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大气压强的导学案
大气压强的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姓名成绩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强的数值。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4、利用大气压来解释生活中气压的现象。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思考:P86想想议议。
上一章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作用且有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产生压强,而空气也有流动性,那么我们周围存在空气,它是否也朝各个方向产生压强呢?
2、实验演示:1、把空着水杯与硬纸倒置,会出现什么现象?
2、把装有水的水杯与硬纸倒置,会出现什么现象?
证明:
3、举出生活中存在大气压的例子。
二、新课进程
1、大气压强的存在
空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叫,简称
2、大气压的测量
a、探究实验:P87“想想做做”。
是如何算出大气压的大小?
需要器材: 。
b、观看录像:托里拆利实验
1.首先用实验的方法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这个实验表明大气压大约能托起约高的水银柱,根据公式计算,大气压值约为Pa。
2.物理学中把等于 。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导学案
9.3《大气压强》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能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及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知道测大气压强的仪器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3、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4、了解抽水机的原理。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
难点: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学习方法实验探索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实验: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2、是什么力支持住了水呢?硬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二、合作探究(一)探究活动1:学生实验把瓶内的气体吸出,观察现象2:教师实验倒入热水摇动后,倒出热水,迅速盖紧盖子。
让学生观察现象引导猜想:瓶子周围只有空气,是大气压强把它压瘪的。
二、合作学习:1、阅读课本P43第二题马德堡半球实验后,观察马德堡半球实验动画,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
为什么?2、学生实验:学生把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
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3、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大气压强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4、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5、解释现象:刚上课时,老师演示的实验,表明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托住了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6、根据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教案、教学设计
3.撰写一篇关于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论文,字数在500字左右。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并阐述其原理。
4.收集与大气压强相关的趣味知识或科学史话,以手抄报、PPT或视频等形式展示,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5.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尝试解答以下思考题:
-为什么在高原地区,水沸腾的温度会降低?
-大气压强对飞机飞行有什么影响?
-解释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轮胎的气压会升高?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压强的定义,了解大气压强与高度、温度、湿度等的关系。
2.学会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并能够正确读取数据。
3.掌握利用大气压强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能够解释生活中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现象。
4.了解大气压强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4.归纳总结:通过总结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大气压强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面对问题的自信心。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5.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大气压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新人教版大气压强导学案
新人教版大气压强导学案新人教版大气压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掌握大气压强的基本性质,理解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3、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了解气压计的原理及使用。
4、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大气压强的概念和性质2、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3、大气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三、学习过程1、概念引入通过演示覆杯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水杯倒置时,水不会流出。
引导学生思考水杯倒置时,水不流出的原因,从而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
2、大气压强的性质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例如吸管吸饮料、拔火罐等。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气压强的基本性质,如方向、大小等。
3、大气压强的测量通过讲解气压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大气压强。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使用气压计测量当地大气压强,加深对气压计的理解。
4、大气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讲解大气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例如抽油烟机、气垫船等,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大气压强为人类服务。
5、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大气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大气压强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加深对大气压强的理解。
四、学习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拓展延伸1、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大气压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前沿。
2、调查身边的大气压强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3、设计一个基于大气压强的创新性应用,如气压驱动的机器人等。
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扩展,培养其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学习评价1、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演示等表现。
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导学案
大气压强一、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过程和结论,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3.知道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知道大气压与高度和沸点的关系。
4.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二、学习重、难点1.确认大气压的存在,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通过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小实验,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3.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1.大气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气压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最早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_________实验。
