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第1单元初中上册教案

化学第1单元初中上册教案

化学第1单元初中上册教案主题:化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学会使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成分。

3. 能够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相对含量。

4. 掌握物质的化学元素和化学式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式的表示和计算、元素和化学式的关系。

难点:化学式的表示和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引导他们思考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介绍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讲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

三、学习化学式的表示和计算(15分钟)1. 通过示例,教导学生如何写化学式和计算元素的相对含量。

2. 给学生几道练习题,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决化学式计算题。

2. 老师带领学生讨论答案,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改正。

五、总结与检测(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随堂检测,让学生用化学式表示几种常见物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式的表示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精选17篇)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精选17篇)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精选17篇〕篇1: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学目的:认知目的: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发生的现象情感目的: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理解观察与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学内容:导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构造、用处与制法的根底自然学科。

它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故在学习时,因注意实验的操作及观察观察的内容:主要是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等;变化过程中的现象〔例如发光、发热,火焰的颜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变化后生成的气体的颜色、状态等;P.S.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雾: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实验1:蜡烛燃烧的实验观察点燃前:红色固体,燃烧时:黄色火焰,放出热量,蜡烛熔化为液体,有局部蜡油凝固,有少量黑烟生成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白瓷板上有黑色的粉末状固体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白烟”:能被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有水雾产生迅速参加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火焰后:产生白烟实验2: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橡皮塞蹦出实验解释:经酒精灯加热后温度升高,使火柴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的`气体压强急速增大,将塞子弹出实验3: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实验实验现象:有特殊气味,葡萄糖、砂糖灼烧后变黄,变黑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的变化,如三态变化等;化学变化:通常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如蜡烛燃烧等;〔2〕化学变化的特征,或者说,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分就是有新物质产生举例:石墨在高温高压,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俗称钻石〕,该过程是化学变化石墨、金刚石经点燃,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3〕化学反响的现象:一般会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特别注意,有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现象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教案一单元

初中化学教案一单元

初中化学教案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认识原子、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3.能够区分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4.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原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别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的区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

三、教学内容:1.化学学科概述2.物质的基本概念:原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3.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的区别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验:通过讲解和展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

2.讨论引导: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加强合作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反应实验,引入化学学科的概念。

2.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原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和区别。

3.实验操作:进行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的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4.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5.讲解能量变化: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

6.总结归纳:总结化学学科概念和重点内容,梳理知识脉络。

六、作业布置:1.预习下节课内容。

2.完成化学学科概念的总结归纳。

3.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教学反馈:1.及时回顾和梳理本节课内容。

2.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

3.根据学生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这是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的教学范本,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设计和开展教学工作。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第一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第一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第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燃烧的概念和条件。

- 了解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实践操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注意实验室安全。

-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概念和条件、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释燃烧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 通过一个小实验展示燃烧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的兴趣。

- 讨论燃烧现象的特点、条件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燃烧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 讲解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氧气是支持燃烧的关键因素。

- 通过生动的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3. 实践探究- 分组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过程,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和学会观察发现。

-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

4. 拓展延伸- 带领学生探讨不同物质的燃烧能力,加深对燃烧与氧气作用的理解。

-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在燃烧过程中可能起作用的因素,并展开相关讨论。

5. 归纳总结- 综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总结燃烧与氧气的关系,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

- 提醒学生做好当堂笔记,巩固所学知识,为小测验或考试做好准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讨论和示意图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确保实验过程安全有序。

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或实践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设计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教师版)一、教学重点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去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别。

二、教学过程(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通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例1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⑥;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②③⑤。

①煤燃烧②菜刀生锈③菜腐烂④水蒸发⑤面包发霉⑥榨取果汁例2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CA.司马光砸缸B.铁杵磨成针C.火烧赤壁D.凿壁偷光练习题下列变化①樟脑丸的升华②蜡烛的熔化③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有铜绿生成④电灯通电后发光⑤火药爆炸⑥鲜牛奶变酸⑦汽车轮胎充气过多而炸裂⑧酒精挥发。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⑤⑥。

