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与岩石鉴定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三篇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三篇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三篇科学概念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矿物晶体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鼓励孩子综合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过程与方法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经历对矿物进行透明度和光泽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能描述有着特殊规则的矿物几何形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教学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教学重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教学准备: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一份材料包括: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从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生:矿物颜色和条痕、硬度)师:上节课我们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以及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方法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来研究矿物透明度和光泽及描述特殊规则的矿物几何形状二、探究过程1、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1)观察、描述纸的透明度A、出示(三种纸):透明纸、半透明纸、不透明纸思考:这几种纸的透光情况一样你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又如何来描述这些纸的透明情况B、学生交流反馈:隔着这三种纸观察纸下面的字;手电筒照射;对着阳光等C、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D、交流汇报(2)学习迁移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并记录表中提示:用矿物碎片的边缘观察其他物体A、交流反馈B、师小结(3)观察矿物的光泽师:光泽是指什么(生:反光能力)师:你见过些物体有光泽(生:教室窗户上的玻璃;玻璃边框有光泽;墙上那个科学家的那个画框有光泽)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东西: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请你观察它们的反光情况并按反光强弱排列A、学生动手排列B、交流反馈C、观察云母、石英的光泽看看云母的光泽跟桌上什么光泽比较接近石英的光泽跟个物体的光泽相似D、描述云母、石英的光泽(生:云母的光泽最像玻璃的光泽;石英的光泽有点像蜡烛;石英的光泽也有点像玻璃瓶的光泽;云母也有点像金属的光泽)小结:我们说了这么多像这个像那个其实这就是描述矿物光泽的一种方法方法(生:用对比的方法描述)对了当我们无法用很准确的语言描述时可以找一个与它接近的东西作为参考2、观察、描述矿物的形状(1)投影图片:辉锑矿、石盐、石膏、石英、方解石(2)学生观察形状并小组内描述(3)交流描述这些矿物的形状三、课外延伸1、阅读单元资料库《怎样采集制作岩石、矿物标本》2、试着收集和制作岩石矿物标本科学概念综合运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查找资料等方法研究不知名的矿物并写出特征卡片过程与方法运用一些矿物光泽、硬度、条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并综合所学方法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鉴别身边的矿物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发展对探究矿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并鉴别矿物教学难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鉴别教学准备:放大镜、小刀、瓷砖、不知名的矿物(每组一份)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描述岩石的一些方法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块自己身边的矿物吧二、探究过程1、它们矿物①研究矿物的方法A、说一说你学习了些观察和描述岩石、矿物的方法B、学生交流汇报(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等方法)C、我们需要些工具帮助研究(生:放大镜、小刀……)②研究我们的矿物A、猜测:打开盒子你知道它们分别矿物B、学生猜测C、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应该怎样做(小组讨论)D、学生发表意见:借助工具观察;查找资料识别;收集矿物的特征等E、投影图片师介绍地质学家鉴别矿物的方法F、运用前面所讲的方法研究矿物G、交流汇报你发现了矿物有多少特点你去描述这些特征呢小组活动:互相描述评一评③为矿物做份“简历”2、确定“身份”①阅读单元资料库的《矿物特征卡》②对照《矿物特征卡》鉴别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矿物说说我们是根据它们的些性质做出判断的③交流反馈3、猜猜它是“谁”请一学生描述矿物其他人猜4、举例说一说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利用它们的不同特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三、课外延伸做一个岩石展示盒你想做个样的展示盒你打算去做呢科学概念让孩子经历调查研究活动探究生活中、身边的岩石和矿物过程与方法让孩子在经历查阅资料的活动过程中增加对岩石、矿物用途的进一步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孩子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和矿物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作用教学难点:会整理自己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教学准备:以小组或个人为形式课前开展孩子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岩石、矿物活动;同时鼓励孩子们带着问题从科普读物等书或网上查阅相关文字资料教师收集相关采矿、用岩石与矿物制成的物品等图片资料或实物教学过程:1、课前调查研究活动调查人员:调查地点:调查结果生活、学习用品所用岩石、矿物2、课堂进行资料整理活动3、科学讨论会开始“猜一猜”活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岩石与矿物请你介绍一块最感兴趣的岩石或矿物请大家猜猜它的名称说说岩石与矿物在家庭和学习生活中的应用介绍岩石与矿物在其它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分类标准岩石或矿物名称冶炼金属建筑材料生活用品医药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由介绍主动讨论教师的角色应该只是“主持人”的身份4、保护我们的岩石与矿物你知道岩石与矿物是开采出来的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说教师适当也可以出示矿石开采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矿物开采完后还有可能再产生出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由于乱开采而带来生态破坏的场景图片或录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应该做呢5、总结。

教科版科学四下《岩石和矿物》单元教案课后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下《岩石和矿物》单元教案课后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下《岩石和矿物》单元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岩石和矿物,如大理石、花岗岩、煤炭、石油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岩石和矿物的兴趣。

2.探究岩石和矿物的特点3.岩石和矿物的分类根据岩石和矿物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如:将岩石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将矿物分为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等。

4.岩石和矿物的应用通过实例介绍岩石和矿物在建筑、工业、生活中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它们的重要性。

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对岩石和矿物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并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

二、课后反思1.学生兴趣浓厚通过导入新课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岩石和矿物的兴趣。