5.1标准大气压=________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__________Pa。
6.大气压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7.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___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
四、课堂活动(一)大气压的存在1.覆杯实验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
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
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大气压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大气压强》导学案1
《大气压强》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明确大气压的存在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和抽水机的工作原理3、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重点、难点: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及其现象解释一:课前训练:知识点1----------大气压的概念及大气压产生的成因1、固体压强计算公式:____________ 推导式:求压力液体压强计算公式:___________ 推导式:求深度2、液体产生压强的原因是由于受到______作用且具有___________。
地球周围有一层厚厚的包围着地球,大气对浸在其当中的物体产生叫做,简称。
气体产生压强的原因与液体类似,因为它们都是体,所以气体产生压强的原因为气体具有___ ____和受____ _____作用。
二、新课学习知识点2------ 大气压现象和大气压的方向3、集气瓶实验:中装满水,盖上硬纸,倒置过来,甲纸片不会掉下来说明了水受的作用,方向向;乙纸片不会掉下来说明了水受的作用,方向向,结论:大气对浸在其当中的物体向各个都有。
喝纸盒装饮料时,受大气压作用各个面都会向里面凹陷说明了。
4、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的实验: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长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叫_________,证明了___________的存在。
知识点3------- 针筒和抽水机原理4、用针筒抽药液时在针筒内形成区,筒内气压较受外界的作用药液被入筒内,当药液注射入人体时与大气压关。
5、___________抽水机和________水泵(也叫离心泵)都是利用_________把水由低处抽到高处的。
知识点4------- 测定大气压的值6 、测量大气压实验一:托里拆利实验:如右图所示,浸在水中装滿水的量筒A,口朝下,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内露出水面的部分是空的还是充滿水?______。
(演示)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筒内水柱向下的压强于大气压强,把水换成水银(密度很大13.6x103kg/m3)来做这个实验水银向下流原因是管内水银柱向下的压强于大气压强,最后停止向下流水银柱处于静止状态原因是管内水银柱向下的压强于大气压强,观察玻璃管内与管外液面的是:cm= mm 所以1atm= mmHg= pa。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大气压强(第1课时)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
大气压强学习目标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液体因为受到___________作用及具有___________性,不但对______和______有压强,而且在内部向__________都有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2.气体和液体一样,也受到___________作用,也具有___________性。
(二)阅读教材P39-41,我知道1.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叫做_______;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的存在;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实验,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它的大小等于 Pa;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取_________Pa。
2. _________________叫气压计。
生活中一般随身携带的是,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来精确测量大气压二.合作探究1.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一:(1)在空矿泉水瓶内放入少量的热水;(2)将装有热水的矿泉水瓶轻轻晃动几下盖上盖子;(3)让矿泉水瓶自然冷却。
现象: 。
说明: 。
实验二:如图9.7-1所示,甲瓶铺层砂子;乙瓶放入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丙: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可看到瓶子将鸡蛋吞入瓶中。
这个实验也证明了____________。
3)如图9.7-3将玻璃杯子装满水,然后用一张纸盖在水的上方,将水杯倒过来,纸片会掉下来吗?;这个实验也证明了____________ 。
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如:1.;2.。
2.大气压的测量〖体验〗如图9.7-4将两个吸盘式衣钩挤压在一起,再将它们沿轴线方向拉开,通过活动可9.7-4知大气压强很。
〖活动〗估测大气压的值[器材] 容积为20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原理] 。
[步骤](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小,会分析托里拆利实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值,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释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体会物理和生活的关系。
重点:能用事实证明大气压强的的存在难点:大气压强值的测定。
学法指导:自主预习导学小组合作探究研讨展示教学过程:板块一:初步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家庭活动:覆杯实验:将玻璃瓶装满水,用纸片盖住杯口,一手压纸片,把玻璃平倒过来,小纸片为什么不掉下来?( 压着纸片,所以不掉.)将托纸片的手移开,现在是谁压着纸片呢? ,慢慢将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到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大气压强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现象:。
大气压强的方向:。
归纳:1.像液体那样,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简称。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历史上著名的实验第一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板块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最早比较精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是实验1.托里拆利实验⑴该实验的原理是:⑵玻璃管中的水银要灌满的原因是:⑶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
⑷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cmHg=mmHg。
⑸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曲直、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⑹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2.大气压强的数值(1)计算;根据液体压强P=ρgh,计算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是1个标准大气压(ρ水银=13.6×103Kg/m3)(2) 1标准大气压=mmHg= Pa。
计算:屋顶的面积是45m2,大气对屋顶的压力为,(P0=105 Pa)这么大的压力没有把屋顶压塌原因是。
(3)思考:为什么不用我们身边的水做实验?如用水来做实验可支持约高的水柱。
3.“想想做做”,完成以下题目。
①测量原理:②测出大气压力的方法是。
③如何测大气压作用的面积?④假如吸盘和桌面的接触面积S为8cm2,弹簧测力计拉下吸盘时的示数F为80N,则吸盘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为多少帕?板块三:影响大气压的因素(1)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天气,季节等因素变化的。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压强《大气压强》导学案
§《大气压强》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2.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因、过程和结论。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学习难点:大气压强的测定学前准备1.液体压强:在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
2.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新课学习一、大气压强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______实验1. 定义:大气对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简称。
2. 产生原因:(1)(2)______________3. 方向: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活动1:在瓶中装满水,然后平推纸片,将瓶和水一起翻转倒置。
