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建筑设计中对电梯运力的计算表

合集下载

电梯运输能力计算

电梯运输能力计算

电梯运输能力计算电梯运输能力的计算方法一般分为传统数学公式计算和模拟计算。

传统数学公式计算主要通过计算电梯一个运行周期的时间,来推算其他参数,具体步骤如下:1. 计算电梯运行一个周期的时间:电梯运行一个周期的时间是指从一部电梯到站起,到这部电梯再次回到到站层所需的时间。

该时间受电梯的速度(包括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服务楼层的数量和高度、电梯停站的次数和进出电梯的人数等参数影响。

其中,电梯本身的参数(如速度、加速度、加加速度、载重量、开关门时间等)和建筑的参数(如建筑的高度、楼层数、楼层面积、办公区的面积、办公的人数等)是固定的;而人的行为(如某个时间有多少人到电梯厅呼叫电梯、这些人要去哪个楼层等)是随机的,需要通过统计和概率进行确定。

2. 计算电梯到站间隔时间:根据电梯运行一个周期的时间和电梯运载的人数,计算出电梯到站间隔时间。

电梯运载的人数一般取满载人数的80%-85%,然后根据概率计算出电梯最大概率会停靠的次数和到达的层数。

有了停靠层数和最高返回层数,就可以计算出电梯往返一个周期的时间。

最后,将该时间除以电梯的数量,就可以得到电梯的平均间隔时间。

3. 计算电梯五分钟运载的人数:用电梯的一次运载客人数除以电梯的间隔时间乘以五分钟,就可以得到这组电梯五分钟能运送的人数。

4. 计算电梯五分钟运载率:用电梯五分钟能运送的人数和电梯服务楼层的办公人数相比,就可以得到五分钟的运载率。

模拟计算方式则需要建立两个模型,一个是电梯的运行模型,另一个是人员的到达模型,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出电梯的停层情况和人员的到达等待情况。

电梯的运行模型可以根据各家的电梯群控情况和电梯的运行速度、开关门时间来建立;人员情况则是根据设定的到达率随机生成人员来乘坐电梯,最后计算平均时间。

最新版建筑工程楼梯荷载导算计算表

最新版建筑工程楼梯荷载导算计算表

6.83 设计值
3.24
合计 TZ荷载计算 自重(KN)
22.02
13.7 8.3
长度(m)
荷载数据
折算静荷(KN/ ㎡)
L1=
1.7
TB1
9
L2=
1.7
TB2
9
L3=
1.6
TB3
8.5
L4=
3.08
中间平台
4.2
L5=
2
楼面平台
4
L6=
3.08
墙体线荷
5
L7=
2
混凝土容重
27
1.2
1.4
2.1
设计值 TL3上荷载计算
工程名称 工程日期
设计者
几何参数输入
TL1= TL2= TL3= TL4= TL5= TZ= 墙数据输入 TL2上墙高(m) TL3上墙高(m)
TL4上墙高(m)
TL1上荷载计算 自重(KN/m) TB1传来线荷 (KN/m) TB2传来线荷 (KN/m)
中间平台板传来 TL5上荷载计算
自重(KN/m) TB2传来线荷
10
梁上墙传来பைடு நூலகம்
5.69 10
TL4标准值计算 中间平台板传来
梁上墙传来
活荷载(KN/ ㎡) 2.5 2.5 2.5 2.5 2.5 KN/m
KN/m3
设计值 3.24 6.83
12.00 22.07 标准值 63.72 63.72
45.98 45.98
5.69
10
最新版
3.24
自重(KN/m)
设计值 3.24
TL4上荷载计算 自重(KN/m)
6.83 中间平台板传来
6.83

电梯运力公式

电梯运力公式
/
800
1000
1000
1000
2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
/
/
/
/
/
430
430
430
/
600
800
800
800
1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其它分包
117
117
117
117
/
/
/
/
/

80
100
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3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
/
/
/
混凝土结构

90
90
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20
90
90
90
90
90
90
90
/
/
/
/
/
/
/

电梯能耗测算

电梯能耗测算

不可小视的电梯能耗市场部又在催促A大厦项目的经营测算了。

A大厦是市场部最近正在洽谈的一个项目,该项目规模不大,是个单体旧建筑,住宅有5万平米,商业有5000平米,有一个地下停车库。

该项目是包干制项目,由于项目比较简单,所以M君让陈M君一看结果,心里有些不踏实,这样一个单体项目,能有这么高的利润吗?销售利润率都达到11%,成本利润率就能达到13%了哦。

