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温州商人
温商的故事
温商故事:传承与创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温州商人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辉煌的商业成就。
从古至今,温州商人的故事一直传颂不衰,成为中国商业文化的一部分。
本文将通过讲述一些温商故事,展现他们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一、诚信为本,信誉至上温州商人历来以诚信为本,信誉至上。
这种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温州商人就以诚信著称。
在《温州府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温州之人,勤于商,善交友,信义为重。
”这种诚信精神在现代温州商人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在21世纪初,中国的互联网刚刚兴起,许多企业家都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
然而,当时中国的网络环境并不成熟,很多企业和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在这个关键时刻,温州商人挺身而出,他们凭借自己的信誉和实力,成功地在互联网行业打下了一片江山。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他的成功充分证明了温州商人的诚信和信誉。
二、敢为人先,勇攀高峰温州商人具有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精神。
这种精神源于他们对商业机会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未来的信心。
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温州人抓住了商机,纷纷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他们敢于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勇于挑战传统的商业模式,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例如,近年来,中国的共享经济发展迅速,许多企业都纷纷加入到这个行业的竞争中。
然而,在这个领域中,有一个企业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那就是ofo共享单车。
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戴威是一位典型的温州商人,他凭借自己的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精神,成功地将ofo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共享单车企业之一。
三、团结协作,共创辉煌温州商人非常重视团队合作,他们认为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创辉煌。
这种精神在温州的企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许多企业都有着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员工之间的关系融洽,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以鞋业为例,温州是中国鞋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知名的鞋企。
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注重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
关于温州商人的书籍
关于温州商人的书籍
以下是几本关于温州商人的书籍:
1.《温州人的中国梦》:该书讲述了温州商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
历和成功之路,以及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2.《温州人:中华民间商人独有现象》:该书从历史、文化、社会、
经济等多方面探讨了温州商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他们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的关系。
3.《温州私人企业家》:该书详细介绍了温州私人企业家的家族背景、事业经历、经营策略等方面,揭示了他们成功的原因和秘诀。
4.《温州的创业者精神》:该书主要研究了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和企业
家精神,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了温州商人的成功之路。
5.《温商的世界》:该书透过温州商人的个人故事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展现了温商在全球化时代中的角色和影响。
“温商守护神”的20年
个称呼一 ” 温州话最多的人”这不仅是因 , 为在” 温州模式” 初创时期, 马津龙发表了大量 对这一模式的分析文章. 在后来温州企业和温 州商人发展的每个阶段. 他都予以密切关注 . 发表自己最新的观点和见解. 从最初的理论报 刊到后来的党报. 都市报、 电视台。06 N 2 0 年8 底.温州商报》 《 联合温州网. 为马津龙量身定 做了一个访谈性的栏目——马津龙访谈室. 以 网民在线提问和直播聊天现场的形势和温州
现 在 . 身份是温 州市委政策研 究室 他的 调 研员 、 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州市 经济 温 温
次低 那段时间 . 。 研究温州模式的马津
龙, 正面 出现 的机 பைடு நூலகம் 越来 越 少 。
对于马津龙这种 又臭又硬” 的人物 . 某些人恨得牙痒痒 。 当时温州市政府的一
些官 员甚 至在 大会 上 几乎 把 手指 头戳 到 了
一
直支持温州民营经济的人更少。
18 年. 岁的马津龙从温州市委党校 5 3 9 6
调进 市委 机 关 . 温 州市 体 改委 副主任 。 任 从 18年开 始 , 了大量的调查研 究工作 . 96 他做 几 乎把 办公 室当作 了 自己的书房 . 里工 作 在这
电视台开办的新栏 目储备 录制. 除此之外 . 还有4 5 、家企业的老板约他喝茶 . 南方皮革、 挺宇集团等几家公司请他指导工作. 过两天 他要去济南开会 回来后又要到成都……
开 亮 出支持 民营 经 济 的旗号 。 尽 管如 此 .92 19 年之前 . 公开 支持 这位
经济学家” 的人物. 恐怕也只有马津龙一人。 如今. 早已退休 赋闲” 在家的马津龙 . 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忙。 0 6 2 0 年底《 商界名 家 者在温州见到马津龙时. 他手头的一大 堆事务就可以证明: 当时已经是下午. 晚上的 时间已经留给康奈集团的郑秀康, 第二天一 早农行温州分行的负责人要找他征求意见.