活动2:向矿泉水瓶倒热水后迅速倒出并改紧盖子。
活动3:将半球合拢并用针筒抽出半球中的空气二、大气压强有多大1. 估测大气压强的值把一个吸盘压在水平木板下,尽量把里边的空气挤出来。
然后用钩码将吸盘拉下来,记下吸盘被拉开时钩码的个数(一个钩码重力为2N),并测出吸盘的面积,可以估算出大气压的值。
钩码个数大气压力/N 受力面积/m2大气压强/Pa2. 托里拆利实验:讨论交流:要准确的测出大气压强的值,我们可以参考覆杯实验,纸片处于静止状态时,要让纸片受到大气压等于水的压强,就需要使水与杯底分离,且不能漏入空气,因此就需要(选填“更长”或“更短”)的杯子来试一试,看大气压能支撑起多高的水柱。
或者可以选用密度(选填“更大”或“更小”)的液体。
器材:长约一米的玻璃管、水银槽,水银。
步骤:在水银槽中倒入适量的水银;取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并注满水银;用带指套的手指堵住管口,然后倒放在水银槽中,再移开手指。
(观看视频)观察:出现的现象是,水银柱下降到 mm时就不再下降了,玻璃管中水银的上表面是,水银柱是靠大气压支撑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节 压强 导学案
第1节压强教师寄语: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培根学习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3、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5、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中心任务:通过探究得到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有关,了解压强的概念。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1、认识压力。
(1)根据课本相关图片情景,你认为什么是压力?压力的方向怎么描述?压力作用在什么位置?压力与重力有何关系?(2)压力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2.简单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1)通过阅读课本观察9.1—3图例,并结合生活体验,你认为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2)如何做9.1—3所示的实验,注意事项是什么?3.认识压强。
阅读课本“压强”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压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写出各个量表示的含义及单位(注意压强的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的变形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
3、1粒西瓜子对桌面的压强为20Pa,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根据要求,先对以下问题独立探究,然后组内交流,找出正确答案。
1.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课本实验步骤,做甲乙丙三次实验,讨论后回答下面问题并在全班展示:(1)对比甲乙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有关;(2)对比乙丙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有关;(3)综合以上结论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有关;2.例题:桌面上平放一本教科书,书的重量约为 2.5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047c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物理八年级下册《大气压强》导学案
8.3 大气压强主备人:XXX导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说出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一.目标导航,自主学习1.大气受_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大气中大气压强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_,同一位置,大气压强的大小_相等。
2.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保半球试验,测定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是_托里拆利实验.3.如图一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图一)4.通常人们把高度为76c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以算出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__760_mm水银柱=__1.013X105_________Pa,能支持水柱的高度是 10 m。
5.大气压的值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__减少__。
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就减小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1.在连通器中,为什么液面总是相平的?如果里边的液体不同,液面还会保持相平吗?答:同一高度大气压相等,液体不同也相平2.在高山上,很难把一个鸡蛋煮熟,你相信吗?答: 高山上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不到100℃,所以普通的锅不容易将鸡蛋煮熟。
三.疑难展示,整合提升1.在生活中你能看到利用大气压的例子有哪些?2.用弹簧测力计和一个吸盘、一块玻璃。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当地大气压的大小。
四.达标检测,拓展延伸1.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增大_大气压_的方法,使石油气在常温下使其_液化_,然后装入钢罐里的.2.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_大气压_的作用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机构.3.如图11—1所示,用注射器给沸腾的水打气加压,水就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增大如图B所示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并用注射器抽气减压,水会再次沸腾,这说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4.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下列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D)A.将管倾斜 B.将玻璃管变粗C.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 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不慎在玻璃管中漏进了少许空气,那么,测量值将比实际值(A)A.偏小 B.偏大C.仍相等 D.要根据漏进空气的多少才能确定6.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C)A.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 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C.茶壶上留有小孔 D.利用离心水泵抽水7.高压锅煮牛肉时,牛肉容易烂,其原因是(B)A.高压锅内压力较大,牛肉被压烂B. 高压锅内水温较高,牛肉在高温下易煮烂C. 高压锅内压强较大,牛肉易膨胀变烂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8.一次龙卷风发生时,屋外的气压急剧降到0. 9×105Pa,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认为室内是1标准大气压,约为1×105Pa,屋顶以把屋顶掀飞.9.试想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可以用水来代替水银吗?如果行,玻璃管至少得有多长?答:可以 ,10m。
八年级下物理《大气压强(一)》导学案
2019-2八年级物理导学案(9.3-1)班级姓名学号二、学习任务:(一)【潜伏训练】观看魔术,思考,魔术背后的秘密是什么?(二)【精讲释疑】知识点1——大气压的产生原因(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_______(2)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空气具有_________性知识点2——大气压的存在(1)在“吸盘拔河”实验中,相对挤压吸盘时,吸盘内_____被排出,形成内外_________,该实验模拟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在“吸管运水”的实验中,水不从吸管中流出,是因为管内气压_____管外大气压。
(3)大气压很大,大约能托起____m高的水柱。
知识点3——托里拆利实验(1)最早测量出大气压值的是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_,该实验中采用的液体是______(选填“水”或“水银”),因为水银的________比水大得多。
(2)本实验中将测量大气压转换成测量_________的压强,p=p水银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a 大气(3)标准大气压的值p0=___________。
魔术揭秘魔术中,手指用力按压瓶身,将瓶内部分________排出,当瓶口与乒乓球接触时,松开按压的手指,此时瓶内气压 ________瓶外气压,乒乓球紧贴在瓶口,此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的存在。
