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超声医师必备6脾脏超声诊断参考模板

超声医师必备6脾脏超声诊断参考模板

六、脾脏超声诊断195.脾脏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脾脏位于左上腹部,第9-11肋间腋前线至腋后线之间,上极在脊柱左侧2-4cm处。

呈长椭圆形,分为膈面与脏面。

膈面光滑隆起,紧贴膈肌与侧胸壁;脏面向内凹陷,其内下方与胃底相邻,其下方与左肾和结肠脾曲靠近。

中部为脾门,有血管和神经出入,组成脾蒂。

胰尾常抵达脾门附近。

脾动脉沿胰腺上缘迂曲行走至脾门附近处分成4-7个分支进入脾脏,脾动脉直径约4-5mm,进入脾实质后分为前支及后支。

脾静脉在脾动脉下后方,在脾门处由3-6个较大分支静脉汇合而成,沿胰腺上后方行走,呈轻度弯曲状,直径约5-8mm。

正常脾脏长约10-12cm,宽6-8cm,厚3-4cm,在肋缘下摸不到。

脾脏主要生理功能有:(1)储存血液,调节循环血量。

平静状态下脾脏储存血液。

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脾脏收缩,将血液排入血循环,以增加血容量和浓度。

(2)生成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特别是在部分急性传染病的发病期,脾脏肿大,具有吞噬作用,能消灭细菌并产生抗体,增加机体免疫力。

(3)破坏衰老红细胞,释放出胆红素,并将分解出的铁质储存于脾内,调节铁代谢。

(4)调节骨髓造血功能,维持血细胞的平衡。

196.简述脾脏的超声探测方法、正常脾脏声像图、正常值及适应证。

探测方法:患者右侧卧位或仰卧位,左手举起放于头部,使肋间距离增宽,将探头置于左侧腋前线至腋后线间的第7-11肋间逐一进行斜切,观察脾脏的结构及大小。

此外,也可将探头置于左侧肋缘下向前正中线及脐部方向探查,以观察脾脏肿大的范围。

正常脾脏的肋间斜切声像图呈新月形,包膜薄而光滑,外侧缘呈向外突的弧形,内侧缘中部向内凹陷,为脾门。

脾门区可见脾静脉的管状无回声区。

脾动脉较细常显示不清。

正常脾实质呈均匀细小的点状回声,回声较低,一般稍低于正常肝组织的回声。

脾脏的测量及正常值:(1)长度:即脾上极最高点至脾下极最低点间的距离,正常值范围为8-12cm。

(2)厚度:即脾门至脾门对侧缘最大的切线距离,正常值范围不超过4cm。

脾脏超声测量标准

脾脏超声测量标准

脾脏超声测量标准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位于人体左上腹部,是一个负责调
节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而脾脏超声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脾脏超声测量的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首先,脾脏正常大小的测量标准是通过B超或彩超仪器测量比较准确的方法之一。

脾脏的大小受到年龄、性别以及体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成人脾脏的长、宽、厚度一般为10-12cm、7-8cm、3-4cm左右。

在测量时应注意患者体位的影响,一般采用左侧卧位,使脾脏得以自然下垂,减少计算误差。

其次,脾脏的形态特征也是评估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脾脏呈椭圆形或椭球形,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没有明显异常结节或囊肿。

在检查时应注意观察脾脏的形态特征,及时发现和诊断异常情况。

另外,脾脏的内部结构也是评估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脾脏的内部结构清晰可见,包括纹理、脾静脉及脾动脉等。

在超声检查中,应重点观察脾实质的密度均匀性、血液供应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脾脏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脾脏的功能状态。

通过观察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脾脏的功能状态。

例如,脾脏增大可能与贫血、感染、免疫性疾病等相关,脾脏缩小可能与肝硬化等疾病相关。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脾脏超声测量标准对于评估脾脏病变及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掌握脾脏超声测量的标准及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希望本文内容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超声诊断学脾脏

超声诊断学脾脏

2 . 脾实质回声:
正常脾实质呈低回声区,分布均匀, 强度一般稍低于正常肝组织,脾内小血管 常不易显示(图31-3-1)。
超声医学

第三节 正常脾脏声像图 脏
超声医学
第三节 正常脾脏声像图和正常值
二、正常脾脏的测量:
1.脾脏长度:通过脾脏肋间斜切面上测量。
由脾下极最低点到上极最高点间的距 离,正常值范围为8—12cm。
柱及腹主动脉常只有1.0 cm。
超声医学

