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当代文学教学教案

当代文学教学教案

当代文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当代文学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2. 分析当代文学作品的主题、情感和风格;3. 鉴赏当代文学作品,培养审美能力;4. 提升写作能力,以当代文学作品为素材进行创作。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当代文学选读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解析当代文学作品的参考材料;4. 宣传当代文学作品的海报和文章。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以一篇当代文学作品作为开篇,让学生感受当代文学的风格和情感。

2. 了解当代文学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当代文学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思考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联系和区别。

3. 分析当代文学作品让学生选择一篇当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指导学生从主题、情感和风格等方面开展分析,并就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讨论。

4. 鉴赏当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当代文学作品,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可以组织小组鉴赏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扩大视野。

5. 提升写作能力以当代文学作品为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可以要求学生仿写、改编或续写当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6. 总结反思通过课堂小结和讨论,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总结和反思。

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当代文学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2. 学生对当代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3. 学生的写作表现和创作能力。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当代文学作品,扩大文学素材的来源;2. 组织学生参加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3. 组织学生参观当代作家的座谈会或文学展览,近距离感受当代文学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当代文学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学生通过鉴赏当代文学作品和创作写作,不仅提升了审美能力,还培养了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但是,在教学准备上还可以更加丰富,比如准备更多的参考材料和案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篇一:现当代文学教案】《现当代文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现当代文学》是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门基础课,是中文系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的主要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现象为基础,讲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主要作家、作品,及重要批评理论现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运行规律,以及主要作家、作品的创作成就、理论贡献、历史地位。

掌握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理论性强的特点,本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在讲授中要在使学生掌握现当代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三点式”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本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讲授式、启发式等相应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除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之外,还要让学生大量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

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阅读,以便使学生更有效地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讨论,学生需完成所布置的作业。

2.重点难点:理清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及其演变的规律,以文学发展史的眼光和角度分析现当代作家作品,把握现当代作家、作品的风格和艺术特色;重点分析经典作家及其作品。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开设16周,共计32学时。

在课程整体安排上,预计实际上课15.5周,复习考试0.5周,具体学时分配和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第一节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主要特点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重要特色第二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及初期新文学创作第一节“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和意义第二节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实践第三章鲁迅创作的根本价值及文学史意义第一节一出现就是高峰第二节现实题材的小说集《呐喊》、《彷徨》第三节历史题材的小说集《故事新编》第四节抒情叙事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第五节社会众生相的艺术记录------- 浩瀚的杂文创作第四章郭沫若新诗的开创性与历史剧的独创性第一节“青春型”的浪漫主义诗人第二节开创和奠定一代诗风的《女神》第三节独具慧识与大胆创新的《屈原》第五章四大文学社团的贡献与影响第一节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第二节创造社“为艺术”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第三节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和贡献第四节语丝社的散文理论及小品散文的独特成就第六章革命文学的兴起与20世纪30年代文学思潮第一节20世纪30年代文坛的繁荣与多种风格流派的交映第二节从革命文学的倡导、论争到“左联”的成立第三节左翼作家群的创作第四节“京派”及其他作家的文学创作第五节“海派”的文学创作第七章现代小说五大家的创作第一节《子夜》及茅盾对现代长篇小说的贡献第二节《家》及巴金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第三节《骆驼祥子》及老舍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第四节《边城》及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第五节《死水微澜》及李劼人的“大河小说”第八章曹禺、夏衍等人的戏剧创作第一节《雷雨》、《日出》及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第二节夏衍、田汉、洪深剧作的艺术风格第九章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歌创作第一节初期象征主义的诗歌创作第二节戴望舒及现代派诗歌的发展第三节臧克家、田间的诗歌创作第四节艾青:现代新诗的又一个高峰第十章抗战时期的文艺运动第一节抗战文艺运动的意义和特点第二节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意义和特点第十一章解放区的文学创作第一节赵树理、孙犁的短篇小说创作第二节丁玲、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创作第三节《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戏剧和诗歌创作第十二章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文学创作第一节国统区与沦陷区的文学创作概观第二节钱锺书和他的《围城》第三节张爱玲和她的《传奇》、《流言》第四节《马凡陀的山歌》、《升官图》等讽刺文学创作【篇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绪论一、中国现代文学的源流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历史根据,中国现代文学也是这样,它并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它的产生与发展也同样有它内在的历史渊源。

