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
对 州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
谷 甜 甜
河南省洛 阳市第, 教师就应该重视同学们发现 问 题, 提 出问题 的能力 , 并 在适 当的时间给予指点 , 改正 他们 的 错误 , 帮助他们更好 的完成 自身成长 。首先 , 教师应该有意识 的树立学生的问题观念 , 营造 良好的学习氛 围, 鼓励学生对学 习过 的内容进行大胆猜想 , 发现 问题 , 提出质疑 , 从而更好 的 激发学生们 的学 习兴趣 ,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意识 , 让同学们认 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然后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 问题 , 从而发挥其 创新 能力 。 ■、 增强同学们的创新练习 在课堂中教师应 该有 针对性 的对学 生们 的创新 能力进 行 培养 , 增强学生们创新思维的训练 , 从而 帮助他们成 长为适 应 社会的新 型人才 ,以下就简述一些增强学生创新思维 能力 的 创新 思维 指 的是在前 人认 识基 础上 产生 的一 种新 的观 训练小方法 , 供广大教师参考。 点、 新的理念 、 新 的思维 , 是 与众 不同的一 种看 法。 高 中数学教 ( 一) 改 变叙 述方 式法 学课堂上所培养的创新思维 ,通常指 的是思维 主体本 身的一 改变叙述方式法是指将一个事物的本身特性进行另一种 种特有活动 , 一般涵盖寻找新事物 、 发现新规律 、 创造新方法 、 方式的总结 概括 , 在同学们进行概括时 , 就培养 了他们创新性 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 创新思 维是 一个人创造力 的基础 , 具 的思维 能力 。高 中数学 的教学 内容不只包含教导学生掌握 知 备特殊性 、 批判性 。 高 中数学课程 , 作 为- -r ' 3 理性 的学科 , 是调 识 ,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灵 活运用所学到 的知识 。 教师可以在学 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的最合适科 目,因此高 中数学 教师在进 生初 步了解某一 知识点后 ,引导他们在不改变知识本来 意思 行知识讲解的 同时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作 为教学 的基础上进行不 同角度 的思考 , 改变叙 述方 式 , 增强其发散思 核心 目标 , 在课堂 中实施创新教育 。 维 能力 , 进而培养创 新能力 。 增强 同学们的创新理念 ( 二) 一题 多解 法 ( 一) 调动 同学们进行 自主学 习 对 于同样一道数学题 目来说 , 因其思考 方向不同 、 理解角 创新理念 , 准确 的说其并不是在 “ 被动学习 ” 中形成 的, 而 度不 同等 因素就可能 出现多种解题 方法 。教师可 以利用一题 是在“ 自主学 习” 的层面上逐步培养出来 的。被动学 习的学生 多解 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 , 扩展 学生 们的解题 思路 , 开 只是机械性的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 , 将知识应 用到考试 中, 取 发学生 的潜能 , 增强学生 的思维活跃 , 从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得好成绩 , 却不能提高 自身 的能力 。 自主学习是学生主用进行 的发挥 。 但教师在进行一题 多解法 的应用时应注意 , 对学生们 学习 , 掌握学 习的方法 , 能将所 学习 的知识进 行深入理 解 , 从 进行多种解题方法 的列举后 , 应进行点评 , 帮助学生认识到哪 而更好的进行应用 。 教 师在增强学生创新理念 时, 应将 自身作 些解题 方法更简 洁 、 更新颖 、 更独 特 , 从 而为以后 的创新 思维 为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的主体 , 并不知识单纯 的进行 知识讲解 , 指 引正确的方 向。 而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思考 、 进行创新 。 教师可以采 ( 三) 一题 多变法 用以下三种方法调动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 题多变的方法就是在原 题 目的基 础上改变其中的一些 1 . 营造 新奇 的教学氛 围 因素 , 例如条件 、 数量 、 问题等 , 从而创造 出新型的题 目。在进 将学生带入一种新奇的教学氛围 中,让学生对教学 内容 行高 中应用题的教学时 , 同学们往往受 到文字表述 的影 响, 形 产生兴趣 , 从而提高学生 自主学 习的能力 , 发挥 自身 的创新能 成 固定 的思维模式 ,教师应用 一题 多变法 ,可以打破这种模 力。 式, 让 学生更好 的进行思考 , 同时教 师也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 2 . 贴 近 学生 生 活 性, 让学生参 与进 入改变题 目中 , 从 而增加课堂趣 味性 , 调动 教师要将所 要讲解的教学知识 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感 学生学习兴趣 , 发挥创新思维 。 觉 到知识 就在身边 , 并不是枯燥难懂 的 , 从而调动学生参 与进 总结 : 入知识的学习中 , 发挥 自主学 习 , 增强创新思维。 总而言之 , 在高 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 , 其 目的在于 3 . 知识 的讲解符合学生 的接受水平 增强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将所学 习的知 识理 论同实际生 教师在讲解 新知识 时可以用同学们以往学 习过 的知识进 活相结合 。 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时应大胆摒弃传统教 学模式 , 行 引人 , 从而让学生觉得很容易接受 , 开展 自主学 习。 将学生的主观性 、 创新性作为教学主体 , 更好 的指 导学 生进 行 4 . 讲解知识时要适 当引入深度 创新练习 , 从而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因此 , 在 高 要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 ,调动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在 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是值得广大教学工作 者广 泛应用 讲解知识时进行适 当的引入深度教学 ,让学 生形成对知识的 的教学模式 。 渴望 , 从 而更好 的完成 教学 目标。 参考文献 : ( 二) 重视 同学们 的问题提 出 [ 1 ] 吉春 巧. 如何 在高 中数 学课 堂上 实施创新教 育[ J 】 . 中华 经研究表明 ,不能很好 的提 出问题就不 能很好 的进行 思 少 年. 研究青少年教育, 2 0 ] 3 ( 0 6 ) . 考, 不能应用辩证 的 目光去认识世界 , 不能更好 的进行创新 能 力的发挥 。所以 , 在高 中数 学课 堂上 , 要想使 同学们 自身个 性
浅谈高中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 谈 高 中 数 学 中 的 创 新 教 育
口 周 玉 龙
( 江苏省邳州市八义 集中学 , 江苏 2 10 ) 2 3 0
摘
要: 本文从现 代教 育中的教 学情况 出发, 根据现状进行分析 , 总结 多年来 的数 学教学经验 , 以往 的教 学基础上 , 讨适合新 在 探
创新
识。
、