M君仔细看了下数据,还真发现了一个问题,支出第5项公共能源消耗居然是0。

电梯是大厦内上下运行的交通工具,电梯的主要耗电电源是机房内的曳引机。

同时电梯的控制系统电路、开门电机、轿箱顶部的排风扇和轿箱照明也有电力消耗,只是这些部分的耗电和曳引机相比极小,甚至可以说微不足道。

因此为了简化测算,对于电梯耗能只需考虑曳引机的耗电即可。

M君仔细看了下电梯电费测算,测算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对于日运行时间,很显然陈红是按照早、中、晚三个繁忙时段,每个时段各2小时,共6小时来测算的。

M君知道这也是行业中很多人采用的经验数据。

不过,这样的经验数据是否准确呢?M君认为:电梯虽然是24小时运行,但是对于住宅来说,电梯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早、中、晚上下班高峰期,我们通常估计是6个小时,但是这个时间是不准确的。

因为:1、周末、节假日的电梯使用并没有这种明显的规律性,这个时间占了近三分之一。

2、电梯运行时,由于各种外部条件的不同,并不总是满载功率运行。

额定梯速2.5M/S 交流控制箱(380V)附属设备主要零件及参数电机:额定电压:380V 额定电流:34.5A频率:30.8Hz功率:15.7Kw转速:154r/min根据上述测算,A大厦项目月盈利6000余元,销售利润率4.3%。

这个项目不是一个盈利能力很强的项目,但是尚可收支平衡,略有盈利。

这样的结论也许才更接近于项目实际。

对于电梯耗能的准确测算不仅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把握项目状况,做出正确抉择。

而且可以使我们准确了解项目成本构成,采取相应措施,有的放矢地节能降耗。

电梯交通流量分析

电梯交通流量分析

电梯交通流量估算
一、甲级办公楼电梯的配置要求:
1、每台电梯(1000kg/台)的服务办公面积不超过5000M2。

2、平均候梯时间不超过40s。

3、电梯的5min运载能力在11%~15%之间。

二、本工程甲办公楼电梯的配置估算:
1、计算建筑物的总人数: (办公楼:8-12平方米/人)
本工程办公楼层总人数:
低区(4F~21F):1500x75%X18/10=2025
高区(22F-38F):1500x75%x17/10=1912
2、每台电梯预计停站数F:
方案一:低区:1F、4F~21F;高区:1F、22F~38F;
方案二:低区:B3~21F;高区:B3~3F、22F~38F;
3、确定电梯总行程H:
方案一:低区H1=83.4M,高区H2=152.8M
方案二:低区H1=95.9M,高区H2=165.3M
4、确定电梯额定载人数R:
速度设计≥3米/秒的电梯,载重量宜≥1350kg(18人)。

5、确定电梯的速度V(m/s):V≥H/30(最佳),V≥H/45
低区V1:2.0 m/s~3.0 m/s;高区V2:3.5 m/s~5.0 m/s
电梯交通流量估算
备注:建筑面积、层数及停站均按目前概念方案考虑。

电梯配置计算标准参数设定

电梯配置计算标准参数设定

电梯配置计算标准参数设定:
1.交通流量分析时,没有考虑地下停车场的呼叫。

若上班高峰时间,从地下停车场的地下层乘电梯的人很多的话,很有可能将影响“5分钟输送率”即电梯的客流输送能力降低。

交通流量分析是考虑一般乘客的上下班及午饭时间等高峰时的运输能力,因此只考虑客梯,不计算消防梯(服务梯)。

2. 额定人数:载重量÷75Kg/人(国标GB7588-2003规定)
5分钟输送率:11~15%(写字楼的理想参数);
4~6%(公寓的理想参数)
5%(酒店的理想参数)
平均运转间隔时间:30~40秒(写字楼);
60~90秒(公寓);
40秒以下(酒店)。

建筑设计电梯计算精编WORD版

建筑设计电梯计算精编WORD版

建筑设计电梯计算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电梯一、电梯的分类根据国家标准《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 GB/T 7025,电梯分为六类,见下表1。

表1 电梯的分类注:1 本表摘自国家标准《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1部分:Ⅰ、Ⅱ、Ⅲ、 VI类电梯》 GB/T 7025.1-2008;《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2部分:Ⅳ类电梯》 GB/T 7025.2-2008;《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3部分:Ⅴ类电梯》 GB/T 7025.3-1997。

该标准等效利用国际标准《电梯的安装》ISO/DIS 4190。

2乘客电梯:有完善的安全设计,只用于运送乘客而设计的电梯。

3客货电梯(Ⅱ类电梯):轿厢内的装饰有别于客梯,可分别用来乘客和载物。

4住宅电梯:轿厢装潢较简单,住宅用电梯宜采用Ⅱ类电梯。

5病床电梯:轿厢长且窄,主要用于搭载病床和病人。

6观光电梯:井道和轿厢壁至少有同一侧透明,乘客可观看轿厢外景物的电梯。

7载货电梯(Ⅳ类电梯):有必备的安全装置,主要用于载货。

其中,为运送车辆而设计的电梯也称为汽车电梯。

8杂物电梯:额定载重量不大于500kg,额定速度不大于1 m/s,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

