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返回
14.3.1 非全备弹的配套方法
对于简单产品一般采用一次配套的方法进行配套;对于复杂产品或精 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常采用两次或多次配套的方法进行配套。
1. 以122 mm火箭弹采用的两次配套法为例进行说明。战斗部质量重者配
质量轻的弹尾,两者配套后,重新排定质量序号。第一次配套后,组 合件质量大者配质量大的燃烧室装药。其中,质量序号1为最小质量, 依次递增,燃烧室装药质量一般由装药厂提供 2.配套方法 3. 火箭弹的其他零件如堵盖、点火具、垫圈、螺钉等将随机抽取装配。
返回
14.3.2 全弹总装
火箭弹总装过程与部件装配时基本相似,也要经过装配前清擦、检验、
现以122 mm火箭弹为例,说明全弹的总装过程。
1.
(1) 发射药的准
备 (2) 点火具(点火药盒)的准备 (3) 战斗部的准备 (4) 发动机本
体的准备
2.
3.火箭部装配 (1) 装发射药装药 (2) 装点火具和导电盖 (3) 导电 性检验 (4) 火箭部装配 (5) 固定定向钮 (6) 检验
返回
14.2 部件装配
14.2.1 战斗部的装配 14.2.2 火箭部本部装配
返回
14.2.1 战斗部的装配
战斗部的炸药装填方法,请参阅炮弹有关弹种的炸药装药法。 130 mm火箭弹,为防止发射时燃烧室的高温高压燃气对战斗部装药的
影响,在战斗部底部压入一石棉垫。这种隔热垫是在战斗部装填炸药 之前,在压力机上进行装配的。其装配过程为: (1) 清洗弹底底部凹槽,并按指定要求涂漆,然后放在压力机支座内; (2) (3) (4) 检验盖片紧固情况。
之货间币的是交固换定关充系当,一体般现等着价产物品的归商不品同所 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形式来实现 货币体现他一们定之的间社的会社生会产联关系系。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情景分析:
菜市场上叫卖声一片……一个人在卖菜,种类很 多,不断有人来问价,他需不断的回答,白菜 5 毛一 斤,西红柿 6 毛一斤……最后是在不耐烦了,干脆写 上了标价牌,于是,顾客自己看就不用再多问了。
(1)这个过程,有没有看到真是的货币?表明什么? (2)哪种菜的价值大,怎么判断?货币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3)5毛一斤表示的是什么?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对比
价值尺度 含义 特点 流通手段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 品大小的职能
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 职能
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中买进卖出的工 具
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 如何表现 定的价格 其他
货币之所以具有该职能,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 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 的商品交换。 也有价值
比较一下,为什么两个题的答案选择会有差异?
价值尺度
基本职能
货 币 的 五 种 职 能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 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 (应为足值金属货币) 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 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 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判断:以下各题货币分别执行的是什么职能? A、一件衣服标价100元
的跳跃就不能顺利完成,商品生产者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这种情况下, 着急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生产者(所有者)。
?
货币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表 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那么,是不 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越多越好呢?
