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知觉案例

合集下载

某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之第二章知觉学习课件

某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之第二章知觉学习课件
某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之第二章知觉 学习课件
社会知觉
•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
他人的外显行为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心理 的过程
某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之第二章知觉 学习课件
知觉偏差
• 晕轮效因 • 首因效因与近因效因 • 刻板印象 • 对比效应 • 投射 • 自我中心偏差
某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之第二章知觉 学习课件
知觉偏差
• 先入为主 • 偶像 • 情人眼里出西施 • 狗改不了吃屎
某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之第二章知觉 学习课件
知觉偏差
• 第一印象与印象管理 • 社会印象与利用 • 气氛营造 • 影响力塑造
某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之第二章知觉 学习课件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19
某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 之第二章知觉学习课件
2020/11/19
某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之第二章知觉 学习课件
知觉
• 知觉概念 • 影响因素 • 知觉重要性 • 社会知觉 • 知觉偏差
某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之第二章知觉 学习课件
知觉概念
• 知觉(perception) :个体通过其感官对
客观事物的感觉和认知。
• 知觉包括两个阶段:感觉与认知(编码) • 知觉三要素:知觉者(主观)、知觉对
象、情境(环境)
某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之第二章知觉 学习课件
知觉概念
知觉者
情境
知觉
知觉对象
某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之第二章知觉 学习课件
影响因素
• 知觉者(主观)
态度、动机、兴趣、经验、期望
• 知觉对象(客观对象)
新奇、运动、声音、大小、背景、距离

消费心理过程2.1第二章 知觉

消费心理过程2.1第二章 知觉


4、心理定势 亡斧疑人 心理定势指心理上的定向趋势,,人受 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对以后的感知、记 忆、思维情感等心理和行为活动起正向 或反向的定向作用及推动作用。
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

5、刻板印象 个体在社会认知中对某一类人或 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 看法。性别、地域、国别、种族、职 业等都能形成刻板印象。(男生拿板凳
现实表现:首因效应——初次印象

例:卢钦思试验,他用两小段文章描述一个叫吉姆的男孩一 天中的部分行为:

请右边2组同学闭上眼睛,左边2组同学静静在座位 上阅读以下2段话,默默在心里判断吉姆性格更外向 or内向?整个过程请全体同学保持安静,听老师指 令)
2:吉姆独自一人从学校回家——在树阴下 歇凉——在商店默默地排队购物——没有 去问候那个新近才认识的女孩。
一般知觉与复杂知觉

一般知觉: 视知觉 听知觉 嗅知觉 味知觉 肤知觉
复杂知觉:
(1)时间知觉 是客观事物持续性、速度、顺序性在 人脑中的反映。 长短时间知觉——长时估计与短时估 计现象。 (请大家闭眼一分钟时间,你认为到一 分钟了,就睁开眼) 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

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 ——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 ,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 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是输入信息的先后次序不同而产生的 一种认知偏差。
现实表现:首因效应——初次印象

例:卢钦思试验,他用两小段文章描述一个叫吉姆的男孩一 天中的部分行为:


刻板印象的积极作用是使社会知 觉过程简化。其消极作用是容易形成 偏见,甚至歧视。
“物以稀为贵”、“抢手就是好货”

第二章 旅游知觉

第二章 旅游知觉

41
整体性
(A)
(B)
( C)
42
43
2.1.2 旅游知觉的特性
4、旅游知觉的恒常性:
当旅游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时,
旅游知觉的映象依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
知觉的恒常性。
44
4、恒常性
案例:原始部落人的知觉
在非洲的刚果某地,有一族土著人住在原始丛林 中,他们从来看不到超出四分之一英里远的东西。当 他们被带出森林后,竟把远处的牛看成虫子,更不相 信远处那么“小”的船能装上那么多真正的人。 评析:这个案例说明知觉恒常性的形成是经验的结果。 当现实距离超过了这些土著人的通常经验的范围后, 他们就没有正常人在这个距离上所具有的知觉恒常性。
2.2.1 对人的知觉
(3)心理定势
指人在认定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 理 解判定某种行为的主体是谁?
75
2.2.1 对人的知觉
(4)刻板印象
指群体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笼统的、 固定的看法和印象。 在旅游工作中,知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游客 时,除了了解他们的共同特征外,还应当注意个 体特征,进行具体的观察和了解
73
2.2.1 对人的知觉
(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 美化或丑化对象的现象。 “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 从旅游业角度讲,为了使旅游者产生好的印象, 在提供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时,一定要防止由于 晕轮效应使旅游者把某些劣质产品和劣质服务扩 大到企业的整个产品和服务中去。 所以,旅游服务业有这样的理念:细节决定一切 100-1=0 74
6
感觉分类一览表
感觉类型