(三)【分层操练】1.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A.用吸管喝饮料B.拦河坝做的下宽上窄C.雪橇做的比较宽大D.刀口磨的很锋利2.用塑料管能吸瓶内果汁,是由于()A.塑料管本身有吸水作用B.人体内对果汁产生的吸引力C.塑料管内气体被吸,压强减小,大气压使果汁沿塑料管上升D.果汁本身产生的压强大3.下列现象或实例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马德堡半球实验B.用注射针筒抽取药液C.贴在墙上的吸盘式挂衣钩能挂衣服D.人潜水时感觉胸口很闷4.如图所示,把玻璃杯盛满水,用硬纸盖住,如图(a),纸片能将杯中的水托住,之后,若将杯子慢慢转动,如图(b)(c),则()A.杯子刚一转动,纸片就不能将水托住B.杯子转动到图b所示位置时,纸片才不能将水托住C.杯子转动到图c所示位置时,纸片才不能将水托住D.杯子转到任何位置,纸片都能将水托住(a) (b) (c)5.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B.此实验将测量大气压转换成测水银柱的压强C .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实验的结果D.实验中试管倾斜,水银柱上表面与水银槽液面高度差会发生改变6★.成年人的表面积约为2m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人承受的大气压力约为多大?这个力和质量为多少千克的物体产生的重力相等?为什么人没有被压扁?。
大气压强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9.3《大气压强》导学案姓名; 班别: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压的现象2.了解大气压的变化【学习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以及相关现象的解释。
【学习过程】探究案探究活动一、大气压的存在1、覆杯实验:将烧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玻璃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观察放手后发生的现象,思考为什么?分析:硬塑料片受作用,受到水向的压力作用,没有下落,必须受向的力的作用。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只能是大气,证明大气存在。
拓展实验: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现象:纸片;结论:气体受到,并且具有,因此大气对浸入里面的物体也有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并且向方向都有压强。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1)瓶吞鸡蛋实验(2)瓶被压扁总结:由于大气层中的空气像液体一样受到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像液体一样对进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并且空气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其实早在17世纪科学家们就已经通过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2、马德堡半球实验:将球中的空气抽走,两个半球轻易地拉开。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是的,并且大气压强是的。
探究活动二、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1、观看实验视频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灌满水银?(2)管内水银面为什么会下降?(3)水银面下降了一段距离后为什么不再下降了?(4)水银下降后,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否有空气?(5)怎样通过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写出计算过程)2、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几种情况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1)玻璃管选择粗一些或细一些( )(2)向水银槽再注入水银,使液面上升( ) (3)玻璃管上提或下降1cm (未出液面)( )(4)玻璃管内不小心进入少量空气( )(5)玻璃管顶部突然破裂,出现小孔( )(6)玻璃管倾斜 ( )3、若改用水来做这个实验,能支持 m 水柱产生的压强?把计算过程写下来:探究活动三、 大气压强的应用:拔罐子、活塞式抽水机、吸饮料、吸盘等练习一:1.以下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八年级下册物理初步认识压强导学案
第九章压强本章学习压强的知识,内容包括: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强调学生实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加强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章共4节:1.第1节为“压强”,本节主要讲述压力、压强的概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2.第2节为“液体的压强”,本节主要介绍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及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3.第3节为“大气压强”,主要介绍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的特点和应用;4.第4节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主要讲述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同时在学生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讲解飞机升力的产生,使学生能将物理与生活相结合..【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能通过实例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明确压强的概念,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会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会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结合生活实例来解释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原因;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连通器的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大气压的测定;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实际问题.【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7课时:第1节压强………………………………………2课时第1课时初步认识压强第2课时压强的综合应用第2节液体的压强………………………………2课时第1课时初步认识液体压强第2课时连通器液体压强的综合应用第3节大气压强…………………………………2课时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第2课时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实验探究法:本章每节都是通过实验探究去认识新概念,总结新规律.因此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亲自测量数据,学习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加深对新概念、新规律的理解.2.归纳总结法:要善于在实验中归纳总结出规律;善于综合运用前几章学过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如压强知识与前面学过的密度、重力等知识联系紧密,要学会综合运用.第1节压强第1课时初步认识压强课题初步认识压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压力.2.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素养.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并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中性笔、压力小桌、砝码、细砂、海绵及周边其他物品.教学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压力是指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其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作用点在受力物体表面.压力和重力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力.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的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计算公式为p=F/S,单位帕斯特,简称帕,符号是Pa,1Pa=1N/m2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课件:厚厚的积雪,人们在雪地上玩耍,雪地上留下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而滑雪者穿着雪橇不仅不会陷入雪地,而且还能飞奔疾驰.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用两个大拇指顶住中性笔笔尖和笔帽,观察笔尖和笔帽陷入两个指头的深度,体验两个手指头的感觉.教师提问:问题一:雪地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问题三:捏住笔时,手指为什么会感到疼痛?有什么不同?学生观看并思考、讨论.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雪地上留下脚印是因为雪地受到人的压力,手指感到疼痛是因为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备课笔记新课导入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师:在物理学中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进压强的概念.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压强.进行新课知识点1 压力的产生及其作用效果1.压力的产生师:请同学们回忆下,我们在前面学习过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生: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对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师:回答正确,人站在雪地对雪地有压力;手指顶住中性笔有压力,那压力如何产生的?生:人们走在雪地里,鞋底与雪地之间相互接触发生形变产生了力;手指顶住中性笔,中性笔与手指间发生形变产生了力.