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内科学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示范性修订(心悸)专家问卷
中医内科学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示范性修订(心悸)专家问卷首先我们需要对您的基本信息进行采集,请您认真填写:1. 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您的性别: [单选题] *○男○女3. 您的职称是: [单选题]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4. 您所在的单位是?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您对于心悸病证诊疗掌握的情况是: [单选题] *○经验丰富○水平一般○勉强合格6. 您对中医药领域标准化工作的了解情况是: [单选题] *○经验丰富○偶尔参与○未曾关注第1部分—诊断依据1.1 病史部分7. 诊断依据中原标准的病史部分缺如,您觉的有必要新增病史内容吗? [单选题] *○有必要○可新增○没必要若您觉得有必要,请判断下列病史条目是否需要纳入:8. 心脏病病史:有无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有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肌病等病史 [单选题] *○须列入○可列入○不列入9. 内分泌疾病病史:有无甲状腺功能异常、嗜铬细胞瘤、糖尿病 [单选题] *○须列入○可列入○不列入10. 贫血病病史:各类贫血及急性失血、慢性失血病 [单选题] *○须列入○可列入○不列入11. 嗜好浓茶、咖啡、烟酒史 [单选题] *○可列入○不列入12. 精神刺激史 [单选题] *○须列入○可列入○不列入13. 关于病史部分若您有建议:请提出: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主要症状主要症状条目池的参照来源为近十年内的中医内科学教材,如“十三五”中医内科学教材等。
此处与原标准内容一致,故未予修订。
主要症状为: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
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
但我们还是想了解您的看法。
请您评判:14. 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 [单选题] *○须列入○可列入○不列入15. 心搏异常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 [单选题] *○须列入○可列入○不列入16. 神情紧张 [单选题] *○须列入○不列入17. 心慌不安 [单选题] *○须列入○可列入○不列入18. 关于主要症状部分,若您有其他建议,请补充(若无,可略过):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次要症状次要症状的条目池主要参照近十年内的中医内科学教材,如“十三五”中医内科学教材进行修订。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Criteria of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interna1 diseases and syndrom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一、本文概述中风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备受关注。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旨在整理和标准化中风病在中医领域的诊断方法和疗效评定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参考指南。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推动中风病中医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提高中风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二、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基本病机,故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髓神机受损。
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火、痰、瘀。
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
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
中脏腑者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分。
闭证属实,脱证属虚。
因邪实内闭而致的闭证当以祛邪为要,不宜滥用扶正,以防助邪为患;因正不胜邪而致的脱证,则当以扶正为先,不宜过用祛邪之药,以防伤正。
闭证和脱证虽有阴阳之殊,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两者又常可相互转化,故临床当注意辨证施治。
中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头颅CT、MRI等,可明确中风病的诊断,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中风病的诊断,应包括病名诊断、病情评估、病类诊断、病期诊断、证候诊断。
病名诊断依据《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1~9-94)进行诊断。
主症: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指根据中医的病证学理论,在诊断疾病和辨证施治过程中,根据病情发展、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制定的衡量疗效的标准。
常用的疗效标准有以下几种:1. 根据症状变化和体征改善程度来评估疗效。
例如,病情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体征恢复正常等,都属于良好疗效。
2. 根据辅助检查结果来评估疗效。
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根据实验室结果的变化来评估疗效。
3. 根据临床疗效评分量表来评估疗效。
如中医内科常用的疗效评分量表有王氏分级法、中医分级标准等。
总之,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综合各种因素对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的标准。
正确评价疗效对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和患者健康的康复非常重要。
另外,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评估还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 疗效应符合中医辨证施治思想。
中医注重辨证论治,治疗应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因此,评估疗效应该考虑患者的病情是否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2. 疗效应基于患者的整体情况。
中医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治疗手段。
因此,评估疗效应该考虑治疗的综合效果,包括病情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等方面。
3. 疗效应有长期持续性。
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之一是注重长期预防和治疗。
因此,评估疗效应该考虑长期疗效,是否能够长期控制疾病的发展、防止疾病再次复发等方面。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评估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症状变化、体征改善、辅助检查结果、临床疗效评分量表等,更重要的是应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并能够长期控制疾病的发展和防止疾病再次出现。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治愈:症状消失。
2.3.2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一、前言为了规范中医病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编制原则》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编制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临床诊疗、科研、教学的重要依据。
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常见病证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等病证。
三、中医病证诊断标准1. 诊断原则:根据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舌脉等情况,做出正确的病证诊断。
2. 诊断方法: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必要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方法,进行全面诊断。
3. 病证分类:中医病证分为实证、虚证、寒证、热证、湿证、燥证等六类。
四、中医病证疗效评定标准1. 疗效评定原则:以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表现为依据,结合中医病证的特点,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定。
2. 疗效评定方法:采用症状积分法、证候积分法、实验室检查法等,对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进行量化评估。
3.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治疗难易等因素,将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三个等级。
