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合集下载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33张PPT)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33张PPT)

沪上,英士以弹丸之地,难以相抗。”
——林志元《杂稿·二次革命之检讨》
革命派力量涣散
材料二:战前,北洋政府陆军部直辖人数已经超过24万人,而革命党人实际控制
军队人数约为8万人。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
北洋政府和革命党人力量悬殊
材料三:我们希望中国各界能友好而尊敬地对待袁世凯,我们希望中国能产生 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个政府的领袖只能是袁世凯。 ——(英)葛雷《葛雷远东回忆录》
1913年3月,孙中山召集会议,发动二次革命 。
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宣布独立。
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
是——

湖口
二次革命形势图
不同北到洋两军个交月战,时南,方国民各党省缺国乏民统党一军指挥队,全只被有袁李军烈 打罪钧候独和,立垮名黄四的,严兴川地失令分的区败通别国人。 缉在 民 采孙 ,湖党取中 被口人观和也望山 迫南做态、 流京了度黄 亡组一。兴 海织些等 外抵抵被 。抗抗,;以稍而“晚其乱一余党些宣”时布
北洋 政府
是指中华民国前期(1912-1928年),以袁 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 位的中国中央政府。
民主
独裁
限制袁世凯专制,维护共和。
1912年宋教仁组成国民党,并在 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 。
今吾国之现行制,责任内阁制也 ;然有责任内阁制之名,而无责任 内阁制之实,故政治因之不举。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破坏责任内阁制 ,建立独裁统治 。
在拟定内阁各部总长名单 1913年春,袁世
时,袁世凯竭力排斥革命党 凯为阻止国民党组
人。在袁世凯组织的政府中 织责任内阁,派人
,外交、内务、陆军、海军 、财政等重要部门的总长,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三、护国运动 1、护国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列举革命党人反袁的主要活动。 原因:袁世凯的卖国与复辟帝制活动
2、护国战争是失败了还是胜利了?说出你的理由。 从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角度看,护国战争胜利了;从护国战争未能改变 北洋军阀统治的局面看,护国战争失败了。
四、军阀割据 1、说一说军阀割据的基本情况。
第11课 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自主学习 一、二次革命 1、什么“宋案”?是谁制造的?为什么? “宋案”是指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的凶案。是袁世凯制造的。 目的是阻止国民党改组,扑灭共和势力。
2、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过程、结果如何?为什么叫 “二次革命” ?
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
2军阀割据有何危害?
合作探究 1、( 53页材料研读),依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 了哪些不利影响? 材料中农户和耕地的大量减少、荒地的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 造成严重破坏;材料中陆军人数和军费的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时期战事 不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为什么会失败?(当时的社会潮流、人心向背等方 面去分析)
(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称帝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2)孙中山领导的全国人民反袁斗争群众基础; (5)北洋军阀的内部矛盾。
为什么叫“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 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 续,因而叫“二次革命”。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2、为了得到日本的支持,袁世凯又是如何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 这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影响: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加速 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中国与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中,与日本的矛盾日渐 加剧,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气焰。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二 次 革


正解
式散
总国

民 党
解废 修 接
散除 改 受
国《 总 二
会中 统 华选 民举 国法
十 一 条




》 天坛祭天仪式
谋帝制
1915-1916 1916-1928
1916
帝护

国国

洪 宪 元 年 ”
为 “ 中 华
战 争
割 据
“皇帝之宝”“中华帝国之玺”
二、国体之争:复辟帝制&护国战争
总统集权 独裁专制
限制总统 民主共和
二、国体之争:复辟帝制&护国战争
第1号共4条 要求中国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所享有的一 切权利等;
第2号共7条 要求中国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
南满、安奉两铁路的期限为99年等;
万户涕泪,一人冠 冕,其心尚有“共和” 二字存耶?既忘共和,
第3号共2条 要求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等;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资产阶级革命派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就职仪式上的宣誓词: 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
精神,涤荡专北制洋之瑕军秽阀。谨守约法,
依国民之愿望 …… ——《袁世凯全集》
一、议席之争:“宋案”&二次革命
1、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
“猿宋”教家仁天认为下在当时的中国政治形势
3. 通过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斗争梳理,认识到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 杂而艰巨的,要珍惜民主、捍卫共和。(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时 背 太平天 代 景 国运动
洋务 运动
甲午 战败
戊戌 《辛丑 变法 条约》

