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月相变化规律表

月相变化规律表
助记 月相
新月
上弦月 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的西
半边天,亮面朝西(太阳在西方)
上蛾眉月 上半月 上凸月
满月
下弦月 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
半边天,亮面朝东(太阳在东方)
下凸月 下半月
月相时间 上月29--初二 初三/初四 初七/初八 十一/十二 十五/十六 十九/二十 二三/二四
亮面方向
背面
亮面朝西(右边亮,向左弯)
正面
亮面朝东(左边亮,向右弯)
见月时间 彻夜不见
与太阳升 落比较
同升同落
上半夜可见 迟升后落
通宵可见 此升彼落
下半夜可见 早升先落
现象 半夜在中天 上半夜在西半边天,黄昏在中天 半夜在中天 下半夜在东半边天,清晨在中天
月相歌:初一不见,初二一线,初三初四蛾眉月,初七初八月正半,十五十六月团圆
弦月 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 东(太阳在东方)
下蛾眉月 二七/二八
边亮,向右弯) 夜可见
先落
边天,清晨在中 月团圆

月相变化规律表

月相变化规律表

月相变化规律表
自古以来,月亮就是人类行事的重要参考。

古人以月相变化作为时间的表征,月相变换规律也能反映物种的活动情况,帮助农民科学开垦耕作。

月相变换的规律是每个月的中旬,月亮从新月变为满月,再从满月变为三日月,最后又回到新月,以此循环往复,以覆盖每月的一张潮汐周期图表。

从一个月到下一个月,月缺,亦即前九天,月亮直径缩小,从新月逐渐变大,至满月,15天,月相最大,到月缝,亦即后九天,月亮又缩小,变回新月,像一个无穷无尽的循环。

月相变换带来许多变化,满月会让海水拥涌,这种潮汐的变化对海洋动物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月相变换也是人们晚间活动的好帮手,新月期间,黑夜当道,活动受到影响,而满月期间,月光明灿烂,晚间出行更为方便。

因此,月相变换规律,不仅人们节约耕作时间,也是海洋动物行事的参照,更是人类生活尤其是活动等方面的重要标志。

牢记月相变换规律,让我们更好的利用月亮的赋予,提高生活效率。

可按以下口诀记忆月相规律

可按以下口诀记忆月相规律

可按以下口诀记忆月相规律:“上上西西,下下东东”,即上半月时出现上弦月,月亮西半面亮,而且只出现在西面的天空;下半月时出现下弦月,月亮东半面亮,而且只出现在东面的天空。

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农历每月的日期就是按照月相来安排的,所以月面明亮的部分的大小与位置,在夜晚出现的时间与方位,和农历日期有对应关系:月亮升起的时间随阴历日期的增大而推后:初一新月随太阳一起清晨从东方升起,初七、初八上弦月比太阳晚6小时中午升起,十五、十六的满月比太阳晚半天12小时黄昏升起,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比太阳晚18小时半夜升起,月末时月亮晚了太阳几乎一圈(24小时)。

到初一时跟阴历日期一样,月亮的升起时间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

月亮的形状也随阴历日期有周期性变化:初一新月明亮部分呈反写的字母“C”,只有西面一条细细的月牙,此后不断丰盈一直到十五前后的满月,其间初七、初八明亮部分大约刚好是西面的一半,月相成为满月之后,所谓“月满则亏”,开始从西面慢慢亏缺残蚀,大约到二十九时,明亮部分只剩下东面的一条细细月牙,呈字母“C”,其间二十二、二十三时明亮部分大约刚好是东面的一半。

(这里所说的看到的月相呈反“C”、“C”,是指在当日月亮以北地区看到的月相,此时在南面向北看到的月亮,分别应是“C”、反“C”。

)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3日。

比公转、自转周期长2.21天,是受到了地球公转的影响。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27.32日,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也是27.32日;运转的方向,与公转相同,都是自西向东,主要是因为地球对月亮的吸引力特别巨大缘故。

因此我们地球上的人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半,即我们做说的正面,月亮的背面我们在地球上永远看不到。

我们常能听到的有关月相的名词还有朔月、新月、望月、满月、残月、晦、蛾眉月、凸月等,从月初到月末月相变化依次应该是:朔月→新月→月初蛾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望(满)月→下凸月→下弦月→残月→月末蛾眉月→晦。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一、月相变化的规律
1、新月阶段
月相变化的第一阶段是新月,在这个阶段,太阳、地球和月亮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在太阳和地球的背面,由于月亮的背面朝向地球,因此地球只能看到月亮的反面,从而导致月亮消失在地球的夜空中,这就是新月的情况。

