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氧气充装安全管理制度
![氧气充装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cf8997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6.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氧气充装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氧气充装作业的全过程,包括氧气瓶的充装、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
第三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氧气充装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第四条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五条成立氧气充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氧气充装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协调。
第六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氧气充装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以下职责:(一)制定氧气充装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负责氧气充装安全教育培训;(三)监督检查氧气充装作业现场的安全状况;(四)组织事故调查和处理;(五)定期向上级报告氧气充装安全工作情况。
第七条生产部门负责氧气充装作业的具体实施,包括以下职责:(一)按照氧气充装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作业;(二)确保氧气充装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三)严格执行氧气充装操作规程;(四)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第八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氧气充装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第三章安全教育培训第九条新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氧气充装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条在岗员工应定期参加氧气充装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一条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一)氧气充装安全管理制度;(二)氧气充装操作规程;(三)氧气充装设备、设施的安全使用;(四)事故案例分析;(五)应急处理措施。
第四章安全技术措施第十二条氧气充装作业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第十三条氧气充装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检验、维修,确保安全可靠。
第十四条氧气瓶充装前,应对瓶体进行检查,确保无损伤、无泄漏。
第十五条充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严禁超压充装。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278685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a.png)
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 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 能水平,确保操作人员 能够正确、安全地操作 设备。
人员操作风险及应对措施
人员操作风险:充氧站操作人员如果没 有经过专业培训或者操作不熟练,可能 会导致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
建立操作人员考核机制,对操作人员进 行定期考核,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合格的 操作技能。
制定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 为;
应对措施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操作人 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气体泄漏风险及应对措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气体泄漏风险:充氧站储存和输送的气体具有一定的危险 性,如果发生泄漏,可能会引发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应对措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现场应急处理措施
对于人员伤亡事故,应立即启动医疗急救预案 ,组织现场急救,并及时将伤员送往医院救治
。
对于其他突发事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 措施,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对于泄漏、爆炸等危险品事故,应立即启动应 急预案,疏散人员,切断危险源,采取必要的 应急措施。
对于火灾事故,应立即启动消防应急预案,组织 现场灭火,疏散人员,并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
事后调查与处理
01
充氧站应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原因 ,确定责任人。
02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对于严重 违法行为,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03
对于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充氧站应进行整改,加 强安全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
05
度的监督与执行
安全管理制度的宣传与培训
设备故障风险及应对措施
01
02
制氧站_安全管理制度
![制氧站_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50c90f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b.png)
一、总则为了加强制氧站的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站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 成立制氧站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站安全管理工作。
2. 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制氧站员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2)员工应熟悉本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状况符合岗位要求。
2. 设备管理(1)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2)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
(3)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机,报告相关部门,待维修合格后方可重新启动。
3. 作业现场管理(1)作业现场应保持整洁,不得堆放杂物,确保通道畅通。
(2)作业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3)作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
4. 消防安全管理(1)制氧站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2)消防设施应保持完好,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3)员工应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遇到火灾时能迅速应对。
5. 应急预案(1)制定制氧站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职责、程序和措施。
(2)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 安全教育培训(1)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新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奖惩制度1. 对在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规定,造成事故或隐患的个人和集体进行严肃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制氧站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为准。
医院中心供氧室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中心供氧室安全管理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6339b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4.png)
医院中心供氧室安全管理制度为加强我院医用氧及其氧气瓶的安全管理,避免事故,确保临床急救用氧的供应,及时、安全,预防氧气瓶的流失,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品有强烈的助燃性气体。
严禁和油脂、烟火及其他易燃、____品接触。
二、本品的贮藏或存放,必须远离火源,配备消防设施,室外应设有三、本品贮藏、使用、搬运、存放严禁撞击,以免发生爆炸。
四、非站内工作人员严禁操作站内设备及仪表开关,中心供氧室操作保养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用中心供氧系统说明书进行操作。
