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集中营被困禁的人员

合集下载

革命经典小故事[1]

革命经典小故事[1]

红色经典小故事黄显声虎入笼中威不倒1931年9月18日夜里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突然向沈阳北大营发动进攻。

此时,一位将军拍案而起,率部投入对日军的抵抗。

可是18年后,这位没有死在日军炮火下的将军,却在重庆歌乐山下倒在国民党特务的罪恶枪声中。

这位将军就是黄显声。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无理扣押,黄显声对蒋介石假抗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l937年在武汉,他积极策划营救张学良将军;还主动与周恩来同志联系,将一批武器弹药秘密送往延安。

1938年2月2日,正准备去延安的黄显声不幸在武汉被捕。

在息烽监狱,黄显声将军极度忧愤“报国欲死无战场”!他以“虎入笼中威不倒”而自励,在一封给儿子的信中他表明了这样的观点:“我现在虽然坐牢,但没有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

1946年,黄显声将军被转囚到白公馆看守所。

在白公馆,黄显声被关在二楼二室,一个人住在里面,有一张写字桌,可以看报纸。

近10年的囚禁,使他已不习惯多讲话。

在白公馆看守所,黄显声将军有时可以在特务的看管下走出去转转,难友曾经劝他找机会跑掉,但是将军表示: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军人,做事情要光明磊落! 白公馆大屠杀开始后,黄显声第一个被带了出去,在步云桥刑场,罪恶的子弹射向他的后背,鲜血浸透了他身下的那片土地。

黄显声将军在白公馆牢房的那张小桌上的台历,永远地停留在1949年11月27日这一天。

七颗豆子宋绮云、徐林侠是小萝卜头的父母,“西安事变”后,他们三人都被关进了杀人魔窟“白公馆”。

小萝卜头自称是“老政治犯”,经常为难友们传书信,大家都称赞他是“聪明可爱的小交通员”。

这天中午,他从高墙院坝回到牢房,见爸爸妈妈都满面喜色地看着他。

他坐下一看,哇,桌子上除了牢饭以外,还有一个盘子,里面装着七颗豆子,加上盐煮熟后好大一颗一颗的。

一闻,好香好香呵!小萝卜头哪里吃过,连见也是第一次。

爸爸笑着问他:“小家伙,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不知道。

参观息烽集中营

参观息烽集中营

龙源期刊网 参观息烽集中营作者:杨博华来源:《下一代英才》2012年第08期位于贵州省息烽县城南6公里的息烽集中营,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反动派用来关押共产党及爱国人士的秘密监狱。

当时,国民党称重庆望龙门监狱为“小学”,称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为“中学”,因为息烽集中营中关押的都是“要犯”,被称为“大学”和人间地狱。

进入息烽集中营,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为纪念张露萍、车耀先、杨虎城等七位先后关押在这里,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处决的烈士的雕像,他们表情凝重,从容不迫,昂首挺胸。

我们先参观图片区,这里陈列着黄显声、罗世文等许多先烈们的生前照片、诗词和遗物。

还仿制了一些当时所用刑具的图片,有老虎凳、钻刺指甲、开水烫等。

“钻刺指甲”是将人捆在木柱上,双手合十紧缚,用锥子从指尖钻进去。

“犯人”晕厥后,用冷水喷醒再钻。

展厅里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仿真建造的关押小萝卜头的场景,在阴暗潮湿的囚牢中,穿着破旧的小萝卜头,双手紧紧攥着木牢门,仰着头向外张望着,眼中充满了渴望得到自由的神情。

听导游讲了小萝卜头的故事后,我对小烈士更加佩服了。

最后,我在烈士缅怀厅给小萝卜头献上了一朵白色的菊花。

接着,我们随导游来到了集中营里面,这里一共有八栋、四十三间监狱。

监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分别称为“忠斋、孝斋……”。

“忠斋”是关押发动了“西安事变”的杨虎城将军的地方,里面阴暗潮湿,没有窗户,异常恐怖。

在“和斋”的牢房外面挂着许多刑具,里面用木头又隔成了几个小囚房,十几个人睡在用破草席铺着的石板床上,所有的窗户都封死了,无论天冷天热,每个“犯人”都在里面吃喝拉撒。

在集中营中还有一个深在地下的猫洞,洞口不大。

据导游介绍,这里是刑讯“犯人”的地方,在洞内用刑,任你喊破天,外边也听不见。

若把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折磨死了就埋在洞底深处。

解放后,国家曾两次组织大规模挖掘,终因此洞太深,难度太大未能挖到底。

烈士们用殷红的鲜血和铮铮铁骨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我被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和坚贞不屈的精神鼓舞着,因此,我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息烽集中营的英雄们

息烽集中营的英雄们
特 别 策 划
“ 白头公 ”是指重大 的政治嫌疑 犯 ,因无 确证 ,既不能杀 ,又不能放 ,成 了不决 的 悬案。韩子栋就是其 中之~。 息烽 的 囚犯 只 许 用号 码代 名 ,不 准
讲 出 自己的真 实姓名。每个人先要过一段
单独 禁闭生活 ,才能调到大房去过集体 生
活 。最 初和 韩子栋同一个牢房 的,除了一
却驻扎 了国民党 军统特务机关等各类人 员
100 0多人 ,相当于县城人 口的7 多。县 5 倍 城 周围设 立了军统局办事处 、特种技 术训
练 班 、军 统第 二 电讯 总 台等 1 个 特务机 6 构 。当时息烽 自县长到 乡镇长 ,清一 色的

死 的人 。这种 紧张 情绪 ,一直要到戴笠离
所则被 称为 “ 中学”和 “ 小学 ”。凡 被送
到 息烽集 中营 的 “ 治犯 ”,军统 内称 之 政
为 “ 升学 ”。凡是 升到这里 的囚犯 ,都作 了随 时 “ 留学 ”的思想准备 。 “ 留学” , 是被处死 的代名词。 集 中营里 杀人通 常都是夜里执 行 ,因 此 ,每 个人一到夜里 ,就提心 吊胆十 被 提 白 当年的刑讯室—— “ 猫洞 ”,放风 时的木
为 “ 猫洞 ”。 据说在 洞内 用刑 ,无 论发出怎样撕心
裂 肺的喊 叫 ,洞外是一点也 听不见的。所
以第二任主任 周养浩上任后 ,就 把猫洞取
名为 “ 妙洞 ”。 在 “ 洞”里被折磨至死 的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常 猫 被 随即掩埋在洞 底。解放后 ,人民政府挖
开被 国 民党特务 封死的猫洞 ,发现 了无数 烈 士的遗骨 。至 今人们无法统计 ,在这个 溶洞里 ,有多少革命先烈被杀害。 息 烽 集 中营 在 军统 内部 被称 为 “ 大 学 ” ,而重庆 的白公 馆监狱和望龙 门看守