数 学 也 是 一 门 比较 灵 活 的 学 科 , 题 解 方 法 多种 多样 。 堂 上 教 师 可 能 只讲 其 中 课 的一 种 , 下面 的就 靠 学 生发 散 思 维 了 。我 们 常 见 的 题 型 有 : 题 多解 、 规 问 题 、 一 常 开 放 性 生 问 题 。 不 同 的 问 题 采 用 不 同 的 方 法 , 能 在 数 学 的海 洋 自由徜 徉 。在 常 规 才 性 问题 中 , 破 常 规 , 原 来 的 基 础 上 寻 突 在 找 新 的 方 法 , 是 创 新 的 体 现 。例 :n为 就 d r 等 差 数 列 ,8 8 a 0 1 , a2 a= ,1= 6 求 1 。 按照常规 , 多学生要求解 a , 很 1 其中 个学生 很快得 出答案 ,他 的解答过程 是 : aOa= 1.l , l—8 a 2a O 得 出 a 2 a O a Oa= 6 82 。 1= l+ l—8 1+ = 4 这就 是 另辟 捷 径 , 是创新 。 就 3为 学 生 提 供 宽 松 和 谐 的教 学 环 境 , . 培 养 他 们 的创 新 意 识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师 就 要 多 思 考 怎 样 教 才 能 创 造 宽 松 和 谐 的 气 氛 。 认 为首 先 教 我 师 态 度 要 和 蔼 , 生敢 于 接 近 , 自 由的 学 能 表 达 看 法 。 次 , 堂 鼓 励 学 生 标 新 立异 , 其 课 在“ 里 放 松 ” 条件 下养 成 求 异 思 维 , 心 的 逆 向 思 维 等 多种 思维 方 式 。 后 就 是 建 立 比 最 较 和 谐 的师 生关 系 , 不 是 说 要 老 师 放 下 并
浅谈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方法
浅谈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了解并掌握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的核心。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
1.课堂教学创新模式之探索问题情境发现式教学模式;由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重解题技巧轻科学计算、重模仿轻创造、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素质,使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因此,探索“融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建模与应用、数学实验、数学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创新教育课堂模式”极为迫切和必要。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问题是数学活动的灵魂,学生是问题的主宰者。
问题情境发现式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创新模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模式。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请比较20082008、20082009、20092008、20092009这四个数的大小关系?由于数字特征突出,学生很有兴致地动起手来。
但在其大小关系中,却遇到20082009与20092008谁大?无法确定。
为此,有的学生借用计算器帮手,还是无果,原因是数字太大。
此时老师点拨学生,可否在数的形式上作些改变?学生继续探索,得到了如下一些设想:比较()2008与2008的大小;比较2008ln2009与2009ln2008的大小;比较与的大小;比较2008与2009的大小。
2024高三创新方案数学课后
2024高三创新方案数学课后针对2024年高三学生的数学课后创新方案,旨在帮助学生们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以下是一些建议性的方案内容。
一、课后复习与巩固1.制定个性化复习计划: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将数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2.深入理解概念:课后复习时,加强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3.做题巩固: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4.错题整理:将课后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整理,分析错误原因,避免重复犯错。
二、拓展与创新1.研究性学习: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培养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数学竞赛:积极参加数学竞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竞技水平。
3.数学建模:学习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创新思维训练:通过参加数学讲座、阅读数学文章等方式,拓宽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
三、课后辅导与交流1.主动请教: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及时解决问题。
2.组织学习小组: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共同进步。
3.利用网络资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观看教学视频,参加在线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4.定期总结与反思:定期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学习方法和策略,不断调整和完善。
四、课后实践活动1.数学实践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文化节、数学知识竞赛等。
2.社会实践: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统计调查、数据分析等。
3.亲子活动:与家长一起参与数学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4.数学志愿服务:参加数学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提升自身价值。
浅谈高中数学的创新教学法
诺 贝尔物理学奖获得 者李 政道说过 : “ 学问, 就 是学习 问问题 , 但是 , 在学 校里学 习一般是让学生学 答, 学习如何 回答别人 已经解决 了的问题。 ” 这段话 , 发人深省 , 令人深思 。学校主要教学“ 答” , 提 问的权 利大多在老师 ,我想这也是我 国中学生缺乏创新 能 力 的一个重要原 因。因此 , 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 应 突 出体现在 问题提出和解决方 法上 ,即老师提 出问 题 的方法和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的思维方法 。教学 的 首要环节不是 向学生展示 知识 点 ,而应是精心组织 材料创造性地设计问题 ,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 的参 与意识 , 以培养学生 的探究精神和创新 能力 。 如在讲 授“ 余 弦定 理” 一 课时设计 如下 :
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本 , 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 的能动性 ,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并 以 自己的知识 经验和兴趣 动机为基 础来 获取 知识 , 形成技能 , 发展 智力 ; 重视学生进行学 习 目的性教育 , 培养他们 的学 习兴趣 , 增强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增 强学生的 自信 心 ; 让 学生动手操作参 与学 习过程 ,以充分发挥学生 的 主动性 、 积极性和创造性 , 使学 生成 为真 正的学 习主 人 。“ 授 之 以鱼 不 如 授 之 以渔 ” , 因此 , 强 调把 “ 教” 建 立 在“ 学” 的 基础 上 , 在改进教法的同时 , 通 过 多种 途 径对学生的学法进行 有效 的指 导 ;在注重培养学 生 的思维能力和 自学能力的同时 ,要 不断培养学生 的 创 新思维和创新 意识 ,从 而使学生学会学 习 ,实 现 “ 教是为 了学 ” 这一根 本 目标 。
