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四则》(屠龙之技、呆若木鸡、庄周梦蝶、相濡以沫)

合集下载

《庄子四则》(庄周梦蝶、相濡以沫、屠龙之技、呆若木鸡)

《庄子四则》(庄周梦蝶、相濡以沫、屠龙之技、呆若木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典故: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 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为:成为,变成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 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 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 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 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 一个阶段而已。
我们所不能怀疑的是“我们的怀疑” 如果我试图怀疑这个“思考的我”的 真实性,那么“怀疑”这个行为本身 成为思考的一部分,从而证明了“思 考的我”的存在。 通过思考而意识到了(我的)存在, 由“思”而知“在”
当代这个成语已经被广泛地运用,相濡以沫在撇去庄子的个人观点之后, 借喻到人的身上来比拟人的感情,需要在同处困境或者同处一个并不太 好的境遇的背景之下使用。
这则故事背后的大道理是什么?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 “相忘于江湖”则是另一种境界,选 择放弃强烈的感情来换取平稳的生活。 这或许需要更大的坦荡、更淡泊的心 境。
典故:呆若木鸡《庄子·外篇·达生》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 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 “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 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 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 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 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 者,反走矣。”

《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

《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

《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蜗角之争《庄子·则阳》惠子见戴晋人。

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

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

”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

”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

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

”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译文:惠施就在魏惠王面前推荐了戴晋人。

戴晋人对魏惠王说:“有一种叫作蜗牛的东西,君王知道吗?”魏惠王说:“知道。

”戴晋人说:“有在蜗牛的左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触氏;有在蜗牛的右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蛮氏。

两国经常因为争夺土地而掀起战争,死在战场的尸首就有几万具,他们追赶败兵,十五天才能够返回来。

”魏惠王说:“哈!这大概是谎话吧?”戴晋人说“我愿意为君王证实这件事情。

依君王的意思说,在天地四方上下之中,有没有穷尽呢?”魏惠王说:“没有穷尽。

”戴晋人说:“如果把心神遨游无尽的境域之中,再返还到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就感到似有似无的一样,君王知道这个道理吗?”魏惠王说:“知道。

”戴晋人说:“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有个魏国,魏国之中又有个梁邑,梁邑之中有个君王。

这个君王和蛮氏相比,有没有分别呢?”魏惠王说:“没有分别。

”戴晋人走后,魏王就不知所措地如同丢了什么东西似的。

佝偻者承蜩《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duō)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庄子中的成语典故

庄子中的成语典故

1.朝三暮四(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

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

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

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

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2.成者英雄败者贼(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路》。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

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

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

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

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

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

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庄子四则

庄子四则
庖丁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欢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就不再是一头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知道刀应该怎么运作。牛的肌体组织结构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进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缝隙,从不碰牛的骨头,更不消说碰大骨头了。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经有几千头,然而刀口锋利得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牛的肌体组织结构之间有空隙,而刀口与这些空隙比起来,薄得好像一点厚度也没有。用没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体组织间运行,当然绰绰有余罗!所以十九年过去,我的刀还跟新的一样。虽然我的技术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小心翼翼,心神专注,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不过猛,牛体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摊泥土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这时,我才松下一口气来,提刀站立,顾视一下四周,心满意足地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
庄周梦蝶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庄子四则原文及翻译

庄子四则原文及翻译

庄子四则原文及翻译第一篇:庄子四则原文及翻译导语:庄周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为庄姓始祖。

庄周出生于宋国蒙。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四则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庄子四则原文: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

”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汝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曰:“始吾以为夫子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

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今徒不然。

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

神全者,圣人之道也。

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

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

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

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之民。

”反于鲁,以告孔子。

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

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夫明白太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庄子四则译文: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游历,返回晋国,经过汉水的南沿,见一老丈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打了一条地道直通到井中,抱着水瓮浇水灌地,吃力地来来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

艰苦卓绝的训练案例

艰苦卓绝的训练案例

艰苦卓绝的训练案例1.屠龙之技朱泙漫为了学习屠龙的技巧,于是卖了家产去拜师学艺。

经过3年艰苦卓绝的练习,终于学成归来。

可是世间几乎没有龙,他的屠龙之技毫无用处。

2.呆若木鸡周宣王好斗鸡,纪渻子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

10天后,周宣王问是否训练好了。

答曰没有,此时的鸡看起来气势汹汹,但其实没有底气。

又过10天,周宣王又问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说没有;因为此时的鸡看到其他鸡的影子,还会警惕起来,这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又过了10天,纪渻子说还不行,此时的鸡目光炯炯,气势未完全消去。