二、电梯参数电梯的基本参数主要有额定载重量、可乘人数、额定速度、轿厢外廓尺寸和井道型式等。

主参数指额定载荷和额定速度。

1.额定载重量。

电梯设计所规定的轿内最大载荷。

乘客电梯、客货电梯、病床电梯通常采用320kg、400kg、600/630kg、750/800kg、1 000/1050kg、1150kg、1275kg、1350kg、1600kg、1800kg、2000kg、2500kg等系列,载货电梯通常采用630kg、1000kg、1600kg、2000kg、2500kg、3000kg、3500kg、4000kg、5000kg等系列,杂物电梯通常采用40kg、100kg、250kg等系列。

公共建筑电梯选型配置的传统计算方法、典型住宅类公共建筑的电梯选型配置参考表

公共建筑电梯选型配置的传统计算方法、典型住宅类公共建筑的电梯选型配置参考表

附录A(规范性)电梯选型配置的传统计算方法A.1电梯数量和规格的选择,应满足5min客流高峰期输送能力的要求。

5min客流高峰期输送能力的要求([HC])可由建设单位提出,但至少应满足5.1.2的要求。

A.25min客流高峰期一般应采用一天内最繁忙5min上行高峰期,也可按照实际情况,采用一天内最繁忙5min下行高峰期或其他有代表性的客流高峰期。

HC=Nr×ιoo%≥[HC]............................................................................ (A. 1)N PINT=胃....................................... (A.2)RTT=2Htυ+(S+1)(7,-t v)+2Pt p............................................................ (Λ,3)=V............................................................................... (A∙4)式中:P——客流高峰期电梯平均乘客人数,取由轿厢面积确定额定乘客人数的80%;N1——计算电梯组中的电梯总数;RTT——电梯往返一次运行时间,单位为秒(s);电梯伸至地下室时,可根据电梯运行级别,每一层地下室增加15s~30s0式A.3给出的是上行高峰期的RTT计算公式,对于下行高峰期及其设计工况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RTT计算;H——电梯平均最高返回层;S——平均停站数;T——从电梯开始关闭到下一停层电梯门打开到800mm的时间,单位为秒(s),T是一个代表电梯自身性能的时间参数,由电梯供应商提供,初步设计阶段也可根据电梯运行级别按8s~12s取值;t v——理论层间运行时间,单位为秒(三);tp——每个乘客进(出)轿厢的平均时间,单位为秒(s),tp的值只能依靠估计,一般可取1.2s,对于非常繁忙的办公楼可取0.8s;dr——主楼层到最高层的平均层高,单位为米(m);V——电梯额定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楼梯结构设计自动计算表格Excel

楼梯结构设计自动计算表格Excel

梯板传来的恒荷载(KN/m)平台板传来的恒荷载(KN/m)
梯梁宽(mm)
7.63
3.25
250
梯板传来的活荷载(KN/m)平台板传来的活荷载(KN/m)梯梁自重恒载(KN/m)
3.5 3.5 2.5梯板计算跨度(m)平台板计算跨度(m)梯梁跨度(m)
3.84 1.748
荷载标准值(KN/m)
由梯板传来的恒荷载14.65有平台传来的恒荷载
2.82梯梁自重
2.50梯梁附加装饰恒荷载
0.50小计
20.47由梯板传来的活荷载 6.72由平台传来的活荷载
3.04小计
9.76
M=ql2/8
305.76As=M/0.9fyh0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
As(mm2)
2359.2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
算表示需要填的表示结果
梯梁荷载计算表
荷载种类
恒荷载
活荷载
总计
梁弯矩设计值(KN.m)
梁剪力设计值(KN)
梯梁高(mm)as HRB400 40025360梯梁附加荷载(KN/m)h0C30
0.5375 1.43
C25
1.27
C35荷载分项系数荷载设计值(KN/m) 1.57
1.217.58
1.2 3.38
1.2 3.00
1.20.60
1.224.56
1.49.41
1.4 4.25
1.413.66
38.22
V=pl/2
152.9
(V-0.7ftbho)/1.25fvyh0<Asv/S
0.35。

电梯常用计算

电梯常用计算

电梯常用计算简介1曳引电动机客容量校核:N Q (1 K) v(kW ) 102式中:N—电动机功率(kW);K—电梯均衡系数;Q —额定载重量(kg);V—额定速度(m/s);.η—机械传动总效率;(教材( 3- 6)的 V 应当为曳引轮节经线速度,或把公式中的 i 去掉,不然计算会犯错)依据功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102kgf .m/s= 1kW1021000kgf/g n(重力加快度 )Q (1 K) v电梯满载上涨工作时理论功率102电机的功率应折算电梯机械传动总效率η,对蜗轮蜗杆曳引机电梯η=0.5-0.65,对无齿轮曳引机电梯η=0.8-0.85,Q (1 K) v102电机的功率例设电梯额定载重量Q=2000kg,额定速度 v=0.5m/s,钢丝绳曳引比 i=2 ,均衡系数 k=0.5 ,曳引轮直径 D=640mm,盘车手轮直径d=400mm,减速器减速比为I=32 ,机械传动总效率η =0.68 。