五、氧站内氧气排放时严禁将氧气排放在室内,禁止将氧气作吹扫气体使用。
六、中心供氧需由专人负责供氧室的日常工作,做好登记。
七、中心供氧室的设备____、调试、维修,必须由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或有资质的维修公司进行。
八、室内必须保持清洁、整齐,下班前关好电源、门窗等,做好防盗、防毒、防酸、防爆等工作。
九、定期测试报警系统工作性能,每天定时查看一级箱氧气输出压力和汇流排输出氧气压力,如有超压或欠压等异常现象,应立即查出原因并排除故障。
十、未经允许,其它人员一律不得入内。
中心供氧人员职责一、在总务科长的指导下负责全院医用氧气的工作。
二、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牢固树立服务的思想,爱岗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守岗位,不脱岗,不睡岗,不溜岗。
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必须认真检查各供应阀的重要环节,确保管道畅通,仪表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好记录。
四、工作人员必须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物,机器设备,严格执行操作规定,了解设备工作性能,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程序。
五、供氧机房工作仪表指针,接近报警,要做到密切____切不可擅离工作岗位。
六、经常巡视用气环境,若发现故障应立即分析原因,及时排除,以排除,应立即汇报总务科抢修,氧气瓶里氧气用完,必须立即更换不得拖延不换。
七、严格执行安全.消防保卫工作制度,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气瓶不准露天存放。
医院中心供氧室安全管理制度(二)物资管理制度为搞好我院的物资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杜绝物资管理工作中的漏洞,特制定本办法。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模板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440cb2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7.png)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模板一、总则为加强充氧站的安全管理,保障员工和设施的安全,提升工作效率,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二、管理标准2.1 员工培训与管理1.充氧站负责人应具备相关安全管理知识和经验,并定期参加安全培训。
2.所有员工必须接受充氧站安全培训,了解充氧站内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
3.员工应按照规定参加定期的职业健康体检,确保身体状况适宜从事相关工作。
2.2 充氧设备管理1.充氧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2.设备使用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了解操作规程和紧急故障处理流程。
3.充氧设备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定期巡检,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能。
2.3 安全防护措施1.充氧站必须配备符合规定的消防设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充氧站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明确安全操作规程,并将其张贴在易被员工看到的位置。
3.充氧站必须按照规定配置急救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
2.4 紧急情况应急处置1.充氧站必须制定紧急情况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理流程。
2.全体员工必须了解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3.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按照预案进行处置。
2.5 安全检查与考核1.定期进行充氧站安全检查,确保各项安全工作符合要求。
2.安全检查记录和处理情况应及时归档,以备参考和考核。
3.设立安全考核制度,对充氧站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三、考核标准3.1 员工培训与管理考核1.充氧站负责人定期参加安全培训的次数和培训成绩。
2.员工参加充氧站安全培训的比例和合格率。
3.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合格率和体检档案管理情况。
3.2 充氧设备管理考核1.充氧设备定期检测和维护的情况和记录。
2.充氧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和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3.充氧设备巡检结果和处理情况。
3.3 安全防护措施考核1.消防设施的配置和定期检查情况。
2.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操作规程的使用和更新情况。
3.急救设备配置和使用情况。
供氧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供氧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f30657a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0.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供氧站的安全管理,保障供氧设备正常运行,预防事故发生,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供氧站及其所有工作人员。
第三条供氧站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实行逐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安全管理责任制。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第四条供氧站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站区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第五条各岗位工作人员应明确自身职责,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供氧站安全运行。
第六条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安全设施与设备管理第七条供氧站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八条供氧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禁止使用损坏或未经验收的设备。
第九条供氧站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
第四章操作规程第十条供氧站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一条操作人员必须熟悉供氧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十二条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步骤。
第十三条供氧设备启动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确认安全后方可启动。
第十四条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负责人报告。
第十五条供氧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应随时关注设备运行状况。
第五章应急处置第十六条制定供氧站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七条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第十八条事故发生后,应及时上报事故情况,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由供氧站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备注:本范本仅供参考,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氧气站安全工作制度范文
![氧气站安全工作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15be5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3.png)
氧气站安全工作制度范文1. 安全管理责任1.1 建立并贯彻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及岗位职责。
1.2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设立专职安全管理岗位,负责监督、指导和检查实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1.3 确保安全管理人员具备相关资质和技能,并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
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1 制定并修订氧气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
2.2 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宣传教育,确保员工理解并严格执行。
3. 安全设施管理3.1 氧气站必须配备先进的安全设施,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及时维护。
3.2 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4. 安全教育和培训4.1 新员工入职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紧急情况应对和自我保护知识等内容。