提示: 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 A. 超过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 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 人民的生活,引起通货膨胀。 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 B. 小于限度,会商品销售发生困难, 流通速度成反比。 阻碍商品流通,引起通货紧缩。 待售商 商品价 × 商品价格总额 流 通 中 品数量 格水平 = 所 需 要 = 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次数 的 货 币 量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它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前面两是最基本的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指的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职能。
2.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内容一般包括:(一)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
(二)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三)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辅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四)自由铸造、限制铸造,即金属货币流通下货币铸造权的规定。
(五)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六) 准备制度。
3.如何计算利息,计息的两个公式如何让使用?利息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单利法和复利法。
单利法是以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对利息不再计息;复利法计算利息时,则要把上一期的利息加人下一期的本金,一并计算下一期的利息。
4.试论述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平均利润率。
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息的上限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另一方面,利率又不能为零或负数,否则资金供给者就会因无利可图而停止供应资金。
一般来说,利率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
●货币资金的供求。
竞争对利率的确定起决定作用。
如果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则利率趋于下降;如果市场上资金供小于求,则利率趋于上升。
利率会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发生变动,直到处于一个能使供求相等的均衡水平。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平均利润率、社会经济运行周期、预期通货膨胀率、历史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和国家经济政策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货币)✳✳✳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G)的起源和本质起源:货币是随着商品价值形态的变化而逐渐产生。
由简单的,个别的价值形式到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即简单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价值形态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时商品交换的商品范围和交换者范围扩大了。
局限性:有些商品换不到想要的东西一般的价值形态绵羊由左边变到右边,变成一般等价物,是质的变化,充当了交换的桥梁可以理解为,出现了一个商品,这个商品是任何人都承认的,它可以换任何商品,也可以用货币形态(一开始是贱金属,后来交易规模变大,需要贵金属。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起源于商品。
金块和银块一开始不太好称量,还需要鉴定成色,随着频率越来越高,每一次交易都需要这样就变得非常麻烦➡规定了重量和成色之后变成铸币。
最早发行铸币的是私人银行家,使用信用来证明。
但是远距离就不会相信他➡国家发行铸币来保证货币重量和成色的可信度,促进了国家范围内的商品流通➡一开始是足值的,后来会磨损,但是现在人们不再关注这个问题了,现在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发挥媒介的作用➡纸币更方便携带,易于保存,代替了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为限。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需要货币本身就有价值)2.流通手段: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现实的货币,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数量不足导致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交换:W—W商品流通:W—G—W(如果G投入到市场的数量不足,就会导致供过于求,经济危机)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人类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是因为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性质,需要币值稳定,通常来讲由于存款利息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钞票会贬值,不适宜贮藏)4.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利息等的职能(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资金链断裂导致连锁债务)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第一章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只绵羊
= 2把斧子
•作用 •绵羊主动地与斧子交换 •斧子被动的充当价值形式
•地位 •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处于等价形式
•(2)两极商品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
• 离开了相对价值形式,也就不存在等价形式;离开了 •等价形式,也就不存在相对价值形式。
•(3)两极商品是相互相互排斥对立的关系;
• 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不能同时处于等价形式,反之, •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也不能同时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1只绵羊=4把斧子 • 可以看到,绵羊的价值量上升了,随之表现他价值量的斧子 •的把数也上升了。
•结论:
• 绵羊的相对价值量(斧子的把数)同绵羊自身的 •价值量成正比变化。
第一章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绵羊相对价值量变化的四种情况
•b.假定绵羊的价值量不变,斧子的价值量变化。
•假定斧子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2.5小时/1只绵羊,交换比例是: •1只绵羊=4把斧子
•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c.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 •结论:
• 一种商品一旦处于等价形式,那它就既是它,
•就又不是它。
第一章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5、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 •(1)在简单价值形式中,一个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 • 价值的矛盾外在的表现为两个商品的外部对立。 •(2)简单价值形式下,价值的表现是极不充分不完全的。
