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教案

(一)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19、20 课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二)课型:复习课(三)教学模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四)教具:多媒体、小黑板、历史挂图等(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淝水之战、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度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六)教学流程:教师出示提纲,引导学生自读教材记忆。

第18课三国鼎立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洛阳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二、淝水之战时间:383年交战双方:东晋(317年、司马睿、建康)和前秦(4世纪后期、氐族)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影响:前秦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南朝形成:宋、齐、梁、陈三、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第四,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北方的统一和融合1、北魏建立:鲜卑族2、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二、迁都洛阳:1、迁都的原因:加强对中原地区统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迁都的作用三、孝文帝改革1、历史背景2、主要措施:(1)北魏孝文帝于439年迁都洛阳,(2)汉化措施: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3、历史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历史复习学案 人教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历史复习学案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历史复习学案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复习导航】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三、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著名霸主:齐桓公(标志:召集诸侯会盟),晋文公(标志:城濮大战胜利),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在晋楚争霸中取得胜利。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为统一创造条件。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注意方位)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四、大变革的时代(一)经济上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2.著名的都江堰①设计建造者:秦国蜀郡大守李冰②地点:岷江③防洪灌溉④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1.原因:①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强大);②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2.时间:公元前356年3.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4.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5.内容和影响:术繁荣局面。

四、中华文化的勃兴(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典例练习】『基础必备』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

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 )A.世袭制B.奴隶制C.禅让制D.分封制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亲戚多怨望”。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初一中国历史第七册(下)第二单元复习课。

作为复习课,主要运用学习即温故知新、找联系、逐步建构意义、在互动中生成新知识等教学理论,引导初中学生再现再认历史知识,寻找事实依据说明基本观点,建构知识,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为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在个人对知识理解基础上,开展系列活动,通过互动反馈,促进历史思维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的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在学生初步了解单元基础知识前提下,通过引导学生模拟导游身份设计该段历史的旅游行程,介绍隋唐社会风貌,培养想象再现再认历史知识能力;通过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培养寻找事实依据说明观点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示意图”方式,梳理单元重点知识,学习发掘知识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的能力;通过生生、师生评议与问题讨论等互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获取经验和启示。

重点难点重点:(知识)宋元时期,南方经济超越北方的原因和表现;北方民族关系新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能力)通过想象再现历史事实;概括辽宋夏金元时代特点,寻找事实依据说明特点;运用图示法概括历史知识难点:(知识)两宋时期与北方少数民族战争“并存”和“民族关系发展”、但最后都亡于异族政权的原因,运用图示法投影讲解突破。

教学方法(知识)把抽象知识情感形象化:在初步了解辽宋夏金元历史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以导游身份、运用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再现历史;(理解)把思考触角伸向知识内在联系,发展历史思维:绘制并展示知识示意图,建立知识结构;通过师生评议、问题讨论等互动交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突破难点,促进历史思维进一步发展;(启智)情感与理性融合,获取经验启示:引导学生以古鉴今,从中获得经验启示。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课前准备1.教师发放总复习提纲,学生在自己单元复习基础上,从单元复习内容中(杰出人物、历史故事、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小组合作设计专题旅游计划,制作旅游行程表格(时间、地点、内容)2.学生梳理单元重点知识,发掘知识内在联系,独立绘制知识示意图(参课本P135页):辽宋夏金元政权并立示意图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示意图宋元民族关系发展示意图宋代社会生活示意图宋元科技文化成果示意图3.学生在整理知识基础上,独立发现问题,提出3个问题,并尝试找到答案。

七年级历史复习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历史复习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历史复习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历史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1、农业成就: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2、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

3、冶铁: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

三、经济措施: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关于两汉商业的繁荣情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

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解。

四、讲完全课,教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示。

对两汉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

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教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后进行小结。

五、作业:课后习题附:板书设计一、农业成就: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2、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 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 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单元复习教案
本文介绍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包括识记各政权的建立情况和相关关系,理解南移经济重心的原因和表现,掌握科技文学艺术成就,以及对民族英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方法包括形象的政权关系示意图和图片,以及画外音。

重点包括政权、民族、时间、都城等方面的整理,政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以及文化成就的列表比较。

在本单元的复中,学生可以全面认识到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元朝结束了长期的民族混战,实现了统一。

此外,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开创了行省制度,将西藏纳入正式行政区,加强对台湾的直接管辖,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是经济因素,其次是自然因素,还有政治因素。

此外,元朝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五代时期是北方政权的时代,而南方则出现了十国。