-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 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无变化,生活质量未提高。
五、实施与监督1.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和监督管理,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 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应按照本标准进行临床诊疗和疗效评定,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3. 中医药科研、教学单位应结合本标准,开展相关研究,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六、附则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适时修订。
{content}。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病证名中英文对照表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病证名中英文对照表附录 A中医内科病证中、英文名称(参考件)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归口。
本标准由江苏省中医管理局、浙江省中医管理局、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江苏省中医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湖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铁城、龚丽娟、张沛虬、徐志英、黄振翘、晁恩祥、黄道生。
本标准病证名英译由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承担。
本标准病证名英译主要翻译人谢竹藩、师绣章、李宁。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解释。
中医外科病证中、英文名称(参考件)表A2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归口。
本标准由浙江省中医管理局、江苏省中医管理局、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江苏省中医学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斌璋、杨泰生、刘再朋、顾伯康、顾乃强。
本标准病证名英译由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承担。
本标准病证名英译主要翻译人谢竹藩、师绣章、李宁。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解释。
中医妇科病证中、英文名称(参考件)表A3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江苏省中医管理局、浙江省中医管理局、江苏省中医学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小荪、沈仲理、夏桂成、陈金凤、宋光济、盛玉凤、冯杜熊。
本标准病证名英译由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承担。
本标准病证名英译主要翻译人谢竹藩、师绣章、李宁。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解释。
中医儿科病证中、英文名称(参考件)表A4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归口。
本标准由江苏省中医管理局、浙江省中医管理局、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江苏省中医学会负责起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_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_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控制临床...
摘 要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是心血管疾病强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
而调脂治疗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调脂药物的研究,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的:观察泻心胶囊对胃热湿阻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以泻心胶囊为试验药,以舒降之(辛伐他汀)为对照药,临床观察了66例胃热湿阻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血脂变化及相关安全性指标,并进行临床综合疗效评价。
结果: ①中医临床证候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LDL-C、APOB、LP(a)均显著降低(p<0.05) ,HDL-C升高不明显(p>0.05);两组血脂降低值相当(p>0.05);③治疗组前后患者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及心电图无明显变化。
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泻心胶囊对胃热湿阻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有较好的降低血清TC、TG、LDL-C、APOB、LP(a),及轻度升高血清HDL-C和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的作用,用药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调脂中成药。
关键词: 泻心胶囊,胃热湿阻,高脂血症。
The clinical research about the effect of Xiexin capsules on patients with Hyperlipemia belonged to stomach-heat and damp obstruction typeABSTRACTBased 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therosclerosis,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hyperlipemia is a major an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rapy in adjustment blood-lipid is a significant and efective method in prevention and cure the angiocardiopathy and th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o the study in drug of adjustment blood-lipid has become a focus.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Xiexin capsules on adjustment blood-lipid of patients with Hyperlipemia belonged to stomach-heat and damp obstruction type, Meanwhile this research tries to investigate functional mechanisms of Xiexin capsules, evaluates its security, and provid scientific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6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lipemia belonged to stomach-heat and damp obstruction typ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ow groups-33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s,the other servd as control.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Xiexin capsules, otherwisein control group ,Shujiangzhi film bolus was used. The therapeutic courses in both groups was 8 weeks.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clinical syndrom, physical sign ,liver function,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clinical efects of the methods was compared.Results: ①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clinical symptom were 93.33% in treatmeat and 80.00% in control group.It was an a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②After 8 weeks,treatment the TC,TG,LDL-C,APOB,LP(a) were all decreased(p<0.05) and the HDL-C,APOA2 was not increased(p>0.05) in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③It had no effect on blood,urine,and stool routine examination, and BUN,Cr,ALT,AST,and ECG in treatment group.Toxic reaction in tow group had not happened to in the period of treatment.Conclusion: Xiexin capsules can relive clinical syndrome,adjust the in gredient of blood lipoid all-sidel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Xiexin capsules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ty Chinese patent medicine.Key Words: Xiexin capsules,Hyperlipemia,stomach-heat and damp obstruction.引 言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以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血脂代谢异常疾病,其患病率高,分布广泛.近20余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上升幅度惊人,且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1]。