•=
• (斧子的把数)
•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自身的价值量
•
(绵羊的价值量)
•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自身的价值量
•
(斧子的价值量)
•总结论:
•
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格=
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货币本质及其职能
一、货币本质
货币(money)是一种抽象物,它代表着价值。
货币本质上是由一些单位组成的抽象物,它们代表声明日常交易的价值。
货币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一个单位的货币所具有的价值,它本质上就是价值。
二、货币职能
1、定义价值
货币在日常交易中主要充当货币定义价值的角色,可以定量地表达出不同物品之间的价值比较,是经济活动中实现信息交换的媒介。
2、增加灵活性
货币的出现让消费者的效率大大提升,消费者们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进行付款,而不必每次都交换各种物品。
通过货币的使用,消费者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商品以及品牌,从而更好地优化消费结构。
3、标志信用
货币也是金融市场中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权益交换的基础。
具备货币形态的金融机构,可以使用货币来来出借,获取利息,保持金融市场
的流动性,成为经济活动的信用标志。
4、记录账户
货币的存在,促进了一种叫做“货币账户”的账户系统的发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银行账户。
这种账户中可以对贷款,存款,支付,结算等进行精准记录,为货币流动提供了支撑和便利。
总结起来,货币本质是一种抽象物,它代表着价值;货币职能具有定义价值、增加灵活性、标志信用、记录账户等。
货币的存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日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一、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二、货币的职能:货币本质的具体表达根本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派生职能: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价值尺度定义:表现商品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质上一样,量上比拟〕特点:—1、观念货币—2、足值或币值稳定—3、独占性或排他性—4、技术规定:价格标准价格标准—1、定义:人们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2、货币单位与重量单位:合分流通手段定义:货币媒介并促进交换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双重需要的双重满足—诸多物品的不可分割性特点:—1、现实;—2、缺乏值/价值符号贮藏手段定义:退出流通,价值的独立形态/财富一般代表特点:—1、现实货币—2、足值/币值稳定功能:自动调节货币流通—“蓄水池〞财富贮藏形式的比拟——贮藏货币的好处—1、贮藏费用:无或很低—2、购置力损失:小—3、流动性:最强支付手段定义:延期或未来支付的工具或凭证起源:商业信用财政、银行+工资、报酬—商品复杂性、产销周期的不一致—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买卖者身份的反复特点:—补足交换的环节—价值的单方面转移—加剧危机的可能性〔债务/支付链条的中断〕世界货币一般支付手段:偿付国际债务和国际收支差额一般购置手段:国际贸易社会财富的一般表达:—支付战争赔款、借款、资本输出世界货币/国际货币—货币发行国与世界经济的协调问题—汇率稳定问题三、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一、定义:将各种货币,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假设干层次并进展相关包含排列的一种技术方法二、划分标准:流动性—金融资产不受/少受损失的前提下,及时变现的能力;—原因:流动性不同,其流通周转次数不同,形成的购置力及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不同三、划分的意义—货币管理当局:掌握不同层次货币的运行态势,采取不同的措施进展调控四.货币制度的演变1、银本位制〔16C-19C末〕——最早的货币制度之一——存续时间不长,X围不广——原因:体大值小;价格不稳2、金银复本位制原因:币材充分;价值稳定—平行本位:市场比价流通——价格体系混乱— *双本位:法定比价流通——劣币驱逐良币—跛行本位:自由铸造/限制铸造——过渡特点:不稳定的货币制度3、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典型的金本位特点:相对稳定—货币流通与外汇汇率—自发调节货币流通、外汇汇率稳定性的削弱—黄金分配的极端不均匀—根底动摇:价值符号的兑换受限制/制止—币材的内在局限〔2〕金块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不铸造、流通金币;发行、流通银行券国家集中储藏黄金(外汇),银行券限制兑换—金块本位:国内兑换〔最低限——最高限〕—金汇兑本位:本币——外汇——黄金特点:残缺不全—无金币发行流通:自发调节和币值稳定机制丧失—兑换能力受限制:最低额/两次兑换—一国币值稳定:难以为继4、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a、不规定含金量/不兑换黄金b、流通中的货币:信用货币c、发行渠道:银行信贷程序d、国家的管理成为必要—币值稳定机制丧失:不兑现/无发行准备—自发调节功能丧失:非足值货币财政发行——经济发行信用与信用工具一、信用的定义、特征定义:借贷活动,以归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用契约保障本金回流和增殖的价值运动—王松奇) 构成要素*有借有还——信用关系+信用标的*有约——信用载体(信用工具)*有期有息——信用条件(货币/借贷资本的时间价值)信用的特征--还本付息的借贷行为(区别于财政分配,民间救济)--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借贷资本* 区别于商品交换:等价交换;所/使让渡* 区别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双重支付与双重回流--债权债务关系(赊购赊销的延伸)二.信用的产生---私有制和商品交换——贫富分化商品产销周期不一致——商品、货币占有的不均衡---经济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有条件让渡/调剂收支:结余未来消费现在消费负债现在消费未来消费平衡“月光族〞调剂:经济主体效用的最大化,克制收支时/空的不平现代信用的形成产生根底:垄断地位的消失与高利贷的衰退——利率附属于平均利润率,附属于资本主义生产需要*法律限制利率水平*资本主义开展创造的条件——突破小生产方式商品货币关系拓展:社会再生产资金的暂时闲置与需求货币需求迅速增长:创造信用流通工具来满足余:固定资产折旧闲置流动资金待转化的剩余价值缺:固定资产更新补充流动资金追加生产资本经济主体收支不平衡的加剧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金融中介机构的兴起与推动兴起:余缺调剂的必然产物推动:1.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信息/交易本钱、巧合2.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和创造信用3.机构的多样化信用形式的多样化直接信用—货币余缺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通常由经纪人或证券商进展股票、债券发行等交易安排。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2.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用 公式表示为: 商品——货币——商品。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 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 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 者。 请问: 商1品、生为产什者么要说为这购个买跳者跃着不想成,功生,产摔适坏销的对就路一、定质是量商上品乘所的有商者品?