第一节 解剖概要

脾脏呈长椭圆形,略似蚕豆,前缘 有2~3个切迹,处于第9~11肋腋前线 至腋后线之间。
正常脾脏长10-12cm,宽6~8cm, 厚3~4cm,重110--200g,在肋缘下摸 不到。
超声医学

第二节 仪器和探测方法 脏
一、仪器
常用探头工作频率为3~3.5MHz。 二、探测方法
(一)准备: 不宜饱食及饮多量的水。
(二)体位: 1、右侧卧位; 2、仰卧位; 3、俯卧位
(三)探测途径及方法:
超声医学

第二节 仪器和探测方法 脏
(二)体位:
超声医学Biblioteka 脾脏第三节 正常脾脏声像图和正常值
一、正常脾脏声像图:
1.外形及轮廓: 正常脾脏的肋间斜切面略呈 半月形,
上部较下部靠近中线,彩色多普勒能显示脾 动、静脉的血流及其流速。
三、脾肿大病因
(一)充血性脾肿大
由于脾静脉是门静脉的一个主要分支,当门静脉 压力增高时,脾脏由于淤血、纤维化而增大,如在肝 硬化、慢性右心衰竭、门静脉或脾静脉炎症或血栓形 成。声像图特征(图315-1、图315-2)为:①脾脏 常呈中度或重度肿大,最严重者脾脏下缘可达盆腔, 内侧缘可超过正中线。②脾实质回声在病期较早时常 呈较低、较密,均匀分布;随着病变加重,脾实质回 声显著增高、增密、变粗,分布较不均匀。③脾实质 内可出现增宽的脾静脉属支。④脾门区脾静脉有明显 增多、扭曲、扩张,内径常可达0.5—0.8cm(彩图 315 - 3)。⑤有时可见脾静脉内有血栓回声,脐静脉 有重开迹象。⑤当脾实质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结缔 组织增生和机化,伴有钙盐沉积,形成含铁结节时 (Gamma-Gaudy 小体),可呈现散在分布的中一 高回声(图315 - 4)。

第八章脾超声诊断

第八章脾超声诊断
第八章 脾超声诊断
遵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王定伦
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超声诊断学》CAI课件
教学目标
1.掌握肋间斜切及侧腰部冠状切面脾超声表现 2.掌握脾肿大程度的确定依据
第一节 正常脾超声基础
一、脾的解剖概要 (一)脾的构造 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和储血器官。脾的 形态呈长椭圆形,多似橘瓣样或蚕豆样。可分为 膈面和脏面,脏面中央凹陷处为脾门,有脾静脉、 神经和淋巴管出入,是重要的超声探测标志生理变异。 3.超声检测脾时,应尽量利用脾静脉作为超 声解剖标志,以便标准化。 4.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动态观测,定期随访。
第二节 脾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脾弥漫性肿大 脾肿大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急、慢性感染 性疾病,肝疾病,血液病,循环障碍,结缔组织 病及脾的占位性病变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引起 脾肿大疾病的相应症状,脾肿大本身可无明显症 状,部分病人扪及左上腹部肿块。
第二节 脾疾病的超声诊断 3.鉴别诊断 (1)脾包膜下血肿 (2)脾脓肿 (3)脾肉瘤 (4)多囊脾 (5)胰腺假性囊肿、肾积水及腹膜后囊肿
第二节 脾疾病的超声诊断 (二)多囊脾 此病为先天性多囊性疾病在脾脏的表现,较少见。 声像图表现:脾明显增大而失去正常形态,肋缘下 探及大部份脾。脾实质内布满了大小不一、紧密相 连的无回声区,边缘尚光滑整齐。也可因挤压而变 形,囊肿之间已无正常脾实质回声,均表现为因囊 肿而引起的回声增强。常探及多囊肝、多囊肾图像。
第一节 正常脾超声基础
脾的构造
第一节 正常脾超声基础
(二)脾的位置和毗邻关系 脾位于腹膜腔内左季肋部后外侧,处于第 9~11肋腋前线与腋后线之间,其长轴与第10 肋骨一致。脾面前方与胃底及胃体相邻,其 后方与左肾及左肾上腺相贴,其下方与结肠 脾曲相接,脾门与胰尾相邻。