第二章旅游者的知觉

第二章旅游者的知觉

一个酒店个性化服务的故事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对夫妻来到一家 小旅店求宿,但是由于天气问题,房间都订光了, 看着这对寻遍所有旅店无所得的夫妇,值班的小 伙子伸出帮助之手:“今天晚上我值班,所以我 的值班房可以留给您,虽然没有客房那么舒适, 但是如果不嫌弃,还是可以将就的,当然,不需 要花钱。”
旅游企业与从业人员为使旅游者对旅游目 的地形成良好的知觉形象应该好以下工作: 一是搞好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TDIS) ,塑 造良好的旅游地形象。——传播美誉度 二是准确、详实、及时地将旅游地的信息传 递给旅游者——扩大知名度 三是要着力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为旅游者 提供美好的旅游体验——提高满意度 四是继续为完成旅程的旅游者提供售后服 务——培养忠诚度
闭合原则(principle of closure)暗示人们倾向于将 不完整的图形想象成完整的, 即人们倾向于根据以往的经
验填补空白。
(A)知觉的接近律
(B)知觉的闭合律
(C)知觉的连续性
连续原则(principle of continuity)是指几个旅游刺 激对象,在空间和时间上具 有连续的性质,就容易被人 们组合在一起,知觉为一个 整体。
(D)知觉的相似律
相似原则(principle of similarity)是指人们在感知 各种刺激物时,容易将具有 相似自然属性的事物组合在 一起。
(A)知觉的接近律
(B)知觉的闭合律
(C)知觉的连续性
(D)知觉的相似律
华山 西湖 黄河 少林寺
泰山 太湖 长江 灵隐寺
黄山 巢湖 珠江 白马寺
第三,旅游设施不仅是旅游目的 地的接待设施,也可能成为旅游 对象,所以必须安全、方便、舒 适,在标准化的同时,注意特异 性。

第二章-知觉1PPT课件

第二章-知觉1PPT课件
• 异常句子:合乎语法,但是没有任何意义。
– A witness appraised the shocking company dragon.
• 非语法句
– Loses poetry spots total wasted.
• 结果:
正 确 率
正常句 异常句 非语法句
0 -5
05 噪音比
10 15
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3)
5.1.3模板匹配说不
如果模式发生了变 化,还要将其识别, 则需要储存无数的 模板,增加了记忆 的负担。
Lindsay&Norman
(1977):预加工 (Preprocessing)
5.1.4模板说的相
Phillips(1974)的棋局实验 重叠的棋局有利于一致性判断。
Warren(1974)的声音异同判断实验 当两个声音刺激的持续时间严格匹配
意局部,报告看到的小字母是H还是S。
大字母和小字母有三种关系:
一致
无关
冲突
进一步研究:Navon(1977)
第二章
实验条件:注意整体,报告看到的大字母是H还是S;注
意局部,报告看到的小字母是H还是S。
实验程序: 视觉刺激
注视点








40ms
进一步研究:Navon(1977)
实验结果:总体特征优先
3 知觉理论
传统的构造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第二章
3.1传统的构造心理学派
第二章
知觉由多种感觉单元构成,因此,知觉分析的 基本元素是各种感觉器官。
知觉研究就是找到构成某种类型知觉的各种感 觉成分。
3.2格式塔学派

心理学第二章 旅游者的感知觉

心理学第二章 旅游者的感知觉




二、旅游感觉的基本规律
1.旅游感觉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是指对特定感觉器官的特定性质与特定程度的刺激。


2.旅游感觉的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在旅游过程中,由于某种刺激持续作用于旅游者 的感官而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旅游感觉的相互作用
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旅游感觉相互影响,从而使旅游者对 某种感觉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旅游者的感觉内容也包括对物和对人的感觉两个方 面。 对物的感觉既包括对与旅游者食、宿、行、娱、购 等相关的景观环境及各种配套设施等产生的感觉。 也包括对各种旅游规章制度、政策方针等产生的感 觉。 对人的感觉包括对旅游从业人员和对其他旅游者的 感觉。 (三)旅游感觉的特点 直接性、个别性




