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五种竞争力量结构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又称波特竞争力模型。
一、简介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二、详解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後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後向联合或一体化。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按照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的激烈竞争,根据在于其内在的竞争结构。
在一个行业中存在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用户讨价还价的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
这五种竞争力量的现状,消长趋势及其综合作用强度,决定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行业获利能力。
(一)上游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是指那些向行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群体或个人,也包括劳动力和资本的供应商.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供应商,主要是为互联网企业承担基础产品的开发工作,比如动画广告设计、互动内容开发到网页设计等。
此类工作属于技术性比较强的任务,对互联网企业来说这种选择的余地会相对较大,因此很多时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受到了同业竞争的限制,因此对互联网行业来说就有了议价优势.(二)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十分精细化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粗放”的行业。
主要还是行业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但也不排除小企业由于抓住发展机遇而飞速发展的例子.经过了历史上的互联网寒冬、业务盈利模式转型等考验,中国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所剩无几,竞争格局基本形成:第一阵营有新浪、百度、搜狐、网易、腾讯;业务由单一走向多元化退入至第二阵营:中华网、TOM、雅虎中国、21CN、MSN中国、北青网、互联时空、天空等.同时发展出许多的专业的人群服务网站:如58同城、赶集网、猪八戒网、威客网.(三)下游用户讨价还价能力决定买方议价能力的基本因素有两个:价格敏感度和相对议价能力。
价格敏感度决定买方讨价还价的欲望有多大;相对议价能力决定买方能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地压低价格.表面上来看,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产品大多不是实物,但这并不影响商家购买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一般来说,互联网行业盈利模式多种多样,互联网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商其实也是多种多样。
这些购买上的议价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水平.比如在网络广告行业中,广告商对门户网站的议价能力就不强,因为门户网站只有几家,而通常有好多个广告商可供选择,其替代成本相对较高.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广告商的选择余地加大,其议价能力明显增强,新浪等门户网站的广告收入占市场份额年年下降.综合而言,互联网行业购买商议价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主要是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购买商的选择余地正在扩大。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简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又称波特竞争力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
模型图解: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与一般战略的关系: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缺陷:实际上,关于五力分析模型的实践运用一直存在许多争论。
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该模型更多是一种理论思考工具,而非可以实际操作的战略工具。
该模型的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假定基础之上的:1、制定战略者可以了解整个行业的信息,显然现实中是难于做到的;2、同行业之间只有竞争关系,没有合作关系。
但现实中企业之间存在多种合作关系,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3、行业的规模是固定的,因此,只有通过夺取对手的份额来占有更大的资源和市场。
但现实中企业之间往往不是通过吃掉对手而是与对手共同做大行业的蛋糕来获取更大的资源和市场。
同时,市场可以通过不断的开发和创新来增大容量。
因此,要将波特的竞争力模型有效地用于实践操作,以上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三项假设就会使操作者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头绪万千。
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波特五种竞争力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suppliers bargaining power)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buyer bargaining power)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意义与功能
用于分析某行业内的竞争状况五种衡量指标,分别是:
消费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五力模型是由波特(Porter)提出的,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
它是用来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特征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在该模型中涉及的五种力量包括:新的竞争对手入侵,替代品的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决定企业盈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
竞争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源于企业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
任何产业,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无论生产产品的或提供服务的,竞争规律都将体现在这五种竞争的任用力上。
因此,波特五力模型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时经常利用的战略分析工具。
这五种竞争作用力综合起来,决定了某产业中的企业获取超出资本成本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的能力。
这五种作用力的综合作用力随产业的不同而不同。
随产业的发
展而变化。
结果表现为所有产业的内在盈利能力的不一致性。
这五种作用力决定了产业的盈利能力,因为它们影响价格、成本和投资收益等因素。
例如,卖方议价的能力会影响原材料成本和其它投入成本;竞争的强度影响价格以及竞争的成本;新的竞争者入侵的威胁会限制价格,并要求为防御入侵而进行投资。
企业通过其战略能对这五种作用力施加影响。
如果企业能通过这五种力量来影响所在产业的竞争优势,那它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或削弱产业吸引力,从而改变本产业的竞争规则。
试分析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试分析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指的是波特(Michael E. Porter)教授提出的竞争力模型,包括供应商的谈判能力、顾客的谈判能力、替代品的可用性、新进入者的威胁和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强度。
下面详细分析一下这五种力量对行业竞争的影响。
首先,供应商的谈判能力。
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取决于其对原材料和关键组件的控制程度。
如果供应商集中度高、供应商能够垄断供应关键资源,那么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就会增强,对企业产生威胁。
此时企业将面临来自供应商的价格上涨和其他不利条件的压力。
其次,顾客的谈判能力。
顾客的谈判能力取决于市场集中度、竞争对手的数量和产品的标准化程度等因素。
如果顾客对产品有强烈的需求,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市场集中度低,那么顾客的谈判能力将增强。
这将迫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和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保持竞争力。
第三,替代品的可用性。
替代品的可用性是指顾客可以轻松选择的具有相似功能的产品或服务。
如果有更多的替代品可供选择,那么顾客的谈判能力将增强,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提供独特的价值,以减少替代品的威胁。
其四,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的威胁取决于市场进入的难易程度。
如果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新进入者可以轻松进入市场并与现有竞争对手竞争,那么现有竞争对手将面临新的竞争压力。
因此,现有企业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品牌声誉和规模经济等因素,建立竞争壁垒,阻止新进入者的威胁。
最后,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强度。
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强度取决于市场集中度、市场增长率和产品差异化程度等因素。
如果市场集中度高,市场增长率低,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强度将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等手段赢得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供应商的谈判能力、顾客的谈判能力、替代品的可用性、新进入者的威胁和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强度是影响行业竞争的五种重要力量。
波特五力分析
波特五力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是波特在1979年提出的一种战略管理工具,旨在评估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竞争优势和劣势。
波特五力模型的五个力量分别是威胁新进入者、替代品威胁、供应商议价能力、买家议价能力和行业内竞争程度。
首先,威胁新进入者是指新公司或产品进入市场对现有企业的威胁。
要评估威胁的程度,需要考虑市场准入壁垒和品牌认知度等因素。
当市场准入壁垒高、品牌认知度高时,新进入者的威胁相对较低。
其次,替代品威胁是指存在可以满足相同需求的替代产品或服务,对企业的销售和市场份额造成威胁。
替代品威胁取决于替代品的性能、价格和可用性等因素。
如果替代品的性能相似,但价格更低或更便捷,企业面临的替代品威胁越大。
再次,供应商议价能力指供应商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定价的影响力。
供应商议价能力取决于供应商的数量、专业性和其对原材料或服务的垄断程度。
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时,企业很难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来提高利润。
买家议价能力则是指买家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定价的影响力。