《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215005【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新闻学专业。

【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实践学时】:10【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二、课程教学目标和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具有鲜明探索意识的作品进行精讲,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和以后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文学与写作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第一章鲁迅《狂人日记》(一)教学要求了解鲁迅小说的反封建精神。

掌握狂人形象。

掌握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内容提要1.鲁迅生平及创作简介。

2.狂人的形象及意义。

3.“格式的特别”:(1)借实行虚,以虚证实。

(2)独特的心理描写。

(3)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主义手段。

(三)重点、难点狂人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第二章鲁迅《阿Q正传》(一)教学要求了解精神胜利法的表现与实质。

(二)内容提要1.《阿Q正传》发表的背景。

2.阿Q的形象。

受压迫受凌辱的地位;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

3.《阿Q正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采用了典型化的手法。

(2)叙述体的结构。

(3)犀利的幽默和讽刺。

(4)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5)游戏模仿的解构性。

(三)重点、难点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第三章茅盾《子夜》(一)教学要求掌握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人物形象:人物众多,有资产阶级,有工人阶级,有地主,有知识分子,有军人和家庭主妇,甚至街头的地痞流氓。

而主要的人物是资本家吴荪甫和赵伯韬。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3.在艺术上,这是—部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1)作品采用了典型化和类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一、引言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概况,掌握重要作家的文学成就和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2.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现象。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二、第一章:现代文学的开端(1917-1949)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文学的开端及其背景,掌握鲁迅、茅盾等重要作家的文学成就和代表作品。

2. 教学内容:a.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其对文学的影响b. 鲁迅的创作生涯及其代表作品《呐喊》、《彷徨》等c.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和农村题材小说3. 教学方法:通过讲授和阅读鲁迅、茅盾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文学的开端及其重要作家。

三、第二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1949-1977)1. 教学目标:掌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了解赵树理、孙犁等作家的贡献和代表作品。

2. 教学内容:a.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及其影响b. 赵树理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c.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和《芦花荡》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赵树理、孙犁的作品,分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

四、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创作(1978-至今)1. 教学目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的多元化趋势,掌握莫言、陈忠实等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

2. 教学内容:a.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的新趋势和新特点b.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和《檀香刑》c. 陈忠实的《白鹿原》和贾平凹的《废都》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莫言、陈忠实的代表作品,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的多元化趋势。

五、第四章:当代文学现象及批评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当代文学现象的敏感性和批判思维,了解当前文学创作的成就与问题。

2. 教学内容:a. 当前文学创作的成就与问题b. 文学批评的意义及其方法c. 代表性文学现象分析3.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对当代文学现象的观察和批评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掌握重要作家的作品和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现当代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鲁迅、郭沫若、茅盾等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展开教学,通过分析作品的主题、风格、技巧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作家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引导学生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世界。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作家的作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3. 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位作家或一篇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完善报告内容。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鲁迅、郭沫若等作家的写作风格,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实施,学生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也获得了更多的教学经验和启示,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继续关注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五、教学延伸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更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如《茶馆》、《白鹿原》、《活着》等,引导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和研究。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团、读书会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交流和分享,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和知识面。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学时安排:48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2.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4.培养学生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2.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3.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4.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评价。

教学方法:1.阅读课外文学作品,进行文学鉴赏;2.分析作品的人物、情节、语言和风格;3.进行文学作品的导读和讨论;4.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5.组织文学作品阅读交流会,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