算一算:
假设市场上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为 800亿元,每1元货币在一定的时间内 平均流通4次,那么流通中实际需要 的货币量为:
A 1000亿元 B 200亿元 C 400亿元 D 1600亿元
(B)
2、货币的其它职能 贮藏手段
其 它 支付手段 职 能
世界货币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 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 (应为足值金属货币)
执行的是哪种职能?
流通手段
纸币和货币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 定 义
产 生
货币
想
纸币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 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 号
是在商品交换发展 过程中,从一般商 品中分离出来的。
在货币充当流通手 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区别 属 性
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职 能
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 段、支付手段、贮藏手
流通中 所需要 的金属 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 品数量
×
商品价 格水平
=
=
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次数
商品流通和物物交换的区别
商品交换
商品流通
(商品——商品) (商品——货币——商品)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3、规定主币和辅币 —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是 该国的法定价格标准; —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 定的货币单位铸成的货币,是足值货币,实际价值与 名义价值一致。有磨损公差。 —辅币是本位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其实际价 值低于名义价值,是不足值的铸币。 —信用货币条件下,主币和辅币不存在足值与不足值的 区别。
货币制度的演变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是一种没有金属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确定不兑现的 信用货币为法偿货币; —黄金不再执行货币职能; —银行券不规定含金量,不兑换黄金; —发行银行券不要金银外汇担保; —不兑现的银行券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 —银行券由银行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通过存款货币 进行转账结算,非现金流通成为货币流通的主体。
货币的职能
4. 支付手段
—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 式进行单方面转移,就是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产生于商品买卖与货币支付不同期,买卖关系转变为 债权债务关系时; —等值的商品和货币在交换过程的两极不再同时出现, 货币不再是交换的媒介,而是补充交换行为; —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不仅包括 流通手段的量还包括支付手段的量; —现代商品经济中,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作用越来越大
3. 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 和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 —其基础是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 低成本便捷的财富贮藏形式; —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贮藏成为商品生产顺 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货币贮藏的形式也在变化,以足值货币金银的 形式贮藏价值到当今以信用货币作为价值贮藏 的典型形态。
货币和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二、货币形态的演变 三、货币制度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能
一般职能
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
支付手段
其它职能在世界市场的延伸和发展
世界货币
思考:
经济现象 1件上衣标价200元人民币
货币执行的职能
张大妈保存了祖传的一根金条
小张花10元钱买了一支钢笔
今年8月,李叔叔从公司领取 了2500元工资,并到税务局 交了39元税
去年,日本从我国进口了 3000万美元的大蒜
二、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衡量商 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 职能,这是货币首要的基本职能。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凝 结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思考:尺、天平、人民币各衡量冰箱的什么 性质?
高:1.5米
质量:45千克
价格:2000元
思考:表现商品的价值可以是观念上或想象 中的货币吗?
