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中国的地形教案第一课时(湘教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2.1.1 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湘教版)

2.1.1 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湘教版)
较崎岖的高原, 2/3
统称山区。
吊桥
想一想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 展有哪些影响?
我国地形的有利影响
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山区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我国地形的不利影响
山区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地面崎岖,交通不便; 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
因 地 制 宜
课堂检测
中国的地形(一)

第二章 第一节
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
专题
运用相关地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
——以中国为例(1)
学法指导 如何描述某地的地形特征呢?
单一或复杂多样? 地形以什么为主? 什么地形分布在哪儿?
地面起伏大小? 哪儿高哪儿低?
说出中国主要的地形特征。
中国地形
丘陵10%
盆地19% 平原12%
山地33% 高原26%
中国地形类型构成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山脉纵横交织 ◀地形复杂多样 ◀地势西高东低
山 脉 纵 横 交 织
① 西北-东南
③ 东-西
山脉走向பைடு நூலகம்
指山脉在地表总体或大 致的延伸方向
② 东北-西南
④ 南-北
⑤ 弧形山脉
读图2-1,活动
依次找出
东西走向 南北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的主要山脉。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
衰草……”读图,完成下题。
1.“俯视太行诸山”,该山脉大致走向是( )
A.东西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图中序号①代表的山脉是( )
A.阴山
B.南岭
C.天山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4、通过地形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环境观,并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使自己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地势对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教学手段】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引入:(1)放映一段反映祖国秀丽山河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片中展示的各类地形。

(2)认一认,下面分别是哪种地形的景观(请把各自的地形类型名称写在图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3)请说出你家乡所在的地形区,并描述其地形特征。

二、新授(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课件演示:出现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沿北纬320 画出一条地形剖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下列问题,并进一步观察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1)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哪种地形?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部位?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什么部位?代表的是哪几种地形?(2)总结我国地势特点图表解析: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的是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指的是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由此可见我国的地势具有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板书: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引导学生读2.2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画一张简略示意图,完成以下活动。

填写表格(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三级阶梯的海拔高低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共2课时)第1课时山脉纵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课标要求1.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主要特征。

2.利用图文结合熟记按走向分为5种类型的山脉和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以及主要丘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八年级上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后面的中国地形的另外两个特点打下基础,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先让学生自学,再互学后交流展示,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

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须小组交流总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了解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的位置以及自然与文化特色。

2.了解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记住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特点及中国主要丘陵的分布。

3.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地势起伏等方面去认识和表述地形特点,去分析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列表比较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

2.分析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位置和分布。

2.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地理记忆和地理分析的能力,学会分析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的作用。

教学方法案例探究、学案导学法、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媒体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中国秀丽河山风光”的录像,播放歌曲《我的祖国》,让学生整体感受疆域辽阔、风光秀丽、山川俊美的祖国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激情和学习本节知识的热情。

讲授新课(提问)提到地形,我们自然的就想到了山地和山脉。

湘教初中地理八上《2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案 (1)

湘教初中地理八上《2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案 (1)

2021年春季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1、记住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记住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读图指出中国主要山脉的准确位置,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判断主要山脉的走向。

3、读图指出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准确位置,记住它们的名称,能描述它们的特点。

4、学会分析中国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中国地形基本特征对经济的影响。

以上是本节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本节的过程和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体现。

【重点难点】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的分布是本节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脉纵横交织,地势西高东低。

你知道哪里分布着高峻的山脉和雄浑的高原吗?你听说过“天府之国”的由来和“鱼米之乡”的故事吗?你去过如茵的草原和苍茫的大漠吗?让我们展开中国地形的雄伟画卷吧!(二)展示目标1、学生齐读目标2、教师边板书边解读目标(三)温故知新1、世界上的陆地地形有哪五种?展示表格总结各种陆地地形的特征。

2、展示各地形区的风光照片,观察回答各地形区的名称。

3、这些基础知识让每个小组的6号同学回答,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导学释疑1、记忆知识,形成网络2021年春季a、学生阅读地图和课本,然后合书背填,相信能得满分。

b、学生完成后,组长带领在小组内对答案,教师强调注意的错别字。

学生阶段巩固记忆。

c、教师展示山脉和地形区分布图,让每个小组的5号同学回答。

教师及时表扬鼓励和点拨纠错。

2、准确定位,形成图像(1)读课本21页图2-1,找出中国主要山脉的准确位置,背熟名称。

你能不照课本,在下图中说出中国主要的18条山脉名称吗?(2)读课本24页图2-8,找出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准确位置,背熟名称。

2.1中国的地形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1(1)

2.1中国的地形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1(1)

科目地理年级八班级周次课题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课时主备人辅备人备课组建议读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特点,将地理空间分布的生收集、归纳资料,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中国地形分布图和填结合,指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4.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5.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6.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二)过程与方法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教法提示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札记第一课时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认识我们的祖国。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们就来学习。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题。