四、 教 学 方 法 的 创 新— — 注重 启 发 式 和 讨 论 式 。 实行 开 放性 教 学
数学新课纲-高中阶段
数学新课纲-高中阶段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高中阶段数学新课纲的核心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
新课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程框架1.1 课程结构高中数学新课纲分为三个层次: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 必修课程:包括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与面积、概率与统计、几何部分等。
-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数与高等数学等。
- 选修课程:包括数学建模、数学竞赛、数学史等。
1.2 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运算、推理、几何直观等能力。
- 选择性必修课程: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
- 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
-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推理和创新能力。
- 学会使用数学工具和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律性和责任感。
-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
3.2 实践环节- 增加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个性化教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定期进行学情分析,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估体系4.1 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平时作业、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4.2 评价指标- 知识与技能:考察学生对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进
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改革。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进。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相对枯燥,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因此,我们应当优化教学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入更多与现代科技、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数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和练习为主,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我们应当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问题解决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技术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数学公式、图形等抽象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和评价,实现教学的实时互动和个性化指导。
五、教学评价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和测验为主,这种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因此,我们应当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我们可以引入项目评价、成果展示、团队协作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评估;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浅谈创新教育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趣, 兴趣是最好 的老 师。教学中教 师要善于 学生 的观察力 。( ) 1 在观察之前 , 给学生 灵感 ,促 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 辑推理而寻 要
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提 出 明 确 而 又 具 体 的 目 的 、任 务 和 要 求 。 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 口。 2要 到探究尝试 的过程中来 , 从而发挥他们 的想 ( ) 在 观 察 中及 时 指 导 。比 如要 指 导 学 生 作者单位 : 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
三、 要重 视 提 出 问题 。 持 创 新 行 为 扶 前人 的想 象 因素 , 因此 在教学 中应根据 教 实 践 证 明 ,不 能 提 出 问题 就 不 可 能 善 材 潜在 的因素 , 设 想象 情境 , 供想 象 创 提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4 5 4 4 5 0 )
、
独 立性 、 积 极 性 和创 造 性 的个 性 应 受 到 尊重 和保 护 。 课 堂 教 学 是 师 生 双边 的活 动 , 应 让 学 生 有充 分 发 表 自己 见 解 的 机 会 , 给 学 生 创 造 探 索 未 知 的 时 间 与 空 间 。凡 是 学 生 有 可 能 想 出 、 说 出、 做出的 , 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 、 去猜测 、 去探索 、 去 回答 、 去 动手 操 作 。 教 师 要 服 从 于 学生 。 当 学 生 的 思 维方 向 与 教师 不 致时, 教 师 不 要强 行让 学 生 跟 自己走 : 教 学 设 计 与教 学 过 程 不 一致 时要 及 时 调 整 , 以适 应 学 生 的思 维 发 展 水 平 。 即教 案 要 服从 于课 堂 。 课 堂 应 成 为 学 生 主 动学 习 的场 所 , 让 学生 充 分 表 演, “ 天高任鸟飞 , 海 阔凭 鱼 跃 ” 。 这样一来 , 师 生 间 的情 感 就 会 逐 步由“ 接 近” 、 “ 亲近” 向“ 相赖” 、 “ 共容 ” 升华。 3 . 培 养 学 生主 动 学 习 能力 。教 师要 从 知 识 的传 播 者转 变 为 学生主动学习 、 主 动 探 索 的指 导 者 和 促 进 者 , 成 为 帮 助 学 生 获 取知识 、 产 生 自 己想 法 的 “ 助 产士 ” 。 思 维 主 要靠 启 迪 . 而 不是 靠 传 授 。教 师越 是传 授 得 一清 二 楚 , 学生 就 越 不需 要 思维 . 尤其 是 创 造 性 思维 , 一经 传 授 就 失去 了创 造 意义 。学 生 应 在教 师 启 迪 下, 通 过动 脑 、 动 口、 动手 , 自主地 参 与观 察 、 比较 、 尝试 、 判断、 思 考 等活 动 , 从 自己 的头脑 中产生 。 