在实验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这说明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实验环节有待改进在实验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实验步骤和方法不够熟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次实验前,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培训,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学生对岩石和矿物的分类掌握较好在分类环节,学生们能够根据岩石和矿物的特点进行准确的分类。

这说明学生们对岩石和矿物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4.岩石和矿物的应用教学效果较好通过实例介绍,学生们对岩石和矿物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课后交流中,学生们能够举出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岩石和矿物应用实例。

5.课后反思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自己在课后反思方面的表现不够满意。

今后,我将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6.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我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不同。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科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重难点补充:1.岩石和矿物的特征辨别2.岩石和矿物的分类方法3.岩石和矿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岩石和矿物的特征辨别(展示不同岩石和矿物样本)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些岩石和矿物有什么不同吗?生1:这个石头是光滑的,那个石头有很多洞。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1、各种各样的岩石·科学概念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

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二、探究过程1、开个石头展览会师: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观察“我的岩石”师:你们的岩石真有特色,我也带了一些岩石,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的吗?师:你们准备怎样观察?生:用眼睛看形状、颜色、花纹;手摸的感觉;用鼻子闻气味;……教师引导并板书:(1)用眼睛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颜色、形状、条纹或花纹、斑点、大小等)(2)用手怎样观察?(摸)摸可以感觉到岩石的什么?(光滑粗糙程度)(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轻还是重。

岩石与矿物教案

岩石与矿物教案

岩石与矿物教案教案标题:岩石与矿物教学目标:1. 了解岩石和矿物的定义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重要性。

2. 能够识别常见的岩石和矿物,并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3. 掌握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进行岩石和矿物的观察和分类。

4.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 岩石的定义和分类:a. 了解岩石的定义,包括岩石是由矿物颗粒或矿物质胶结而成的固体物质。

b. 介绍岩石的三大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并讨论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c. 通过实例和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

2. 矿物的定义和特征:a. 解释矿物的定义,即具有特定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的天然物质。

b. 引导学生了解矿物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硬度、光泽等,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观察和测量这些特征。

c. 展示一些常见的矿物样本,并讨论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3. 观察和分类技巧:a. 介绍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岩石和矿物的方法和技巧。

b.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硬度试验、酸碱试验和磁性测试等方法来帮助识别和分类岩石和矿物。

c.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观察、测试和分类不同的岩石和矿物样本。

教学活动:1. 观察和分类岩石:a. 学生小组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记录它们的颜色、质地、形状等特征。

b. 学生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将它们分类为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2. 观察和测试矿物:a. 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矿物样本,并记录它们的颜色、光泽、硬度等特征。

b. 学生使用硬度试验、酸碱试验和磁性测试等方法,帮助识别和分类矿物。

3. 制作岩石和矿物展板:a. 学生小组根据自己观察和分类的结果,制作岩石和矿物的展板。

b. 学生展示他们的展板,并向其他同学介绍他们观察和分类的过程。

评估方法:1. 学生观察和描述岩石和矿物的能力。

2. 学生正确识别和分类岩石和矿物的能力。

3. 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和展示的表现。

2024《岩石和矿物》说课稿范文

2024《岩石和矿物》说课稿范文

2024《岩石和矿物》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岩石和矿物》,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岩石和矿物》是2024年版小学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结构和地质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地理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岩石和矿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岩石和矿物的定义和特点,认识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理解它们的重要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辨别不同的岩石和矿物。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亲自观察和体验。

学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以下教学材料和工具:1、图片和视频:用于直观地展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

2、实物样本:让学生能够触摸和感受不同的岩石和矿物。

3、PPT和多媒体设备: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通过展示一张包含多种岩石和矿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猜测这些是什么材料,并和他们一起探讨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学习新知: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并让他们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归纳。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质地、形状和用途等特点,并和他们一起探讨它们的形成原因和重要性。

3、实践操作:准备一些实物样本和放大镜,让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和感受不同的岩石和矿物,通过触摸和观察来进一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矿物岩石鉴定教案项目三矿物主要类型及鉴定特征

矿物岩石鉴定教案项目三矿物主要类型及鉴定特征

矿物岩石鉴定教案项目三矿物主要类型及鉴定特征课程教案授课题目:3.1矿物的成因与分类课时:2授课时间安排第周第次教学器材与工具教学PPT授课类型请标注√理论课(√)实训课()习题课()其他()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了解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类型,熟悉矿物晶体分类的原则,了解矿物其它分类情况及其分类依据,理解矿物的命名原则,奠定矿物各论的学习基础。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地质作用类型、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难点:矿物的命名,教教学基本内容一.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类型及矿物的成因标志1.内生作用:岩浆作用、火山作用、伟晶作用、热液作用等各种地质作用过程。

2.外生作用:风化作用、沉积作用和生物化学沉积作用。

3.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

二.矿物的分类1.矿物分类依据:以晶体化学为基础2.矿物分类方案:自然元素大类、硫化物大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大类、卤化物类、含氧盐大类(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钨酸盐)共五大类。

