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金城坊今日金融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城内级别最高、最古老的城隍庙———都城隍庙
都城隍庙在成方街路北。成方街在复兴门内大街以北,东起闹市口北街,西至复兴门北顺城街,明代称城隍街,正是以都城隍庙而得名。清代称城隍庙街,民国初按谐音改称成方街至今。
城隍神之名,最初见于《北齐书》,南北朝时期,城隍庙尚局限于江南一些地区,唐代中期以后,逐渐普遍,进入宋代,全国州、府、县城皆建有城隍庙,并列入祀典。
老百姓把城隍庙里供奉的神,称城隍爷,是人们心目中的城市保护神。他能够守护城池、保佑百姓、除暴安良、惩恶扬善。历史上有名的忠臣文天祥、杨椒山是正义的化身,他们都曾被封为北京城的城隍爷。
明清两代北京有四座城隍庙,即都城隍庙、宛平城隍庙、大兴城隍庙、江南城隍庙。其中,这坐落在成方街的都城隍庙,级别最高、历史最久。
都城隍庙,始建于元代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关于都城隍庙建设的始末,在“大都城隍庙碑”中有详细记载:“(至元)七年,太保臣刘秉忠、大都留守臣段贞……言:大都城既成,宜有明神主之,请立城隍神庙。上然之,命择地建庙,如其言。得吉兆于城西南隅,建城隍之庙,设象而祠之,封曰祐圣王,以道士段志祥筑宫其旁,世守护之。自内廷至于百官庶人、水旱疾疫之祷,莫不宗礼之。尔来六十有余年,国家治平,民物繁阜,日盛一日,而神之所依亦厚矣。”从以上文字中可以看出,元代宫廷对于城隍的尊崇与信奉,上至内廷、下至百官庶人,不论是水旱灾害,还是疾病祸福,都要求城隍保佑,而且将“国家治平,民物繁阜,日盛一日”都归功于城隍所赐。大都城隍爷,俨然成为国家的保护神。
到了明代,都城隍庙的地位更为显赫。朱元璋建国后,鼓吹城隍神能鉴察民之善恶,行善者得福,作恶者受惩,用以震慑臣民,巩固统治。于洪武二年正月,大封京城和天下城隍,将城隍神分成都、府、州、县四级,京都的城隍神,位于这一等级金字塔的顶端。
明永乐年间,重修都城隍庙,其后又于正统十二年、嘉靖二十七、万历三年三次重修。
都城隍庙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北京的庙会即始于都城隍庙庙会。他是北京最早,也是明代最大的庙会。每月初一、十五、二十五开市,商贩云集,庙会自成方街到闹市口、旧刑部街,列肆三里,最盛时绵延十里。
庙会上不仅日常用品齐全,还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土特产品,如苏绣、蜀锦、徽墨、宣纸及名窑瓷器、玉器珠宝、古玩字画等各类奇珍异宝。庙会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人,还吸引了外国商人。《谈经》一书描述了“碧眼胡商,飘洋番客,腰缠百万,列肆高谈”的情景。
清代,除了每月三天的庙会外,每年农历五月十一日,还由太常寺官员在此举行祭祀城隍的盛大活动。届时,香客络绎不绝,小贩高声叫卖,热闹非凡。清代在雍正四年、乾隆二十八年曾对都城隍庙几次重修。但在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一场大火烧毁了都城隍庙的大部分殿堂,后来仅修复了仪门及寝祠,鼎盛达600年的都城隍庙,逐渐衰败。
又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侵袭,古老的庙宇,已残破不堪。2005年,都城隍庙迎来了他百年来的首次大修。经市文研所进行考古勘探后,依照旧制,精心修复,修缮工程持续近一年,投入达430余万元。现在,修复一新的都城隍庙寝祠,矗立在原址,面阔五间,前出轩三间,殿檐为五彩斗拱,旋子彩画,殿顶为黄顶黑琉璃瓦剪边,整座建筑气势巍峨。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岳母创办的幼儿园
在成方街中段路北,有一所漂亮的幼儿园,园门口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亲笔题写的园名“洁如幼儿园”。这个园名是怎么来的?洁如是什么人?