2019年最新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5.3疗效评定
5.3.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5.3.2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肺部病灶部分吸收,或脓腔范围缩小。
5.3.3未愈: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
6肺痨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2.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3.2.8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舌淡嫩,苔白,脉弱。
3.3疗效评定
3.3.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
3.3.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2.2.2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疗效评定
2.3.1治愈:症状消失。
2.3.2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4.3疗效评定
4.3.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及X线等检查恢复正常。
4.3.2好转: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有所改善,x线检查肺部病灶尚未完全吸收。
4.3. 3未愈:病情未见好转。
5肺痈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肺痈是由风热邪毒蕴滞于肺,热壅血瘀,血腐化脓而成。以发热,胸痛,咳吐腥臭脓血痰为主要症状的肺化脓症。
3.3.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4风温肺热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中医科诊疗规范
中医科诊疗规范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29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一、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疾病分为临床病和非临床病两大类,临床病又分为内科、外科、妇产、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多个科室。
每个科室对应的病证可根据症状进行诊断和分类。
二、病证诊断标准具体病证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疾病的名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对于较复杂的疾病还会包括病程、并发症、辩证分型、辨证要点等。
三、评估治疗效果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治疗效果的评估分为四级: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
1.痊愈:即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无后遗症。
2.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所改善,但尚未痊愈,无严重后遗症。
3.有效:症状有所缓解,但尚未达到显效标准,有一定实验室检查结果改善,无严重后遗症。
4.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继续发展,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改善,有后遗症。
评估治疗效果时需进行动态观察,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评估,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
四、临床病例选取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临床病例的选取有一定的规定,要求病例应具有明显的诊断和治疗记录,包括病历、初诊记录、治疗过程记录以及出院记录等。
其中,初诊记录应包括患者的主诉、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详细信息。
治疗过程记录应包括用药情况、剂量和疗程等。
出院记录应包括病情的变化、治疗效果评价等。
五、标准的应用和局限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应用可以规范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中医临床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然而,该标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无法涵盖所有病种和病症,对于复杂病情的评估可能不够全面准确。
因此,医生在使用该标准时,还需结合个体差异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标准也需要根据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进行修订和完善。
总结起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一项用于规范中医对病证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的标准化文件,对于提高中医临床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基本依据,对确立诊断、评估疗效、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在前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概述疾病分类、诊断标准、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读者全面了解2012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疾病分类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根据发病的病因、病位、病机和病证特点,将疾病分为外感、内伤、中风、寒热、虚实、气血等类型。
其中外感病为外邪侵袭所致的疾病;内伤病为情志不畅、饮食失节、过劳劳逸不节、失于治疗以及遗传等内因所致的疾病;中风病为人体内外界阴阳失调所致的疾病;寒热病为感受外邪后引起的表证;虚实病是指体质虚弱或病变虚实不同,所表现的相关病证;气血病是现代中医内科的重点。
二、诊断标准1.望诊:面色、舌质、舌苔、舌纹等2.闻诊:口气、身体气味等3.问诊:发病时间、病程、经过、症状、疼痛部位等4.切诊:脉象、腹部、腧穴等以上是中医诊断的主要方法,通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四诊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病机病证,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三、治疗原则根据病因、病位、病机和病证特点,结合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确定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分为辨证施治和辨证论治两种方式。
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的病证特点单纯施行特定的治疗方法,而辨证论治是综合分析病人的病因病机,采用综合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四、疗效评估1.痊愈:患者的症状全部消失,体征恢复正常2.好转: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体征部分恢复正常3.未愈:患者的症状未见好转,体征无明显变化4.加重: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加重5.死亡:病情恶化导致死亡以上是中医疗效评估的主要标准,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病情的变化进行综合评价,判断疗效的好坏,为后续治疗调整提供依据。
五、临床应用2012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发布,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对于中医临床医生来说,要深入学习这一标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中,指导临床工作。
中医疾病诊断与治疗效果的规范
中医疾病诊断与治疗效果的规范一、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现代社会,中医与西医并存,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服务。
为了规范中医疾病诊断与治疗效果,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确保患者安全,制定本规范。