总结通过上面两个题,我们总结一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讲解熔点和沸点、密度)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1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C )A氧气有氧化性 B酒精有可燃性 C浓盐酸有挥发性 D浓硫酸有腐蚀性练习题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D )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总结总结一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课后练习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B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2、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CA.消化食物B.焚烧垃圾C.冰块融化D.蜡烛燃烧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CA.用铜丝作导线 B.用石墨作铅笔芯C.用粮食酿造酒D.用干冰作制冷剂4、下列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DA.能导电B.硬度最大C.常温下呈气态D.会生锈5、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BA.光合作用B.酒精挥发C.用食醋除水垢D.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6、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C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B.干冰汽化C.点燃蜡烛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7、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C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8、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A. 冰雪融化B. 房屋倒塌C. 火山喷发D. 山体滑坡9、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C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化学九上一单元讲课教案

化学九上一单元讲课教案

化学九上一单元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物质的分类和性质;(2)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3)掌握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4)了解化学反应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实验守则和安全意识;(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物质的分类和性质;(2)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3)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

(1)化学反应的应用;(2)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理论讲解(30分钟)。

(1)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通过PPT讲解,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各种物质的性质,例如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酸、碱、盐的性质等。

(2)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特征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规律。

3. 实验操作(40分钟)。

(1)化学反应的观察。

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现象。

(2)实验操作方法的讲解。

详细讲解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包括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

4. 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肥的制作、金属的防腐蚀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激励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九上化学第一单元讲课教案

九上化学第一单元讲课教案

九上化学第一单元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化学中的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技能;3)理解化学中的基本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通过讲解和示范,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3)通过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化学中的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技能;3)化学中的基本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教学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2)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3)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播放相关化学实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新知识1)讲解化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2)示范化学实验操作和实验技能;3)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进行练习。

3. 梳理知识点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梳理化学中的基本知识点; 2)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3)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澄清相关疑惑。

4. 实验操作1)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化学实验操作;2)指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和实验技巧;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观察和总结。

5.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化学实验设计和探究;2)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展示;3)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化学竞赛和科技活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

2. 实验法通过化学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初中化学第1单元教案全册

初中化学第1单元教案全册

初中化学第1单元教案全册课时安排:共4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

3. 学习物质的分子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类及特性2. 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3. 物质分子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重点:1. 物质的分类及特性2. 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3. 物质分子结构的理解教学难点:1. 物质的分子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理解2. 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水、冰、盐、温度计、玻璃容器等2. 多媒体课件3. 教学实验指导书教学过程:课时一:物质的分类及特性1.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物质的分类及特性。

2.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质,讨论其分类及特性。

3. 引导学生做实验,观察不同物质之间的变化。

课时二: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1. 利用实验演示和多媒体课件介绍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

