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及课后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及课后反思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元角分》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元角分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元角分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角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元角分的加减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元角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元角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手体验元角分的加减运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人民币模型、计算器、纸币、硬币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人民币模型、计算器、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如“一角”、“五角”、“一元”等。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一角是多少分吗?一元是多少角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角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例如,一角等于十分,一元等于十角。
同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例子,如“5角是多少分?2元是多少角?”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2024年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
2024年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并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元角分的换算。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购物中正确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念,懂得珍惜和合理使用人民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换算。
人民币纸币和硬币的识别。
教学难点学生对元角分换算的理解和应用。
在实际购物情境中灵活运用人民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购物场景,引入人民币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让学生初步认识。
新课讲解讲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元角分换算的过程。
学生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元角分换算的理解。
开展“小小商店”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模拟购物中体验人民币的使用。
实践操作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元角分的换算。
引导学生完成人民币纸币和硬币的识别练习。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元角分换算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表扬积极参与和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励全体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元角分的换算。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民币纸币和硬币的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
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人民币的面值和换算关系。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多种类型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换算题等,以检验学生对元角分换算的掌握情况。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加强学生对人民币纸币和硬币的识别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1元=10角=100分1角=10分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5元=(5)张1元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20元=(2张)10元=(20)张1元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教学要求: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
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及课后反思(校内公开课)
认识元、角、分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学生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
3.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自黏袋,剪下书本103页的小面值人民币装入袋子中。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谈话引入:小朋友们,这些是什么?你们认识吗?(钱)钱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在日本叫——日元,在美国叫——美元,在中国,我们把钱叫做人民币。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揭示课题)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认识人民币。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一认(1)认识1元提问:人民币上有什么?谁来分享自己的发现。
发现:有数字“1”;“1”下面有“壹圆”。
师指出:“壹圆”我们一般写成“1元”,这张人民币就是“1元”。
元是人民币的单位。
(板书)还有什么发现?预设:有毛主席头像;有字“中国人民银行”;有国徽;一串编码。
谈话: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
这张1元是纸做的,纸做的人民币叫纸币。
1元还有硬币,(出示1元硬币)怎样看出这是1元?谁来指一指。
指出:有数字“1”,还有一个元,所以是1元。
(2)认识1角出示1角纸币,询问:这是1元吗?怎样看?请学生指一指。
说明: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看这张人民币多少钱,也就是它的面值(板书:面值),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单位名称。
(板书:数字单位)引导:这是1角纸币,角也有硬币,(出示)怎样看出是1角?请学生指。
(3)认识1分老师这里还有个硬币,是多少?怎样看出是1分?请学生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元、角、分》教案及反思
元、角、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元、角、分。
2.能够正确区分元、角、分的大小关系。
3.能够根据人民币面值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
1.认识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元、角、分。
2.能够正确区分元、角、分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
1.能够根据人民币面值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能够正确理解人民币面值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游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值。
引导学生发现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元、角、分。
2.讲解新知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学生讲解元、角、分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它们的大小关系。
3.游戏练习
教师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元、角、分的理解。
例如,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或者让学生进行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4.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核对答案。
5.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元、角、分的概念和大小关系。
六、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习,并能够掌握元、角、分的概念和大小关系。
但是,在课堂中还需要更多的互动和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民币面值的概念。
同时,在设计游戏时,需要注意游戏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能够逐步提高。
《认识元角分》教案
《认识元角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认识元角分的概念,理解其在数学中的重要性;(2) 掌握元角分在数学中的应用方法;(3) 掌握数学中元角分的换算和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2)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 培养学生对元角分以及数学知识的尊重和珍惜;(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张圆形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圆形的基本特征,并指出圆形中的一部分就是角。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圆周角,并且引入角度的概念,解释角度的含义。
2. 讲解元角分的概念:教师向学生介绍元角分的概念,解释元角分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并引入元角分的换算关系和计算方法。
3. 学习元角分的换算和计算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元角分的换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换算关系,并进行相关练习。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元角分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练习。