买家议价能力取决于买家的数量、集中度和产品的重要性。
当买家数量多、产品供应过剩时,买家议价能力较强,企业很难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最后,行业内竞争程度指企业间的竞争程度。
行业内竞争主要由竞争对手的数量、规模和差异化程度决定。
当竞争对手多且规模相当,产品或服务差异化程度低,行业内竞争程度就越高。
企业可以通过波特五力分析来了解自己行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并基于这些分析结果制定战略。
例如,当存在高度威胁新进入者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准入壁垒,提高品牌认知度来阻止新进入者;当面临替代品威胁时,企业可以通过提升产品性能、降低价格或改善服务来抵御替代品的竞争。
总之,波特五力分析对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工具,通过评估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提高业绩和市场竞争力。
简述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简述五种竞争力量模型竞争力量模型是一种经济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和研究市场结构,更好地实施有效的竞争战略。
它是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威胁和机遇的一个有用工具,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机会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简要介绍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即波特五力模型、上山图模型、价值链模型、客户价值模型、游戏理论模型。
第一种竞争力量模型是波特五力模型,它由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E. Porter于1979年提出,它将竞争力量分为五种,即供应商的武力,竞争对手的武力,潜在竞争者的武力,客户的武力以及产品代替品的武力。
第一种力量指的是供应商的武力,也就是企业所依赖的原料、部件等的供应商,对企业的压力来自供应商的多样性和供应能力。
第二种力量指的是竞争对手的力量,指的是企业同行和竞争企业之间的力量,如价格战、服务竞争等。
第三种力量指的是潜在竞争者的力量,指的是新兴行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等,企业要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竞争者。
第四种力量指的是消费者的力量,消费者的行为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需要研究消费者的喜好来调整自己的策略。
第五种力量指的是产品替代品的力量,指的是同样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种力量是比较复杂的,企业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把握潜在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需求。
第二种竞争力量模型是上山图模型,它是美国经济学家William Baumol于1959年提出的,借鉴了运动学中的概念,它将竞争力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垄断结构、寡头结构、竞争结构和集中结构。
垄断结构指的是只有一个企业控制市场,此时企业可以控制价格,寡头结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控制市场,竞争结构指的是多个企业共同控制市场,集中结构指的是多个企业分散控制市场或不控制市场,有很多竞争者存在。
通过上山图模型,企业可以更好地分析和研究市场结构,确定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并及时调整有效的竞争战略。
第三种竞争力量模型是价值链模型,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E. Porter于1985年提出的,它分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活动的费用和收益,将企业的业务活动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创造价值和分发价值。
波特五种竞争力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suppliers bargaining power)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buyer bargaining powe r)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波特竞争力五力模型
等商管教育教材均将其作为一种用来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特征的有效工具。
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
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
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竞争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源于企业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
任何产业,无无论生产产品的或提供服务的,竞争规律都将体
上。
因此,波特五力模型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时经常利用的战略分析工具。
团购模式五力分析图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隶属于外部环境分析方法中的微观分析。
该模型。
五力竞争模型
根据上面对于五种竞争力量的讨论, 企业可以采取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 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需 要出发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先占领有利 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 段来对付这五种竞争力量,以增强自己 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 但对于变化多 端的商场来说,五力模型自身也存在着 缺陷,它更多是作为一种理论思考工具。