2. 进行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规律。

3. 引导学生总结三态相互转化的规律及实验现象。

课时三:物质分子结构的理解1.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介绍物质分子结构的概念。

2. 进行实验探究影响物质分子结构的因素。

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影响物质分子结构的因素。

课时四:课程总结及检测1.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小测验评估学生掌握情况。

2. 让学生自主总结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并作一份课程总结。

3. 结合学生的表现和课程反馈,做出下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反馈:1. 每节课结束前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2.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内容。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评价:1. 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课程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2. 注重对学生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操作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通过课程总结和反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5篇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化学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1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各种水资源的区别2.教学难点: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实验探究:1.水的组成研究2.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区分教学内容:一.自然界的水[来源:Z#--#]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1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1单元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在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能初步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初步养成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并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学会全面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准确客观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能识别常用的化学仪器,了解其主要用途.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1.通过对蜡烛燃烧现象的观察和人吸入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的探究实验,初步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2.通过实验演示初步学会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观察、记录等基本操作技能.1.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3.在进行分组实验时,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4.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如实事求是)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的教育.第一单元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第一单元作为化学的启蒙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逐步掌握在化学学习中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获取化学知识等方面也起着先导的作用.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的教学内容,内容丰富多彩,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本单元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体现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新成果,并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本单元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一开始就从具体的实验中归纳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教材从生活中提炼出两个探究活动,还安排了三项基本实验操作,我们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实验操作练习,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烧中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学会结论推理的方法,学会实验原理、步骤等的总结方法.通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基本操作练习,学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设计和填写实验报告.【重点】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验,并进行科学探究.教师要注意通过实验、观察、阅读、讨论、资料收集、调查访问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用丰富的语言、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实验,直观形象的各种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努力营造出一种使学生喜欢学习化学的氛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开始就出现喜欢化学科学的良好势头.教学中还要注意从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身边的化学,增强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运用的认识.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习惯,并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要有意识地提倡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让每个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精心准备实验,“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也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第一单元的教材中基本上没有安排教师演示实验,建议适当地进行一些实验操作的演示,介绍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及其主要用途,并在实验操作的规范化上提出相应要求.课题1中,教师可收集、筛选、编辑有关的媒体资料,将它们制成相应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录像等)展示给同学们观看.学生看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认识,在讨论的基础上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全班交流.交流完后,再请同学通读全文,并对本课题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课题2中,学生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实验中要进行认真全面的观察,详细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再在交流、分析、引导的基础上,学生继续完成“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课题3中,可以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实验操作可以先请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演示同学的操作情况,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可以再请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继续注意观察并及时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全体同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也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己练习,然后再请学生上台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最后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初步进行单元小结.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2课时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3课时单元复习教案1课时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1.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1.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3.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强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难点】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火柴、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烧杯(大、小号)、玻璃片、研钵(杵)、试管架、试管(六支、贴标签)、滴管、药匙、水、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flash课件、每个组的标牌.学生用的药品:胆矾(块状)、石灰石、稀盐酸、药匙、研钵(杵)、试管(一支).(学生所用药品贴标签)【学生准备】预习本课题内容.导入一:【视频展示】生活中的物质及其变化:水变成水蒸气和冰、燃料的燃烧.观看视频,了解世界由物质组成且物质在不断地变化.[设计意图]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导入二:【师述】看过《西游记》的同学一定对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羡慕不已.但是化学科学中研究的变化岂止千万,通过化学变化,“点石成金”已经不再是神话,不但能变化出自然界原有的物质,还能变化出千万种自然界没有的新物质.思路一【师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实验探究】实验1:把盛有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1所示).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玻璃片发生的现象.图1图2变化前的物质液态水变化时发生的现象试管口有水雾产生,在玻璃片上冷凝成水珠变化后的物质液态水结论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分组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生活中对水沸腾的印象比较,体会观察应准确和具体.实验2:取少量胆矾(或称蓝矾)放在研钵内(如图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变化前的物质蓝色块状的胆矾变化时发生的现象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变化后的物质蓝色粉末状的胆矾结论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实验3: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小结】实验1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和实验4由学生分组完成,其余由教师演示.教师引导学生由实验3得出两个结论:实验2中的粉末是胆矾;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新物质.[设计意图]这是教材中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不够,教师完成有危险和有技巧的操作,可以起示范作用,同时又尽可能多地给了学生动手和清楚观察物质的机会.实验1、2与生活经验联系,可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总结】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 液态的水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为液体液态的水无2 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粉碎为蓝色粉末蓝色粉末状的胆矾无3 蓝色的胆矾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4 颗粒状石灰石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合作交流】分小组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把物质的变化进行初步分类.【板书】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3.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设计意图]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提问】教师列举两个变化:水结冰、汽油燃烧,由学生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合作交流】由学生尽可能多地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生思考判断,小组讨论并交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物理变化:①水的三态变化;②胆矾研磨变成粉末;③盐溶于水变成盐水;④铁铸成锅.特征:形状和状态的变化.(2)化学变化:①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②火药爆炸;③纸燃烧;④食物发霉;⑤铁生锈等.特征:物质的燃烧,食品的腐败,金属的冶炼和锈蚀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观点,去初步判断生活、学习中物质的变化类别.【提问】上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哪些现象?【总结】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了解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进一步说明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同时强调清楚,判断物质变化的本质依据仍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思路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不断地发生变化.