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期末考试试卷
论语考试题目及答案全选择

论语考试题目及答案全选择1. 《论语》中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具备的品质是什么?A. 仁义礼智信B. 温良恭俭让C. 忠孝廉耻勇D. 礼义廉耻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所提倡的“三省吾身”中的反省内容?A. 为人谋而不忠乎?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 传不习乎?D.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答案:D3.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复习的重要性C.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D. 学习与娱乐相结合的重要性答案:C4. 《论语》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 人生规划B. 人生阶段论C. 道德修养论D. 知识积累论答案:B5. 《论语》中孔子提到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味着什么?A. 学生不主动思考,教师不应启发B. 学生不主动思考,教师不应教授C. 学生不主动思考,教师不应放弃D. 学生不主动思考,教师不应责备答案:A6. 《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区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财富的多寡B. 地位的高低C. 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D. 知识的深浅答案:C7.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什么原则?A. 公平原则B. 互惠原则C. 道德原则D. 法律原则答案:C8. 《论语》中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什么?A. 知识的深度B. 学习的态度C. 学习的乐趣D. 学习的方法答案:C9. 《论语》中孔子认为“礼”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社会秩序B. 人际关系C. 个人修养D. 所有以上方面答案:D10.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极端主义B. 平衡和谐C. 激进主义D. 保守主义答案:B。
《论语》精读2020春季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论语》精读2020年春季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1、“子路曰:君子尚勇乎”,这句话出自( )?C、《论语.阳货》2、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中,“色难”指的是()。
C、和悦的态度3、下列行为中,属于“孝”的行为是()。
B、晨醒昏定4、“说大人,则藐之,忽视其巍巍然”,这句话出自( )?B、《孟子.尽心》5、《论语正义》的作者是( ),他认为“施劳”与“伐善”对文。
A、刘宝楠6、《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为:()也。
C、柔7、“师与商也熟贤”中的“师”指的是( )?A、子张8、以下哪位是《国故论衡》的作者?()D、章太炎9、在《说文解字》中,“克”被解释为什么意思?()C、肩也,有负担的意思10、按照孔子的想法,季氏不能使用八佾,只能使用()。
C、四佾11、以下哪一位是《论语正义》的作者?B、刘宝楠12、恕”的实质是什么?()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3、当田常欲作乱于齐,孔子问二三子何为莫出的时候,哪一位弟子请行被孔子同意了?( )D、子贡1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时期“学”的三个层次?()C、学平等15、《研经室集》的作者是?()C、阮元16、以下哪个不是古人理解的“三达德”?B、达者不畏17、“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问仁时孔子的回答?( )D、仲弓18、子路死后,孔子歌唱道:“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这里的“萎”指()。
(1.0分)C、将要死去19、“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出自以下哪本书?()C、《史记.孔子世家》20、“君子义以为质”中,“质”可以解释为()。
(1.0分)C、基础21、《论语•宪问》中“子路问成人”,这里的“成人”是指()。
D、完人22、礼之用,和为贵”出自哪里?( )D、《论语.学而》23、将“慎终追远”解释为“丧尽其哀,祭尽其敬”的是()。
C、孔安国24、以下对“学而时习之”的解读正确的是?()D、以上都是25、大悦并许诺送子贡金百镒的是( )。
孔子与论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孔子与论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是哪个时期的人物?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2.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A. 法治思想B. 儒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墨家思想3. 《论语》是孔子的哪一位弟子整理的?A. 子路B. 子贡C. 颜回D. 曾子4.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的“仁”思想的核心?A. 爱人B. 礼仪C. 忠诚D. 权谋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子路篇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仁B. 礼C. 智D. 信7.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极端主义B. 平衡和谐C. 无为而治D. 以德治国8.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A. 勇敢和智慧B. 财富和地位C. 权力和名声D. 仁义和礼智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里仁篇C. 公冶长篇D. 述而篇10.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强调了什么?A. 应试教育B. 素质教育C. 职业教育D. 终身教育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______”。
2.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______和______。
3. 孔子提倡的“仁”思想,其核心是“______”和“______”。
4.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______”,即教育应该因材施教。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6.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______”,而“小人”则“______”。
7. 孔子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______。
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的重视。
9. 孔子提出“______”的教育原则,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和平等性。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A. 学习并且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B. 学习并且经常忘记,不是很悲伤吗?C. 学习并且经常实践,不是很满足吗?D. 学习并且经常思考,不是很充实吗?答案:A二、填空题1.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是指_________。
答案:爱人2.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具备的品质之一是“_________”。
答案:慎独三、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知道的事情要承认自己知道,不知道的事情要承认自己不知道,这种诚实的态度才是真正的知识。
2. 《论语》中孔子提到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何意?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反映了孔子强调的自我修养和对他人的理解。