第三单元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三单元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6.1912年夏,孙中山在北京与袁世凯会晤多次。孙中 山曾说:“所见略同,盼其为总统十年。”1915年底,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 民。”这一变化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D ) A.孙中山放弃了三年前的观点 B.袁世凯公开独裁并复辟帝制 C.袁世凯惯于玩弄两面手法 D.民族资产阶级在挫折中觉悟
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2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后国民党人发动了修改总统选举法可以无限期连任废除临时约法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41912年袁世凯下令尊崇伦常要?全国人民恪守礼法?1913年他又颁发了?尊崇孔圣?的通令并查封大批进步书刊许多报人遭逮捕枪杀使当时国内报刊锐减300多种酿成?癸丑报灾?
D. 滇系军阀
15.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曾出现过袁世凯称帝、张
勋复辟等闹剧。这些闹剧都以失败而告终。袁世凯
称帝、张勋复辟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 A.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B.否认了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没有看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D.没有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二、综合题 16.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 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 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 命组织。……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 的革命纲领阐发“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①修改总统选举法,可以无限期连任②废除《临时约法》
③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④下令解散国民党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一、二次革命背景: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国民党:同盟会宋教仁经孙中山同意后,与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它政党,组成国民党,且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优势。

宋案:1913年春,袁世凯命亲信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

二次革命:袁世凯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国民党都督,孙中山和黄兴号召南方各省反袁,发动二次革命反袁失败,孙、黄流亡日本。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称帝过程:1、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且解散国民党。

2、1914年,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3、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4、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二十一条”签订:为换取日本支持,袁世凯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二十一条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二十一条”对中国的影响?扩大日本在中国的特权,助长日本军国主义气焰,极大损害中国主权,加深中国的苦难。

三、护国战争准备:1、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2、梁启超和学生蔡锷离开北京,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经过:袁世凯不得人心,北洋嫡系部属阳奉阴违,北洋军队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告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成孤家寡人。

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死去。

护国战争结束。

孙中山《讨袁檄文》中表明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的态度: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四、军阀割据北洋军阀的割据对中国社会造成那些不利影响?使农村劳动人口减少,田地荒芜,影响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兵员军费大幅度提高,增加了人民负担。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2.(沈阳中考)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 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 世凯继任。就任后,袁世凯于 1914 年修订《总 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 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 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
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上述材
(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袁世凯表面上对共 和与专制的态度是怎样的?实际上又是怎样 的?
答案:袁世凯表面上赞成共和,反对专
制。实际上却加紧实行独裁统治。
(3)结合史实,袁世凯后来是如何实行统治 的?
答案:迁都北京,改组内阁;强迫国会选 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 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 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知识点 4 军阀割据
表现:
派系 控制者
势力范围
直系 冯__国__璋__、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
段__祺__瑞__
北京政府,安徽、浙江、 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 张__作__霖__ 滇系 唐继尧
东北地区 云南、贵州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危害: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 出卖国家利益,依附_帝__国___主__义__,连年混战,中 国陷入了_军__阀__割__据___纷争的动乱之中。
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护国战争 ②二次革命 ③宋教仁遇刺 ④袁世凯称帝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10.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掌握
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
省的是( D )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国民党 民主党
国民党45%

1913年,3月20日晚, 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 在上海火车站遭枪击负
捍卫 民主共和
建立 伤,送医院后不治身 独裁统治 亡,年仅31岁。
②导火线:宋教仁被刺杀(直接原
共和党 统一党 跨党者 无党派
因) 二次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一、共和与专制的拉 锯
(一)二次革命
时间: 1913年 领导者: 孙中山、黄兴
课后:
1、注意补全并整理本课笔记,温习课堂内容,下节课抽问
2、预习下一课,留下你的疑问
总统的权力
“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 时……可决责任弹内劾阁之制。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
均 任称。为国国务总务员统员于发临,布时国命令务大员总辅统限佐提制大出总法统律案,负,其公责布
法律及发须布经个内本阁时副,署需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规定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什么?
(一)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袁世凯早有布置......安徽、江西、广东、南京、上海、均因兵力薄 弱失败。湖南、福建两省,则自行取消独立。二次革命遂告失败。
材料二:在军事行动上,他们不善用兵,各地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军事指 挥机构,使本来就不足的兵力显得更加分散。
——吕思勉《中国简史》
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
——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
史》
二、军阀割据下的进退
·军阀割据 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人口锐减 经济破坏 战事不断
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二、军阀割据下的进退
拓展:护法运动
袁世凯的继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1917年秋,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试图 借助滇系、桂系开展护法运动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共28张PPT)