【讲述】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讨论交流】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描述吗?请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描述:(1)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2)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 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描述实验现象:【实验1-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2)首先观察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3)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4)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提问】实验1-1中的(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1-1中的(3)、(4)有什么共同特征?【讨论与交流】上述四个实验中哪些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总结】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以上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后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的木柴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的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二、物质的性质思路一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板书】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讲解】物质的这部分性质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或是用仪器直接测定出来的,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属于物理性质.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或测量的.(1)熔点和沸点.①熔点: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熔化,物质熔化的温度叫熔点.一般来说,固体变液体和液体变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②沸点: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气体,变为气体时的温度叫沸点.(2)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学生感知】选取身边的物质(文具、书本、衣物等),描述其主要物理性质.【展示】教师出示一小段铜丝,学生描述其物理性质.【描述】铜是一种具有紫红色光泽的金属,硬度较大,耐磨损,还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热和导电性能较好.【讲解】物质的有些性质不能直接观察到或是用仪器也不能直接测定出来,这部分性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能表现出来,我们把物质的这种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板书】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发生了有关化学变化后,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思考1】酒精易挥发,铁易生锈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呢?谁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思考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和“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这两句话分别从哪个角度对物质铁进行了描述?【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总结】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一种“能力”,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板书】三、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关系思路二【板书】二、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煤和木材中的碳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等.【提问】(1)同学们回忆一下,点燃蜡烛时有哪些现象?(点燃时,首先看到蜡烛变软,然后变成液态,再燃烧.)(2)蜡烛在熔化时生成新物质吗?我们把液态的蜡烛冷却后会怎样呢?(液态蜡烛遇冷又会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教师总结】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这种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板书】(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等.【讲解】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1)熔点和沸点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种过程叫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一般来说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2)密度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提问】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使用中我们如何区别呢?【教师总结】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样:能、易、难、会、可以等.例如:①汽油燃烧—化学变化;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②汽油挥发—物理变化;汽油易挥发—物理性质.【讨论】应用物质的性质如何区别一根铁丝和一根铜丝.【交流归纳】(1)根据二者颜色不同,银白色的为铁丝,红色的为铜丝.(2)根据二者磁性不同,能被磁铁吸引的为铁丝,另一个为铜丝.(3)根据二者导电性不同区分.(4)与酸或盐反应时,产生不同的现象.【板书】利用物质性质上的差异能产生不同的现象,从而将物质区分出来.实验1-5【实验步骤】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等.取一根小木条(或火柴)在空气中点燃,先后慢慢地分别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小结】如下表.氧气二氧化碳颜色无色无色状态气体气体气味无味无味在气体中木条的燃烧情况木条燃烧得更旺火焰熄灭【提问】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大家能归纳出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生回答】氧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能使木条燃烧得更旺(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能使火焰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三、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板书】性质用途.例如: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可用来灭火.乙醇(酒精)(可以燃烧)可作燃料.石墨(软、灰黑色)可制铅笔芯.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变化的根本特征(区别的依据)没有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伴随的现象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实例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等物质燃烧、食物变质等二者的联系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判断的依据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氧化性、还原性、活动性、稳定性、可燃性等实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等纸张燃烧,表现出纸张具有可燃性区别方法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木柴燃烧B.湿衣服晾干C.铁器生锈D.高粱酿酒解析:湿衣服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高粱酿酒,有酒精生成,铁器生锈也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2.有关化学变化的描述中,最准确的是()A.一定会发光、发热B.一定会有颜色变化C.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一定会有沉淀生成解析: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发光,例如铁生锈时不发光;化学变化时不一定会有颜色变化;化学变化时不一定有沉淀生成,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沉淀生成.故选C.3.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硬度大B.沸点高C.能燃烧D.密度大解析:物质的硬度、密度、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能燃烧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是化学性质.故选C.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3.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0页练习与应用的1题.【选做题】教材第10页练习与应用的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剩饭变馊,铁锅生锈C.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2.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了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我是紫红色固体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我会生锈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铜作导线B.铁制炊具C.黄金压成金箔D.煤炭作燃料【能力提升】4.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属于化学变化。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化学的基本特点和实验方法1.2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性质1.3 原子和分子了解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和分子的性质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1 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物质的分类2.2 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化学反应的计算2.3 物质的制取与验证学习物质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掌握物质的验证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第三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3.1 有机物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和有机物的性质3.2 糖类与脂肪了解糖类和脂肪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糖类和脂肪的分类和应用3.3 蛋白质与核酸了解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性质掌握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和应用第四章:化学与社会4.1 化学与能源了解能源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化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中的应用4.2 化学与材料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化学在材料制备和应用中的作用4.3 化学与环境保护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掌握化学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应用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5.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实验操作的安全和注意事项5.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实验方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5.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巧第六章:物质的量与粒子6.1 物质的量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学习物质的量的单位和计算方法6.2 粒子学习粒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粒子的性质和粒子的化学反应第七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7.1 化学方程式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反应类型7.2 化学计量学习化学计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八章:酸碱盐与氧化物8.1 酸碱盐的概念与性质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酸碱盐的化学反应和分类8.2 氧化物的概念与性质学习氧化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氧化物的化学反应和分类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9.1 化学反应速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9.2 化学平衡学习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调控方法第十章:有机合成与有机化合物10.1 有机合成学习有机合成的方法和原理掌握有机合成的实验操作和应用10.2 有机化合物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物质的量与粒子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应用是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计量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初中化学第1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1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1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基本分类和性质。