息烽集中营玄天洞杨虎城囚禁处旧址

息烽集中营玄天洞杨虎城囚禁处旧址

息烽集中营玄天洞杨虎城囚禁处旧址息烽集中营玄天洞杨虎城囚禁处旧址导游解说词一、宪兵队驻地(塔脚寺)大家刚才看到杨虎城将军事迹展的这个地方原名“塔脚寺”,始建于清朝年间,是道家供三位祖师的地方,所以又称“三清宫”。

1938年国民党军统把杨虎城将军关押在玄天洞后,赶走了这里的道士,把这里作为宪兵队驻地。

当时看完杨虎城将军一家三口的武装分内、中、外三层,宪兵队是中层警戒,称为“中卫”。

当时驻扎在这里的宪兵队四十多人。

宪兵队队部设在玄天洞内。

二、塔型堡这个塔也是始建于清朝的,原是一座砖砌古塔。

塔脚寺也因这座塔而得名。

军统占据这里后,把这座塔改成一个碉堡,人们又叫它六角塔型堡。

这两座建筑物是按原样比例修复的。

三、石阶梯这里是下面通向玄天洞的唯一小路,原是一条毛石板路,从这里到洞口高差是103米,现在为了参观者方便,把毛石小路修成了这些石阶梯,共570多步。

四、牛角坡碉堡大家从这里可以看到的那座远山上的碉堡是当时军统设的第一道貌岸然关卡,那里叫牛角坡,在那个碉堡上可以察看方圆几十里的动静。

可见当时对杨虎城将军一家看守严到什么地步。

五、山门这座山门是按原样修复的,门上这副对联“玄机活泼,天理自然”,包含了玄天洞的名称。

同时也清楚地表明这是中国道教修练场所。

六、左厢房左边这排房子是当年洞内道士的住处,前面门是厨房,军统占据这里的后,把后面两间作为宪兵队队部,前面几间仍作为军统人员的伙房。

七、右厢房右边这一排房子原先是道士们“修练”的地方,军统把它作为便衣特务队的队部和驻地。

便衣特务队是贴身看守杨虎城一家的核心武装。

上边九间是特务队员驻处。

八、老洞杨虎城囚室这里原是洞内寺院的库房,是堆放香蜡纸烛和经书等的地方。

军统把这里作为杨虎城一家的囚室。

这房子共三间,第一间是杨将军和夫人谢葆贞的卧室。

1943年,杨虎城将军的幼女杨拯贵就在这里出生的。

小拯贵没奶吃,后来经军统特务头子同意给她从离这里六里的地方请了个年轻的农妇吴清珍当奶妈。

息烽集中营—烽火不息,革命精神永存

息烽集中营—烽火不息,革命精神永存

息烽集中营—烽火不息,革命精神永存息烽地处川黔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有苗、布依等17个少数民族,南连贵阳,北接遵义。

息烽县由崇祯皇帝赐名,取“息息相关,烽火永靖”之意。

但真正让息烽出名的,却是一座魔窟式的监狱息烽集中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烽火席卷全国。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人民奋起抗战。

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内的顽固派,仍坚持其一党独裁统治。

为此,他们大力强化特务组织,设立集中营,继续逮捕和秘密关押共产党员、抗日民主人士和爱国进步人士。

1938年11月至1946年,国民党特务机关在大后方贵州息烽设立了秘密集中营,因其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管理最严,而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内部称之为监狱的“大学”。

这里四面环山,树木丛生,地势极为隐蔽。

蒋介石所以把这个秘密监狱选在息烽,有取熄灭峰火之意。

同时,蒋介石还把军统直属的“特训班”等16个机构设在息烽县城周围,这座仅2000多人的县城在1938年至1946年的8年中,就驻扎了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等各类人员15000多人,是当时县城人口的8倍息烽集中营在8年中,先后关押了共产党员、爱国将领、进步青年等各类人士1220余人,其中被秘密杀害和折磨致死600多人,400多人下落不明。

被关押的人员中包括著名的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一家,中共地下党员宋绮云夫妇及儿子宋振中(外号“小萝卜头”),中共党员、著名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爱国民主人士马寅初等。

1946年息烽集中营撤销时,仅有72人被转移到重庆军统所属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关押。

在息烽集中营这座阴森的人间魔窟里,特务们绞尽脑汁,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软硬兼施,或酷刑拷打、肆意虐杀;或花言巧语、威胁利诱,企图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但他们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如意算盘一再落空。

1941年3月,被关押在息烽集中营的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中共川西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以及韩子栋(《红岩》中华子良原型)、许晓轩(《红岩》中许云峰原型)等一批各地党组织的重要骨干,利用放风和做工劳动的机会,秘密组建了狱中党支部。

息烽集中营

息烽集中营

息烽集中营参观后感贵州红色之旅回杭后,我连夜整理了相机上的沿途的风景,一组不太轻松的照片摆在我的面前--息烽集中营。

这个建立在大山之中一片葱茏里的集中营,改造前是一个地主庄园,环境幽雅静谧,但来此参观的人们却都被一种沉重压迫着神经。

反动派之所以要在息烽建立这个规模庞大的集中营,一方面因为贵州远在抗战后方,而息烽又位在万山丛中,比较安全,并容易保密;另方面则此地距贵阳不远,且在黔渝公路线上,交通方便,易于控制。

还有一个原因是,以息烽两字,有平息烽火的意义,预示政权巩固,天下太平之兆。

息烽集中营的地位在其他集中营之上,所以军统内部称之为“大学”。

其他则称为“中学”或“小学”。

之所以称息营为“大学”,一来是因为论规模,息营确比其他的集中营为大;二来,从反动派集中营的等级来看,它是最高的一级,凡是各处集中营送到息烽集中营的,一般都称为“升大学”。

