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游戏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第二章)

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第二章)

生理健康方面: 饮食与营养; 生活保健与护理; 生活常规; 动作技能发展与学习;
情感与社会性方面: 1. 根据婴儿发展水平,结合生活照料过程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培养初步的独立性。 2. 帮助婴儿逐步学习调节和控制情绪。 3. 创造机会让婴儿与同伴交往,学习社会交往的简单技能,提高 婴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前 儿童 健康 教育 二
第二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施
1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
2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
3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施
01 学前儿童健康教 育的目标
2.1.1确定学前 儿童健康教育 目标的依据
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和规律是确定学前儿童健 康教育目标的根本依据
学前教育和健康教育 的总目标是确定学前 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 直接依据
社会发展要求是确定学 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 重要依据
2.1.2婴儿期 健康教育目标
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
生长发育良好,各项指标 1 正常;
1 动作发展正常,且不断完 善;
1 体质增强,对环境条件有 一定的适应能力;
1 情绪反应适度,愿意与 同伴交往。
03 学前儿童健康教 育的实施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施
2.3.5婴儿期健 康教育的实施


在0~3 岁这个阶段特别强调必须遵循“以养为主,寓教于养, 教养融合”的基本原则。这里的“养”包括健康、安全和保育等, 这是一切教养活动的基础。“教”包含了促进婴儿语言、动作、情 感等方面飞跃式发展的措施。教与养的融合,强调“保中有教,教 中有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施

《学前儿童游戏教育》第二单元

《学前儿童游戏教育》第二单元
皮亚杰以认知(智力)发展不同阶段来划分游 戏的分类,为我们分析游戏中与儿童认知有关 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实质上,按认知发 展划分的各种游戏类型的典型特征即展示出以 认知为主线的游戏的发展不同水平和演化进程 。
1.学前儿童游戏的最初发展——感觉运 动性水平
2、学前儿童游戏的典型发展——象征性 水平
2.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又被成为符号游戏,是2— 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象征即用 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游戏中出 现了象征物或替代物,儿童把一种东西当 做另一种东西来使用即“以物代物”、把 自己假装成另一个人即“以人代人”,是 象征的表现形式。他带有“好像”和“假 装”的特点。
3.结构游戏
一、 根据儿童发展进行的分类 (一)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类
皮亚杰是按儿童认知发展对游戏进行 分类的首创者。他认为游戏是随认知发展 而变化的,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把 儿童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 、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等四类。
1.感觉运动游戏
感觉运动游戏也称为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 戏或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 式,一般处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儿童 主要是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环境、与人交往的 ,他们的游戏最初是通过自己的身体作为游戏的 中心,逐渐地会摆弄与操作具体物体,并不断反 复练习已有动作,从简单的、重复的练习中,尝 试发现、探索新的动作,从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3.社会戏剧性游戏
这类游戏指儿童在活动中模仿成人生活的 一种游戏。他们装扮成奶奶、爸爸、妈妈 、医生、售货员等角色,把他们在实际生 活中所见所闻和所经历体验过得事件,概 括性地反映出来,如同演戏一样。
4.结构性游戏
这类游戏是通过双手操作进行的造型活动 ,通过想象和操作,能将一些无意义的 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例如搭积木、 插积塑、捏泥塑和橡皮泥、折纸、小制 作等,这是儿童的一种创造性表现,在 手脑并用中发展了儿童的动手能力、想 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社会环境的作用:
(一)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 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如:被野兽哺育长大的孩子,他们不
会直立行走,不会说话,没有人类的感 情就是典型的例子。像印度的狼孩卡玛 拉和阿玛拉,法国的阿威龙野男孩及中 国的猪孩等。
早期隔离或剥夺实验
测量
隔离1年
接触的积极性 3.1
运动的积极性 86.0
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 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 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 机能的特征。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的物质载体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色体中的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其中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 核酸( DNA )。正是这种物质决定人的遗传特征。
培根: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社会环境中,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 从大处(大环境)说,指国家制 度、社会生产关系及儿童所处的地位等。
从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环境)说对于儿童主要指家庭环境、托 儿所幼儿园的环境和教育。
家庭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物质条件、父母职业和文化 水平、家庭人口、社会关系等。其中家庭教育起的作用 最大。
2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学说 第一时期——“是谁起决定作用”
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第二时期——“各起多少作用”
二因素论 会合论和成熟论 第三时期——“如何起作用” 相互作用论
2021/8/2
编辑版pppt
3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我们可分为客 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 而这些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我们可归结为生物 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一、生物因素