随后,宋朝统一了南北,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王朝之一。

在文学方面,《·赤壁怀古》豪迈奔放,而《窦娥冤》则委婉真挚、清新自然。

同时,文学作品也倾吐了对山河的悲痛,鞭挞黑恶势力。

在艺术方面,《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学习目标学习重点:(1)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及他们的概况(2)中国原始社会的历程学习难点: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学法指导:1、理清历史线索2、列表提炼:本单元知识点较多,可以把要点提炼出来列表整理,帮助记忆。

教学过程复习导航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三个代表:二、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三、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人称为“人文初祖”。

3、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课堂练习:()1. 假如时光倒流,你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你最有可能见到的情景是A.山顶洞人正在缝制兽皮衣服B.北京人正把捕获的猎物放在火上烤C.元谋人正在采集食物D.河姆渡人正在种植水稻假如你想穿越时空,()2.学完了《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后,小明画了一幅某远古居民生活的图画,画中有十几个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有的用骨针缝制衣服,有的在钻木取火烧烤食物,有的脖子上戴着漂亮的装饰品,画中画的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 3.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挖掘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遗址。

在遗址中有稻谷、稲秆、稻叶堆积。

这处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D.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4.我国考古学家利用“碳14断代法”测定出一种远古人类,距今约50万年左右时间,并在其生活的洞穴里发现有厚达6米的灰烬,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属于这种远古人类的是()A.已经会人工取火B.过着群居生活C.种植粟D.会制造陶器()5.黄河和长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何,下列能够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江流域繁衍生息的农耕时代的文化遗址是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元谋人遗址D.北京人遗址()6、在原始社会里,没有剥削与压迫,没有军队、监狱等国家机器,人人平等。

2024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4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4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不仅是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学生历史观形成的重要基石。

它深入浅出地描绘了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壮丽画卷,引领着学生们踏上探索人类早期发展历程的奇妙之旅。

第一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如同历史的序章,缓缓拉开了人类故事的帷幕。

在这里,学生们将首次接触到关于人类起源的神秘传说,那些古老而遥远的故事,激发了他们对过往无尽的好奇与想象。

通过对早期人类体质特征、生产生活状况的探讨,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远古先民在恶劣自然环境下的生存智慧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更重要的是,这一课让学生认识到,尽管时间跨度漫长,但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适应与创新,这是文明进步的永恒动力。

第二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则是一次对人类社会结构转型的深度剖析。

原始农业的诞生,不仅仅是生产技术的革新,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它促使人类从游猎生活走向定居农耕,为社会分工、私有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学生们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理解到这一转变对于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将思考,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乃至塑造我们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

第三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则是将视角聚焦于中华大地,探索这片古老土地上文明的萌芽与成长。

黄河、长江流域的远古文化遗址,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也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生动例证。

这一课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文明的多源汇流,更激发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自豪感。

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更加坚信,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共同财富的一部分,值得被尊重与传承。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讲述,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它让学生们在追溯过往的同时,也思考着未来的方向。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点课时一人类的起源与迁徙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2. 掌握人类早期迁徙的路线和原因。

教学重点1. 人类出现的时间和地点;2. 早期人类的迁徙路线和原因。

教学难点1. 人类起源的证据和判断;2. 早期人类的文化和生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类演化树,简单介绍人类起源的历程。

2. 讲解人类起源的证据和判断:通过PPT介绍人类化石、考古文物等证据,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判断。

3. 讲解早期人类的迁徙路线和原因:介绍人类迁徙的时间和路线,以及迁徙的原因。

4. 梳理知识点:通过练题对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迁徙进行简单梳理和巩固。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并完成课后题。

课时二古代文明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形成的时间和地点;2. 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教学重点1. 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形成时间和地点;2. 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教学难点1.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2. 古代文明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古代文明的形成时间和地点:通过PPT介绍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等不同文明的形成时间和地点。

3. 讲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

4. 比较不同文明:通过练题对不同文明进行比较和分析。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并完成课后题。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课时一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2. 掌握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1. 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2. 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 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 奴隶社会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图片展现古代奴隶社会的生活和场景。

2. 讲解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通过PPT介绍奴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根源和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7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7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7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7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1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开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消费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通过考虑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才能;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才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消费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巧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才能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p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展了表达: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

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构造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而且,如今的学生对于农具的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良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回忆唐太宗和武那么天的统治。

一、开元之治出示材料: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是怎样做的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由学生讲“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2)重视吏治(3)崇尚节省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通过图片说明唐朝农业消费情况)(1)农耕技术的开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消费的开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良:曲辕犁、筒车(重点讲解)出示“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提问:比拟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分析^p 出曲辕犁的特点) 出示筒车图片,分析^p 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 人教版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即课标要求):1。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在复习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运用比较归纳讨论等方法,从整体把握本单元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我们应当维护团结统一,坚决反对分裂⑵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启示是成功者必须做到有胆、有识、有行、有恒等。