五力模型框架
潜在进入者
新进入者的威胁
供方议价能力
行业竞争对手
买方议价能力
供应商
现有公司间的竞争
购买者
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
一、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分析
对某一行业来说,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强弱,主要取决于供应商行业的市场状况以及 他们所提供物品的重要性。当供方所提供的投 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 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 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 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快餐行业的供应商 对本行业的生产起关键作用,主要有饮料供应 商、餐具供应商和原材料供应商。
三、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分析源自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是行业竞争的一种重要力量, 这些新进入者大都拥有新的生产能力和某些必需的资 源,期待能建立有利的市场地位,这就有可能会与同 行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 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 些企业的生存。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状况取决于行业进 入壁垒和原有企业的反击程度,如果进入壁垒高,原有企 业反击强烈,潜在进入者难以进入该行业,进入者的威胁 就小。反之,威胁大。决定进入壁垒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资金需求、转换成本等。
以肯德基为例,显然不存在消费者讨价还价的余地, 如此下来,相对于其他中式或者规模较小的快餐企业, 就有较小的优势。
五种竞争力模型
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他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以及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决策。
五种力量分别为:
1、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2、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3、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5、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
迈克尔·波特对于管理理论的贡献为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指出,一个行业中的竞争,远不只限于原有竞争对手之间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一)新进入者的威胁所谓新进入者也称潜在进入者,可以是新创办的企业,也可以是由于实现多元化经营而新进入本行业的企业。
新进入者往往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和充裕的资源,与现有企业争夺市场份额和利润,从而对现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巨大的威胁。
进入威胁的大小取决于进入障碍和现有企业的反击强度。
1.进入障碍进入障碍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克服的障碍和需付出的代价。
如果一个产业的进入障碍比较高,新进入者的加入就比较困难,对产业内现有企业的威胁就比较小。
反之则威胁较大。
决定进入障碍高低的主要因素通常为:a.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生产规模(产量水平)的增加而降低。
规模经济会迫使潜在进入者不得不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以大的生产规模进入该产业,结果是大量投资引致市场整个投入量增加,利益分配格局剧烈变化,从而导致该产业现有企业的强烈抵制;要么以小的生产规模进入,结果是产品成本过高造成竞争劣势。
这两种情况都会使潜在进入者望而却步。
b.产品差异优势指原有企业通过长期的广告宣传、用户服务和产品质量等获得的市场信誉和用户忠诚。
产品差异形成的进入障碍,迫使新进入者必须在产品开发、广告宣传和用户服务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才有可能树立自己的信誉,并从原有企业手中夺取用户,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c.资金需求是企业进入某产业所需的物资和货币的总量。
新进入者想要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并在竞争中获胜,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需要冒失败的风险,由此形成了进入障碍。
不同的行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像采矿业、计算机业、汽车业等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使一般企业难以进入。
d.销售渠道新进入者在进入新产业时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产品分销途径与方式,一个产业原有的分销渠道已经为现有企业服务,新进入者要进入该产业销售渠道,就必须通过价格折扣、降低付款条件及广告合作等方法来说服原销售渠道接受自己的产品,这样做势必减少新进入者的利润,从而形成了进入障碍。
简述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简述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是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一种竞争分析工具,用于帮助企业了解竞争环境和制定战略。
该模型基于五个竞争力量,包括:
1. 竞争对手的威胁:指竞争对手对企业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威胁程度。
竞争对手数量多、产品替代品多、行业内竞争激烈,都会增加竞争对手的威胁。
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指其他企业进入当前市场的威胁。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程度受制于市场准入难度、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等因素。
3. 替代品的威胁:指其他产品或服务可替代当前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程度。
替代品的威胁越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可能受到更大影响。
4. 买方的议价能力:指买方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和质量要求的影响力。
如果买方的议价能力强大,企业可能需要妥协以满足其要求。
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指供应商对企业所需资源或原材料的价格和供应的影响力。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越强,企业可能面临成本的上升和质量的不稳定性。
通过分析以上五个方面的竞争力量,并评估其对企业的影响程
度,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并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以增强自身竞争力。
波特五种竞争力模型分析
波特五种竞争力模型分析也称竞争结构分析模型也称,它是由麦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主要用于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以及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和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以此榨取买方的盈利),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下面一些因素决定它的影响力:(1) 供应商所在行业的集中化程度。
(2) 供应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3) 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构在企业整体产品成本中的比例。
(4)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流程的重要性。
(5) 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成本与企业自己生产的成本之间的比较。
(6)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
(7) 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转换成本(8) 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与供应商一样,购买者也能够成为行业盈利性造成威胁。
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
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
购买者一般可以归为工业客户或个人客户,购买者的购买行为与这种分类方法是一般是不相关的。
有一点例外是,工业客户是零售商,他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这样,零售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就显著增强了。
以下因素影响购买者集团的议价能力:(1)集体购买(2)产品的标准化程度(3)购买者对产品质量的敏感性(4)替代品的替代程度(5)大批量购买的普遍性(6)产品在购买者成本中占的比例(7)购买者后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3.新进入者的威胁一个行业的进入者通常带来大量的资源和额外的生产能力,并且要求获得市场份额。
波特五力分析法
波特五力分析法波特五力分析法是由美国管理学家MichaelE.Porter提出的,它是对市场竞争活动进行综合分析的重要工具,也是当今经济学中最流行的市场分析方法之一。
波特的五力模型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及时跟踪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全面有效地评估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任何一个行业内企业具有良好的波特五力模型,都可以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
波特的五力模型由五个力量组成: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替代品及新进入者。
其中,供应商是指向企业提供原材料、技术、设备等服务的公司或个人;客户是为企业产品和服务购买的公司或个人;竞争对手是指在竞争中与企业对抗的其它公司或个人;替代品是指以不同形式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如客户用其它品牌重复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新进入者是指新进入目标市场的企业,它们可能会以更低的价格、更好的品质来挑战市场中现有的企业。
供应商力量:指企业所购买的材料、技术、原料的价格和质量的变化,以及供应商的紧缩及购买时机,都对企业的定价和利润产生影响。
供应商力量的影响越大,企业的谈判空间也就越小,因此,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和供应商管理机制,以减少供应商的权力,确保其生产的产品的稳定性。
客户力量:它涉及到客户对产品价格及品质的要求和他们对品牌的偏好度,若企业满足客户需求,以品质优势抑或价格优势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企业可以获取利润;而如果企业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无论其产品品质如何,都难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竞争对手力量:竞争对手力量也可称为市场竞争力量,它涉及到竞争对手的数量、结构、定价等因素,企业如果能有效的分析竞争对手的弱点和优势,对其采取对策,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替代品力量:替代品质量好,价格低,即便是原有用户,也有可能转投其他替代品。