脾脏的超声诊断

脾脏的超声诊断

精选版课件ppt
36
脾梗死
• 脾梗死为各种原因引起脾动脉或其分支栓塞
所致的脾组织局部缺血坏死。当较大血管阻塞 而引起梗死时,病灶多呈楔形,基底位于边缘 部。梗死早期病理表现为出血,以后梗死边缘 充血水肿,内部组织液化坏死,继之肉芽组织 形成并向坏死灶内延伸,最终纤维化,形成瘢 痕。如梗死灶中有细菌,则迅速化脓,形成脾 脓肿。
精选版课件ppt
37
脾梗死
• 声像图特点为:
• (1)牌实质内楔形或不规则形均质低回声区, 周边因组织充血水肿而形成回声更低的晕环。 可单发或多发。
• (2)楔形尖端指向脾门。
• (3)随病程延长,病变区回声增强,不均匀。 组织缺血坏死时中心可出现液性暗区;陈旧性 病变有纤维化、钙化时可出现强回声区及声影。 因纤维和瘢痕形成,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精选版课件ppt
22
• 脾脏肿瘤常见类型如下: • 1.脾错构瘤 • 2.脾血管瘤 • 3.脾恶性淋巴瘤 • 4.脾转移癌 • 5.脾血管肉瘤等等
精选版课件ppt
23
脾错构瘤
• 声像图表现如下:
• (1)脾错构瘤超声图像特征:呈实质性团状 回声,边界清晰,其内回声与正常脾组织回声 相近似或略增强和略欠均匀,当肿瘤内纤维结 构较多时,回声增强,杂乱不均。彩色多普勒 超声表现瘤内及周边血流色彩丰富,脉冲多普 勒可测到动、静脉频谱。脾错构瘤是脾脏实性 占位中唯一血供丰富的良性肿瘤
精选版课件ppt
45
副脾
精选版课件ppt
46
脾脏先天性异常
(2)多脾综合征:罕见。常合并先天性心 脏病。声像图表现为两个或多个脾脏回 声,可融合在一起。
(3)无脾综合征:罕见。是一组以先天性 脾脏缺如为特征的伴有复杂心血管畸形 及胸膜位置和结构异常的病症。男性多 发。 声像图表现为:脾区及其他部位扫 查均无脾脏回声

脾脏的超声诊断

脾脏的超声诊断

副脾
超声表现:
1. 多出现在脾门周围
2. 呈圆形或椭圆形
3. 边缘清晰,包膜光整
4. 内部为均匀细点状回 声,回声与正脾相似 ,但与正脾的分界清 楚。
5. 副脾有与正脾门处动 、静脉相通的血管分 支。
脾萎缩
本病老年人多见,称老年性脾萎缩。此外疱疹性 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慢性 肾功能衰竭偶并发脾萎缩。
病例讨论
姓名:王树申 性别:男 年龄:60
科室:胸外科 住院号:649996
主诉:车祸后左胸背部部及左肘部疼痛2小时。
现病史:患者及家属诉于17:30左右行走时被摩托车撞到, 致左侧胸背部及左肘部疼痛,活动及翻身时明,显胸闷及 气短,略感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及咯血,无头痛及头 晕,无恶心及呕吐。左肘部疼痛,左上肢无功能障碍,由 家属呼叫120后急送至我院急诊科,行CT检查提示:1 左 侧第8、9、10肋骨骨折。2 右肺下叶渗出性病变,需在感 染与肺挫伤之间鉴别,建议结合临床,复查。故急诊科以 “胸部闭合性损伤:左侧第8、9、10肋骨骨折、肺挫伤?” 收住入院(2018年4月9日)。
超声表现 1.真性破裂:因破裂的程度不同,声像图差别较大。多数 表现为脾包膜连续性中断,局部回声模糊,或有局限性无 回声区。实质内有不均匀性回声减低区。小的破裂或发生 于上极的破裂,脾脏声像图可能无明显异常。严重破裂者 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不清,内部回声杂乱,或者 实质分为不规则的低回声碎块。脾周或腹腔内可见积液。 2.中央型破裂:脾外形不同程度增大,轮廓清楚、光整、 实质内回声不均,可见不规则的回声减低区。有血肿形成 者,脾实质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 3.包膜下破裂;脾脏肿大、变形。被膜光滑、完整。包膜 下血肿部位可见局限性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多是月牙状 环抱脾实质。出血时间较长者,可有血凝块形成的高回声 团块,或机化形成的高回声条索。当血肿较大或内部压力 较高时,脾实质可有凹状压痕。