至于“留学”,则是处死的代名词。

凡是来到“息大”的人,都随时有“留学”的可能。

参观过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后我们来到了息烽集中营的旧址。

大门上方对外牌子的称谓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辕。

狱中大墙上写着“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尤”大字标语。

在被关押人员中,我们看到有熟悉杨虎城、谢葆贞、杨拯中一家。

有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一家,他的小儿子宋振中——小学教科书中的小萝卜头。

有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马寅初;有《红岩》小说许云峰的原型许晓轩烈士等。

让人毛骨悚然的猫洞则是审问和拷打在押人员的魔窟。

国民党当局在这里设置了各种刑具,妄图以此摧毁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革命意志。

曾在息烽集中营被关押的李任夫回忆说:刑讯逼供的残酷惨毒一言难尽。

一般体刑毒打属家常便饭,水火交攻(用开水烫,铁火烧)亦时有所闻。

钻刺指甲更为痛苦。

受这种刑的人指甲全脱,不易再生。

但是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以铮铮铁骨和坚持真理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维护了革命者的尊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诗篇。

息烽集中营和纪念馆外宽敞的广场上有一组表现先烈们英勇抗争的雕塑,我们在雕塑前照了合影,仿佛在英烈面前进行集体宣誓:永远高举先烈的旗帜,传承先烈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开创美好未来,以告慰先烈的英灵。

息烽集中营的故事

息烽集中营的故事

息烽集中营的故事息烽集中营是指中国贵州省贞丰县的一个集中营,用于关押和审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其他抗日人士。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壮大。

为了打击和镇压抗日力量,日本侵略者在贵州设立了多个集中营,包括息烽集中营。

1940年,息烽集中营建成,成为了重要的关押和审查抗日人士的地方。

息烽集中营里关押了许多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义士和其他抗日人士。

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各个社会阶层,有农民、工人、学生、知识分子等等。

在这里,他们忍受着残酷的体罚和折磨,但他们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和对抗日斗争的希望。

在集中营中,党员们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度过了数个艰苦的年头。

他们进行秘密的党内活动,传达党的指示和宣传口号,组织学习和讨论,以保持党的组织和战斗力。

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劳动,种地、耕田、砸石等,为自己和其他关押者提供食物和物资。

尽管面临着困难和艰苦,但这些抗日战士们从未被消磨,他们坚守信念,保持着顽强的斗志。

他们时刻准备着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随时准备投身到解放战争中。

他们相信,只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中国人民才能摆脱战争的苦难,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

1945年,二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和胜利。

抗日人士和共产党员终于得到了解放,走出了集中营的大门。

他们以无比自豪和坚定的信念,积极投身到解放战争和中国的建设事业中,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

息烽集中营的故事,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部分历史。

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抗日人士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

这些抗日战士们以自己的牺牲和奉献,为中国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历史中,激励着后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观息烽集中营有感1

参观息烽集中营有感1

信念——参观息烽集中营息烽的集中营虽然部分重新修缮过,多了一些精美的雕塑,却也掩盖不了那当中透露的历史的冷酷;那茂盛的绿树,碧绿的明心湖也丝毫不能减少一排排哨岗,一间间监狱带来的严厉;虽然关押人的地方多被赋予了忠斋、义斋、孝斋等具有人情味的名字,但也不会抹灭这些房子里的无情。

对啊,这里是国民党军统关押和囚禁、审讯当时的他们眼中的政治犯即当时的中共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监狱。

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了1200多人,被秘密处决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人们熟知的罗世文、杨虎城、杨拯贵、宋绮云、黄显声等的革命人士曾被囚禁于此,更关押过共和国年龄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

我望着那黑漆漆的监狱、墙上的囚具,嗅着潮湿的空气,骨子里都觉得寒冷,甚至院里还停留着关押人的木笼,尤其是看过了漆黑黑的“猫洞”(这本身是一个隐藏在地面下的溶洞,里面有审讯的木架,上面挂着链,左边是用木柱围成的关押重犯的小囚室,还有一个名字叫“妙洞”因为据说在这儿审讯革者,无论再凄厉,再大声的叫喊也传不出去,是所谓的用酷具折磨人的绝妙地方)并听到周围的人说在这里被用酷刑而死的人很多,解放后当地政府挖掘了很多次,一堆堆的白骨让施工员们都不忍目睹,甚至有的死后还带着笨重的脚链,我越发对国民党的这种做法感到可耻。

一句话这样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革命者们不仅享受不到可贵的自由,还要接受非人的折磨,可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下,当时的共产党地下党员仍抓住任何机会进行秘密工作,我不得不对当初为革命而被迫活在这儿的中共党员产生敬佩之情。

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喜欢流行而又奢侈的生活,往往很难感受到曾经的苦累,不过我相信今天的我们能懂得珍惜,毕竟明天的祖国同样也需要我们……奉献过的生命都是坚韧的,无论功绩多或少,这样的生命也是无憾的,不需要我们去可惜,而是去铭记和传承……。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介绍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介绍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介绍一、前言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国民党秘密监狱之一。

该馆通过大量历史文物和真实档案,生动地展示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是广大群众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主体内容1.历史背景息烽集中营建于1940年,主要用于关押和迫害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

监狱四周筑有高墙、电网,四周有岗楼和碉堡。

狱内有牢房20间,特戒室4间。

先后关押过杨虎城、许晓轩等著名人士,也有大量无名英雄在这里遭受酷刑,英勇就义。

2.展览布局纪念馆展览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铁狱烽火",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形式,再现了集中营的历史原貌;二是"英勇无畏",展示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斗争精神;三是"千秋英烈",介绍了杨虎城、许晓轩等著名烈士的事迹。

3.珍贵文物纪念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当年使用的刑具、牢房设施、烈士遗物等。

其中,一份1943年的《新修入狱人员须知》手抄本尤为珍贵,上面有近百名囚犯的签名和留言,是他们不屈意志的见证。

4.教育意义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通过参观学习,可以让广大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三、结语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纪念地,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英勇奋斗的象征。