2、上弦月阶段
紧接着新月,月相变化的第二阶段是上弦月。

在这个阶段,月亮开始、从新月到地球的正面显示,太阳、地球和月亮依然是一条直线,但月亮不是朝着地球,而是朝着太阳,于是地球只能看到月亮的正面一小部分,显示出一个模糊的、不完整的半月,这就是上弦月的情况。

3、上弦月到满月
上弦月后,月亮开始逐渐地从模糊的半月变成完整的圆月,在这个阶段,月亮、地球和太阳仍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当月亮的正面显示给地球看的尽头,就是满月的情况。

4、下弦月
下弦月是满月之后的月相变化,太阳、地球和月亮仍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但月亮开始弯曲,朝着地球边远的方向,月亮开始从正面变回背面,显示出半月的情况,这就是下弦月的情况。

5、月亮消失
月亮到达下弦月之后,月亮接着开始从半月变成新月,当月亮的
背面完全朝向地球,就会导致月亮完全消失在夜空中,这个阶段就是新月,也就是月球变化的一个周期的结束。

二、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月亮消失此时又回到新月,构成一个周期,也就是月球升起、升高、放大和消失的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记忆口诀

月相变化记忆口诀

月相变化记忆口诀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初一新月不可见是因为它藏在太阳和地球之间,难以看到。

初七初八为上弦月,在农历上半月的上半夜升起,位于天空的西边。

满月在农历十五十六时出现,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它们共同成为天空中的亮点。

二十二三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下半月的下半夜,在天空的东边升起。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

一、月相
1.月相:即月亮的圆缺变化。 2.成因:
(1)日、地、月三者位置的不断变化。 (2)月亮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会反射太阳光线。
制作 by 周三金
一、月相
3.影响因素: (1)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决定月的亮半球) (2)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局限地的夜半球)
4.小知识补充 (1)朔望月与恒星月 (2)月球自转公转同期
三代表初七、初八。
6
2 1
8
7
制作 by 周三金
(1)当月亮与太阳重合时
日期: 初一 日月夹角: 0°
天顶
月亮出没规律:

地平
西
月亮与太阳同升同落,
所以整夜不见月。
制作 by 周三金
(2)当日月夹角小于90°时
日期: 月初(初一至初七)
天顶
日月夹角: <90°
月亮出没规律:

地平
西
太阳落山后,看见月
日月夹角: 270°
月亮出没规律: 太阳落山时月亮位于 东 下中天;太阳升起时 月亮位于我们头顶。 这天半夜月亮从东方 地平升起,日出时月 隐,见月时间为半夜。
天顶 地平
西
制作 by 周三金
(8)当日月夹角为270°~360°时
日期: 月底
天顶
日月夹角: 270°~360°
月亮出没规律:
地平
日出前一段时间在东 东
天顶 地平
西
制作 by 周三金
(6)当日月夹角为180°~270°时
日期: 十五至廿二、廿三
日月夹角: 180°~270°
月亮出没规律:

太阳升起时月亮挂在
西边天空,太阳落山
时,月亮即将从东方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一、月相的变化规律
1、新月:在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月球是太阳和地球的中介,当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此时看不到太阳,月球此时处于月球轨道中太阳照射面的反面,因此,人们观测地球表面的太阳照射面就只能看到一个黑暗的圆形月相。

2、上弦月:在月球轨道中,月球不断地旋转,当月球离开太阳-地球之间,地球看到的月相是一个半圆形的月相,这时,月亮叫做上弦月。

3、盈凸月:当月球运行到比太阳-地球尺寸更大一点的距离,地球看到的月相既是一个半圆也是一个圆,月球此时叫做盈凸月。

4、满月:当月球运行到比太阳-地球尺寸更大一点的距离,地球看到的月相既是一个半圆也是一个圆,月球此时叫做满月。

5、下弦月:当月球再次离开太阳-地球之间,月球又会形成一个半圆形的月相,这时的月相叫做下弦月。

6、朔月:当月球再次回到太阳-地球之间,地球看到的月相就又是一个黑暗的圆形月相,这时的月相叫做朔月。

二、月相变化的周期
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29.5天,称为“朔月”周期。

天文学家
利用朔月周期研究月球运行的轨道变化,确定月球绕地球一圈的时长,这个时长就是月亮的黄经周期,也叫做“朔月”周期。

- 1 -。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判断夜晚见月时间白天由于太阳光强烈,月相一般是看不见的,只有等到太阳下山之后才能看见月相,再根据月相出落时间判断出夜晚见月时间。