三.矿物的命名1.呈金属光泽或主要用于提炼金属的矿物称为“某某矿”,如方铅矿、黄铜矿等,2.具非金属光泽者称为“某某石”,如方解石、橄榄石等,3.宝玉石类矿物常称为“某某玉”,如刚玉、硬玉等,4.呈透明晶体者称常为“某晶”,如水晶、黄晶等,5.常以细小颗粒产出者称为“某砂”,如辰砂、硼砂等,6.地表次生、并呈松散的矿物称为“某华”,如镍华、钙华等,7.易溶于水者称为“某矾”,教学过程设计:设计一:教师多媒体演示交互式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课堂板书,讲授矿物的成因与分类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讲解(√)、模型、实物讲解(√)、课堂板书(√)、音像讲解()等。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岩浆作用与火山作用有何异同?2.风化作用过程中只破坏矿物不形成新矿物,这种说法正确与否?举例说明。

3.为什么学习矿物各论要按照矿物晶体化学分类系统学习?4.按照晶体化学分类原则,把自然界的矿物分为哪几大类?课后小结:1.根据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可把矿物分为内生矿物(岩浆作用形成的矿物)、外生矿物(地表地质作用形成的矿物)和变质矿物(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

2 矿物与岩石鉴定--教案

2 矿物与岩石鉴定--教案

2 矿物与岩石鉴定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了矿物、岩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性质,认识了常见造岩矿物和常见的岩石,了解了常见岩石的鉴定方法;为岩、土工程性质的认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对常见造岩矿物和常见的岩石进行鉴定。

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成分,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的自然产物。

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是由一种矿物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由于地质作用的性质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不同的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内部结构也有所不同。

自然界的岩石的种类很多,按形成原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根据矿物组成将岩石分为单矿岩和复矿岩。

矿物的成分、性质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发生影响。

所以要认识岩石、分析岩石在各种自然条件下的变化,进而评价岩石的的工程地质性质,为工程建设服务,就必须先了解矿物的有关知识。

2.1 造岩矿物矿物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是在各种地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体和化合物。

其中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2.1.1矿物的一般知识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目前自然界已发现的矿物约3300多种,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有30余种。

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施结晶质的,结晶质的基本特点施组成矿物的元素质点(离子、原子或分子)在矿物内部按一定规律重复排列,形成稳定的格子构造,在生长过程中如条件适宜,能生成被若干天然平面所包围的固定的几何形态,但绝大多数矿物在发育时受空间条件的限制往往不具有规则的形态,如蛋白石(SiO2H2O)、褐铁矿(Fe2O3.nH2O)等。

自然界的矿物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型:1.原生矿物(配图)在岩石或成矿的时期内,从岩浆熔融体中经冷凝结晶过程中所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

2.次生矿物指原生矿物遭受化学风化而形成的新矿物,如正长石经水解作用后形成的高岭石。

岩石与矿物(教案)

岩石与矿物(教案)
2、南极洲以前不在这个纬度,而是在纬度较低的地方,后来漂移到这里的。
3、印度发现古冰川的痕迹,说明印度以前也不在低纬度地区,而是在高纬度地区。
4、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磷是因为北方在地质史上有成煤的地质环境,而南方成磷的地质环境北方没有。
承上启下
Flash动画进行演示
各类岩石的特征,成
因展示
答案:ppt将会展示表格正确内容
而这些矿物是地壳中包含着化学元素的一种或多种。在地壳中我们也已发现了90多种化学元素,前8位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共占97.13%,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3、通过图片讲解:矿物在地球上分布十分广泛,到处可以看见,他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将20余种常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等。当大量可利用矿物富集在一起时,就形成有开采价值的矿物
一、岩石
岩石:是由造岩矿物按一定规律形成的集合体。
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冷凝作用形成
沉积岩—外力作用
变质岩—变质作用
二、矿物
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
详见下表
5.5分目标不够准确,重难点突出不明显,课堂提问不具有启发性,上课内容不详细,仅仅是皮毛的传授
这个学生了解吗
回答,例如:石英,长石等。加深对矿物概念的理解
欣赏矿物之美,激发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矿物的理解与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对矿物由浓厚的兴趣
化学元素,矿物和岩石关系示意图
用常见造岩矿物进行展示
这个学生知道吗
图片文字相结合
参考资料
高一上册地理书专题6岩石与矿物
教学后记
教学提纲(板书):
专题6:岩石与矿物
然后导入本课内容:岩石概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教案四年级下册科学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学会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使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岩石和矿物?它们有什么作用?第二步:学习制作岩石标本1.介绍制作岩石标本的材料和工具,如模具、水泥、沙子等。

2.指导学生按照步骤制作岩石标本:–把沙子和水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用手指或者铲子充分压实;–等待一段时间让标本充分干燥;–取出干燥的岩石标本,进行修整和涂色;–最后将标本保存起来并进行命名。

第三步:学习制作矿物标本1.介绍制作矿物标本的材料和工具,如石膏、塑料容器、矿物样品等。

2.指导学生按照步骤制作矿物标本:–准备干净的塑料容器,将石膏按照一定比例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倒入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待其变硬;–将矿物样品小心地嵌入石膏中;–等待石膏完全干燥后,取出矿物标本;–对矿物标本进行涂色和修整;–最后将标本保存起来并进行命名。

第四步:总结与展示1.学生展示所制作的岩石和矿物标本,并进行分享。

2.引导学生总结制作标本的过程,回顾所学的岩石和矿物知识。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去实地采集真实的岩石和矿物样本,制作更真实的标本。

