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
探究北宋中期的“三冗”问题
探究北宋的土地兼并问题及其影响
探究庆历新政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负面影响
认识北宋“和议”政策的两面性作用
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的情怀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1)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表现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失败的原因 2.难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表现
教法与学法
1.教法:启发式教学 情景教学 2.学法:阅读归纳法 逻辑推理法
教学过程
对前面学过的《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进行回顾,再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名句导入。
首先,利用《五代十国形势图》和《北宋统一示意图》对北宋的建立和统一南方地区作一个介绍,使学生对北宋初期的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特别指出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这一途径上台建立北宋的。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
导语:王安石办法致力于改变北宋现存的许多问题,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安石变法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 题
专题三:王安石变法备课时间上源自时间课时编号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及原因
了解北宋中期的阶级矛盾与边疆危机
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结果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结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围绕“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由来、表现及其解决途径和结果”这一中心问题认真阅读教材。 一、北宋中期的财政困难(板书) 表现: “三冗”( 冗兵、冗官、冗费)弊政(板书) (教师先让学生分别分析冗官、冗兵、冗费的原因和后果,再补充说明。) 1、冗兵 冗兵的原因:主要在于募兵、养兵制的弊端。宋初大量编练禁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优秀教学设计(4页)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石家庄市二十七中学邱丽静【课标解读】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
因此,他对将领手中的兵权十分恐慌,于是“释去兵权”,并通过其他方式满足这部分人的需要。
首先是对土地的“不抑兼并”,对大地主、大官僚采取多种优厚措施,放任他们大肆兼并农民土地;同时,允许土地买卖,使土地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土地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强,地主们通过这种手段更是攫取了大量的土地。
而广大农民却因失去土地而破产,从而沦为地主的佃户,生活日益贫困,他们和土地占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到了宋仁宗统治时期,这样的普遍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此外,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取得地主的支持,建立了庞大的统治机构,而这种措施到了宋朝中叶则发展成为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现象,且呈现出恶性膨胀的趋势,使得朝廷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入不敷出。
兵败、财困、民反的现象始终围绕着北宋朝廷。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等有远见卓识的官员发起了“庆历新政”,却遭到特权阶层的强烈反对,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北宋朝廷进一步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为了克服危机,一场由王安石倡导的更大规模的改革开始了积极的酝酿。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1067年,宋神宗即位,决心变法。
1070 年底,王安石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全面推行变法。
变法主要分为理财、强兵、科举和学校三个方面。
(1)理财方面:①均输法。
设立转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这样既可以节省运费和购价,又可以避免囤积居奇。
②青苗法。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这一措施稳定了社会生产,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也为国家带来了利息收入。
③农田水利法。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理一理】教学思路:本课的基本线索:变法背景——变法内容——价变法结局及评【想一想】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在诗坛上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对他的诗词也是耳熟能详的,例如《元日》《梅花》等,同时他还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改革家,列宁曾这样评价他:"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北宋中期由王安石主持的一场变法运动,在学习王安石变法之前,我们学习王安石的一首诗,之后,请同学们思考:节选的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北宋时期农民的苦难,展现了北宋中期社会中存在什么样的弊病?——“积贫积弱”:"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正课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宋的建立及北宋中央集权的巩固,“陈桥兵变”这戏剧性的一幕,使得宋太祖赵匡胤顺利登基,建立北宋政权,并且通过“杯酒释兵权”等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新建立的北宋王朝,然而这些集权措施给北宋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它也存在很大的弊端《王安石变法》教案【理一理】教学思路:本课的基本线索:变法背景——变法内容——变法结局及评价【想一想】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在诗坛上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对他的诗词也是耳熟能详的,例如《元日》《梅花》等,同时他还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改革家,列宁曾这样评价他:"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北宋中期由王安石主持的一场变法运动,在学习王安石变法之前,我们学习王安石的一首诗,之后,请同学们思考:(一)节选的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北宋时期农民的苦难,展现了北宋中期社会中存在什么样的弊病?——“积贫积弱”:"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
王安石的变法教案设计
王安石的变法教案设计王安石的变法教案设计引导语: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王安石变法设计教案材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王安石变法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一心三施”:王安石变法的设想与决心;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变法在人才方面的管理措施;(2)王安石提出变法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能起用他的原因,理解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以及科举制的建立、发展、改革与积极作用;(3)探究王安石变法时期的武将、神弓、花枪等图片、资料,说明变法措施的成效。
(4)对隋唐科举制与北宋改革科举制的内容进行比较,看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探究王安石的个人经历对他变法的影响,通过《清明上河图》进一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作用;(2)通过多媒体资料,再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3)利用图表及图片资料比较隋唐科举制与北宋科举制的异同,以及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王安石博学多才,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精神;(2)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对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起用王安石、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变法的前提(开始)和具体措施。