请校核曳引电动机功率N;解:(1 K )Qv(1 0.5)N102102电动机的校核还应包含曳引机过载能力校核、起制动时间验算;电动机热容量验算。

2 曳引机输出扭矩M1Μ 19500Ni ηNm,n1式中,N 1—电动机功率; ( kW)n 1 —电梯额定转速,r/min ;η 一曳引机总效率,由曳引机厂供给;或依据蜗杆头数Z 1=1,η =0.75 ~0.70 ; Z 1= 2,η =0.82 ~ 0.75 ;Z 1=41,η =0.92 ~ 0.87 。

Z 1 及减速箱速比 i 来估量, Z1= 3,η =0.87 ~ 0.82 ;( i 数值大效率低)3 曳引机高速轴最大扭矩实质正常运转最大扭矩M 按超载 10%计算(均衡系数按最小取值)。

Μ(1.1 k )QD 1gn(N ?m) , 2rM < M 1 则知足要求 。

4 曳引机主轴最大静载荷TTP 1.25Q m1q 1H1sin(α 90 )(P1Q m 2 q 2 H)(kg) ,rr式中, m 1 为曳引绳根数; q 1 为单根绳质量, kg/m ; m 2 为均衡链根数; q 2 为均衡链质量, kg/m ;H 为提高升度, m ; 1,为均衡系数最大值; 为曳引包角。

建筑设计电梯计算

建筑设计电梯计算

电梯一、电梯的分类根据国家标准《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GB/T 7025,电梯分为六类,见下表1。

表1 电梯的分类类电梯》 GB/T 7025.1-2008;《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2部分:Ⅳ类电梯》GB/T 7025.2-2008;《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3部分:Ⅴ类电梯》 GB/T 7025.3-1997。

该标准等效利用国际标准《电梯的安装》ISO/DIS 4190。

2乘客电梯:有完善的安全设计,只用于运送乘客而设计的电梯。

3客货电梯(Ⅱ类电梯):轿厢内的装饰有别于客梯,可分别用来乘客和载物。

4住宅电梯:轿厢装潢较简单,住宅用电梯宜采用Ⅱ类电梯。

5病床电梯:轿厢长且窄,主要用于搭载病床和病人。

6观光电梯:井道和轿厢壁至少有同一侧透明,乘客可观看轿厢外景物的电梯。

7载货电梯(Ⅳ类电梯):有必备的安全装置,主要用于载货。

其中,为运送车辆而设计的电梯也称为汽车电梯。

8杂物电梯:额定载重量不大于500kg,额定速度不大于 1 m/s,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

二、电梯参数电梯的基本参数主要有额定载重量、可乘人数、额定速度、轿厢外廓尺寸和井道型式等。

主参数指额定载荷和额定速度。

1.额定载重量。

电梯设计所规定的轿内最大载荷。

乘客电梯、客货电梯、病床电梯通常采用320kg、400kg、600/630kg、750/800kg、1 000/1050kg、1150kg、1275kg、1350kg、1600kg、1800kg、2000kg、2500kg等系列,载货电梯通常采用630kg、1000kg、1600kg、2000kg、2500kg、3000kg、3500kg、4000kg、5000kg等系列,杂物电梯通常采用40kg、100kg、250kg等系列。

2)额定速度。

电梯设计所规定的轿厢速度。

标准推荐乘客电梯、客货电梯、为适应大交通流量和频繁使用而特别设计的电梯额定速度为0.4、0.5/0.63/0.75、1.0、1.5/1.6、1.75、2.0、2.5、3.0、3.5、4.0、5.0、6.0。

写字楼35~69F负荷计算(林)20111226

写字楼35~69F负荷计算(林)20111226

1027.07 170.92 82.95 82.95 59.25 29.63 286.50 47.75 151.93 341.84
24.00 18.00 30.00 45.58
1236.51 1112.86
1112.86
843.22 758.90 360.00 398.90
1531.22 2326.38 1346.99 2046.49
0.8
0.75
30
6
4
180
120 0.6
0.7
1.02
37
3
2
111
74 0.6
0.7
1.02
0.5
3
3
1.5
1.5 0.6
0.7
1.02
30
2
2
60
60 0.8
0.8
0.75
11
1
1
11
11 0.8
0.8
0.75
11
2
2
22
22 0.8
0.8
0.75
15
2
1
30
15
0.8
0.8
0.75
44
8
8
352
版采次用 系 Rev U数sed Factor
KC
COSΦ
tgΦ
1698
0.065
7
7
772.59 772.59 0.7
0.8
0.75
100
1
1
100
100
0.9
0.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75
1
6
13
13
78
78 0.7