蔡锷(1882年12月18日- 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 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 邵阳市)人 。近代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中华民国初年杰出军事 领袖。
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 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 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 件是1915年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 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 护国军起义。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师: 仔细阅读教材,回答袁世凯为复 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会。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 统制。
(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 可指定继承人。
第11课 北洋政府 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一、二次革命
1、导火线:宋教仁案。 1913年春,准备
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 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 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 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 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 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 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 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暗杀 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孙中山先 生为宋教仁撰写挽联:“作公民保 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 真第一人”。
(3)地点:云南 (4)主要经过:宣告云南独立,组织护国 军北上讨袁;不少省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
(5)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6月在绝望中死去。 (6)意义:挫败了袁世凯的复辟阴谋,使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革命的 发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3单元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3单元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
这位领导人是( B )
A.孙中山
B.宋教仁
C.蔡锷
D.黄兴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
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的都督,并派兵南下。为
此孙中山和黄兴等发起了( C )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二次革命
D.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 目标导航
熟知目标,把握全局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 知道袁世凯独裁
制的危害。 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
难点: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说明 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
了我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 的黑暗局面。
“_二__十__一__条_”的大部分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__山__东__的一
切权益,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等。
1915 年末,袁世凯下令以__1_9_1_6___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三、护国战争 1915 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
二、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世凯本想以重金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动。 袁世凯便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刺杀宋教仁。1913 年 3 月 20 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亡。这就是民国初年震 惊全国的“宋案”。 ——人教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即忘 共和,既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 中考链接
感受考场,实战演练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学习目标】
1.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
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2.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3、军阀割据势力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

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吧!(板书:新文化运动)。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齐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
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2.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3、军阀割据势力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师:要想达到目标,靠大家自学。

老师相信你们是最
棒的!
三、出示自学要求
认真看课本第56— 58页,认真完成以下几个问题?看看谁最快完成,并且能背诵。

1、二次革命的原因结果是什么?
2、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原因?
3、护国运动的结果是什么?比较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
的异同点。

5分钟后,比比谁能把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好!
师:自学时,比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
自学竞赛开始。

3.11+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3.11+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学习目标】1.通过补充人物扫描、课外资料等形式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混战等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史料分析的方式评述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等历史事件,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事件的作用和影响。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感知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越挫越勇的革命精神。

【家国情怀】【关键问题】◇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基本趋势,有理有据地评述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核心素养】本课着重落实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

【学习过程】环节一:相关链接(1)北洋政府: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

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

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2)(袁世凯表示)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即总统命令需由总理签署生效)。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与军阀割据混战时期时序尺通过阅读相关链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背景。

设问:阅读相关链接并结合预习,说说他是否真的兑现了其誓言?(设计意图:该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零散知识点,方便学生对后面的学习能够较快理解何把握。