4. 拓展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与元角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元角分的换算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元角分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导入新知识、讲解概念、学习方法、拓展练习和总结归纳等环节,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元角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在实际练习中巩固了所学内容,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发现在学生学习元角分的换算和计算方法时,有些学生存在理解困难和掌握不到位的情况,这需要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元角分的换算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有些学生在拓展练习中表现得不够积极,这需要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运用元角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元角分设计、说课、反思
元角分设计、说课、反思第一篇:元角分设计、说课、反思《元、角、分》教学设计【课题】认识人民币【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科书第66-67页。
【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认识人民币,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教材例1首先通过商店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买东西要用人民币,在购物活动中教学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想1角等于几分。
在例2中通过换钱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一系列的换钱和模拟购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初步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
(3)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谈话、教师课件出示商场情境图、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在数学活动中,用数学的乐趣及与他人合作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课堂上以课件、实物人民币来展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练,以“购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1教学要求: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
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
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完成填空:1元=()角1角=()分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1、连一连。
(“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学设计元角分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元角分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下面是一个关于元角分认识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元角分的概念。
2.学会元角分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3.理解元角分与现实生活中的货币单位的关系。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引入一个具体的情境,例如小明去商店买东西,让学生思考小明用什么单位来支付货款。
引导学生回答“人们通常使用元角分来支付货款。
”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元角分是什么吗?有什么区别呢?”通过这个导入,让学生对元角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步骤二:概念认识(15分钟)通过教师简要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元角分的概念。
教师可以将元角分与现实生活中的货币单位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元角分是货币单位的一种表示方法。
然后教师通过举例子来让学生感觉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例如:1元=10角、1元=100分,以及1角=10分等。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数量关系。
步骤三:元角分之间的转换(3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和计算步骤,让学生学会元角分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元和角、元和分之间的转换方法,例如1元等于10角,1元等于100分,以此类推。
然后,教师通过例题展示元角分之间的转换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运算来找出元角分之间的等价关系。
步骤四:练习巩固(3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和解答。
在练习题中,可以设置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元角分之间的转换计算,例如:小明有15元钱,他把其中5元兑成角,剩下的钱兑成分,这样他手里有多少个角和多少个分?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能够检验学生对元角分概念的掌握程度,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步骤五: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元角分之间的概念和转换方法,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解答学生关于元角分的疑问。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数字认知训练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数字认知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目前使用的是元/角/分。
2.学会元/角/分之间互换。
3.了解基本货币单位的大小关系。
4.能够应用元/角/分进行简单实物购买操作。
二、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元/角/分”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否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在实物购买操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了解本节课的教材内容。
2.准备课程所需的教材、黑板、彩色笔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通过图片展示元钞、角钞、五角钞及零钱。
让学生对不同面值的钞票、铜板等有所了解。
2.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元、角、分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并初步了解它们的换算关系。
3.学习(1)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元角分的换算关系,如:1元=10角,1元=100分,1角=10分。
(2)进行元角分的实物操作。
教师将3元、2角、5分的纸板制成小卡片,让学生按照实物购买的方式,算出3元2角5分应该买哪些物品。
(3)在学生掌握元角分的基本概念以及实物购买操作之后,可以进行元角分之间的加减运算,例如1元5角加3元2角,2元5角减1元6分等等。
4.综合练习教师制定一些元角分综合性的练习题,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元角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六、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简单总结,并对元角分和实物购买操作进行综合性提问。
七、展示作业教师安排作业:让学生自己完成实物购买操作,并填写购买清单。
同时,要求学生做相关元角分的计算题。
八、板书设计三大单位:元角分1元=10角,1元=100分,1角=10分9. 拓展思考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实物购买操作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一些元角分之间的复杂计算以及如何把元角分应用到实生活中。
例如,在商场购物时要讲究实物操作,明确目标价位,避免快速决策造成的损失等等。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学生常见误区分析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学生常见误区分析教案学生常见误区分析教案一、教学背景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学生接触到了元角分的概念,学习掌握认识元角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面对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他们对于元角分的认知是比较模糊的,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常见的误区入手,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元角分的概念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认识元角分的概念和应用;2.掌握元、角、分的概念,并能运用其合理应用;3.能够辨别元角分之间的大小关系;4.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认识元角分的概念和应用;2.掌握元、角、分的概念,并能运用其合理应用。
四、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元角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认知不深刻;2.学生没有形成宏观认识。
五、教学计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链接导入通过举例介绍元角分的概念和应用,让学生感受元角分的真实存在。
谈话导入无讲授讲解元、角、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转换方法。
多媒体讲授教材P20-P23练习以主角阿飞的购物为场景,让学生体会元角分的实际应用,并掌握其大小关系。
小组合作,个体练习教材P24板书推导通过导入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元角分的大小关系推导。
板书推导,文字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检测检测学生对元角分理解是否正确。
个体练习,小组讨论无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习题,让学生巩固并应用所学知识。
书写作业教材P26六、教学方法1.多媒体讲授:通过图像、声音等形式,直观生动地介绍元角分的概念和应用;2.小组合作,个体练习:在讲解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体练习,巩固所学知识;3.板书推导:通过导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导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七、教学反思元角分是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学生初学时往往会出现许多误区。
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讲授、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元角分实际应用的同时,巩固和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转换方法,增强了他们对元角分的概念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