因此,企业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的产品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便抵御替代品的威胁,企业可以采取固定价格政策、定期更新产品等措施,以保持客户的忠诚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产业的边界界定之后,经理们下一步的工作是分析产业环境中的竞争力量,找出机会与威胁,制定战略应对竞争。
然而,在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中,竞争不仅仅在竞争对手之间表现出来,有时甚至根植于经济基础之中。
在特定的产业中,比竞争者自身更强大的竞争力量有很多,客户、供应商、潜在加入者以及替代品都是竞争力量。
根据具体产业的不同,它们可以起到主导作用或者发挥着重大的影响。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认为,一个产业的竞争善由五种力量决定: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客户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如图3——2所示。
这五种力量共同决定一个产业的竞争强度和最终利润率,竞争激烈的产业,如计算机、白色家电等,没有公司能能过投资于这此产业赚取超额回报;在竞争相对缓和的产业,如房地产、电信、石油化工等,则存在赚取很高回报的空间。
在波特的分析框架中,竞争力量强被视为威胁,在为它挤压利润;而竞争力量弱则被视为机会,因为公司可能获取得更多的盈利。
五种竞争力量的强弱可能会随着时间和产业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管理者的任务是认清五种竞争力量的变化如何带来新机会和威胁,并在产业中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使公司有够更好的保护自己,对抗这此力量或者对这些因素施加影响。
此外,一家企业有可能能过自己的战略,摆脱这些力量的干扰使公司转变成为自己的优势。
因此,为了制定应对竞争局面的战略,摆脱这此力量的干扰使公司获得发展,公司必须弄清楚这此力量在自己的产业中是如何起作用的,以及在具体的环境中又是如何影响公司的。
表3-2列出了对五种力量进行彻底分析时需要询问和思考的一些重要问题。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力量是如何起作用的,提供解决的办法,并尽可能利用这些力量带来的机会。
(一)潜在的进入威胁潜在的威胁对手是当前不在产业内但是有能力进入本产业的公司。
例如,有线电视企 进入壁垒 竞争因素供应商能力的影响因素购买者能力的影响因素替代品的威胁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行业竞争者竞争强度规模经济 产品差异 品牌识别 转化成本 资本需求 分销渠道 绝对成本优势 政府政策、技术专利 预期的报复行业增长固定成本/附加值间歇性的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差异性品牌识别转化成本信息复杂性竞争对手的多样性退出壁垒投入的差别 供应商和企业的转换成本替代品的出现供应商的集中度 供货量对供应商的重要程度 与总体采购相关的成本 投入对成本或差异性的影响 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威胁 议价杠杆 价格敏感性购买者集中度 替代产品购买者的利润 产品差异性转换成本 品牌识别信息获取能力 购买量后向一体化能力价格/采购能力对质量/绩效的影响决策者的动机潜在进入者 供应商购买者替代品 替代品相对的性价比 转换成本 购买者对替代品的倾向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图3-2产业竞争的五力模型表3-2 五种力量的应用分析对象要问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顾客我对顾客有多重要?顾客对我又有多重要?品牌认同我的顾客有多少种可供选择的产品?转化成本我的顾客要求我做出价格让步吗?产品差异我能从与顾客合作中获取利润质量/性能的影响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顾客、供应商的集中度供应商我们该和这家供应商建立联盟吗?供应商的集中度除了这家供应商外我还有别的选择吗?供应商之间的差异除了我之外这家供应商还有别的选择吗?前向一体化的威胁这家供应商是我获取成功的关键吗?能替代供应商的可获得性它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我成功的关键吗?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这家供应商能够以商的供应价格把成本转嫁给我吗?供应商对成本或差异化的影响成本或差异化对供应商的影响供应商或同行的转换成本产业中与整体购买相关的成本潜在的进入者谁最有可能想进入这个市场?为什么?转换成本当一个新进入者进入时我怎样对付它?政府政策如何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这个产业?规模经济我作为守成者的优势相对于新进入者如何?预期的报复作为守成者,我具有哪些优势是新进入者必须战胜的?资金需求在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之前我如何转移铁注意力来对付它?进入分销渠道特有的学习曲替代品如果没有替代品,那么顾客是如何通过现有产品或服务来顾客对替代品的倾向满足其需求的?说服顾客接受一种不同的方式来购买产品有什么困难?顾客价值尺度的数量有更便宜的或更好的替代品吗?是不是正有人试图开发一种完全不同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替代品的性价比需求?产业之外的哪家企业可能会抢占我的顾客?竞争对手我最强的竞争对手是谁?退出障碍我如何和这些强大的竞争者较量?品牌认同有没有办法能降低市场的竞争成度?产业成长竞争对手所拥有的市场影响力的源泉在哪?转换成本什么因素最可能加剧或削弱产业内的竞争?产品差异竞争对手之间是相互攻击,还是有别的竞争方式?竞争者的集中度和平衡近来成为传统的电话企业的竞争对手,新的数字技术令有线电视企业可以通过传送电视信号的线路提供电话服务。
潜在的进入者对于现存的公司(有时称之为守成者)而言是一种竞争威胁,产业内现有的企业通常会试图阻止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本产业,因为新进入者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并且潜在地侵蚀现有公司的市场份额,也可能带来相当数量的资源,引起竞争加剧。
