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加强社区的环境整治,清除废弃物和积水,减少红火蚁的栖息地。
定期巡查社区,发现红火蚁的蚁巢及时进行处理。
四、红火蚁的控制方法1. 化学控制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对红火蚁进行喷洒或者撒布,以达到控制红火蚁种群的目的。
在选择杀虫剂时,应根据红火蚁的生命周期和行为特征,选择具有高效、低毒性和长效性的杀虫剂。
2. 生物控制引入红火蚁的天敌,如寄生蜂、食蚁兽等,通过天敌的捕食和寄生来控制红火蚁的种群。
这种方法对于大面积的红火蚁防控较为有效,但需要对引入的天敌进行严格监管,防止其对其他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3. 物理控制采用物理手段,如热水浸泡、热气熏蒸等,对红火蚁的蚁巢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对于小范围的红火蚁防控较为适合,但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一、概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入侵性的外来物种,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为了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红火蚁的扩散,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制定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二、红火蚁的特征红火蚁是一种小型蚂蚁,身体呈红褐色,工蚁体长约2-6毫米。
其特点包括:1. 群体性:红火蚁以群体生活为主,每一个巢穴内可容纳数百至数千只蚂蚁。
2. 攻击性:红火蚁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当受到威胁时会发动集体攻击,咬伤人和动物,造成疼痛和过敏反应。
3. 繁殖力强:红火蚁繁殖能力极强,每一个巢穴内有多个女王,每一个女王每天可产卵数百个,导致种群迅速增长。
三、红火蚁的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册、宣传片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红火蚁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提高公众对红火蚁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检疫措施:加强对进出口货物、邮包、行李等的检疫工作,特殊是对来自红火蚁疫区的货物进行严格检查,防止红火蚁的传播。
3. 加强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红火蚁的监测体系,通过定期巡查、虫口监测、诱捕器监测等方法,及时掌握红火蚁的分布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蚁狮、蚁鸟等,对红火蚁进行生物防治,控制其种群数量。
5. 环境调控: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红火蚁的栖息地,如清除垃圾、修剪植被、消除积水等,降低红火蚁的繁殖和生存条件。
四、红火蚁的控制措施1.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对红火蚁进行灭治,可选用接触性杀虫剂、胃毒杀虫剂或者诱杀剂等,根据红火蚁的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药方式。
2. 物理控制:采用物理方法对红火蚁进行控制,如利用高温、低温、水淹等方式,对红火蚁的巢穴进行处理,达到控制红火蚁的目的。
3. 机械控制:通过人工清除红火蚁的巢穴和蚂蚁,如使用拖把、刷子等清除红火蚁的巢穴,或者使用真空吸尘器吸走红火蚁。
4. 集体行动:加强社区、学校、农场等集体单位的合作,通过集体行动清除红火蚁的巢穴,防止红火蚁的扩散和传播。
外来入侵生物—红火蚁
外来入侵生物—红火蚁红火蚁,别名:外引红火蚁、泊来红火蚁,膜翅目昆虫,原产地:南美洲。
为害特点:成虫食性广泛,其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和小哺乳动物也采集植物种子。
其进攻体型相对大的鸟类等的眼等要害器官。
入侵红火蚁给被入侵地往往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大敌。
红火蚁入侵住房、学校、草坪等地,与人接触的机会较大,叮咬现象时有发生。
其尾刺排放的毒液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导致人类死亡。
入侵红火蚁同时也啃咬电线,经常造成电线短路甚至引发小型火灾。
当蚁丘受到破坏时,入侵红火蚁将异常愤怒。
其可用后腹部的尾刺进攻入侵者,一般被蛰刺后次日会有水疱出现。
形态特征:红火蚁工蚁多型,体长2.4~6mm(Hedges 1998),上颚4齿,触角10节,身体红色到棕色,柄后腹黑色。
蚁巢向外突起呈丘状,直径一般小于46厘米。
