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中考题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8.走进彩色世界
4.8走进彩色世界—2020年秋季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练习题课件 (共35张PPT)

【点拨】根据光的色散可知,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故A错误;单色光斜射到三棱镜上就不能够发生色散, 故B错误;蓝光不能用光的混合法得到,故C正确;彩 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故D错误。 【答案】C
6.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 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 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B )
2.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 过三棱镜发生__折__射____(填“反射”或“折射”)时的 偏折程度不同。
3.【中考•龙岩】下列诗词中能反映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B) A.池水映明月
B.彩虹舞山涧
C.潭清疑水浅
D.起舞弄清影
4.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 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光的折射现象 B.是光的色散现象 C.是光的反射现象 D.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14.【中考•烟台】“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的生长 需要阳光。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 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点拨】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现绿色,说明植物能 反射绿光而吸收其他色光;植物之所以反射绿光是因为 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绿光,即绿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答案】C
15.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 在穿白色上衣、红色裙子的演员身上后,观众看到的 情况是(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点拨】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其余色光被吸收,红色裙子只能反射红光,绿光照射到 红色裙子上被吸收,没有反射光线进入观众眼睛,所以 裙子呈黑色,白色不透明物体反射所有色光,绿光照射 到白色上衣上被反射出去,所以上衣呈绿色。 【答案】D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8走进彩色世界练习题-普通用卷

B. 赤、橙、绿
C. 赤、绿、紫
D. 红、绿、蓝
二、多选题
11. 下面是小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与光现象有关的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钱币真伪
B. 黑板“反光”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现象
C. 雨后天边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12. 下列现象中,对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3)请你在下边的线框内画出与(2)相关的示意图。
2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人机无人机以高分辩率高速摄像机、轻型光学相机、超声波传感器、激光扫描仪、
红外夜视仪等设备获取信息,广泛应用在航拍,交通等领域。如图为某型号无人机,
整机质量 2 千克,摄像机拍摄速度 11000 帧/秒(即每秒拍摄画面的帧数为 11000 帧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8.
A. 光的反射现象
B. 光的折射现象
C. 平面镜成像特点
D. 光的色散现象
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玻璃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B. 柳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绿光
C. 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三棱镜对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
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形成水凸透镜,水凸透镜对光线有会
聚作用,能使太阳光会聚于一点,这点的温度很高,会把枯叶点燃,导致森林火灾。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图示反映了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与题干的原理相同,故 A 符合题意;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8.走进彩色世界 课件

2.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的各种颜色,都是由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 B ) A.红光、黄光、蓝光 B.红光、绿光、蓝光 C.橙光、靛光、紫光 D.红光、绿光、橙光
光的色散
三原色
红
紫
外
外
线
光谱
线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8. 走进彩色世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雨后天空常常会出现彩虹,你知道彩 虹是怎么形成的吗?
光的色散
让一束光照 射到三棱镜上, 从三棱镜射出的 光有什么变化?
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色光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 靛、紫.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它说明白光 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 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这才揭开了光 的颜色之谜。
太阳光的色散
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 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深 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 个平面镜,使镜的下部浸入 水中,让一束阳光照射在水 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 墙或白纸上。观察白墙或白 纸上反射光的颜色。
光的色散
1.光谱
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太阳的可见光谱。
红
橙黄
绿 蓝靛 紫
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在紫光之外是紫外 线,人眼都看不见.