⑶丝绸之路向人们解说开放与交流的情怀。

【复习重点】单元课标要求【复习难点】1.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丝绸之路的价值1列表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2.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什么?其目的一样吗?为什么?3.简要总结秦亡汉兴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请归纳秦汉时期内地与边疆关系的史实,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典例分析(我总结,我提高)1.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吗?秦朝 汉朝方法探究: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是毛泽东 《沁园春·诗句。

毛泽东为什么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是怎样的帝王?解析对秦始皇的评价要看到他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一面,如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等。

但是他好大喜功实行暴政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的损失。

但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功大于过,值得肯定。

汉武帝雄才大略,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的经济、军事的大一统,不愧为一代杰出人物,但是晚年他也犯了一系列的过错,连年穷兵黩武,加重赋税,给人民带来灾难,可见功大于过,仍要对他持有肯定态度3.热点考点详解【丝绸之路】热点材料:北京时间8月8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大幕,开幕式在中华文明史的卷轴中展开序幕向人们展开了一幅美妙的画卷即等四大发明、丝绸之路、孔子儒家文化……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

人教初中历史全单元教案

人教初中历史全单元教案

人教初中历史全单元教案单元名称: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单元课时:8课时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通过分析历史资料,提高阅读和解读历史文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单元教学内容: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掌握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2课时第2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变迁,掌握夏商西周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历史变迁。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法、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2课时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教学目标:1.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

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教法、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课时:2课时第4课秦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掌握秦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法律制度。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难点:秦朝的暴政。

教法、学法:多媒体教学法,问题解决法。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5篇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初一中国历史第七册(下)第二单元复习课。

作为复习课,主要运用学习即温故知新、找联系、逐步建构意义、在互动中生成新知识等教学理论,引导初中学生再现再认历史知识,寻找事实依据说明基本观点,建构知识,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为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在个人对知识理解基础上,开展系列活动,通过互动反馈,促进历史思维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的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在学生初步了解单元基础知识前提下,通过引导学生模拟导游身份设计该段历史的旅游行程,介绍隋唐社会风貌,培养想象再现再认历史知识能力;通过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培养寻找事实依据说明观点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示意图”方式,梳理单元重点知识,学习发掘知识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的能力;通过生生、师生评议与问题讨论等互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获取经验和启示。

重点难点重点:(知识)宋元时期,南方经济超越北方的原因和表现;北方民族关系新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能力)通过想象再现历史事实;概括辽宋夏金元时代特点,寻找事实依据说明特点;运用图示法概括历史知识难点:(知识)两宋时期与北方少数民族战争“并存”和“民族关系发展”、但最后都亡于异族政权的原因,运用图示法投影讲解突破。

教学方法(知识)把抽象知识情感形象化:在初步了解辽宋夏金元历史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以导游身份、运用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再现历史;(理解)把思考触角伸向知识内在联系,发展历史思维:绘制并展示知识示意图,建立知识结构;通过师生评议、问题讨论等互动交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突破难点,促进历史思维进一步发展;(启智)情感与理性融合,获取经验启示:引导学生以古鉴今,从中获得经验启示。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课前准备1.教师发放总复习提纲,学生在自己单元复习基础上,从单元复习内容中(杰出人物、历史故事、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小组合作设计专题旅游计划,制作旅游行程表格(时间、地点、内容)2.学生梳理单元重点知识,发掘知识内在联系,独立绘制知识示意图(参课本P135页):辽宋夏金元政权并立示意图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示意图宋元民族关系发展示意图宋代社会生活示意图宋元科技文化成果示意图3.学生在整理知识基础上,独立发现问题,提出3个问题,并尝试找到答案。

