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142天歼灭154万蒋军
中国著名解放三大战役
中国著名解放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中国著名解放三大战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三大战役简介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馀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三大战役(图片放大版)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三大战役详解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打响,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
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
三大战役简介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于10月15日打下锦州.歼敌10余万.俘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截断了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的陆上通道.长春守敌动摇.一部起义.一部投诚.长春顺利解放.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进行了辽西会战.东北野战军全歼了妄图重占锦州.夺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第三阶段从10月29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了沈阳和营口.东北全境得以解放.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平津战役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对平.津.张实行围而不打或割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对平.津.张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任务.使敌人失去南逃或西窜的可能.造成了解放军从容歼敌的态势.第二阶段从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军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歼灭新保安之敌两个师.接着歼灭由张家口突围之敌七个师.并于1月14日总攻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生俘敌警备司令陈长捷.第三阶段从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有力地促进下.经过谈判.傅作义率部25万余人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达52万人.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三大战役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948 年11月29日发起。从1948年12月22日起, 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 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 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 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 全部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平津战役的意义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 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 重要意义。
历史背景
辽沈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 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1,变为1.3:1。同年9月,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 战方向首先指向形势于己有利的东北。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控制了东北 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 。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 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由于部分北 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 物资供应匮乏。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因此中 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东北地区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中国重工 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又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 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 的战役。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 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 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 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 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 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 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 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 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 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
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
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
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
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
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
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
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
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
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
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
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
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详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
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
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
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
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
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三大战役领导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三大战役胜利纪念大会,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缅怀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共同探讨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参战部队,向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表示深切的哀悼!向为三大战役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战略决战的三个重要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历时14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154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东北、华东、华北全境,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回顾三大战役,我们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一、坚定信念,敢于斗争。
三大战役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我们的军队始终坚定信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这种信念,是我们战胜敌人的根本保证。
二、团结协作,共克时艰。
三大战役中,各部队紧密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了作战任务。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是我们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
三、科学指挥,灵活应变。
三大战役中,我军指挥员科学分析敌情,灵活运用战术,适时调整战略,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种科学指挥、灵活应变的能力,是我们战胜敌人的关键因素。
四、人民群众,是胜利之本。
三大战役中,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战争,为前线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为我们战胜敌人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源泉。
同志们,今天,我们纪念三大战役胜利,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三大战役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一,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二,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勇于担当作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三,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第四,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同志们,让我们高举三大战役胜利的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 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 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 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 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 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一、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是三大战役中 最关键的战役。东北野战军从9月12日发起 进攻,10月1日,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 同时,在塔山的东北野战军两个纵队, 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 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遭 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后未敢继续南进。 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 击,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
一、辽沈战役(续)
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 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 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 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 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 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 万人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制作:林智泉 陈烨雯 演讲:孟永其
武玥妍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
战:
一、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
~ 1948年11月2日);
二、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
~ 1949年1月10日);
1949年1月31日).
三、平津战役:(1948年11月 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 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 海战役于11月6日~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 歼灭黄柏涛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 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盘点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142天歼灭154万蒋军
●核心提示:“142天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从辽沈大地到华北平原,从黄海之滨到淮河两岸,人民解放军在广袤的土地上同国民党军队展开大决战。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2011年5月25日第12版,作者:新华社,原题:《三大战役定乾坤》“142天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从辽沈大地到华北平原,从黄海之滨到淮河两岸,人民解放军在广袤的土地上同国民党军队展开大决战。
以三大战役为标志的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光辉里程碑。
国民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应蒋介石电邀,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经过43天复杂而艰难的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并公开发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国民党当局表示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此后,中国一度露出和平曙光,召开了有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政协协议。
但国民党并没有放弃武力消灭共产党的打算,很快撕毁了政协协议。
战争亲历者、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说,国民党在完成内战准备后,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扬言要在三五个月内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22万人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战争初期,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国民党军兵力达430万人,装备的是飞机、坦克;解放军兵力120万人,装备的多数还是“小米加步枪”。
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指出:蒋介石的进攻不但必须打败,而且能够打败。
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和解放区军民的信心。
全面内战爆发头8个月,人民解放军歼敌71万余人,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蒋介石速战速决的企图成为泡影。
保险公司三大战役
机会,让自己的客户更
多一些!