2.红外线 光谱上红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人眼 虽看不到,但可以用灵敏温度计来检验它们的存在, 属于不可见光。
红外线的特点: ①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光 的 三 原 色
光的三原色
用放大镜观察彩 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 光条,可以发现,电 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 富多彩的颜色,都是 由红、绿、蓝三种色 光合成的.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教学教案含复习和总结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本章内容概述本章涉及的是光学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应用、光的色散等.本章共分8节:1.第一节“光源光的传播”,介绍了光源的概念及其分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知道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第二节“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出光反射时的规律;认识到物体表面能反射光,区别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会利用光的反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明白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3.第三节“平面镜成像”,通过实验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认识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会画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掌握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特点,简单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4.第四节“光的折射”,通过实验探究出光的折射时的规律,理解光发生折射的条件,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5.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讲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的焦点、焦距;探究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的规律;介绍了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6.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介绍眼睛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7.第七节“透过透镜看世界”,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简单讲述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的历程.8.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认识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会利用光的色散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认识太阳光谱.本章教材的设计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性(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础实验的教学),对学生提升科学素质大有帮助,也是初中物理教学要注意的重点.本章特别强调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要求学生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来参与学习光现象的知识.本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光源、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色散现象、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的存在.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认识光反射的规律,理解反射、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透镜的分类,透镜的焦点、焦距,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认识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理解远视眼、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大致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经历探究“光反射、折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挂图,明确两种透镜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养成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在探究“光反射、折射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客观地看到社会进步的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从而形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光路的可逆性,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探究,折射引起的错觉,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课时建议】本章共有8节,建议11课时.1.光源光的传播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具准备】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牛奶(或红墨水)、蚊香、火柴、玻璃杯、白炽灯、皮球、三球仪、空的易拉罐、半透明的塑料膜、蜡烛、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课前利用课间休息,滚动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优美图片和视频:影、倒影、水面下的物体、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日晕、日幻……最后将画面停在“节日夜空中的多彩激光”,直指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欣赏绚丽多彩的光现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进行新课】一、光源生1:太阳、电灯、蜡烛.生2:手电筒、火把、油灯.生3: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生:太阳是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归纳光源定义: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分类: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应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十分广阔.例题1(多媒体展示)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B.月亮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平面镜、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放电影时看到的也是银幕的反射光,不是银幕自己发光,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只有电视机的屏幕,是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打到荧光屏上,使屏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电视机屏幕是光源.答案:D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生:我猜测,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有少许牛奶的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生1:光在空气中传播.生2: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注意:1.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一定要演示给学生看看.2.演示实验可用激光器演示,也可用长手电筒演示(玻璃上用还有1~2毫米宽缝隙的厚牛皮纸或硬纸片挡住).演示时,为了能看到光路,可以把几支蚊香同时点燃,在空气中形成烟雾,可在水中滴少许牛奶或红墨水.教师总结: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例如地球周围大气就是不均匀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的光线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就是因为不均匀的大气使光线变弯了.因此应该说,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光的直线传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实验.学生实验:讲桌上放置点亮的白炽台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还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启发学生分析:只有当眼睛、两个小孔和光源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见从光源发出的光.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归纳:1.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2.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2.光的直线传播应用可见学习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大家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下面我们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1)影子的形成.演示2:用白炽灯对着墙,把皮球放在灯和墙之间.现象:墙上出现球的影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学生积极发言)师生共同归纳得: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的黑暗部分就是影.