让我们在这里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息烽集中营介绍

息烽集中营介绍

息烽集中营四面崇山峻岭,古树参天。山里有湖,有洞, 地形隐蔽险要。息烽集中营本部控制面积约2千方千米, 设监狱八栋四十三间。监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八字命名。称为“忠斋”、“孝斋”、“仁斋”等等。 “义斋”为女监狱。称重庆望龙门看守所为“小学”、 称重庆白公馆监狱为“中学”、息烽集中营所关押的则 是从全国各地押来的“要犯”,称之为“大学”,而留 学则是处死的黑话。
关押人员类型
息烽集中营被困禁的人员可分为四种类型: 1、从各地逮捕来的共产党员,如工农红军第一路总 指挥部代表、川康特委书记罗世文、川康特委军事委员车 耀先;西北特别支部委员宋绮云;打入军统总部的地下党 特支书记张露萍以及韩子栋、许晓轩、刘丕光、文泽等; 2、抗日将领和社会各阶级的爱国知名志士,如杨虎 城、黄显声、徐林侠、杨醒民、邓演达、马寅初等和去延 安路上被拦劫逮捕的热血青年; 3、在军统内部犯有错误的特务和所谓的军统内部的 动摇分子、被戴笠等奸污后抛弃的青年妇女、有失蒋介石 和军统面子的人(蒋介石的胞兄郑绍发等人)以及社会上 被军统怀疑泄露集中营秘密的人; 4、外籍人员,如俄国白俄中的流浪贵族、军人、神 父、捷克进步人士、西班牙商人和世界各地回国参加抗日 和探亲的华侨等。被关进集中营的人有的被酷刑折磨致死, 或被暗杀,集体枪杀。
玄天洞介绍
玄天洞的南望山脉段的一座大山上。有人形容:从远处看,玄天洞像是山张着嘴,在 洞内看,似一口反扣着的锅。 介绍:玄天洞的出名始于明朝末年,时有四川道人半月(号月天)云游此,见此古洞, 认为是一个修仙炼道的好地方,便不离去,就地请人在洞内修建两间小屋,利用剥下 的树皮盖顶,取了一个很随意的名字:木皮庵,供奉的是道家祖师之一的玄武大帝 (亦称真武大帝),故也叫玄帝庙。自此,玄天洞香火日盛,并不断扩修,最盛时, 这个3400平方米的洞内,有玉皇宝殿5间,三官殿(即三清殿)3间,上殿7间,下殿3 间,外加厨房、居室等共有大小房屋30多间。洞内供奉神像数十尊,前殿供道家三仙 师:玄武大帝、李老君、丘祖(丘处机),后殿供玉皇大帝,玉皇两侧为金童玉女及 四大天王。 其他:玄天洞左侧又有一洞,洞内一块钟乳石像一老妇,有人将之尊为地母,在洞前 修了一座地母庙。作为玄天洞的配建,山下还有三清宫又称塔脚寺。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包展厅解说词0704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包展厅解说词0704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展厅解说词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展厅解说词一、序厅各位……欢迎你们参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烽火不息》展览。

在这里,你们将了解到50多年前发生在息烽这块土地上的那一段悲壮的历史。

1937年“七·七”事变引发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

在这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战大旗,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日,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新的长城。

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实现独裁政治,强化法西斯统治,于1938年11月在贵州息烽设立了一座全国最大的关押、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

这里是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人间魔窟,是用来摧毁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革命意志的场所。

同时,也是铮铮铁骨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们坚持真理、追求理想、奋起抗争的特殊战场。

他们在“中共狱中秘密支部”的坚强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用钢铁般的意志维护了革命者的尊严,保持了高贵的革命情操。

这是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殊死搏斗,这是高尚与卑贱、伟大与渺小的人格考验。

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英雄诗篇,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

请参观一展厅。

二、〔一展厅〕第一部分息烽集中营这个模型上标的抗战期间国民党反动派设立的三大集中营里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管理最严的息烽集中营。

一单元军统巢穴“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

日寇大举进犯,大片国土沦陷。

国民党反动当局仍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导致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国民政府被迫内迁重庆。

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的抗战大业,经国共两党协议,把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然而,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民党反动当局仍不忘坚持其法西斯统治。

为了保证即使重庆沦陷,仍能指挥全国特务机关,他们在息烽设立了相当完整的第二套军统特务组织机构。

历史不容遗忘——贵州息烽集中营行记成文耀

历史不容遗忘——贵州息烽集中营行记成文耀

历史不容遗忘——贵州息烽集中营⾏记成⽂耀历史不容遗忘----贵州息烽集中营⾏记成⽂耀⽕热的七⽉,花都区作协为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组织了区作协采风团⼀⾏20余⼈前往贵州进⾏采风创作,其中参观点之⼀就是息烽集中营。

息烽集中营位于距贵阳市息烽县城关6公⾥的阳朗坝,集中营本部⾯积约为2平⽅公⾥,设监狱8栋43间,建于1938年11⽉,其前⾝是国民党南京陆军监狱在此设⽴的秘密监狱。

集中营分为两部分,即阳朗坝本部和东北⾯约7.5公⾥的⽞天洞囚禁处。

1997年5⽉,辟为息烽集中营⾰命历史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息烽集中营是抗⽇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的监狱中规模最⼤、等级最⾼的⼀所秘密监狱,集中营四⾯崇⼭峻岭,古树参天。

⼭⾥有湖、有洞,地形隐蔽险要。

息烽集中营监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字命名。

称为“忠斋”、“孝斋”、“仁斋”等等。

“义斋”为⼥监狱。

国民党称重庆望龙门看守所为“⼩学”、称重庆⽩公馆监狱为“中学”、息烽集中营所关押的则是从全国各地押来的“要犯”,称之为“⼤学”,⽽留学则是处死的⿊话。

集中营先后关押过共产党⼈、进步⼈⼠1220余⼈。

数百名⾰命者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在这⾥献出了宝贵的⽣命。

“离别只为民折磨,不幸当初渡⽚河。

⽞天风景真难别,万壁风声鸟唱歌。

”也许很少有⼈读过这⾸诗,更不知道这⾸诗的作者。

那么我可以郑重地告诉你,这⾸充满着⾰命者激越豪情的诗,是历史上著名的抗⽇将领杨虎城将军在这⾥被关押长达8年之久离别息烽集中营⽞天洞时写的。

诗歌是先烈⽤鲜⾎和⽣命谱写出的最壮美诗篇,是向反动派发出的呐喊,是⾰命者团结战⽃的号⾓,更有他们对胜利、对明天美好⽣活的憧憬。

息烽集中营是国民党反动当局设置的⼈间魔窟,同时也是铮铮铁⾻的共产党⼈和爱国志⼠们坚持追求理想、奋起抗争的特殊战场,他们在“中共狱中秘密⽀部”的坚强领导下,进⾏了坚苦卓绝、不屈不挠的⽃争,⽤钢铁般的意志维护了⾰命者的尊严,保持了⾼贵的⾰命情操。