三大战役胜利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收入的提高
三大战役胜利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队伍的扩大
三大战役胜利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市场份额的提升
三大战役胜利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个崭新的随州将耸立在鄂北大地
三大战役历时
142天
我们只需要
3天
冲锋号角已经吹响
让我们 决战三天
三天的时间 三天的决战 给你前所未有的三天机会
拿起最有利的武器
抢3月方案
拿起最有利的武器
达成心中梦想
福星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照到那里那里亮
让我们沿着福星退市的光辉大道奋勇前进
让我们借着福星退市的春风建立起一个崭新的随州
三大战役的胜利
奠定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新随州
新征程
随州中支三月“三大战役”
为什么要打三大战役
一、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拜访和促成的机会,我们要抓住机会, 让自己的腰包更
鼓一些! 大一些!
二、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增员和晋升的机会,我们要抓住机会, 让自己的队伍更
三、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抢夺市场和客户的机会,我们要抓住
大三巴牌坊
炮台山大炮台
如雷贯耳,绕梁不绝,在炮 火中挺立,在和平时崛起
葡式街景,异域风情
好似从没有被占领过,已与这世界合二为一
新葡京赌场
闻名世界的博彩业媲美拉斯维加斯
土豪我们做朋友 吧
情场失意,赌场得意,要不 你来,试试手气
葡萄酒博物馆
品酒应品人,品人如品酒
赛马会
马到功成,马不停蹄, 马上有钱,马上幸福
3月25日-
27日
凡购买健康福星且达成保费3356元的客户
三大战役.ppt.
三大战役指挥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指挥员战役国民党共产党辽沈战役卫立煌、廖耀湘、范汉杰、郑洞国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淮海役战杜聿明、黄百韬、邱清泉、黄维、李弥共: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邓平津战役傅作义、陈长捷邓宝珊林彪、罗荣桓、聂荣臻:李宗仁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抗日英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人。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1948年5月20日-1954年3月10日)、代总统(1949年1月21日-1949年11月20日)。
抗日战争爆发。
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对日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首次于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
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
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热烈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三大战役结束三大战役结束后,蒋军主力已被歼灭。
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我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我南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
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名称:三大战役地点:中国东北、华北、华东时间:1948年底至1949年初参战方:解放军,国民党军结果:解放军胜主要指挥官:毛泽东,蒋介石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
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
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
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
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三大战役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三大战役简介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馀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三大战役(图片放大版)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三大战役详解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打响,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
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
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
三大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1】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当时,东北战场是全国五大战场中我正规军数量超过国民党正规军数量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第一个战场。
因此,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制订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规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
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
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集中了12个纵队和1个炮兵纵队,连同各独立师共53个师,70余万人,发起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
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
解放军在塔山、虹螺岘一线对敌东进兵团进行英勇阻击;敌西进兵团也被解放军顽强阻击于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
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
东北国民党军队向关内的退路已被切断。
蒋介石仍严令廖耀湘率领西进兵团夺回锦州。
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立即从南北两翼合围包括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在内的廖兵团。
10月26日完成对廖兵团的分割包围。
经过两日一夜激战,全歼该敌十万人,生俘廖耀湘。
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
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
名称: 三大战役
地点: 中国东北、华北、华东
时间: 1948年底至1949年初
参战方: 解放军,国民党军 结果: 解放军胜 主要指挥官: 毛泽东,蒋介石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刘亚楼
上下的独裁梦想。
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
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
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国军共有154万大军被歼,真正战死的有多少呢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国军共有154万大军被歼,真正战死的有多少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进,变的是那份岁月,不变的是那份永恒的足迹。
国军部队被歼灭的高峰时段无疑就是48-49年的三大战役了,在东北、华北和华东三个主战场,合计有超过154万国民党兵被解放军歼灭。
这个数字是巨大的,听起来令人震惊。
不过国军的阵亡数字相对却并不算高,从48年9月到49年1月,国军一方共有约57000人在这三场大战中失去生命。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这里要先明确一个概念,就是“歼灭”两字的含义。
并不是只有在战场上击毙敌人,才叫做歼灭。
凡是直接击杀,重伤失去作战能力,俘虏,迫使对方起义投诚等各类情况,都可以算作有效歼敌数字。
因此154万国军被歼,并不代表这154万人都阵亡了,两者从概念上到实际数字上都有非常大的差别。
那么国军154万部队被歼灭,57000人是实际阵亡,比例为3.8%,这个阵亡比例是否正常呢?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如果仅仅从战死人员占被歼灭总数的比例来看,3.8%的比例是一个比较低的相对数。
这跟内战的战争特点有很大关系。
由于1945年8月抗战基本结束,从46年6月开始(实际上45年双方也有一些交战,比如上党战役)的解放战争过程中,国军官兵已经缺乏继续作战的动机,从士气到战斗力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很多高级将领甚至反感和解放军对垒(如陈绍宽、张治中等)。
一个直观的表现就是,在消耗战中国军官兵往往不肯坚守阵地,不打算以生命为代价和我军进行争夺。