王安石变法 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王安石在担任宰相期间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黄河决口、钱币贬值以及民间借贷利率过高等问题,推动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下面是一份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教学目标: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 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目的;3. 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先让学生了解黄河决口、钱币贬值等问题的严重性,引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知识点讲解(15分钟):2. 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提出变法的必要性;3. 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具体措施,如新法三章、均输法、青苗法等;4.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小组讨论(20分钟):5.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方面的影响,如经济、政治或社会等,对该方面进行讨论;6.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加深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理解。
案例分析(15分钟):7. 提供一些与王安石变法有关的具体案例,如新法的推行过程中遭到的反对、青苗法对农民的影响等,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8. 学生可以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利弊,探讨王安石变法的成功和失败原因。
讨论总结(15分钟):9. 将小组进行整合,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10. 整合学生的观点和见解,总结王安石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拓展延伸(15分钟):11. 提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继续了解王安石变法以外的历史背景,并对变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12. 鼓励学生思考,如果他们身处王安石变法的时代,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
总结(5分钟):13. 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此设计以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多个方面,提高他们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5篇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5篇临川先生.改革家.《梅花》,让学生猜测人物,并提问:为什么王安石被称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顺势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背景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北宋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政治效率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军事上与辽.西夏多次发生战争.教师补充:当时的北宋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史料,并提问:面对积贫积弱的局面,以范仲淹为首的官员进行了改革,史称〝庆历新政〞,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学生分析回答:庆历新政主要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但是最终在反动派的攻击下,以失败告终.教师总结:虽然庆历新政失败了,但是给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可能性.(二)措施教师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的介绍王安石.学生介绍: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又称临川先生._岁中进士,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端有诸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多获称赞.并且王安石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志坚强.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变法,企图挽救北宋的危局,但最终失败,被罢职.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提问:王安石变法主要涉及到哪几个方面?他的原则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回答:变法涉及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目的是富国强兵.教师播放纪录片《中国通史》节选,提问: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又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在富国方面,采用青苗法,即政府向农民提供贷款,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除此之外,还有募役法,减轻农民差役负担;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在强兵方面,采用保甲法,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到达兵农合一的目的;将兵法,固定将领对士兵进行训练.(三)结果教师提问: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如何?学生回答:失败了.教师追问:这次变法产生了什么效果?学生回答:变法虽然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消除了财政赤字,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史料,进行小组讨论: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教师根据小组代表回答进行总结: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了激烈争议,并且变法损害了保守派的利益,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引发党争,最终导致变法失败.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系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2.作业:课下思考从王安石变法失败中得到什么启示?下节课分享交流.四.板书设计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3北宋中期,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尖锐,国家出现财政危机.王安石为富国强兵,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他主张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因此在这次改革中,发展生产是当务之急.他提出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来发展生产.在王安石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定了诸如青苗.免役.均输.市场.农田.水利等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改革军事制度,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并改革教育制度,王安石亲自撰写了《周礼义》.《书义》.《诗义》,即《三经新义》,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军事实力明显提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在与西夏的交战中,取得了熙河之役的胜利.这在宋夏交战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然而由于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被迫辞职.