《脾脏超声诊断》PPT课件

《脾脏超声诊断》PPT课件
精品文档
二、脾的探测方法和途径
(一)探测仪器 脾的探测选用高分辨力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5~5.0MHz,仪器增益条件与肝超声探测 相同。
精品文档
(二)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探测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不宜在饱餐后进 行,空腹探测图像更清晰,以免脾过多的向后 方移动。为清楚显示脾门区、胰尾、左肾附近 肿物或进行左上腹部鉴别诊断,可在空腹情况 下饮水300-500ml后再查,小儿可在哺乳后进 行。
好发于肢体皮下组织,在脾很少见。
声像图表现为脾增大,内见由无数大小不等的 ,具有菲薄光整囊壁的小无回声区构成的蜂窝样 团块,瘤体后方回声增强。淋巴管瘤体积较大, 缺乏张力,加压扫查常可见瘤体变形,与海绵状
血管瘤相鉴别。 精品文档
3. 脾恶性淋巴瘤
常为全身性淋巴瘤的一种表现。根据 其生长方式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
精品文档
(二)多囊脾
此病为先天性多囊性疾病 在脾脏的表现。
声像图表现:
脾明显增大而失去正常 形态,肋缘下探及大部份脾 。脾实质内布满了大小不一 、紧密相连的无回声区,边 缘尚光滑整齐。也可因挤压 而变形,囊肿之间已无正常 脾实质回声,均表现为因囊 肿而引起的回声增强。常探 及多囊肝、多囊肾图像。
精品文档
病灶多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出现不规则的液性暗区病灶外周可见声晕后方回声一般无增强或有稍有增强48三鉴别诊断1脾肿瘤与脾结核鉴别脾结核为类圆形混合型回声边缘不清晰内可见散在的强回声光斑后方有声影
民大附院电诊室 莫德格
精品文档
目的
1.掌握肋间斜切及侧腰部冠状切面 的脾脏超声表现。
2.掌握脾肿大程度的确定依据。
精品文档
脾淋巴瘤
精品文档
4.转移瘤 分三种类型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超声表现】1.灰阶超声(1)脾脏附近与脾脏回声相同的圆形结构,包膜清晰,内部回声均匀。

(2)大小一般0.5~2.0 cm,个别可达3~4 cm。

(3)脾增大时副脾也相应增大。

(4)脾切除术后副脾可代偿性增大。

2.彩色多普勒超声副脾内可见有动静脉出入,类似脾门样结构。

【诊断与鉴别诊断】脾门及脾周围圆形结构,边界清晰,有包膜,内部回声与脾脏完全相同。

一般不难诊断。

需与下列情况鉴别:1.脾门淋巴结形状比副脾椭圆,内部回声、结构与副脾有一定的差别,包膜不如副脾清晰。

2.胰尾、肾上腺等周围器官肿瘤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与脾脏不相同、欠均匀,呼吸运动时移动方向、幅度与脾不一致。

(三)游走脾【超声表现】1.腹腔脾窝内无脾脏结构,脾窝以外发现脾脏回声。

2.有脾门血管、脾切迹等特征性结构。

3.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脾门动、静脉血流,脾内血管呈树枝样分布。

脾脏弥漫性肿大【超声表现】1.灰阶超声(1)脾体积增大:脾长径>11 cm、厚径>4 cm,或脾指数大20 cm,增大明显时脾下极超过左肋缘下。

(2)脾内回声:不同病因的脾大回声有一定的差异。

感染性脾大内部回声均匀,回声水平无明显变化,以轻度增大多见。

淤血性脾增大时脾内部回声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低向高变化,脾静脉增宽,脾内静脉扩张。

血液病的脾大内部回声较低,脾门血管扩张不明显。

2.彩色多普勒超声脾门及脾实质内血管增多、增粗,脾静脉内径可达1.0~2.0 cm,脾动、静脉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量增加。