办公建筑设计中对电梯运力的计算表

办公建筑设计中对电梯运力的计算表
办公电梯数量的计算
1、 关键术语:5分钟的运力(日本自用取20%,出租15%,电梯等候时间( 原理:假设最高峰期上行层层停,下行不停;或下行层层停,上行不停 电梯高峰期运行时间=电梯上行时间+电梯下行时间+上人时间+下人时间 电梯上行时间=到每层的时间(每层叠加) 电梯下行时间=电梯从顶层到底层的时间(加速时间+最大速度的运行时间 上人时间=开门时间+关门时间+人员进入时间(每人时间*满载时的人员数 下人时间=开门时间(每人时间*满载时的人员数)+开门时间(每人时间 等候时间=电梯高峰期运行时间/电梯的台数 运送全部人员所需的时间=总人数/等候时间 5分钟的运力=5分钟/运送全部人员所需的时间 相关经验值: 电梯开门时间 2秒 电梯关门时间 2秒 人出入轿厢的时间(每人) 1秒 常见不同速度的电梯的加减速度的时间 1.75-2.2秒 2.0-2.5秒 3.0-3.0秒 电梯满载人员数(1350KG): 15 人 常见不同速度的电梯的加减速度的距离 1.75-1.9米 2.5—3.9米 3.0-4.5米 常用办公楼层高的电梯层间运行时间
备注
需根据层高查表
需填写
需根据电梯速度查表 需根据电梯速度查表 需根据电梯速度查表 需根据电梯速度查表 需填写 需填写 需填写
需根据电梯的载重量填写
需填写
需填写 需根据电梯的载重量填写
需填写
需填写 需填写
2、 3、 4、 5、
计算表单
电梯运行时间总计 电梯高峰期运行时间=电梯上行时间+电梯下行时间+上人时间 单位 79.37 电梯上行时间=到每层的时间(每层叠加) 电梯上行时间 到每层的时间(每层时间*停靠层数 18 秒 小计 每层时间 4.5 秒 18 层数(停靠层数-1) 4层

建筑电梯数量设计简易计算方法

建筑电梯数量设计简易计算方法

可以依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及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4.1.4 电梯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2至少设置1台。

超高层办公建筑的乘客电梯应分层分区停靠。

条文说明(这里说的很详细):4.1.4 调查中,发现各地很多办公建筑的电梯数量严重不足,造成上、下班时间拥挤不堪,并影响办公工作效率。

故对电梯的数量作了规定,根据2003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中对电梯数量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文见表1:表1 电梯数量、主要技术参数表标准数量额定额定载重量速度建筑类别经济级常用级舒适级豪华级 (kg) (m/s)按建筑面积 6000 5000 4000 <4000m2/台 m2/台 m2/台 m2/台 630 0.63办按办公有效 3000 2500 2000 <2000 800 1.00使用面积 m2/台 m2/台 m2/台 m2/台 1000 1.60按人数 350 300 250 <250 1250 2.50公人/台人/台人/台人/台 1600注:本表的电梯台数不包括消防和服务电梯。

表1中,建筑标准分为四级,我国经济发展很快,对办公建筑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常用级”作为最低限是合适的,故本条规定电梯数量一般应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2设一台,此处“办公建筑面积”是指电梯所服务的总建筑面积,不包括裙房中商场、营业厅等面积。

如果消防电梯或服务电梯是独立设置,那么该电梯无法与其他电梯共同发挥作用,故不能计算在电梯数量内,反之,可以计算在内。

电梯载重量建议选择1000kg和大于1OOOkg,因办公建筑上下班人流较为集中,大容量电梯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

电梯速度建议采用1.60m/s以上,大型高层或超高层办公建筑应采用中速或高速电梯。

多规上并没有明确说明具体的多大面积应设几台消防电梯.高规上说的很清楚.6.3.2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6.3.2.1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

写字楼项目垂直电梯设计计算

写字楼项目垂直电梯设计计算

写字楼项目垂直电梯设计计算摘要:越来越多城市建立CBD核心区,同时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档写字楼,电梯已经成为写字楼的核心交通工具。

但是,常在写字楼上报的人员在高峰期常常有这种抱怨:在某座大厦装修高档电梯厅候梯队伍经常超过十米以上,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体验。

垂直电梯作为高档写字楼中必备的特种设备,越来越受到关注,直接关系到写字楼的租金及使用体验。

电梯如何能做到在越来越快,越来越舒适的基础上又不影响平面使用效率,解决好这之间的矛盾,合理布置设计电梯成为项目重要课题。

关键词:写字楼;垂直电梯;使用效率写字楼垂直电梯设计问题及评价标准1.电梯配置常见问题垂直电梯设计中常见问题包括:电梯配置数量的合理性?电梯载重及最高速度?采取何种运行模式?如何减少电梯等待时间及舒适性?对于建设单位来说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如何能更经济?这些问题各厂家给出解决方案各有千秋(参见表1)令建设单位难以抉择,同时由于数据保密等等原因也无从得知选取最终方案的原因。