再过10天,纪渻子说差不多了。

此时的鸡像木头鸡一样,任何外境的变化都不会惊动它。

其它鸡见到它就吓跑了。

3.庄周梦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十分逼真的一只蝴蝶。

他感到极为惬意。

而忘了自己原本是庄周。

突然间醒过来,才忽然想到原来自己是庄周。

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庄周与蝴蝶终于还是有区别的。

这就是物与我的交变。

4.自由之龟庄子在涡水垂钓。

楚王派二位大夫请他做官。

庄子淡然说道:“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至今已三千岁了。

楚王十分珍惜它。

我请问二位,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那当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

”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5.知鱼之乐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

庄子说:“鲦鱼在水中畅游,这是它的快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岂止知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也不是我,又岂知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本来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快乐。

而你也不是鱼,你自然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那我们从开始说起。

你说‘你如何知道鱼的快乐’,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6.权如腐鼠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他。

有人告诉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

”惠子很慌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想找到庄子。

不料庄子从容来拜见惠子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雏。

鹓雏展翅而飞,自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庄子经典寓言故事

庄子经典寓言故事

庄子经典寓言故事庄子经典寓言故事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庄子经典寓言故事,欢迎阅读!庄子经典寓言故事屠龙之技:做事脱离现实一场空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

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列御寇》)解析: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随珠弹雀:考虑不周,得不偿失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

人们看了,都嘲笑他。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庄子·让王》)解析: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

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考虑成本,一定要考虑代价。

鹏程万里:坚持梦想不怕冷嘲热讽远古有一种鸟叫作鹏。

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

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

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

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

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

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鸟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他还想飞到哪里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算是飞到边了。

大鹏鸟究竟想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解析: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

《庄子》四则-完整PPT课件

《庄子》四则-完整PPT课件

3、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反走” 主要得益于什么?
• 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 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度凝 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 神内敛,修炼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 游刃有余的大气。
4、你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 (1) 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 互接近转化”道理:“大智若愚”、“大 巧若拙”、“大勇若怯”。
• 有人认为,“齐物论”就是齐是非、齐万 物、齐物我、合天人。
• 概括言之,“齐物论”就是一切 平等。
• 【原文】
•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 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 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 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译文】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 “差不多了,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也没有反 应了。看着它,好像木头鸡一样,精神全部收 敛,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转身逃跑了。”
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 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发展——斗鸡的
• 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 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 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称 誉尧(仁慈)而非难桀(斗狠),就不 如恩怨两忘而与大道化而为一。
“相濡以沫”寓意:
• 比喻在困境中的相依为命和互 相救助。但更多的使用时比喻夫 妻情感状态。
你怎么理解“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 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 失、荣辱都是相对的。“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出自《庄子》的成语

出自《庄子》的成语

出自《庄子》的成语出自《庄子》的成语内篇部分庄子·逍遥游【鹏程万里】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扶摇直上】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夏虫朝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秋水》)【姑射神人】藐姑射之山(25),有神人居焉。

【绰约多姿】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26),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27),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28)。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大而无当】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

【大相径庭】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断发文身】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中规中矩】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跳梁小丑】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庄子·齐物论【形如槁木】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心如死灰】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朝三暮四】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养生主【目无全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发硎新试】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7)。

《庄子》寓言故事(文白对照)

《庄子》寓言故事(文白对照)

《庄子》寓言故事(文白对照)《庄子》寓言故事(文白对照)2008-04-29 21:31:27| 分类:道家文化阅读493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庄子(约公元前368-前288),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曾为漆园史,后拒绝楚威王的重聘书,终身不当官,过着闲适的生活,是当时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现存《庄子》33篇,有许多寓言故事,想像奇特,妙趣横生,机智幽默,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文学价值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1、望洋兴叹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

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

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

'我就是这样的人啦!”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2、屠龙之技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

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完整版)庄子四则

(完整版)庄子四则

庄子四则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注释:庄周梦蝶一成语发源于庄子故里宋国(今商丘)[1-3]。

《庄周梦蝶》又称《周公梦蝶》《庄生晓梦》.喻:通“愉”,愉快。

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

觉(jué):醒来。

蘧(qú渠)蘧然:惊动的样子。

一说僵直的样子.分:区分、区别。

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

此处意思为,外部事物都会与自身交合的,即,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的,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译文: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