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理论知识的考核;3.期末考试: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

教学资源:1.课本:《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读》;2.电子媒体:影音资料、网络资源等;3.图书馆:相关文学著作、文献资料等。

二、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2.掌握不同思潮和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评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文学思潮和流派的思考。

例如:什么是文学思潮?什么是文学流派?它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什么影响?Step 2:讲授(20分钟)教师给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思潮和流派,介绍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

例如:鲁迅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文化批评流派等。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思潮或流派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并准备小组报告。

Step 4:小组报告(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介绍所选择的思潮或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Step 5:课堂讨论(15分钟)全班共同讨论不同思潮和流派的异同、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评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一、说明本课程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解读,熟悉并掌握它们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当代的审美眼光,独立地阅读、赏析和评价当代各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分析、评判、鉴赏能力,加深学生对优秀的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本课程选取1917-2000年间以现代汉语写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种主要文学体裁,所选作品注意“典范性”和“先锋性”并重。

课堂讲授以“细读”方式为主,尽量超越“鉴赏式”的水准。

大纲所列作品为学生必读书目,讲解时选取其中部分代表作品,其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三)教学方法教师认真备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设计解读线索与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考查。

平时成绩占30%,期中小论文占30%,期末考查采用读书报告会方式,占4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第一部分小说一、教学要求:学习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必须阅读所选作品。

由于篇幅所限,许多长篇作品未列其中,学生应尽可能找来原著,阅读所选作品的全部内容。

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掌握小说的思想价值、艺术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及文学意义等。

有些作品还须细心揣摩作家的创作思路、作品的语言和风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现代小说的不同类型和艺术风格以及取得的成就。

三、授课时数: 24学时。

四、教学内容:第一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总体情况及分期2、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及背景第二讲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鲁迅1、呐喊》、《彷徨》2、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重点分析:《阿Q正传》第三讲小资的忧郁与平民的悲哀——郁达夫与老舍1、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2、老舍《骆驼祥子》第四讲两个不同世界的女人——翠翠与七巧1、沈从文的创作及其《边城》2、张爱玲的传奇与流言及其《金锁记》第五讲两种完全不同的风貌——方鸿渐与小二黑1、钱钟书的创作及方鸿渐的典型意义2、赵树理的创作及其对文学的贡献第六讲建国初小说的清新气息1、三红一创的辉煌2、百花齐放的壮观3、小说繁荣的原因探析第七讲小说的复兴——从伤痕到先锋1、文革后小说的流变2、代表作品赏析《陈奂生上城》、《红高粱》、《人到中年》等第八讲长篇的繁盛——从新写实到新历史1、90年代长篇小说的寻找与突破2、从《白鹿原》到《秦腔》,寻求精神栖息的家园五、本部分必读书目1、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2、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3、老舍《骆驼祥子》4、沈从文《边城》5、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6、张爱玲《金锁记》7、赵树理《小二黑结婚》8、钱钟书《围城》9、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10、杨沫《青春之歌》(节选)11、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12、高晓声《陈奂生上城》13、余华《活着》14、莫言《红高梁》15、汪曾祺《受戒》16、残雪《山上的小屋》17、刘恒《狗日的粮食》18、陈忠实《白鹿原》19、苏童《米》20、贾平凹《秦腔》21、白先勇《游园惊梦》22、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第二部分诗歌一、教学要求:学习诗歌,要求学生必须反复阅读(包括朗读和默读)所选诗歌作品。

《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教学设计》

《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教学设计》

《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

2.掌握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

2.难点:理解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讲解法、赏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介绍一部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引出课题。

2.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回顾
简要回顾中国现当代文学从新文化运动到当代的发展脉络。