(四)支付手段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 手段职能。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 一。
流通手段 现实的购买手段 商品交换的媒介 反映交换双方之间的 买卖关系
支付手段
跨期的购买手段
价值的独立形态单方面转移
不但反映了交换双方之间的 买卖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他 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五)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就是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 等价物作用的货币。
三种作用:第一,作为一般的购买手 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第二,作 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收 支差额;第三,作为财富的代表,由 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六)货币职能关系
价值尺度
基本职能表现商品价格货流通手段实现商品价值
币
职
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贮藏手段
第一章 货币概述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货币
第三节 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纸币总额超出商品的价值总额,纸币会贬值,引发商品的价格上升,形成所谓的通货 膨胀。
相反,则会导致纸币的升值,形成通货紧缩。 纸币既可以是法定货币,也可能是非法定货币,现在一般国家为法定货币。两者都属
于信用货币。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决定货币流通量的因素:商品流通量(价值总量)与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银行信用与债务危机
40公斤小麦 2把斧头 2匹布 1只绵羊
……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
原因:价值量大、耐磨耐腐蚀、便于携带、便于保存—交易费用低。
结果:一般等价物的产生使商品内部的矛盾转化为商品与货币的矛
盾
一极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
具体劳动 私人劳动
使用价极值表现为商品的价值
二、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存款基金+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大额可转让存单。 M3=……
第三节 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一、货币流通量
货币流通: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在买者与卖者之间不断 重复的流动过程。
W-G-W
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从属于商品流通,是与商品流通相适应 的规律,货币流通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第三章 货币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价值表现形式)
分散的价值表现形式、偶然的物物交换关系。 1只绵羊=2把斧头
(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
第一、绵羊本身具有使用价值 第二、绵羊本身具有一定价值量
1只绵羊
=40斤小麦 =2把斧头
一 简答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简答论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3)职能: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二论述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1)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2)决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
因此,要把复杂劳动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
(3)价值量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不同种类商品的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化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
三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基本内容是:①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②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2)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按比例分配,。
第二,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引起和促进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四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其根本区别是看其能否使价值增值。
能产生价值增值的货币是资本;(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G---W---G’适用于一切资本形式,是资本总公式。
起矛盾表现在:按价值规律,商品交换不能增值,而现实中却发生了增值(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担忧离不开流通;(4)资本总公式矛盾解决途径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能创造更多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为什么货币的本质决定货币的职能
为什么货币的本质决定货币的职能为什么货币的本质决定货币的职能货币含义:由政府法律规定强制使用,充当交易的媒介、价值的标准、记帐的单位及延期支付的工具。
货币本质:被认为是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
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另外三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
价值尺度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即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
流通手段就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执行清偿债务时所执行的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和本质是什么1、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它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
2、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指的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职能。
货币的四种职能分别是什么货币的职能概括为执行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四种。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的准绳,即是价值的比较基准。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媒介。
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指货币在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
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
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购买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
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
货币的契约本质决定货币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一般等价物,贵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基础知识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基础知识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或者生产需求而产生的,而是为了作为一种交换媒介而产生的。