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

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

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背景:庄周那时还是漆园吏,没事时就在家中空想。

一日睡觉时突然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于是庄子就开始思考,最终成就了一本「逍遥游」.屠龙之技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御寇》译文: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

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呆若木鸡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注释:[渻]音shěng。

《庄子四则》(庄周梦蝶、相濡以沫、屠龙之技、呆若木鸡)

《庄子四则》(庄周梦蝶、相濡以沫、屠龙之技、呆若木鸡)

•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 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 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 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 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2021/10/105来自文章特点•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 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 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 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 载《艺概·文概》)
2021/10/10
8
这则小故事背后的大道理是什么?
“屠龙之技”比喻无实用价值的技术,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告诫我们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 效,学以致用。
2021/10/10
9
“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既然“无所 用”,那么支离益的“屠龙之技”从何而来?
脱离了实际理论,龙乃神物,屠龙之技当属高大 上,但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是想象中的,甚 至是被忽悠出来的。想出屠龙之技的人和教授屠 龙之技的人都是心怀叵测之人,而那些像朱泙漫 那样被忽悠的年轻人则是牺牲品。这里涉及到社 会风气和教育问题,社会风气应该是正能量的, 教育应该是学以致用的才对。
自见在我这本湿是文润 下中的意,,识相第行濡二为以:,沫鱼庄拥子用有提的最及是原这原始一义也自,最然即单现泉纯象水的 是善将干良它了本作,鱼性为和一吐求个沫生动互本物相能的润。行湿可为 。 来的现 里陈心代,用述灵汉, 境微语以界薄中平和的静见的力淡解成量定。语互的相口相濡吻帮以来助借沫。以,用喻的人,是表比达喻他义一,种即无在心困无难情绪的无处牵境扯
译文

《庄子》寓言故事(文白对照)

《庄子》寓言故事(文白对照)

《庄子》寓言故事(文白对照)《庄子》寓言故事(文白对照)2008-04-29 21:31:27| 分类:道家文化阅读493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庄子(约公元前368-前288),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曾为漆园史,后拒绝楚威王的重聘书,终身不当官,过着闲适的生活,是当时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现存《庄子》33篇,有许多寓言故事,想像奇特,妙趣横生,机智幽默,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文学价值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1、望洋兴叹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

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

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

'我就是这样的人啦!”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2、屠龙之技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

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成语故事名言

《庄子》成语故事名言

《庄子》成语故事名言《庄子》成语故事名言相濡以沫: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濡以沫,相掬以湿,不如相忘于江湖。

” 原文意为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

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螳臂当车:出自《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意思是:螳螂鼓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车轮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胜任的,而是确实认为自己的这种举动是好的,是有益的。

颜阖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为像螳臂当车一样,您要戒备啊!慎重呀!屠龙之技:出自《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 意为: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

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

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

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尾生之约:出自《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痴心汉子和心爱的姑娘约会在桥下,可心上人迟迟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这个痴情汉为了信守诺言坚持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抱桥柱溺亡。

运斤成风:出自《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意为:有一位叫做郢人的人,刷墙时不小心在鼻子上沾了一个石灰点,象苍蝇翅膀一样薄。