)环节二:宋案疑凶出示宋教仁“人物扫描”相关信息以及出示他的相关活动轨迹,宋案的发生等信息:设问:谁是幕后真凶?杀人动机是什么?思考:结合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宋教仁被刺事件说明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宋教仁被刺事件让学生了解袁世凯的独裁野心,为后续袁世凯的违背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做好铺垫。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同步学习(人教版)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同步学习(人教版)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 国的建立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知识点一 二次革命 1.概况: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二次次革革命命”。 因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知识点二 袁世凯复辟帝制 2.背景:袁世凯强迫国会 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 ,解散 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 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袁世凯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 本的支持。 3.复辟:1915 年末,袁世凯下令以 1916 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知识点三 护国战争 4.爆发:1915 年底,蔡锷、李李烈烈钧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 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5.结果:1916 年 3 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 月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战争结束。
知识点四 军阀割据 6.军阀割据派系: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 湖湖北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北京京政政府府,并控制着安徽、 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其他各省军阀如云 南、贵州被滇系军阀唐继尧所占,广东、广西被桂系军阀陆荣廷所占。 7.军阀割据影响:这些军阀为了争争夺夺地地盘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 益,依附帝帝国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 乱之中。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寻求救国的方式发生了什么改 变。为了救国,他组建了哪一个政党?该政党的机关报是什么?
改变:从变法救国到革命救国。 政党:中国同盟会。 机关报:《民报》。
材料三 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苦苦思索,得出了“救中国、建 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的结论。他认为共和政治不能实现的原因 在于国民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 期,可指定继承人。
5.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 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 大总统代表临进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于临时 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 副署之(即总统命令需由总理签署生效)。
——孙中山《讨袁檄文》
2.爆发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护国战争爆发。
3.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 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历史意义
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打倒 了窃国大盗袁世凯,推翻了“洪宪” 帝制,再造了共和,巩固了辛亥革命 的成果,是一次胜利的革命战争。
内阁制
破坏 限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统(袁世凯)
在拟定内阁各部总长名单时,袁世凯竭力排
斥革命党人破,坏外交责、任内务内、阁陆军制、海军、财政
等重要部门的总长,都是他的亲信,由革命党 人任总长的,只有当时人们称之为“冷衙门” 的教育、农林、工商、司法四部。
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 础,联合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 并在选举中获胜。
辛亥 成果 中华民国
革命
民主共和
窃取果实
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 为首的革命派同北洋军阀政府展开 了不懈的斗争!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 军阀割据
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袁世凯 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 时期
一、二次革命
根据《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 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 总统颁布命令必须由总理签署才能生效。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29张)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29张)
1912-1916年
北洋政府: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 北洋军阀:是清末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 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
1912年
1916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1928年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理解 “二十一条”的内容和影响。 3.掌握护国战争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4.认识军阀割据的形成,了解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说明:民主共和已发展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四、军阀割据
1、北洋军阀 (袁世凯创立)
湘 军 淮 军
袁世凯
清末新军→ 北洋新军 水师 陆军
地方新军
西南军阀
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 奉系军阀 滇系军阀 桂系军阀
冯国璋
段祺瑞
曹锟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陆荣廷
唐继尧
其他军阀:粤系军阀、湘
系军阀、川军、黔系军阀、 晋系军阀……
2、目的和手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1917~1918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列表
军阀 代表 派系 人物
依附 列强
势力 范围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今北京)湖
曹锟
北、江苏、江西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安徽、浙江、山东、 福建、陕西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奉天、
黑龙江、吉林)
目手的段::争出夺卖地国盘 家和 利巩 益固 ,政 依权 附帝滇系国主唐义继尧。 美、英
一、二次革命
合法斗争: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参加选举。
1913年国会中主要党派构成统计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
列正确的是( D )
①护国运动②二次革命③军阀割据④袁世凯称帝
A. ④②①③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③①
D. ②④①③
4.下列哪些事件能体现革命党人对北洋政府黑暗统治 的抗争?( B ) ①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并参加国会选举②孙中山等发 动二次革命③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并实行总统制 ④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有人说:“虽成‘空壳’,但中华民国和《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以下对 “空壳”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A.造成“空壳”的原因是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 利果实 B.造成“空壳”的原因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C.“空壳”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空壳”指同盟会的成立
中国同盟会。
(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B处应是什 么文件?
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想做中国 皇帝”的是谁?“没有人答应”的具体行动有哪些? 袁世凯。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蔡锷、李烈钧、 唐继尧组织护国军讨袁等。
(4)综合以上材料,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组织革命团体、政党;提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领 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封建帝制等。
二十一条
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讨袁檄文