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动摇,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出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连很有成效的募役法也被废除.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4经济.农业上: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善了积贫的局面.一.机构改革制置三司例司熙宁元年(1_8年)二月,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推动变法第一个设立之机构,原本宋朝的财政由三司掌握,王安石设立置制三司条例司来作为三司的上级机构,统筹财政,是当时最高的财政机关,此机关除了研究变法的方案.规划财政改革外,亦制订国家一年内的收支,并将收入定其为定式.市易法熙宁五年(1_2年)三月,颁行市易法.由政府出资金一百万贯,在开封设〝市易务〞(市易司),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用以达到〝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市易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保甲法熙宁三年(1_0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乡村住户,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有两丁以上的农户,选一人来当保丁,保丁平时耕种,闲时要接受军事训练,战时便征召入伍.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二.改革税赋方田均税熙宁四年(1_1年)八月由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方田均税法清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却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均输法此法已久,早在西汉桑弘羊时试行,唐代以后各郡置均输官,达到〝敛不及民而用度足〞.熙宁二年七月,为了供应京城皇室.百官的消费,又要避免商人屯积,在淮.浙.江.湖六路设置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从便变易蓄买,以待上令〞的原则,负责督运各地〝上供〞物质.意在省劳费.去重敛,减少人民的负担.王安石变法青苗法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但具体实施中出现强制借贷现象,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内容.募役法又称〝免役法〞,熙宁三年(1_0年)十二月,由司农寺拟定,开封府界试行,同年十月颁布全国实施.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称为〝助役钱〞.使得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三.新修水利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用工的材料由当地居民照每户等高下分派.只要是靠民力不能兴修的,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取息一分,如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四.军队改革裁兵法整顿厢军及禁军: 一. 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 二. 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将兵法又叫〝置将法〞.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渐推广的办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操练军队,以提高军队素质.保马法神宗时,宋朝战马只有十五万余匹,政府鼓励西北边疆人民代养官马.凡是愿意养马的,由政府供给马匹,或政府出钱让人民购买,每户一匹,富户两匹.马有生病死亡的,就得负责赔偿,但遭遇到瘟疫流行,死了不少马匹,徒增民扰.不久废止,改行民牧制度.军器监法熙宁六年(1_3年)七月颁行免行法.八月广设军器监,负责监督制造武器;并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五.改革科举三舍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贡举法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1_0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1_1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惟才用人,凡是有志于改革的人才都被委以重任,不少人成为改革的中坚力量.编辑本段变法结果成效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北宋熙宁六年(1_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的作战.宋军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结果熙宁六年(1_3年)大旱,安上门监郑侠画《流民图》,图中流民或身背锁械,或口食草根,告诉皇上说旱灾是王安石造成的,神宗大受刺激,对变法产生重大怀疑.王安石认为〝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司马光又上《应诏言朝廷阙失状》,随着改革深入,变法最大的支持者宋神宗发生动摇,熙宁七年(1_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出知江宁府.变法运动由韩绛.吕惠卿等人继续执行,吕惠卿师心自用,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熙宁八年二月,召王安石回京复职,继续执行新法.熙宁九年(1_6年)爱子王雱病逝,王安石求退金陵,潜心学问,不问世事.原因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司马光曾经多次上书皇帝取消新法.同时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动摇,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出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连很有成效的募役法也被废除. 失败原因从各项经济上改革内容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规模甚大,其中理财方面最为重要,受到时人抨击.平情而论,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也不能完全推到守旧派反对上,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检讨.下列可就四方面论之:(一)变法事先缺乏宣传,导致在变法的过程中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在变法的反对阵营中,有一大批的知名人物,而其中的精英部分,在经过足够的宣传说服后应该是可以被吸收进变法阵营中的.(二)政策执行不力─—如青苗法.免役法之实行,与理想相去悬绝.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尚有可说,但实际上是地方官强迫农民五家互保后在逐家派定数目,称为散青苗,地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盖怕贫下户无力偿还,这还谈什么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这数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负担的.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合适的人才推行新法.(三)刚愎自用─—王安石性刚,与神宗议论国事,有所抗辩,声色俱厉,神宗每为之改容听纳.创行变法之初,司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安石覆书抗议,深不以为然,二人本是极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从此画地绝交.例如,苏轼本来是拥护新法的最好人选,但苏轼的很多正确的意见也未能被王安石采纳.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终于掀起一次更大的变法活动.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新法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他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根本触及核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治平四年(1_7年)正月,宋神宗赵顼即位.神宗立志革新,他向元老重臣富弼等人征询富国强兵和制胜辽与西夏之策,他们规劝神宗,在20年内不要提及用兵二字.宋神宗从此不再倚靠这班元老重臣.熙宁元年(1_8年)四月,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的王安石入京,用为参知政事,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当时王安石已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士大夫们大都以为只要王安石登台执政,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为了推动变法,熙宁二年(1_9年)二月,王安石建立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后条例司废,变法事宜由户部司农寺主持),并与吕惠卿.