•分组合作制作大型的岩石和矿物模型,展示给班级或学校。

•配合科学课程,深入探究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和地质变迁。

参考资料教材、教具、实物、图片等。

四年级下册科学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学会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使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岩石和矿物?它们有什么作用?第二步:学习制作岩石标本1.介绍制作岩石标本的材料和工具,如模具、水泥、沙子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0课岩石与矿物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0课岩石与矿物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0课岩石与矿物教案教学设计第10课《岩石与矿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岩石”的第3课。

本课以花岗岩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等方法探究花岗岩颗粒的组成,从而初步感知岩石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并获得观察矿物表面特征的技能。

本课包括情景图导入、活动1“花岗岩里的小颗粒”、活动2“岩石里的矿物”三个教学环节。

教科书以“卡通人物妍妍在建材店里发现花岗岩中有不同颜色的颗粒”的熟悉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花岗岩的物质组成。

活动1主要引导学生观察花岗岩断面中不同颗粒的特征,并通过观察和讨论,知道花岗岩敲成小碎石后成分不变,还是花岗岩。

活动2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观察石英、云母和长石等矿物的表面特征,并推测组成花岗岩的颗粒是什么矿物,从而知道花岗岩是由多种矿物组成。

二、学情分析在前2节课观察和认识岩石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和描述岩石表面特征的方法和技能。

同时,他们认识了花岗岩等常见岩石,并留意到有些岩石的颗粒组成有多种类型。

例如,花岗岩里有不同颜色的颗粒。

不少学生对这些颗粒是什么物质非常感兴趣。

这些为本课的探究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知识和经验有限,他们在这方面的探究技能还需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

例如,敲开花岗岩而观察花岗岩的断面能更有效地观察和了解花岗岩里不同颗粒的特征,但由于年龄特点,学生会很急着动手敲开花岗岩一探究竟,而忽略安全问题。

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基础上才进行活动。

另外,在探究云母、长石和石英等常见矿物的特征时,对于观察和比较各种矿物条痕和光泽方面,学生觉得很陌生,也不好理解,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指导和讲解。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在认知上,还是比较依赖具体的事物,因此在探究各种岩石的光泽时,教师要提供铁片、玻璃片、蜡烛块等不同光泽的物体作为辨别岩石光泽的参照物。

三、教学目标1.知道岩石由矿物组成,各种矿物具有不同的特征。

2.知道岩石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构成岩石的物质没有改变。

岩石与矿物+示范教案

岩石与矿物+示范教案

10岩石与矿物一、教学目标1.知道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2.知道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3.知道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用途。

4.利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结构,并了解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特征。

5.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一些矿物的形态特征和用途,从而为如何观察和描述矿物做好准备。

6.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7.认识到矿物与岩石是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与人类关系密切。

8.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花岗岩,认识到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难点:观察、辨别花岗岩中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形态,并与花岗岩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用具材料准备: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放大镜、石英、长石、云母等。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琪琪和思思到建材商店选购建材,她们发现了一块花岗岩,看到上面颜色不一样的颗粒,产生问题:花岗岩中的不同颜色的颗粒是什么?【过渡】这些不同的颗粒是矿物,矿物和岩石具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矿物。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花岗岩里的小颗粒【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岩石呢?哪位同学还记得?【预设】(1)看一看—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观察:颜色、形状、花纹、透明度、颗粒的大小。

(2)摸一摸——用手摸:感受岩石的光滑度。

(3)掂一掂——用手:感受岩石的重量。

(4)闻一闻——用鼻子:感受岩石的气味儿。

(5)刻一刻——用指甲或铜钥匙刻画,感受岩石的软硬。

【展示】展示花岗岩。

【组织活动】请同学分组仔细观察花岗岩,找出花岗岩里不同的颗粒,了解每种颗粒的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观察。

【步骤】(1)将花岗岩放入布袋里,用小锤敲开。

(2)用放大镜观察断面,找出花岗岩里不同类型的颗粒,了解每种颗粒的主要特征。

(3)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特征。

【注意事项】敲打岩石时要戴上护目镜,不要砸到手。

矿物岩石鉴定-教案-模块二矿物的形态与物理性质.docx

矿物岩石鉴定-教案-模块二矿物的形态与物理性质.docx

模块二矿物的形态与物理性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矿物的物理性质取决于矿物口身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而矿物的形态则是矿物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外在反映。

对于同一晶型的不同矿物,如均为立方体晶型的方铅矿和石盐晶体,由于他们在结构上的差异,表现出的物理性质也不尽相同;即使是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同种矿物,其成分和结构往往具有细微的变化,也必然要反映到矿物的物理性质Z上。

因此,综合矿物宏观上所表现出的形态和物理性质特征,便是人们进行肉眼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且又以后者最为重要。

故对本模块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将直接关系到矿物肉眼鉴定技能的掌握与否。

任务三矿物的形态特征[任务导言]自然界屮的矿物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外貌形态,有的呈矿物单晶体出现,更多的则相互聚集在一起产出。

因此,人们便会思考,矿物的形态与其生长习性Z间会不会存在一定的关系?能不能根据矿物的生长习性对种类繁多的矿物形态进行分类以及加以描述呢?在矿物的鉴定过程屮,我们是否可以利用矿物的形态来作为鉴定矿物的依据Z—呢?了解矿物常见的双晶类型掌握矿物的单体形态与描述掌握矿物的集合体形态与描述[任务分析]矿物的形态是指矿物单体、晶体的连生和集合体所表现出的外部形貌特征。