3.主要作品分析
(1)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茅盾的《子夜》。

(3)巴金的《家》《春》《秋》等。

(4)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4.作品阅读与分析方法讲解
(1)人物形象分析。

(2)情节结构解读。

(3)主题思想探究。

(4)艺术特色赏析。

5.实例选讲
选取一部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选讲,如《狂人日记》。

6.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选讲的作品,运用所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7.分享交流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8.总结归纳
总结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的要点和方法,强调现当代文学的社会价值和艺术魅力。

9.作业布置
选择一部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写一篇分析短文。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案

中国当代文选教案<一>小说专题一、《登记》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沁水县尉迟村人。

现代著名小说作家。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致力于革命文艺的通俗化、大众化工作,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小说,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福贵》等。

全国解放以后,继续深入农村生活,耕笔不辍,驰聘于中国文坛。

短篇小说《锻炼锻炼》、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以及《实干家潘永福》、长篇小说《三里湾》等,都令人爱不释手。

十年浩劫中,赵树理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而死,终年64岁。

赵树理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而且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在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艺的传统、促进革命文艺的大众化方面,作出了富有成果的贡献。

(一)赵树理小说与晋东南民俗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个小说流派“山药蛋派”。

这个流派以著名作家赵树理为代表,因其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个流派还包括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一批小说家。

在50年代后期,他们结成了一个作家群体,创作出众多带有“山药蛋味”的优秀作品。

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登记》,马烽的《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的《盖马棚》、《姑娘的秘密》,孙谦的《伤疤的故事》,胡正的《两个巧媳妇》,以及年青作家韩文洲、杨茂林、李逸民、义夫、成一等人的作品。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本教案内容共分为十个章节,本节课为第一至第五章节的教案。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与发展脉络。

2. 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及文学流派。

3. 提升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1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定义与分期1.2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与发展脉络2. 第二章:鲁迅2.1 鲁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2 鲁迅主要作品解析3. 第三章:郭沫若3.1 郭沫若生平及其文学成就3.2 郭沫若主要作品解析4. 第四章:茅盾4.1 茅盾生平及其文学成就4.2 茅盾主要作品解析5. 第五章:巴金5.1 巴金生平及其文学成就5.2 巴金主要作品解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背景、作家生平及其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学作品的主题、艺术特色等。

4.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培养阅读习惯。

五、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中考试:设置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试题,评估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作家的作品集、评论集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影视资料: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辅助教学。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中国现当代作品选 教案

中国现当代作品选 教案

中国现当代作品选教案教案标题:中国现当代作品选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代表性作品;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特点;2. 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表达;3. 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

教学难点:1. 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或教辅材料: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本;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文学作品的音频、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和猜测;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学作品,了解到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与古代文学作品的区别。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包括历史背景、社会变革和文学风格等方面;2. 分析一到两个代表性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包括主题、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三、文学作品欣赏(20分钟)1. 选择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全面感受作品的氛围和情感;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等方面;3. 鼓励学生发表对作品的个人见解和感受。