四、论述题1. 结合《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描述非常丰富。
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理想的人格典范,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仁、义、礼、智、信等。
君子追求的是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行为规范,他们以德行影响他人,以礼节约束自己,以智慧指导行动。
君子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五、翻译题1. 请将《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成英文。
答案:When three people walk together, there must be one who can be my teacher.注意:以上测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难度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
论语考试题及答案

论语考试题及答案《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是一份关于《论语》的考试题目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论语》是由哪位弟子或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子夏答案:D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极端主义B. 平均主义C. 调和折中D. 无为而治答案:C4. 下列哪句不是《论语》中的内容?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B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强调的是:A. 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B. 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C. 知识更新的必要性D. 教学相长的道理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中“四十不惑”意味着到了四十岁时,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________和________没有疑惑。
答案:信念、追求7. 《论语》中孔子提到的“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是“________”,意味着即使在困难和逆境中,也不失其德行。
答案:不忧不惧8.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到“________”,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答案:泰而不骄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持________的态度,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
答案:谦虚学习10.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强调的是,君子之间可以________,但仍然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和个性。
答案:和睦相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论语的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论语的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孔子的学生?A. 孟子B. 荀子C. 子思D. 曾子答案:D. 曾子解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有很多学生,孟子、荀子和子思都是孔子的学生,而曾子也是孔子的学生。
2. 下面哪一句话是孔子的名言?A.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B.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C. “三人行,必有我师。
”D.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答案:C.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一章,是孔子关于学习的教诲,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3.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仁政B. 中庸C. 道德经D. 五常答案:B. 中庸解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他主张人们在处世立身时要始终坚持温和、恰当、适度的原则,尽量避免过分和偏激。
4. 孔子的德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礼仪、乐曲和射箭B. 仁、义、礼、智、信C. 礼仪、乐曲和书法D. 学问、礼仪和军事答案:B. 仁、义、礼、智、信解析:孔子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仁)、正义之心(义)、尊敬礼仪的态度(礼)、良好的智慧和知识(智)、以及信守诺言的品质(信)。
5. 孔子强调的学习方法是什么?A. 讲究理论知识B. 通过实践学习C. 听、看和思考D. 刻苦读书答案:C. 听、看和思考解析:孔子认为学习应该通过三个步骤:首先是倾听他人讲解的知识,其次是观察他人的行为和例子,最后是思考和体会所学的内容,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能力。
二、简答题1.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还有何启示?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很多启示。
首先,他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对于培养德育、智育和美育均衡发展的现代教育非常重要。
其次,孔子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这与现代教育倡导的“知行合一”的理念相契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关于______的观点。
答案:1. 孔子2. 学而3. 求知4. 述而5. 教育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一篇?A. 为政B. 学而C. 八佾D. 里仁答案:B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体现了孔子的什么原则?A. 仁爱B. 忠诚C. 礼仪D. 智慧答案:A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利益B. 道德C. 权力D. 财富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字意思是?A. 反省B. 检查C. 省察D. 节约答案:A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卫灵公B. 雍也C. 述而D. 子罕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2. 解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含义。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教育理念?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哪些看法?答案:1. 这句话意味着君子之间可以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必在所有观点上都一致;而小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和谐。
2.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认为人们不应该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3.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向优秀的人学习,并在看到不优秀的人时反思自己,以促进自我提升。
4.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而小人则常常忧虑和烦恼。
关于论语的考试题及答案