矿物单体形态常根据矿物的结晶习性来进行分类、描述,如一向延伸的柱状,二向延展的板状及三向等长的粒状。

晶体的连生仅需掌握某些矿物常见的双晶类型即可,如石膏的燕尾双晶、正长石穿插双晶、钾长石的卡氏双晶及斜长石的聚片双晶。

显晶质矿物的集合体一般根据其单体型态特征来予以描述。

而隐晶质矿物的集合体描述常根据其外形特征形象的加以描述。

矿物的形态是其内部结构和形成环境所决定;因此,对矿物的肉眼鉴定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知识导航]知识点一矿物的单体形态矿物的单体形态是指矿物单晶体所呈现出的外貌形态,包括矿物的结晶习性和晶面条纹等特征。

一、结晶习性矿物在生长过程屮常常趋向于某一种特定形态的习惯,我们将其称Z为矿物的结晶习性。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第一章:认识岩石和矿物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

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

1.2 教学内容:岩石和矿物的定义。

岩石和矿物的特点。

常见岩石和矿物的图片展示。

1.3 教学活动:引入岩石和矿物的概念。

展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图片。

学生观察并描述岩石和矿物的特点。

第二章:岩石的形成和变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能够理解岩石的变化原因。

2.2 教学内容:岩石的形成过程。

岩石的变化原因。

实例讲解岩石的形成和变化。

2.3 教学活动:讲解岩石的形成过程。

分析岩石的变化原因。

通过实例讲解岩石的形成和变化。

第三章:矿物的特征和分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

使学生能够对矿物进行分类。

3.2 教学内容:矿物的特征。

矿物的分类。

常见矿物的特征和分类。

3.3 教学活动:讲解矿物的特征。

引导学生对矿物进行分类。

展示常见矿物的特征和分类。

第四章:岩石和矿物的观察和实验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岩石和矿物的特性。

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4.2 教学内容: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实验。

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4.3 教学活动:讲解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进行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实验。

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第五章:岩石和矿物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石和矿物的应用。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岩石和矿物的应用领域。

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实例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应用。

5.3 教学活动: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应用领域。

强调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应用。

第六章:沉积岩的特点和形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能够识别沉积岩的特点。

6.2 教学内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的特点。

实例讲解沉积岩的形成和特点。

6.3 教学活动:讲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岩石和矿物,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岩石和矿物的概念及特点2. 岩石和矿物的分类3. 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4. 岩石和矿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岩石和矿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 难点:理解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以及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实物、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3. 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单元共需4课时。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岩石和矿物的概念及特点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的岩石和矿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和矿物。

2. 讲解:讲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介绍它们的特点,如硬度、颜色、透明度等。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岩石和矿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 实践:学生触摸不同岩石和矿物标本,感受它们的特性。

第2课时:岩石和矿物的分类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岩石和矿物。

2. 讲解: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分类,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3. 互动:学生分组观察岩石和矿物标本,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类型。

4. 实践:学生完成岩石和矿物分类的实验。

第3课时: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

2. 讲解: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如沉积、熔融、变质等。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

4. 实践:学生观看岩石和矿物形成过程的视频。

第4课时:岩石和矿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岩石和矿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的第一章节“认识岩石和矿物”。

详细内容将包括岩石和矿物的定义、分类、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岩石和矿物的概念,了解它们的分类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岩石矿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学会探究岩石和矿物的性质,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激发他们对地质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岩石和矿物的分类及特征。

教学重点:岩石和矿物的概念,以及如何观察和分析它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岩石和矿物标本、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本、铅笔、直尺、岩石和矿物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岩石和矿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和矿物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细节: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2. 新课导入:介绍岩石和矿物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细节:教师讲解,学生做好笔记。

3. 实践活动:观察岩石和矿物标本,分析其特征。

细节: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岩石和矿物的特征,进行讨论。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根据岩石和矿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细节:教师讲解例题,学生跟随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

细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岩石和矿物的定义、分类、特征。

2. 岩石和矿物的观察与分析方法。

3. 岩石和矿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描述三种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并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描述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和应用。

2.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岩石和矿物标本,进行分类。

答案:学生需根据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完成分类任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岩石与矿物三年级教案及反思

岩石与矿物三年级教案及反思

岩石与矿物三年级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岩石与矿物三年级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什么是岩石和矿物,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2. 学生将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岩石和矿物,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3. 学生将能够培养观察和分类的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科学词汇和表达能力。

教学材料: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

2.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3. PPT或黑板。

教学步骤:引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岩石和矿物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见过哪些岩石和矿物?它们有什么特征?”探究(20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岩石和矿物,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岩石和矿物的区别。

讲解(15分钟):1. 利用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岩石和矿物,并解释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2. 引导学生提问并回答问题,以确保他们理解所学的知识。

练习(15分钟):1. 分发作业本,让学生完成一些与岩石和矿物相关的练习题。

2. 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课程的重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

反思:教案的编写与实施过程中,我对于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和用途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观察、讨论和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进一步改进以下方面:1. 增加互动性:在引入和讲解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活动,如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和小组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使用多媒体资源:在讲解环节,可以使用更多的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和动画,以增加学生对于岩石和矿物的理解和记忆。