举个例子,48年12月国军大股部队在河南永城被围,由于缺衣少粮上千名国军第2兵团士兵趁着夜色跑入华野一方的堑壕,而2兵团还是国军的王牌兵团之一,我军未放一枪获得了不少解放战士。
其实不管怎么饥饿,在未到生死关头的情况下,国军当中出现这种大规模逃跑的唯一合理解释就是缺乏作战动机。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另有一些主客观因素,致使大规模的国军部队没有经历大战便选择转换阵营,这样自然就无需大动干戈了。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
决战,包括辽沈、淮河、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河、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变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
计共154万余人。
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精锐部队被
消灭殆尽,中国革命已处于胜利的前夜。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
利的巩固基础。
三大战役简况:
战役名称
作战部队和指挥员
战役时间
歼灭和改编人数
解放地区
歼灭或俘获敌指挥官
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1948年9月-11月
四十七万多人
东北全境
范汉杰
廖耀湘
淮河战役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五十五万多人
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
杜聿明
黄百韬
黄维等
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五十二万多人
华北全境
陈长捷等
三大战役的意义:
从战争规模和取得成果来看,三大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
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辽沈战役示意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战略决战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 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 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 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 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为进军华 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 的解放。
百万雄师过大江,在我国一般指的 是渡江战役,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 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 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 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 和后勤支援。
毛泽东在北平双清别墅闻讯后,欣然命笔,写下 了光辉的史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 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 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前排右起: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战略决战
图片
百万雄师过大江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 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 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 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 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 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 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 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 争在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 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 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 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 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 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 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哪三个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哪三个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
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详细介绍辽沈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战略决战的序幕是在山东战场上揭开的,这就是1948年9月16日至24日的济南战役。
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加上这期间在其他各个战场的胜利,1948年7月至11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00万人,使其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
至此,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
这样,就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基本格局。
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起承前启后作用的第二个大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在战场兵力对比上敌占相对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战役。
在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歼灭国民党军队55.5万人,其中包括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中的第五军和第十八军。
这一胜利,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使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地带南京、上海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铁拳面前,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平津战役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参加平津战役的部队有东北野战军约80万人,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约13万人,连同东北、华北军区地方部队,共约100万人。
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11月29日发起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归绥、太原、大同、安阳、新乡等少数据点外,全部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背景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
首先,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增加到了280万人,第一线总兵力则超过了敌人。
经过新式整兵运动,全军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也是大大加强了。
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都已经破产,为了避免各个被歼,蒋介石决定实行重点防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完整的战线,缺少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
因此,从军事上来说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其次,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空前孤立,不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日益看清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内战、独裁卖国的反革命本质,而且国民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陷于分崩离析的困境之中,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是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这时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却是蒸蒸日上。