曾布等人一道草拟新法,各路设提举常平官,督促州县推行新法.由此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从熙宁二年到熙宁九年(1_6年)的8年内,围绕富国强兵这一目标,陆续实行了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募役.市易.免行.方田均税.将兵.保甲.保马等新法.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因此,在每一项新法的推行过程当中,遂无例外地都遭受到他们的阻挠和反对.到宋神宗逝世之后,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掌握了政权,此前的新法便在元祐初期全被废罢.史称元祐更化.变法失败后四十一年,北宋灭亡(_27).青苗法.宋仁宗时,陕西百姓缺少粮.钱,转运使李参让他们自己估计当年谷.麦产量,先向官府借钱,谷熟后还,官称〝青苗钱〞.王安石.吕惠卿等据此经验,制定青苗法.它规定把以往为备荒而设的常平仓.广惠仓的钱谷作为本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加息,随夏秋两税纳官.实行青苗法的目的,在于使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免受兼并势力的高利贷盘剥,并使官府获得一大笔〝青苗息钱〞的收入.募役法.又称免役法.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上三等户分八等交纳役钱,随夏秋两税交纳,称免役钱.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此法的用意是要使原来轮充职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方田均税法.熙宁五年八月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颁行.此法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就是每年九月由县令负责丈量土地,按肥瘠定为五等,登记在帐籍中.〝均税〞就是以〝方田〞的结果为依据均定税数.凡有诡名挟田,隐漏田税者,都要改正.这个法令是针对豪强隐漏田税.为增加政府的田赋收入而发布的.农田水利法.熙宁二年十一月颁布农田水利法,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建立堤坊,修筑圩埠,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如果工程浩大,受利农户财力不足,可向官府借贷〝青苗钱〞,按借青苗钱的办法分两次或三次纳官,同时对修水利有成绩的官吏,按功绩大小给予升官奖励.凡能提出有益于水利建设的人,不论社会地位高低,均按功利大小酬奖.此法是王安石主张〝治水土〞以发展农业,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措施.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均输法.主要内容有: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必须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节省货款和转运费.另外,还赋予发运使一定的权力,使他们能够斟酌某时某地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采取一些权宜措施.这就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626_964757a6869646_fe78988e69d833_33264663736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七月,立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九月,立青苗法;十一月,颁农田水利条约. 王安石一.机构改革制置三司条例司熙宁元年(1_8年)二月,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推动变法第一个设立之机构,原本宋朝的财政由三司掌握,王安石设立置制三司条例司来作为三司的上级机构,统筹财政,是当时最高的财政机关,此机关除了研究变法的方案.规划财政改革外,亦制订国家一年内的收支,并将收入定其为定式.市易法熙宁五年(1_2年)三月,颁行市易法.由政府出资金一百万贯,在开封设〝市易务〞(市易司),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用以达到〝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市易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保甲法熙宁三年(1_0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乡村住户,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有两丁以上的农户,选一人来当保丁,保丁平时耕种,闲时要接受军事训练,战时便征召入伍.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二.改革税赋方田均税熙宁四年(1_1年)八月由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方田均税法清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却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均输法此法已久,早在西汉桑弘羊时试行,唐代以后各郡置均输官,达到〝敛不及民而用度足〞.熙宁二年七月,为了供应京城皇室.百官的消费,又要避免商人屯积,在淮.浙.江.湖六路设置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从便变易蓄买,以待上令〞的原则,负责督运各地〝上供〞物质.意在省劳费.去重敛,减少人民的负担.王安石变法青苗法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但具体实施中出现强制借贷现象,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内容.募役法又称〝免役法〞,熙宁三年(1_0年)十二月,由司农寺拟定,开封府界试行,同年十月颁布全国实施.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称为〝助役钱〞.使得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三.新修水利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用工的材料由当地居民照每户等高下分派.只要是靠民力不能兴修的,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取息一分,如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四.军队改革裁兵法整顿厢军及禁军: 一. 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 二. 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将兵法又叫〝置将法〞.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渐推广的办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操练军队,以提高军队素质.保马法神宗时,宋朝战马只有十五万余匹,政府鼓励西北边疆人民代养官马.凡是愿意养马的,由政府供给马匹,或政府出钱让人民购买,每户一匹,富户两匹.马有生病死亡的,就得负责赔偿,但遭遇到瘟疫流行,死了不少马匹,徒增民扰.不久废止,改行民牧制度.军器监法熙宁六年(1_3年)七月颁行免行法.八月广设军器监,负责监督制造武器;并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五.改革科举三舍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贡举法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1_0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1_1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惟才用人,凡是有志于改革的人才都被委以重任,不少人成为改革的中坚力量.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5课时 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复备人教学目标 1.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2.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3.养育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重点难点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2.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3.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教学方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目的和内容;2.分析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3.掌握北宋王安石变法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内容(一)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佃租制度的痛苦和社会问题。
(二)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目的1.建立强大的中央政权,增强国家实力;2.改革税收制度,增强财政收入;3.提高军队战斗力,巩固国防安全;4.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增加财富。