生物学特征及发生消长规律:红火蚁的寿命与体型有关,一般小型工蚁寿命在30~60天,中型工蚁寿命在60~90天,大工蚁在90~180天。
后蚁寿命在2~6年左右。
由卵到羽化为成虫大约需要22~38天。
红火蚁为单或多后制群体,后蚁每天可最高产卵800枚(IUCN数据,另有论文称为1500枚),一个几只蚁后的巢穴每天共可以产生2000~3000枚卵。
当食物充足时产卵量即可达到最大,一个成熟的蚁巢可以达到24万头工蚁,典型蚁巢为8万头(Vinson and Sorenson 1986)。
控制方法:二阶段化学药剂防治法二阶段处理方法是将二种处理方法共同配合使用,这也是最被研究人员与防治人员所推荐使用的方法。
在红入侵火蚁觅食区散布饵剂,而约在10~14天后再使用独立蚁丘处理方法,并持续处理直到问题解决。
二阶段处理方法建议每年处理二次,通常在4~5月处理第一次,而在9~10月再处理第二次。
二阶段化学防治药剂防治方法建议用药,经农药谘议委员会通过3种饵剂与6接触性药剂可以使用于农地的火蚁防治工作上(表一)。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一种入侵性的蚂蚁种类,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为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红火蚁的扩散,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
一、物理防治1. 清除红火蚁的巢穴:红火蚁的巢穴通常位于土壤中,可以通过挖掘或者冲洗的方式清除。
在清除巢穴时,应戴上防护手套和长袖衣物,以免被红火蚁的螫针刺伤。
2. 封堵红火蚁的入侵途径:检查房屋和建造物周围的缝隙、裂缝和开口,封堵红火蚁的入侵途径。
可以使用硅胶、密封胶或者防火胶等材料进行封堵。
3. 清除红火蚁的食物源:红火蚁通常以食物为诱饵,因此及时清除食物源可以有效减少它们的数量。
保持室内和室外环境的清洁,垃圾桶要盖好,食物要妥善保存。
二、化学防治1. 使用杀虫剂:选择适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可以有效杀死红火蚁。
常见的杀虫剂包括氯氰菊酯、灭蚁宁等。
使用杀虫剂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进行操作,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2. 设置诱饵:将含有杀虫剂的诱饵放置在红火蚁时常出没的地方,诱饵会吸引红火蚁前来觅食,从而达到控制的效果。
常见的诱饵包括液体诱饵和颗粒状诱饵。
3. 喷洒防护剂:喷洒防护剂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阻挠红火蚁的进入。
常见的防护剂包括氟虫腈和氟虫脲等。
三、生物防治1. 引入天敌:引入天敌可以有效控制红火蚁的数量。
例如,引入红火蚁的天敌——红眼蜂(Pseudacteon spp.)可以匡助控制红火蚁的扩散。
红眼蜂会寄生在红火蚁身上,从而减少红火蚁的数量。
2. 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者昆虫等天然物质制成的农药,对红火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常见的生物农药包括苏木精、苦楝碱等。
3. 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注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红火蚁的危害。
四、预防措施1. 增强公众意识:加强对红火蚁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红火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红火蚁介绍
红火蚁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世界上最重要100 种入侵生物之一, 是一种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外来有害生物。
自20 世纪30 年代红火蚁首次报道侵入美国以来, 每年以近200 km 的速度扩散。
该虫通过商业活动成功地向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扩散, 并已经在部分地区定殖。
目前, 巴西、美国、安提瓜和巴布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波多黎各、巴哈马群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中国台湾、香港和广东部分地区已有红火蚁记录或报道。
红火蚁原产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因其蚁群种群数量大,分工严密,性喜群聚并好攻击, 对其栖息地的生物极具威胁。
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 红火蚁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能力, 并能造成重大经济危害。