还未⾛进营中,我们的⽬光就被⼀座巨⼤的群雕吸引住了。

熄不灭的烽火——息烽集中营行记

熄不灭的烽火——息烽集中营行记

熄不灭的烽火——息烽集中营行记昨日还艳阳高照,今日却阴霾遮日.天空中浙沥飘落的雨点,停在肩上,感觉有些萧索,湿寒.阴冷的天气,肃穆的环境,大自然的气氛和我们一行人凝重的心情莫名地契合,此刻,我们来到了革命教育基地之一的"息烽集中营".在国民党时期,息烽集中营对内称"新监"或"大学",对外挂的却是"吲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的牌子:"火学"一说是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捌监狱和望龙门看守所对应而称的,后两者分别称为息烽集中营行记"中学"和"小学".实际上,这里是抗战时期民党军统局设立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当年的集中营警戒森严,营中配备了大批便衣特务和一个专门负责保卫的特务大队.他们配有清一色的最新美式装备,营l大J营外,哨卡密布.营外的山头上还建有碉堡,日夜有人监视守望:同时,在息烽县城里,还有一个庞大的特务机关,特务军警达万人之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逮捕了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人息烽集中营正门士,于国民党设在南京的"军人监狱"."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举进犯,南京岌岌可危,蒋介石令军统将这批人迁至武汉,不久再迁湖南益阳,最后转移到息烽关押.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共产党人,进步人士1220余人.未进营中,却被52四糕2()()8年第7期口文/高峰一座雕塑抢去了双眼.在息烽集中营纪念馆的广场上,一座群像雕塑——《忠魂曲》巍然屹立,数位冷峻刚毅的志士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紧瞪双眸,眼神中透露出视死如归的神情.我们缓步走向英雄们面前,在细雨中仰望,默哀,一股崇敬的心情油然面生.绕过雕塑,我们来到集中营的大门口.大门上方成拱形的门标上写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几个字.这几个蓝底白字,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它们显然掩盖了杀人魔窟的本来面目.据说,国民党选择这里为集中营,是因为过去逮捕的共产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有的还暂不能杀害,但又不想释放,这样就有必要将这些在押的人员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 而所以选择在息烽这个地方,首先考虑贵州远在抗战后方,而息烽又位于万山之中,相对比较安全,容易保密;其次是此地距贵阳不远,且在黔渝交通线上,易于控制.除上述特殊的地理环境外,还有一个原因让蒋介石选择了这里,那就是"息烽" 这个名字.它寓意着国民党想要"熄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烽火".进入大门后,眼前出现了和头脑中想象的完全不同的画面:满眼是成荫的绿树,清澈的池塘,还有一个篮球场.球场虽已废弃,但场地,球架尚在.只有横挂在入门路上的"抬起头来"的四个大字显出了这里的不同.这里难道就是当年被称为"大学"的魔窟?我们的疑惑刚起,就被陪同的解说员解开了.原来这里是集中营的看守和军警特务们休闲的场所,那些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是永远来不到这里的.在营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个木制立柱,立柱上面写有:"无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11个字,这是大特务头子戴笠亲手书写的.明明是杀人的刽子手,却装出一副不温不火的样子;明明是残害共产党人的魔窟,却冠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牢名,称其为八斋,被关押的"犯人"则称为"修养人",借以掩盖国民党的罪恶,真可谓虚伪之极.来到息烽我才知道,那部脍炙人口,曾经让几代中国人受到教育的小说《红岩》以及电影《在烈火中永生》,许多人物和情节都取材于这所集中营.《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许晓轩烈士在这里被关押时,作为狱中中共秘密支部的核心成员,领导难友与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在"爱斋"旁有一棵核桃树,虽然树已经枯死了,但树干上四个"先忧后乐"的大字却非常显眼.这四个字就出自许晓轩的手笔.当年,息烽集中营主任周养浩让许晓轩在"爱斋"前的两棵树上刻上"忠党爱国,先.沈后乐"八个字.开始许晓轩拒绝这样做,后来经过考虑他决定接受,但他要求从后四个字"先忧后乐"刻起.他说自己对这四个字有特殊的理解.就在许晓轩刻好"乐"的最后一笔时,故意让自己从梯子上踩滑下来,跌伤了手,以此来拒绝刻"忠党爱国"四个字.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在树前伫立,看着那四个饱经风霜的大字,心中充满了敬仰.《红岩》中的"罗时文"的原型是曾任四川省委书记的罗世文.他是狱中党组织的主要领导者,1940年下半年,罗世文被转押到贵州息烽监狱.他监狱中领导建立了秘密的狱中临时党支部,并担任书记, 领导狱中的同志以各种方式坚持斗争.他们挫败了监狱当局的连坐法,并取得了改善伙食,痛打叛徒等斗争的胜利他们还通过狱中的刊物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统治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迫害共产党人和抗日爱国民主人士的罪恶行径,宣扬中围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他们还自编自演节目,鼓舞身陷囹圄的难友.狱中党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虽然遭到敌人的残酷镇压, 但息烽集中营里的革命烈火始终没有熄灭."愿以我血献厚土,换得神州永太平"这是车耀先烈士的诗句.在狱中,他协助罗世文建立了中共地下临时支部,担任支部委员,组织和领导狱中的共产党员和其他狱友,同国民党特务进行坚决的斗争. 他以共产党人崇高气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高官厚禄不为所动,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他利用担任图书管理员的机会,把图书馆变成了宣传革命的重要阵地."疯老头"华子良,生活中的原型叫"韩子栋",有着传奇的人生.在息烽集中营关押期间,他是狱中临时支部的重要成员.他坚贞不屈,和狱友一起与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转到重庆渣滓il司后,他装疯戏敌,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以自己特殊的身份为党做了大量的工作.