(三)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新党派;2.改革财政制度,推行均田制、方田制及户籍制度;3.改革教育制度,实行科举制;4.改革军制,推广军功爵制;5.改革经济体制,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四)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1.改革政治制度,增强国家统一和稳定;2.改革财政制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3.提高军队战斗力,巩固国防安全;4.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增加财富。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法;2.大班课、小组讨论;3.录制教学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介绍北宋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和佃租制度的痛苦和社会问题。
(二)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目的讲解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包括建立强大的中央政权、改革税收制度、提高军队战斗力、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等。
(三)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分析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包括改革政治制度、改革财政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军制和改革经济体制等方面。
(四)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讲解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增强国家统一和稳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巩固国防安全、增加财富等方面。
五、教学总结总结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目的、内容、影响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对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理解和认识。
六、作业1.阅读文章《北宋王安石》,总结该文中重要内容;2.就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写一篇300-500字的文章。
王安石变法初中历史教案
王安石变法初中历史教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2. 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掌握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理解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历史》2.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兴趣,启发他们思考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学习(30分钟)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10分钟)讲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包括北宋末年的政治经济困境,以及王安石希望借助变法提高国家实力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初衷。
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5分钟)介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如“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等,以及这些措施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王安石变法的利与弊。
3. 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5分钟)总结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三、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王安石变法的合理性和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小结(5分钟)通过小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
五、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文,总结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提高了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讨论和作业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促进了他们的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下节课可以继续深入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关系,以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
初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
初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 能够分析评价王安石变法对宋朝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难点:能够分析评价王安石变法对宋朝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 王安石变法相关资料和教学素材;
2.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3. 课件和PPT。
四、教学过程:
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介绍(10分钟)
- 简要介绍宋朝政治经济状况;
- 说明王安石变法起因和目的。
2. 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15分钟)
- 详细讲解王安石在财政、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 分析这些改革对宋朝社会的影响。
3.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分析(15分钟)
- 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展示。
4. 案例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成败评价(15分钟)
- 让学生分析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 引导学生评价王安石变法对宋朝社会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六、作业布置:
1. 撰写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读后感;
2. 针对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写一篇文章进行分析评价。
七、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分析评价王安石变法对宋朝社会的影响。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意义,提高历史分析和评价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第二节《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3.分析王安石变法对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变法的意义。
4.阐述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如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措施的不完善等,使学生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北宋中期,国家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土地兼并、农民破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王安石进行了变法。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王安石变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王安石为什么会进行变法?他的变法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分析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尖锐性,阐述王安石变法的必然性。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解决了哪些问题?