其经济重要性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农业上,破坏种子和庄稼,数以万计的工蚁和巨大的蚁丘会损坏农业机械设备和妨碍人工操作;同时,红火蚁经常聚集在农业灌溉电子设备内部如水泵、电源开关盒和空调里面, 更为严重的是, 它还能破坏交通信号灯甚至机场指示灯等电子、通讯系统和其他电子设备,在经济上直接造成作物减产和巨额防治、维护费用的支出, 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二是破坏生态环境。
红火蚁食性杂,非常容易与本地蚂蚁种群竞争有限的资源,捕食本地动物如青蛙、蜥蜴、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
从红火蚁的扩散和危害的历史情况来看,一旦在新的地区建群,难以根除, 且耗费巨大;三是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红火蚁经常在民居、校园、公园或高尔夫球场草地筑巢,一旦受到人或动物的干扰,就会攻击人体或动物, 因此,红火蚁蛰人事件的发生屡见不鲜,影响人们外出日常活动,造成社会恐慌。
一、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一)新蚁巢的建立如果交配后的雌蚁降落在一个已有红火蚁建巢的区域内,它们将受到当地蚁巢中工蚁的攻击并被杀死。
即使在它们已想方设法饲育出自己的第一批工蚁, 使其成为真正的蚁后之后, 仍有可能被当地已定居的红火蚁消灭。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一、引言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具有侵略性的外来入侵物种,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红火蚁的扩散,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本文将详细介绍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方法。
二、红火蚁的特征和危害红火蚁是一种小型的蚂蚁,身体呈红褐色,有明显的黑色腹部。
它们喜欢筑巢在土壤中,尤其是草地和农田中的蚁丘。
红火蚁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危害:红火蚁会攻击农作物的根部,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对农业产量造成重大损失。
2. 生态环境危害:红火蚁具有高度侵略性,会排挤和消灭其他昆虫和动物,破坏生态平衡。
3. 人类健康危害:红火蚁的螫刺含有剧毒,螫伤后会引起剧痛、红肿、瘙痒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和感染。
三、红火蚁的预防方法预防红火蚁的扩散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预防方法:1. 加强监测:建立红火蚁的监测网络,定期检查农田、公园、花坛等可能存在红火蚁的地方,及时发现并采取控制措施。
2. 防止人为传播:人类是红火蚁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红火蚁的认识,避免携带红火蚁进入未受感染的地区。
3. 管理进口物品:加强对进口物品的检疫,特别是土壤、植物和木材等易受红火蚁感染的物品,确保不带入红火蚁。
四、红火蚁的控制方法当发现红火蚁已经侵入某一地区时,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控制方法:1. 饵剂诱杀:制作含有毒性饵料的陷阱,吸引红火蚁前来摄食,从而达到控制红火蚁的目的。
2. 化学喷雾: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雾,直接杀死红火蚁。
在使用化学喷雾时,应注意选择低毒、高效的杀虫剂,并遵循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3.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或寄生虫来控制红火蚁的数量。
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或线虫来捕食红火蚁,或者引入寄生虫来寄生于红火蚁的体内,从而控制其繁殖。
4. 土壤处理:对受感染的土壤进行处理,例如热处理、冷冻处理或使用杀虫剂浸泡土壤,以杀灭土壤中的红火蚁。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又称为进口火蚁,是一种来自南美洲的入侵性物种。
它们具有高度的侵略性和攻击性,对人类、动物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预防和控制红火蚁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红火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旨在匡助您了解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一、红火蚁的生物特征和习性红火蚁通常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喜欢建立巢穴在土壤中或者树木的根部。
它们的巢穴通常很难察觉,但它们的存在可以通过其特征性的沙丘状土堆来判断。