(如图甲所示)(2)日食、月食的成因.演示3: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如图乙(日食)和图丙(月食).(3)小孔成像.演示4: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现象: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师生共同归纳得: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烛焰上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下部;下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上部,就形成了小孔成像.(如图丁所示)教师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是孔径必须很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外部轮廓相似,像的大小取决于物、孔与屏三者之间的距离.例题2(多媒体展示)晴天,树荫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A.太阳的实像B.太阳的影子C.太阳的虚像D.树叶的影子解析:树叶间的窗缝形成“小孔”,树荫里的光斑也就是我们所学的“小孔成像”现象,作为太阳的像,这个光斑也像太阳一样是圆的.这个光斑是太阳光射到地面上会聚形成的,所以是实像,C不对;这个光斑处有太阳光射到,自然也就不能叫影子了,B、D 不对.答案:A三、光的传播速度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生: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15℃)的传播速度是多大?生:340m/s.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光的传播速度”,并讲解.归纳: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2.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3.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近似认为是3×108m/s.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知道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形成等.我们进一步探究了光的传播速度,知道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快,是3×108m/s,我们可以利用光速来求星球之间的距离.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教学板书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若能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发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探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2.光的反射定律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3.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通过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教具准备】激光灯、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多媒体课件.学生用:手电筒(玻璃上有1~2mm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但是,有的同学却看不见黑板上某处写的粉笔字(我们常常说“反光”),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的反射.生: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有趣的实验.演示实验1: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归纳: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进行新课】一、光反射中的物理名词.演示实验2:让激光灯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的接触点.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二、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和光路的可逆性1.提出问题:光的反射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我们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实验步骤:(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时,引导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出的光线的方向.(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怎样改变的.(3)按图乙所示,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4)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步骤如下:①将一张16K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ON作为法线;在ON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AO、A1O、A2O.②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分别沿AO、A1O、A2O射向镜面,观察反射光线.③分别在每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上用大头针扎一个孔B、B1、B2,用刻度尺画出直线分别将OB、OB1、OB2连接起来.④再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⑤使光线分别沿BO、B1O、B2O射向镜面,观察每条反射光线的方向.3.分析和认证:(1)上述步骤(1)和(2)可看到E和F在一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2)按步骤(3)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学生将观察不到反射光线.(3)从步骤(4)的①~④可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从步骤(4)的⑤可看出反射的光路是可逆的.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归纳:光的反射定律:1.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3.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教师总结: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应注意以下四点:1.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是因果关系,故光的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颠倒位置.2.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由于反射角由入射角来决定,即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入射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将沿原来入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出.例题(多媒体展示)已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100°夹角,请画出镜面的位置.解析:法线既是反射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掌握法线的这种双重作用,作图就容易了.答案:(1)根据已知条件作图甲.(2)画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ON,如图乙所示.(3)根据法线与反射面成垂直,画出镜面,如图丙所示.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演示实验3:让平行光射向平面镜.实验现象: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仍是平行的,而且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他方向无反射光..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多媒体课件)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学习时应通过实验总结出规律.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时,应注意抓住规律的关键所在.光的反射是一种普遍现象,需要同学们在今后学习中多联系实际运用好本节知识.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教学板书教学反思1.如果只按照课本的要求去进行教学,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因为我们的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意识,更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在物理学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应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使学生在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兴趣、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会汲取别人的成功改善自己,学会合作交流等等,这些能力的养成,比学会一些知识、技能更重要,所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分析实验.开始可能缓慢些,但必须夯实这一过程,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尤其是思维基础较差的班级,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因为这里是他们学习的转折点,低的起点,小的台阶,极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乐学中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2.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光线”一词常出现,会有学生提出:光线是一条线吗?对于这点,可以向学生介绍,在物理探究过程中,有许多研究方法,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遇到.“光线”并不真正存在,是人们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路径而假想的带箭头的直线.