四、文学作品批判(20分钟)1. 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如作品的深层含义、作者的写作意图等;2. 分组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批判观点,并进行辩论和交流;3.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五、写作任务(15分钟)1. 提出一个与所学文学作品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读后感、写一篇书评或写一篇与作品主题相关的短文等;2.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注重结构和语言的表达,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互评;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表现,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第一章:现代文学的开端(1917-1949)1.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影响1.2 鲁迅与现代短篇小说的兴起1.3 现代诗歌与散文的发展1.4 曹禺与现代戏剧的崛起第二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1949-1977)2.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2.2 赵树理与农村题材小说2.3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与“红色经典”2.4 现代诗歌与散文的演变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创作(1978-1999)3.1 改革开放与文学创作的新局面3.2 汪曾祺与短篇小说的复兴3.3 现代诗歌的多元发展3.4 莫言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第四章:21世纪初的文学趋势(2000-2010)4.1 21世纪初的文学特点4.2 城市题材小说的兴起4.3 网络文学与数字化阅读4.4 文学理论的探讨与批评第五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阅读与分析5.1 鲁迅《呐喊》中的短篇小说选读5.2 茅盾《子夜》的长篇小说选读5.3 郭沫若《女神》的诗歌选读5.4 老舍《茶馆》的戏剧选读第六章:当代小说的新趋势(2011-2024)6.1 当代小说的多元化发展6.2 毕飞宇与《推拿》的阅读与分析6.3 当代小说中的城市与乡村主题6.4 当代小说中的历史与现实交织第七章:当代诗歌的探索与创新7.1 当代诗歌的形式与内容创新7.2 海子与当代诗歌的浪漫主义倾向7.3 当代诗歌中的女性视角与声音7.4 网络诗歌与新媒体诗歌的发展第八章:当代散文的繁荣与多样化8.1 当代散文的创作特点与趋势8.2 张抗抗与当代女性散文的创作8.3 当代散文中的自然与环境书写8.4 当代散文中的记忆与叙事第九章: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9.1 当代文学理论的主要发展趋势9.2 当代文学批评的实践与探索9.3 当代文学奖项与评价体系9.4 当代文学的国际交流与影响第十章:综合实践与研究10.1 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10.2 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的专题研究10.3 现当代文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10.4 现当代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现代文学的开端(1917-1949)鲁迅与现代短篇小说的兴起现代诗歌与散文的发展曹禺与现代戏剧的崛起重点环节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1949-1977)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赵树理与农村题材小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与“红色经典”重点环节3: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创作(1978-1999)改革开放与文学创作的新局面汪曾祺与短篇小说的复兴莫言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重点环节4:21世纪初的文学趋势(2000-2010)21世纪初的文学特点城市题材小说的兴起网络文学与数字化阅读重点环节5: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阅读与分析鲁迅《呐喊》中的短篇小说选读茅盾《子夜》的长篇小说选读郭沫若《女神》的诗歌选读老舍《茶馆》的戏剧选读重点环节6:当代小说的新趋势(2011-2024)当代小说的多元化发展毕飞宇与《推拿》的阅读与分析当代小说中的城市与乡村主题当代小说中的历史与现实交织重点环节7:当代诗歌的探索与创新当代诗歌的形式与内容创新海子与当代诗歌的浪漫主义倾向当代诗歌中的女性视角与声音网络诗歌与新媒体诗歌的发展重点环节8:当代散文的繁荣与多样化当代散文的创作特点与趋势张抗抗与当代女性散文的创作当代散文中的自然与环境书写当代散文中的记忆与叙事重点环节9: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当代文学理论的主要发展趋势当代文学批评的实践与探索当代文学奖项与评价体系当代文学的国际交流与影响重点环节10:综合实践与研究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的专题研究现当代文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现当代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覆盖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时期、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理论批评等多个方面。

中国当代文学教案3

中国当代文学教案3

中国当代文学教案3中国当代文学教案3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脉络;2.掌握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脉络;2.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难点:1.中国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2.如何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2.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3.课堂展示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内容:一、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脉络(30分钟)2.主要特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关注社会问题、呈现多样性和个体差异;3.代表性作品和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老舍的《骆驼祥子》、茅盾的《子夜》等。

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40分钟)1.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文学效果;3.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4.作品对读者的启示和意义。

三、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4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2.每组选择一位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并与全班展开讨论;3.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资源: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集;2.多媒体设备;3.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2.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表现;3.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2.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写作,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3.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展览和文艺演出,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现代文阅读教案当代作家作品选读

现代文阅读教案当代作家作品选读

现代文阅读教案当代作家作品选读现代文阅读教案当代作家作品选读一、引言现代文阅读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当代作家的作品选读是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当代作家作品的选读,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当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对当代文学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当代作家的作品特点和背景;2. 学习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代作家的作品;3. 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分析当代作家的作品特点和风格;2. 学习运用文学批评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3. 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 当代作家的作品简介及选读;- 当代作家的创作背景和文学思想;- 分析和评价当代作家的作品;- 阅读和写作练习。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与互动讨论相结合;- 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选读和作品解读;- 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批评作业。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当代作家的作品选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