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发生了形变.师:回答正确,由此可见,压力是弹力的一种,是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也可以说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板书: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压力产生的原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互挤压而产生力的作用.3.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压力的大小与重力大小有何关系”,并讲解.压力的大小与重力大小有何关系(多媒体课件)压力是弹力的一种,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接触面垂直;而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重力作用点在重心处,方向竖直向下,因此压力与重力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力,二者不能混淆.虽然压力与重力性质不同,但有的时候,压力是由物体的重力引起的,故它们的大小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观察下列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1)图甲:杯子(物体)放在水平支撑面上,而且物体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时,压力是由杯子的重力引起的,大小上有压力F等于重力G;(2)图乙:图钉(物体)被压在竖直墙面上,物体对墙面的压力跟图钉的重力无关,只取决于外力——手作用在图钉上的力.(3)图丙: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随着重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其大小小于重力的大小.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小明用10N的水平方向的力把重1.2N的黑板擦挤压在黑板上,并使黑板擦贴着黑板匀速直线下滑,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中作出黑板擦受力示意图,并标出各个力的大小.备课笔记小组问题探讨:为什么针能刺破气球,筷子却不能?进行新课解析:在竖直方向上,黑板擦受到重力G和摩擦力f;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F和黑板对它的支持力F支.由于黑板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受到的合力为零,即重力G与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压力F与支持力F支是一对平衡力.答案:受力示意图如图乙所示,G=f=1.2N,F=F支=10N.2.压力的作用效果师:我们刚才看到小孩站在雪地里,双脚陷入雪里;运动员利用雪橇站在雪地里,却几乎没有陷入雪里;用手按皮肤,手指对皮肤有压力,用的力越大,皮肤陷入越深;用手指顶住中性笔的两端,笔尖、笔帽对手指有压力,笔尖扎进手指深些,笔帽扎进手指浅些.请大家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生1:相同之处: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了形变.生2:不同之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师:谁能够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师: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有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师:既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那么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可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生:控制变量法.师:那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请大家就利用自己手头的器材(如海绵\,细砂\,砝码、压力小桌等)设计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如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控制放在小桌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通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板书: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只有当物体处于水平面且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时,物体对于水平面压力的大小、方向才跟重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尽管如此,压力仍不是重力.方法提示:实验中运用细线陷入橡皮泥的深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到了转换法.进行新课例题2(用多媒体展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对某一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说明你的探究结果:(1)探究的某一因素是;(2)选用的是图;(3)探究的结果是.解析:比较图A与图B,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不同,泡沫凹陷的程度不同,压力越大,凹陷越深.比较图C与图D,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不同,泡沫凹陷的程度不同,受力面积越小,凹陷越深.答案:(1)压力大小(2)A与B(3)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或:(1)受力面积(2)C与D(3)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知识点2 压强的概念及简单计算师: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引进“压强”这个物理量,即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速度、密度的定义,请大家回忆下.生回忆: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师:压强的定义也是这么制定的.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师: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请大家根据前面学习的密度、速度的定义,说出压强的定义式.生: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用公式表示为p=F/S.师:回答正确,像这种下定义的方法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方法,请大家要熟悉.师:下面我们学习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符号及单位.式中:p——压强,单位为Pa;F——压力,单位为N;S——受力面积,单位为m2.师: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的科学家帕斯卡.在工程应用中,常用千帕作单位.从公式中可以看出1Pa=1N/m2,那么请大家思考,压强为1Pa表示什么物理意义?生:表示1 m2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板书:备课笔记方法提示:用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比”来定义新的物理量“压强”的方法是比值定义法.规律总结:压力与压强的区别和联系压力:压强:进行新课注意:(1)在应用压强定义式p=F/S进行计算时,S指的是受力面积,是两物体的接触面积,不一定是物体的面积.(2)公式p=F/S中,不能简单地说压强与压力大小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物理学中的公式不同于数学公式,它除了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外,更主要的是表示特定的物理意义,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当压力大小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例题3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P31例题,并讲解.教学板书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强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我们还知道了压强的定义式.教材习题解答想想议议(p29)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图9.1-1),重重的骆驼却不会陷入沙中(图9.1-2),这是为什么?解答:蚊子尖尖的口器,可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备课笔记小组问题探讨:我们都看过侦探片,其中经常有一个情节,侦查人员往往通过脚印就能推断出犯罪嫌疑人的体重,试问他们是如何推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P32)1.估测你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根据你的体重可以得到你对地面的压力,再测量你站立时鞋底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简单起见,假设双脚站立时,整个鞋印范围都与地面接触(图9.1-6).测量时,在方格纸上画出鞋底的轮廓,看鞋底占有多少个小格(不满一格时,大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不算),再乘以每一小格的面积.根据得到的数据,计算你对地面的压强.如果图中每个小格的边长是2cm,某同学的质量为50kg,他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与你对地面的压强相比哪个大?4.一个图钉帽的面积是0.8cm2,图钉尖的面积是5×10-4cm2,手指对钉帽的压力是20N,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各是多大?1.