2. 学会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来判断其分类。

3. 能够简单描述物质的常见性质,如颜色、气味、熔点、沸点等。

二、教学内容
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颜色、气味、熔点、沸点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理解物质的基本分类和性质。

2. 难点:识别和描述物质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教辅资料。

2.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等。

3. 实验原料:水、盐、铁粉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

2. 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

3. 实验:进行不同物质的性质实验,比如硫酸和水的混合物的颜色、气味等。

4. 总结:让学生总结归纳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5. 拓展:让学生思考和探讨更多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六、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搜集关于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资料。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

注:该教案仅为参考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固体药物的取用》教案

《固体药物的取用》教案

《固体药物的取用》教案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取用固体药品的基本操作;知道药匙、镊子等常见仪器及使用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与练习,掌握取用固体药品的规范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有关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严格规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固体药品的取用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上堂课学习的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试管、药匙、烧杯、镊子、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取用固体、液体药品分别需要用到哪些仪器,并引出此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如何取用固体药品。

(二)教授新课1.块状固体及金属颗粒的取用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石灰石与金属颗粒锌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药品的状态、药品存放试剂瓶的特征、取用两种固体药品的操作步骤顺序和使用的仪器。

师生总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对于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或金属颗粒,先将其从广口瓶中取出,后将玻璃容器横向放置,把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缓缓放入容器中,再把容器慢慢的竖起来,使固体药物缓缓地滑到玻璃容器的底部,以免固体滑落过程中打破玻璃容器。

(方法一横二放三竖直,仪器:镊子)2.粉末状、小颗粒固体药品的取用多媒体展示实验员取用粉末状固体小苏打(碳酸氢钠)与小颗粒状固体食盐(氯化钠),并引导学生观察药品的状态、药品存放试剂瓶的特征、取用两种固体药品的操作步骤顺序和使用的仪器。

师生总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向试管中装入固体小颗粒或固体粉末,为了避免其沾染在仪器瓶口及仪器内壁,需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白纸折成的小纸槽,小心送往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竖直起来。

(方法一横二送三直立,仪器:药匙或纸槽)补充知识:用过的药匙、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初三化学课本单元教案【三篇】

初三化学课本单元教案【三篇】

【导语】本篇⽂章是由为您整理的初三化学课本单元教案【三篇】,仅供⼤家学习参考。

第⼀单元⾛进化学世界 ⼀、内容与分析 (⼀)内容: 药品的取⽤;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

(⼆)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实验常⽤仪器的识别、药品取⽤规则、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法。

指的是认识仪器名称、⽤途和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规则;学会药品的取⽤、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洗涤⽅法,其核⼼是药品的取⽤和物质的加热,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实验室规则、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仪器和了解药品取⽤规则。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训练,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做好规范操作的⽰范、分析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

⼆、⽬标及分析 (⼀)⽬标: 1、能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仪器; 2、知道化学实验是进⾏科学探究的重要⼿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3、学会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学会药品的取⽤、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分析: 1、“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仪器”是指看到仪器图形能写出仪器名称,同时能说出仪器的⽤途及使⽤注意事项。

2、“知道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就是能记住化学实验是进⾏科学探究的重要⼿段。

3、“学会药品的取⽤、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就是指习惯的形成及独⽴操作能⼒的形成,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进⾏物质的取⽤、药品的加热及仪器的洗涤等操作。