关于论语的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论语》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2.《论语》的“论”字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什么?A. 讨论B. 论述C. 议论D. 辩论答案:B3.《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谁说的?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4.《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什么?A. 择其善者而从之B.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C. 则其善者而从之D. 则其不善者而改之答案:A5.《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哪种思想?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二、填空题1.《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
答案:孔子2.《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强调的是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学习3.《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三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______精神。
答案:实事求是5.《论语》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三、简答题1.《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只是学习而不思考,那么学到的知识就会变得空洞无用;如果只是思考而不学习,那么思考就会变得危险而无益。
2.《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什么看法?答案:这句话反映了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行为坦荡,而小人则心胸狭窄,总是忧虑不安。
3.《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答案: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认为君子能够在保持自己独立见解的同时与人和谐相处,而小人则表面上看似一致,实则内心并不和谐。
四、论述题1.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仁”的理解。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A. 爱人B. 克己复礼C. 以德报怨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C3. “君子不器”一语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子路B. 泰伯C. 卫灵公D. 雍也答案:D4.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态度的描述,请问这句话出自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述而D. 子罕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10分,共20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5.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多选)A. 好学B. 知礼C. 好勇D. 知耻答案:ABD6. 下列哪些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育原则?(多选)A. 因材施教B. 教学相长C. 学以致用D. 有教无类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10分)7. 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答案:正确8. 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9.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中庸之道”是指在行为和思想上寻求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既不过分也不不足,而是恰到好处。
这种思想强调在各种情况下都要保持适度,避免极端,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10. 解释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对知识的诚实态度。
知道的事情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这种诚实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孔子倡导人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这样才能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论语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论语的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论语》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墨子D. 老子答案:A2. 《论语》共有多少篇?A. 15篇B. 20篇C. 25篇D. 30篇答案:B3. 孔子的弟子们将《论语》中的言论整理为一部书是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三国时期C. 南北朝时期D. 秦朝时期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论语》中的一本?A. 《为政》B. 《乡党》C. 《公冶长》D. 《颜渊》答案:B5. 孔子是哪个国家的思想家?A. 中国B. 印度C. 日本D. 希腊答案:A第二部分:填空题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一章。
2.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论语·学而》的第一句话。
3. 孔子的学说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部分:简答题1. 简要介绍《论语》的内容和影响。
答案:《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括孔子的学说、行为准则以及对于君臣、父子、朋友关系等的论述。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对于中国的政治、伦理、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案:孔子的核心思想包括“仁”,即人际关系的和谐与道德情操的高尚,以及“礼”,即一种规范行为的制度与仪式。
他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道义的精神境界。
3. 《论语》中的哪些故事和格言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答案:例如,《论语·述而》中的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永远保持学习和谦卑的心态,不断从他人身上学习和进步。
这个故事使我认识到,无论是什么环境下,我们都应该保持谦虚与学习的态度,不自满或自负。
4. 孔子的教诲在当代社会有何意义?答案:孔子的教诲强调了道德、礼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着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等问题,而孔子的教诲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学习和应用孔子的教诲,我们可以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贡献。
论语考试题及答案

