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单元课 课件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七单元 习作 (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七单元 习作 (部编版)

收信人的 邮政编码
收信人 的地址
2 3 1101
某某市某某县 XXX 收
某某市某某县 XXX
收信人 的姓名
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
邮票
寄信人的 邮政编码
习作:写信
书信内容:
称呼 问候语
正文
祝福语 署名 日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书信格式顺口溜 称呼顶格打冒号,先向亲友问个好; 正文每段空两格,一件一件不乱套; 事情谈完写祝福,健康快乐常祈祷; 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写在右下角。
你要给你河北的朋友李明寄一封信,说说下面哪个信封的格式是正 确的,并说说其他信封的格式错在哪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奇妙的发现”,选编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三篇课文。

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发现,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把握主要内容,并能体会文章是怎样留有疑问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自然的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留有疑问的。

2.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蝙蝠和雷达》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第二课时:《呼风唤雨的世纪》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第三课时:《蝴蝶的家》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前预习拓展积累课件研讨课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前预习拓展积累课件研讨课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 梦令》《声声慢》等。
统编教科书四语上
读了上面的资料,你对三首诗的作者已经 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作者又通过诗向我们传 递着怎样的感情呢?现在,让我们开启今天的 预习之旅!
统编教科书四语上
第一步:读课文
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社会和平的感情。
统编教科书四语上
助读资料我先看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 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意境 绝妙,含蓄蕴藉,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1.能根据课题或课文记叙的事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统编教科书四语上
统编教科书四语上
助读资料我先看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艺名兰 芳。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出身京剧世家。8 岁学 戏,10 岁登台。演青衣,兼演刀马旦。他在长期的 舞台实践中,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 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自己 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广,世称“梅派”。他是享誉 国际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与程砚秋、尚小云、 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其京剧代表剧目有《贵 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统编教科书四语上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马克思列宁 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 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他毕业于 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等地,回国后担 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自1949年起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逝世。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教材分析》名师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教材分析》名师教案

第七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概说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

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古诗三首》中的《出塞》和《凉州词》都是边塞诗,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情怀,《夏日绝句》表达了个人与国家共存亡的精神气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歌颂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梅兰芳蓄须》赞美了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延安,我把你追寻》讴歌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巨大动力作用的延安精神。

语文要素布列(要素在课文中并列分布)核心素养要点 内容课时 教学目标(素养要点) 古诗三首2 1.认识31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1个字,会写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4.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情怀。

5.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 梅兰芳蓄须1 延安,我把你追寻1 习作1 1.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做到内容清楚。

2.能正确书写信封。

语文园地2 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目标1.能梳理、总结批注的方法和意义。

2.能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认识“韭、芥”等8个生字。

3.能正确理解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打头阵、挑大梁”等惯用语。

4.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的心情。

5.能积累6个八字成语。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围绕“可以从哪些角度作批注”“批注的方式有哪些”“读自己的批注或和同学交流批注有哪些收获”等问题,进行自主总结、梳理后。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出批注的角度、方式与价值。

2.识字加油站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词,提醒学生注意把“芹、蒜、薯”读正确。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话题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她该怎么做?(指导书信格式)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
专题
课型
精读课文
任课教师
课时
4课时
总 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果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还搜集了其他成长名言,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赏,使所有人都得到激励。还可以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喜欢的或最有针对性的名言写成卡片,放在自己经常能看到的地方,时刻激励自己前进。也可以鼓励学生准备一个名人名言摘记本,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记在上面,陪伴自己成长。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4.总结,评奖。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成长故事”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重点
1.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2.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
《乌塔》 1课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课时
《语文园地》 5课时
单元测试 3课时。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古诗三首》 课件(共28张PPT)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古诗三首》 课件(共28张PPT)