三、问题诊断分析 学习本课题时,同学可能会出现两种态度:⼀是对实验基本操作⽆所谓——动⼿做,不如⽤脑记;⼆是有恐惧⼼理——不敢动⼿,怕危险。

以上两种态度均不利于学习,教学时要注意纠正。

四、教学⽀持条件分析 在讲到药品的取⽤时,为了给学⽣做好⽰范,借助信息技术播放“粉末固体取⽤”、“块状固体取⽤”和“液体取⽤”三个视频。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化学实验室简介→仪器识别→药品取⽤规则→托盘天平的使⽤→连接仪器装置→固体药品取⽤→液体药品取⽤→酒精灯的使⽤⽅法→给物质加热→仪器洗涤。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书面作业,注重作业质量,要求书写工整、逻辑清晰。
2.实践作业和探究作业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3.拓展阅读和家长互动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师对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5页的练习题1、2、3,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根据课堂讲解,尝试书写两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进行平衡。
-总结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简答题形式完成。
2.实践作业:
-观察家中或学校周围的化学现象,如电池放电、铁器生锈等,记录下来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所学的化学反应原理,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欲望。在化学学科方面,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然而,由于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兴趣和动机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
-通过探讨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介绍化学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系列与化学相关的日常现象,如燃烧、腐蚀、电池工作等,引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要求学生书写几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平衡。
2.学生互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3篇】初中化学教案篇一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内容分析: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试验、观看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忙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提醒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讨论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试验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在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变化实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他们的区分没有思索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根本的熟悉。

因此本节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帮忙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局部,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试验。

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学科只有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什么是化学,但是怎样讨论、利用什么方法讨论物质并不清晰。

在毫无化学根底、从来没接触化学试验的前提下,如何正确演示试验、引导学生观看试验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

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试验第一次亲切接触,怎么进展试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试验探究的学习。

3.教学目标分析学问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分,并能运用概念推断一些易辨别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用化学学问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培育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育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4.教学重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推断5.教学设计框架教学设计流程一、物质的变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对最终原子弹的爆炸进展评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钢铁生锈、酸雨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实验演示:结合实验现象,讲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实验演示不仅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的神奇,还能引发学生的惊奇感和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钢铁生锈、酸雨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化学实验,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受化学的变化规律。
3.通过设置悬疑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化学,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本单元主要包括化学科学的起源、化学研究的内容、化学变化的实质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化学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章空气§1-1 空气【教学目的】1.介绍科学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成分,使学生了解发现空气成分的科学家。

2.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意义。

3.初步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难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用具】水槽、钟罩、燃烧匙、红磷、酒精灯、火柴、橡皮塞【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空气是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每天都在空气的氛围中生活,它是既看不到踪影也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人们长期把空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空气究竟是哪些物质组成的呢?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随着大量白烟的产生,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结论:被消耗了1/5体积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所以,在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1/5。

一、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代表1.制得氧气,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

2.发现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十九世纪末,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

二、空气的成分及质量分数:三、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止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使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空气,使空气受到污染。

大气污染从早期的英国伦敦的烟雾型发展到新型的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公害事件连绵不断。

污染的空气给人类和自然都造成很大的危害。

随着今天工业的发展,防治和控制大气污染,为人类生活提供清洁的的空气,是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来看,排放在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小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少量的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2. 掌握元素、物质与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化学现象;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3. 物质的性质及分类;4.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掌握元素、物质与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方法1. 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和讨论;2. 运用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3. 结合教材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化学的概念,探讨化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与意义。

2. 概念讲解:逐个介绍化学的定义、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3. 实验操作:针对不同物质的性质,设计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与体验。

4. 反馈讨论: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物质的性质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5. 总结回顾: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澄清疑惑。

6. 练巩固:布置相关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对概念及实验操作的理解程度;2. 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 通过讨论和题答题,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2. 实验器材:玻璃、试管、酒精灯等;3. 实验试剂:不同物质样品,例如:金属片、氯化铁溶液等。

八、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充分运用了实验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体验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重点注重概念讲解和思维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讨论,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教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启示”、“交流讨论”、“探究活动”等方式与途径,认识化学是一门造福人类的科学,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二、课时:1三、重点难点:1:知道什么是化学2: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教学要点:[要点1] 化学的作用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

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信心。

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

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

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

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

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

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

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通过趣味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魔术表演:(1)魔棒点灯: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

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碱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碱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播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录像。