论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记录哪位古代思想家言行的著作?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答案:A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复习的重要性C.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D. 学习的乐趣答案:D3.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的核心是什么?A. 忠诚B. 礼仪C. 爱人D. 智慧答案:C4. 《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哪种思想?A. 利己主义B. 利他主义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答案:B5. 《论语》中孔子认为哪种人最难教?A. 聪明的人B. 愚笨的人C. 有德行的人D. 无德行的人答案:D6.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中庸”是指什么?A. 极端主义B. 平衡和谐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答案:B7. 《论语》中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A. 勇敢和智慧B. 仁慈和智慧C. 忠诚和礼仪D. 仁慈和礼仪答案:D8. 《论语》中孔子如何看待“礼”?A. 礼是束缚人的枷锁B. 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础C. 礼是个人修养的体现D. 礼是无足轻重的答案:B9. 《论语》中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培养统治者B. 培养有道德的人C. 培养有知识的人D. 培养有技能的人答案:B10.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体现了什么?A. 谦虚的态度B. 求知的态度C. 诚实的态度D. 怀疑的态度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学习12. 《论语》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描述了孔子的______。
答案:人生阶段13. 《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对______的追求。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君子乎D. 不亦说乎答案:A2. “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B3. 下列哪句话不是孔子所说?A. 君子和而不同B. 小人同而不和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D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A. 不生气不启发B. 不努力不启发C. 不愤恨不启发D. 不着急不启发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
答案:学习的重要性2. 孔子提倡的“仁”是指________。
答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
答案: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描述了孔子的________。
答案:人生不同阶段的修养目标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什么含义?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在处理事情时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足,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生活态度。
2. 《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答案: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即知识的理解不如对知识的热爱,而对知识的热爱又不如在知识中找到乐趣。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3.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礼”是什么?答案:孔子提倡的“礼”是指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它包括了对长辈的尊敬、对朋友的诚信、对晚辈的慈爱等,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孔子的“仁”与“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孔子认为“仁”是内在的道德品质,而“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论语试卷测试题答案

论语试卷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记录哪位古代思想家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A. 孟子B. 荀子C. 孔子D. 老子答案:C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的相对句是什么?A. 君子喻于义B. 君子周而不比C. 小人比而不周D. 小人喻于利答案:C4.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中,“患”的含义是?A. 害怕B. 担忧C. 痛苦D. 遗憾答案:B5.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哪两种品质的重视?A. 美德与智慧B. 勇敢与智慧C. 仁爱与智慧D. 仁爱与勇气答案:C二、填空题1.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个人修养基础是“__________”,社会行为准则是“__________”。
答案:仁、礼2.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反映了他对__________的不同态度和表现。
答案:君子与小人3. 在《论语》中,孔子认为“__________”是治国的基本原则。
答案:以德治国4.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了对知识的态度应该是__________。
答案:热爱并乐于其中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出的一条重要的__________原则。
答案:道德伦理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答: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在行为和思想上保持适度,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中庸是一种平和、稳健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既不过于激进,也不过于保守,追求的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2. 孔子如何看待“学习”?答:孔子非常重视学习,他认为学习是个人修养和成长的重要途径。
孔子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乐于教导他人的精神。
他还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知行合一”。
3. 请解释孔子所说的“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论语期末考试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论语》期末考试试卷班级姓名座号一、选择题(40分)1、《论语》“论"字作何解?()A、说B、议论C、选择语录D、通“伦"2、《论语》现存多少篇?()A、10B、15C、20D、253、哪一年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 )A、2008年B、2006年C、2005年D、2004年4、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5、《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A、每篇的主题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6、下面哪个作品不是“四书”的内容?()A、《尔雅》B、《中庸》C、《论语》D、《孟子》7、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8、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A、四海之内皆兄弟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A、朽木粪土B、杯水车薪C、祸起萧墙D、一匡天下10、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 )A、颜征在B、孔鲤C、子路D、颜回1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坚”字作何解?()A、坚硬B、坚定C、坚决D、坚深12、《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应做如何翻译?()A、遇到贤能的人便超过他,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B、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C、见到贤能的人就考虑自己和他一样有贤能,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想一想自己也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D、看见贤能的人相互学习,看见没有才能的人互相省察。