4.2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5. 员工履职要求5.1 员工必须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程序进行作业,严禁擅自修改或忽视安全操作规程。
5.2 发生紧急情况时,员工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自身安全和设施的安全。
6. 应急预案和演练6.1 制定并定期修订氧气站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的应急职责和应急处置流程。
6.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
7. 安全事故管理7.1 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组织应急处置,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设施的稳定运行。
7.2 彻查事故原因,总结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7.3 负责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安全事故,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8. 安全检查和评估8.1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8.2 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
9. 外部协调和配合9.1 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外部安全环境和政策法规。
9.2 配合相关部门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
10. 安全奖惩制度10.1 对安全工作出色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本(2篇)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92e76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d.png)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充氧站是为了满足特定工作场所(如矿井、隧道等)中工作人员及作业设备的氧气供应需求而建立的场所。
为了确保充氧站的安全运营,保护工作人员及设备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二、安全责任1. 充氧站负责人应对充氧站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安全管理制度。
2. 充氧站负责人应根据充氧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并指定负责人具体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3. 负责人应组织开展常规的安全岗位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充氧站各级岗位管理人员应严格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充氧站的安全生产。
三、安全设施与措施1. 充氧站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如“充氧站禁止吸烟”、“使用氧气注意事项”等,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注意事项。
2. 充氧站应设置紧急停气按钮,并且应当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3. 充氧站应设置氧气泄漏检测装置,并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泄漏情况。
4. 充氧站应配备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消防器材使用演练,确保工作人员熟悉使用方法。
5. 充氧站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证设施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四、安全操作规程1. 工作人员进入充氧站前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安全培训和指导,了解充氧站的安全操作规程。
2. 进入充氧站的人员应进行身份登记,并领取工作证,无有效工作证的人员不得进入充氧站作业区域。
3. 进入充氧站作业区域的人员应佩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穿戴好阻火工作服,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作业区域。
4. 使用充氧站供应的氧气时,工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接驳氧气瓶,并确保接驳处无泄漏。
5. 使用氧气设备时,工作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并确保设备安全、维护良好。
6. 禁止在充氧站吸烟、明火作业,禁止乱丢烟蒂和可燃物。
五、事故应急处理1. 充氧站应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指定专人负责事故应急工作,并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四篇)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bc223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9.png)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充氧站是指为现场应急需要提供氧气充装服务的设施。
为了确保充氧站的安全运行,保障工作人员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的充氧站。
第三条充氧站的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本安全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员工必须接受培训,掌握本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第二章充氧站的布局和设备第四条充氧站应具备明确的布局规划和必要的安全设备,包括氧气贮存设备、充气设备、防火设施、通风设施等。
第五条氧气贮存设备应设置在远离火源、易燃物及有害物质的地方,严禁存放其他危险品。
第六条充气设备应定期检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
第七条充氧站应配备足够数量的防火设备,如灭火器、灭火器箱、消防喷淋系统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八条充氧站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减少氧气积聚和浓度超标的风险。
定期对通风设施进行清洁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九条充氧站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运行情况、氧气贮存和充注过程、安全设备的完好性等。
第十条充氧站应建立充氧站安全档案,包括设备维护记录、安全检查记录、事故及隐患处理记录等。
第十一条充氧站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场景和应急处理措施,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和药品。
第十二条充氧站的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充氧站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
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操作充氧站设备。
第十三条充氧站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四条充氧站的工作人员应进行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避免因身体问题影响工作安全。
第四章事故处理第十五条发生事故时,充氧站的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
第十六条充氧站的管理人员应组织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5065d8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d.png)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充氧站是指以压缩空气为原料、通过分离纯化制取高纯度氧气的装置,具有一定危险性。
为保障员工安全,保护环境安全,规范充氧站的运行和管理,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充氧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第三条充氧站的安全管理工作由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主管,具体责任由充氧站负责人履行。
第二章安全管理机构与责任第四条充氧站设立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充氧站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机构由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指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担任,并配备必要的职责权限。
第五条充氧站负责人是充氧站的安全管理责任人,必须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
负责全面组织、协调、指导充氧站的安全生产以及实施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充氧站运行安全。