肢解情妇:谢再兴的末路
肢解情妇:谢再兴的末路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0年第18期文/金孵2010年7月27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原区委书记谢再兴故意杀人案,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庭审从上午9时30分开始,至下午13时30分结束。
被害人邵慧灵(身份证用名邵颂乔)亲属、被告人谢再兴亲属等30余人旁听了庭审,30余家媒体记者同步观看了庭审。
五妹离奇失踪,四姐顽强举报2009年底,家住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六敖镇上街村的邵家最小的女儿邵慧灵已很长时间没有音信,渐浙引起家人的担心。
邵家共有五个女儿,被称为五朵金花。
而最小的女儿邵慧灵最有出息,曾是三门县的团县委书记,后在省老干部局工作,被乡亲们看做是“村里飞出去的金凤凰”。
最先判断五妹失踪的,是与她关系最亲密的四姐邵素成。
此前,她们常有电话联系。
邵慧灵有什么心事,包括心里的秘密,也只有她一个人知道。
像这样长久没有消息,还是第一次。
细算起来,大约从11月中旬开始,就没有在电话里听到过她的声音。
电话打过去,对方就是不接,或者索性关机;发短信,偶有回复,但都是一些应付的话,诸如“姐姐,我在外面散心,过几天就回去”;“姐姐,我在××玩,不要担心”等等。
这里面肯定有蹊跷。
邵素成决心去妹妹的单位里找人,非问清情况不可。
到了浙江省老干部局,却被告知,她妹妹已于2009年11月辞职。
对方还说,辞职前的状况有些异常,平常很少迟到的她,经常不来上班,似乎有什么事情。
妹妹心里的事情,邵素成非常清楚,当然就是与瓯海区委书记谢再兴的事。
妹妹曾经不止一次地提起过谢,因为他们俩,已经相好多年。
2010年3月24日,邵素成找到谢再兴,问他妹妹的下落,谢说自己“也不知情”,再问,态度更加冷漠,还厌烦地说:“不行就报案!”一种预感在邵素成心里渐渐升起:“妹妹已经出了事,而且肯定和谢有关。
”邵家人中,只有邵素成清楚妹妹和谢再兴之间的关系。
1962年出生的谢再兴,系浙江台州市临海县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先后担任过台州市天台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三门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2006年调任温州市瓯海区委书记。
温氏效应
温州商人之商道
关于温州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地区,建城已有 1600多年历史 温州土地资源十分匮乏,自古有“七山二水一 分田”之说。恶劣的自然条件,让温州人具有 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挑战精神。于是较早的形成 了商业文化,人们“富贵而不务本”,纷纷走 上了经商之路。在南宋时期,永嘉县的商业税 是全国各县商业税的7倍多。
暴富的温州人
关于暴富的温州人,上世纪80年代的版 本是:10个手指带满金戒指,但到了90 年代变成:身上挂着几十把房门钥匙。 在温州,有一个老头,身上挂着60把钥 匙,重达10余斤。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按 照钥匙的顺序,挤上公交车挨家挨户收 租金。一天跑两户,一个月正好收完一 圈。
温州商人之商道
温州地区的传统经营是:石刻、竹编、 弹棉、箍桶、裁缝、理发、厨师和挑担 卖糖、小百货。 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法规的日益完善、 温州商人经历了很多挫折,但温州商人 的商道却广为传诵
温州商人之商道一:强烈的创业欲望
温州人个个都渴望有自己的事业,有机 会就自己当老板。创业精神是创业成功 较为重要的无形资本,这种精神有三方 面的内涵: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善于变 通,三是勇于创新
温州商人之商道二:积极寻找商机
“钻空子”的思维,使得他们往往能从 “没有市场”处找出市场
温州商人之商道三:抱团精神
温州人认为:经营关系是很重要的,建 立起利益联盟,让联盟内的生意伙伴的 利益获得均衡,是商场上有益的潜规则。 温州商会、行业协会使他们实现资源共 享、互利互助。
温州商人之商道四:善于炒作
温州认为:经商办企业就应该炒,炒 才能成就大业。
温州商人之商道五:讲义气、诚信
温州人采取或薄利多销或大大让利的手 法,都使他们在商场上屡屡得手。 温州人认为诚信就是财路。
周万顺的原型
周万顺的原型
周万顺是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中的一个人物,他的原型是温州女商人王荣森,王荣森人物简介如下:
王荣森1951年出生于温州文成县,她曾在文成县机关工作十多年,后在温州市区从事服装生意,经销温州服装、皮鞋。
1997年,王荣森包下延安30口油井的开采权,但最终失败。
投资石油失败后,王荣森在陕西着“赌命”的生活,此后王荣森在温州一家企业打工,成了一个普通的打工者。
2008年,温州媒体评选“30位影响温州经济人物”,王荣森位列其中,此时她的身份是温州国珍专营店店长。
尽管是一段失败的经历,但它可以让世人了解一名温州人在人生的挫折与沉浮面前的不屈与担当。
“女富豪”胡洁前传
“女富豪”胡洁前传对于胡洁的背景,一篇转自新浪博客《温州天空传来德国的问候!》在网络转传,内容提到:胡洁,原籍是温州瓯海区梧田街道慈湖北村人,祖辈务农,家境贫寒。
六岁时遭养父性侵犯,养父入狱,心理遭受严重创伤落下阴影。
16岁时便和同村大队会计私通,19岁时,胡洁已和5个中年男人同时保持肉体关系。
初到温州市,胡洁通过原来的相好李某的帮助在鹿城区申领了个体户执照,开始了自己的商业生涯—摆地摊,不久便搭上一个离异的温州个体户,此人五十出,许诺给胡洁10万元开个饭店,两人闪婚。
婚后不久,胡洁将丈夫的违法经商行为和盘托出,紧接着提出离婚,以女儿赡养费的名义霸占丈夫全部财产12万人民币。
在老公入狱的同时,胡洁迅速和Z姓男子结婚, Z姓丈夫通过关系,盘下了濒临倒闭的农村集体所有的刀叉铺,胡洁在掌管家里不锈钢刀叉作坊进出货的过程中,瞄上了经常帮她免费载货的单身司机杨胜华,此人是当时温州市规划局局长杨秀珠(大贪污犯,现潜逃)的司机。
由此,胡洁讨得杨胜华的欢心,杨胜华答应胡洁帮她搞到贷款更新工厂设备,不久胡洁便再次怀孕,逼迫杨胜华“奉子成婚”。
婚后,胡洁叮嘱杨胜华每次都要记下杨让杨胜华办事的前后过程,尤其要杨胜华留意每个项目的来龙去脉和项目金额及过手钱数,胡洁自己悄悄的记下了一本流水账,留作后用。