2.内部感觉 (肌体感觉) 是指来自肌体内部的刺激直接作用于内脏器官所产 生的各种感觉。 3.本体感觉 是指由于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或位置的改变所产生的 感觉。 (二)旅游感觉的含义 作为感觉的特殊领域与内容,旅游感觉是旅游者在 旅游活动中,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的反映。 【请思考】:通过2-1案例分析什么是旅游感觉? 旅游感觉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类型?
2003年6月16日,著名喜剧演员赵本山被沈阳市人 民政府正式特聘为沈阳旅游“形象大使”。著名演 员的广泛影响力以及浓厚东北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 是其当选旅游形象代言人的主要原因。赵本山担任 旅游形象大使后,刘老根大舞台被定为沈阳市旅游 定点演出场所。由赵本山及辽宁民间艺术团合作, 向国内外游客推介“二人转之旅”这一全新的旅游 产品。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举办了一系列的旅游形 象大使选拔活动。例如,桂林的“刘三姐”旅游形 象大使选举,上海的旅游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大湘 西旅游形象大使等。也有类似聘请赵本山这样的名 人做形象大使的。如,牛群受聘任首位安徽“旅游 形象大使”。显然,国内旅游已进入到轰轰烈烈的 形象代言人时代。

第二章知觉PPT课件

第二章知觉PPT课件
自变量
听觉刺激
一致:听到和看到大的字母相同(s-S) 无关:听到某个字母,看到是长方形(s- ) 冲突:听到一个字母,看到另一个大的字母(s-H)
实验过程:呈现一个视觉刺激80ms,从第40ms起通过耳 机可以听到一个字母H或S的读音300ms,让被试总是注视 视觉刺激,判定他听到是哪个字母,记录反应时。
-
52
特征分析理论
塞尔弗里奇( Selfridge,1959 )的魔域模型 ( pandemonium model,泛魔模型,鬼蜮模型,鬼域模型) 他认为人的识别模式有四个阶段和层次,这四个阶段分 别由一群有不同功能的小鬼实现的
“表象鬼(映像鬼)”( image demon) “特征鬼”( feature demon ) “认知鬼”(cognitive demon) “决策鬼”(decision demon)
-
47
特征分析理论
实验心理学方面的证据
Neisser,1964 视觉搜索:从许多字母中搜索某个目标字母(Z)
-
48
字母识别实验(Mayzner,1972)
任务:一个一个地呈现字母让被试识别 呈现时间:12,14,16,18或20ms 每种时间呈现50次,共250次
-
49
-
50
字母识别实验(Mayzner, 1972)
-
20
课后作业
介绍stroop范式
-
21
三、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指知觉系统直 接接受外部世界输入信息的影响。 由于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 元到较大的知觉,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 高水平的加工,因而称为自下而上加工。

消费心理学教学教案(共14章)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

消费心理学教学教案(共14章)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

(四)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反映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上,就是消费者能够避免外部因素的干扰,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仍然可以根据购买商品后的使用经验来辨别眼前的商品。

(五)知觉特性与营销策略的制定1.知觉的选择性对营销人员的启示(1)人们选择哪些刺激物作为知觉对象,与知觉过程和结果受到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

(2)知觉的选择性有助于消费者确定购买目标。

2.利用知觉的整体性和理解性提高广告宣传效果3.利用知觉的恒常性促进商品销售四、消费者的错觉在认知过程中,人们知觉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时,这种现象被称为错觉。

(一)错觉现象同一个事物,由于看事情角度的不同,参照物有所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有差异。

(二)社会知觉偏差消费者在感知事物的时候,还有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即社会知觉。

企业恰恰可以利用消费者对营销环境的认知错觉来刺激其消费欲望,有效地促进销售。

在社会知觉方面的偏差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光环效应4.刻板效应5.投射效应归纳与提高本章论述了消费者认识心理过程中的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的反映。

根据感觉的性质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本章同时论述了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是人感觉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允许的强度或感受强度变化的临界值,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人的感受性是可以变化的,常见的变化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和感觉联觉。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应。

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对知觉进行分类。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这些特性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