2. 作品选读:根据教材或课程安排,选取当代作家的代表作进行课堂阅读和解读。

3. 作家背景与思想:分析当代作家的创作背景和文学思想,探讨作家创作的动机和意义。

4. 作品分析与评价:基于文学批评方法,对选读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

5. 阅读和写作练习: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和写作练习,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6.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展望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六、课堂作业与评价1. 课堂作业:- 阅读当代作家的其他作品,进行书面或口头报告;- 撰写对选读作品的文学评论;- 准备下一节课的阅读和讨论材料。

2. 评价方式:- 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对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七、拓展与延伸1. 参观当代作家的讲座或作品展览,加深对当代文学的理解;2. 参与学校或社会组织举办的文学写作比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3. 鼓励学生在社交媒体或学生论坛上分享自己的文学阅读体验。

文学鉴赏教案当代文学名篇选读

文学鉴赏教案当代文学名篇选读

文学鉴赏教案当代文学名篇选读文学鉴赏教案当代文学名篇选读第一课: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概述:在这一课中,我们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以及选读一些当代文学的名篇。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特点和价值,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掌握常用的文学鉴赏方法与技巧;3. 通过选读当代文学名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4.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文学的特点;2. 文学鉴赏方法与技巧;3. 当代文学名篇的选读。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独特魅力;2. 引导学生学会文学鉴赏的方法与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当代文学名篇选读材料;3. 打印好的教案分发给每个学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讲解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和选读当代文学名篇。

2. 提问:你对中国传统文学有哪些了解?你对当代文学有什么印象?3.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学的历史和当代文学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学的特点(15分钟)1. 介绍中国传统文学的基本特点:注重内涵、崇尚纯粹、意境丰富等。

2. 分析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家等。

3. 展示中国传统文学名篇的摘录,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4. 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并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三、文学鉴赏方法与技巧(25分钟)1. 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诗歌的鉴赏、散文的鉴赏、小说的鉴赏等。

2. 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情感表达和意象构建等方面的技巧。

3. 演示如何对一首诗进行鉴赏,包括对诗歌的格律、韵律和意象的解读等。

4. 引导学生自行尝试对一篇散文或一部小说进行鉴赏,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现代文阅读教案当代文学名家作品选读

现代文阅读教案当代文学名家作品选读

现代文阅读教案当代文学名家作品选读现代文阅读教案当代文学名家作品选读一、引言现代文阅读教案的编写在当代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选读当代文学名家作品,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批判思维以及审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欣赏当代文学名家的作品,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当代文学名家和他们的作品,包括代表作和创作背景。

2. 学习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名家简介与代表作品欣赏a. 鲁迅:《狂人日记》b. 茅盾:《子夜》c. 钱钟书:《围城》d. 老舍:《茶馆》e. 曹禺:《雷雨》2. 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a. 内容分析:人物描写、情节发展、意象运用等b. 文体分析: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与表现手法c. 历史背景分析:作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联3. 阅读指导与写作技巧a. 阅读指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主题和中心思想b. 写作技巧:运用当代文学名家的创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名家的简介、代表作品以及相关背景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内容。

3. 分析法:以教师为指导,分析作品的文学构成、艺术特点、表达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4. 阅读指导法:提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并通过讨论和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进程安排教学进程安排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以下仅为示例:第一课:鲁迅及《狂人日记》1. 介绍鲁迅的背景和代表作品。

2. 学生自主阅读《狂人日记》。

3. 教师引导讨论:人物形象与背景的关系,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4.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第二课:茅盾及《子夜》1. 介绍茅盾的背景和代表作品。