教 师要 允 许 学生 异 想 天 开 , 不 要 轻 易否 定 学 生 的不 同想 法 。学 生 的想 法 可 能 是 错 误 的 , 还 可 能 是有 创 意 的 。 教师 可 引 导学 生 自己 纠错 . 或 者 帮助 学 生 完 善 其 创 新成 果 。 对 高 中数 学 课堂 而 言 , 自主 学 习 流 程包 括 以下 几个主体步骤 : ( 1 ) 教 师 构 建课 堂 目标 。 ( 2 ) 初 步 了解 , 主 动 尝 试 。( 3 ) 完成 习题 , 自我 检 测 。( 4 ) 理 性运 用 , 创 新 认识 。( 5 ) 综 合 运用 , 形 成 能 力 。在 第 一 个 步 骤 中 , 教 师 要 科 学 地 进 行 目标 构 建 。一般 认 为 , 应 根 据 数学 课 程标 准 : 明 确 本课 时 教 学 的具 体 内 容 的要 求 ; 了解 学 生 的 基 础 学 习 特 点 ; 按 照 内容 和 水 平 分 类 确 定 教学 目标 。 在 第二 个 步 骤 中应 该分 为 三个 层 次 。 第一层 : 进 行 简 单练 习 ; 第二 层 : 进 行 提高 练 习 ; 第三层 : 进 行信 息 反 馈 。在综 合 运用 能 力 培 养 中要 考 虑 到充 分 发挥 学 生 的主 体 作用 . 在充 分 认 识学 生 、 理 解 学 生 的基 础 上 , 充 分激 发 学 生 的 积 极参 与意 识 。 采 用各 种 方式 让 学 生 理 解所 教 授 的知 识 . 让学 生 掌 握 知 识结 构 的来 龙 去 脉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必 须 充 分 把 握 所 教 内容 的 内部 联 系, 设 计 出不 同的 教学 方 法 和问 题情 境 , 选 择 好每 一 个 例 子 。 4 . 重视 课 后 拓 展 , 创 新 提 高 。课 内 学 习 毕 竟 是 有 限 的 . 为 了更 好 地 发 展 学 生 应 用 数 学 的 能 力 ,鼓 励 其 形 成 终 身 学 习 的 能力 , 必 须 重视 课 后 拓 展 。 课 后 拓 展 要 依 靠 作 业 才 能 实 现 。为 此 教师 必 须 建 立 其 合 理 的 作 用 布 置 程 序 。 程 序 要 由 简人 难 . 从 合作探究到独立探究 、 从 教 师 适 当指 导 到 学 生 独 立 完 成 . 逐 步 实现拓展能力的形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 1 ) 布置的习题 内 容要 有 一 定 的 代 表 性 和 难 度 ,能 够 充 分 体 现 出教 学 目标 和 重 难 点 的突 破 。 ( 2 ) 作 业 形 式 的设 计 要 创 新 , 教 师 可 以发 挥 集 体 的智 慧 , 通 过 教 学 研 究 设 计更 多形 式 的 作 业 内容 。 使 得 学 生 在 完 成 作 业 的 过 程 中 不 仅 巩 固 所学 数学 知识 ,而 且 锻 炼 数 学 思 维, 培养 良好 的 归 纳 整 理 能力 。
新课改下如何对高中数学进行创新教育
新课改下如何对高中数学进行创新教育【摘要】创新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教师要适应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的教学要求。
对高中学生进行数学创新教育。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数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
以前数学课程结构中存在着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实施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弊端。
因此,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做好数学的创新教育工作,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一、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要打破以往只注重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潜能;要规律性地教学,注重教学的策略性,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意识,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
二、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作为教师本身,首先要加强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和培训。
学习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掌握新课改的动态。
其次要转变观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高中数学教师是实施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力量和实验者,他们在长期的数学教育实践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观。
观念的转变是在行动与不断反思的长期过程中实现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不仅要吸取过去优良的传统,也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
因此,教师要做到对过去反思、对现实关注、对未来展望。
要从现实的角度反思:我们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与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的。
要意识到社会时代与数学自身发展对数学教育的挑战,认识转变观念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吃透新课改的精神实质。
三、如何进行数学学科创新教育1.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我国的数学教育历来都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重视教师主导作用。
高中数学阶梯教案设计思路
高中数学阶梯教案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基础数学概念;
2. 掌握数学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数学求解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第一阶梯:基础概念理解(如数学符号、运算法则等);
2. 第二阶梯:基本解题方法(如代数方程、几何证明等);
3. 第三阶梯:综合应用能力(如数学建模、数学推理等)。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1. 引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2. 讲解:逐步解释并演示相关概念和解题方法;
3. 练习: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 反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并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评估:
1. 日常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3. 考试评估:定期组织考试,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
1. 课件资料:准备相关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的课件资料,辅助教学;
2. 教辅书籍:提供适合学生阶梯学习的教辅书籍,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点;