3. 提供实践机会:在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真实的岩石和矿物样本,或者进行实验,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岩石和矿物的认识。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示范教案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示范教案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案【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岩石和矿物的不同特征是识别它们的依据。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用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制作标本。

2.能够对照标本图鉴,根据岩石矿物的特征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三、科学态度目标1.体会到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乐趣。

2.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岩石和矿物标本的制作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教学重点】用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制作标本。

【教学准备】自备的岩石和矿物、带盖纸盒、放大镜、标签纸【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回顾:上节课我们搜集了很多的岩石和矿物,那我们如何保存它们呢?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讲述:标本是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经过各种处理,令之可以长久保存,并尽量保持原貌,藉以提供作为展览、示范、教育、鉴定、考证及其它各种研究之用。

我们可以将搜集来的岩石和矿物制作成标本。

这样既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能使岩石、矿物的研究更加有趣味。

(设计意图:明确制作标本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索1.讨论(1)我们如何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2)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2.制作岩石、矿物标本的方法(1)教师组织各小组领取制作材料:纸盒、搜集的岩石和矿物、放大镜、标签纸。

(2)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①准备好标本盒:用硬卡纸把纸盒内部分隔成5×5厘米左右的方格。

注意纸盒选择高度4~5厘米左右的最好。

②将采集的岩石、矿物擦拭干净,水要晾干。

(3)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提醒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编号给岩石和矿物编号。

可以标出采集的地点,比如在蓟州采集到的样品,就可以依次编号为JZ-01、JZ-02……即可。

也可以简单的按照序号来编号。

(4)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提醒学生识别时,请认真比对,准确判断。

对于图鉴上没有的,不知名的岩石或矿物,可以请教老师、专业人员或进一步查阅资料。

矿物岩石鉴定教案项目四--岩浆岩及其肉眼鉴定

矿物岩石鉴定教案项目四--岩浆岩及其肉眼鉴定

矿物岩石鉴定教案项目四,,岩浆岩及其肉眼鉴定矿物岩石鉴定课程教案授课题目:4.1岩浆岩的形成、基本特征及分类课时:4授课时间安排第周第次教学器材与工具教学PPT、岩石手标本授课类型请标注√理论课(√)实训课()习题课()其他()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了解岩浆与岩浆岩的概念、岩浆岩的物质成分特征、不同类型岩浆岩中矿物成分的变化规律,熟悉岩浆中矿物的结晶顺序、岩浆岩产状和相的相关概念,掌握岩浆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类型,熟悉典型结构、构造的地质指示意义,了解岩浆岩中侵入岩和喷出岩常见产状及相的类型,掌握岩浆岩分类依据,熟悉岩浆岩主要的分类方案及其命名的原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岩浆岩主要的结构及构造类型、岩浆岩的分类,难点:岩浆岩主要结构、构造的地质意义、岩浆岩的分类方案,教教学基本内容一.岩浆与岩浆岩1.岩浆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2.岩浆岩及其基本分类二.岩浆岩的物质成分1.岩浆岩的化学成份2.岩浆岩的矿物成分三.岩浆岩的结构、构造1.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的相关概念2.岩浆岩的结构类型(结构的划分依据、主要结构类型)3.影响岩浆岩结构的因素及其矿物结晶顺序;4.岩浆岩的主要构造类型5.常见岩浆岩构造的地质意义四.岩浆岩的产状与相 1.岩浆岩的产状(侵入岩的产状、喷出岩的产状)2.岩浆岩的相(深成相、浅成相、超浅成相、喷发相)五.岩浆岩的分类、命名教学过程设计:设计一:教师多媒体演示交互式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课堂板书,讲授岩浆岩总论中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设计二:矿物手标本讲解与演示利用典型岩石手标本,向学生讲解如何通过之前所学知识(岩浆岩总论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岩浆岩大类中常见岩石类型进行鉴定,掌握其主要鉴别标志及肉眼鉴定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讲解(√)、模型、实物讲解(√)、课堂板书(√)、音像讲解()等。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岩浆岩的概念、常见的造岩矿物?2.根据SiO2划分几种化学类型?3.根据岩石中矿物结晶程度常见哪些结构类型?4.根据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常见哪些结构类型?各自有何成因意义?5.鲍文反应原理?6.何谓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7.教材中岩浆岩采用的是何种分类方案?课后小结:1.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在地表以下深度结晶和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岩浆喷出或溢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或火山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矿物与岩石鉴定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了矿物、岩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性质,认识了常见造岩矿物和常见的岩石,了解了常见岩石的鉴定方法;为岩、土工程性质的认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对常见造岩矿物和常见的岩石进行鉴定。

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成分,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的自然产物。

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是由一种矿物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由于地质作用的性质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不同的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内部结构也有所不同。

自然界的岩石的种类很多,按形成原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根据矿物组成将岩石分为单矿岩和复矿岩。

矿物的成分、性质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发生影响。

所以要认识岩石、分析岩石在各种自然条件下的变化,进而评价岩石的的工程地质性质,为工程建设服务,就必须先了解矿物的有关知识。

2.1 造岩矿物矿物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是在各种地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体和化合物。