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2.1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1、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大致海拔高度3、我国地形特征对降水、河流及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三大阶梯差异。

重点与难点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具《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吗v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讲授新课欣赏歌曲《歌唱祖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从歌词中我们了解到什么?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学习这一节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征。

1、地势的概念——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从以上的问题可得出:2、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承接:想一想比较图A与图B,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得出结论:3、中国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二、中国的地形在地图册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1、指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2、说出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多少米以上,塔里木盆地和黄土高原原海拔在多少米之间,华北平原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3、说出从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我国的地势有什么变化?(一)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二)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阶梯名称及界线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4000米青藏高原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东缘第二级1000—2000米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500米以下华北平原(三)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范围: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南海的一部分。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主要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我国地形特点的初步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地形的多样性。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

但学生对地形的认识相对较浅,对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形图、实地照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形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说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设计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提出问题:“大家能说出我国的地形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地形实地照片,如山地、平原、高原等,引导学生分析地形特点,总结我国地形类型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让学生分组观察地形图,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材分析】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3.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

4.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

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2.1中国的地形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1

2.1中国的地形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1

中国的地形(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的特点及各阶梯的大致海拔高度和分界线。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和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以及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大致分布。

(3)培养学生地理读图和析图能力(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

(4)学会分析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在启发式谈话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主观思维中掌握新课知识,并尝试运用已知(已获)的知识,对地理事物记忆的优化。

(2)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和课堂上的交流展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身边地理事物。

(地势的优劣势分析)学习重点(1)我国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的地势特征和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分布(2)培养学生判读地形图和析图能力学习难点我国地势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及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一、预习交流展示填空题1.位于中尼边境的,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我国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

2.我国地势高低,呈三级阶梯。

二、课堂合作探究(一)地势西高东低读教材图2-1完成活动题。

(二)山脉纵横交错1、我国是一个多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镶嵌其中。

2、根据走向,我国山脉可分为:东西走向的三列:(1)南北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三、收获展示选择题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 )A 河流 B山脉 C高原 D盆地综合题1.读下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填绘下表:地势阶梯:第一级阶梯,界线①山②山③山第二级阶梯,界线④岭⑤山⑥山⑦山第三级阶梯:2.读下图,我国沿北纬36度附近地形剖面图,完全成下问题:(1)我国地势 __________ 高 __________ 低,呈 ___________ 状分布。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

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名称2.知道中华五岳3.了解自然环境是省级行政区的界限划分依据之一教学重点1.结合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名称2.了解自然环境是省级行政区的界限划分依据之一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出示挂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自制,为排除干扰,仅包含东北-西南、东西走向的山脉,且底图为政区图)让学生找出与阴山走向相同的山脉,并说出名称。

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有什么规律。

〔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山体上。

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并将其在投影片上重绘一次,同时让学生在已准备好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绘出该山脉。

用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概括板书〕(见板书设计表格)〔教师概括〕东西走向的三列好像“三道纬向长城”,称“三横”;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好像“三条濒海峻岭”称“三纵”。

〔教师引导〕欣赏歌曲《珠穆朗玛》,让学生思考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关于喜马拉雅山的介绍,并思考:(1)喜马拉雅山的走向?(2)喜马拉雅山最高峰的位置、名称、海拔?(3)找同学到板图上画出喜马拉雅山,并标注珠穆朗玛峰。

(教师概括)喜马拉雅山是弧形山脉,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其雄壮、神奇吸引了无数登山健儿。

结合“珠峰探险”的课文,激发学生勇于探险,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但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探险活动)。

(板图)中国轮廓图。

复习、概括,深入探讨。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中国的地形》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地形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难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形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单位或场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形图,你能说出我国的地形有哪些特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讲解各类地形的特点,并通过实地照片、动画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典型地形案例。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第 1 课时)
课 题 备课人 知识 与能 力 教 学 目 标 过程 与方 法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课标要求 重点 难点 教法 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主要山脉的分布 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主要山脉的分布。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读图,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及走向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课型 新授 课时 1
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主要山脉的分布。
主要山脉在图上的落实。 图文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 分析 教具 学 具 学生活动 听歌 课件 挂图
教学程序 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 一、导入 用《歌唱祖国》歌曲导入。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一)、阅读课本 P21 山脉纵横交织及图 2-1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 P21 山脉 纵横交错及图 2-1 中国主要山脉分 布,完成问题
思考完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
C.天山 D.长白山
代表发言
下列山脉在哪些省区分界线上? 山脉名称 昆仑山 巫山 太行山 祁连山 武夷山 板书 设计 一、 二、 教学 反思 山脉类型 中华五岳 省区 西藏自治区 重庆 山西 青海 江西 中国的地形---山脉纵横交织 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湖北 河北 甘肃 福建
自主学习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完成下列填空:
__山脉_____纵横交错,构成我国地形骨架 (1)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在 横断山区也有一些山脉接近南北走向。 (2)东西走向的山脉:靠北的一列是天山、 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靠南的一 列是南岭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 自西向东分为三列:西侧的一列包括大兴安 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中间的一列包 括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侧的一列是台湾山 脉。(主峰玉山海拔 3952 米,是中国东部最 高峰)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中国西 部,著名的有:阿尔泰山、祁连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超 过 6000 米,位于中国与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 玛峰海拔 8844.43 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二)、阅读课本 P23 中华五岳,完成下列填 空: 1、中华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 激情互动 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2、泰山位于山东省、华山位于陕西省、恒山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 P23 中华 五岳,完成问题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第一课时地势特点和主要山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与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了解中国的名山。