解答:该同学一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200cm2,站立时两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400cm2,他对地面的压强p=F/S=500N/0.04m2=1.25×104Pa.4.解答:手对图钉帽的压强:p1=F/S1=20N/0.8×10-4m2=2.5×105Pa.图钉尖对墙的压强:p2=F/S2=20N/5×10-8m2=4×108Pa.难题解答例题4 (用多媒体展示)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A右端与桌面相齐(如图所示),在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面桌边3L,在板A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B.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C.A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D.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解析:在木板移动的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始终保持等于木板的重力大小,因此压力不变.而A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根据公式p=FS知,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A对桌面的压强增大.答案:B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八年级下《大气压强》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大气压强》导学案(人教版)一.课题:大气压强二.学习目标:1.知道大气压存在以及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
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了解大气夺的变化及对液体沸点的影响,常识性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三.导学问题:1大气压的产生原因是什么?2.大气压的存在:(1)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了什么?(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证明大气存在压强?3.大气压的测量:(1)哪位科学家第一个用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2)标准大气压的值是多少?(3)测量大气压有仪器叫什么,它们有哪两类?4.大气压的变化:(1)气压随高度怎样变化?(2)气压对液体的沸点有何影响?5.抽水机是利用什么把水抽上来的?四.探究讨论:1.托里拆利实验:①托里拆利用什么方法测出了大气压的值?②玻璃管中为什么要灌满水银?③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④管内水银下降到多少时,水银柱就停止下降,若把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竖起高度会变吗?⑤管内水银柱的上方若混入气泡,会使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2.动手做一做图9.3-5的实验,探究现象并解释原因。
3.阅读“科学世界”活塞式抽水机的内容,探究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五.巩固练习: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最早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_________2. 1标准大气压=________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__________Pa.3. 在海拔3700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气压______导致水的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4.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由竖直变为倾斜,则( )A 水银柱长度增大,高度升高B 水银柱长度不变,高度降低C 水银柱长度减小,高度减小D 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5.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B 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C 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水银柱变长D 玻璃管内顶端进入一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6.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A 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B 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C 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D 用抽水机抽水7. 关于大气压的变化,以下错误的是( )A 在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可能不同B 在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大气压可能不同C 离海平面越高大气压越大D 1标准大气压=76cm水银柱,这个关系不随时间,地点改变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8.某同学估测大气对0.3m2的课桌上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A 3×102NB 3×103NC 3×104ND 3×105N9. 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例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B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C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D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A、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挂衣服。
《大气压强导学案》
《大气压强》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进修有关大气压强的知识。
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力,是气压的一种表现形式。
了解大气压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气象现象,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吧!二、进修目标1. 了解大气压强的定义和计量单位;2. 掌握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3. 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4. 能够诠释大气压强与气象现象之间的干系。
三、知识讲解1. 大气压强的定义和计量单位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用帕斯卡(Pa)作为计量单位。
1帕斯卡等于1牛顿/平方米,也可以用毫米汞柱(mmHg)或百帕(hPa)来表示。
在地球表面,标准大气压强约为1013.25 hPa。
2. 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大气压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海拔高度、气温、湿度和地球自转等。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会逐渐减小;气温升高时,大气压强也会随之减小;湿度增加时,大气压强也会有所变化;地球自转会对大气压强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水银柱压力计和气压计两种。
水银柱压力计通过测量水银柱的高度来确定大气压强,而气压计则是利用气压对气囊的挤压水平来测量大气压强。
4. 大气压强与气象现象的干系大气压强与气象现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干系。
通常情况下,高大气压区域往往对应着晴朗的天气,而低大气压区域则常常伴同着阴雨天气。
通过观察大气压强的变化,我们可以预计天气的变化趋势。
四、教室练习1. 下列哪种计量单位不适合用来表示大气压强?A. 帕斯卡B. 毫米汞柱C. 米D. 百帕2. 当海拔高度增加时,大气压强会发生什么变化?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无法确定3. 请简要说明大气压强与气象现象之间的干系。
五、拓展练习1. 请设计一个实验,用于测量大气压强的变化。
2. 请结合实际气象数据,分析近期大气压强的变化趋势,并预计未来的天气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1)导学案
德育3分钟:回顾固体、液体压强,气体对跟他接触的物体也有压强吗?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事实,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3.了解日常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事例以及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
重点: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定难点: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定一、导入新课教师演示“覆杯实验”,提出问题,生活中存在大气压强吗?二、新课教学回顾知识,独立完成(7分钟)1.我们生活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气体也像液体一样具有,同时也受到________的作用,所以在大气的内部也存在着压强,这个压强叫做___________,简称。
2.测定大气压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_____实验。
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相当于_______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其数值为_____________Pa。