第六条充氧站负责人应定期召开安全生产管理会议,总结安全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报告给上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第三章安全生产措施第七条充氧站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工艺设备、气体储罐、管道系统等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第八条充氧站应配备专门的安全设备和仪器,如火灾报警器、泄漏报警器、紧急疏散装置等,以确保应急状况下的员工安全。
第九条充氧站应建立防火、防爆措施,配备消防设备,并规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条充氧站应定期组织培训员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员工能够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和仪器,并具备自救自护能力。
第四章安全防范措施第十一条充氧站应设立周边警戒线,确保外部人员无法接近危险区域。
第十二条充氧站应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安排专职人员定期巡查设施设备,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理和消除。
第十三条充氧站应建立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泄漏、事故等情况的处理措施和应急救援组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置。
第十四条充氧站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c2ffbc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3.png)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一、安全生产责任1. 充氧站设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员及其职责,并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
2. 负责人应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并组织开展相关培训,确保全体员工具备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3. 安全生产责任人应定期组织安全工作例会,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二、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1. 对充氧站的各项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和预防措施。
2. 建立充氧站安全设施管理制度,确保设施的正常维护和使用。
3. 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并确保员工熟悉应急处理程序。
三、安全操作规定1. 制定充氧站作业规范,明确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严禁违规操作。
2. 对关键操作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建立相应的资格认证和复审制度。
3. 安全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进行操作,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四、事故风险控制措施1. 制定事故风险控制措施,建立事故预防、监测和应急处理机制。
2. 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关键环节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
五、安全教育与培训1. 针对充氧站的相关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开展定期的安全培训,涵盖消防、急救、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知识。
3. 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考核,确保员工的安全素养。
六、监督检查与整改措施1.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充氧站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采取及时有效的整改措施,确保充氧站的安全生产环境。
3. 定期组织内外部安全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和问题。
七、事故应急处理1. 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各类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和职责。
2. 建立应急联络机制,确保事故发生后及时报告和应急处理。
3. 配置充足的急救设备和物资,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以保证应急处理的有效性。
氧气站安全管理制度模板
![氧气站安全管理制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379a28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0.png)
一、总则为了确保氧气站的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本站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目标1. 实现氧气站安全生产零事故;2. 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3. 保障氧气产品的质量稳定。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氧气站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站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2. 安全管理部门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执行本制度;3. 各部门、班组应设立安全生产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四、安全管理措施1. 安全教育培训(1)新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 安全生产设备管理(1)定期对氧气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可靠;(2)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
3. 安全生产操作(1)严格执行氧气生产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2)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3)严禁在氧气生产区域吸烟、饮酒、打闹等。
4. 安全生产检查(1)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对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治理,确保隐患消除;(3)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5. 消防安全管理(1)氧气站设立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2)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3)发生火灾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和灭火。
6. 应急救援管理(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组织、程序和措施;(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3)对事故进行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
五、奖惩制度1.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2. 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氧气站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供氧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供氧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b9658a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3.png)
一、总则1.1 为确保供氧站的安全运行,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供氧站的所有员工及外来人员。
1.3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规章制度制定。
二、安全责任2.1 供氧站负责人对本站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2 各岗位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确保供氧站的安全运行。
2.3 外来人员应遵守本制度,服从本站管理,不得擅自操作设备。
三、安全教育培训3.1 供氧站负责人应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2 新员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3 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四、设备管理4.1 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2 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3 发现设备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上级领导。