他知道另一个叫匠石的人会耍斧子的绝活,便让他“运斤成风”,也就是把斧子舞得象刮风一样,咔嚓一下把石灰点削掉,鼻子不会受伤,郢人“立不失容”,一点也不害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在 。 呴:吐口水,吐沫 。 相:互相。 以:用。
濡:沾湿、浸润。
誉:称誉、赞颂 。
沫:唾沫。
非:非难、诋毁。
翻译?
原文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 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 如两忘而化其道。
译文
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 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 与其称誉尧(仁慈)而非难桀(斗狠),就不如恩怨两忘 而与大道化而为一。
这则故事背后的大道理是什么?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 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 另一种境界,选择放弃强烈的 感情来换取平稳的生活。 这或 许需要更大的坦荡、更淡泊的 心境吧。
谢谢!
现常用于比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患难不弃,互相依赖、互相扶持, 多用于形容中年一代与老年一代的亲情、老年一代夫妻之间的爱情,也 可用于比喻绝对的坦诚相待,或是极单纯的互相依存、如小时候的青梅 竹马。
当代这个成语已经被广泛地运用,相濡以沫在撇去庄子的个人观点 之后,借喻到人的身上来比拟人的感情,需要在同处困境或者同处一个 并不太好的境遇的背景之下使用。
“相濡以沫”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与本文的含 义有和不同?试分析原因。
在本文中,相濡以沫用的是原义,即泉水干了,
鱼吐沫互相润湿。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相濡以沫,用的是比喻义, 即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相濡以沫”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与本文的含 义有和不同?试分析原因。
相濡以沫实质上是并没有感情色彩的本能性求生行为。第一:鱼是 无法自我湿润的,第二:鱼拥有最原始也最单纯的善良本性和求生本能。 可见这是下意识行为,庄子提及这一自然现象是将它作为一个动物的行 为来陈述,以平静淡定的口吻来借以喻人,表达他一种无心无情绪无牵 扯的心灵境界和见解。
几:副词,可译为“几乎”、“差不多”。
十日又问,曰:“几矣。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 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 敢应者,反走矣。”
反走:转身逃跑。
翻译?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原文
纪渻先生替王养斗鸡。
译文
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 犹应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 犹疾视而盛气。”
文章特点
•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 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 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 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 载《艺概·文概》) •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 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 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 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 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十日又问,曰:“几矣。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 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 敢应者,反走矣。”
本则寓言《呆若木鸡》的寓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呆若木鸡”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 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 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是一个贬义词。然而 它最初的含义正好相反,是一个最高级的 褒义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
地位和影响
•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 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 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中国思想史、文 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 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 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 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 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庄子》其书
•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 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 • 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 • 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大体可代表战 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 • “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 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 • “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 学者所写。
典故:屠龙之技《庄子· 列御寇》
典故:屠龙之技《庄子· 列御寇》
典故:屠龙之技《庄子· 列御寇》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 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于:向。 单:通“殚”,耗尽。
翻译?
千金:虚指。
而:表转折,但是。
无所:没有什么地方。
巧:学到的技巧。
原文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 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为:替。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已:动词,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的意思。
十日而问:“鸡已乎?” 方:正。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恃:凭着,依靠。 十日又问,曰:“未也, 犹应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 犹疾视而盛气。” 向景(yǐng):向,通“响”,声响。 景,通“影”,影子。 似:好像。 其:它们的。 德全:精神具备。全,备全。 应:应战。
《庄子》四则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 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 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人。做过宋 国地方漆园吏。
庄 子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 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 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 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 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 “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 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十天后王问:“鸡训练好了吗?” 他说:“没有,正在凭一股血气而骄傲。”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 他说:“没有,仍然对其他鸡啼叫和接近 有反应。”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 他说:“没有,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 方。”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 他说:“差不多了,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 也没有反应了。看着它,好像木头鸡一样, 它们的精神全部收敛,别的鸡没有敢应战 的,转身逃跑了。”
呆若木鸡
典故:呆若木鸡《庄子· 外篇· 达生》
典故:呆若木鸡《庄子· 外篇· 达生》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 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 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 走矣。”
译文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 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 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 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 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这则故事的寓意背后的大道理是什么?
这则故事的寓意背后的大道理是什么?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 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 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 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
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 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这则故事体现了庄子的什么写作风格?
典故:庄周梦蝶《庄子· 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 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 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为:成为,变成 。 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 喻:通“愉”,愉快。 觉(jué):醒来。
蘧(qú)蘧然:惊动的样子。
简单的一个故事,即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 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 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 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 的。这叫“齐物”。 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 不快乐。
这则故事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抑或 是庄周与蝴蝶都在一个虚幻的梦里?你如何看 待这种“梦”?
译文
朱泙漫向支离益学习屠龙的技术,耗尽了家财,学 了整整三年才把屠龙的本领学到手,但没有什么地方用 到学到的技巧。
这则小故事背后的大道理是什么?
“屠龙之技”比喻无实用价值的技术,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告诫我们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 实效,学以致用。
“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既然“无所 用”,那么支离益的“屠龙之技”从何而来?
分:区分、区别。
翻译?
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此处意思为,外部事物都会与自身交 合的,即,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的,指大道时而化为 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 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 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注重表现生活理想和人生境界,带有强烈的主 观性和抒情性,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交融; 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 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 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 死物化的观点。
典故:相濡以沫《庄子· 大宗师》
典故:相濡以沫《庄子· 大宗师》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 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 如两忘而化其道。
斗鸡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才成功的。经过磨练,去除了它们身 上的浮躁心理,使它们褪去的虚火,凝聚了斗志,最终成为合格的 斗鸡。 人也这样,玉不琢不成器,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经历磨练,去 达到一种心神合一的精神境界,心平气和,以静制动,心不浮,气 不躁,才会无懈可击、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