学前教育学第二章(共10张PPT)

学前教育学第二章(共10张PPT)
(一)现代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一)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还可主动地相对独立地影响教育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人的总体,它是社会生态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第2页,共、经济是教育的基础
(一)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三)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第3页,共10页。
二、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 促进作用
3、农村人口比例大,居住分散。
4、特殊人口群体形成且壮大。
(二)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 (一)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 三、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一、关于政治的基本概念 直接影响:教师文化水平 教育水平 学生文化水平
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包括 (一)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理念、意识 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我国传统教育重内省不重外求)
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权力机构 4.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二)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狭义概念——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复合体)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政治与教育的关系)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政治与教育的关系)
一、物质环境与学前教育
加一上、一 物年质学环前境班与可学(达前二教60育%)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必要因素 (居二住)政环治境对中教的育人制际度1关的.系影及响工情调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我对国学学 前前儿教童育最具20影世2响纪.力末的3~工精6神岁业环入境园社包率括会约为—35%—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 发展的教育 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评价ppt课件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评价ppt课件

3、头围
•新生儿34cm,出生后前半年增长8cm,后半年 增长4cm,一周岁约46cm,第二年长2cm,5 岁时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 54~58cm.头围的大小与闹得发育有关,并 与囟门闭合迟早有关。
4、囟门
• 后囟门,2~4个月闭合;前囟门12~18个月 闭合。囟门早闭合头围过小,多为小头畸 形,新门闭合迟头围过大,多为佝偻病或 脑积水,囟门凹陷多见阴伤液竭之脱水, 囟门突出多为颅内压增高所致,可见于脑 炎,脑膜炎。
1、体重
• 新生儿3KG, • 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 • 7~12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 kg+6*0.7(kg)+(月龄-6)*0.4(kg) • 2~12岁:体重kg=年龄*2(kg)+7(或8) • 体重一般活动范围不超过10%
2、身高
• 3岁以下小儿量卧位时身长,出生时约 50cm,出生后第一年长25cm,第二年平均 10cm,2岁时85cm,两岁后每年长 5~7cm,2~12岁公式: • 身高cm=年龄*7+70
(三)心理指标
• 感知、言语、记忆、思维、想象、动机、 兴趣、情感、性格、行为及社会适应力等。 用专门设计的测试量表或问卷调查获得, 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格式,采用国际标准化 的常模,由专业人员掌握以保证结果的可 靠性和有效性。
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 (一)生长发育评价 • 1、评价个体、群体儿童时的生长发育水平 处于什么等级 ;2、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 碍、评价营养和生活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 的影响,提供保健咨询建议;3、列入社区 健康水平的指标体系
• (五)心理与生理的发育相互影响 • 生理缺陷影响心理发育,心里不健全导致生理 机能和体态异常。

第二章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

第二章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

第一节游戏与儿童认知的发展游戏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早已引起世界各国教育学、心理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关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更是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

皮亚杰把儿童游戏解释为“一种同化超过顺应的优势”。

马斯洛和罗伊德(1972)指出:儿童早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令人兴奋的、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特殊的过程。

儿童在游戏的气氛中与环境相互作用,能够在客体与观念之间形成一些独特的关系和联想,而这些客体与观念在受限制的同化思维中通常是难以形成任何关系和联系的。

由于在游戏中的操作,儿童开始注意到所摆弄物体之间的相似性与不同点。

当儿童发展到水平较高的阶段,具有了抽象思维的萌芽时,游戏中遇到并操作的物体就有助于他们学习分类,使简单的类别与概念得到了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接受外部环境的信息,并进行加工,使之适应自己的内部图式,来认识世界,促进认知发展。

同时游戏给幼儿提供了各种机会:使幼儿获得和巩固知识(如两块小积木合起来等于一块大积木),锻炼和发展智力,如在游戏中幼儿需要观察、感知、比较、分类、回忆、想象,在遇到新情景时,要解决新问题,进行各种智力活动。

游戏又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和自由的气氛,减轻甚至没有压力,使幼儿置身于有趣的无拘束的天地中去学习、去发展,这是其他活动所不具备的。

专门的智力游戏,如“听听这是谁”、“配对”及“分类”游戏,更能有目的地发展幼儿各项智力。

在游戏中儿童开始推理,开始发展逻辑思维的能力,他们的词汇量增加了,他们开始发现数的关系和科学上的事实。

如果儿童的先天能力要得到充分的利用,要发展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那么,游戏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一、游戏与儿童语言发展关于儿童使用象征物的许多研究将游戏与语言发展密切联系起来。