五、操作规程5.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
5.2 操作前应检查设备状态,确认设备正常后方可开始操作。
5.3 操作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5.4 操作完毕后,应关闭设备,清理现场,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六、应急处理6.1 供氧站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6.2 发现事故隐患,应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
6.3 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六、监督检查7.1 供氧站应设立安全监督小组,负责对本站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7.2 安全监督小组应定期对设备、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
七、附则7.1 本制度由供氧站负责人负责解释。
7.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7.3 本制度如与本站实际情况不符,应及时修订。
7.4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由供氧站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订。
制氧站安全生产管理细则(4篇)
![制氧站安全生产管理细则(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1835b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d.png)
制氧站安全生产管理细则一、总则1. 为了确保制氧站的安全生产,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制定本管理细则。
2. 本管理细则适用于所有制氧站的安全生产管理。
3. 制氧站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生产事故和职工伤亡,保障生产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4. 制氧站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促进安全文化建设。
二、安全组织1. 制氧站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职业资格,并主持制氧站的安全生产工作。
2. 制氧站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权限。
3. 制氧站应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员,负责具体的安全管理与操作。
4. 安全管理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
5. 制氧站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安全设施1. 制氧站应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包括消防器材、紧急疏散通道、防护设备等。
2. 消防器材应按照相关标准配置和维护,定期进行检查和试验。
3. 紧急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 制氧站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流程。
5. 制氧站应配备应急处理设备和药物,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四、生产设备1. 制氧站应根据生产需要,保养和维修生产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2. 设备操作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证书和培训合格证明,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要求。
3. 设备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4. 设备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能。
五、生产作业1. 制氧站应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明确作业人员的职责和安全操作要求。
2. 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3. 作业区域应保持整洁,防止积尘、积水和滑倒等事故的发生。
4. 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作业区,防止设备被损坏或事故的发生。
六、应急处置1. 制氧站应制定健全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2. 应急预案应包括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和通讯方式,以及紧急撤离、伤员救护等方面的内容。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1c69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5.png)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模版充氧站是一个重要的供氧设施,其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充氧站正常运行和员工安全的重要保障。
下面是一个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供参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充氧站的安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充氧站应当遵循《充氧站安全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三条充氧站的安全管理应当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同时,加强安全设施和监测设备的管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充氧站的安全运行。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充氧站应当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该部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监督充氧站的安全工作。
第五条充氧站应当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组织安全培训。
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充氧站的安全。
第六条充氧站应当设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站长、安全管理人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组成,负责充氧站安全管理的决策和协调工作。
第七条充氧站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度,及时识别和评估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消除。
第三章安全设施管理第八条充氧站应当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包括火灾报警设备、应急疏散通道、灭火器材等,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九条充氧站应当建立和实施安全检查制度,对充氧站内的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条充氧站应当建立和实施消防管理制度,对充氧站内的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并及时消除消防隐患。
第四章作业管理第十一条充氧站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明确作业职责和流程,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第十二条充氧站应当建立和实施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对储存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管理,禁止违规操作。
第十三条充氧站应当建立和实施作业许可制度,对需要进行特殊作业的人员进行审核和许可,确保作业安全。
制氧站安全管理制度
![制氧站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188c1d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b.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制氧站的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本站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站所有制氧设备、设施、场所及其作业人员。
第三条制氧站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四条制氧站站长对本站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分管站长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六条作业人员应遵守本制度,服从安全管理,确保自身及他人安全。
第三章安全管理措施第七条设备设施管理1. 定期对制氧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 设备设施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
3. 严禁私自改装、拆卸、挪用设备设施。
第八条消防安全管理1. 制氧站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