这是什么样的边关? 寂寞 冷清 荒凉 孤独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你发现了吗?诗人笔下的明月常常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想象: 古关上,寂静无声,征人们望着明月(思念家乡、亲人)。 长亭外,寒风呼啸,白发苍苍的父母望着明月(挂念儿子)。 楼台上,风吹鸦叫,孤苦无助的妻子望着明月(担心丈夫)。 古树旁,风吹叶落,无依无靠的孩子望着明月(想念父亲)。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 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 如何?
悲哀 痛恨 愤怒 ……
资治通鉴·唐纪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
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 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读准字音
人未还(huán 回、归) (hái 仍旧、依然)
飞 将 (jiāng 带、领、扶助) (jiàng 军衔名)
不 教 (jiào 令、使) (jiāo 传授)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学指导
1.关:边关,关塞。 2.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3.还:回家。 4.但使:只要。 5.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6.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胡”是古代中国 汉族人对西北地区各民族的通称。 7.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是古代中国汉族抵御 北方游牧民族侵略的天然屏障。
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前两句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表达战争给人 民带来的苦难和悲伤;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讲于历史上英雄的豪迈气节的。

《出塞》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

《凉州词》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歌。

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

【作者介绍】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代表作有《相和歌辞•放歌行》《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塞下曲四首》等,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其代表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名句赏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

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

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最后一部分,它以一种综合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节日”,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法和词汇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他们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2.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准备好相关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向大家介绍这个节日的起源、习俗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爱国情怀世人只把雄伟坚固、千年不倒的万里长城看作世界的奇迹,殊不知,由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爱国之心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筑就的精神长城,才更令人叹服。

英雄的中国人民凭着这种坚毅的精神抵御外敌入侵,经受历史磨洗,在追求自由、和平的历史上书写了辉煌而壮丽的篇章。

翻开这浓墨重彩的史册,上面记载着令所有中国人铭刻心间的难忘岁月,激荡着让所有中国人欢欣鼓舞的爱国情怀。

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为了和平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戍边将士,一起和少年时期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的周恩来对话,一起去结交抗战时期不畏身危、蓄须抗日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再一同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熏陶,继承并发扬延安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让爱国情怀充盈我们内心,将爱国思想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田。

本单元课文是以“保卫国家”为主题编排的,展现了中国一脉相承的保家卫国的思想。

无论是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都紧紧围绕这个主题编排设计,有描写古代抗敌将士的,有讲述现代名人维护国家尊严的,还有歌颂革命精神的,这些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都传达出对爱国思想的热烈赞颂。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古诗三首 2借助注释和关键词体会诗歌内涵,感受诗人对国家的深深热爱之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抓住两个过渡段,讲清三件事,明白“中华不振”的含义,懂得“振兴中华”的必要性。

梅兰芳蓄须 1 把握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延安,我把你追寻1借助朗读的方式,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和文中的插图,理解诗歌主题。

习作写信 1 了解书信的格式、内容及写信的好处;培养写信的兴趣。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1积累形容人优秀品质的词语和一首送别诗;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反问句的妙处,懂得说话要使用恰当的语言和语气。

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21古诗三首文本分析:《出塞》是一首怀古伤今的感时之作,它通过描写月照边关时戍边士卒思慕良将的强烈感情和报国建功的愿望,抨击了唐玄宗开元年间边将无能,致使边衅四起的现实,表现了诗人王昌龄诚挚的爱国热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集体备课 课件 (共17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集体备课 课件 (共17张PPT)

教材分析
明确书信格式要求
教材分析
启发学生梳理总结 把握文章 主要内容的三种常用方法 :一是 借助文章题目 ;二是理清事情 的起因 、经过 、结果 ;三是先 弄清每件事情讲了什么 ,再把 几件事情连起来 。
呈现了表现人物优秀品 质的四字词语 ,要求学生 在正确认读的基础上 能举 例说说这些词语形容的人 物。
目录
1.单元教材分析 2.单元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及课型安排
教材分析
单元导语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来自本单元编排的课文表现了不同
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 不同风采 。
教材分析
《出塞》通过慨叹边战不断,国无
良将,体现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
望与期盼。
《凉州词》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
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
4.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
人物的情怀。
5.写自已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单元导语 课后习题
习作2课 时
语文园地2 课时
写信
交流平台识 字加油站 语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1.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信,做到内容清楚。 2.能正确书写信封。
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 说词语形容的人物。 3.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 情境中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
从中深刻的体会到伯父说的《中
华不振》的含义 ,从而立下了为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
期,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 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经历 : 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 他蓄须明志 ,在没有经济 来源时 ,不惜卖房度日 , 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打针装 病, 直到抗战胜利 ,他才 剃掉胡须 ,重新登台演戏 。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一)《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一、说教材《出塞》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凉州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作品,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忠勇报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