七年级历史复习教案5篇

七年级历史复习教案5篇

七年级历史复习教案5篇[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进展水平,进而熟悉其进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制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表达出的才智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加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重之情。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消失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设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分,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头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熟悉。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现图片,让学生观看、比拟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筑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争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现历史图片:观看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详细地点后,启发学生观看、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状况,查找分布特点。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在学生 初步了解单元基础知识前提下,通过引导学生模拟导游身份设计该 段历史的旅游行程,介绍隋唐社会风貌,培养想象再现再认历史知 识能力;通过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培养寻找事实依据说明观点的能 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示意图”方式,梳理单元重点知识, 学习发掘知识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的能力;通过生生、师生评议与 问题讨论等互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获取经验和启示。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在联系有无错误,能否简单易记抓重点)
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探讨时代特点和发展趋势、经验教训:
1.教师设问讨论: 你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这段历史的时代特点吗?(政权并立、 南方经济发展、北方民族关系新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科技文 化繁荣等) 两宋时期与北方少数民族战争较多,为什么各政权能“并存” 和促进“民族关系发展”?(双方妥协,签订和议。可引导观察课 本有关“并立”、“对峙”图,了解和议内容和结果) 两宋为什么最后都亡于异族政权? 文治 非攻 外族政权与宋政权 双方妥协、签订和议 各族并存、北方民族关系发展 边境冲突 宋积贫积弱 外族强大 外族灭宋 宋朝“重文轻武”
教学方法 (知识)把抽象知识情感形象化:在初步了解辽宋夏金元历史 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以导游身份、运用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再现 历史; (理解)把思考触角伸向知识内在联系,发展历史思维:绘制 并展示知识示意图,建立知识结构;通过师生评议、问题讨论等互 动交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突破难点,促进历史思维进一步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知识)宋元时期,南方经济超越北方的原因和表现; 北方民族关系新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能力)通过想象再现历史事实;概括辽宋夏金元时代特点, 寻找事实依据说明特点;运用图示法概括历史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及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及练习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内容: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2、3课复习目标:1、记住北京人、山顶洞人工具的制造,生产产方式及社会组织。

2、机制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生活和农业、工业和畜牧业情况。

3、记住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及尧舜禹的禅让。

复习重点:住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生活;炎帝和黄帝。

难点:各部分知识点及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方法:幻灯片指导学生复习知识点,借用测试题巩固知识,帮助记忆教学准备:教学幻灯片,学生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复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四)练习巩固二、复习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10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和第11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人教版初中历史复习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复习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复习教案设计学科:历史年级:初中教材版本:人教版主题:复习教学目标:1. 教会学生复习历史中的重要知识点和概念;2. 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知识,提高复习效率;3.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增强历史意识;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2. 复习中国历史的朝代、地理位置和文化传承;3. 复习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发展阶段和主要事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导学生回忆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点复习(3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分组讨论并整理重要历史知识点;2.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整理的知识点进行点评和加深理解;3. 练习和答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相关题目练习,并在答题过程中提出问题。

三、概念梳理(15分钟)1. 教师介绍历史中的重要概念和定义;2. 学生思考:学生结合实例,思考概念的内涵和应用;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概念间的关联和区别。

四、历史图表解读(15分钟)1. 教师示范:教师展示历史图表和数据,指导学生理解图表内涵;2. 学生分析:学生根据图表解读历史事件和趋势;3. 合作探究:学生共同分析图表,总结规律和结论。

五、综合评价(10分钟)1. 小组展示:学生按照组织要求,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复习成果;2. 互评交流:学生相互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和补充意见;3. 总结反思:教师对本次复习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复习提供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复习教学,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复习效率和方法。

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中,需要继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提高历史学习的整体水平。

七年级历史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历史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历史单元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历史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七年级历史单元的关键概念、事件和人物。

2. 帮助学生巩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复习资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复习笔记、练习题等。

2. 复习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彩色粉笔、复习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或黑板上展示一张与历史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通过提问,复习上一单元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二、知识回顾(15分钟)1. 以小组形式,让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关于历史单元的问题。

2. 利用彩色粉笔或复习卡片,将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写在黑板或白板上,并解释其含义。

3.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提示,回忆并补充相关的历史知识。

三、知识巩固(3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历史事件的图片或简短描述,要求学生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事件中的不同人物,通过对话的方式复述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3. 教师提供一些历史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四、综合评价(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份历史知识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

2. 学生独立完成测试,并交给教师批改。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在历史学习中的进步和努力。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历史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拓宽历史知识面。

2. 提供一些历史研究的网站或资源,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教案,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七年级历史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复习教案的使用改变了师生的教学方式和复习方式。

小编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设计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目标:识记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及地点;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与主要农作物;炎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复习重点:识记以上内容复习难点:河姆渡人、半坡人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比较复习方法:先学后练,当堂训练复习课时:1课时复习过程:一、由世界史人类的形成复习导入。