红火蚁是社会性昆虫,每一个巢穴内有数千只工蚁、士兵蚁和一只或者多只蚁后。
它们以昆虫、小动物和植物蜜露为食,同时也会攻击人类和动物,造成疼痛和过敏反应。
二、预防措施1. 教育公众预防红火蚁的传播需要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公众应当了解红火蚁的危害性和传播途径,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当组织宣传活动,向公众传达红火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预防控制的指导。
2. 加强监测和检疫加强对进口物品和植物的检疫工作,特殊是来自红火蚁疫区的地区。
对于可能携带红火蚁的物品,应当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隔离,以防止其传播。
同时,建立红火蚁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红火蚁的踪迹,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3. 防止火蚁入侵对于已知红火蚁疫区的地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例如,在农田、公园和居民区域周围建立隔离带,限制火蚁的活动范围。
同时,加强对土壤和植物的检查,确保没有红火蚁的存在。
4.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红火蚁的传播速度很快,一旦发现火蚁入侵,应即将采取控制措施。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快速反应队伍和资源调配,以便迅速控制和泯灭火蚁。
三、控制措施1. 物理控制物理控制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泯灭红火蚁。
常见的方法包括热水浸泡、冻结和高温处理。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杀死红火蚁和它们的巢穴,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2. 化学控制化学控制是目前最常用的控制方法之一。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如氯化物、拟除虫菊酯等,可以有效地杀死红火蚁。
红火蚁调查报告
红火蚁调查报告一、引言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一种颇具破坏性的入侵物种,常见于南美非洲和亚洲。
近年来,红火蚁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对生态环境和农业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本报告对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分布情况以及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二、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红火蚁是一种小型蚂蚁,颜色呈深红或黑色。
它们以群体形式生活,建筑复杂的地下巢穴,在群体中分工明确,执行各种任务。
红火蚁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适应广泛的生境条件,每个巢穴内可以孳生数以百万计的蚂蚁。
它们主要以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还会以植物的蜜露和种子为主要的碳源。
三、红火蚁的分布情况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然而由于国际贸易和人类活动的带动,红火蚁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红火蚁已在美国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广泛分布,成为当地生态系统的一大威胁。
在亚洲地区,红火蚁已在中国、台湾和日本等地被发现。
四、红火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红火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捕食本土生物:红火蚁以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其大量繁殖和捕食行为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破坏生态平衡。
2. 竞争资源:红火蚁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它们与其他昆虫争夺食物、巢穴和栖息地,对当地物种造成严重排挤。
3. 破坏农业产业:红火蚁会攻击农作物和果园中的昆虫和其他农业害虫,对农业产业造成直接损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4. 破坏土壤结构:红火蚁的挖掘行为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水土保持和土壤肥力,进一步加速土壤侵蚀和失去。