胡洁、杨胜华提出了让杨秀珠帮忙给批块地,同时让杨帮忙解决银行贷款,杨秀珠给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的主任打了招呼,美其名曰:“照顾关怀一下民营企业的发展……”几天以后,位于滨海园区2道11路和12路之间69亩园区用地有了新主人。
然而,好景不长,杨秀珠贪污东窗事发,杨携全家潜逃欧洲,杨在临逃之前,托付杨胜华照看和处置自己在上海,杭州等各地购置的房产等事项,胡洁敏感的意识,自己可以趁人之危,黑吃黑地狠捞一把的机会来了!于是她唆使杨胜华以遮人耳目的借口说服杨秀珠将房产过户到自己的名下,同时也让杨胜华将其所有储蓄和房产转到女儿名下。
创业案例温州人创业成功案例
温州人创业成功案例盯住赚钱机会,温州商人从一无所有到八千万家产温州人之所以是中国最会赚钱的群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盯住别人没发现的赚钱机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一步步将生意做大。
有一个温州姓李的老板,从一无所有到8000万元家产的发迹史,就能够充分证明这一点。
当初,李老板一无所有,穷得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
当看到别人做生意,赚大钱,过上好日子时,他眼热了。
但自己没有本钱,咋办呢?左思右想,毫无办法,他就到处走走,看看有没有出路。
这一走,就走出了一条路来。
他发现,城里人开始讲究了,居室都布置得很好,清洁卫生每日都做,比如拖地。
一块布抹地很费时费事,如果改用棉质拖把,那就方便简单多了。
制作棉拖把有何难呢?于是,他就四处去打听,看看能否弄些材料,结果,他在一家大棉纺厂的垃圾堆里,捡回了许多厂家丢弃的碎棉布条。
他便利用它们,分理出来扎成各种拖把。
拿到街上试销,每把可卖到2元钱。
对,就先干这个无本生意。
于是,他便放手干开了。
一年之后,他居然积蓄了500多元。
有了这500多元,他便考虑,怎样才能迅速致富呢?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利废这一行最有搞头。
于是,他又改变了只扎拖把的单一产品结构,东借西凑,弄了点资本,购买了缝纫机。
他把捡来的破碎棉布中稍大的布块,拼缝成童装,细小的,便扎拖把。
这样干了半年之后,赚了5000多元。
这时候,李老板的眼光放得更远了。
他瞄准市场上毛毯热销,专门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棉纺厂、化纤厂中收购各种边角料,运回后,筛选分拣,那些大块的制作成童装;细小的,不再制作拖把,而是剥理成丝,纺成丝线,编织成各种毛毯,或者挂毯。
比如童装,每件成本相当低廉,原材料连同人工及各项开支打进去,也不过3—4元,而大宗批发,一般都在10元以上。
那些用彩色化纤边角料编织而成的毛毯,则色彩鲜艳,构图巧妙,又结实密匝,因此,深受用户欢迎。
产品销往全国各省。
尝到甜头后,李老师又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除了生产加工童装、毛毯之外,他还把业务扩展到饮食业上来。
一个企业史上的女死刑犯
一个企业史上的女死刑犯这个世界上,除了若干个心碎的家人,很少还有人记得曾经有过一个叫郑乐芬的温州妇人。
1991年,她以投机倒把罪被执行枪决。
郑乐芬是1986年温州抬会事件的主角之一,在那次台风式的金钱游戏中,有30万人卷入其中,8万多户家庭负债累累,倾家荡产,当政府决心整治此事件的时候,郑乐芬被选中,成为罪大恶极的首犯。
“抬会”是浙江南部对民间融资活动的一种称呼。
80年代初期,温州民间企业已经十分发达,对金融的需求迫在眉睫。
1984年9月,在一家国营医院当收发室工人的方培林在苍南钱库镇办起了新中国的第一家私人银行――“方兴钱庄”,第二天,钱庄就被当地政府查封。
从此,温州的民间金融只好被迫转入地下。
私人业主无法从国营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又不可开办民间钱庄,资金短缺成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难题,在这样的情形下,一种被称为“抬会”或“排会”的信贷交易活动便悄悄地在温州各乡村开展了起来。
它最初出现在几个人之间,个人都出一笔钱,形成一个互助性的“会”,用钱的人付给其他人高于银行的利息。
资料显示,在1985年前后的温州,以这种方式进行流通的民间资金已超过了3亿元,成为当地私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金动力。
当时几乎所有的业主都从“抬会”中借贷或出贷过资金。
曾经因为替美国海军陆战队制造军徽而闻名一时的金乡徽章厂厂长陈加枢回忆说,“当时工厂要发展全靠地下渠道,最多一次可借到1000万元。
”由于缺乏法律的保护与规范,“抬会”之运作纯靠乡亲间的个人信用保证,在平常时刻并无太大风险,然而到了经济快速成长和资金供求失衡的时候,就会引发意外的事件。
1986年,国内经济趋热,资金渴求陡然增大,常规的信贷效益无法满足越来越大的借贷需求,马上有人想到了高息融资,先是小心的尝试,再是大胆的扩展,很快,一种新的近乎疯狂的金钱游戏开幕了。
郑乐芬是永嘉的一个家庭妇女,丈夫蔡胜南是县汽车客运站的职工,据熟悉的人回忆,郑长得圆脸胖身,为人热情大方,她没有读过几年书,结婚后就在家里做点针头线脑的小生意,永嘉是私人企业十分活跃的地方,早年十分出名的桥头钮扣市场就出在此县。
温州商人的经商秘诀
温州商人是一群神秘部落,他们往往能从没有市场处找出市场,从鲜为人知的边缘经济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
温州人的成功,得益于他们特有的创业风格和经营手段。
天下没有不敢去的地方温州老板无论在哪里都能创业,都能很快在当地扎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
李方源是温州颇有名气的印刷设备经销商,去年他移师南京,欲占领南京网印设备市常公司到了南京,但怎么开展业务呢?李方源展示了温州老板经商的“套路”,先是摸清一大批在南京经商的温州人的下落,然后挨门逐户地拜托他们为其承揽一点业务,拉开一张有几百户的“老乡网”。
同时,他利用全国个私企业工作会议在温州召开的机会,在会场上结识了不少南京商客,尤其是与本行业有关的客户,然后在南京招兵买马。
多年前“温州货”质量低劣的负面影响在南京人心目中烙印很深,产品推销举步维艰。
李方源艰苦寻觅、耐心等待,机会终于来了。
在全国印刷材料展销会上,他请专家介绍他的产品,并给企业免费使用。
这么一试,国内企业都知道他的产品不错,上门推销容易多了。
一传十,十传百,到了今天,他的公司在南京的信誉已很好了,基本上不用上门推销,坐在家里就有客商慕名而来递上订单。
公司也开始赚钱了,整个过程不到一年,李方源就在南京站住了脚。
温州人能吃苦,比如出门买不上火车票就可以躺在人家座位底下。
“适应人家的要求,我们才能生存、才能赚钱。