不同原因的脾大、脾血流量增加的程度各异。

如门脉高压性脾大时,脾静脉血流量显著增加。

【诊断与鉴别诊断】脾脏测量是诊断脾大的客观指标。

临床上将脾大分为轻、中、重三度,触诊时轻度增大指尖刚能触及脾,中度增大肋下可触及脾脏,但脾下极未超过脐水平线,重度增大脾下极超过脐水平线。

脾大须到达一定的程度才被触及,一般认为肋下触及到脾脏时,脾脏大小已是正常的2~3倍。

脾脏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脾脏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孕妇
高频超声对胎儿有一定 影响,一般不建议孕妇
进行脾脏超声检查。
03
脾脏超声诊断的步骤与操 作
患者准备
01
02
03
空腹要求
患者需在空腹状态下接受 超声检查,以减少胃肠道 气体的干扰。
避免穿着紧身衣物
患者应避免穿着紧身衣物 ,以便超声波更好地穿透 脾脏。
告知医生病情
患者需向医生提供自己的 病情和用药情况,以便医 生更好地评估和诊断。
案例二: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结词
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的脾脏肿瘤在超声图像上存在特征性的表 现。
详细描述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脾脏内出现异常回声团块,团块的形状、大小、边缘、内部回声等信息有助于判断肿 瘤的性质。同时,超声检查还可以检测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脾脏超声检查,早期发现病 变,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监测病情变化
定期进行脾脏超声检查,监测病情 变化,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特殊人群筛查
针对高危人群和特殊职业群体,开 展脾脏超声筛查,提高疾病预防和 控制能力。
研究方向与挑战
标准化与规范化
01
制定脾脏超声诊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流程,提高诊断的一致性
和可靠性。
脾脏肿瘤
总结词
脾脏肿瘤在超声诊断中可能出现特定的声像图表现,有助于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详细描述
脾脏肿瘤可以是良性或恶性,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 、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 合判断。
脾脏血管病变
总结词
脾脏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超声诊断有助于发现和评估病变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二)脾的位置毗邻关系 脾位于腹膜腔内左季肋部后外侧,处于第9~11肋 腋前线与腋后线之间,其长轴与第10肋骨一致。正 常范围:长度、宽度、厚度。
4
脾面前方与胃底及胃体相邻,其后方与左肾及左 肾上腺相贴,其下方与结肠脾曲相接,脾门与胰 尾相邻。
5
脾动脉4~5mm起自腹腔 动脉,沿胰腺上缘走行至 脾门附近处分成数支进入 脾;脾静脉5-8mm,伴行 于脾动脉的静脉分支 汇合而成。
19
条件: 1、成年男女脾厚超过4cm或3.8cm,同时
脾下缘超过肋缘线。 2、脾长径超过8cm或最大径超过11cm。
20
(一)脾肿大的声像图表现
1.轻度脾肿大 脾形态无明显改变,仅表现为脾超声径 线测值稍有增大,深吸气时,脾下缘约在左肋缘下2 ~3cm。
2.中度脾肿大 脾失去正常形态,脾超声各径线测值明 显增大,在深吸气时,脾下缘在左肋缘下超过3cm, 直至平脐。脾静脉稍增宽。
22
(三)鉴别诊断 超声探测发现脾肿大者,还须要和左上腹 部的其他肿物鉴别
1. 左叶肝脏的巨大肿瘤 2. 腹膜后的巨大肿瘤 3. 左肾肿物 4. 游走脾和脾下垂
23
二、脾液性病变 (一)脾囊肿
1.临床表现 单纯性脾 囊肿多无自觉症状 。
2.声像图表现
(1)单纯性脾囊肿:脾
一般无明显增大,
外形无改变,表面
下,其内壁多不光滑,囊腔内可有分膈、低回 声和分层沉淀现象。 (4)脾包虫囊肿:患者脾肿大,脾内为圆形或 椭圆形无回声区,囊壁较厚,清晰光滑。囊壁 可见“双边”结构,厚约1mm,有特异性的诊 断价值。与肝包虫并一样,可出现:单囊型, 多囊型,囊沙型,母子囊型。
26
3.鉴别诊断
(1)脾包膜下血肿 (2)脾脓肿
17
(二)注意事项 1.扫查脾必须全面,以免漏诊。 2.必须熟悉脾的正常生理变异。 3.超声检测脾时,应尽量利用脾静脉作 为超声解剖标志,以便标准化。 4.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动态观测,定期 随访。