二、中医疾病诊断规范1. 病史采集在诊断过程中,中医医师应全面、详细地收集患者的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为诊断提供依据。
2. 望闻问切中医医师应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四诊相互补充,共同为诊断提供依据。
- 望诊:观察患者的精神面貌、肤色、舌象等。
- 闻诊:听取患者的语音、呼吸、咳嗽等声音。
- 问诊: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生活习惯等。
- 切诊:通过脉诊、按诊等方法,了解患者的脉象、腹部情况等。
3. 辨证论治根据病史、四诊结果,中医医师应对疾病进行辨证,确定病因、病机、病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医师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中医治疗效果评价规范1. 疗效评价指标疗效评价指标应包括主症、次症、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全面评估治疗效果。
2.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相关指南,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好转、无效四个等级。
- 显效:主症、次症基本消失,体征明显改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
- 有效:主症、次症明显改善,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有所改善。
- 好转:主症、次症有所改善,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变化。
- 无效: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或加重。
3. 疗效评价方法疗效评价应采用量化评分方法,对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对比分析。
同时,可采用主观满意度调查、生活质量评价等方法,全面评估治疗效果。
四、结论本规范旨在指导中医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遵循科学、规范的诊断和评价方法,提高中医治疗效果。
中医医师应不断学习、实践,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哮病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哮病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哮病部分。
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围绕哮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在中医理论中,哮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方面。
外邪侵袭主要是指风寒、风热、湿邪等邪气侵入人体,影响肺脏功能;饮食不当如过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导致肠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肺脏;情志失调如忧思、恼怒、惊恐等情绪波动,致使肝气犯肺,引起哮病。
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
咳嗽通常为阵发性,且多在夜间加重;气促通常伴有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喘息、鼻翼煽动、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
对于哮病的诊断,中医常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进行诊断。
望诊主要是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喉咙等情况,闻诊主要包括听患者的呼吸、咳嗽声音等方面,问诊则是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及其它体征,切诊则是指通过把脉了解患者的气血运行情况。
这四种方法相互补充,有助于准确诊断哮病。
在治疗方案上,中医根据哮病的病因病机,提出了一系列治疗方法。
对于外邪侵袭引起的哮病,常采用宣肺解表的方法,如用麻黄、桂枝等中药宣肺通气,排出邪气;对于饮食不当引起的哮病,则采用消食导滞的方法,如山楂、神曲等中药帮助消化,调理肠胃;对于情志失调引起的哮病,需调理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根据病情需要,医生还可能会采用止咳、平喘、抗炎等西医治疗方法。
本文对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哮病进行了详细探讨。
哮病作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对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哮病的发病机制,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还应中西医结合治疗哮病的研究,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寐,也称为失眠,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不足,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浅、易醒、多梦、早醒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3)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4风温肺热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5肺痈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5)6肺痨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7咯血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8悬饮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8)9喘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10哮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0)11胃脘痛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1)12噎膈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2)13呕吐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3)14吐血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4)15便血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5)16痢疾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6)17泄泻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7)18黄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7)19水臌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8)20便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9)21紫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0)22湿温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1)23霍乱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2)24中暑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3)25疟疾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4)26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5)27绦虫病、囊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7)28钩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8)29丝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行效评定 (29)30蛔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0)31蛲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0)32胸痹心痛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1)33心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2)34不寐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3)35自汗、盗汗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4)36郁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5)37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5)38狂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6)39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7)40头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8)41眩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9)42痿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0)43中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0)44水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2)45消渴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3)46热淋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4)47石淋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4)48乳糜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5)49癃闭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6)50阳痿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7)51遗精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7)52风湿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8)53尪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9)54骨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0)55 