货币具有以下的本质特征:1. 一般等价物:货币是一种具有一般等价物属性的商品,它可以用来衡量和比较其他商品的价值。
因此货币也是商品的一种。
2. 交换媒介:货币是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它可以方便的用于交换。
货币的使用大大简化了商品交换的过程,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3. 价值尺度: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功能,它可以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货币的存在使得商品的价值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表示,方便了商品交换和商品价值的比较。
4. 贮藏手段:货币还是一种贮藏手段,它可以保存价值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使用。
货币的存在使得人们可以将财富转化为货币形式,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使用。
这种货币的贮藏功能有助于推动储蓄和投资的发展。
由于货币具有上述的本质特征,它成为了现代经济中最重要的产品和资源之一,也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基础。
二、货币的职能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以下的职能:1. 交换手段:货币作为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它可以方便的用于商品交换。
货币的出现大大简化了商品交换的过程,促进了商品交换的便利和经济的流通。
2. 价值尺度:货币可以作为衡量和比较其他商品价值的尺度,它可以把各种不同的商品价值用同一种尺度来衡量。
因此货币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的了解商品的价值,从而方便进行合理的交换。
3. 贮藏手段:货币可以用来存储价值,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使用。
货币的存在使得人们可以将财富转化为货币形式,然后进行储蓄和投资,这有助于促进储蓄和投资的发展。
4. 支付手段:货币可以作为一种支付手段,用来进行交易和结算。
货币的存在使得人们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易和支付,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上述的货币的职能,使得货币成为了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货币的流通和使用,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促进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四、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职能
贮 贮 藏 藏 手 手 段 段
价 值 尺 度
流 通 手 段
支 付 手 段
世 界 货 币
贮藏手段
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 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
必须是实在的和足值的货币 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货币 货币供应量 流入 平 衡 货币 货币需求量
货币 货币贮藏
货币的职能
价 值 尺 度
流 通 手 段
贮 贮 贮 藏 藏 藏 手 手 手 段 段 段
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
现实中多种原因引起,
并非唯一取决于货币发行量过多
通 货 紧 缩
是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而导 物价总水平持 良 性 致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不存 续下降 通货紧缩 在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衰退。
表 恶 性 通货紧缩 现
银行信用紧缩 企业开工不足
工
人 失 业
消费需求减少
良 性 通 通货紧缩 货 紧 危 缩 恶 性 通货紧缩 害
待流通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流通中 的货币 需要量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需要量 的规律 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与待售商品
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 流通速度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流通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流通中 的货币 需要量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在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 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会减少,则:
流通 中所 需要 的货 币量
待售商 品价格 总额 赊销商 品价格 总额 到期支 付价格 总额 彼此抵 销的支 付总额
同一单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
货币发行对社会的影响?
通货膨胀
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过多而引起的纸 币贬值、物价总水平持续普遍的上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摘要:货币是一种普遍接受的支付方式,通过它可以交换商品或结算业务,阿德米勒尔蒂群岛上使用的狗牙,非洲大陆部分地区使用的海贝,以及十九世纪期间使用的黄金,所有这些都是货币。
问题不在于它是何种物质构成的商品,而在于社会认可它,认为它作为支付方式可以毫无疑问地得到人们的接纳。
关键字:货币本质起源货币金属说货币名目说劳动价值说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正文:
在原始的氏族共同体中,人们集体劳作维持生存,劳动产品归氏族所有并进行统一分配。
随着生产力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剩余商品,氏族开始瓦解,形成了分工和私有制。
在私有制下,由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开始出现了以物易物。
以物易物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所有物品都可以成为表现其他物品的等价物。
如果想用牛换食物,而市场上只有其他物品,那么交换就不会成功。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这种矛盾越来越深。
这时便出现了物品交换的媒介---一般等价物。
许多不同的商品在不同时期都被当做一般等价物,如:牛,贝壳,金银等等,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纸币就是一般等价物发展至今的最终表现形式。
一: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迟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自产生货币后,人们不断对它的本质进行探索,形成了不同的学说。
(1)货币金属说:
货币金属说是重商主义者的货币本质观,这种观点认为,货币即贵金属,贵金属即货币;具有实质价值的天然金银就是货币。
金银是一国的真正财富,国家和个人想要富强。
就必须得到越来越多的金属货币。
货币金属说说明的是金属货币的自然属性,这种观点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占有重要地位。
当时是贵金属发挥货币职能作用,而最大限度积聚货币是新兴资产阶级实行原始积累的最重要的方式,它实际上反应的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一种愿望。
但货币金属说把货币等同于贵金属,看成是唯一财富是错误的。
(2)货币名目说:
货币名目说是与货币金属说相对立的一种关于货币性质的学说。
货币名目说认为货币不是财富,是商品价值的符号,只是观念的计算单位,是一个票券,它只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要素是一种价值符号。
因此货币不具有商品性,没有实质价值,只是名目上的存在。
虽然货币是由贵金属铸造的,但货币的价值不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而是由国家权威规定的。
货币名目说盛行于十八世纪以后,当时出现了不足值货币流通的现实。
货币名目说在现代货币理论中影响较广。
(3)劳动价值说:
马克思从价值理论入手,通过分析商品交换的发展进而分析货币的起源,从中抽象出货币的本质。