当时各主要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面积达到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人口有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而且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关于第三年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发起攻势,进行几次大的战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战略作战,需要贯彻分批歼敌的方针。
中共中央决定把第一个歼击目标选择在东北战场。
辽沈战役战役时间: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兵力对比:70万:50万。
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东北军区地方部队等;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司令部及第1兵团2个军、第6兵团4个军、第8兵团2个军、第9兵团6个军和援敌第17兵团3个军等。
歼敌数量:歼灭敌东北“剿总”总部、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及非正规军等共计万余人。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顺序三大战役是什么三大战役有什么意义→MAIGOO生活榜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顺序三大战役是什么三大战役有什么意义
→MAIGOO生活榜
1、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三人,此次战役一共消灭了47.2万余人,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在关外的全部主力部队,解放了东北全境,同时使得东北野战军成为了一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军队,为之后的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详细>>】
2、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此次战役虽然战况激烈,伤亡惨重,但是就胜利意义来说还是非常大的,实现了将国民党主力部队尽可能消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部署,这次胜利之后,已经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而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详细>>】
3、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这次战役一举将华北大部分地区解放,同时和平解放北平,对于国民党的士气打击也是非常大的,这也为之后的解放战争进程加速起到了重要作用。
【详细>>】。
关于三大战役的朗诵词
关于三大战役的朗诵词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为《三大战役奠胜利》。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歼敌154万余人,这场由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组织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战略决战,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淮海战役中,我党我军作出了两个非常关键的决定——首先歼灭黄百韬兵团争取战役主动权。
再是截断徐蚌线,这是原来的作战方针中没有提出的,是刘伯承元帅根据军委作战意图及敌我态势变化,在战役发起的前三天致电中央,提出“首先截断徐蚌间铁路,造成会攻徐州之形势”的建议。
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认为这个建议非常重要,立即采纳。
实践证明,截断徐蚌线对整个战役的发展起了加速作用。
“打淮海战役这样的大战役,我军事先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作战方案是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边打、边调整、边完善的。
”鞠开说,这样的能力,国民党军显然是不具备的。
1949年1月10日,春寒料峭,西柏坡却因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沸腾了,毛泽东主席高兴地说:“根据敌我态度和种种主客观因素,做出重大决策,这并非太难,难的是各战场的主要指挥员为贯彻既定的方略,须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始终保持冷静,处理得当。
”“你们打仗不按操典来。
”新中国成立后,黄维在北京战犯管理处说的这句话,非常经典地反映了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将领的烦恼,也道出了国民党军与人民解放军在处理复杂问题上的差距。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刘光明表示,三大战役启示我们,面对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面对现实存在的战争危险,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练就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提示:“142天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从辽沈大地到华北平原,从黄海之滨到淮河两岸,人民解放军在广袤的土地上同国民党军队展开大决战。
●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2011年5月25日第12版,作者:新华社,原题:《三大战役定乾坤》
“142天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从辽沈大地到华北平原,从黄海之滨到淮河两岸,人民解放军在广袤的土地上同国民党军队展开大决战。
以三大战役为标志的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光辉里程碑。
国民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应蒋介石电邀,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经过43天复杂而艰难的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并公开发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国民党当局表示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此后,中国一度露出和平曙光,召开了有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政协协议。
但国民党并没有放弃武力消灭共产党的打算,很快撕毁了政协协议。
战争亲历者、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说,国民党在完成内战准备后,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扬言要在三五个月内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22万人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争初期,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国民党军兵力达430万人,装备的是飞机、坦克;解放军兵力120万人,装备的多数还是“小米加步枪”。
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指出:
蒋介石的进攻不但必须打败,而且能够打败。
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和解放区军民的信心。
全面内战爆发头8个月,人民解放军歼敌71万余人,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蒋介石速战速决的企图成为泡影。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到1947年底,国民党军队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变为全面防御,标志着中国革命战争达到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
终结国民党22年的统治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科学地分析战争形势,以宏大的革命气魄和高
超的指挥艺术,正确把握战略决战的时机,连续组织了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构成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就在三大战役进行期间,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和策划下,企图利用和平谈判的手段,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
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提出,仍愿意同南京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
军事集团进行和平谈判。
然而,南京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阴谋被彻底戳穿。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随后,解放军各路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向尚未解放地区全面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