3. 实例练习:准备不同难度的实例练习题,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以上设计思路,教师可以合理地组织和安排高中数学阶梯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数学知识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
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摘要:创造性思维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的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
数学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前沿学科。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合作探究,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
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主动探究交流情境想象情境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成为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研究课题。
在创造教育的背景影响下,教师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意志、创造思维能力和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激情;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渗透创造教育思想;教给学生创造的方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如下探讨:1.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高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
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
因此我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fn]。
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
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好奇也是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
高中数学在新课程中创新教育
高中数学在新课程中的创新教育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产生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
这时可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作用,创设更加直观的课堂教学情境,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2.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编制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J OURNAL OF QINGHAI JUNIOR TEACHERS ’COLLEG E(Educa tion Scie nce )2006年第(3-4)期No(3-4).2006心理匹配策略,是从感情维度上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一种策略。
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处理教材,优化教学过程,使之呈现的教学内容被学生主观上感到满足其需要,从而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倾向。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运用心理匹配策略,迎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诱导认知,引发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评价受他人劝说、诱导的影响。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恰当的启发、诱导,改变学生原来的认知评价,使之认识到所接触的教学材料是符合其需要的,从而达到调节学习心向的目的。
例如:学生学习“年、月、日”时,对×年×月×日习以为常,认为要知道日期,只需查看日历就得了,没有认识到“年、月、日”内在的相互联系,也就不能产生认知的需要。
为了改变学生的认知评价,上课伊始,设下悬念问学生:“小明的爷爷今年只过了18个生日,谁知道小明的爷爷今年有多少岁?”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18岁”。
紧接着我又问:“爷爷18岁,他儿子几岁?能有孙子吗?”学生们一听,恍然大悟,哄堂大笑,齐声回答:“不能有孙子。
”那么小明的爷爷到底是多少岁呢?接触到实际问题,学生产生了认知的需要,这时,适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这一课,就可知道小明爷爷今年有多少岁?通过谈话诱导,引发了学生求学的情绪,这样就使教材迎合了学生的认知需要。
二、刺激感官,激活需要学习包含着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之间某种关系的形成或联结,人的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并进一步组合改造而成的新知。
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学习心理中注意力不稳定和不持久的特点,创设生动愉快的学习环境,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单一、枯燥乏味的状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接受知识。
教学模式 数学教育的三个阶段四个层次及三个转变
数学教育的三个阶段及四个层次三个转变阳凌云1,吕国一2(1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湖南株洲4120072 株洲市第二中学数学组,湖南株洲412007)摘要:数学教育既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又具有连续性,是一个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过程。
为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教育者必须对各个阶段和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便做好大、中、小学的数学素质教育的衔接工作。
关键词:阶段;层次;转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规律性与连续性。
数学教育的连续性显得尤为突出。
一方面,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智慧,但这种智慧的消亡或发展与后天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知识与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就象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一样。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知识的获得促进了能力的发展,能力的增强又可以更多地获取知识。