有的研究集中于在早期语言发展和游戏中象征物的使用之间作比较研究。

有的研究了儿童用语言要素自娱自乐的方式,如语音、词序和词义的探索为儿童产生独特的语言形式,在获得语言的同时掌握新形式提供了有益的环境。

学前儿童游戏 第二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流派

学前儿童游戏 第二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流派

第二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学派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产生初期
(二)游戏的虚构性 儿童由“本我”发展到“自我”时,其所玩的游戏也凸显出了虚构性, 即“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是其按照自己中意的新方式,重新安排他的世界 里的一切”。 (三)游戏时期的短暂性 弗洛伊德主张人格发展是在幼儿期,因此随着幼儿逐渐生长成熟,一 方面“本我”在社会规范的理性思维中逐渐产生了“超我”,而此时游戏 的发展被束缚和限制;另一方面在“自我”不断协调发展中,“本我”表 达愿望的象征方式越来越少。因此游戏的时期是短暂的。
第二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学派
第一节 经典游戏理论
七、天赋本能说
代表人物:19世纪德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学家福禄贝尔。 内涵:在福禄贝尔看来,游戏是一种天赐的“神的本领”,不仅是儿童 内部本能的表现,更号召社会和教育者强调要适应儿童的本能,要允许 儿童自由的游戏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及自主性。 主要观点:游戏是儿童生活的必需品和必备品。在游戏中需要媒介 和工具,也就是玩具,被他称之为“恩物”。
第二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学派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二、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发展期
(二)0-6岁游戏与人格发展时期的联系 阶段一:0~1.5岁,亲子游戏时期。这一时期安全感和信任感的获得至关重要。 阶段二:1.5~3岁,练习性游戏时期。幼儿在此阶段必须掌握对排泄器官的肌 肉控制并产生自信和自主感。 阶段三:3~6岁,角色扮演游戏时期,也称游戏期。这一时期必须解决主动与 内疚的冲突,帮助孩子形成主动性。
第二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学派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产生初期
起源: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源于弗洛伊德基于其人格结构理论。 特点: (一)游戏的唯乐性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专题讲座 (1)PPT课件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专题讲座 (1)PPT课件
一个人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价值:早期依恋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爱的需要和安全
• 第四,幼儿开始使用逻辑原则。幼儿获得的重要逻辑原则是不变性原 则,即一个客体的基本属性不变。另一个原则是等价原则,即如果A 的某种属性等于B,B等于C,则A必然等于C。
•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 1.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 2.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为3~4岁 。 • 3.幼儿对声母、韵母的掌握程度不同。 • 大部分幼儿都能基本发清普通话中的韵母,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专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专题讲座题讲座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一儿童发展概述二学前儿童身体和动作发展特点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四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一儿童发展概述一儿童发展概述一何为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出生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阶段它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其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化
分配复习时间 记忆材料的相互干扰——不要把内容相似的
材料安排在一起学习
•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规律
一、思维的定义及其分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 按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思维可以分为动
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 动作思维又称为直观动作思维、实践思维,是以实际操作
解决直观、具体的问题。例如,修理工人修理设备可以将 设备一一动手检查,看看各部分是否有毛病,这就是应用 了动作思维。
• 4、复合句。 • 儿童复合句的特点是出现数量少、结构松散,缺乏连词、
联合复句出现早,并列复句所占的比例较大、偏正复句出 现晚,如转折句、因果句等。
• (2)句子从无修饰语到有修饰语,长度由短到长。
• 朱曼殊等人的研究(1979)表明,2岁幼儿在运用句子时, 有修饰语的情况极少,仅占20%左右,3岁时使用修饰语 的能力就显著增强,达到50%左右,6岁时可达到90%以 上。随着幼儿词汇量的增加,使用修饰语能力的增强,幼 儿句子的长度也在增长。

学前教育学课ppt课件(2024)

学前教育学课ppt课件(2024)
25
学前教育反思与改进策略
2024/1/26
01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够激 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02
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公正,能够真 实反映幼儿的发展状况?
26
学前教育反思与改进策略
改进策略
调整教学目标,使其更加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2024/1/26
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实用性和探究性元素。
个体差异表现
每个学前儿童在身心发展、认 知能力、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存
在差异。
2024/1/26
教育对策制定
针对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关注每 个孩子的成长需求。
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兴 趣爱好,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 手段,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
家园合作共育
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学前 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形成教育
2024/1/26
5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发展历程
孕育阶段、初创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段。
发展趋势
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整合化、科学化。
2024/1/26
6
2024/1/26
02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7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身体发育迅速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速度非常快,
包括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等
方面的增长。
03 家园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 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0 评价方式 4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儿童 的发展状况和学习成果。
14
2024/1/26
04
学前教育方法与手段
15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第二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