”浙江温州商城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林这样说。
他在杭州边上的富阳农民城里建了一座温州商城,从设计施工到产业规划,“每天都想怎么才能适合杭州人、富阳人的要求,适应当地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
”有了这种适应能力,温州的产品具备了竞争实力。
时间可以准时,款式可以按要求不走样,价格可以最低,低到令人难以相信。
但问题就出在这“低得令人难以相信”的价格上,因为价低而又质优是有限度的,一旦低于这个限度,在别处一般是不会接受订货的。
但温州人没有让客户失望的习惯,再说到了家门口的生意放跑了,在自己是失败,在别人是笑话。
最终,七八元钱一双的“礼拜鞋”满足了鞋商的要求。
温州商人的经商之道
温州商人的经商之道
温州商人的经商之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敢于创新:温州商人对市场变化敏感,勇于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
他们敢于冒险,追求创新,不断寻找新的商机和发展机会。
2. 独立自主:温州商人注重个人的独立自主,他们不依赖于政府或其他实体的支持,更加注重市场化的经营活动。
他们相信市场经济的机制,通过自身的能力和努力获取商业成功。
3. 快速反应:温州商人普遍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对市场需求和变化作出及时的调整。
他们往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并迅速实施,以适应市场的竞争和变化。
4. 家族企业传承:温州商人在家族企业传承方面做得较好,他们注重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传承家族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智慧。
这使得温州商人能够保持商业活力并延续企业的价值。
5. 互助合作:温州商人之间有着较高的互助合作意识,他们以合作和共赢为原则,互相支持和帮助。
这种互助合作的精神在温州商人的社群中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扬。
总的来说,温州商人的经商之道注重创新、独立自主、快速反应、家族企业传承和互助合作。
这些特点使得温州商人在中国乃至全球商业领域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温州人的生意经
温州人的生意经,说到底就是“致富经”。
为了致富,他们不怕走遍“千山万水”,不惜说上“千言万语”,不惧寻找“千方百计”,不怕历经“千辛万苦”。
正是凭着这本“吃苦经”、“创业经”,温州人才能够四海为家,不因小而不为之,最终赚得“盆满钵满”。
十几年前,省温州市曾以生产假冒伪劣的商品闻名,如今,它却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与民营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在温州755万人口中,有60%到70%的人在经商,这些人中又有200多万人走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跨出了国门。
不过,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温州人做生意,大多是前店后厂,规模不大,生产的也都是小东西,所谓小商品大市场,如果你现在到温州去走一趟,你就会发现,这也早已是老皇历了。
用故事阐释温州人的生意经故事一徐勇水是温州打火机生产商,温州的打火机没有自己的品牌。
这些年,大多为国外厂商做贴牌加工。
后来徐勇水醒过来了,“13年的历史,现在我们才醒过来,我们也曾是想做品牌,可是我没有条件,一个质量不过关,一个各方面的情况还不够成熟,现在应该是成熟了,我们打上…威众‟的品牌,我想不久的将来,世界打火机还是温州人说了算数,那既然是温州人说了算数,总得有牌子呀,你没有牌子,你不是温州人说了算数。
”故事二温州的某些制衣厂几乎看不到车间和厂房,以生产休闲服为主的美特斯.邦威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在它的总部除了几间业务洽谈室和几台电脑,看不到太多的东西,公司总经理周成建称之为虚拟经营。
他说,其实虚拟经营是一种借力,象美特斯·邦威能在短短的这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主要就是用了虚拟经营的生产方式。
特点是它能使避开大而全、小而全的这种重复建设,走专业化分开之路。
故事三在奥康集团的皮鞋生产车间,充满了现代化大工业的气息,每一只皮鞋都要经过固定的程序才能完成,各种辅料按要求摆放在指定区域,地上见不到任何边角废料。
管理的强化,来源于温州人对品牌意识的觉醒。
从自筹的3万元资金起步,13年的时间里,王振滔通过一场品牌革命,把奥康从一个农村小作坊,变成了一个净资产3亿多的鞋业集团。
温州商人的独特风格
出钱 出力, 一定要在竞标 中拔得头筹。因此, 在
全 国很 多城 乡 都有 以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
一
设计施 工到产业规 划, 每天都想着怎么才能适 合杭 州人 、 富阳人的要求。 结果, 温州城如期建 成 , 虽然亏了 , 他 钱 可在杭州赢得了 1 好声誉 , 为他 以后的事业铺开了 道路。 在许 多时候, 温州商人敢 于 “ 在 低得令人难
G
温州商人 的独特风格
文/ 王春华
温外商人的成功并非来 自偶然 , l 温州商人的成功来 自于他们的自信 , 他 们的机 敏 , 们 的友好 , 们的诚 恳 。 他 他
一 ,成温 一商,市 找州不商 有鲜缘特 条慧能具 到人经场 独商敬人 提人益处 血,从 市世的 特知于 场的没 起他。 路人他 的的夹 温们有 。无州 经边们 从功缝 温往中 州往杀 商得有 智 济的 为佩出
踪迹。
拓 展 ,不断 寻找 一 个 个 新 的生存 空 间。正 因如
此, 温州商人在全 国分布最广, 南至三亚, 北到
漠河, 西抵拉 萨, 东临青岛, 到处可见 温州人 的
创 业风 格 和经 营手段 。
改革开放初期 , 当绝大多数农 民还是沉浸
越有风险越 向前。 温州商人天生具有闯荡江 湖的能力, 是风 险越 向前。 越 温州老板 无论 在
的背后, 我们不难发现温州人 的成功模式: 常常
是集中强大 “ 兵力” 攻下一座 “ 城堡” 而后从家 , 乡 “ 安 营扎 寨, 搬 兵” 守住 阵地 , 除非是市场衰
落, 否则绝 不后 撤 。
许, 大 多 温 州人 对达 尔文 及其 “ 者生存 ” 绝 数 适
理论并不知晓, 但他们 以实事向世人显示出了自
温州八大王