洁如姓董,是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的母亲。董家在天津是名门,大盐商。董家小姐董洁如毕业于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大学,与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刘清扬同班。她后来与曾任北洋政府代理农商总长的王槐青结婚,生下了王光杰、王光英、王光美等8个子女,这些子女大都投身于革命。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很多领导同志和双职工,无暇照顾幼小的子女,在刘少奇同志的启迪下,董洁如拿出自己的积蓄,于1949年8月办起了幼儿园,起名“洁如保育院”。她家当时住在旧刑部街32号,是一个三进的大宅院,幼儿园就办在了这座宅子里。后来,董洁如又把这座私宅无偿献给了国家。从办园之初,洁如老人就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探索总结了一套科学育儿的经验,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情赞扬和肯定。
国庆十周年前夕,在幼儿园原址上,建起了民族文化宫,幼儿园搬到了按院胡同并改名,交由北京市卫生局领导。1989年9月恢复原名。
在金融街的建设中,在成方街29号为这个幼儿园选了新址,占地3400平方米,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了一座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新园。2003年1月,新园正式投入使用,并更名为“洁如幼儿园”。
■高楼旁的吕祖宫———道教全真龙门派在北京的著名宫观
金融街现代化的大厦旁,在一片绿阴中,有一座不大的红色庙宇,这就是坐落于复兴门北顺城街15号的道教宫观———吕祖宫。
吕祖宫始建于明代,原为“火神庙”和“地藏庵”两部分。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道教居士蔡河仁出资,将其合并重修为吕祖宫,以供奉道教纯阳祖师吕祖而得名,是道教全真龙门派在北京的著名宫观。
现在经过精心修缮的吕祖宫,坐西朝东,山门的石门额上书“古刹火神庙”。山门内,西为火神殿三间,北为文昌殿三间,南为吕祖阁三间,火神殿后有娘娘殿三间。2006年9月24日,北京市道教协会为吕祖宫举行了修缮竣工、神像开光及宗教场所颁证庆典仪式。北京市道教协会会长黄信阳道长表示,吕祖宫恢复道教活动后,将为弘传道法、教化信众、促进首都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我几次路过吕祖宫,院落里传出阵阵丝竹声,知道里面在进行道教特有的宗教仪式。在
这车水马龙的紧张的城市氛围中,听着这悦耳静穆而又有些神秘的乐声,不觉身心放松……
■难忘母校北京八中
难以忘怀北京八中,因为八中是我的母校。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我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中学时代。
当时我家住在宣武门外,每天从长椿街往北,穿过一个城墙豁口,顺闹市口大街走到太平桥大街,拐入按院胡同进入八中。放学时,却出旁门沿花园宫胡同往南,穿过笔管胡同、鲍家街,再拐入闹市口大街、长椿街回家。在这条路上走了六年,路旁的每一个住宅、店铺,都印在了我的记忆中……
北京八中的前身,是成立于1921年的四存中学,以“尚实习、尚实学、尚实行”的求实精神为校训,课程设置中西兼备,极为重视教学质量。1936年全市国文会考,四存的学生包揽了前六名,张学良将军特赠银盾一尊,以资嘉奖。
1949年7月,四存中学与始建于1947年的北平八中合并,名为北京市市立第八中学,校址在紧靠中南海外墙的府右街南口东侧。为学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出资在按院胡同为北京八中建新校舍。
八中的新校舍红墙红瓦,校园内绿树成阴。是当时北京最好的校舍之一,也是按院胡同这一片最新、最高的建筑。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找出了珍藏几十年的一张八中上世纪50年代的照片。拍的是刚进校门的情景:一条宽阔的甬道通向圆形花坛,两旁是龙爪槐和树木草坪,花坛中繁花盛开,中间竖立着高高的旗杆。
再往前是宽敞明亮、格局独特的教学楼群。照片背面是少年的我写下的对学校的感言:“正是在这所美丽的红楼里,度过了我一生中最好的年月———童年、少年的最后几年和青春的最初几年———生命的这些年月,也许是心灵最容易感动,感情最易于唤起,对人生最充满热爱,对未来最富于幻想的岁月!这所学校给我打开了宇宙秘密的最初几扇门,她教给我怎样对待世界和人生,她将把我送进生活……”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北京八中一直是全市教学质量最好、且最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学之一。但在几十年的使用中,校舍陈旧了,面积也日显狭小,限制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金融街的建设中,按照金融街的总体规划,八中旧校舍全部拆除,在原地重建。现在,一个达到国际水平、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北京八中重新矗立在按院胡同南侧。
■以明代衙署命名的三条胡同
成方街以北,有三条以明朝衙署命名的东西向胡同,从南向北依次为:巡按察院胡同、提学察院胡同、屯马察院胡同。明代时这三个衙署分别设在这三条胡同内。明代的都察院,简称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分十三道,设置监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