13、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不属于此的名句?()A、学而时习之B、巧言令色C、温故而知新D、教学相长14、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其中的“学”就是()A、我现在所说的学习B、指增加各种知识C、有志于用来提高精神境界的真理D、指仁义道德的规范15、以下对“温故而知新"理解错误的是?()A、从温习过去的知识中可以得到新知识。
《论语》十二章期末练习文言文期末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知晓,明白2.下列各项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天下归仁焉B.质胜文则野故木受绳则直C.敏于事而慎于言不能容于远近D.人而不仁死而后已3.下列各项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①敏:机敏②慎:谨慎B.质胜文则野①文:华美、文采②野:不受拘束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①喻:比喻②利:利益D.迩之事父①迩:近②事:侍奉4.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③回虽不敏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古之学者必有师A.②⑤B.②④C.①③D.①④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见贤思齐焉②见贤思齐焉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择善而从之⑦草菅人命A.①⑤/②③⑦/④⑥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⑥/②⑤/③④/⑦D.①④⑤/②/③/⑥⑦7.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论语蚜期末考试试卷

《论语》选读期末考试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的价值观(《论语•①儒家的价值学说,可称为内在价值论或道德至上论。
孔子主张“义以为上”阳货》),即以道德为最高价值。
孔子又有“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之说,即认为道德实践有两种境界,一种是为道德而实行道德,一种是以道德有利而实行道德。
前者较后者要高。
孟子更有“天爵良贵”之说,这天爵良贵就是天赋的道德意识。
人们的道德实践,就是实现这种天赋的内在价值。
②儒家虽然主张内在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一个最高的价值标准。
儒家最高的价值标准是“和谐”。
孔子弟子有若讲“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周易大传》讲“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礼记•礼运》讲“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的“大同”,《中庸》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在儒家看来,道德虽然是超功利的,但道德实有极大的功用,这功用就是达到人己物我的和谐。
正因为如此,孔子将中庸视为一种最高的道德。
中庸就是要反对过与不及,以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
③儒家的价值观以重义崇德为特色。
但重义崇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
孔子、孟子不讳言功。
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论语•泰伯》)孟子说:“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孟子•公孙丑》)孔子不完全排斥利,要求“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
《周易大传》讲“崇德”,也很注重“利用厚生”,高度评价古圣先贤在发明创造各种器用方面的功绩,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论语》选读期末考模拟卷

《论语》选读期末考模拟卷新高考新国学2010-08-29 1412《论语》选读期末考模拟卷一、积累与体验(32分)(一)名句默写(5分,每个空格0.5分,选做1、2、3、4、5或6、7、8、9、10、11)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16.1),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13.6)[01为政以德]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3.1)3、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____。
(13.3)[02克己复礼]4、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5)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8.7)[04知其不可而为之]6、子曰“老者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6)[05仁者爱人]7、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9)8、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不亦生乎?(8.7)[06君子之风]9、子曰“__________________-,不以人废言。
”(15.23)[08周而不比]10、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__,博我以文,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
[12高山仰止](二)选择运用(20分,每题2分)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喟(kuì)然长叹举一返三暴虎冯(pínɡ)河祸起萧墙B.屏(pínɡ)气凝神发奋忘食箪食(sì)瓢饮循循善诱C.被(pī)发左衽礼崩乐坏斐(fěi)然成章文质彬彬D.色厉内荏(rěn)驷不及舌曲肱(hónɡ)而枕杀身成仁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求!无乃尔是过与观过,斯知仁矣B.何以伐为愿无伐善,无施劳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高中《论语》考试习题及答案

《论语》精读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1”鸟兽不可与同群",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论语•微子》・《论语•阳货》・《论语•里仁》我的答案:B“老者食之以安,朋友与之以信,少者怀之以恩。
"出自()?A、孔子B、子路C、朱熹D、刘宝楠我的答案:C3子路死后,孔子歌唱道:“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这里的“萎”指()。
A、萎靡B、枯萎C、将要死去D、落败我的答案:C4“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出自以下哪一篇文章?()A、《五柳先生传》B、《归去来兮辞》C、《归园田居》D、《桃花源记》我的答案:D5"师与商也熟贤"中的"师”指的是()?A、子张B、子路C、子夏D、子贡我的答案:A6“颜子不自私己,故无伐善,知同于人,故无施劳,其志可谓大矣,然未免出于有意也。
”是()对颜回的评价。
A、孟子B、有子C、曾子D、程子我的答案:D7下列行为中,属于“孝"的行为是()。
A、顶撞父母B、晨醒昏定C、不违背父母的任何要求D、父母在,必远游我的答案:B8《说文解字》对“德”的解释是()。
A、行也B、直视也C、升也D、情也我的答案:C9“子曰:勇而无礼则乱”出自哪里?()A、《论语•泰伯》B、《论语•颜渊》C、《论语•子罕》D、《论语•里仁》我的答案:A10“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出自以下哪一本书?()A、《左传》B、《论语正义》C、《四书章句集注》D、《论语》我的答案:C11古代私塾在大门两边,分别为东塾和()。
(1.0分)1.0分A、小房子B、太学C、草房D、西塾我的答案:D12“礼之用,和为贵”出自哪里?()A、《论语•述而》B、《论语•阳货》C、《论语•子路》D、《论语•学而》我的答案:D13在《论语•宪问》中,孔子回答其弟子()所问,曰:勿欺也,而犯之。