第二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
学前教育观、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学前教育思 想的发展与变革
瑞吉欧方案、多彩光谱方案、蒙台梭利教学法、活教育方案、海伊斯科普方案、凯米课程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国外学前教育思想的萌芽
颜之推、朱熹等倡导及早施教,重视风化陶染
蒙台梭利、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人类发展生态学派
(五)福禄培尔 (F.W.A.Froebel,1782—1852) 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性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Kindergarten),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 ◇代表作:《人的教育》(提出了完整的幼儿教育理论,包括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儿童教学原则、教具开发等思想 )
技能目标
1.通过梳理国内外学前教育理论形成、发展及变革脉络,分析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如何有选择性地应用有价值的经验。 2.通过对现代典型的学前教育方案的学习,结合中国学前教育实际,总结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学前教育方案,或者某一知识领域、技能领域的活动方案。
【知识导图】
现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型的学前教育方案
陶行知、陈鹤琴提出学前教育目标论、课程论、方法论
(二)洛克(J.Locke,1632~1704)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体系。 ◇代表作:《教育漫话》 ◇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1. 学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 (基于“白板说”的理念,认为幼儿的心灵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 ” ,因而重视学前教育)
◇主要观点: 1.重视早期经验和亲子关系。 2.幼儿教育应重视培养健全人格。 3.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三)行为主义学派 ◇典型代表:美国的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1949)、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 ◇主要观点: 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开放变化的,每个幼儿的行为强化都不相同。 关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重视环境对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具有治疗的价值,认为通过适当的刺激及合理运用强化手段可以控制和改善人的心理问题。 不足之处是把儿童看成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否认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典型的“外烁论”思想。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王振宇第二章-第二节-情感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王振宇第二章-第二节-情感PPT课件
第二章 发展中的学前儿童心理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
1
2
3
4
5
一、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和发展 情绪和情感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心 理价值。
第一,人类婴儿具有先天情绪反射,是人类长期进 化中保留下来的适应能力,是新生儿与成人最初的交往 的“明码”,是今后情绪、情感发展的起点;
第二,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力,是 对个体本能需要的加强和放大,也是各种复杂社会行为 的信号;
7
表3-1 儿童情绪发生时间表 对于新生儿来说,情绪的引起基本上由于生理的需要和防御本能的需要,是一种先天的条
情绪类别 痛苦 厌恶 微笑
兴趣
社会性微笑 愤怒 悲伤 惧怕 惊奇 害羞
轻蔑 自罪感
最早出现时间 诱因
经常显露时间 诱因
出生后
身体痛刺激
出生后
出生后
味刺激
出生后
出生后
睡眠中,内部过程节 律反应
17
看脸色行事 视崖实验是吉布森等设计的一个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经典实验。 利用视崖装置同样也可以研究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 研究者将12个月的婴儿置于视崖装置中间的平台上,还是由母亲 站在装置的一边鼓励婴儿拾取一个玩具。当将玩具放在“浅侧” 时,婴儿很容易取得玩具,当母亲站在“深侧”一边,而将玩具 放在“深侧”的“断崖”处,婴儿的深度知觉使他对爬向“深侧” 的行为和取得玩具的目的产生了犹豫。显然,这个犹豫是环境的 不确定性造成的。于是,婴儿抬起头看妈妈的脸。这时,如果妈 妈的面部表情是正向的肯定和鼓励,婴儿则消除顾虑,爬向“断 崖”处取出玩具。如果母亲的面部表情是负向的恐惧、畏吓,那 么婴儿就停止不前,不去取玩具。可见,社会性参照作用直接影 响了儿童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游戏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
第二章 游戏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
• 第一节 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 • 一、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 (一)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 • ※游戏与儿童知识增长 • ※游戏与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 ※游戏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 ※游戏与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 (二)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 (三)游戏与儿童语言发展
(二)规划的原则
• • • •
●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 改造 创设 ●发展适宜性原——全体与个别的关系 ●参与性原则
(三)室内游戏区规划的要点
• 第一,根据各类活动的教育功能与特点规划室内 游 戏环境。 • 第二,将幼儿表现出来的探索兴趣、经验、作品 作为环境规划的内容源泉。
• 第三,动态与静态游戏区域分配得当,尽量避免 静态活动区域与动态活动区域相邻。 • 第四,根据班级幼儿人数提供活动区。 • 第五,常设区域与变换调整区域并存。
• (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重申
• • • • •