3.堵住打气筒的出口,打气筒的活塞越向下压越费力。
这一现象表明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越_______,气体的压强越_________。
小组合作,展示分享(12分钟)1.大气压的测量:放视频:托里拆利实验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上方为什么是真空?(2)为什么说在这个实验中“作用在水银面上的大气压强与玻璃管内760m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4)如果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用水银而用水,玻璃管至少应该多长?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用水银而不用水做托里拆利实验?(5)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会改变吗?(6)气压计有哪两种?各有什么优缺点?三、中考链接小组内对学反馈(7分钟)1.下列事件中,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A.用吸管把饮料吸入嘴里B.打针时,把药液注入肌肉里C.瘪进去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烫一烫又能恢复原状D.当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地跳动2.张红同学用吸管吸饮料时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无论她怎么用力,饮料都吸不上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导学案)教案与反思
第3节大气压强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课题初步认识大气压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过程与方法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估测大气压强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教学重点利用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桶、抽气机、橡皮碗、玻璃杯、纸板、水、优酸乳纸盒(饮料纸盒、易拉罐均可)、吸管、塑料挂衣钩、细针、广口瓶、熟鸡蛋、沙子、酒精棉花、注射器(带橡皮帽)、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金属盒气压计等.教学大气压强的估测和教学课1课时难点测定. 时课前预习1.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朝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历史上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最先精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相当于0.76m 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在粗略计算中,该气压可以取为105pA.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你能举出几个实例或者做几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或否定大气压强的存在吗?教师边展示实验器材(铁桶、抽气机),边说:我可以不用力挤压就可以将铁桶弄瘪,你们信吗?(学生怀疑.)教师进行实验:(1)用抽气机连接铁桶口,并启动抽气机,几秒钟后奇迹出现了——铁桶变瘪了.备课笔记备课笔记知识拓展:大气压强的微观解释:因为气体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而这些分子必然要与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不断地发生碰撞.每次碰撞,气体分子都要给予物体表面一个冲击力,大量空气分子持续碰撞的结果就体现为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从而形成大气压.单位体积中含有的分子数越多,则相同时间内气体分子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越多,因而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备课笔记小组问题探讨:既然大气压强的确存在,那么我们日常却感觉不到,为什么?知识总结:大气压在我们周围时时存在,而我们却没有感觉,这是因为人体内外空气相通,身体各部位内外所受的压力相同;内外平衡,所以在压强不平衡时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现象.方法总结:用水银柱的高度差表示大气压强的大小,运用了转换法.师:这么大的压力,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呢?生:因为大气压强是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的作用互相抵消了.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大气压强的大小,他将测量结果汇报给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测量结果偏小.你知道小明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下面的()A.玻璃管没有竖直放置B.玻璃管顶部混入少量空气C.水银槽内水银液面太高D.玻璃管太粗,管内的水银太重解析:利用上述装置测量大气压是利用大气压跟支持它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的原理来测量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只与水银的密度和水银柱高度两个因素有关,而与玻璃管的粗细、玻璃管是否竖直放置、水银槽内水银面高低等因素无关.但是玻璃管顶部如混有空气,管内空气会对水银柱产生向下的压强,使水银柱的高度变小,因此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答案:B备课笔记进行新课3.气压计师:标准大气压的值是p0=1.013×105pA.一般情况下,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的大气压值是不同的.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需要了解各地的气压和气压的变化,于是人们设计了用来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barometer).下面我们就主要介绍两种气压计:(1)水银气压计构造原理:实际上就是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只是在刻度尺上不是标水银柱与水银槽中水银面的高度差,而是标与高度差对应的大气压值,这样就可以直接读出大气压值.特点:测量结果准确,但携带不方便.(2)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教师结合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盒气压计各部分的构造和功能.师: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抽成真空的金属盒及与盒盖中央相连的弹簧片.盒的表面是波纹状的,大气压变化时,盒的厚度及弹簧片的弯曲程度随着变化,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指针旋转,指示大气压强的值.(注:如果无液气压计的刻度盘上标的不是大气压的值,而是高度,就成了航空\,登山用的高度计.)教学板书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知道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特别是托里拆利实验.还了解了测量大气压的一些工具.教材习题解答1.人的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大约是多少帕?自己查找资料进行估算.2.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人们把两个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当两侧的马匹达到16匹时,才将半球拉开,并发出巨大的响声.图9.3-9为同学们利用直径26cm的压力锅代替空心铜半球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情形.他们将压力锅拉开需要多大力?实际用力大小与计算的结果是否相同?请说出你的理由.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大气压强不能用公式p=ρgh来计算获得,只能通过测量获得.教材习题解答3.小明为家中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如图9.3-10,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盆景盘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请问:是什么原因使得水不会全部流掉而能保留在塑料瓶中?4.屋顶的面积是45m2,大气对屋顶的压力有多大?这么大的压力为什么没有把屋顶压塌呢?1.解答:收缩压是指心室收缩时,动脉内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俗称高压).舒张压是指心室舒张时,动脉内血压降低所达到的最低值(俗称低压).正常成人的血压范围:收缩压:90~140mmmmmmm2×105pa=4.5×106N屋顶上下方都分别受到向下和向上的大气压力,彼此平衡,所以不会把屋顶压塌.难题解答例题2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被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A.保持不变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D.稍微下降一些备课笔记易错提示:不要误认为穿一小孔后,水银从小孔中流出.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大气压强漂市一中钱少锋漂市一中钱少锋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课题初步认识大气压强课型新授课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过程与方法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估测大气压强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利用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桶、抽气机、橡皮碗、玻璃杯、纸板、水、优酸乳纸盒(饮料纸盒、易拉罐均可)、吸管、塑料挂衣钩、细针、广口瓶、熟鸡蛋、沙子、酒精棉花、注射器(带橡皮帽)、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金属盒气压计等.