所以,企业营销人员的重要任务是了解消费者的知觉特性,制订适宜的营销策略,以提高营销效果。

社会知觉偏差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和投射效应。

旅游心理学 第二章 旅游者的知觉

旅游心理学  第二章 旅游者的知觉
第二章 旅游者的行为意识
• 了解旅游者的认知过程; • 感觉和知觉的基本原理; • 理解旅游者知觉的心理效应与社会知 觉; • 记忆和思维
第一节 旅游者的认知过程
1、信息加工的观点 ——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 统。但只涉及软件不涉及硬件。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
的指向和集中。
——在没有图形视觉(被试者须戴上特制的半透 明的塑料眼睛) ——限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 袖子) ——限制听觉(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 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 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
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觉后效(sensory aftereffect) •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之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 逐渐减弱,这种现象在视觉中表现尤其明显,称为后像( after-image)。 例如:电影 2.感觉适应:是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 感觉能力 变化的现象。 例如——视觉:明适应 暗适应 再如——灾难过后,恐惧感觉逐渐消减
–结构优势效应
人在识别外界物体的时候,物体的整体结构对 识别物体本身所起到的有利的作用 ⊙Good中的o的识别正确率要高于单独识别o ⊙盲人摸象 请再举几个例子?
(三)知觉种类
1.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特征 • 空间知觉 • 时间知觉
• 运动知觉。
2.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活动 • 视知觉
• 听知觉
1、旅游者知觉的选择性 (Selectivity of Perception)
——当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时,并
• • • •
非对环境中所接触到的一切刺激特征都悉 数接收,而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 觉的对象,对这部分事物知觉得格外清晰, 而对其他事物则感知模糊。知觉的这种特 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集中注意力到少数重要的旅游刺激 排除次要旅游刺激的干扰 产生良好的旅游知觉,获得旅游乐趣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第2章 感觉与知觉

第2章 感觉与知觉

Guanyuxia
Psychology
实验:
研究人员给被试事先戴上一副特殊的三棱眼 镜,使被试通过眼镜看到一根直的木棍是弯曲 的,同时请被试用手触摸这根木棍,触觉告诉 他是直的,而当研究人员问:“木棍是什么形 状的?”结果有90%的人都认为:“木棍是弯 的”
Guanyuxia
Psychology
Psychology
(4)视觉对比与视敏度 视觉对比 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 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医学上称为 视力。
Guanyuxia
Psychology
(5)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视觉后像: 颜色视觉一般为负后像。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会得到 融合的感觉。它反映视觉系统分辨时间的能力。 刚刚引起人的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临界频率。
Guanyuxia
Psychology
2、听觉
Guanyuxia
Psychology
(1)听觉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为16-20000赫的声波。 物理性质 听觉 频率:Hz ---------- 音调(音高) 振幅:dB ---------- 音响 波形: ---------- 音色
反映物体气味的感觉。 适宜刺激为挥发性和 可溶解性(溶于水和 脂类)的化学物质。 刺激作用于鼻腔上部 的嗅觉细胞,使其兴 奋并经嗅神经传入大 脑皮层而产生嗅觉。
Guanyuxia
Psychology
人类嗅觉的敏感度常以嗅阈来评定,也就是能 引起嗅觉的某种气味物质的最小浓度。 在棱柱体的六个顶点上是六种气味:水果气、 花香气、香料气、树脂气、腐烂气、焦臭气, 分别代表气味在渐变系列上的转折点。

Guanyuxia
Psychology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一、感觉画家乔纳森的故事引发我们对感觉的思考P73这部分的任务就是要解释人们身体和大脑如何围绕在我们周围的刺激——视觉、声音等——产生感觉的。

(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如:苹果的颜色、形状、甜度、质量等等。

(注意和生活中的感觉概念相区分)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能认识外界物体的颜色、明度、气味、软硬等;通过感觉我们还能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如饥饿、寒冷等,因而进行自我调节。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要正常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人们从周围环境获得必要的信息,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给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可以区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工厂的火警报警器要多响工人才能在喧嚣的机器声中听到,飞机控制板上的警示灯要多亮才能看起来比其他灯亮两倍?咖啡中加多少糖才能感觉到甜?左右两只手提不同重量的重物,一边比另一边重多少才能感觉到差别?(二)和感觉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我们看不到空气中的灰尘,落到身上我们也感觉不到,如果灰尘凝结成颗粒,我们就感觉到了。

世博园中的降温设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二者成反比关系。

2、感觉的适应(P75)感觉系统对持续作用的刺激输入的反应逐渐减小的现象。

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明适应”“暗适应”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结果发现,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物增加的绝对量,而取决于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