《夏日绝句》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将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说教学建议本课的教学重点可放在反复诵读上,引导学生感悟古诗内容,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还可以通过交流、研讨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体把握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诗人?你对这些诗人了解多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首先学习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全单元课文】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全单元课文】教案完整版
1.自由读1、2句诗,圈出生字和新词。借助书上注释,逐句读懂诗意,遇到不理解的,小组成员互相补充,纠正。
(1)“明月”一词一直代表思乡。明月夜夜照边关,征人怎能不思乡?
(2)“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说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还没有回家。
(3)一个“长”字道出了时间之久。
(4)在老师的指导下齐读诗句。
2.(1)有感情地朗读3、4句诗,借助注释理解征人们渴望的是李广那样的良将来平定战争,渴望和平,渴望回家……
3.同桌互相背诵,互相检查。
1.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乡之苦。
2.找出共同点时,可引导学生从题材方面入手。
3.小组背诵时,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四、指导书写,朗读延伸(用时:8分钟)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杰、亦、雄、项。
2.示范书写,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3.引导学生学习《凉州词》。板书课题。
4.解题并介绍王翰。
5.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6.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7.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8.引导学生交流获得的新感受。
9.引导学生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两首诗。
10.指导背诵古诗。
3.同桌之间互认互考,开火车读词语。借助工具书重点理解:“若有所思、疑惑不解”等词语。
1.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学习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理解,不要为解词而解词,要适当结合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用时:15分钟)
(2)朗读诗句,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凉州词》》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凉州词》》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参考答案】
(一)、1.√ 2. √ 3.× (二)、
1.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 壮山河。 2.表现了守边将士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的精神面貌。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凉州词》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2.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急促的琵琶声。
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1)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 (2)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 琶以助兴的习俗。 ——是不是应该从“催”里读出:
(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边读边想,从这个“催” 字中读出了不同的情怀。 3.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 谁来读出这样盛大的场面。指名读、分组读。 4.激越的琵琶声,让我们在场所有的将士们兴致飞扬,诸位老兄,我有点醉了,想告辞了,你们想对 展开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请诸位莫笑,引入下一句。
(五)、课外延伸: 1、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2、学生试背课文。 3、小练笔:用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并默写古诗。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 凉州词 》 生活的美好 战争的残酷 不畏惧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凉州词 》。
《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边塞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体的情景,诗歌慷 慨激昂,豪情满怀,表现出当时战争的残酷,无常和频繁,反映将士们生活的悲惨、痛 苦。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 生之前的饮酒写起。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 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 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 课件(共37张PPT)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  课件(共37张PPT)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 2.积累形容人的成语,古诗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五、说教法
"语文园地"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内 容,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同时重视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并向学生生活扩展延伸。本教学设计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效发现,有效积累。教 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 点及认知规律。
13、再请四位学生带着这种语气读句子。 14、出示两种情境,学生小组内自由练习说话。 全班交流反馈,老师及时给予评价。
板块四、日积月累 1.生自由读古诗,看谁读得最正确。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听音频,正字音。 3.指名读。 4.全班齐读。 5.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 6.边读古诗边理解古诗大意。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时,老师总会问大家:“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 的同学抓耳挠腮,有的同学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其实概括文章的主要 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可是如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 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 【设计意图: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学习的障碍出发,让学 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板块二、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几句话。 2、指名学生读句子。 3、从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
4、学生总结反馈,老师补充。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课题扩充法。 ②要素串联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③段意合并法。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形容人的词语:奋不顾身、临危不惧、正气凛然、光明磊落、一马当先无所畏惧、赴汤蹈火、气壮山河、顶天立地、百战百胜冲锋陷阵、英姿焕发、勇往直前、知难而进、面不改色智勇双全、英勇无双、豪情壮志、坚强不屈、剑胆琴心粉身碎骨、赤胆忠心、坚贞不屈、旷古未有、赴汤蹈火威风凛凛、威武不屈、威震天下、战无不胜、飒爽英姿绝世超群、气冲霄汉、龙骧虎步、奋勇当先、一身正气不畏艰险、舍身取义、英勇就义、宁死不屈、英姿焕发《别董大》【创作背景】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作者简介】高适,唐代诗人。