表1写字楼电梯常规运行情况参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建筑设计资料集》中有所论述方法比较复杂,叙述却比较相对简单,理解难度大,而且有些信息和目前厂家提供的产品逐渐不适应——比如,目前设备厂商提供的产品已经迭代,其中 1.6m/s和1350kg电梯已经很少推荐使用了。

我们需要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来确定电梯配置数量级相关标准,再次之前必须根据数据来确立电梯的配置标准。

2.电梯配置评价与标准电梯行业队电梯的主要两个评价变准分别是平均等候时间和五分钟运力,相关资料建议平均等候时间在30s〜35s之间较佳。

另电梯最大运力相关资料建议取值为:自用型办公楼为五分钟运力20%,出租型办公楼为15%,即整个项目电梯始终满载运行直到将乘客运至目的地所需的时间,数值依然越短越好。

自用型写字楼为25分钟(五分钟运力约为20%),销售或出租型写字楼为33分钟(五分钟运力约为15%);可以根据此方案建立一个电梯运力计算模型。

公建负荷计算表

公建负荷计算表
本文档详细展示了建筑负荷计算的过程和实例。通过具体的数据表格,呈现了多个变压器的负荷计算情况,包括一般照明、非消防动力、保安应急电源和冷冻站等不同类型的负荷。针对每个变压器,文档列出了详细的负荷名称,如客梯、消梯、排污泵、广告照明等,以及它们各自的视在功率。此外,还提供了合计负荷和所选择的变压器容量,为电力设备的合理配置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些实例不仅展示了建筑负荷计算的具体步骤,还反映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多种因素和细节,如不同楼层的照明需求、动力设备的功率需求、应急电源的配置等。通过这些实例,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建筑负荷计算的实践应用,为相关

施工电梯垂直运输计算

施工电梯垂直运输计算

施工电梯垂直运输计算塔楼部分地上30层,有两部施工电梯用于人员及材料的运输。

由于施工现场人员较多,而现在的运输能力很难保证施工使用,我公司将上班时间分为两个时间:第一批7:30,第二批8:30。

同时为避免耽误施工人员的时间,我公司决定将施工人员分为两批运送, 7:00-7:30为第一批,8:00-8:30为第二批,我公司根据电梯的运输能力制定了如下的运输方式:1)垂直运输量的统计按照施工高峰期的人员500人计算,裙楼内为100人,塔楼内400人。

人员运输情况表电梯运行参数表2)运输时间计算在施工人员上下班期间,电梯将每5层停靠一次。

由于施工人员上下班需要携带工具,在综合考虑电梯运载量及容积的情况下,单部电梯运载量按照14人/次计算。

因此在计算运输时间时,将分层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运输时间=运输人员数量/电梯运载量*(2*运距/电梯速度+电梯停靠时间)/电梯数量28层所需时间:70/14*(2*133.5/50+1)/2=16min23层所需时间:80/14*(2*108.5/50+1)/2=15min18层所需时间:80/14*(2*83.5/50+1)/2=13min13层所需时间:80/14*(2*58.75/50+1)/2=10min运输人员共花时间为=16+15+13+10=54min。

根据以上所计算出来的数据,可以满足人员的运输要求。

材料运输本工程中使用较多及体积较大材料如下:地面找平用混凝土、石膏板、各类型龙骨、瓦楞板、门、成品玻璃隔墙(采取单元式安装)、架空静电地板等,由于材料使用量较大,可利用小型拖车送至电梯内。

由于交通管制原因,材料基本在夜间到货,同时为缓解电梯运输压力,垂直运输可安排在夜间进行,并直接运至楼层内。

材料基本上都使用单笼改造电梯,不设楼层停靠限制。

材料进场前,要编制材料进场计划,并联系其他施工专业,错开各专业的材料运输时间。

塔楼2施工电梯性能参数材料运输表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最大单笼电梯尺寸为2870*1920*3100,可以满足材料垂直运输要求。