肌痹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51)56痛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52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证候分类2.2.1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疗效评定2.3.1治愈:症状消失。
2.3.2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诊断依据3.1.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1.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1.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2.3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3.2.4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2.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3.2.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3.2.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3.2.8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
舌淡嫩,苔白,脉弱。
3.3疗效评定3.3.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
3.3.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3.3.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4风温肺热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风温肺热病是由风热病邪犯肺,热壅肺气,肺失清肃所致,以发热,咳嗽,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当于急性肺部炎性病变。
4.1诊断依据4.1.1以身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主症。
4.1.2.病重者可见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四肢厥冷等症。
4.1.3冬春两季较多。
具有起病急、传变快、病程短的特点。
4.1.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者,属细菌性感染;正常或偏低者以病毒性感染为主。
4.1.5肺部有实变体征,或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4.1.6痰直接涂片或培养可以找到病原体。
4.1.7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可见一侧或两侧肺叶或肺段炎性阴影。
4.2证候分类4.2.1风热犯肺: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4.2.2痰热壅肺: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或痰黄带血,胸闷胸痛,口渴。
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4.2.3肺胃热盛:身热,午后为甚,心烦懊依,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满便秘。
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燥,脉滑数。
4.2.4热闭心包: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痉厥或四肢厥冷。
舌绛少津,苔黄,脉弦数或沉数。
4.2.5气阴两虚: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粘,自汗神倦,纳少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4.2.6邪陷正脱:呼吸短促,鼻翼煽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则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紫绀,烦躁不安,身热骤降。
或起病无身热,面色淡白,神志逐渐模糊。
舌质淡紫,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4.3疗效评定4.3.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及X线等检查恢复正常。
4.3.2好转: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有所改善,x线检查肺部病灶尚未完全吸收。
4.3.3未愈:病情未见好转。
5肺痈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肺痈是由风热邪毒蕴滞于肺,热壅血瘀,血腐化脓而成。
以发热,胸痛,咳吐腥臭脓血痰为主要症状的肺化脓症。
5.1诊断依据5.1.1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呼吸气粗。
5.1.2咯吐大量黄绿色脓痰或脓血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气味腥臭。
5.1.3局部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或增强,语颤音增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或湿性罗音。
5.1.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5.1.5痰培养有致病菌。
胸部X线摄片,肺部可见大片浓密炎症阴影,或透亮区及液平面。
5.2证候分类5.2.1初期:恶寒发热,咳吐白色粘痰,胸痛,咳时加重。
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滑数。
5.2.2成痈期:高热寒战,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渴,咳呛气急,咯痰黄浊,胸满痛,转侧不利。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5.2.3溃脓期:咳吐脓血,状如米粥,量多腥臭,胸满,心烦懊依。
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5.2.4恢复期:热退咳减,脓血痰减少,胸胁隐痛,气短神疲,自汗盗汗,低热。
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
5.3疗效评定5.3.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5.3.2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肺部病灶部分吸收,或脓腔范围缩小。
5.3.3未愈: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
6肺痨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肺痨系由感染“瘵虫”所致的肺部慢性消耗性传染性疾患。
可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等主症。
相当于肺结核。
6.1诊断依据6.1.1初期仅感疲劳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病重者可出现咳(咯)血,潮热,颧红,盗汗,形体明显消瘦等症。
6.1.2常有与肺痨者密切接触史。
6.1.3病灶部位呼吸音减弱,或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湿罗音。
6.1.4痰液涂片、浓缩或培养,结核菌多呈阳性。
6.1.5血沉增快6.1.6结核菌素皮试呈强阳性。
6.1.7X线摄片示肺部可见结核病灶。
必要时可作X线断层摄片。
6.2证候分类6.2.1肺阴亏虚:干咳,痰少粘白,或带血丝,口干咽燥。
舌质红,苔薄,脉细带数。
6.2.2阴虚火旺:咳呛气急,咯血,痰少粘白或黄,口干咽燥,午后颧红,潮热,骨蒸,盗汗。
舌红或绛,苔薄黄或剥,脉弦细数。
6.2.3气阴两虚:咳嗽气短,咯痰清稀,偶有咯血,神疲乏力,自汗盗汗,或食少腹胀,便溏。
舌质红嫩,苔薄,脉弱而数。
6.2.4阴阳两虚:咳逆喘息,痰呈泡沫状或夹血,形寒自汗,声嘶音哑,形体消瘦。
或伴有浮肿、腹泻等症。
舌质淡而少津,苔光剥,脉微数或虚大无力。
6.3疗效评定6.3.1治愈:症状消失,肺部病灶吸收钙化,痰菌检查转阴。
6.3.2好转:症状改善,肺部病灶部分吸收。
6.3.3未愈:症状及病灶无变化。
7咯血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咯血是肺络受伤,血溢脉外,以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等为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