如果潜在的进入者对手越多,现有企业越难以保住市场份额、越难以盈利。
因此,竞争对手进入的潜在可能性越高,对现有企业盈利的威胁越大。
如果潜在的进入威胁小,现有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提高价格和增加利润。
潜在竞争对手决定是否进入一个产业取决于其面临的进入风险,而现存的进入障碍及现有竞争者对于新进入者的反应,决定了进入风险的大小。
如果进入壁垒很高而且新进入者预计现有竞争者会进行报复,那么很明显,潜在进入者就不会产生严重的进入威胁。
为了降低这种潜在的进入威胁,现存的公司依靠构筑进入壁垒来阻碍新进入者。
阻碍新竞争者进入的主要壁垒包括以下几种形式: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奖金需求、绝对成本优势、顾客转移成本、分销渠道和政府管制。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同降低公司成本的大规模生产相关的优势。
规模经济优势的来源主要有:(1)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所带来的成本削减;(2)大宗购买者材料和部件的折扣;(3)固定生产成本均摊到大批量产品上所产生的成本优势;(4)广告和营销费用均摊到大批量产品上所产生的成本优势。
如果这些成本优势很明显,新进入者的生产规模不够,将产生严重的成本劣势。
规模经济因素迫使新的进入者要么以一种更大的规模进入,要么接受一种不利于降低成本的局面。
如果新企业希望直接进入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它将承担与大规模相对应的高风险。
直接进入规模生产的另一个风险是产品供应的增加会压制价格并且引来现有企业的报复。
因此现有企业拥有规模经济的情况可以防止产量少面成本高的新公司进入市场,减少进入威胁。
对于一家想进入造纸业的新公司而言,它想获得成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高效生产所需要的产量要高于一家新公司所能达到的合理产量,这样该新进入者在竞争中就面临着一个成本少势。
对于计算机(主机)的生产、研发、市场和服务,规模经济也是最主要的进入壁垒,施乐公司和通用公司在挫折中发现了这一点。
规模经济在分销、销售能力的利用、资金筹集和其他方面也起着壁垒的作用。
2产品差异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依赖或偏好是新进入者必须逾越的另个壁垒。
企业可以能过持续投放广告、宣传本品牌产品、公司名称、专利保护、产品创新、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来形成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创造忠实于本品牌的顾客。
因此,广告、售后服务、在本产业中的排名,以及产品差异和促进品牌识别的主要因素,可能也是进入软饮料产业、医药产业、化妆品产业、信托投资产业和公共会计产业的最大障碍。
通过产品差异所形成的强大品牌忠诚令新企业难以从现有企业手中夺取市场份额。
这将有效地降低新企业的进入威胁,因为它们很可能得不偿失。
为了形成鲜明的产品差异,企业会在顾客价值方面努力创新。
3资金需求新的进入者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全面投资以增强其竞争力,这就构成了一个进入壁垒,尤其是当资金被用到难以收回的项目上,如广告等。
不但购置固定资金需要资金,而建立企业信用、开发新产品、吸引更多客户同样需要资金,当大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进入任一产业时,在某些产业中巨大的资金需求,如自动化生产和矿物提取等,就限制了其他潜在的进入者。
例如,想进入水泥产业或汽车产业的准进入者会发现,为开发一个新的业务所需要的积累资金是一个严惩的障碍。
4绝对成本优势不管新进入者的规模和可能获得的范围经济如何,有时现有企业相对于新进入者的竞争者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
这些优势可以在学习曲线或经验曲线、专有技术、最佳原料采购、以低价购入固定资产、政府补贴、厂区位置等方面为新进入者设置障碍。
有时绝对的成本优势也像专利优势一样能够合法地阻止新进入者。
5顾客转移成本转移成本是顾客从现有企业的产品转向新企业产品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如果转移成本高,顾客就被锁定在现有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中,即使新企业提供的产品更好。
因此对于新进入者,消费者从一个供应商向另一个供应商转换所产生的成本(既有人力成本也有资金成本)使吸引消费者变得比较困难。
我们熟悉的例子包括从一种计算机操作系统转向另一种。
如果某人现在用的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配套的应用软件,他要转换成另一种操作系统的成本会很高。
为了完成这一转变,他不得不重新购买应用软件,将现有的文件转换到新的操作系统下。
面对如此沉重的金钱和时间成本,绝大多数的人不愿意进行转换,除非新的操作系统在功能方面实现飞跃。
6分销渠道新的进入者必须保证其产品和服务的争销。
例如,无论通过降价、提高质量、集中销售或其他方法,一种新的食品必须取代其他产品在超市货架上的位置。
批发和零售的渠道越少,竞争者越有机会控制这此渠道,其结果是进入该产业的难度也就越大。
有时,这个壁垒实在太高,新进入者不得不建立自己的分销渠道来克服它。
天美时(Timex)在20世纪50年代就是以这种方式进入手表产业的;而进入软饮料产业的公司已经发现这是一个主要的障碍,因为大量的从事瓶装饮料的企业已经和守成者结成了联盟,新进入者很难插足。
7政府管制政府可以通过进入许可和原料限制等方式阻止甚至拒绝新进入者,像电信、银行、保险、电力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政府对航空、矿产等领域的限制更为细致,政府还可以通过空气和水的污染标准,以及安全法规等间接阻止新进入者。
总之,如果现有产业的资金需求较大,而现有企业也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分销渠道和品牌忠诚、相对于潜在的竞争者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规模经济明显、顾客转移成本较高和享受政府管制的保护,则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风险将大大减小,也即竞争力量较弱。
因此,现有企业可以制定较高的价格、保持较高的行业利润水平。
事实上,经验证据表明,进入壁垒的高度是产业利润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显然,从战略角度持续提高进入壁垒、保护利润是符合现有企业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