第二章 知觉2

第二章 知觉2

第二章知觉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例:当我们行走在林荫道上,不仅看到各种颜色,听到各种声音,闻到各种气味,而且认识到这是美丽的街心花园,那是汽车在行驶,人群川流不息,即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花园、汽车、人群的整体形象。

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

离开了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

外部世界的大量刺激冲击我们的感官,我们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信息,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的完整映象。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观事物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这些加工过程提供额外的解释,成功地为我们在环境中导航。

二知觉的生理机制50年代以来,由于感受野的研究,人们对神经系统的分析、综合的功能,有了新的进一步的了解。

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察器,它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作出反应。

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着对刺激性质的整合和综合。

以视觉系统为例,外侧膝状体细胞在网膜上的感受野为“中心周围”对抗的圆形感受野,它接受来自网膜感觉器和视神经节细胞的输入信息,并对细小的光点敏感。

当一系列外侧膝状体细胞会聚到同一“皮层简单细胞”上,并和这个细胞发生突触联系时,便形成了皮层细胞左一右排列的感受野,它对光棒或直线敏感。

在这里,皮层细胞又整合了外侧膝状体输入的信息,并对直线作出反应。

在皮层细胞更高的层次(复杂细胞和超复杂细胞)上,由于皮层细胞的整合水平的提高,因而对刺激特征的分析也变得更概括、更一般化了。

现代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揭示了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分析、综合机能。