A、子有B、子路C、子贡D、子渊我的答案:B14“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论语的期末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论语的期末试题及答案人教版论语的期末试题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 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揭示了他对于人际关系的哪种态度?A. 亲近态度B. 君子态度C. 平等态度D. 谦和态度答案:D. 谦和态度2. 下列关于仁德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A. 仁德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境界。
B. 仁德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C. 仁德是一种道德伦理观念。
D. 仁德是建立在自私自利之上的行为方式。
答案:D. 仁德是建立在自私自利之上的行为方式。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句出现在《论语》的哪一章节?A. 学而篇B. 八佾篇C. 季氏篇D. 卫灵公篇答案:A. 学而篇二、填空题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一句出自《论语》的()篇。
答案:为政篇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这一章节是()篇。
答案:述而篇3. “不患人之不己患,患无良也”这一句出现在《论语》的()篇。
答案:季氏篇三、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的核心思想。
答案:《论语》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先修齐自己的心性,然后才能使家庭和睦,进而影响和治理社会,最终达到天下太平的目标。
孔子主张“仁”是核心价值观,追求“仁”的修身与品德是当代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2. 孔子对于教育有着怎样的思考和观点?答案:孔子对于教育非常重视,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孔子主张“三教”即“教学相长”,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过程中的互动。
他主张实际行动的教育,认为只有实践和经历才能真正产生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四、问答题1. 请分析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不是仅仅通过一次教育或者读书就能掌握的,而是要不断地反复学习和实践。
只有通过不断的习得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拥有智慧,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感。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由谁编纂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答案:D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是指什么?A. 忠诚B. 仁爱C. 礼仪D. 智慧答案:B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谦虚B. 诚实C. 知识D. 智慧答案:B5. 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提到的“五常”?A. 仁B. 义C. 礼D. 信E. 勇答案:E二、填空题6.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核心思想是_________。
答案:仁7.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中庸”的重要性,其中“中庸”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不偏不倚,适中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答案: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找到值得学习的人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___的重视。
答案:道德1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复习和学习三、简答题11. 简述《论语》中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看法。
答案:孔子认为君子应当以道德和礼仪为行为准则,追求高尚的品德,而小人则只关注个人利益,缺乏道德修养。
12. 解释《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不要把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例如,如果你不希望别人对你撒谎,那么你也不应该对别人撒谎。
四、论述题13.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理解和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仅是外在的礼节和仪式,更是内心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规则的遵守。
在社会治理中,“礼”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期末考试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的价值观①儒家的价值学说,可称为内在价值论或道德至上论。
孔子主张“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即以道德为最高价值。
孔子又有“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之说,即认为道德实践有两种境界,一种是为道德而实行道德,一种是以道德有利而实行道德。
前者较后者要高。
孟子更有“天爵良贵”之说,这天爵良贵就是天赋的道德意识。
人们的道德实践,就是实现这种天赋的内在价值。
②儒家虽然主张内在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一个最高的价值标准。
儒家最高的价值标准是“和谐”。
孔子弟子有若讲“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周易大传》讲“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礼记·礼运》讲“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的“大同”,《中庸》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在儒家看来,道德虽然是超功利的,但道德实有极大的功用,这功用就是达到人己物我的和谐。
正因为如此,孔子将中庸视为一种最高的道德。
中庸就是要反对过与不及,以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
③儒家的价值观以重义崇德为特色。
但重义崇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
孔子、孟子不讳言功。
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论语·泰伯》)孟子说:“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孟子·公孙丑》)孔子不完全排斥利,要求“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
《周易大传》讲“崇德”,也很注重“利用厚生”,高度评价古圣先贤在发明创造各种器用方面的功绩,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系辞上传》)孔子、孟子贱力,荀子则相当重视力。
他说:“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故宫室可得而居也。
故序四时,载万物,兼利天下。
”(《荀子·王制》)这些情况表明,在重义轻德的前提下,给以利和力一定的地位还是可能的。
但是,在与其他各派特别是法家的论战中,在反对世俗价值观的努力中,儒家却越来越把利与义、德与力分裂开来,对立起来,造成了价值观上的严重偏颇。
如孟子把“利”与“仁义”对立起来,把“为利”与“为善”对立起来,把“以力假仁”的“霸道”与“以德服人”的“王道”对立起来,并且主张对发展生产、奖励耕战的法家“服上刑”,这就很成问题了。
汉代的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而《汉书》又将此二语改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问题就更严重了。