小说中的"黄亦声"将军,是东北军爱国将领,他因为反对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的不抵抗政策,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而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在狱中被关押12 年之久.在监狱中,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便利条件,偷偷地帮助狱中的地下党组织和其他难友.他还兼任狱中最小的政治犯"小萝b头"的老师,每天教他读书识字.这位将军的原型,就是东北军中着名的爱国将领,被誉为"血肉长城第一人"的黄显声将军.这位经周恩来介绍的中共特别党员,在"九一八事变"后,第一个起来组织义勇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1939年,黄显声将军被转押到贵州息烽集中营.他采取巧妙的策略,帮助罗世义,车耀先,韩子栋等获得小范围的自由,取得生活条件上的改善.转到渣滓洞后,他拒绝戴笠让他脱离与东北军和共产党的诱劝,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歌乐lfI下的步云桥.受杨将军教海的"小萝卜头"宋振中, 1940年在矾褓中就随父母一起被捕,在息烽的铁窗中度过了童年.宋振中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父亲宋绮云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他是在监狱里长大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小萝卜头"悄悄在敌人的监狱里帮助地下党做了许多成年革命苦能做的工作,为革命立下了功劳.解放后...,J,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也是中国最小的烈士.除上述这些《红岩》中的人物原型之外,集中营中还关押许多知名的爱国人士.着名爱国将领杨虎城一家在息烽城南高lIJ之巅的玄天涧内被单独关押8年. 这位和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西安事变" 的着钇爱闫将军,在1938年1()月,作为特殊的"修养人",杨虎城将军和妻子谢葆贞,儿子杨拯中一起彼关押于集中营}勺的"和斋"后来,戴笠在视察息烽集l{|营时,害怕有人劫狱,于1939年春将其?家人转禁至距息烽集中营l2公里外的玄天息烽集中营内的雕塑B3舞轾…8年第7期洞.从此,杨虎城将军在那座天然溶洞里度过了8年暗无天日的岁月.1948年,杨虎城一家三口被秘密杀害.着名人士,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先生也曾被囚于此.1940年,马寅初因发表进步文章和演讲,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被捕入狱,在低矮昏暗的牢房里接受了两年的"感化教育".我党杰出的地下党员张露萍,1939年l0月受中共中央社会部的派遣到国统区四川,在中共南方局叶剑英领导的军事组工作,她秘密打入重庆国民党军统局电汛处及电讯总台,担任党在军统局的地下党支部书记,将国民党电讯处电讯总台和重庆卫戍司令部稽查处监察科的密码和通讯网分布以及国民党的有关秘密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南方局军事组或直接电告党中央.她领导的地下党支部犹如一柄利剑,插在敌人的心脏,在敌人最森严,最机密的特务首脑机关里,构建了一个党的"红色电台",并使敌人的许多秘密行动被我党掌握.1940年3月,地下党支部不慎暴露,张露萍等7人全部被捕.张露萍等受尽酷刑,坚强不屈.1945年7月14日, 敌人把张露萍与张蔚林,冯传庆,赵力耕, 杨光,陈国柱,王锡珍7人押上刑车.刑场上,巾帼英雄张露萍和战友们高呼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壮烈牺牲.伴着不断击打在脸上和身上的雨点,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在各个牢房问缓步参观.看着低矮,阴暗,潮湿,拥挤的囚室,我的心情也变的愈发凝重.据解说员的讲解,当年牢房中的犯人们几十个人住在一个大通铺E面,每人只有一尺宽的地方, 拥挤着入睡,连翻身的空隙都没有.牢房里灯光昏暗,终年见不到阳光.吃的条件也很差,食物的水分大,不但不烂,而且沙石及稗子极多,被"犯人"们讽称之为"黄金饭".菜更是少得可怜,往往是水煮白菜帮子.这种伙食,造成了许多人患有浮肿, 风湿,肠胃等疾病.息烽集中营的第一任主任叫"何子桢",他采取严酷的封闭型管理,被人冠以"屠夫"的恶铝在他的残酷管理下,很多"犯人"死于非命.军统头子戴笠认为这样做对外不好交代,不利于做"转化"工作,更怕引起反抗,于是他换掉了何子桢,精心挑选了自己的同乡"周养浩"担任息烽集中营的第二任主任.这位军统内有名的"书生杀手",外表上儒雅温和,内心却阴险狡诈,人称"笑面虎".他以"改革狱政" 为幌子,把囚犯改称"修养人".他在监狱内开设工,一让关押者参加劳动.在集中营的办公楼门上有一幅楹联,上面书写着周养浩的"座右铭":"养天地正气,浩清白家风".不难看出.这两句活不仅透露出他所谓的"修身之道",还将自己的名字隐含在长到一起时,再将纱布撕拉开),"水火交攻"(用开水烫,铁火烧),灌辣椒水,电刑等.可以想象我们的先辈当年遭受了怎样的肉体和精神的折磨.反动派们就是想用这种肉体上的剧痛来摧毁共产党人的意志,只可惜在意志如钢铁一般坚硬的共产党人面前,这些刑具除了丑陋和笨拙之外,没有任何的意义.在1946年息烽集中营被撤销时,军统机关为了掩盖罪恶,将"猫i『H1"全部填埋了.解放后,我们政府对"猫洞"进行了部分的发掘.在里面发现了很多具戴着锁镣的白骨.由于还有一部分息烽集中营内的"猫洞"里面.这表面上风雅的表白,其实是乔装的伪善.他还在院墙上写下了一些攻心的标语,如"成功失败,稳操我手;天堂地狱,唯人自择","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尤"等等.但是,罪恶的事实还是撕开了他的假面孔.息烽集中营最恐怖的地方要数"猫洞"了,这是一个没在天然溶洞内的刑讯室,是对革命志士刑汛逼供的秘密地方.由于该洞深藏不露,阴冷潮湿,恐怖无比, 受刑者即使发出撕心裂肺的叫声,外面也很难听到.至于那些种类繁多的刑具今天的人看了都觉得不寒而栗.还有国民党特务想出来的骇人听闻的残忍刑法.如"坐老虎凳","十指钉钉","披麻戴孝"(先将全身打得皮开肉绽,然后在伤口处撒上盐水,再缠上纱布,等纱布和伤口处的新肉54孝糍21)(】8年第7期没有披挖掘,所以据估计,息烽集中营中下落不明的401)余名"犯人"很可能就埋葬在"猫洞"刑汛室里面.没等解说员介绍完,我再也不忍心听下去,更不忍心看下去,转身离开了'这个承载了太多罪恶的魔窟.此时此刻,我的心在滴血,在颤抖.英烈们受刑的惨烈场面不断地浮现在跟前.我从心底里敬佩这些先辈,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为他们的英勇不屈而震撼因他仃J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所折服.在感动的同时,我也在深深思索应该怎样写就自己的人生.站在洞LI外的一组高举戴铐的巨手雕塑——《抗争》前面,我顿党一股巨大的力量涌遍了全身,这力量让我脚下的步子更加踏实,坚定,执着.口。