b.王安石变法在当时遇到了哪些阻力?这些阻力的原因是什么?
c.你认为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各组观点,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措施的具体实施及其效果分析。
2.理解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必然性及其历史地位。
3.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社会矛盾的图片、史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2.讲授与探究相结合:在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理解变法的必然性和影响。
3.突破难点,深入剖析:针对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影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王安石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3.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相关史料,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问题,从而引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 讲授新课(30 分钟)
(1)介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
(2)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意义和影响,如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限制了地主阶级的特权等。
(3)组织学生讨论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3. 课堂小结(5 分钟)
总结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强调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4. 布置作业(5 分钟)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小论文,阐述自己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北宋王安石变法讲课教案
一、王安石的历史形象
➢ 国际:王安石的美好形象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列宁
迪化18日电:“今日抵迪之美副总统 华莱士……接见王主任世杰,罗监察使 家伦。”据王氏语记者称:“华莱士副总统 于谈话中,曾询及我宋代政治家王安石之 有关各节,华氏誉王安石为中国历史上推行 新政之第一人,并请王主任可能搜集有关 王安石之事迹。”“华莱士先生似乎隐约 感觉着王安石之行新法与他和罗斯福总统 之行新政,有了精神的契合,他赞扬王安石, 不啻于异国、异代求知己、找同志。”
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事实 则是“商贾为之不行,通都会邑,至有寂寞 之叹,非独商贾之患也,而上下均受其弊”。 连最初倡议施行市易法的魏继宗也认为, “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
——摘编自叶坦《大变法》
思考:对于市易法的实施,为什么“人不胜 其怨”?
政府垄断了市场,影响了商业的正常 运行对滞销商品的购买变成对紧俏物资的 抢购。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养兵千日用兵难
宋初至中期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的总额
所谓使财政富裕,不是求取钱财而 有所增加,而是除去有害于财的事而已, 有害于财的事有三项:一是冗官(多余 无事的官员);二是冗兵(多余无事的 士兵),三是冗费(不应支出的费用)。
——苏辙
2、边患危机——积弱
3、政治危机
(2)募役法 3.征收之际,官吏舞文弄法,鱼肉乡民, 时常打破法定的限额。 4.常有役钱已输而又增派他种名色的力役 的事情发生,以致募人多不肯就。
——范振兴《王安石政略》
思考:依据材料概括募役法的弊端 ➢役钱的征收标准混乱 ➢不按规定征收宽剩钱 ➢任意征收额度 ➢纳钱后仍要服役
(3)市易法 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动机是“通有无、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_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_一、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
3.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二、教学重点1.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
2.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1.王安石变法的实施措施的理解和分析。
2.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的总结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北宋时期的经济和政治状况,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做铺垫。
2.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包括北宋时期的经济困境和政治腐败,以及王安石变法的目标是通过改革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来振兴国家。
3.内容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包括推行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等经济和政治改革措施。
4.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如青苗法的实施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方田均税法对地主阶级的影响等。
5.影响评价(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然后进行汇报和总结,包括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对历史评价的不同观点。
6.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量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启示和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以及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总结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影响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七、板书设计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经济困境、政治腐败目的:振兴国家内容: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等影响:经济、政治、社会评价:正面评价、负面评价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预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可以增加一些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精品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精品教案(4页)第2课 《王安石变法》教案【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差,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法】基础知识学生自学,重点知识互动解决,疑难知识引领思路。
【学法】学生自学、探究、设置情景体验【重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内容标准 教学要求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分析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的关系,以及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逐条分析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探究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时间难得,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性和复杂性。
【导入新课】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引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为何而忧呢?从而引出积贫积弱的北宋,简单回顾上课所学,铺垫引出王安石,进入新课。
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政治危机——必要性“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可能性请同学们看王安石简历,分析宋神宗为什么启用他呢?学生回答:(略)【教学思路】学生先自主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背景——内容——效果及结局;然后学生细致看书、填空了解每项措施的内容及作用;通过一个历史穿越的题目,让学生加深对措施的理解;再做几道小题练一练,看同学们的运用情况。
这样本课的重点就完成了。
对难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评价则通过探究的方式完成。
最后通过与商鞅变法的比较进行知识升华,在历史长河中定位这场改革。