其中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2.1.1矿物的一般知识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目前自然界已发现的矿物约3300多种,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有30余种。

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施结晶质的,结晶质的基本特点施组成矿物的元素质点(离子、原子或分子)在矿物内部按一定规律重复排列,形成稳定的格子构造,在生长过程中如条件适宜,能生成被若干天然平面所包围的固定的几何形态,但绝大多数矿物在发育时受空间条件的限制往往不具有规则的形态,如蛋白石(SiO2H2O)、褐铁矿(Fe2O3.nH2O)等。

自然界的矿物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型:1.原生矿物(配图)在岩石或成矿的时期内,从岩浆熔融体中经冷凝结晶过程中所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

2.次生矿物指原生矿物遭受化学风化而形成的新矿物,如正长石经水解作用后形成的高岭石。

3变质矿物指在变质的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蛇纹石、滑石、石榴子石等。

2.1.2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决定于它的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

掌握矿物的物理性质是鉴别矿物的主要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用肉眼观察并借助简单的工具和试剂鉴定矿物。

其物理性分为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其它性质。

(一)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所表现的各种性质。

1.颜色矿物的颜色指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光波选择吸收和反射后映入人眼的现象.它是矿物最明显、最直观的物理性质,常用标准色谱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以及白、灰、黑来说明矿物颜色,也可以依据最常见的实物颜色来描述矿物的颜色,根据形成颜色的原因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自色矿物本身所含有色素离子的颜色(见表2-1),自色对矿物具有重要的鉴定意义。

如孔雀石含有Cu2+呈现出绿颜色,而赤铁矿含有Fe3+呈现出红颜色。

(配图)鉴定意义。

如水晶(SiO2)本身是无色透明的,但当含有少量氧化锰杂质时呈紫色(紫水晶),含钛时呈红色(蔷薇水晶),含碳时呈褐色至深黑色(烟水晶或墨水晶)等等。

(配图)假色矿物内的某些物理原因所引起的颜色,比如光的干涉、内散射等,对某些矿物具有鉴定意义。

如斑铜矿(Cu5FeS4)风化表面呈紫蓝色,称为“锖色”现象;石英、方解石内部有细裂隙面时呈彩虹色,称为“晕色”等。

(配图)原生矿物按其自色分为浅色矿物和深色矿物两类,浅色矿物有石英、长石、白云母等,深色矿物有橄榄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2.条痕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一般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简称为条痕板)上擦划时所留下的矿物粉末痕迹。

条痕对不透明、深色、金属矿物具有鉴定意义。

对浅色矿物无鉴定意义。

例如:黄铁矿——为绿黑色的细条痕;黄铜矿——绿黑色中显铜粉末的粗条痕;赤铁矿——不论外观何色,条痕为樱红色。

(配图)3.光泽光泽是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根据矿物表面对光反射能力的强弱,用类比方法分为四级;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和玻璃光泽,绝大多数矿物呈非金属光泽。

还有一些特殊的光泽如油脂光泽、珍珠光泽、丝绢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等。

矿物遭风化后,光泽强度就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如玻璃光泽变成油脂光泽等。

4.透明度透明度是指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即光线透过矿物的程度,在矿物学中,一般以1cm 厚的矿物的透光度为标准,将矿物的透明度分为三级:⑴透明——隔着矿物能清楚地见到另一侧物体的轮廓。

如水晶.冰洲石.云母片等。

⑵半透明——隔着矿物能见到另一侧物体的模糊阴形,如蛋白石、辰砂等。

⑶不透明——隔着矿物完全不能见到另一侧的任何形象,如磁铁矿、石墨等。

在矿物鉴定工作中,通常取0.03mm的薄片进行比较,以透光程度将矿物分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两类。

当手标本不具备标准厚度的情况下,应以光学性质的四个方面的内在联系作综合分析判断。

一般而言,颜色浅淡、条痕无色或白色、非金属光泽的非金属矿物,都是透明的;颜色深暗、条痕黑色或暗色、金属光泽的金属矿物.基本上是不透明的;介于两者之间的为半透明的矿物(见矿物光学性质对照表2-2)。

但存在以下两种特殊的情况:浅色矿物铝土矿为半透明的和深色矿物橄榄石为透明的。

矿物的力学性质是指矿物在受力后所表现的物理性质。

1.硬度:硬度是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

一般用肉眼鉴定时,通常以己知硬度的矿物去刻划被测定的矿物,以此鉴定其相对硬度。

在野外鉴别矿物硬度时,还可采用简易鉴定方法来测试其相对硬度。

即利用指甲、铁刀(铅笔刀)、玻璃刀和钢刀将矿物划分为三个判定(不标明具体数值)硬度等级:指甲能刻出划痕的为低硬度;指甲刻不出、小刀(铅笔刀)可刻出划痕的为中硬度;小刀刻不出、钢刀可刻出划痕的为高硬度。

一般只判断;低、中、高。

国际上采用“摩氏硬度计”(1824年奥地利矿物学家摩氏首先提出),以常见的10种矿物作为标准,从低到高分为10级,代表矿物为: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见表2-3)。

(配图)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裂开的光滑平面为解理面。

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破裂面,称为断口根据解理的完全程度,可将解理分为以下几种:(配图)1. 极完全解理:矿物极易断开成薄片状.纤维状.规则块体(云母.石棉.方解石)2.完全解理:矿物极易裂开成薄斤、纤维状、规则块状,如云母、石棉、方解石等。