五、红火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红火蚁的入侵也对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1. 卫生安全问题:红火蚁的咬伤会引起皮肤瘙痒、红肿和疼痛,并引发过敏和感染。
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
2. 旅游业影响:红火蚁的存在和传播对旅游业产生负面影响。
某些地区因为红火蚁入侵而受到游客流失,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3. 农业损失:红火蚁对农作物的破坏会导致农业产量下降,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对当地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红火蚁,最壮烈的动物群体
红火蚁,最壮烈的动物群体1. 引言1.1 红火蚁的介绍红火蚁,又称火蚁、火烈蚁,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社会性昆虫。
它们体色通常为红色或金黄色,身体呈针状,长有刺状嘴和强壮的下颚,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和防御性。
红火蚁主要以植物蜜、昆虫蜜露和小型昆虫为食,同时也会捕食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它们采取集体作战的方式,通过释放一种含有毒素的尖刺来攻击猎物,将其迅速制服。
由于红火蚁的种群密度极高,且具有强大的攻击性,因此它们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构成严重威胁。
红火蚁的群体性攻击往往导致被攻击者出现过敏反应或中毒症状,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致命。
红火蚁是一种十分具有攻击性和威胁性的昆虫种群,对于人类和生态环境都有较大的影响和危害。
在与红火蚁接触时,务必小心防范,切勿轻视其攻击性和毒性。
1.2 红火蚁的威胁红火蚁是一种来自南美洲的外来入侵物种,其威胁性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种小型昆虫以其极强的繁殖力和攻击性而闻名,对当地生态系统和农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红火蚁的入侵往往导致原生动植物的灭绝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它们在短时间内就能建立起庞大的群落,抢占其他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红火蚁还可以直接攻击其他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甚至是鸟类,对周围环境的生物链产生破坏性影响。
在农业方面,红火蚁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它们会进攻农作物和果园,给农民带来重大损失。
研究表明,红火蚁通过咬伤植物的叶片和根部,导致植物萎缩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 正文2.1 红火蚁的社会结构红火蚁的社会结构是非常复杂而有序的。
它们生活在一个由女王、工蚁和雄蚁组成的社会群体中。
女王负责繁殖后代,她们是整个群体的中心和领导者。
工蚁则负责几乎所有的工作,包括寻找食物、建造巢穴、照顾幼虫等。
雄蚁的主要作用是交配,一旦完成了交配,它们往往会被工蚁杀死或赶走。
红火蚁的社会结构中有严格的等级体系和分工,每只蚂蚁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工蚁根据年龄和体力的不同分为不同的职业,有的负责打猎,有的负责建造,有的负责保卫巢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火蚁
红火蚁
简介
全名:入侵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1972 俗名:Red imported fire ant(RIFA)
中文:红火蚁、外引红火蚁、泊来红火蚁(台湾) 属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族-火蚁属
外形特征
红火蚁工蚁多型,体长2.4-6mm,上颚 4齿,触角10节,身体红色到棕色,柄后 腹黑色。蚁巢向外突起呈丘状,直径一 般小于46厘米。
蚁巢结构
红火蚁
生活习性与寿命
红火蚁食性杂,觅食能力强,喜食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也猎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 物、植物,还可取食腐肉。
据报道,该蚁可取食149种野生花草的种子,
57种农作物。红火蚁群体生存、发展需要大量
的糖分,因此工蚁常取食植物汁液、花蜜或在
植物上“放牧”蚜虫、介壳虫。通常在凉爽季
节的白天或炎热时期的傍晚和夜间工蚁觅食活