因此,当我们把小学、中学、大学数学及其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时,我们从数学知识性领域与发展性领域来分析数学教育阶段性与层次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数学教育的三个阶段众所周知,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但作为数学这门特殊的教育来说,学生们不同的学习阶段,“教与学”在各阶段内外因作用权重略有不同。
就象人的语言能力一样,人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但是如果没有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这种能力会逐步的退化和消亡。
所以小学的数学教育就象在一张白纸上写字和绘画,这幅字画的好坏与教师的教育和指导有很大的关系。
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课外活动指导中,教师的外因强化训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小学6年的基本训练,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因开始调动起来,因此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数学情感被激发以后,相对来讲外因的作用虽比小学阶段小一些,但少年时的学生自主意识仍然十分弱,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中,外因所起的作用仍然非常大。
从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性领域来分析,在这个阶段为了全面反映数学的基本领域,使学生切实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教育主要使学生认识和掌握数与式、测量、空间与图形、数据处理等。
高中数学同样需要创新教育
高中数学同样需要创新教育从上世纪末,国家开始推行新课改以来,教育的改革就已经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育。
在学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都应该深入到学生的每一个学科。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头脑知识含量丰富,富有创新意识,能适应高科技社会瞬息万变的人才。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也应该在潜意识中去培养这种创新意识,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已势在必行。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标准已经渐渐发生了变化,社会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只是学习成绩优秀,更应该是知识渊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为此,我们国家最近几年也在大力倡导,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进行转型,这也是我们二十一世纪国家竞争力的所在。
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它的核心功能便是定位在促进学生创新,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应以高度的重视,来对待今天学生的培养,努力寻找适合今天学生的培养途径。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下面笔者就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简单提几点,希望能做到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同行分享更多的新方法。
一、教师是导师,学生是主体,由导师引导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以前灌输者的角色,传统的抄写习题答案的方法已经不再适合今天学生的培养,传统教学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如此培养下去,只能延误下一代的前程,他们依旧是不会学、学不会的产物。
所以要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师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来激发、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新方法,用于创新、研究新路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课堂环境,不应该太拘束学生的行为尤其是思想,让学生能够轻松无压力地来和老师完成每一堂教学内容。
“三阶段,五环节”打造课堂创新教学
课堂内外新课程NEW CURRICULUM笔者对我校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分析整理发现,我校学生在主动学习、自觉完成生物学习任务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学生课堂不思考,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很普遍,这种惰性的、不主动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的主要问题。
因此,为了改变这种不好的局面,我们课题组以打造课堂教学创新为研究主题,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反复总结提升,初步形成了“三阶段,五环节”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一)存在的不足1.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很好地利用实验、挂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是很少使用。
2.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缺乏对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视。
3.课堂教学的行为不规范,影响教学效果,表现在:(1)教学语言不规范,缺少精心设计;(2)板书、板画不规范;(3)课堂教学组织不力、监控不严,对学生规范化的要求过低;(4)课堂教学环节不完整。
(二)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1.课前投入不足。
(1)集体备课研究力度不够,有的流于形式,甚至应付公事,难以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
(2)个人备课不充分、教学环节设计不精、缺少问题情景的创设以及学生活动的精心设计等,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方法欠缺。
大多数学生没有把学习变成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迫切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三阶段,五环节”打造课堂创新教学基于以上的研究,以及对课堂创新教育的理解和思考,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推进我校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尝试在教学中采用三个阶段、五环节的教学模式,算是一种探索和小小革新吧。
所谓的三阶段是指:课前,课中,课后;五个环节是指:目标定向—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拨提高—训练反馈(当堂完成)。