重点句子 1.宋教仁于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 组成国民党。 2.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 省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3.袁世凯复辟,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蔡锷、李烈 钧、唐继尧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唐继尧等人发起了护国战争。护国战争发动的意义主
要在于( B ) A.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
B.维护了共和政体
C.废除了“二十一条”
D.粉碎了“洪宪复辟”
10.下图是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的合 影。出现下图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 (D )
A.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目标 B.没有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 C.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D.政治上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报刊锐减300多种,酿成“癸丑报灾”。其目的是( C )
A.镇压国民党
B.逼迫清帝退位
C.鼓动复辟帝制
D.选举内阁大臣
5. “窃国大盗要玩他的把戏变身,宋教仁愤而痛 斥献出生命,蔡松坡毅然而起誓言铮铮,觉醒的国 人再一次抗争。”材料中的“窃国大盗”“变身” 指的是( B ) A. 宣统帝被迫退位 B.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军阀割据争战 D. 列强扶植袁世凯
8.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
为维护共和制度,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护法运动等一系列反抗运动。其中的“国”“法”分
别是指( A )
A.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三民主义
D.中华民国和三民主义
9.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蔡锷、李烈钧、
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 A )
A.民国元年
B.民国二年
C.民国三年
D.民国四年
2.孙中山曾说,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徒有民国之
名,毫无民国之实,实在是一个假民国。”这是因为
当时中国( B )
①民族工业一直没有得到发展机会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
③北洋军阀在政治上仍实行独裁专制统治
④封建专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处于统治地位
为国民党,其主要目的是( A )
A.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联合各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
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
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2.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后,国民党人发动了( A )
A. 二次革命
B. 护国战争
C. 护法运动
D. 保路运动
3.袁世凯实行独裁的下列史实,其先后顺序是( A )
课后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
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就任后,袁世凯于
19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
别。辛亥革命的成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
“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材料中“辛亥革命的
11.1916年,西南军阀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这 些军阀又在1917年支持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1918年 他们又与直系军阀串通,排挤孙中山。这些情况表明 ( D) A.南北军阀是根本对立的 B.革命派可以同军阀结成可靠的同盟 C.军阀集团对革命派的根本立场不断发生变化 D.封建军阀借革命势力维护自身利益
D. 滇系军阀
15.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曾出现过袁世凯称帝、张
勋复辟等闹剧。这些闹剧都以失败而告终。袁世凯
称帝、张勋复辟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 A.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B.否认了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没有看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D.没有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二、综合题 16.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 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 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 命组织。……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 的革命纲领阐发“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1912年1月1 日 1912年2月12日
1912年3月
事件
A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成立
清朝宣统帝下诏,宣布 退位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B
材料三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 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 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
素养提升
满清入关以来,待遇汉族不平等,人民积怨已深,迄 乎近世,吴樾、徐锡麟、熊成基、汪兆铭、胡瑛等, 皆牺牲一己,与满族为仇,以(因为)时机未至,事 皆不成。铁路国有之政策定,人心愈愤激,武昌义旗 一举,全国响应。清廷知战争久延,必启瓜分,遣使 与民军议和。时孙文自海外归,被举为临时大总统, 组织临时政府于南京。磋议两月,议定优待皇室条件, 于是清帝逊位。孙文亦辞职,参议院举袁世凯为临时 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南北统一,遂为亚洲第一 共和国。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 与军阀割据
学习目标
课标
1.了解袁世凯复辟的过程, 知道仅对袁世凯复辟的革 命活动 2.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 暗局面
考纲 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宋教仁
国民党 二次革命
正式大总统 国会
国民党
总统制
中华民国约法 无限期连任
——摘自1912年10月版《小学历史教科书》
问题1:根据材料,叙述当时中国政局变动的历程。 (不得照抄材料)
(答案略)
问题2:根据材料指出,当时的编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 存在什么缺陷?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评价辛亥革命? 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略)
日常一练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会存疑
7.右图为一幅创作于1916年的政治漫画,名为《水中 捞月》。图中一人身上捆绑着绳索,悬在半空,试图 捞取水中的“月亮”,绳索的一端固定在非常危险的 悬崖上的一棵小树上。结合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能 够说明该漫画的主要寓意的说法是( A ) A.袁世凯复辟帝制终究要失败 B.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人民反对 C.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帝制思想根深蒂固 D.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华而不实”
12.为了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毅然举起了“护法” 的大旗。但是,护法运动最终失败了。护法运动的 失败给孙中山带来的经验是( A ) A.利用军阀打军阀,革命是不会成功的 B.反封建军阀应与反帝同步进行 C.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胜利 D.封建军阀是民主革命的对象
13.书籍《民国:军阀混战的时代》展现了中国人一
①修改总统选举法,可以无限期连任②废除《临时约法》
③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④下令解散国民党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4.1912年,袁世凯下令尊崇伦常,要“全国人民恪守礼
法”。1913年,他又颁发了“尊崇孔圣”的通令,并查
封大批进步书刊,许多报人遭逮捕、枪杀,使当时国内
次一次地淘汰了守旧与落后,最终选择了适合自己
的道路的奋斗历程。在这本书中你见到的场景可能
有( C )
①社会大动荡 ②国民大觉醒 ③制度大转变 ④民族
大独立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14. 北洋军阀分裂后,东北是下列哪一军阀的控制地
区?( B ) A. 直系军阀
B. 奉系军阀
C. 皖系军阀
我的疑问:
老师解答:
看图说史
1.___宋__教__仁____遇刺
2._______蔡__锷_____ (1882—1916)
3.1914年底,____北__洋__政__府____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