1、新月是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在白天出现,所以彻夜不见;2、上弦月是正午月出,半夜月落,从正午—黄昏由于在白天,看不到月相,只有从黄昏—半夜才能看见,所以上弦月是上半夜可见;3、满月是黄昏月出,清晨月落,出现时间全部在夜晚,所以满月是通宵可见;4、下弦月是半夜月出,正午月落,从半夜—清晨可以看见,而从清晨—正午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所以下弦月是下半夜可见。

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夜晚见月时间彻夜不见上半夜可见通宵可见下半夜可见判断夜晚月相出现的方位从地球上看,月相也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前一半时间月相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月相出现在西半天,根据月相出落时间及夜晚见月时间即可判断出月相出现的方位。

1、新月是彻夜不见,不存在月相存在方位;2、上弦月是正午月出,半夜月落,前一半时间从正午—黄昏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后一半时间从黄昏—半夜(上半夜)上弦月出现在西半天,黄昏时正好在上中天;3、满月是黄昏月出,清晨月落,前一半时间从黄昏—半夜(上半夜)满月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从半夜—清晨(下半夜)满月出现在西半天,半夜时正好在上中天;4、下弦月是半夜月出,正午月落,前一半时间从半夜—清晨(下半夜)下弦月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从清晨—正午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清晨时正好在上中天。

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出现方位/上半夜在西半天黄昏在上中天上半夜在东半天下半夜在西半天半夜在上中天下半夜在东半天清晨在上中天判断上弦月、下弦月亮面朝向由于月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所以月相亮面应该朝向太阳,太阳黄昏从西边落下,清晨从东边升起,上半夜时太阳在西边,下半夜时太阳在东边,只要根据月相出现时太阳所处的方位,就可以判断亮面朝向。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此时太阳在西边,所以上弦月亮面朝西;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此时太阳在东边,所以下弦月亮面朝东;3、新月夜晚看不见,不存在亮面朝向问题;4、满月在夜晚是一圆盘,也不存在亮面朝向问题。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三年级科学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三年级科学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三年级科学
正文:
教学目标:
1. 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月相变化,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1. 月球模型。

2. 望远镜。

3. 月相图片。

4. 月球自传和公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月相变化的过程,并提问学生月相变化的原因。

二、讲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1. 月相变化的规律:一个月相周期内,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同时又在自转一周。

因此,每个月球表面的朝向都不同,从而在不同的时间会出现不同的月相。

2. 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导致了月相变化。

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7.32 天,而月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7.32 天。

因此,在每个月球自转周期内,月球的朝向都会发生
变化,从而出现不同的月相。

三、观察月相变化:
1. 让学生通过望远镜观察月相变化。

2.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

3. 让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四、拓展:
1. 让学生思考月球上的月相变化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赏月等。

拓展:
月相变化规律是月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的体现,同时也是地球人类对自然探索的一种表现。

在过去,人们通过月相变化来判断季节和节气,而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卫星和探测器来进一步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变化不仅是一种自然奇观,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探索的一种见证。

巧记月相变化规律

巧记月相变化规律

巧记月相变化规律由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月相,下面介绍一种巧记月相变化规律的方法,如图:图中心是地球,以北极点为中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阴影局部为夜半球。

内圈为月球所处的位置,外圈为月相,右边为太阳光照射的位置。

首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出地球上A、B、C、D四点时间,A点即将进入白天,为清晨,B 点为正午,C点即将进入黑夜,为黄昏,D点为半夜。

一、判断月出月落时间对新月而言,图中地球只有右半边才能看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由A—C的范围,A点正是新月月出时间—清晨,C点正是新月月落时间—黄昏,与太阳出没时间相比是同升同落;依此类推,对上弦月而言,图中地球只有上半部才能看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由B—D得出上弦月月出时间是B点—正午,月落时间是D点—半夜,与太阳出没相比是迟升后落;对满月而言,图中地球只有左半边才能看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由C—A得出满月月出时间为C点—黄昏,月落时间是A点—清晨,与太阳出没相比是此升彼落;对下弦月而言,图中地球只有下半边才能看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由D—B得出下弦月月出时间为D点—半夜,月落时间为B点—正午,与太阳出没相比是早升先落。