二、点明考纲目标,学生对照考纲看《开卷有益》“考点点拨”并作好标记、熟读。

教师适时点拨、引申。

三、学生阅读复习七年级上册本单元的内容。

四、知识点的梳理、重现:学生默写《开卷有益》“知识构建”空缺内容。

五、中考强化限时训练:5分钟时间完成学生做《开卷有益》“中考强化训练”教师发现疑问并解答六、教师总结点拨并板书: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1、人类的形成: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非洲南方古猿三大人种母系与父系氏族社会2、中华文明:元谋人: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20万年会人工取火母系:河姆渡人:浙江余姚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半坡人:陕西西安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父系:炎帝、黄帝:华夏族人文初祖—黄帝尧舜禹:禅让制七、当堂效果检测: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

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3、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开展“感知170万年前生活,寻找远古人类足迹”活动,他们应该去( )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4、“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A、思想方面:——————————————————————。
B、教育方面:——————————————————————。
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课件演示)
思想家
学派
思想主张
五、老师指导学生单元归纳:(5分钟)
本单元重点围绕4个主题:
1、政治:政制发展,夏朝开创制,西周建立制。
政治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最著名的是变法。
七年级历史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历史总复习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第一、二单元课时安排1—1.5课时
课题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补教
中考考点
1、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2、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3、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二、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原始社会走向瓦解,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整个奴隶制社会经历几个朝代更替?我们一起走进第4课内容。边讲边完成下面表格:(重点掌握:1、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2、什么叫分封制?3、中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的成就——司母戊鼎。)朝代的更替(课件演示)(奴隶制的产生、发展、瓦解)(10分钟)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了解《史记》
古代书法、绘画的主要成就
教学
目标
4、知识积累:通过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有较清晰的了解;识记重要科学文化成就。
5、知识理解: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解释: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发展,符合人心所向;
“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对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局面。
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是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方面:建立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封建制度
①统治者自称皇帝;
②中央设“三公”(丞相—政务、太尉—军事、御使大夫—监察百官)
七年级历史总复习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第三、四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课题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补教
中考考点
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秦建立统一国家的意义
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
5、司母戊鼎,中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的成就。
6、都江堰水利工程
7、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成就。
教学
目标
1、知识积累:通过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对奴隶社会的产生、发展、瓦解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
2、知识理解:对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商鞅变法等定义及内容要深入了解。
3、知识运用: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练习题包括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
朝代
开国君
亡国君
文化(科技)
政制
特征

演示答案
演示答案
————
世袭制(学生填写)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演示答案
演示答案
甲古文,
青铜文明
————
————
西周
演示答案
演示答案
————
分封制(学生填写)
————
三、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春秋、战国)(10分钟)
东周时期包括(春秋、战国)由于天子无能,诸侯争霸,分封制已名存实亡,各国为了立于不败之地,都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经济因此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重点掌握:1、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都江堰水利工程)
2、文化:我国最早的文字,青铜文明,最大的青铜器。
3、经济:工具的进步和。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尽量要在课堂上完成10个左右选择题目,这个环节保证有10分钟的练习量。方法,可以把练习题在讲课时穿插进行,也可以先讲后练,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练习题可以自己编,也可以充分利用练习册的题目,但老师一定要先筛选比较有针对性的题目不要盲目浪费时间。
民族关系: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蒙恬,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南征越族,开凿灵渠。(扩大疆域,稳定边疆,巩固统一)
通过讨论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评价秦始皇
教师最后总结:秦始皇在历史上有功有过,但仍不失为千古一帝。
二、张骞通西域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
3、知识运用: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练习题包括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
重点
掌握中考考点的所有知识点。
难点
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一、秦的建立与巩固
1、秦统一六国
明确秦统一六国的时间: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与我国第一个国家夏朝区分开来)
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1、发展经济:A、生产工具的进步:————和———。
B、兴修水利工程:———————。
2、政治改革:
商鞅变法(分析时跟分封制的内容进行比较,体会变法的进步性)
改革家
改革内容
意义
1、土地私有
2、奖励耕战
3、建立县制
四、思想大变革的时代:(重点掌握: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成就(10分钟)(5分钟)
1、春秋时期两大思想家,老子、孔子。
1、看课文第八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可以课件演示)
河姆渡遗址在?(长江流域、南方)半坡遗址在?(黄河、北方)
2、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学生完成表格内容(可以课件演示)
名称
房屋
农作物
生活用具
河姆渡遗址
?(干栏式)
?(水稻)
?(陶器)
半坡遗址
?(半地穴式)
?(粟)
?(彩陶)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度,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由皇帝任免。
经济方面: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促进了各地的区经济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便于政令通行。)
思想方面:焚书坑儒。(虽然有利于统一思想,但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于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失。)
重点
掌握中考考点的所有知识点。
难点
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进入复习】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然后到(北京人)到(山顶洞人)再然后再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我们重点掌握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