3: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

(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4: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1)从日常生活中:粮食的生产、食品的保存和添加剂的生产与使用;五彩缤纷衣料的生产(化学纤维的生产和加工、染料的生产和纤维的染色等);建筑材料的生产、装饰材料的加工;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生产、交通工具所用燃料的生产、公路和铁路等建筑材料的生产等。

(2)农业生产中: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信息工业中原材料的加工等,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生产和使用等,航天工业中高能燃料的生产、材料的制造等。

(3)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总结:材料工业中各种新型材料的制造;环境保护中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保产品的生产和研制;生命科学中新型药物的合成、基因工程的研究等。

5:据研究,塑料袋几百年都不腐烂,一节电池污染一平方米的土地达几十年之久,这些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事。

有些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法令,规定垃圾分类盛放、集中回收,我国的北京市、上海市等大城市也开始这样“管理”垃圾。

你认为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垃圾是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垃圾腐败、分解过程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会污染大气;垃圾中的重金属离子、腐败产物会污染水体;垃圾能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污染;垃圾倾倒到海洋中,还会威胁水生物的生长。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中的许多物质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如可燃性垃圾可用于产生沼气、发电等,废弃金属、橡胶、塑料等可再生利用等。

垃圾的回收利用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垃圾的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

二是垃圾的回收的回收能变废为宝。

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绿色化学技术是指将绿色化学的基本观念应用于化学研究、化工制备以及化学品的利用等方面。

绿色化学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与传统的治理环境污染方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从源头上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的产生。

传统的有机反应,由于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给人类的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友好介质的绿色化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化学所杰出青年基金(B)获得者李朝军教授在设计和发展在水中和空气中进行的过渡金属介入和有机金属催化的有机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富于创新性的成果。

水作为溶剂有以下优点:价廉易得,安全可靠(不会燃烧和爆炸),而且无毒。

在有机反应中可省略反应物的保护和脱保护的合成步骤。

通过简单的相分离,即可得到产物。

某些水相有机反应还有出人意料的化学选择性,大大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在空气中进行的有机金属反应,可使小量的组合合成、大规模的制备及催化剂的回收再生变得非常简便。

水相催化的有机反应,在药物合成、精细化学品合成、石油化学品和农业化学品的合成及高聚物和塑料的合成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创新性的研究为传统上只能在惰性气体和有机溶剂中进行的有机合成反应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有识之士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号召,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国际上对此很重视。

1996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中做出杰出成就的企业和科学家。

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业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纳米科技所谓纳米科学,是人们研究纳米尺度,即100纳米至纳米这个微观范围内的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功能的科学;而纳米技术则是指在纳米科学的基础上制造新材料、研究新工艺的方法和手段。

虽然纳米科技问世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带来的冲击却是明显的。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这项新兴科学技术将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人们将凭借它进入一个奇妙的崭新世界。

一般来讲,纳米颗粒的尺寸通常不超过10个纳米。

在这个量级内,物质颗粒的大小意味着它已经很接近一个原子的大小了。

在这种状态下,物质的性能和结构的变化已经是非连续性的了。

就是说,量子效应开始发生作用。

因此,用纳米颗粒最后制成的材料与普通材料相比,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由此会产生许多完全不同的功用。

很显然,纳米科学技术是一门以物理、化学两门基础学科的微观研究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解析技术和工艺手段为前提的内容广泛的多学科综合体。

它既不是某一学科的延伸和发展,也不能说是某一工艺技术革新的产物或转化。

它是基础理论学科和当代高新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纳米科技的诞生还表明了这样一种发展态势,即在当今的科学技术领域里,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发展的结合,已经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密不可分的趋势,以至于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人们已经很难完全区分出研究和应用之间的差别。

按目前的研究状况,纳米科技一般分为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和纳米制造学、纳米光学等,这其中的每一门学科又都具有跨学科性质,是集研究与应用于一体的边缘学科与综合体系。

我国化学成就:1、烧瓷器;2、四大发明中的造纸、制火药;3、商代制造青铜器;4、春秋战国时期会冶铁炼钢;5、1965年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随堂练习: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A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B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2.下面四个标志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3.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A.无机材料透气 B。

特殊钢板耐高温C.纳米碳板熔点高 D.有机高分子材料绝热4.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工具的科学家是()A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B 瑞典化学舍勒C 美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D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课后小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