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月出清晨正午黄昏半夜月落黄昏半夜清晨正午与太阳出没相比同升同落迟升后落此升彼落早升先落二、判断夜晚见月时间白天由于太阳光强烈,月相一般是看不见的,只有等到太阳下山之后才能看见月相,再根据月相出落时间判断出夜晚见月时间。

1、新月是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在白天出现,所以彻夜不见;2、上弦月是正午月出,半夜月落,从正午—黄昏由于在白天,看不到月相,只有从黄昏—半夜才能看见,所以上弦月是上半夜可见;3、满月是黄昏月出,清晨月落,出现时间全部在夜晚,所以满月是通宵可见;4、下弦月是半夜月出,正午月落,从半夜—清晨可以看见,而从清晨—正午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所以下弦月是下半夜可见。

月相和潮汐的规律

月相和潮汐的规律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而造成三者位置的变化3、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初一) 上弦月(初七、初八)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满月(十五、十六)新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居中上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月相变化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满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地居中下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月相与农历: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

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月相名称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农历)初一初七、初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月出清晨正午黄昏(傍晚)半夜月落黄昏(傍晚)半夜清晨正午同太阳升落比较同升同落迟升后落此升彼落早生先落夜晚见月情况彻底不见半月,上半夜西天,西半边(右边)亮一轮明月,通宵可见半月,下半夜东天,东半边(左边)亮日地月三者位置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4、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5、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6、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2)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满月)(3)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

(新月)(4)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满月)(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满月)(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相图与变化规律

月相图与变化规律

月相图及其规律
近-I面
上(玄月)上(半夜)西(边出)西(月面向西)下
(玄月)下(半夜)东(边出)东(月面向东)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
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峨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
-----初七日左右):0度----90 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左
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
日左右):180度;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
左右):180度—270 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残月(农历
二十四左右----月末):2
70 度-----360 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
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注:这个全是北半球的月相变化情况,南半球月相变化以及南北两极月相变化都是不一样的。

月亮变化的规律

月亮变化的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农历上半月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其更替周期是29.53天,约为一个月。

顺序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球的,这一天叫作“新月”或者“朔”,是农历的初一。

过了新月,随着月球的公转,在地球上可以看到一丝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天空西侧,弓背朝西,叫作“蛾眉月”,是农历初三、四。

到农历初七、八,可以看到半个月球,凸面朝西,叫作“上弦月”。

到农历初九至十四,能看到月球的大半部分,叫作“凸月”。

农历十五、十六、十七,能看到一轮圆月,叫作“满月”或者“望”。

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只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叫作“下弦月”。

再过几天,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牙,弓背朝东,叫作“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又从朔开始,周而复始。

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就是一个“朔望月”,约29.53天,农历一个月的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月相变化规律表

月相变化规律表

边天,清晨在中天
月团圆
十九/二十 二三/二四 亮面朝东(左边亮,向右弯) 下半夜可见 早升先落 下半夜在东半边天,清晨在中天

上半夜在西半边天,黄昏在中天 半夜在中天
月相歌:初一不见,初二一线,初三初四蛾眉月,初七初八月正半,十五十六月团圆
弦月
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 东(太阳在东方)
下蛾眉月 二七/二八
边亮,向右弯)
夜可见
先落
上弦月 助记 月相 新月 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的西 半边天,亮面朝西(太阳在西方) 上蛾眉月 上半月 上凸月 满月
下弦月 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 半边天,亮面朝东(太阳在东方) 下凸月 下半月
月相时间 上月29--初二 初三/初四 初七/初八 十一/十二 十五/十六 亮面方向 见月时间 与太阳升 落比较 现象 背面 彻夜不见 同升同落 半夜在中天 亮面朝西(右边亮,向左弯) 上半夜可见 迟升后落 正面 通宵可见 此升彼落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

1概念每天,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2产生原因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

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条: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2、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3月相识别3.1月相识别假设满月是一个圆形,那么无论月相如何变化,它的上下两个顶点的连线都一定是这个圆形的直径(月食的时候月相是不规则的)。

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反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C 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后的月相。

3.2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附:月相变化图(注:星空图上方位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3月相变化规律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B位置。