得出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基本结论。
货币是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由于货币和其他商品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是用于交换的人来劳动产品,所以它才能在长期的交换过程中逐渐被分离出来,成为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本身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货币之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尺度去衡量其他商品,是因其本身有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上的人类必要劳动,价值实体的内在角度就
是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货币作为价值实体化身表现了相对价值量上的商品,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
货币排除了物物交换的双重偶合的必要性,降低了交易成本,在经济活动中提高了经济效率。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首先,货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和一般的使用价值,而其他商品只具有专门的使用价值。
其次,货币不是普通商品,是特殊商品。
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在商品交换中取得了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只有它才能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它可以作为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者出现,并且具有直接交换力。
最后,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过程中,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
通过等价交换,实现了购买者和生产者的社会联系,这种联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虽然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却不能表现自身的价值,货币自身的价值只有通过与其他商品的交换比例综合地表现出来,即通过货币购买力得到表现,货币购买力的倒数就是价格。
掌握和领会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是深刻理解货币与商品的对立均衡关系,理解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供求均衡及其社会总供求均衡关系的基点。
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
马克思认为典型的货币具有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以及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
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这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发挥这一职能,这一作用主要是为各种商品定价。
由于各种商品价值量大小不同,所以货币在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需要做一种技术性的规定,,即确定一种固定的货币单位(如:两磅元),作为价格标准,来衡量和表现各种商品的价值量(如:一斤大米两元),货币通过与各种商品相交换,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货币单位,即商品的价格。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的大小是通过价格的变化来表现的。
商品价值量大,表现的货币量就多,价格就高。
另外,价格还与还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就是给商品标价,这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
也就是说,货币在给商品标价的时候,并不需要在商品的旁边真的摆上若干量的货币,只要在观念上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商品生产者首先用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再用货币去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形成商品货币商品的循环过程。
货币在商品买与卖中充当了交易的媒介。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想象的和或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购买者不能凭着观念上的货币就能买到商品,商品销售者也不会拿自己的商品去和观念上的货币交换,在商品买卖时,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货币去和商品交换。
当然我们所说的现实存在的货币,但不只有形的货币,它也可以是无形的货币存款,电子货币等。
流通手段职能在发挥作用时具有两重作用:一方面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生产与流通,促进了国内乃至世界市场的形成;另一方面,使商品交换分离为两个买卖两个在时间和空间上独立的环节,从而使买卖脱节,供求失衡成为可能。
经济危机就是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的一种表现。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贮藏手段是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
是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代表,流通手段职能可以使货币购买其他一切商品,因此货币才能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才有了贮藏的价值。
货币贮藏的最初阶段,是马克思所说的朴素的货币贮藏形式,这是,人们贮藏货币的目的是利用货币来保存自己的剩余产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发挥作用的范围越广,货币的权力也就越大,人们开始疯狂地积累货币,贮藏货币。
货币贮藏至今,其形式已发生了不少变化,从足值货币到现在的信用货币。
马克思认为金属货币与货币符号同时流通的的情况下,货币符号没有贮藏的职能,因为货币符号只有作为流通手段才有价值,一旦退出流通就一文不值了。
现在的情况和马克思所描述的时代背景不同,流通中已没有金属货币,而是以现金,存款为主的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代表,发挥货币的各种作用。
当然信用货币执行这一职能是有条件的,必须以币值稳定为前提。
(4)支付手段:
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克服了物物交换的种种局限性,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有进一步克服了作为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局限性,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
货币的支付手段,作为交换价值的绝对存在,独立地结束了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首先是大额交易,而大额交易大部分是采用延期付款的方式进行。
其次是财政,银行方面的运用。
财政的收入支出,银行的存款和贷款都是货币发挥着支付手段职能。
(5)世界货币
当一国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着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从原始意义上讲,世界货币要求货币本体以原来的条块形态并按实际含金量发挥作用。
因为各国内部的价格标准,铸币形态以及货币符号都是建立在各国经济发展特点和法律固定基础上,对其他国家来说无直接约束意义。
但当代,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货币成为世界上普遍接受的硬货币,实际上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各国把这些通货作为本国储备的一部分,并作为国际间的支付手段和购买手段。
货币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作为国际间的一般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二.作为国际间的一般购买手段,用以购买外国商品;三.作为国际间的财富转移的一种手段,如战争赔款,输出资本等。
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