2. 严禁在制氧站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3. 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审批制度,确保动火作业安全。
第九条电气安全管理1. 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禁止私拉乱接电线。
2. 用电必须符合设计规范和安全规定,由正式电工安装、维修。
3. 严禁超负荷用电,不准使用不合格电器及保险装置。
第十条安全检查1.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 对用电、设备设施、消防、动火等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
3.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第四章奖惩第十一条对在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二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制氧站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7067c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3.png)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充氧站的安全管理,防范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安全,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充氧站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做好设备维护和保养等措施,提高整个充氧站安全管理水平。
第三条充氧站应设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充氧站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第四条充氧站负责人是充氧站的最高安全管理责任人,对充氧站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第五条充氧站负责人应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分片面地将安全工作责任分给每位技术人员,并严格按照责任制落实。
第六条充氧站各级管理人员都应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章安全管理原则第七条充氧站安全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原则。
第八条充氧站安全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
第九条充氧站应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安全生产措施第十条充氧站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设施,如安全出口、应急疏散通道、消防设备等。
第十一条充氧站应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正常可用。
第十二条充氧站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设备、场所进行检查和维修。
第五章应急处置措施第十三条充氧站应制定应急预案和救援演练计划,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第十四条充氧站应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可用。
第六章安全检查和评估第十五条充氧站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充氧站应定期开展安全评估工作,对充氧站的安全管理进行全面评估,及时改进不足,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第七章安全培训和教育第十七条充氧站应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
第十八条充氧站应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ff167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2.png)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充氧站的安全管理,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充氧站的安全管理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并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做到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综合治理。
第二章安全管理的职责及权限第三条充氧站安全管理的职责及权限如下:(一)充氧站负责人在充氧站的日常安全管理中担任第一责任人的角色,负责充氧站安全管理的决策、组织、协调、监督工作,并对充氧站的安全工作负最终责任。
(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制订、实施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培训,督促各部门开展安全工作,及时处理和上报安全事故;负责对充氧站的安全运行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安全目标,制定年度安全计划,并对安全工作进行评估。
(三)充氧站员工应加强安全意识,参加安全培训,严格执行充氧站安全制度,按规定使用防护装备,努力做到安全生产。
第三章安全教育培训第四条充氧站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五条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充氧站的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二)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规范及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三)安全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四)安全事故防范、报告和处理的流程和方法;(五)员工的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建设;第四章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第六条充氧站应建立健全定期的安全检查机制,对设备、设施、操作程序、安全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查,并制定安全检查计划,做好安全检查的记录和整改工作。
第七条充氧站应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明确隐患排查的频次、方法和责任,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八条充氧站应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记录和整改台账,对隐患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并及时进行整改。
第五章安全生产事故的管理第九条充氧站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程序、责任和处理方法。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3511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0.png)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模版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充氧站的运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保护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充氧站的运营和使用。
2. 安全责任与义务2.1 充氧站管理人员有责任确保充氧站的安全生产,并负责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制度。
2.2 充氧站员工有责任了解和遵守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报告安全隐患。
2.3 充氧站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配合充氧站进行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
3. 安全生产措施3.1 设立完善的安全操作流程,明确充氧站运行和使用的各项程序。
3.2 配备符合规范要求的安全设备和防护设施,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3.3 定期检查和维护充氧站的设备和设施,确保其完好和安全可靠。
3.4 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机制,配备应急设备和药品,并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3.5 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 安全风险管理4.1 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安全风险。
4.2 制定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人员的操作职责和操作规范,防止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4.3 加强对常见事故原因的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5. 事故应急处理5.1 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员工进行紧急疏散和救援。