月相变化图时间和什么月写出来记录在卡片上图片按规律

月相变化图时间和什么月写出来记录在卡片上图片按规律

月相变化图时间和什么月写出来记录在卡片上图片按
规律
上(玄月)上(半夜)西(边出)西(月面向西),
下(玄月)下(半夜)东(边出)东(月面向东)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峨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注:这个全是北半球的月相变化情况,南半球月相变化以及南北两极月相变化都是不一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月
上弦月
西
蛾眉月(新月) 东
西
满月
地球
西
东 凸月
新月 蛾眉月(残月)
西

下弦月
亮面朝向变化规律:上半月西边亮,下半月东边亮。
◆盈亏变化规律:上半月由亏转盈,下半月由盈转亏;
上中天
b
天球


地球
月亮
1
a

太阳
西
c
地平
d
下中天
月亮和太阳的位置关系(重合) 注意:在讲解出没规律时,不考虑日月的会合运动;
规律小结:
思考:如果考虑会合运动,假设b点为朔,那 么一天后月亮应该在三角形处还是菱形处?
日 期 日月夹角 月现时间 月现方位 月隐时间 月隐方位 见月时间
日落时
西边天空
上半夜
西方地平 小半夜
十五 ~ 二三 180º~270 º 上半夜
东方地平
日出时
西边天空
大半夜
月亮出没时间及方位规律总表:

期 日月夹角
月现时间



——

初 0 °~90 °
日落时
初七、八
90 °
日落时
初 八 ~ 十 五 90 °~180 ° 日落时


180 °
日落时
十 五 ~ 二 三 180 °~270 ° 上半夜
二二、二三
270 °
午夜

底 270°~360 ° 下半夜
月现方位 ——
西边天空 头顶 东边天空 东方地平 东方地平 东方地平 东方地平
月隐时间 ——
上半夜 午夜 下半夜 日出时 日出时 日出时 日出时
月隐方位 ——
西方地平 西方地平 西方地平 西方地平 西边天空 头顶 东边天空
见月时间 ——
小半夜 半夜 大半夜 整夜 大半夜 半夜 小半夜
十二 天球
十五
初七、八
初四
十二

月亮
地球

初一
十五

太阳
初七、八 地平
初四
西 初一
十九
二六
二二、二三
月亮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变化
十九
二二、二三
二六
月亮出没时间及方位规律:
◆月落时间逐日推迟大约50分钟(约 12°11′ );
◆上半月,日落则月现,月现方位从月初的西方地平移向十五 的东方地平;
下半月,月现时间从前半夜移向后半夜,月现方位为东方地平。
时间 初 一 月 初
初七或 初八
初八~十五
十五 或十六
十五~二三
二二或 二三
月底
月相
新月
蛾眉月 (新月)
上弦月
凸月
满月
凸月
下弦月
蛾眉月(残 月)
日月 夹角 0°
0~90°
90° 90~180° 180° 180~270° 270° 270~360°
◆总共有五种月相:新月、蛾眉月、弦月、凸月、满月 ;
初一
0º
\
\
\
\
见不到
十二
初七、八
初四
十二
初七、八 上中天
初四
天球 十五

ª 地球 Aª
月亮 初一
太阳
东 十五
ª 地 平
西
初一Βιβλιοθήκη 十九二六十九
下中天
二六
二二、二三
月亮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变化
二二、二三
规律小结:
此时月亮在A地的地平 以下还是以上?
日期
日月夹角 月现时间
月现方位
月隐时间 月隐方位 见月时间
初一 ~ 初七八 0º~90 º
月相变化规律
“杨柳岸晓风残月”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月相变化规律
月亮盈亏变化规律 月亮出没时间及方位规律 月亮亮面朝向规律
3
天球
4 望
2
盈亏变 月球不发光;
1
月球不透明; 化原因 日、地、月三者位置变化;
地球 朔
太阳 0
月亮
●日、地、月三者位置变化的周
5
7
期为朔望月,它也是月相变化的
周期;
6
太阳和月球在宇宙空间的位置变化:会合运动
(速度: 12°11′/太阳日;周期:朔望月[29.5306日])
凸月
弦月
(上弦月)
白道
蛾眉月(新月)
满月 凸月
地球
月亮
新月
弦月 (下弦月)
月亮盈亏变化图
蛾眉月(残月)
月亮盈亏变化表:周期为朔望月(29.530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