感觉皮层的一级区实现着对外界信息的初步分析和综合。

这些区域受到损伤,将引起某种感觉的丧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Tulving等(1964)的字词识别实验
通过改变刺激的呈现时间来研究自下而上的加工, 而通过改变上下文字词的数目来研究自上而下的加 工。
上 下 文
Countries in the United Nations form a military alliance.
The political leader was challenged by a dangerous opponent.
二、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
1.假设考验说 2.刺激物说
1.假设考验说
代表人物:Bruner、Gregory
主要内容: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 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 感觉剌激做出正确地解释。 论据:Rock(1983)指出,外部刺激与知觉经验
觉信息是现实刺激的信息和记忆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 。
三、知觉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2.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自下而上(bottom-up)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 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 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 觉刺激的解释。
局限性
给记忆带来沉重的负担,缺少灵活性。
难以解释人何以迅速识别一个新的、不熟悉的
模式这类常见的事实。
模板说没有完全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过程。
二、原型说(Prototype Theory)
在记忆中储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
板,而是原型(Prototype)。原型是一个类别或范 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反映一类客体具有基本 特征。
自下而上加工&自上而下加工的联系
(1)没有刺激,单靠自上而下加工只能产生幻觉 ; (2)单靠自下而上加工是无法负担的,也难于应 付一些刺激所具有的双关性质或不确定性。 (3)一般都承认,知觉过程包含互相联系的自下 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只是在不同情况下各有 侧重。在良好的知觉条件下,知觉主要是自下而上 加工,而随着条件恶化,自上而下加工的参与也将 逐渐增多。
结论: 人在知觉句子时可以依据上下文和对整个句子 的理解,把一个词中缺失的音素恢复起来,但上
下文不同,所恢复的音素也不同。
说明这种知觉现象的产生依赖于现实刺激的信
息和已贮存的信息的相互作用。
【实验二】 Miller&Isard(1963)的句子知觉实验
1.正常句:合乎英语语法并有一定意义的句子
数据驱动加工(date-driven processing)
自上而下(top-down)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 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 。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的阶段或水平,从调 整特征觉察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
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ually-driven processing)
【实验】Phillips(1974) 棋局模式识别实验
结论:在视觉存贮
的短时间内,两个
模式的空间重叠关
系有利于识别,即 是说,模板匹配在 模式识别中在起作 用。
应用——机器的模式识别
条形码分为4个部分:
•1-3位:国家代码 •4-8位:生产厂商代码 •9-12位:厂内商品代码 •第13位:校验码
靶 子 词 的 正 确 识 别 率
呈现时间
45
结论:
字词识别既依赖于自下而上加工,又依赖于自
上而下加工,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有不同
的情况。
2.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对于一个客体,
是先知觉其各部分,进而再知觉整体? 还是先知觉整体,再由此知觉其各部分?
【实验1】Navon(1977):听觉干涉实验
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论据: Gibson的结构密度级差实验
视崖实验
34
假设考验说VS刺激物说
知觉依赖外部刺激的直接作用,这是没有争论的。
两种知觉理论争论的焦点是现实刺激信息是否需要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才能产生知觉。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依赖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知
子的类型和音噪比的函数。
(1)在强噪音背景上,三种
句子的正确知觉都很少,噪
音减弱时知觉的正确性提高 ; (2)正常的句子在所有的音 噪比水平上都优于异常句, 而异常句又优于非语法句。
结论: 正常句优于异常句说明人在知觉时利用了句子
的意义,而异常句优于非语法句说明人在知觉时
利用了语法。
这都说明已有的知识经验—语言知识(意义和
【实验2】Navon(1977):视觉的字母识别作业
注意整体 注意局部
实验结果:
(1)大字母的识别要快于小字母; (2)在三种不同关系下,大字母的识别未受影响,而小 字母识别的反应时有差异,在冲突关系下反应时最长。
结论:
总体特征是先于局部特征被知觉的,总体加工
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即
没有一对一的关系,同一刺激可引起不同的知觉(
双关图),不同的刺激却又可以引起相同的知觉(
常性)。
同一刺激可以引起不同的知觉【双关图】
同一刺激可以引起不同的知觉【双关图】
同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激可以引起不同的知觉【双关图】
同一刺激可以引起不同的知觉【双关图】
同一刺激可以引起不同的知觉【双关图】
同一刺激可以引起不同的知觉【双关图】
由于每个模板都与一定的意义及其他的信息相联 系,受到识别的模式便得到解释或其他的加工。
模板匹配理论示意图
典型的识别失败的例证
模板说的补充和修正
1.预加工(Preprocessing) 过程:在模式识别的初期阶 段,在匹配之前,将刺激的 外形、大小或方位等加以调 整,使之标准化。
2.模板匹配模型最开始是一 种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型,在 预加工过程提出之后,又涉 及到了自上而下的加工,形 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模板匹 配模型。
语法)对知觉的影响作用是存在的。
【实验三】 Biederman的场景实验
正常的 杂乱的 线索在前 线索在后 备择物在先 备择物在后
结果: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正常场景中靶子的 辨认率和速度均高于杂乱的场景。
结论:
人在知觉自然环境中的对象时,是以已有关于
自然环境中诸景物的知识为依据的,有关诸景物
的自然的空间关系的知识引导我们的知觉活动。
在模式识别过程中,外部刺激只需与原型进行比较
,而且由于原型是一种概括表征,这种比较不要求 严格准确匹配,而只需近似的匹配即可。当刺激与 某一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该刺激纳入此原 型所代表的范畴,从而得到识别。
A witness signed the official document. Sloppy fielding loses baseball games. 2.异常句:合乎英语语法但没有任何意义的句子 A witness appraised the shocking company dragon.
同一刺激可以引起不同的知觉【双关图】
不同的刺激可以引起相同的知觉【知觉的恒常性】
2.刺激物说(Gibson知觉的生态学理论)
代表人物:Gibson 主要内容: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
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
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不需要
一、模板说(Template Theory)
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 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这些袖珍复 本即称作模板(template),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 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 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 ,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 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 了。
总体一致关系:一致、无关、冲突; 局部一致关系:一致、无关、冲突;
实验结果:
(1)听觉辨别的反应时依赖于听觉刺激与视觉刺激总体的一致关 系; (2)听觉辨别的反应时在三种局部的一致关系下,无显著差异。
结论:
在一些情境中(限短时),视觉加工的深度有
限,只有总体特征可被知觉,而局部特征则不被
知觉。
Sloppy poetry leaves nuclear minutes.
3.非语法句:不符合英语语法且无任何意义的句子 A legal glittering the exposed picnic knight.
Loses poetry spots total wasted.
结果:句子的正确知觉是句
(1)最佳大小的对象被首先加工。
(2)最佳位置的对象被首先加工。


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 = ≠ 自下而上的加工?
从整体到局部的加工 = ≠ 自上而下的加工? 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主要针对刺激的物理 特征而言;
自上而下的加工与自下而上的加工更多针 对意义特征而言。
第二节 模式识别
模式(Pattern):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 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 合。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当人能确 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并与其他模式区分 开来, 模式识别过程: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 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 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
有关模式识别的理论假说
模板说(模板匹配模型) 原型说(原型匹配模型) 特征说(特征分析模型)
总体特征优先,知觉是从总体到局部的。
质疑的声音——
Kinchla和Wolfe(1979)发现,当小字母达到视角8
时,它比总体特征(大字母)更易识别。

H H
H H
S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