【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填空,大致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找学生回,答后,再给学生2分钟时间,背一背,加深认识。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教案:王安石变法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2.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4.探讨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视频或相关资料;3.讨论和小组活动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15分钟)1.播放王安石变法的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向学生提问:你们对王安石变法有了解吗?你们对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国家情况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30分钟)1.介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经济发展滞后、严重的财政问题和社会不公平问题;2.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包括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3.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影响:经济政策、社会改革和政治局势的变化等。
三、讨论和分组活动(30分钟)1.分组讨论:讨论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并列举相关证据;2.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种变法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展示结果和结论,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四、评价和总结(15分钟)1.评价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政策影响、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2.总结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五、拓展(15分钟)1.探究其他历史时期的变法运动,如戊戌变法、康有为变法等,比较不同变法的异同点;2.引导学生思考:变法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是什么?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王安石变法背后的背景和目的,分析其具体内容和影响,并评价其成功与失败。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最后,通过拓展和引导思考,可以激发学生对变法运动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思考。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王安石变法》教案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2)理解三个原因: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实施庆历新政的原因;(3)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讲述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时,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出社会危机的表现,并从中得出改革的原因。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分析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4)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实事求是地评价王安石变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的重要作用;(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3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庆历新政的夭折。
这些背景一方面表明宋朝中期社会危机四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王安石的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
由于北宋中期危机四伏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一时期社会危机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意义奠定基础。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师: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
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
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
王安石变法教学案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一)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高考考点:王安石变法(三)省教学要求: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危机的表现:“三冗”“两积”以及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其失败。
2、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通过史料加深对王安石变法每项改革措施出台的目的、具体内容、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的认识。
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科学地认识和评价王安石变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四)考点突破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统治危机:(一)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二)民族矛盾尖锐,辽和西夏始终威胁北宋的安全;(三)北宋政府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积贫积弱局面;(四)统治阶级内部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对立,使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有利条件: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二、商鞅变法性质:公元1069年年封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进行的改革。
三、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经济):A、青苗法;B、募役法(免役法);C、农田水利法;D、方田均税法;E、市易法;F、均输法目的: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
2、强兵之法(军事):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设军器监目的:为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整顿和加强军队3、取士之法(科举、政治):A、改革科举考试制度;B、整顿太学;C、惟才用人。
目的:为改革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巩固统治。
四、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二)一定程度上改变发北宋积弱的局面。
五、王安石变法的结局及原因(一)结局---王安石变法总的来讲取得一定成效,发展了社会经济,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变法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说出王安石变法的社会背景。
(2)识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
(3)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获取整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3)通过研读史料,学会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改革者不屈不挠的精神。
(2)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二、重难点:
重点: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
难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出现的原因、正确评价变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大家请看大屏幕。
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这段材料?
学生:在“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温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的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非常著名的“三不足”论断,巧妙的讲出了做为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
教师:哪三不足?大家能说一下吗?