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与人文关怀备课教案

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与人文关怀备课教案

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与人文关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选读现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和敏感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文学作品的选读通过选取一些经典的现代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感知现代文学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人文关怀的理解与实践通过阅读现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关注一些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列举几个现代文学作品的名称,让学生猜测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引发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

(示例:《围城》、《平凡的世界》、《活着》等)2. 以小组形式讨论,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本现代文学作品,并简要谈谈喜欢的原因。

第二步:选读现代文学作品1. 教师给出几篇经典的现代文学作品,例如《草房子》、《夏洛的网》、《小王子》等。

2. 学生自主选择一篇作品,通过阅读并写读后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人文关怀的主题。

第三步:分享和讨论1. 学生可以选择和同组的同学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互相了解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触动。

2.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就人文关怀的主题展开讨论,例如家庭关系、友谊、环境保护等,发表个人观点并听取他人的想法。

第四步:人文关怀实践1. 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等形式,落实人文关怀的理念。

2. 学生可以撰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参与人文关怀实践的经历和感悟,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第五步:课堂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和分享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和认识的提高,鼓励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持对人文关怀的关注。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读后感和分享表现,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人文关怀主题的思考。

2. 学生参与人文关怀实践的积极程度和表现。

3. 学生的文章写作质量和对人文关怀的认识程度。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广泛阅读现代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黑体四号加粗)
(一)课程性质(仿宋四号加粗)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学科整合,改造学科结构的课程。

其目的一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中国现当代优秀作家作品;二是让学生学会鉴赏分析作品,增强人文修养;三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二)课程定位
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职业特点是社会接触面广,需要广博的人文修养,同时对写作、摄影、口才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与现代传媒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整体呈现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变化,对于学生就业后了解时代,观察社会有着重要启发的作用。

其优秀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对人文精神的塑造,对于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媒体从业人员也非常重要。

前导课程:在学习了相应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之后,文学会为他们提供新鲜的视角和不同的思考方式。

后续课程:为后面的《创意写作》、《创新创业课程》等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共18周,36学时,每周2学时。

其中讲授28学时,学生讨论和发言8学时。

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小组讨论、论文撰写、作品演绎(表演和拍摄)等。

课程设置的原则是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鼓励学生各种形式的文学输出。

由于学生的熟悉程度不同,中国现代文学部分占60%,中国当代文学部分占40%。

覆盖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所有文学形式,各占比例为30%、15%、20%、15%,实践部分占20%。

实践部分包括:学生的赏析小论文、期末论文、小组发言、课堂发言、作品演绎等。

学生学分考核分散于整个学期,改变过去以期末为主的考核方法。

具体为:
考勤 10%
作品阅读情况检测 10%
赏析小论文三篇 30%
个人课堂陈述 15%
小组发言 10%
作品演绎 10%
期末论文 15%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

2、具备鉴别和分析优秀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把握各文体的特点,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3、增强观察社会和人性的本领,具备一定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

(二)职业能力目标
针对学生新闻媒介、政府和企业宣传部门工作就业的特征,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1、培养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现象批评能力;
2、提高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自由表达独立见解的能力;
3、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快速跟踪新技术和文化市场需求的能力;
4、能从艺术的和人文主义视角,写出(拍出)更好的作品。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无。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对于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文学的功底相对薄弱。

本课程重点在于,一是让学生了解通识性的文学常识,了解什么是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形成基本的概念。

并具有文体意识,如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各自的文体特征是怎样的,有些作品又是如何打破文体界限实现创新的,是需要着力给学生讲解的。

在强调文学和新闻的相通之处时,也要注意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

注重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和分析,尤其是通过改写、续写、演绎等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其对作品的理解,并由此提高写作能力。

将小说作为重点,也是考虑到新闻专业的特点。

对小说中人物塑造、场景展示、细节描写等的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新闻作品的制作水平。

(一)课程教学内容
(二)学时安排表(学习情境规划与设计)(表格式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