5.2 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5.3 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彻底调查,总结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 安全检查与监督6.1 定期进行充氧站的安全检查,督促和指导充氧站及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6.2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和纠正,并进行记录和追踪,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7. 安全宣传与教育7.1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
7.2 制作和发布安全宣传资料,提供安全操作指南,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普及和培训工作。
氧气站安全工作制度范文(2篇)
![氧气站安全工作制度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6e985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9.png)
氧气站安全工作制度范文1.氧气站内禁止烟火,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准用电热器、燃气炉等进行取暖。
2.氧气站中的设备和附件要有专人负责保管和维修。
3.排放氧气时,严禁将氧气排放在氧站内,禁止将氧气作吹除气体使用。
4.排除漏气、更换元件和气瓶时,必须在管内无压力的情况下进行,严禁带压操作。
5.金属软管使用期为____年(弯曲次数小于____次),到期视情况更换软管。
6.根据氧气质量洁净情况,定期清洗过滤器。
7.氧气表在使用和校验中注意禁油。
8.氧气管道必须按图纸要求接好地线,无地线严禁使用。
氧气站安全工作制度范文(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氧气站安全工作的管理,确保氧气站的安全运行,保护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氧气站的安全工作。
第三条氧气站安全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明确部门职责和个人责任,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第四条职工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责任和义务。
第五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职工,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一节责任部门第六条设立氧气站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氧气站的安全工作领导、决策和协调工作。
第二节责任人员第七条每个氧气站设立一名安全责任人,负责氧气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问题进行监督和改进。
第八条安全责任人有权制定氧气站的安全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安全责任人有权要求其他职工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确保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十条安全责任人有权随时检查氧气站的安全设施和运行情况,并提出整改建议。
第三节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一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职工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二条新入职的职工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及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岗位调动的职工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
第十三条安全教育和培训应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四条安全教育和培训记录必须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3127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
Oxygen Station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充氧站安全管理、检查考核的内容及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氧气充装站。
2、内容与要求
2.1安全生产管理:
2.1.1氧气为无色无味的助燃气体,化学性能异常活泼,与乙炔、氢、甲烷等可燃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压力超过了3Mpa的氧气与油脂接触,能发生猛烈的燃烧与爆炸。
2.1.2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技术进步,促进安全生产。
2.1.3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有站长负责,安全技术负责人具体实施,安全员全面主管,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人共同
配合,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体系。
2.1.4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做到“五同时”。
2.1.5严格按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做好气瓶的收发、检查、充装、复验、贮存、运输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让用户用上质优安全的氧气。
2.1.6坚持值班制度,特别是节假日安全生产值班,选择责任
性强,工作认真负责,会处理突发故障的人参与值班,昼夜二十四小时站区不准无人。
2.1.7氧气充瓶台、仓库内严禁存放油脂、可燃物,严禁氧气瓶与其它可燃气体及相抵触的气体、物资混放、混运。
2.1.8氧气充装贮存区域内严禁烟火、并要设置醒目的防火禁油标记。
2.1.9站区内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手续,并有严格的安全动火措施。
2.1.10氧气充瓶台及储瓶区域内禁止乱接、乱拉临时用电线路。
2.1.11站内有关设备应按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装置,并按规定周期进行测试,做好记录。
2.1.12厂区架空氧气管道应有防雷、防静电接地措施,厂房内管道应有防静电接地装置。
管道的法兰、螺纹接口两侧应用导线作跨接,电阻值应在规定范围内。
2.1.13防火防爆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
认真执行消防部门有关规定和法规。
2.2安全教育:
2.2.1上岗前安全教育:新职工进站首先要进行安全知识、安全管理的教育,进站人员和新职工上岗前应有安全员负责安全教育。
2.2.2日常安全教育:每年对职工进行1-2次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并结合生产实际和社会上发生事故案例,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2.2.3特殊岗位安全教育:上级举办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培训班时,应积极选派人员外出培训或复训学习。
2.2.4其它安全教育:对临时进入作业区改造、维修人员,进站前应全面进行安全教育。
2.3安全检查
2.3.1综合性安全检查:每年至少二次,由站长组织对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对消防设施、设备、电器、现场文明卫生和门卫纪律等进行综合检查。
2.3.2季节性检查:每年四次,由站长组织,按照季节特点,结合公司(站)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
2.3.3日常检查:每天由安全技术负责人或安全员对设备、设施、及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
2.3.4专业性安全检查,压力容器、机动车辆、消防器材、电器设备、气瓶、安全附件,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验证,专业性检查可与综合性检查结合进行。
2.3.5凡是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行为,都应落实到人,及时整改。
2.4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用品按劳动部门的规定发放,应符合防静电,防火花要求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上岗操作必须穿戴好规定的劳保用品。
2.5事故处理:
2.5.1发生伤亡事故按GB641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为轻伤、重伤和死亡事故,发生伤亡事故,应积极抢救,并根据事故大小及时报告有关部门,重大伤亡事故应迅速向上级机关报告,并保护好现场,填写事故登记表、事故报告单,事故调查期间,做好各种会议记录等。
2.5.2发生设备事故,按《设备管理制度》和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5.3发生火灾、燃爆事故,应按《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扑救,防止事故扩大并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
2.5.4不论事故大小,都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认真调查,分析查明原因,明确责任,落实防范措施,未遂事故应一样找出原因,吸取教训,落实整改。
2.5.5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3、检查考核:
3.1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由站长每月检查一次。
3.2检查情况列入年度奖惩考核。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