1982年1月11日,中央政府刚刚下发了紧急通 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在这 场全国性的斗争中,浙江省将温州作为重点,温 州 将乐清作为重点,乐清将柳市作为重点,柳市的一 些冒尖户被当作重点中的重点。省委派出工作组进 驻柳市,时称”八大王 “的八个冒尖户 。
三、投机倒把罪
• 投机倒把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主要指 一些人凭借手中的权力,通过计划或者走 后门,搞到平价的紧俏产品,然后囤积居 奇、翻手倒卖,经过环环转手,层层加码 ,最后以较高价格卖给最终使用者或者消 费者,发民众之财。2008年1月15日《投机 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的取消,标志着 投机倒把行为的正式谢幕退场。
温州模式四大新特点。
• • • • 一是资本流动跨区域化。 二是家族企业现代化。 三是企业发展国际化。 四是经济发展自律化。
小结 一、小人物也有大 智慧。 二、政治环境影响 着经济发展
二、温州八大王事件发生背景
社会背景 温州经济发展是以“温州模式”为起点,“温 州模式”特征是个体经济,实质是私有制经济。但 是,在计划经济年代,个体经济不是很光彩的职业。
长期被歧视的“个体经济”,承担沉重政治与经济 压力。社会上经常搞打击投机倒把运动,他们都是首当 其冲的“打击对象”,市“打办”、派出所经常找他 “麻烦”。
浙商代表
• 杨元庆,浙江舟山人,现任联想集团董事长。 • 马云,杭州人,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 创始人。 • 丁磊,宁波人,1997年6月创立网易公司。 • 陈天桥,绍兴人,盛大网络董事长。 • 李书福,浙江台州人,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 • 宗庆后,浙江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 经理。
三、从“八大王事件”到“温州模 式”
著名的温州商人的故事
著名的温州商人的故事《说说那些著名的温州商人》提起温州商人,那可真是大名鼎鼎啊!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让人听了既佩服又觉得有意思。
温州商人就像是一群有着超级魔力的人。
他们不怕吃苦,不管多累多麻烦的事儿,都能咬着牙干下去。
记得听人说过一个故事,有个温州商人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为了省钱,自己拉着板车去进货,大冬天的累得满头大汗,可他一点都不在乎。
哎呀呀,这种吃苦的精神,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他们还特别有魄力,敢想敢干。
看到个商机,二话不说就冲上去,哪怕大家都不看好,他们也能坚定地走下去。
就像有个温州商人,当初想要搞一个新的产品,周围的人都说不行,肯定失败,可他根本不理会,硬是靠着自己的执着和努力把生意做起来了,最后让那些说闲话的人都闭了嘴。
温州商人的脑子那叫一个灵活。
他们总能想出各种新奇的点子来赚钱。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个温州商人发现人们喜欢吃某种零食,但是市场上卖的都比较贵。
他灵机一动,自己找了个小作坊做出来,价格便宜好多,结果一下子就火了。
这就是能抓住市场需求啊,不服不行。
而且温州商人还特别团结。
在外面遇到困难了,大家都会互相帮忙,一起想办法。
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特别温暖。
这种团结的精神让他们在做生意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学学温州商人的这些优点。
不怕吃苦,有魄力去尝试新的东西,脑子灵活一点,再加上团结互助,这样不管做什么事儿,肯定也能做得不错。
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部部精彩的电影,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每次听到这些故事,我都在想,要是我也能有他们那样的精神和本事该多好啊。
虽然我可能成不了他们那么厉害的大商人,但是至少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总之,著名的温州商人的故事真是太精彩了,充满了智慧和勇气。
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的动力和信心。
让我们一起向温州商人学习,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吧!。
温州诚信守法的企业家典范 案例 故事
温州诚信守法的企业家典范案例故事《温州诚信守法的企业家老王》在温州啊,有这么一位被大家视为诚信守法典范的企业家,他姓王。
老王的故事那可得从头说起。
想当年,老王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那真叫一个不容易。
他是做服装生意的,为了找到好的面料,他几乎跑遍了全国的面料市场,磨破了不知道多少双鞋。
有一次,他去一个特别偏远的地方找一种特殊的布料,那地方交通不便啊,他倒了好几趟车,还走了好长一段山路。
到了地方后,人家面料厂的老板看他这么执着和诚恳,就决定和他合作。
老王对服装的质量那可是把关得特别严,每一道工序他都要亲自盯着,就怕出一点差错。
记得有一次,一批衣服在生产过程中出了点小瑕疵,其实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但是老王坚决不允许这批衣服流入市场。
他说:“咱们做企业,靠的就是诚信,不能坑了消费者。
”然后带领员工们加班加点地重新制作,虽然成本增加了不少,但老王觉得值。
随着老王的生意越来越好,来找他合作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一次,有个合作伙伴想偷偷在合同上动点手脚,想占点便宜。
没曾想老王那眼睛可尖了,一下就看出来了。
老王当时就严厉地说:“咱做事得规矩,守法是底线,这种小动作可别搞。
”那个合作伙伴羞得满脸通红,赶紧改回了合同。
除了在生意场上诚信守法,老王在对待员工方面也是没话说。
他从不拖欠工资,福利待遇也特别好。
有员工家里遇到困难了,老王总是慷慨解囊。
大家都特别服他,也愿意死心塌地跟着他干。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王的企业越做越大,但他那颗诚信守法的心一直没变。
他常对年轻的企业家们说:“咱温州商人就得有咱的招牌,诚信守法才能走得长远啊。