宋明理学特别是程朱陆王学派大力宣扬“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造成了严重后果。
尽管宋元明清时期也有一些儒者在义利、王霸、德力、理欲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较全面的观点,但毕竟未能取得主导地位。
④儒家重义轻利、崇德贱力的传统有严重的偏弊,但在评价时,仍应注意分析,不可歪曲夸大。
儒家反对的“利”,乃指私利而言。
利这个概念,本有公利、私利两重含义,义利问题包含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系问题。
孟子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孟子·梁惠王上》)其实国家的安定也是利,而且是统治阶级的公利、大利。
儒家在反对“私利”的含义上笼统地反对“利”,在用语上有辨析不清之弊,但我们今天在评述时应当辨析清楚。
“理欲”问题也是这样,儒家所谓“人欲”也是指私欲而言,而非指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及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合法的物质享受。
因此,把“存天理,灭人欲”概括为“禁欲主义”并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等量齐观,是不正确的。
力在古代哲学中也有多种含义。
它既包含自食其力之力,即体力和脑力劳动之力,也包含军事刑罚之类的暴力。
儒家反对的主要是暴力,但也有轻视身体的锻炼、生产能力的提高的倾向。
【】1.下列不能作为“儒家最高的价值标准是…和谐‟”的依据的一项是A.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B.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C.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周易大传》)D.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儒家看来,由于道德的超功利性,道德实际上有达到人己物我的和谐的功用。
B.孔子、孟子和荀子的言论表明:儒家重义轻德,轻利贱力。
C.儒家在与法家的论战中,程朱陆王学派的大力宣扬造成了价值观上的最严重偏颇。
D.在“利”、“人欲”和“力”等方面,对儒家的观点应辩证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3.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反对过与不及,以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的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最高道德。
B.儒家虽重义崇德,但并非绝对轻利贱力,给以利和力一定的地位不是不可能的。
C.从孟子把“义”与“仁义”对立起来以后,以后的历代所有儒者越来越偏激,造成严重后果。
D.把“灭人欲”概括为“禁欲主义”是正确的,但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等量齐观,是不正确的。
二、(38分)㈠课内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2分)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求!无乃尔是过与观过,斯知仁矣B.何以伐为愿无伐善,无施劳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D.既来之,则安之察其所安,人焉廋哉【】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D.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子路从而后,遇丈人【】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孔子认为“攻打颛臾错误”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①是社稷之臣也②颛臾,固而近于费③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④且在邦域之中矣⑤季孙之忧,在萧墙之内⑥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A.②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①③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足三百字的文章,不但表达出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而且可使人见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窘态和孔子洞察事物的深邃、义正词严的态度。
B.孔子教育弟子是以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持危扶颠”。
冉有帮助季氏专权,不帮助季氏走正道,违背其主张,所以孔子说“…求!‟…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
C.《论语》在记言之中,能见出各人的不同性格,本文中“冉有”的性格就极其鲜明。
司马迁写《仲尼弟子列传》主要取材于《论语》。
这一点表明《论语》在散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D.子路、冉有皆侍季氏,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子路的责任更大,从“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可看出来。
8.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线的部分断句。
(7分)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节选自《论语·尧曰篇第二十》㈡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
小人请学樊须稼。
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
东西南北之人也。
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9.填空。
(5分)⑴“踏莎行”是,“赋稼轩,集经句”是。
⑵“稼轩”是(词人)的号,他是(朝代)词人,我们在教材“必修二”中学过他的词《》。
10.(6分)⑴此词专集经书语句,就字面义而言,上阕写;(2分)下阕以孔子毕生游说诸侯而一事无成来申说(1分)⑵“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两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分)㈢名篇名句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4小题,多做按前4小题评分。
8分,每空1分)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
⑵一日克己复礼,。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⑶,来者犹可追。
道不同,。
⑷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己欲达而达人。
⑸,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
⑹君子周而不比,。
,不以人废言。
乙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三.综合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⑤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2.从内容上看,上面五段文字可分为两类:(4分)是关于治国的(填入段前的序号);其余三段是关于的。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8分)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⑵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14.第⑤段文字的大意是。
(3分)15.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对这一名句的体会。
(80字左右)(5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四、综合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⑴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⑵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⑶今日乌合,明日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