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估测和测定.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朝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历史上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最先精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相当于0.76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在粗略计算中,该气压可以取为105pA.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你能举出几个实例或者做几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或否定大气压强的存在吗?教师边展示实验器材(铁桶、抽气机),边说:我可以不用力挤压就可以将铁桶弄瘪,你们信吗?(学生怀疑.)教师进行实验:(1)用抽气机连接铁桶口,并启动抽气机,几秒钟后奇迹出现了——铁桶变瘪了.备课笔记备课笔记知识拓展:大气压强的微观解释:因为气体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而这些分子必然要与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不断地发生碰撞.每次碰撞,气体分子都要给予物体表面一个冲击力,大量空气分子持续碰撞的结果就体现为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从而形成大气压.单位体积中含有的分子数越多,则相同时间内气体分子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越多,因而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备课笔记小组问题探讨:既然大气压强的确存在,那么我们日常却感觉不到,为什么?知识总结:大气压在我们周围时时存在,而我们却没有感觉,这是因为人体内外空气相通,身体各部位内外所受的压力相同;内外平衡,所以在压强不平衡时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现象.方法总结:用水银柱的高度差表示大气压强的大小,运用了转换法.师:这么大的压力,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呢?生:因为大气压强是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的作用互相抵消了.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大气压强的大小,他将测量结果汇报给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测量结果偏小.你知道小明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下面的( )A.玻璃管没有竖直放置B.玻璃管顶部混入少量空气C.水银槽内水银液面太高D.玻璃管太粗,管内的水银太重解析:利用上述装置测量大气压是利用大气压跟支持它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的原理来测量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只与水银的密度和水银柱高度两个因素有关,而与玻璃管的粗细、玻璃管是否竖直放置、水银槽内水银面高低等因素无关.但是玻璃管顶部如混有空气,管内空气会对水银柱产生向下的压强,使水银柱的高度变小,因此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答案:B备课笔记进行新课3.气压计师:标准大气压的值是p0=1.013×105pA.一般情况下,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的大气压值是不同的.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需要了解各地的气压和气压的变化,于是人们设计了用来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barometer).下面我们就主要介绍两种气压计:(1)水银气压计构造原理:实际上就是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只是在刻度尺上不是标水银柱与水银槽中水银面的高度差,而是标与高度差对应的大气压值,这样就可以直接读出大气压值.特点:测量结果准确,但携带不方便.(2)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教师结合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盒气压计各部分的构造和功能.师: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抽成真空的金属盒及与盒盖中央相连的弹簧片.盒的表面是波纹状的,大气压变化时,盒的厚度及弹簧片的弯曲程度随着变化,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指针旋转,指示大气压强的值.(注:如果无液气压计的刻度盘上标的不是大气压的值,而是高度,就成了航空\,登山用的高度计.)教学板书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知道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特别是托里拆利实验.还了解了测量大气压的一些工具.教材习题解答1.人的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大约是多少帕?自己查找资料进行估算.2.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人们把两个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当两侧的马匹达到16匹时,才将半球拉开,并发出巨大的响声.图9.3-9为同学们利用直径26cm的压力锅代替空心铜半球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情形.他们将压力锅拉开需要多大力?实际用力大小与计算的结果是否相同?请说出你的理由.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大气压强不能用公式p=ρgh来计算获得,只能通过测量获得.教材习题解答3.小明为家中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如图9.3-10,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盆景盘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请问:是什么原因使得水不会全部流掉而能保留在塑料瓶中?4.屋顶的面积是45m2,大气对屋顶的压力有多大?这么大的压力为什么没有把屋顶压塌呢?1.解答:收缩压是指心室收缩时,动脉内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俗称高压).舒张压是指心室舒张时,动脉内血压降低所达到的最低值(俗称低压).正常成人的血压范围: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超过90mmHg,即被诊断为高血压.若某人低压70mmHg,高压为120mmHg,则低压大约为0.92×104pa,高压大约为1.58×104pa.2.解答:由p=F/S可得F=pS=105×3.14×(0.13)2N≈5.31×103N.实际用力小于计算结果,因为压力锅内可能还有少许空气,实际用力可能为大气压力减去压力锅内气体压力的差.3.解答:每次瓶内放出水后,对瓶口而言,瓶内的气体压强与瓶内水的压强之和总是与瓶口受到的大气压相等,这样就使得瓶口可以放出部分水后,又停止.4.解答:F=pS=45m2×105pa=4.5×106N屋顶上下方都分别受到向下和向上的大气压力,彼此平衡,所以不会把屋顶压塌.难题解答例题2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被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A.保持不变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D.稍微下降一些解析:顶部开孔后,管与水银槽组成了连通器,管内水银面将降到与水银槽中的水银面相平.答案:B备课笔记易错提示:不要误认为穿一小孔后,水银从小孔中流出.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反思1.在本节课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放在第一位.因此,在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活动和实验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等来主动发现问题\,搜集证据\,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性的思维,要达目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的刺激作用,在“做中学”,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积极地投入情感.比如:让学生拉吸盘感受大气压强的确存在而且很大;在做塑料挂衣钩的实验中,有意安排学生用细针扎个小孔来进一步体验大气压强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为这样的实验来源于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达到了探究知识的目的.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使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猜想,快速进入探究的课题*.学生实验探究后发表各自的看法,并进行交流、评估,这样不仅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的精神及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教师点评和总结,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生的最终目的。
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想完成的事?或许,你边资源,达成。
喝茶。
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
刚过了一个星期,阎王旧满头大:地狱的小。
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
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