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教育数学能力创新意识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教师应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具有创新意识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
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1、教师应调整对创新认识上的误解。
不要认为别出心裁就是创新,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独特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
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学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高中数学创新教育——设问创新
2019年28期┆101教法研究高中数学创新教育——设问创新袁娇阳恰当的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解决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若能把需要研究和证明的定理、公式等纳入“问题”之列,把建立概念的各种特征和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也归入“问题”范畴,把有关例题、习题融入“问题”系列之中,那么对其探索发现和抽象概括过程就能成为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再发现”和“再解决”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这样“问题解决”活动中相关的数学思想、思维方法,不仅能作为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工具,而且也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从而慢慢学会探索新知识所必须的科学方法。
一、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基础知识对于人类是已知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事实上是未知的,属于开放型问题。
这就要我们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不直接展示结论,而是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
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事先不知道的结果,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逐渐学会学习,从而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如“正弦定理”的教学中,分三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建立“正弦定理”的公式。
第一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1:在ABC Rt ∆中边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 对于问题1,学生易知利用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可得到关系:CcB b A a sin sin sin == 问题2:在一般△ABC 中边和角有类似的关系?对于问题2,无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解决,产生认识冲突——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借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第二步引导问题的转化,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可以通过做一边上的高,将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关系:CcB b A a sin sin sin == 第三步,引导学生利用类似方法探究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以上等式是否仍然成立?从而在一步一步的问题解决中构建起对新知识的正确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
2017-08-04
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
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点看法。
一、教师备课时的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
备课时一般做到:(1)教学目的要创新。
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学过程要创新。
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3)教学方法要创新。
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
(4)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
(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着,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
(6)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等。
例如: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数列第三节“等差数列前n项和”在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无论是一期还是二期教材,在引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这一节课中都是用了高斯计算:1+2+3+…+100作为引例。
而这个引例只是说明了怎样做的问题,却没有道出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触及到思维层面的东西,没有使学生的思维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不能让学生的知识深度迁移能力得到发展。
因此,我在上这节课时作了“补形”的设计,该方法反映了等差数列的本质,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等差数列性质的理解,而且该推导过程体现了人类研究、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采用了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尤其是借助图形的直观性,学生“补数”的思路获得就水到渠成了。
二、课堂教学中的创新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
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
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的方法。
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
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