这样讲有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同样学生也会有意识地把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3.法线是人们为研究反射现象而引入的一条位置参照线,它经过入射点与反射表面垂直.引入法线后,对反射光和入射光的位置、方向的描述,就有了可供参照的标准,如入射角、反射角分别以与法线的夹角来计,易懂易记.由于法线是一条辅助线,在画光路图时用虚线表示.4.实验中为什么要测量多组数据?这是为了增加结论的可靠性,使归纳得出的规律更有普遍意义.物理的定量探究往往要测量多组数据,通过这几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规律.这种“数据归纳”的方法,在以后的探究学习中经常用到.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球面镜的光学性质.【教学难点】虚像的概念,球面镜的应用.【教具准备】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凹面镜、凸面镜、激光演示器、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开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实验1: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镜子的特点.生:这些镜子的表面都是平的.实验2:用这些镜子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镜中的像与原物体的形状一样..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3.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学习思考,但有的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师要想知道上面这些思考题的答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进行新课】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实验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8节走进彩色世界教案新版教科版

8.走进彩色世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的概念.2.了解光的三原色,认识色光的混合.二、能力目标1.经历关于色光混合的实验探究.2.体验利用计算机软件了解自然原理的探究过程.三、素养目标1.形成色光合成白光的观念,具有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2.增加学生对色散的兴趣和体验.【教学重点】了解色光的三原色.【教学难点】认识色光的混合.【教具准备】三棱镜、白纸、放大镜、平面镜、球形烧瓶、透明胶片、手电筒、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师你见过“雨后彩虹”吗?谈谈你的“发现”,提出你最感兴趣的问题.生1:彩虹是七色的,很美,但我不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生2:彩虹为什么会消失呢?师大家提出的问题很好,等我们学习了“光的色散”后,你就明白了.【进行新课】一、光的色散实验1: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器材,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一下,怎样用这些器材能做出与彩虹有关的实验?学生讨论.师生一起到室外先来探究太阳光的秘密,再回教室讨论交流.师请第一小组同学们说说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白屏上出现各种颜色的光.生2: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教师给予纠正“青、蓝、紫”的说法)生3:这个实验说明太阳光不是单一的色光.生4:也可说明太阳光,也就是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师对,各种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在物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光谱.太阳光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最早做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牛顿.光谱不仅能反映光的瑰丽,还是人类获得遥远天体信息及原子内部信息的主要途径.师请第二小组同学们说说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生5:我发现太阳光分解成的七色光经棱镜后还可混合成白光.生6:太阳光可分解成七色光,七色光可复合成白光,这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光路是可逆的”是相符的.师请第三小组同学们说说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生7:我们发现把小平面镜放在碗底,反射面向上,倒入水,将碗倾斜着放在太阳光下,太阳光反射到纸板上,也可看到七色光.师请第四小组同学们说说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生8:我们发现太阳光照在一装满水的薄壁球形烧瓶,白色纸板放在适当位置,也可看到彩虹.师刚才同学们做的实验都非常成功,那么大家是否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生1:我把两支铅笔紧靠在一起,眼睛从狭缝中对着太阳,我也看到了七彩颜色.生2:我把光盘对着太阳,也看到了七彩色.生3: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吹肥皂泡,从肥皂泡上也可看到七彩色.生4:暑假我到外面旅游,在瀑布前也看到了美丽、壮观的彩虹.生5:我在学校附近的音乐喷泉上也看到过彩虹.归纳: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例题1(多媒体展示)观察下图,请归纳你发现的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属于观察探究,观察点是三棱镜和光屏,探究点是太阳光的色散现象.答案:(1)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光屏从上到下分别呈红、橙、黄、绿、蓝、靛、紫.(2)三棱镜的作用是将太阳光(复合光)分散成七色光(单色光).二、光的三原色师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光的颜色只有这七种吗?生:不,在计算机的颜料盒里就有20多种颜色.师在计算机里,你可以调出成千上万种颜色,在画图程序调色板上,有红(R)、绿(G)、蓝(U)三个表示色光强弱的数据块,能在0—255范围内变化.调节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强度都达到255,在颜色/纯色板中,大家猜猜看,并动手做一做看是什么颜色?学生们各自在计算机的颜料盒里调出各种颜色.在调色板中,只有红、绿、蓝这三种表示色光强弱的数据块,分别调整它们的强度,就可以组合出你想要的任何色彩,我们就把红、绿、蓝叫光的三原色.三原色理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已经广泛应用,彩色电影、彩色电视、彩色照像都是三原色理论的应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上网查询有关科普网站.教师向学生演示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2:用手中的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此实验也可以安排课前学生在家中完成)师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归纳: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实验3: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三只手电筒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光在白墙或白纸上重叠部分A的颜色.(如图)生: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重叠部分A是白色的,即三原色光可以合成白光.注意:教学中,教师不应让学生死记三原色光合成的结果,而应让学生在探究中去认识几种单色光合成的效果,在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例题4(多媒体展示)在打开的彩色电视机的屏幕上点上几个小水滴,它们是什么颜色?为什么?解析:小水滴的作用相当于三棱镜,这是解题的突破口.答案:看小水滴的颜色是红、绿、蓝三色相间合成的,彩色电视机的画面色彩仅是这三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而形成的.小水滴起到三棱镜的作用,能将这三种色光色散出来.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小结: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不错,能够大胆运用物理知识共同探究彩色世界,解开彩色世界里无穷的奥秘.知识是无限的,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同学们,用你们的聪明才智,去攀登科学高峰,去创造七彩人生吧!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这节课的基本思路是:以关于彩虹的问题,引入白光的色散现象.通过“探究三原色光的混合”等学生实验,建立“三原色光”的概念.为了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教师讲解的要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实践.课前要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探究,查阅资料、上网搜索、合作讨论、交流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整合学科资源.让学生领略到光的魅力,感悟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自然规律之间和谐完美的统一,培养他们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辨证的判断能力,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学科网络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024年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四章 光的世界8.走进彩色世界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白光是七色光的一种
B.任意一种色光斜照到三棱镜都能发生光的色散
C.白光不可能用光的混合法得到
D.彩虹的形成是光的分解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谢 大家
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
结论:太阳光(白光)不是单色光,是由 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小结
1.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为红、橙 、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 光的色散。这些色光排列成的光带叫做光谱。 2.太阳光(白光)是复合光。 3.红光、绿光、蓝光等是单色光。
太阳光谱
天空中的彩虹是怎样产生的 ?