3.中等解理:矿物能沿解理作不完整的裂开,解理面不光滑不连续.如角闪石、辉石等。

4.不完全解理:在块体矿物上很难见到解理面.偶而可见的解理面既小又不平滑,如磷灰石、橄榄石等。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相互消长的,解理完全时则不显示断口。

反之,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

如不具解理的石英,则只显示贝壳状断口。

解理是造岩矿物的另一个鉴定特性。

矿物解理的发育程度,对岩石的力学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断口又分为:贝壳状、参差状、锯齿状、平坦状。

(三)矿物的其它性质有些矿物还具有独特的性质如磁性、弹性、发光性、放射性、人的感觉感官性等。

2.1.3常见的造岩矿物矿物的种类繁多,由于其物理性质测试简单,常是鉴定和分类的主要依据。

下面介绍几种重要的造岩矿物的物理性质。

1. 石英(SiO2)石英(SiO2)无色,因含杂质等可呈各种颜色。

无条痕,断口呈贝壳状,油脂光泽,硬度高,透明。

晶体呈六方柱双锥状。

化学性质稳定,抗风化能力强,含石英越多的岩石,岩石的工程性质越好。

石英广泛分布在各种岩石和土层中,是重要的造岩矿物。

2..正长石(KAlSi3O8)呈柱状、板状、块状,颜色为肉红色或黄褐色或近于白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硬度高,中等解理,两组解理面近于90°正交。

易于风化,完全风化后形成高岭石、绢云母、铝土矿等次生矿物。

3. 斜长石呈长状、板条,白色至暗灰色,无痕,透明、玻璃光泽,硬度高,中等解理,两组解理面呈86°左右斜交。

易于风化,解理面上有细条纹。

成分中以Na+为主的是酸性斜长石,以Ca2+为主的是基性斜长石,两者之间的为中性斜长石。

斜长石是构成岩浆岩最主要的矿物。

4.白云母呈片状、鳞片状,薄片无色透明,珍珠光泽,硬度低,薄片有弹性,一组极完全解理,具有高的电绝缘性.抗风化能力较强,主要分布在变质岩中。

5.黑云母呈片状或板状,颜色深黑,其它性质与白云母相似,硬度低,玻璃或珍珠光泽、半透明、易风化,风化后可变成蛭石,薄片失去弹性,当岩石含云母较多时,强度降低。

广泛分布于岩浆岩和变质岩中。

6.角闪石呈长柱状、针状,颜色暗绿至黑色,玻璃光泽,硬度高,半透明,中等解理,两组解理交角56°。

较易风化,风化后可形成粘土矿物、碳酸盐及褐铁矿等。

多产于中性岩浆岩和某些变质岩中。

7.辉石呈短柱状、粒状,黑色,玻璃光泽,半透明,中硬度、中等解理,两组解理面交角87°。

较易风化,多产于基性或超基性岩浆岩中。

8.橄榄石呈粒状集合体,橄榄绿色,玻璃光泽,透明、高硬度,断口贝壳状。

常见超基性岩浆岩中,易风化。

9.方解石呈菱面体或六方柱,无色或乳白色,玻璃光泽,四度,三组完全解理,与稀盐酸起泡反应。

方解石是组成石灰岩的主要成分,用于制造水泥和石灰等建筑材料,也可作电气及炼钢的熔剂等。

10.白云石菱面体,集合体呈块状,灰白色,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硬度为中,透明,中等解理、遇热稀盐酸时微弱起泡。

11.石膏(CaSO4·2H2O)集合体呈致密块状或纤维状,一般为白色,条痕白,硬度低,丝绢光泽,透明,一组完全解理,广泛用于建筑、医学等方面。

12.粘土矿物泥黄色,浅色条痕,土状光泽,透明,低硬度,平坦状断口。

泛指各种形成粘土的矿物。

(1)高岭石常呈致密块状、土状,白色,土状光泽,透明,硬度低,平坦状断口。

透水性差,干燥时粘舌,易捏成粉末,湿润具有可塑性。

(2)蒙脱石呈土状、块状,白色,土状光泽,透明,硬度低,平坦状断口。

吸水性很强,透水性差,吸水后体积可膨胀几倍至十几倍,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和阳离子交换性能。

(3)伊利石呈块状,白色,平坦状断口。

不具膨胀性和可塑性,因产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而得名。

13.蛇纹石集合体呈致密块状,颜色黄绿,腊状光泽,硬度中,半透明,断口平坦,可作室内装饰材料。

为富镁质超基性岩变质后形成的主要变质矿物,常与石棉共生。

14.绿泥石集合体为隐晶质土状或片状,浅绿到深绿色,玻璃光泽,半透明,一向中等解理,薄片有挠性无弹性,硬度低,强度较低,是长石、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的次生矿物,在变质岩中分布最多。

15.滑石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白色,淡黄色,淡绿色,珍珠光泽,硬度低,一组完全解理。

富有滑腻感,工业上常用原料。

为富镁质超基性岩,白云岩等质后形成的主要变质矿物。

16.石榴子石晶体菱形十二面体或粒状,颜色随成分而异,玻璃光泽,硬度高,半透明,无条痕,无解理,主要用于研磨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