”现在提起老王,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他就是温州诚信守法企业家的杰出代表。
他的故事一直激励着大家,让大家明白,只有坚守诚信守法,企业才能长久发展,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这就是老王的故事,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温州企业家的故事。
温州的另类“富二代”
点荒 诞的段 子 : 生产任 务没 有完成 ,问生 产车 间时 ,车
间会 回答配 件物料 没有 到 ;问采 购会 回答 因为配合 厂家 配合 得不够 好 : 问配 合厂家 ,对方 则告诉 他们 是因为 再 材料 厂铜材 不能 及时提 供 ; 料厂 则回答 ,因为智 利发 材
报 酬 ,不 允许利 用上 班时 间。工联 要为工 人们 组织各 种 活动 , 从各种 比赛 、 晚会 ,每月一次大活 动 、两次 小括动 , 同时 内部 人员要接受 多次 培训 。
战 略 的改 变 在 几 年 中循 序 渐 进 ,直到 今 天 ,瓯 海 拥 有
10余 人的 庞大开 发 团队 。由绘 图 、做版 、工 艺 分析人 0 员等组 成 。每 年都会 花 1 0万 元以上 收集版 型供 合作方 0 挑选 。为了配 合信 息化运 作 ,王 风华甚 至 自己投 资开发 了企业 管理软 件产 品。这种 做法使 瓯海 眼镜 有点像 一个 设计 与生 产 相结 合 的外 包公 司 ,让 C K、Pe ri 、 iceCadn Gu s e s等大 牌 认命 其为 指 定代 工 商 ,也 成 为 了沃 尔玛 、 TS E CO等大型零 售连 锁的供应商 。 但这 种 变 化 的最 终 目的 是进 军 外 贸 ,从港 澳 公 司
我输送培养 ^
追根 究底 。质 量 问题 其 实 是 个 理 问题 。 他 又 做 了 个奇怪= 决定 ,任命副 总监督生产 , 自己负责建 设团队 。 白 勺 他 在瓯 海眼 镜设 了个 “ 工联 ” ,看似 “ 工会 ” ,实则 更像 学校 中的 “ 学生会 ” 。 他的灵 感来 自上学 的经历 ,以及邓 小平 的一句 “ 让
温州奇人潘德孚:蛰居冷巷里的智者
温州奇人潘德孚:蛰居冷巷里的智者温州民间一位耄耋中医竟然迷恋上“生命研究”,著书立说诠释自己的主张,不顾年迈,积极参与国内外一些中医高端论坛。
有趣的是他的生命研究成果得到中科院古代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的认可,他的“生命”主张也引起我国中草药数据收集负责人刘延淮的关注,愿意与他一道筹划全球中医药治疗癌症高端交流会。
更加有趣的是,他居然涉足与中医风马牛不相及的汉字编码研究,在汉字编码界占有一席之地。
这位老者便是有“温州奇人”之称的潘德孚。
他到底“奇”到何种程度呢?他的“生命研究”和汉字编码又是何物?记者领着你一起去探“奇”。
冷巷里的医寓潘德孚住在一条叫解放街后巷的巷子里。
繁华的解放街近邻会有这么一条小巷,古老的建筑物在这里静静蛰伏着,它们的住民过着与繁华都市格格不入的慢生活。
记者脑中倏生一念:在这样的巷子里住着一两位奇人那是一点也不稀奇的。
寻到潘德孚医寓,是幢矮老房子,有简单的装修。
他的诊室更像是书房。
跨进他的诊室,视野里是两大橱图书,记者稍稍浏览一下,书目甚是庞杂,医籍之外的图书倒占了大部分。
潘德孚虽无仙风道骨,却也清奇。
采访他记者没有直奔主题,开始自由聊天,他的思维很活跃,逻辑又很严密,这令记者异常吃惊,在这位“30后”面前,属于“60后”的记者有吃力的感受,他的富有跳跃性的思维使人接受起来竟有点困难呢。
他聊着聊着,突然转身从书橱里抽出一本书,随手翻开,找出一段文字来佐证自己的言论,这个动作可是一气呵成的,一点也不拖泥带水……人的一生中有些经历是可以一笔带过的,有些是该浓墨重彩的。
潘德孚说。
如拍电视片,长镜头不能缺少,但给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特写镜头。
潘德孚讲起了自己的“长镜头”:我于1961年自学中医,这当然是生活所迫,学中医是一辈子的事业,中医药无法穷尽,因为太博大精深了,不过入门后,看病所得养家糊口便不成问题。
我生性好强,并不满足于看小病,我有成为名中医的野心,后来相继师从著名老中医方鼎如、胡天游、谷振声等,这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八大王案件
八大王案件开放分类:改革温州“八大王”作为温州早期私营经济的领头人,被打压后影响不小。
曾担任温州市委书记的袁芳烈日后回忆说,当时因为对“八大王”的处理,柳市刚蓬勃兴起的家庭工业一下子被打了下去,致使当年柳市的工业产值下降了53%,对整个温州市的经济活力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编辑摘要八大王案件- 投机倒把由于投机倒把罪的行为内容过于庞杂,所以变成当时刑法的三大“口袋罪”之一,在经济领域里,有“投机倒把是个筐,什么罪都可往里装”的说法全国性的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斗争,浙江省将温州作为重点,而温州将乐清作为重点,乐清将柳市镇作为重点,打击的重点对象就是柳市镇的“八大王”。
这就是后来流传甚广的乐清县柳市镇发生的“八大王案件”“八大王”事件成为之后温州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八大王”的闯劲儿,“八大王”的敢为天下先,“八大王”对财富独有的商业精神,始终为温州商人引以为荣“八大王”所摊上的“投机倒把罪”,已经在1997年3月从《刑法》修订案中删除,经济犯罪中不再有“投机倒把罪”这一罪名。
2008年1月23日,适用了20年的《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也“寿终正寝”,被宣布失效昔日的“八大王”,到2009年初,除“旧货大王”王迈仟于1995年去世外,有七人健在。
但之后“八大王”中没有一人能再现当时的辉煌。
如今,他们大多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历史不会忘记这些为“温州模式”曾经付出勤劳与智慧的先行者。
在中国私营经济发展史上,“八大王”的故事成为一个特殊的符号,之后很多研究者都不能绕过这一“历史事件”有市场头脑,通过熟人和关系搞到紧俏商品,然后加价卖出,从中获取利润,应该说这是商人最基本的商业游戏;通过长途贩运,把偏远地区的蔬菜或是水果拉出来卖了,这在现在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然而,这在当时就可能被定为投机倒把罪,要被判刑和坐牢。
中国往事30年投机倒把,指的是以买空卖空、囤积居奇、套购转卖等欺诈手段牟取暴利。
在计划经济年代,它被广泛运用于对个人经济交易行为的限制。
《温州老板是怎样炼成的》(9)温商究竟还缺什么?