在1998年所做的调查,在南卡罗来纳州约有33000人因被蚁 叮咬而需要就医,其中有15%会产生局部严 重的过敏反应,2% 会产生有严重系统性反 应而造成过敏性休克,而当年便有2件受火
蚁直接叮咬而死亡。
被红火蚁咬伤
红火蚁
防治方法
•化学药剂防治法
利用饵剂与化学药剂(赐诺杀 、芬普尼 、百利普芬 等)进行诱杀。
火蚁(Fire ant)的名称便是在描述被其叮咬后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 般的水个体数约可 达到20万至50万只个体,因此入侵者往往会遭受大量的火蚁以螫针叮咬。
大量酸性毒液的注入,除立即产生破坏性的伤害与剧痛外, 毒液中的毒蛋白往往会造成被攻击者产生过敏而有休克死亡的 危险,若脓泡破掉,则常常容易引起细菌的二次性感染。
红火蚁
分布与入侵
红火蚁源自南美洲 。它在在1930年代传入美国,并于2001年及2002年透过货柜箱 及草皮从美国蔓延至澳大利亚及台湾,然后又透过家居垃圾从台湾再传入中国广东省 吴川县,继而蔓延至省内其他城市及香港、澳门。
亚洲地区一直未有发现入侵火蚁的报告发表,台湾旧纪录中有3种火蚁属种类被纪录, 但未曾发现有入侵火蚁。但2003年9~10月于桃园与嘉义地区发现疑似火蚁入侵农地案 例,经采样鉴定后确定是危害美国、澳洲与新西兰的入侵红火蚁已于台湾地区发现,
动最积极。觅食蚁通过地表下的水平蚁道离巢
去觅食,一个大型蚁巢的觅食蚁道可从蚁丘负外延伸几十米远,沿路有通向地面的开口。 在蚁丘四围有一明确的觅食范围,在此区域内不容许其他种群的红火蚁进入。
红火蚁的寿命与体型有关,一般小型工蚁寿命在30-60天,中型工蚁寿命在60-90天, 大工蚁在90-180天。后蚁寿命在2-6年左右。由卵到羽化为成虫大约需要22-38天。红火 蚁为单或多后制群体,后蚁每天可最高产卵800枚,一个几只蚁后的巢穴每天共可以产生 2000-3000枚卵。当食物充足时产卵量即可达到最大,一个成熟的蚁巢可以达到24万头工 蚁,典型蚁巢为8万头。
大部分火蚁饵剂用药的剂型多使用玉米颗粒为饵剂的基质及大豆油为载体,黄色固体的 材质是去油脂的玉米颗粒,而作用的药剂原料是加在大豆油中,再将含有药剂的大豆油与 玉米颗粒混合,而大豆油将是饵剂吸引蚂蚁来取食的重要成分。但大豆油常常会因为过期 而开始腐败,而影响对蚂蚁的诱引力,所以需要在饵剂新鲜的时候尽快使用。
且陆续获知有农民与民众被蚂蚁叮咬而送医的案例。
传播与繁殖
入侵红火蚁的扩散、传播包括自然扩散和人为传播。自然扩散主要是生殖蚁飞行或 随洪水流动扩散,也可随搬巢而短距离移动;人为传播主要因园艺植物污染、草皮污 染、土壤废土移动、堆肥、园艺农耕机具设备污染、空货柜污染、车辆等运输工具污 染等而作长距离传播。
•二阶段处理法
二阶段处理方法是将二种处理方法共同配合使用,这也是最被研究人员与防治人员所 推荐使用的方法。
在红入侵火蚁觅食区散布饵剂,而约在10~14天后再使用独立蚁丘处理方法,并持续处 理直到问题解决。
二阶段处理方法建议每年处理二次,通常在4~5月处理第一次,而在9~10月再处理第二 次。
二阶段化学防治药剂防治方法建议用药,经农药咨议委员会通过3种饵剂与6接触性药 剂可以使用于农地的火蚁防治工作上 。
饵剂中所使用的药剂大约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化学药剂 (毒剂),第二类为昆虫生 长调节剂。一般研究调查显示,不管饵剂使用那一种药剂类型,所获得的防治效果都仅能 防除85%至95%的火蚁族群。但明显的差异在于可见蚂蚁族群数量减少开始时间与速度上, 一般而言,生长调节剂的成效要比较延后,但其却较有利于去控制火蚁族群的拓展阶段。 散播火蚁饵剂最低有效量的公式,大部分状况约每4000平方公尺需要洒1公斤的药剂。
当蚁丘受到破坏时,入侵红火蚁将异常 愤怒。其可用后腹部的尾刺进攻入侵者, 一般被蛰刺后次日会有水疱出现。
红火蚁
蚁巢
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 巢会以土壤堆出高约10~30公分直径约 30~50公分的蚁丘,但新形成蚁巢约在 4-9个月後才会成熟而出现明显小土丘 状的蚁丘。
入侵红火蚁成熟蚁巢明显拢起的蚁丘, 则是极容易快速认定红入侵火蚁的方法 之一,因为目前台湾约 270种蚂蚁中没 有会筑出拢起地面高于10公分以上蚁丘 的种类,因此由小山丘的蚁丘是可为判 定是否为入侵红火蚁的依据之一。
注意事项
一、使用新鲜的饵剂
二、使用在火蚁积极觅食的地点
三、禁止将饵剂再混合其他物质如肥料
四、使用正确的口径与药量
五、於干燥的地表状态施用饵剂,饵剂施放后12小时内并无下雨的状况
红火蚁
防治方法
蚁丘
•独立蚁丘处理法
在严重危害区域与中度危害区域以灌药或粉剂、粒剂直接处理可见的蚁丘,此种防治 方法可以有效的的防除98%以上的蚁丘。但其明显的缺点是在仅能防治可见的蚁丘,但许 多新建立的蚁巢是不会产生明显蚁丘,在一些防治管理措施较为密集的地点也较不易看 见蚁丘,而往往会造成处 理上的疏漏。大部分灌药的剂型产品每个蚁巢需要加入5~10公 升的药剂才有效果。
入侵红火蚁自然扩散中以生殖蚁的婚飞扩散较为持续和有规律。这种红火蚁没有特 定的婚飞时期(交配期),成熟蚁巢全年都可以有新的生殖蚁形成。雌、雄蚁飞到约90~ 300m高的空中进行婚飞配对与交配,雌蚁交尾后约飞行3~5km降落寻觅筑新巢的地点,
如有风力助飞则可扩散更远。
红火蚁
威胁
红火蚁入侵住房、学校、草坪等地,与人接触的机会较大,叮咬现象时有发生。其尾 刺排放的毒液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导致人类死亡。入侵红火蚁同时也啃咬电线,经常 造成电线短路甚至引发小型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