电梯配置计算重要参数及有关标准

电梯配置计算重要参数及有关标准

5分钟双向 处理能力百分比 (%/5min)
5~7% 6~8%
8%
间隔时间水平 s
50~70 50~60 45~50
中国建议指引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
建筑类型
建议5分钟处理能力%
平均 间隔时间水平(s)
居住建筑
8~15%
舒适级40~70 正常级 70~90 经济级 90~120
Unsatisfactory
中国建议指引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
建筑类型 办公建筑
建议5分钟处理能力% 可按总人数 13~15% 计算
平均 间隔时间水平(s)
单一功能 20~25s 单一功能多机构使用 23~28s 多机构使用 25~30s
公寓住宅设计标准
日本电梯协会(JEA) 指引
交通流量分析的标准
流量分析标准 欧洲 CIBSEGUIDED 日本 JEA 美国 TheVertical
Transportation Handbook
办公设计标准
日本JEA标准
建筑类型
办公楼
出租写字 楼
11-15%
5分钟处理能力
平均间隔时间
如果整层出租取接近上限(15%) 如果分单元出租取接近下限(11%) <=30秒
交通流量分析
5分钟处理能力(%/5min) 百分比:
5分钟处理能力是指每五分钟内,电梯在单向能运送人数占服务区域 总人数的百分比为了合理的安排电梯,需要的处理能力被假设等同于客 流高峰5分钟的客人到达率。
写字楼上行高峰客人到达率
住宅双向模式客人到达率






时间
时间

100多层的商务写字楼里一个电梯能够装多少人下楼的时

100多层的商务写字楼里一个电梯能够装多少人下楼的时

100 多层的商务写字楼里一个电梯能够装多少人?下楼的时候是不是每层都会停一下?知乎用户,学不行日语的建筑师不是好品酒师、、恰好手头项目终止一段落了比较闲,好好回答一下那个问题噗,答案确信不是呀,若是每层楼都要停的话会急死人的喂……我先回答一下高层建筑中电梯分区的问题第一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组的数量是有明确严格要求的。

其中办公建筑一样来讲按建筑面积5000㎡/台来计算电梯数量,想要舒适点的话能够按4000㎡/台来计算,办公用电梯额定载重人数为15-20人左右,24人为上限。

当建筑物层数超过25层或建筑高度超过75m的时候电梯就会采纳垂直分区的设计。

比如一个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的高层建筑一样会需要用到25-30台电梯(包括消防电梯和效劳电梯),那么电梯就会分成高低区两组或高中低区三组电梯组来运行。

各区电梯组各司其职,如下图那你就会奇怪比如说低区电梯去到高区的时候就干吗了,那个地址我拿一个我曾经做过的项目来讲明一下那个地址我只截取核心筒部份出来讲明会看得更清楚一点,我别离用了一层,十二层和二十层的核心筒来讲明问题,第一咱们能够看到一层的所有电梯都是被利用的,也确实是说所有电梯都会停在一层,他们现在是低区电梯。