《温州老板是怎样炼成的》(9)温商究竟还缺什么?《商界名家》记者走进温州,试图感受温商转型最真实的脉动。
“品牌温州”已见胎动《商界名家》记者穿行在温州工业区中,映入眼帘最多的就是各种工厂——皮鞋、服装、打火机等。
厂房不高,规模也不大,即使是在全国叫得很响亮的知名品牌的总部和厂房,也没有之前想象中那种逼人的气势。
而在温州的老城区,则是另一番景象:房子甚至有些破败,但是却是异常密集,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鳞次栉比。
它是如此之小——的士费不会超过起步价10元,要到对岸的永嘉县就要通过轮渡,但是这里却让很多人——懂商的,不懂商的都投以关注的目光。
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统计,目前温州有中小企业30多万家,占据了本地经济主体的99.99%,在全国各地,有上百万温州人创办企业3万多家,个体工商户37万户,在天南地北建起了40多万个销售网点,构筑了庞大的市场网络。
“大部分温州民企在原始积累阶段也都是带着血的。
”在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并不只是一味替本地的民营企业说好话,但他也反复强调“温州人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和能力,认为这才是温州人身上最宝贵的财富,也应是外界关注温州商人的核心问题。
“至于什么叫‘特别能创业’,这个你就慢慢体会吧。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商人”,温州商人在创业阶段的确有很多共同的成长基因,第一代温商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一开始也没有雄厚的资金,虽也有人成为一闪而过的流星,但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始终保持着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
他们法宝何在?采访中,有人笑称:早些年,你今天在电视上看到外国时装周上那些最新潮的时装,用不了多久,在温州市场上就会出现极其相似的款式,并随之销售到全国各地。
他们的做法是:先委托国外的亲戚在服装节上以高价购得新产品,乘飞机带回温州,连夜拆开,从里子到面料,从领口到袖口,从口袋到门襟,一一解剖,然后将式样图交给大师傅做出样板,交给裁剪部门。
温州人善于仿造,尤其是在他们的创业初期。
不仅服装如此,小到钮扣、打火机,大到皮鞋、家具,他们都能如法炮制!在温州,几乎没有一家企业的商品是以大取胜的,不像宁波、杭州的一些集团,生产空调、冰箱甚至汽车,很多温州企业家都不怕说自己的厂家很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光彩!""#$
经营有道
解剖
温州
商人
!肖远金
温州商人往往能从“没有市场”处找到市场,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市场混乱中寻找商机,从鲜为人知的“边缘经济”夹缝中杀出血路。
他们的成功,得益于他们特有的经营手段。
精湛的攻伐谋略
温州人多地少,决定了温州人只能向外拓展,不断寻找一个个新的生存空间。
也因此,温州商人在全国散布最广。
最初,他们以手工为主要的谋生手段,如理发、补鞋、裁缝,一个个散兵游勇燕子般地南来北往。
后来,他们发现各地时常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纷纷开辟新的商场或商品集散
地。
每到这时,“散兵游勇”们就会聚
到一起,出谋出钱出力,一定要在竞标中拔个头筹。
也因此,在全国许多城乡都有以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一条街。
目前,在欧洲、美洲甚至非洲都出现了温州人经营的网点。
温州人攻伐之术的特点是:集中强大“兵力”攻下一座“城堡”,而后从家乡搬来很多愿意经商的“兵勇”安营扎寨,守住阵
地。
可以说,这是运动战和阵地战的
巧妙结合。
灵活的市场定位
温州老板有个特点:年轻,头脑灵活,有灵活而准确的市场定位,见到什么市场前景好,认准了立即掉转枪口投资。
举凡服装、皮衣、皮件、建材、陶瓷、灯具、印刷、电器等等。
一个温州老板在他的投资生涯中,可以涉足数个不同的领域。
只要能带来利益,他们几乎没有不敢去投资的地方。
神奇的拼抢速度
%&’#年春节,
一位温州华侨从美国家里打来电话:“美国警察总署消息,美国警察要换服装,#$万人,需要(’万副标章,每人两套就是%#"多
万。
你们可不可以做?”两个温州个体
户心急火燎地直奔美国,向美国警察总署长阐述意向。
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一流标章,两个温州老板
不温不火地说:“中国有句古话,‘耳听
为虚,眼见为实’,请你们派两位专员到中国去看一看,费用我们全包。
”两位警察署官员来到温州,工人当场表演了从投料到成品只需#)分钟的过程,美国警察署的头头们一看,价格只是美国军工厂的%*!不到,而且不需要订金,(’万美元的买卖立刻成交。
温州人如法炮制,做成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标章的生意。
独特的融资方式
温州老板做生意很少从银行贷款,他们有自己的融资渠道。
一是朋友互助。
温州人老乡观念很强,极富互助精神。
二是赊货变现。
温州有一绝:卖人参。
全国的参茸市场不在出产地东北,反而在千里之遥的温州。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同等级人参,东北供货价是!"""元*公斤,而在温州却只卖%&""元*公斤,旁观者傻了:明摆着赔本买卖,温州人是图热闹,还
是图好看?然而,温州老板却不这样
・!"