张露萍事迹

张露萍事迹

张露萍等七烈士事迹简介各位领导,下午好,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张露萍等七烈士的英雄事迹。

张露萍,四川人,幼名余家英,学名余硕卿,在延安“抗大”学习时改名黎琳、余慧琳,之后化名张露萍。

1937年秋,在成都蜀华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赴延安。

先后毕业于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

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文联任秘书。

1939年秋天,受中共中央组织部和社会部派遣,黎琳由延安经上海转重庆,到中共中央南方局从事地下工作,主要负责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国民政府军统局秘密发展的张蔚林、冯传庆、赵力耕、王锡珍、陈国柱、杨洸等人进行秘密斗争。

为了工作方便,组织决定让黎琳和张蔚林以兄妹的身份活动,因此黎琳改名张露萍,以军统职员家属身份,担任军统局内中共地下特别支部书记,直接与南方局联系,传递情报。

从1939年10月至1940年3月,多次截获了军统局重庆电讯总台收发的国民党军政绝密情报,避免了我党的一些重大损失。

这些情报的泄露,使得蒋介石十分震怒,命令戴笠限期查清泄密原因。

1940年3月,张蔚林不小心烧坏收发报机真空管,引起戴笠怀疑,张露萍等人受牵连被捕,关押在军统局重庆稽查处看守所。

为对付敌人审讯,张露萍改名为余慧琳。

在看守所,张露萍同志为保护中共中央南方局和重庆地下党组织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1年春,张露萍等人被转囚于息烽集中营,在狱中地下党临时支部的领导下,坚持斗争,经常对难友们宣传党的政策,介绍延安情况,鼓舞难友斗志,揭露蒋介石政权的黑暗统治和息烽集中营惨无人道的罪行。

1943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对被捕人员开展抢救运动,但是张露萍等7人被关在息烽集中营,消息隔绝,无人所知。

康生等人则主观臆断,认为黎琳叛变了,从此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加在了张露萍等烈士的头上。

1945年7月14日,张露萍等7人被国名党军统特务枪杀于息烽县城南部3公里的快活岭。

1953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余慧琳为革命烈士。

息烽集中营微电影选题背景

息烽集中营微电影选题背景

息烽集中营微电影选题背景
《炼狱童心》讲述发生在息烽集中营的一段往事,表现在白色恐怖禁锢下,男主角“小萝卜头”宋振中、女主角小女孩“心愿”的童真童趣,以及他们在狱中对外面世界自由生活的向往。

电影片长预计不超过20分钟,计划X月底完成后期制作,将参加“共筑中国梦·逐梦路上”。

届时,也将在市、县相关媒体播出。

小萝卜头原名XXX,男,XXXX年生于XXX,XXXX年X月在重庆被害,遇害时年仅9岁,是解放战争时期最小的战士。

宋振中8个月的时候,就随母亲被带进了监狱。

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八九岁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在革命胜利前夕,小萝卜头被敌人残忍杀害。

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贵阳名胜——息烽集中营旧址

贵阳名胜——息烽集中营旧址

贵阳名胜——息烽集中营旧址
杜兰江;袁萍
【期刊名称】《贵阳文史》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息烽集中营旧址,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统设立的最大的秘密监狱。

1938年11月设立,1946年迁往重庆。

8年期间,先后监禁过杨虎城、马寅初、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张露萍、许晓轩等共产党人,爱国将领和爱国民主人士1200余人,600多人被杀害和折磨致死,400余人下落不明。

息烽集中营迁移时,部分建筑被毁,刑具,档案被转移和销毁,余下的部分监房改作民房。

【总页数】1页(PF004)
【作者】杜兰江;袁萍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72
【相关文献】
1.息烽集中营旧址 [J], 史继忠
2.息烽集中营旧址的保护与规划 [J], 张桂林
3.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植物景观设计浅析 [J], 黄倩;马卫忠;单承康;刘永涛
4.刘谦:我在息烽集中营淬炼了革命初心 [J], 段志强
5.手牵手打造文明公交心连心共创和谐息烽--贵阳公交集团息烽分公司开线纪实[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息烽集中营被困禁的人员1、从各地逮捕来的共产党员,如工农红军第一路总指挥部代表、川康特委书记罗世文、川康特委军事委员车耀先;西北特别支部委员宋绮云;打入军统总部的地下党特支书记张露萍以及韩子栋、许晓轩、刘丕光、文泽等;2、抗日将领和社会各阶级的爱国知名志士,如杨虎城、黄显声、徐林侠、杨醒民、邓演达、马寅初等和去延安路上被拦劫逮捕的热血青年;3、在军统内部犯有错误的特务和所谓的军统内部的动摇分子、被戴笠等奸污后抛弃的青年妇女、有失蒋介石和军统面子的人(蒋介石的胞兄郑绍发等人)以及社会上被军统怀疑泄露集中营秘密的人;4、外籍人员,如俄国白俄中的流浪贵族、军人、神父、捷克进步人士、西班牙商人和世界各地回国参加抗日和探亲的华侨等。

被关进集中营的人有的被酷刑折磨致死,或被暗杀,集体枪杀。

罗世文,四川威远人,1904年生,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烈士。

1921年秋考入重庆甲等商业学校读书,开始接触《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任青年团重庆地委书记。

从1924年至1925年,罗世文协同萧楚女、杨闇公等领导重庆地区群众革命运动。

土地革命时期,罗世文先后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宣传部长、省委军委书记、省委书记,参与领导了江津、荣(县)威(远)、广汉、梁山、德阳等地的农民暴动和兵变。

抗日战争时期,罗世文被党中央派回四川工作,先后任中共四川省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川康特委书记,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1939年底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0年3月18日,罗世文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先后关押在重庆歌乐山白公馆看守所、贵州息烽监狱和重庆渣滓洞监狱。

在监狱中,罗世文受尽折磨,坚贞不屈。

1946年8月18日,罗世文和车耀先一起被敌人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

敌人残忍地将他们毁尸灭迹。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罗世文和车耀先的骨灰从松林坡挖出来,隆重安葬,周恩来亲自为烈士题写了墓碑。