学生略做思考。
教师:同学看大屏幕。
我们一起读一下。
学生齐读: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教师:“三不足”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国思想史上一笔具有永恒光辉和现实意义的精神财富。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近千年前的北宋
重温王安石是如何以三不足精神为指导进行变法的。
首先大家看屏幕,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看屏幕。
(二)预习诊断
教师:同学们根据导学案已经对本单元和必修中的相关内容做了预习,下面我要检测一下预习效果。
请同学思考屏幕上这道题。
同桌间可以交换一下意见。
【模块链接】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采取了哪些
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和大家分享你的预习成果?
学生甲回答:措施(1)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并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2)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3)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学生乙回答影响(1)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2)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学生丙回答联系: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了积贫积弱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
这迫使北宋中期的统治者不得不进行改革,以维护封建统治。
教师:从这几位同学的精彩回答中,我看得出他们在课前作了认真的预习,而且坚持了模块链接的复习方法,这是咱们全体同学都应坚持的一种学习方
法,
(三)知识梳理
下面结合知识框架,通过自查、同桌间可以相互提问的方式梳理知识点,时间5分钟。
(四)巩固反馈
教师:现在咱们反馈一下巩固的效果。
同学看大屏幕,这是本单元易错易混和重要的知识点。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2、哪些措施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为什么?
均输法节省了转运费用,保马法节省了政府养马费用。
3、哪些措施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什么?
4、改革太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能力提升
教师:我们已经有了基础知识作铺垫,接下来咱们迁移运用,用所得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大家看屏幕。
教师:面对贫弱的北宋,宋神宗最终决定任用王安石变法,但以失败而告终。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前面咱同学在构建知识框架时已给出了完整的答案,那你知道史学界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吗?同学请看大屏幕。
哪位同学来念一下?
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主要有三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
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如果王安石变法用人得当,稳中求进,本可以获得成功。
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教师:咱大家分工合作,分组讨论。
否定说: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实际上就是把大地主大商人的部分利益拿出来给国家,这脱离了北宋封建社会的现实;而且新法在实行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实际情况而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因此我们组认为应否定王安石变法。
教师:他们是从新法既损害地主的利益又损害农民利益的角度考虑的。
还有没有其它意见?
学生:我们认为王安石用人不当也是否定说的论据。
王安石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赋方面是有造诣的,但他在政治方面却不足以称道,缺乏政治智慧,刚愎自用,用人不当。
应当否定。
教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学生:他们组是从王安石的个人品性方面说的。
这道题是对王安石变法作用的评价,王安石的品性只能是否定说的原因而不是论据。
教师:刚才这道题是开放式题目,这类开放式题目在近几年高考中屡见不鲜。
我们该怎样评价呢?
(六)思维拓展
教师:至此,选修一中涉及到的中国古代的改革就全部学习完了,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哪位同学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改革?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一场改革?如果让你比较一下其中的王安石变法和商鞅变法,你将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自由回答,学生补充
教师:你们组是从哪些方面想到这些答案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请看大屏幕,我把同学所说的几个方面进一步细化,这是以后我们做比较题要考虑的几个方向。
(屏幕显示)
背景:时代、原因、条件、目的
过程:人物(阶级)、组织、纲领、措施、方式、手段等
结果:结局、性质、特点、功绩、局限性、败因等
(七)学有所获(惑)
教师:好,本节课我们复习了王安石变法。
“述往事,思来者”,你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哪些历史启示?
学生回答、补充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够成功。
4、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阻力也有艰险,因此,改革者要有勇气和胆识,
行动要坚决彻底,此外还要注意用人。
教师:在结束课之前,回顾一下,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你的困惑又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看来咱们同学各有收获,老师非常高兴。
王安石变法距今已整整940年,但变法的三不足指导思想却超越了时光影响至今。
同学回去之后
不妨也以三不足精神变革学习方式与态度,使自己在学习上更上一层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