而到了十二层以后(如以下图)有两组电梯组被设置成了洗手间,这两组电梯在中区确实是不被利用的了,中区电梯的任务落在其他开门的梯组身上到了二十层(如以下图)又会发觉又有一组电梯被布置成了洗手间,也确实是说现在此处没有电梯,高区电梯被设置在了除此之外的所有开门的梯组上由于该项目比较复杂,因此那个二十层严格来讲还不能算高区,一样来讲越高的楼层的电梯数会越少,平面布置就更有余地,发个电梯分区图能看得比较清楚,高中低区并非不可叠用其中橙色是低区电梯组,浅蓝色是中区电梯组,藏蓝色(接近于内脏色的那条)是高区电梯组,能够看到它们都各司其职各自停在不同的楼层另外,红色的是效劳梯和消防梯组,为知足效劳和消防要求,因此需要那个梯组里的每一个电梯在每层楼都能停,因为一样人员可不能利用这梯组因此每层停比较慢也没关系,红色隔壁那条靛蓝色是VIP的穿梭梯,能够看到它上面的点点只有六个点,也确实是说是一口气从一楼升到顶楼去的,中间可能只有六个楼层能够停一下(VVVIP级待遇咧),最后草绿色那条确实是短程穿梭梯,提供抵达某种楼层(比如影院之类的)的短程快速交通如此的话,人群分流就会比较清楚,比如你是在第50层办公的人要去到首层就用BLOCK A里面的电梯,就会从50层跳过第10-30层的楼层直接下到一层,而我在20层办公就用BLOCK B里面的电梯,直接从20层下到一层,不用担忧被50层的人占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办公电梯数量的计算
1、 关键术语:5分钟的运力(日本自用取20%,出租15%,电梯等候时间( 原理:假设最高峰期上行层层停,下行不停;或下行层层停,上行不停 电梯高峰期运行时间=电梯上行时间+电梯下行时间+上人时间+下人时间 电梯上行时间=到每层的时间(每层叠加) 电梯下行时间=电梯从顶层到底层的时间(加速时间+最大速度的运行时间 上人时间=开门时间+关门时间+人员进入时间(每人时间*满载时的人员数 下人时间=开门时间(每人时间*满载时的人员数)+开门时间(每人时间 等候时间=电梯高峰期运行时间/电梯的台数 运送全部人员所需的时间=总人数/等候时间 5分钟的运力=5分钟/运送全部人员所需的时间 相关经验值: 电梯开门时间 2秒 电梯关门时间 2秒 人出入轿厢的时间(每人) 1秒 常见不同速度的电梯的加减速度的时间 1.75-2.2秒 2.0-2.5秒 3.0-3.0秒 电梯满载人员数(1350KG): 15 人 常见不同速度的电梯的加减速度的距离 1.75-1.9米 2.5—3.9米 3.0-4.5米 常用办公楼层高的电梯层间运行时间
备注
需根据层高查表
需填写
需根据电梯速度查表 需根据电梯速度查表 需根据电梯速度查表 需根据电梯速度查表 需填写 需填写 需填写
需根据电梯的载重量填写
需填写
需填写 需根据电梯的载重量填写
需填写
需填产总建筑师 《建筑创作》2011.08
(日本取值30-35秒) 上行不停。 下人时间
速度的运行时间+减速时间) 满载时的人员数) 每人时间*满载时的人员数)+人员出电梯的时间(每人时间*满载时的人员数)
3.5-3.5秒
4.0-4.0秒
3.5-6.1米
3.0m/s层间运行时间 4.0s 2.0m/s 4.0s 2.0m/s 4.0s 2.0m/s 4.2s 2.1m/s 4.4s 2.2m/s 5.6s 2.8m/s 5.6s 2.8m/s 5.8s 2.9m/s
等候时间 等候时间=电梯高峰期运行时间/电梯的台数 26.45714286 电梯台数 运送全部人员时间 运送全部人员所需的时间=总人数/等候时间 34.01727862 计算总人数 办公人员总人数 出勤率 5分钟的运力 5分钟的运力=5分钟/运送全部人员所需的时间 0.146984127
3台
900 人 1000 人 0.9 比例
4.0-8米
3.5m/s层间运行时间 4.0s 2.0m/s 4.0s 2.0m/s 4.0s 2.0m/s 4.2s 2.1m/s 4.4s 2.2m/s 5.6s 2.8m/s 5.6s 2.8m/s 5.8s 2.9m/s 4.0m/s层间运行时间 4.0s 2.0m/s 4.0s 2.0m/s 4.0s 2.0m/s 4.2s 2.1m/s 4.4s 2.2m/s 5.6s 2.8m/s 5.6s 2.8m/s 5.8s 2.9m/s
2、 3、 4、 5、
计算表单
电梯运行时间总计 电梯高峰期运行时间=电梯上行时间+电梯下行时间+上人时间 单位 79.37 电梯上行时间=到每层的时间(每层叠加) 电梯上行时间 到每层的时间(每层时间*停靠层数 18 秒 小计 每层时间 4.5 秒 18 层数(停靠层数-1) 4层
电梯下行时间=电梯从顶层到底层的时间(加速时间+最大速 度的运行时间+减速时间) 电梯下行时间 电梯运行时间 小计 加速时间 11.37 减速时间 最大速度运行时间 加速距离 减速距离 最大速度 剩下的最大速度运行的距离 层高 层数(停靠层数-1) 11.37 2.20 2.20 6.97 1.90 1.90 1.75 12.20 4.00 4.00 秒 秒 秒 秒 米 米 米/秒 米 米 层
层高及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层高 层间能到达的最大速度 层高 层间能到达的最大速度 层高 层间能到达的最大速度 层高 层间能到达的最大速度 层高 层间能到达的最大速度 层高 层间能到达的最大速度 层高 层间能到达的最大速度 层高 层间能到达的最大速度 8.2m 8.0m 7.8m 5.0m 4.5m 4.1m 4.0m 3.9m 1.75m/s层间运行时间 4.5s 1.75m/s 4.5s 1.75m/s 4.6s 1.75m/s 4.8s 1.75m/s 5.1s 1.75m/s 6.7s 1.75m/s 6.8s 1.75m/s 6.9s 1.75m/s 2.5m/s层间运行时间 4.6s 1.8m/s 4.6s 1.8m/s 4.6s 1.8m/s 4.8s 1.9m/s 5.0s 2.0m/s 6.2s 2.5m/s 6.3s 2.5m/s 6.4s 2.5m/s
上人时间=开门时间+关门时间+人员进入时间(每人时间* 满载时的人员数) 上人时间 小计 开门时间 关门时间 19 人员进入时间 满载人员 每人使用时间 2 2 15 15 1 秒 秒 秒 人 秒/人
下人时间=开门时间(每人时间*满载时的人员数)+开门时间(每人时间* 满载时的人员数)+人员出电梯的时间(每人时间*满载时的人员数) 下人时间 小计 开门时间 每次开门的时间 31 层数(停靠层数-1) 关门时间 每次关门的时间 层数(停靠层数-1) 人员出时间 满载人员 每人使用的时间 8 2 4 8 2 4 15 15 1 秒 秒 层 秒 秒 层 秒 人 秒/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