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1元=10角=100分1角=10分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5元=(5)张1元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20元=(2张)10元=(20)张1元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教学要求: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
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与实践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与实践反思一、教学设想:“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了初步接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第一册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壹分、贰分、伍分、壹角等,但那时并不涉及进率和化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会按人民币的票面数值清点钱数。
让学生熟记1元=10角,1角=10分,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同时注意渗透初步的估算思想。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尝试由书本数学想生活数学转变??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显示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
人民币又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注意课前渗透,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人民币,收集的过程既是实践的过程,同时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对人民币有所了解。
教学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来认一认,更为直观,更贴近生活。
在元、角、分的进率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问题中亲历整个探究的过程。
在巩固练习中,又创设去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模拟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体验生活,又巩固新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2、尝试由获得知识结构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因为只有当学生可以用实验得出的结论解释现象并进行预测时,才达到本质上的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手段,而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
认识元角分教案
认识元角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元角分进行支付、找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货币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财经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元、角、分的概念及定义。
2. 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运用元角分进行支付、找零的实际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角、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元角分进行支付、找零。
2.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角、分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采用情景教学法,模拟真实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支付、找零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引出元、角、分的概念。
2. 讲解元、角、分的定义及换算关系:以实物演示和PPT展示,讲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3. 创设情景: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支付、找零技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购物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元、角、分概念及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
2. 情景模拟:观察学生在模拟购物场景中的支付、找零操作,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元、角、分的概念、换算关系及实际应用。
2. 实物模型:提供人民币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角、分的形态。
3. 购物场景道具:模拟购物场景,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元、角、分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第3-4课时: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支付、找零技巧。
九、课后作业:1. 复习元、角、分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练习相关支付、找零场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1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教学难点: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
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揭题: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
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
(板书课题)二、认识人民币1、4人小组合作: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引导: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
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1元。
(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认识元角分教学设计(共9篇)(精简版)
认识元角分教学设计(共9篇)认识元角分教学设计(共9篇)篇一:认识元角分教案认识元角分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66、6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模似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识别人民币的方法。
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
教具:学具盒:1元纸币硬币各一个,1角纸币硬币各10个,5角的纸币硬币各2个,1个5分,1个2分。
一。
、情境导入情景引入:羊村学校开学,喜羊羊带着小羊们去买学习用品。
喜羊羊:买东西要用什么?(生:钱)师: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板书: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二、教学新课 1、认识:一元、一角、一分。
(如书上例1)师:你认识这些人民币吗?向你的同桌小声的介绍一下。
(学生活动。
)学生介绍:生:这张是1元的纸币。
师板书:纸币师:你怎么知道它是一元的?生:数字1。
生:汉字壹圆。
师:1元也可以用这样的汉字来表示。
师:这些人民币中还有1元吗?生:有,硬币的1元。
师:它和这个1元有什么不同?师板书:硬币师:其他的这些是多少面值的?分别介绍1角、1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认识的这些人民币?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面值都和1有关?师:那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生:单位不同。
师:1元的单位是元,1角的单位是角,1分的单位是分,元角分就是我们的人民币的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元角分。
(板书课题) 3、研究1元=10角,1角=10分师:认识了人民币,我们就可以去购物了。
美洋洋:欢迎光临,今天练习本特价,1元1本。
师:1元钱该怎样付?同桌合作,从钱袋中拿出1元钱,摆在桌上。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课后作业评分标准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课后作业评分标准教案课后作业评分标准教案一、教材背景在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有一部分是关于认识元角分的内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个概念可能是比较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需要进行认真的讲解和练习,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这个概念。
二、课程目标1、能够正确阅读和书写元角分的符号和名字,并能够正确地念出来。
2、能够用适当的元、角、分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价值。
3、能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4、能够进行简单的元角分的加减运算。
三、授课方法1、讲授老师会利用一些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比如苹果、饼干、玩具等。
老师会问学生这些物品的价值大概是多少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经验作出回答。
接着,老师会应用元角分的概念,告诉学生如何用适当的计量单位来表示这些物品的价值,并带领学生做练习。
2、游戏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元角分的游戏来加深学生对这个概念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比如,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纸币和硬币,让学生自由选择它们,然后让学生分别用元角分的形式写下它们的价值。
3、练习在讲授和游戏环节结束之后,老师需要提供一些练习题给学生做,以检测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元角分的相关知识。
四、课后作业评分准为了确保学生在掌握了元角分的相关知识之后,能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老师需要设定一些评分标准,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1、能够正确书写元角分的符号和名称,并能够念出来。
2、能够根据要求正确运用元角分的知识,填空或解决加减法问题。
3、能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应用这些关系进行计算。
4、能够正确理解题目,并且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和答案。
五、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教师在讲解和练习的时候都要适当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要让学生从实际中学习,让他们通过练习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用。