光彩!""#$
经营有道
阿三曾经的梦想是当科学家。
%&&$年,当了#年陆军防化兵的阿三转业后进了县城的一家化工厂做技术员,可是没过多久,他就成了一名下岗工人,忧虑徘徊之际,他想到了自己创业。
没有资金,要做大生意不可能,投资少见效快的小本生意对自己再适合不过。
筛选了众多信息之后,阿三到市经济开发区进行考察。
一天中午,他被开发区排成长龙的车队所吸引,好奇的他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排队等候洗车的队伍。
阿三索性在这里观察了一天,结果他发现,开发区内的’家洗车房生意都很好,都有车在排队等候,一天下来,有四五十辆车的业务。
他在心中暗暗算了一笔账,十几分钟洗一辆车,每洗一辆车收费%"元,一天下来的利润少说也有二三百元。
阿三心中一亮:这个项目不正适合自己吗?
阿三把洗车场建在了县城。
江苏涟水是一个有着百万人口的大县,经济环境很好,尚没有专业的洗车场。
洗车不需要专业技术,租好一个场地,购回一个高压水枪,办好相应的营业手续,%&&(年’月,
阿三的洗车场开了张。
因为是独家经营,阿三占尽了先机,生意出奇地火爆。
#个月后,随着业务的增多,阿三很快扩大
了场地,雇用了工人,并增加了为汽车打蜡等相关的业务,将小小的洗车场办成了专业的汽车美容店。
这样辛苦一年下来,阿三有了’万元的积蓄。
开办洗车房以后,阿三对与汽车美容的相关信息特别留心。
%&&)年,他在报上看到有关国外绿色环保洗车的介绍,对无水洗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巧远在韩国从事轮胎技术研修的二哥回家探亲,为他带回了一瓶无水洗车液,阿三高兴万分,当即拿它和用水洗车进行对比试验。
如用水洗车、打蜡上光的两道工序,需要半小时左右才能完成,而韩国的这种无水洗车液洗一辆车只需要%"分钟,在成本相近的情况下,无水洗车液不用水、省时、省电、省力的特点格外突出。
对洗车行业有着深入了解的阿三马上就明白了一个巨大的机会降临到了自己的面前。
带着这瓶无水洗车液,阿三找到了在化工学院从事科研的舅舅,通过科学的检测,阿三得知,这种韩国产无水洗车液是由活性剂、乳化剂、渗透剂、上光剂等多种成分组成,具有极强的去污效果,能一次性完成汽车的清洗、去污、上光、打蜡等工序,并能自然形成一层高分子保护膜,对车漆表面起到防止紫外线、雨雪腐蚀、
阿三创业
!吴建军
看。
在他们眼中,人参不是货而是现
金。
他们的一般做法是接到人参后,迅速在市场上销售,哪怕低于进货价,变现后获得的现金一年可以做成五六笔生意。
这样到年底,人参生意虽然亏了,其他买卖可赚了不少钱,盈亏相抵,利润颇丰,这样温州老板就有了一个货源不断的“民间银行”。
他们正是用这种巧妙的融资方式,来增加流动资金,再将其投入到最赚钱的地方。
积极的务实精神
温州人不空谈,不幻想,也不怨天尤人,国家投资少,就自己建设;没有资源就搞眼镜、打火机、纽扣等小玩艺儿;科研教育水平低,就开办手工工厂……总之,要干事业就要改变现状,要挣钱就得面对现实,干实的。
温州人不爱炒股,对此,连精明的上海人也搞不明白。
一向以头脑灵活、精明能干著称的温州人,超前意识强,勤劳而不落后,事事都走在国人前头。
可是,他们却唯独对股市避而远之,尤其是那些“大款”,投入资金炒股的更少。
对此,温州人解释得极为简单:不熟不做,不实不干。
做事情从功利出发,而且毫不掩饰,这便是温州人。
娴熟的模仿技巧
温州人的生意是从青菜小葱小鸡小鸭中“孵”出来的,因此,没有模式,没有传统。
好在温州人有一副非常强的模仿头脑。
曾经是温州四大经济支柱的纽扣、皮鞋、服装和打火机,最初无不来自于模仿。
纽扣只要从外地或国外买的衣服上拆下几颗,仔细研究一番就能够生产。
皮鞋仿意大利的,服装仿法国的,打火机仿日本的。
温州有很多的同胞散居世界各地,当他们回到家乡,其穿着和用品就成了生意人的目标。
到手以后,一夜就可将它解剖完毕,在这个同胞将要出国的前夕,会看见跟自己使用的东西一样逼真、一样精美的仿制品已经摆在了橱窗里。
如今,许多温州的企业已经非常注重建立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独立的产品,将原先的产品大大提升了一个或好几个档次。
编辑
何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