《纲要》在关于游戏的论述上,主要体现了 这样几方面的精神: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 式。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三)“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再次重申 《指南》在关于游戏地位的论述上,主要为: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 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 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 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 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 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 (二)意义
1.有利于老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游戏观, 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 2.有利于儿童与环境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 满足幼儿探求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 • 3.让儿童有序而自主地游戏

第二节 游戏环境的创设与规划
• 一、室内游戏环境的创设与规划 • (一)室内游戏环境创设的一般要求 • ● 给游戏环境以清晰的边界和路线标注 • ●规划通道和空置空间 • ●规划不同的区域 • ●扩大空间利用率 • ●给儿童留出自由支配的空间
(二)规划室外游戏环境的原则
●安全卫生的原则
●遵循自然的原则
●挑战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三)室外游戏环境规划的要点 1.规划中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2.在活动空间的设置上,要注意的问题 有哪些?
(四)室外游戏场地的基本构成
• • • • • • 1.大型组合运动玩具区 2.玩沙池(区) 3.玩水去 4.自然区 5.跑道或车道 6.休闲区
• 二、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 (一)游戏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催化剂 • (二)游戏与同伴关系(交往、自控能力) • (三)游戏与儿童亲社会行为
• 三、游戏与儿童情感发展
• • • • • • (一)游戏与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游戏与儿童消极情绪的宣泄 (三)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游戏与基本动作的发展 (二)游戏与运动能力的发展 (三)游戏与儿童身体生长发育
第三讲 玩具和游戏材料
不玩耍、不接触人和物的孩子,其大脑 比同龄的儿童小20-30%,玩具可以刺激每 个神经元多生长25%的突触。 ——巴罗尔大学
一、玩具的产生 •你认为玩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玩具的历史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 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原始玩具(6千-1万年前) 古埃及“猎狗捉豹”是一种原始的棋盘玩具(前18011792) 7000年前,中国的十二生肖泥制玩具、陶制小兽玩具; 唐代的七巧板,宋代的瓷制玩具。 ……
• (二)游戏环境 • 游戏环境是指为儿童游戏活动所提供的
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
• (三)游戏环境的要求
• • • 1.安全性 2.具有丰富的刺激性 3.具有可参与性
二、创设良好游戏环境的意义
• (一)良好游戏环境的特性

• • •
1.宽敞 2.不能单调无物 3.大中有小 4.易于变化和调整
三、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现
• 认识误区: • ★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 • ★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 • ★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第二讲 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与规划
• 第一节 游戏环境的概述
• 一、游戏环境 • (一)环境 • 环境是指个体生活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
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的地位
• (一)游戏与课程的关系
游戏与课程就好像血液和身体的关系。
• (二)幼儿园课程中几种诠释游戏存在的模 式 • 狄弗瑞斯(1997)提出在游戏利用的方 式方法上,存在着四种不同的课程模式: • ★游戏是附加的娱乐活动; • ★游戏是改装的教学活动; • ★游戏是发展社会性及情绪的活动; • ★游戏是与儿童全面发展相整合的活动。
二、玩具的发展 • 你认为玩具的发展与哪些因素联系在一起? 玩具的发展是一定社会生产、文化、宗教、艺术等 社会现象的反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四、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
第二节 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 一、游戏在幼儿园中的法规地位 • (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首次 提出



• •
随着《规程》的颁布,幼教界对游戏的研 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政策法规上、观念上强调重视幼儿游戏权 利的保障。 ◆从理论上探讨了游戏的功能及其在学前期的 意义,并试图建立中国自己的幼儿游戏理论。 ◆用科学的方法对游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尤 其是对游戏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游戏促进幼 儿发展的方法和影响因素。 ◆在幼儿园游戏实践的研究中,积累了许多较 好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并加以总结和推广
(四)室内游戏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游戏环境的设置缺乏刺激性
• ●游戏环境的设置缺乏层次性
• ●游戏环境的设置缺乏合理性 • ●游戏环境的设置缺乏计划性
二、 室外环境的创设
• (一)室外环境的内容 • 亨尼格(1994)研究指出,户外游戏空 间应该有四个主要特点:儿童可以在游戏 空间里进行有益身体健康的冒险、接受渐 进式挑战、玩不同形态的游戏以及操作材 料和设备。 • 详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教育 工作委员会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