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河北景县)人。

早年仕途失意。

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侯。

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

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

有《高常待集》。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

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诗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

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诗鉴赏】高适一生交游甚众,极重友谊。

民间不但传颂着他与李白、杜甫等一代大诗人在汴州聚首同游的佳话,而且他与当时弹琴名手董庭兰之间的友谊也被视为美谈。

《别董大》这首诗就是诗人给董庭兰送行时的赠言。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

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梅兰芳蓄须》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梅兰芳蓄须》课件
1. 他宁. 可. 卖房度日,也. 决. 不. 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
台演出。(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示__例__:__刘__胡__兰__宁__可__站__着__死__,__也__决__不__跪__着__生__。_______ 2. 梅 兰 芳 高 兴 地 说 : “ 胜 利 了 , 我 该 登 台 演 出 了!”(改为转述句) __梅__兰__芳__高__兴__地__说__,__胜__利__了__,__他__该__登__台__演__出__了__!_____
蓄须明志
3. 梅兰芳为了坚守民族气节,坚决不给日本人演出,
他做了哪些事?( A C D E F )
A. 藏身租界
B. 剃须登台
C. 远避香港
D. 打针装病
E. 卖房度日
F. 蓄须明志
4. 梅兰芳蓄须的用意是什么? ( B ) A. 抗战时期,梅兰芳无戏可演,没有心思剃须。 B. 抵抗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表明不给侵略者演 戏的决心。
我觉得印象最深的是(
),我感受到

)。
【词语吧】大义凛然 刚正不阿 英勇无畏 视死
如归 临危不惧 舍生取义 坚贞不屈 义无反顾
(1)独立思考后,与小组的成员交流。
(2)小组成员按顺序依次汇报。
蓄须明志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 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 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 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 得干干净净的。
蓄须 被迫 租界 纠 缠 邀请
rǎo
骚扰
jù qiān dìng wàng
拒绝 签 订 妄想
后鼻音
荒谬不合理
近义词
纠缠:指相互缠绕或 遭人烦扰不休。本 文是说梅兰芳被日 本人不断烦扰。
骚扰:意指扰乱他人, 使之不得安宁。文中 是说日本侵略者总是 逼迫梅兰芳演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学习写书信。
首学
《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主体课文
《梅兰芳蓄须》
语 交流平台
《延安,我把 你追寻》
家国情怀
文 词句段运用 园 地 日积月累
《别董大》
《阅读链接》
《单元习作—写信》
sài zhēng chéng
出塞 长征 惩罚
jué nìng yán
崛起 宁可 延安
出塞 长征 惩罚 崛起 宁可 延安

问题存折
启 智 箱
《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七单元
《梅兰芳蓄须》
《延安,我把你追寻》
周恩来
梅兰芳
李广
项羽
Shù
戍边将士
延安精神
家国情怀
周恩来
梅兰芳
Shù
戍边将士
项羽
李广
延安精神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导读课
首学
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
2.学习写书信。
首学
1关.关注注主主要要人人物和物事和件事,件学,习学习 把把握握文文章章的的主主要要内内容容。。
··
2学.学习习写写书书信信。。
人文主题:家国情怀
语1.关文注要主素要人物和事件,学习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
人物
事件
《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
感受
21.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延安,我 把你追寻》
人物
事件
感受
互学 群学
《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梅兰芳蓄须》 《延安,我把你追寻》
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
1.提出问题 2.尝试组内解决问题 3. 筛选出1-2个有价值的问题存入“问题存折” 4.选出小组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为中华之 少年周 崛起而读书》 恩来 ②初到奉天时......
③在巡警局门前......
感受
课文 人物
事件
感受
《为中华之 少年周 崛起而读书》 恩来
①修身课上, 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②初到奉天时, 不解伯父所说‘中华不振’ ③在巡警局门前, 眼见国人被欺,深感‘中华不振
23. 梅兰芳蓄须
严肃 赞叹 催促 训斥 左顾右盼
在这个单元中,有哪些人物,哪些事 件呢?你读后的感受又如何呢?
学习要求: 1. 选择一或两篇你最感兴趣的课文完成表格。 2. 填写完成后,与同桌进行交流。
课文
人物
事件
感受
课文
人物
《为中华之 少年周 崛起而读书》 恩来
事件
感受
课文
人物 事件
①修身课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