罗世文,四川威远人,1904年生,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烈士。

1921年秋考入重庆甲等商业学校杨虎城,幼名长久,被称为“久娃”,参加革命活动后,自己起名为忠祥,字虎城,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陕西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

父亲杨怀福,母亲孙一莲,以农业为主,家境贫寒。

他仅读过两年私塾,便为人佣工。

1908年,杨父怀福被清政府绞杀于西安,使杨更加仇视清廷,他便联络贫苦农民,抗御暴政。

1911年,他投身于辛亥革命运动,1917年,参加陕西民主革命早期仅有的一支武装力量——靖国军,后又参加国民军。

1924年参加国民党,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先后担任师长、军长、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综观其一生,由蒲城起事,反清抗暴,讨袁护法,转战关中,坚守西安,出师北伐,回陕主政,被迫内战,直到呼吁抗战,张杨合作,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同其他许多人一样,经历了曲折、复杂的道路;但他也有不少超过前辈和同时代许多人的地方。

他特别伟大处,是1936年12月12日,同张学良将军联合一起,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抗日,反对内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他被迫辞职出国。

回国后,过囚禁生活达十二年之久。

1949年9月6日,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终年五十六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49年12月16日致杨虎城家属的唁电中指出:“杨虎城将军在1936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全国一致抗日,有功于国家民族。

”“杨将军的英名,将为全国人民所永远纪念”。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937年,杨虎城被捕入狱,在入狱后的第五年,与妻子谢葆真生下了小女儿杨拯贵。

1949年夏天,小萝卜头全家和杨虎城一家一起被押往贵阳,杨拯贵与小萝卜头相识并成为了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共同期望着自由的到来。

不久,杨宋两家被押回了重庆,按照蒋介石的密令,天真无辜的孩子也成了“同案犯”和父母一起惨遭杀害。

宋绮云(1904年-1949年〕江苏邳县(今徐州邳州)人,江苏省立靖江第六师范学校毕业。

1920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26年11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军校第六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宋绮云被派往南京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28年春受党指派返回邳县,先后任中共邳县特别支部组织干事、中共邳县县委委员和书记。

同期,徐林侠也回到邳县,担任中共邳县县委委员兼妇女会会长。

1928年10月,宋绮云与徐林侠结为革命伴侣。

1928 年任中共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29年由组织派到杨虎城军部,历任《皖南日报》主编、《东北文化日报》社长兼总编,党内任西北特支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任西北各界抗日联合会宣传部副部长。

西安事变前后任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议,做杨虎城部统战工作。

对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贡献卓著。

1941 年9月回陕西探亲被捕,关押于贵州息烽集中营。

1946年7月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谭沈明等七十二人一起转押重庆渣滓洞看守所,继转白公馆。

1949年又转押贵州,9月6日由周养浩以释放为名,将他与爱人徐林侠、儿子宋振中及杨虎城一家三口骗至重庆松林坡戴笠警卫室杀害。

宋振中(1940-1949),男,江苏邳州市人(原为邳县),解放战争时期的小烈士。

宋振中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父亲宋绮云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

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他的父母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他也被带进了监狱。

宋振中从小跟着母亲徐林侠在女牢中长大,一直到四五岁还没有见过关在男牢中的父亲。

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从小就很懂事,他的妈妈为了给他换一点大豆吃,就去做苦工,可每次开饭时,“小萝卜头”总是让妈妈吃。

他还常常搜集一些破布条、破袜子留给妈妈做鞋用。

从五岁起,他就学着自己缝补破衣服了。

“小萝卜头”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提出让他出去上学,特务们怕暴露他们的罪行,硬是不让,经过多次斗争,才同意由同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将军教“小萝卜头”念书。

“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也很懂礼貌,非常尊敬老师。

监狱生活使“小萝卜头”懂得了许多道理,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精神都留给他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就知道谁是坏人,谁是好人。

他还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

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信息。

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监狱后,就是由他从男牢传到女牢,从楼上传到楼下的。

每当大人商量事情,“小萝卜头”总是坐在门口放哨,他还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传递东西。

在国民党溃逃之前,特务们安排杀害“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

残酷的敌人用刺刀杀死了他的父母,又逼向“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喊着:我没有罪,我要出去。

灭绝人性的刽子手劈胸就是几刀,把他杀害了。

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宋振中和他的父母为革命烈士。

黄显声(1896—1949),1896年出生,辽宁岫岩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补习班,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五四”运动以后,决心投笔从戎,于1921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三期炮科。

次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服务于东北军。

他治军严谨,胆识过人,深受张学良信任,一再提升。

1928年,他任第一旅(即卫队旅)旅长负责沈阳警卫,保护张的安全。

在同亲日派的斗争中,他坚定地站在张学良一边,并以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张产生过一定影响。

1930年,他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雷厉风行地整顿了社会秩序,并开展禁烟、禁赌的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件前夕,他努力搜集情报、向上反映,请示对策。

但由于蒋介石不可抵抗的密令,使他不能有所作为。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率领公安局各分局、队,对日军进行了顽强抗击,直到确实无力继续抵抗,才下令退出沈阳。

其后,他以全省的警察队伍为骨干,组织义勇军,对日抗战:转战于辽南、辽西一带,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马寅初,男,汉族,浙江绍兴嵊县(今嵊州市)人,大书法家虞世南之后。

(浙江省嵊县谷来镇马村《马氏宗谱》记载,嵊州马姓是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后裔,后来因避讳而改姓“马"),出生在浙江省嵊县浦口镇。

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选学矿冶专业。

1906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14年回国,先后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职员、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

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

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国立南京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马寅初任上海商科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第一任教务主任,曾兼任中国银行总司券(总发行人)等职。

1927年到浙江财务学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员。

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1929年后,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国立交通大学教授。

1938年初,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

1940年12月6日被蒋介石逮捕。

1946年9月,到上海私立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任教。

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并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60年1月4日,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

1979年9月,平反后担任北大名誉校长,并重新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1年2月27日,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1981年3月29日,当选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

主要著作有:《通货新论》《战时经济论文集》《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中国国外汇兑》《中国银行论》《中国关税问题》《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经济改造》《经济学概论》、《新人口论(重版)》《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等。

1993年8月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