同时,在课后作业的评分标准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不断练习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到耐心细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程的同时,让他们做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元角分认识》教学反思
《元角分的认识》授课反省《元角分的认识》是一年级第二册的内容,13种人民币的面值对学生来说其实不陌生,但检查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是浅陋的,而且实质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用它,表现它的社会价值,而一年级小学生又缺乏购物的社会经验。
在本节课的授课中,我依照授课内容的特别性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积累的生活经验,打破传统的授课方法,紧紧围绕重点、难点,重视联系生活实质,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讲堂学习。
1.依照学生实质,正确掌握授课起点由于人民币是与学生的生活实质息息有关的,学生在平时的购物,在生活的环境中经常有机会接触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积累了必然的生活经验。
我注意正确掌握授课起点。
一开始就让学生上前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各样面值的人民币,原来不认识的学生一经其他学生的介绍也有了认识。
整个认识各样面值人民币的过程成了学生显现自己本领的过程,不单达到了授课目标,而且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成功的欢喜。
2.重视联系生活实质,打破授课难点由于授课内容自己的特别性,使本节课的授课能更简单地与生活实质亲密结合起来。
同时,知识的获得能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抽象的东西能以它储蓄于此间的生活原有状态表现,在学生沟通生活经验之中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自觉转变为一种生活的技术,学致使用。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我把这一重点、难点的解决置于一个生活情境之中。
由购置一元钱的玩具张开,1元钱你打算怎么付,由于买东西,特别是买1元钱的东西,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于是便特别愿意参加,所以也想出了好多种不同样的付法。
这样,在解决实责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得出1元=10角,显得水到渠成,并使学生对1元为什么等于10角有了实质的理解。
3.创立开放的授课情境,表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参加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重点。
《认识元角分》教案
《认识元角分》教案教学内容:认识元、角、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元、角、分,并掌握其基本概念。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元、角、分的认识和运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元、角、分的概念和用途。
难点:理解元、角、分的概念,并能准确进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像,让学生了解元、角、分的实际含义。
2. 比较法:通过元、角、分的比较,让学生对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3.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元、角、分的使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元、角、分的实物,如硬币、圆规、尺子等,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引导学生尝试观察、比较这些实物,引发学生对元、角、分的好奇和兴趣。
2. 学习元(1)教师指出元的定义:元是中国货币的基本单位,用符号“¥”表示。
(2)通过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围绕元的特点进行观察和理解。
(3)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元吗?它的用途是什么?(4)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导他们结合实际例子,理解元的用途和重要性。
3. 学习角(1)教师向学生解释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直线(射线)的公共端点构成的,形成的部分称为角。
(2)通过使用图形展示角的概念,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3)教师鼓励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理解角的存在和应用。
(4)让学生通过自己在教室或学校周围寻找了解现实生活中不同用途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5. 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分辨其中的元、角、分。
(2)设计一些小组交流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元、角、分的概念和用途。
(3)教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回答,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6. 小结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学生的思考,对元、角、分的概念和用途进行整合和梳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
思
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
5元=(5)张1元
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
20元=(2张)10元=(20)张1元
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
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
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
【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理解元角分》教案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理解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理解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实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理解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理解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
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实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
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
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
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能够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能
够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
(“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
(“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能够买哪几样东西?
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理解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
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
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篇三】小学一年级数学《理解元角分》教学反思
《理解元角分》是一年级第二册的内容,13种人民币的面值对学
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调查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人民币的理解是浮浅的,而且实际生活中只理解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理解人民币的目的是为
了会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而一年级小学生又缺乏购物的社会经验。
本节课正是从学生这个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对教学
内容和教学过程做了生活化、活动化两方面的加工,受到了明显的教
学效果,并从中渗透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实行了民族精神及爱国主
义教育。
1、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理解人民币。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活动是教学的核心,
是教育的基本形态。
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直
观情景,引导学生理解13种不同的人民币;创设问题情境,为13种
不同的`人民币实行分类,揭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创设活动场境,对人民币的换算、数人民币,揭示不同的付钱方法和元角分的进率。
学生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主体参与、合作交流、发现探索、使
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联系生活,体现人民币的社会价值。
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不能仅仅是来自“科学世界”的内容,而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课程才能够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
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购物的场景,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要用到人民币。
在此环节中我渗透了爱护人民币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是代表我们国家的货币,要爱护人民币。
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意识。
其次,让学生体会用多种付钱方法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开放性、趣味性,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和实用性;最后组织学生模拟购物,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或多种物品、付钱、找钱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相关知识,提升了社会交往和实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