18
第二节 脾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脾弥漫性肿大
脾肿大的病因很多,常为周身形疾病所致:常 见的有:1、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传染性肝 炎、败血症、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传染性肝炎,疟疾。3、门静脉高压,血 栓和脾静脉阻塞综合症。4、血液病,5、代谢 性疾病 6、结缔组织病及脾的占位性病变等。 临床表现引起脾肿大疾病的相应症状,脾肿大 本身可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扪及左上腹部肿 块。
(3)脾肉瘤
(4)多囊脾
(5)胰腺假性囊肿、肾积水及腹膜后囊肿
其他影像学:
CT可清楚显示囊肿病变、形态、大小及与脾实 质和邻近结构的关系。真性脾囊肿呈圆形、均
匀一致的低密度区,边缘光滑清晰。增强扫描 时病灶无改变,对诊断有帮助。
放射核素扫描缺乏特异性。
27
(二)多囊脾
此病为先天性多囊性疾病在 脾脏的表现。
15
2.脾厚径测量
通过左侧肋间斜断面清晰显示脾长轴切面的脾门 及脾静脉,测量脾门到脾膈面的间距即为脾厚径 。正常值范围为3~4cm。
16
四、脾超声探测要点 (一)探测内容
1.首先观察脾数目,位置和形态。 2.观察脾大小,边缘及内部回声。 3.观察脾内有无占位性病变。 4.应仔细观察脾血管及其周围分支的变化。 5.观察周围脏器有无病变,及与脾脏的关系 。
8
(二)探测体位和途径
1、右侧卧位是方便、常规采用的一种体位。
9
2、仰卧位显示脾与肾、胃、膈的关系等。
3、俯卧位 不常采用。此体位常用于脾较小、肺 气肿或右侧卧位、仰卧位探测不清的患者。
10
(三)扫查方法 1.左肋间斜断面扫查
11
2.前倾冠状切面扫查
12
3.左上腹部横断面扫查
13
三、正常脾声像 图表现和超声测 值
(一)正常脾声像图
1. 外形及轮廓 正 常脾的肋间斜切面略 呈半月形,膈面整齐 而光滑,部分被肺气 遮挡;脏面略凹陷, 有特征性的脾门切迹 和脾血管断面。
2.脾实质回声 正常脾实质回声呈分 布均匀的点状中低回 声,强度一般稍低于 肝组织实质回声。
14
(二)脾超声测量
1.脾长径测量 通过左侧肋间扫查显示脾最大长轴断面图像, 测量脾上极最高点到下极最低点的间距,即为 脾长径。正常值范围为8~12cm。
民大附院电诊室 莫德格
1
目的
1.掌握肋间斜切及侧腰部冠状切面 的脾脏超声表现。
2.掌握脾肿大程度的确定依据。
2
第一节 正常脾超声基础
一、脾的解剖概要 (一)脾的构造
脾的形态呈长椭圆形,多似橘瓣样或蚕豆样。 分为膈面和脏面,脏面中央凹陷处为脾门,有脾静 脉、神经和淋巴管出入,是重要的超声探测标志。
3.脾重度肿大 脾明显失去正常形态,脾实质回声增 粗。脾超声各径线测值进一步增大,甚而难以准确 测量;两极较圆钝,脾门切迹消失,脾周围脏器可 被推挤而向四周移位,脾下缘超过脐水平,甚至可 达盆腔。脾静脉内径明显增宽。
21
(二)探测要点 多种疾病均可至脾肿大 (1)感染性疾病 (2)寄生虫性疾病 (3)瘀血性疾病 (4)血液病 (5)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声像图表现:
脾明显增大而失去正常形态 ,肋缘下探及大部份脾。脾 实质内布满了大小不一、紧 密相连的无回声区,边缘尚 光滑整齐。也可因挤压而变 形,囊肿之间已无正常脾实 质回声,均表现为因囊肿而 引起的回声增强。常探及多 囊肝、多囊肾图像。
光滑,有时仅见局
部隆起;脾实质内
见圆形或椭圆形无
回声区,其内偶见
分膈,囊壁光滑清
晰,后壁和后方实
24
(2)脾表皮样
囊肿:囊肿一 般较大,常导 致脾体积增大 及形态改变; 囊肿形态近圆 形,边界清晰 ,囊壁较光滑 ,囊内常为无 回声或浮动的 细点状低回声 点;后壁和后 方实质回声增 强
25
(3)脾假性囊肿:囊肿可位于脾实质内或包膜
6
二、脾的探测方法和途径
(一)探测仪器 脾的探测选用高分辨力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5~5.0MHz,仪器增益条件与肝超声探测 相同。
7
(二)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探测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不宜在饱餐后进行 ,空腹探测图像更清晰,以免脾过多的向后方 移动。为清楚显示脾门区、胰尾、左肾附近肿 物或进行左上腹部鉴别诊断,可在空腹情况下 饮水300-500ml后再查,小儿可在哺乳后进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