小结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 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 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光被物体反射
光物体 光被物体吸收Fra bibliotek光透过物体
(1)透明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
只有红光通过红玻璃。
其余的色光到哪里去了? 其余的色光被物体吸收了。
练一练
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 红 光 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 绿 光 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 蓝 光
彩虹是因雨后的天 空悬浮着大量的细小水 珠,太阳光照射到这些 小水珠上时,被空气中 的水滴反射、折射而产 生的色散现象。
练一练
1.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 ”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 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D )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课堂小结
光的色散
把复合光分解成几种单色光的现象 白光→红、橙、黄、绿、蓝、靛、紫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4、8走进彩色世界高频考点专训3重要考点专训课件新版教科版

训练角度 3 光现象与凸透镜的综合
例3 【枣庄】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又对凸 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 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测得的焦距为 _1_0_._0_c_m__。
(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 的焦距为8 cm,由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其__他__条___件__相__同__的__凸__透__镜__,__凸__起__程__度__越__大__其__焦__距__越__小。
【点拨】 由图知,当物距为20 cm时,像距也为20 cm,根据凸 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 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 cm,则f =10 cm。 因为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 应用是照相机,所以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 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20 cm。
【点拨】
(1)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 此时读数为10.0 cm,即透镜焦距为f=10.0 cm;
(2)由图甲可知,第一次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10.0 cm;根据 第1、2次的实验数据可知,其他条件相同的凸透镜,凸 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3)用红光和蓝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 蓝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光较蓝色光偏折能力弱, 所以红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蓝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3)小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 人眼看清眼前30 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 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 cm处,保持 凸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 该换上更____薄____(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 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019-2020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8 走进彩色世界拔高训练九十二

2019-2020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8 走进彩色世界拔高训练九十二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医院里和食品加工厂以及一一些公共场合经常利用紫外线进行杀菌B、紫外线对人体没有好处C、利用紫外线摄像头不可以在没有可见光的情况下摄影D、一切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B、路灯下形成人影C、阳光下可以看到彩色的花D、河岸边看到水中的鱼【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B、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C、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红外线消毒D、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C、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D、屏幕用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没有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干冰人工降雨是干冰升华变为气体后遇冷液化形成的B、汽车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的原理C、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D、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紫外线进行侦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的单色光能合成白光的是( )A、红、黄、蓝B、红、绿、蓝C、绿、黄、红D、黄、绿、蓝【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平南称取正在打造“一江两岸”主题景观,白天是“花的海洋”,晚上是“灯光的海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白天看到的红色的三角梅花,是因为三角梅花吸收了红光B、在西江水面上看到大桥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装在两岸的一条条LED灯是串联连接的D、从西江航行到大海的货船受到的浮力变大【答案】:【解析】:第9题【多选题】下列关于各事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年”是长度的单位B、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不能构成原子C、组成固体的分子也在做热运动D、在医院里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自然界中我们看到的白光是由______组成的。
精选2019-2020年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8 走进彩色世界复习巩固六十

精选2019-2020年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8 走进彩色世界复习巩固六十第1题【单选题】葛洲坝水电站开闸放水时,站在闸旁边常会看到水面上方有道彩虹,这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色散D、小孔成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的效应进行防伪的B、适当的红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C、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红外灯来灭菌D、红外线可以用来对仪器设备进行遥控【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空调遥控器能够控制空调的开机、关机、调温等,利用的是( )A、红外线B、紫外线C、X射线D、红光【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冬日,在商店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 )A、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B、烤火炉的电热丝的温度较高,因此在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色的光C、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那部分可能是淡红色的D、红外线把物体照红了,物体上反射出红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古人在夕阳西下时,吟出“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洁白的柳絮这时看上去却是红色的,这是因为柳絮( )A、发出红光B、反射夕阳的红光C、吸收了夕阳的红光D、发出红外线【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没有其他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以下不能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是( )A、人工虹的形成B、日食、月食的形成C、手影的形成D、小孔成像【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一光的色散B、鱼翔浅底一一光的直线传播C、小孔成像一光的反射D、镜花水月一光的折射【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玻璃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B、柳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绿光C、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小于入射角D、有些超市收银员用紫外线识别钞票的真伪【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错误的是( )A、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的圆柱体慢慢的放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减小,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被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B、用笔尖顶在质地均匀的方形薄板两条对角线交点处,发现薄板水平平衡,说明外形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按下遥控器按键,可以看到红灯闪,说明红外线可以看见D、在矿泉水瓶的壁上,从上向下打几个孔,装满水后,越往下面的孔,水喷出越远,说明液体越深压强越大【答案】:【解析】:第11题【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可以放入沸水中煮来消毒B、夏天雨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凸透镜成虚像时像一定比物体大D、岸上的人看到平静水面下的石头,要比实际位置浅【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通常情况下,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木草、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______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夜视仪.过量的______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引起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答案】:【解析】:第13题【填空题】让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出现一条彩色光带,我们将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发现温度计示数______(上升/下降/不变),这说明该地方______(有/无)能量辐射.A、上升B、有【答案】:【解析】:第14题【填空题】将塑料尺子接入闭合电路中.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塑料尺子是______体;雨后天空常常出现彩虹是______现象.【答案】:【解析】:第15题【填空题】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km/s;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______;在红光以外的部分能使灵敏温度计的温度升高,说明那里有热辐射,我们把这样看不见的辐射光叫______;其实在紫光端以外也有一种不可见光,它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______物质发光。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8 走进彩色世界教科版习题精选第二十三篇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8 走进彩色世界教科版习题精选第二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脑显示屏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B、城市中建设人工湖可以调节气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C、飞机在天空飞行时,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下方的压强D、试电笔在使用时手不能接触笔尾的金属部分【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每年5月份,我省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
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
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今年成都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
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 )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C、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立竿见“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红外线没有能量,所以不可见B、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但能传递能量C、红外线因为不可见,所以它不能传递能量D、红外线在空气中很难传递【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白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B、岸边景物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发生弯折,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如图所示,王子骁小朋友在用遥控器“遥控”着自己的玩具汽车.遥控器之所以能“遥控”玩具汽车,我们想可能有一种物质在遥控器和玩具汽车间传递着信息,请你猜想一下,这种物质可能是( )A、电磁波B、超声波C、红外线D、次声波【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画家用来调出各种颜色的颜料是( )A、品红、黄、青色B、红、蓝、绿色C、红、蓝、黄色D、各种颜色【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B、放大镜把字放大C、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出现彩色光D、秀丽青山在水中形成倒影【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电视遥控器是用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电视台是用______(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向外传送信号的.A、红外线B、电磁波【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察到不同颜色的光.(1)此现象叫做光的______.此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发现的.(2)此实验说明白光______(填“是”或“不是”)单色光.(3)小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A处,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快.说明A处有一种看不见光.请写出它在生活中的应用______.(一种即可)(4)小华想证明C处也有一种看不见光,那么她应该把______放到C处.(填“温度计”、“1元硬币”或“100元纸币”)【答案】:【解析】:第13题【填空题】冷空气不断来袭,天气转凉,试解释进入冬季后常见现象蕴含的物理知识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______(选填“减慢”或“加快”)蒸发.冬天人们在户外晒太阳,太阳的热主要是以______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一场大雪后,万籁俱寂,蓬松的雪在______过程中减弱噪声的.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_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此过程______热(选填“吸”或“放”).【答案】:【解析】:第14题【填空题】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