(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与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山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激发学生为国家做贡献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与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板图、自制图片[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读图指导法、个别指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代诗人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你们知道这样一句话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家思考一下这些河流的流向,(向东),这种流向说明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点?所谓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西高东低)二、讲授新课(过渡)这是我们从经验上得出的结论,实际是如此吗?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幅地图上有很多种颜色,大家知道这种按不同的海拔着上不同颜色的地图叫什么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根据颜色我们很容易看出,西面的海拔比东面的要高。

(西高东低)2、〔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哈密瓜,竖着,沿哈密瓜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两个一半的哈密瓜,切口呈圆形,而不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椭圆形,这就是一个哈密瓜的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哈密瓜上,而是切在地形上。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是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的基本认识,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能力。

但对于地形的分类、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2.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知识。

2.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形信息。

3.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地形区为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图、相关图片和案例资料。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对地形知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的分类和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回答关于地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讨论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发展经济。

八年级地理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说课教案 湘教版 教案

八年级地理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说课教案 湘教版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教材主要讲述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三部分内容。

地形是构成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同时对我国气候和河流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本节放在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学好本节,将会对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多而高。

本节为地形的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有两项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骨架。

对于地势特征要强调的是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独特的阶梯状地势使我国大江大河在向东流的过程中形成多级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这部分内容既是教材的重点又是教材的难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充分利用地图精讲多练,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反复读图记图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对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和主要山脉的分布形成一个明确的认识。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特点及各级地势阶梯的大致海拔和主要地形区,并记住阶梯分界线。

(2)认识山脉走向的含义,熟悉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并能说明山脉起我国地形骨架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讨论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记图,画图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读图、记图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决心为建设富强、某某的国家而学习的思想。

3、重点、难点结合教材分析确定中国的地势特点为本节的重点内容。

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既是本节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从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乐于接受新知识;从知识基础上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从教材内容来看,教材中大量地名的记忆对于学生来说有些枯燥。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第1课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第1课时)

《中国的地形》教案(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2、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及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

3、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的地形名称;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运用地图观察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数据对比,讨论,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总人口13.4亿多,构成56个民族,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怎样的自然环境中吗?一、山脉纵横交织(仔细阅读教材21--23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请你判断并说出主要山脉的走向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列:____________ 南北走向的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东南走向的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弧形山脉________________主峰是______________位于中尼边境上,是世界第一高峰。

二、地形复杂多样(仔细阅读教材24--29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回忆:地球表面地形类型有几种?(五种,分别是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活动:1、读图2-8,在图中找出我国的地形并说出它们的具体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活动
时间

(一)中国地势的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二)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5
阶梯名称及界线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
第一级4000米青藏高原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东缘
第二级1000—2000米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来自山第三级500米以下华北平原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第一课时(湘教版八年级上)
本学期总第12课时
本单元第10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课型
新授




1、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
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大致海拔高度
3、我国地形特征对降水、河流及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三大阶梯差异。




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得出结论:
3、中国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在地图册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
1、指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2、说出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多少米以上,塔里木盆地和黄土高原原海拔在多少米之间,华北平原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
3、说出从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我国的地势有什么变化?
5
30


教师活动
板书设计: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地形概况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的概念
2、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4、我国的地势特点对降水、河流流向等的影响。
教后记:
本节内容较为容易,通过讲解加课堂练习的方式,学生在一节课中能很容易的掌握起来。
教具
《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
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欣赏歌曲《歌唱祖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从歌词中我们了解到什么?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学习这一节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征。
1、地势的概念——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从以上的问题可得出:
2、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承接:想一想
比较图A与图B,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
(三)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范围: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南海的一部分。
(四)我国的地势特点对降水、河流流向等的影响。
巩固练习: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
想一想:
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长江、黄河等江河在从高一级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时,河流的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水流会产生什么现象?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什么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