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遗传和性连锁规律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连锁遗传规律和性连锁参考答案

第四章 连锁遗传规律和性连锁参考答案

第四章连锁遗传规律和性连锁1.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答: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或等于交换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交换值的幅度经常变动在0~50%之间。

交换值越接近0%,说明连锁强度越大,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少。

当交换值越接近50%,连锁强度越小,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多。

由于交换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通常以这个数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或称遗传距离。

交换值越大,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远;交换值越小,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近。

2.试述连锁遗传与独立遗传的表现特征及细胞学基础。

答:① 独立遗传的表现特征:如两对相对性状表现独立遗传且无互作,那么将两对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其F1表现其亲本的显性性状,F1自交F2产生四种类型:亲本型:重组型:重组型:亲本型,其比例分别为9:3:3:1。

如将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其测交后代的四种类型比例应为1:1:1:1。

如为n对独立基因,则F2表现型比例为(3:1)n的展开。

独立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是:控制两对或n对性状的两对或n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

②连锁遗传的表现特征:如两对相对性状表现不完全连锁,那么将两对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其F1表现其亲本的显性性状,F1自交F2产生四种类型:亲本型、重组型、重组型、亲本型,但其比例不符合9:3:3:1,而是亲本型组合的实际数多于该比例的理论数,重组型组合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如将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其测交后代形成的四种配子的比例也不符合1:1:1:1,而是两种亲型配子多,且数目大致相等,两种重组型配子少,且数目也大致相等。

连锁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形成两个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各对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对应区段间会发生交换,由于发生交换而引起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从而打破原有的连锁关系,出现新的重组类型。

连锁遗传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遗传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遗传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遗传定律是指在遗传学中描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遗传关系的规律。

这个定律是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于1911年首次提出的。

在连锁遗传定律中,有几个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
1. 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由DNA分子组成。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如外貌、性状等。

2. 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它携带了基因,并且在细胞分裂时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3. 连锁,连锁是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关联。

当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它们往往会一起遗传给后代,因为染色体在遗传过程中很少发生重组。

4. 交叉互换,交叉互换是指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互
换事件。

它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基因组合。

根据连锁遗传定律,如果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并且它
们之间的距离较近,那么它们很可能会一起遗传给下一代,而不会
发生分离。

然而,如果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较远,它们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它们的组合重新排列。

通过研究连锁遗传定律,科学家可以推断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相对位置,并了解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关系。

这对于理解遗传疾病、进化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家畜遗传育种:2_4连锁交换规律

家畜遗传育种:2_4连锁交换规律

亲代 女性正常 XBXB
配子
XB
子代
XBXb
女性携带者
1
男性色盲
×
XbY
Xb
Y
XBY
男性正常

1
男性 的色盲 基因只 能传给 女儿, 不能传 给儿子
伴性遗传
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后的遗传现象
亲代 女性携带者 XBXb
配子 XB
Xb
男性正常
×
XBY
XB
Y
男孩 的色盲 基因只 能来自 于母亲
子代 XBXB
是___1_/_2___。
再见
交换值与遗传距离、连锁强度的关系
交换值 大 小
遗传距离 大

连锁强度 小

返回
二、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性染色体类型与性别决定 性别的分化 伴性遗传 从性遗传与限性遗传
性 • XY型: 雌:XX; 雄:XY

雄性有两个异型性染色体
色 体 类
人类,哺乳动物(牛、猪、羊) • ZW型:雌:ZW; 雄: ZZ
互 换 的 细 胞 学 基 础
➢重组型配子的比例
1、双杂合体F1所产生的四种配子的比例并不相等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性母细胞都发生两对基因间的 交换。
两种亲本型配子数是相等,>50% 两种重组型配子数相等,<50% 2、重组型配子比例是发生交与遗传距离
从性遗传的实质: 由于性别的差异,雌雄个体分泌的雌、雄性
激素水平不同,性状发育受性激素的影响在两性 间表现出差异。
绵羊角的从性遗传 • 人的秃头性状也表现属从性遗传现象
限性性状的遗传
❖ 限性性状:指只在某一种性别表现的性状, 控制此类性状的基因多数位于常染色体上, 也有少部分位于性染色体上。限性性状有单 基因控制的单位性状,如单睾、隐睾;也有 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如泌乳量、产仔数、 产蛋性状等。

遗传学三个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

遗传学三个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

遗传学三个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
遗传规律有三大规律,分别是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连锁、交换定律。

第一规律,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活动的,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第二规律,是自由组合定律,就是当具有两对或者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在此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第三个定律,就是连锁与互换定律,连锁与互换定律是指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成为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定律的发现,证实了染色体是控制性状遗传基因的载体,通过交换的测定,进一步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距离的顺序,呈直线排列。

连锁交换与性连锁

连锁交换与性连锁
内环境:自由马丁牛,牝鸡司晨 外环境:后螠,线虫,蛙类,龟类,黄瓜刺
“自由马丁”牛是一种象雄牛的雌牛。
是因为牛一般是怀单胎的,但有时也可以怀双胎。 如怀双胎,并且性别不同的话,则生下的♀犊往往 是不育的,是两性畸形,称为“自由马丁”牛。 外部生殖器象正常♀性,但性腺很像睾丸
• “牝鸡司晨”现象
• 性逆转在人类也偶有发生。 • 清朝名著《广阳杂记》曾有记载,女→男,退婚。 • 北京市大兴县发现女孩→男孩。 • 1989年《澳门日报》江苏省凌城镇方庄村,一对昔日的
• XXY型(2n=47):克氏 (Klinefelter’s)综合 症。 –性别为男性,身材高 大,第二性征类似女 性,一般智力低下, 睾丸发育不全、无生 育能力。
• XYY型(2n=47): –性别为男性,智力稍差( 也有智力高于一般人的) 、较粗野、进攻性强, 有生育能力。
二、 性连锁(sex linkage)
即: F2雌均为红眼,雄的 1/2红眼,1/2白眼
摩尔根提出假设: 控制白眼基因w是隐性,且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
有这一基因的等位基因
突变型: 白眼 XwY ♂
野生型:红眼 X+X+ ♀ 显性
表示方法:
XwXw (白眼♀)
X+Xw (红眼♀)
X+Y (红 眼♂)
Y
X
w
YX
正交: 红眼♀(X+X+) × 白眼♂(XwY)
➢ ♂ AA+ZZ 同配子型 ♀ AA+ZW 异配子型
➢ 这种性别决定方式见于: 鳞翅目(蛾、蚕、蝶类)昆虫 某些两栖类 爬行类和鸟类等
家蚕的性别决定
➢家蚕 2n =56,n=28。 ➢♀性产生两种配子:27A+Z

第四章 连锁遗传规律

第四章 连锁遗传规律

第一节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最早是由Bateson等于1906在香豌豆的两对性状杂交试验中首先发现的。

●Bateson等的香豌豆实验实验一:P 紫花、长花粉粒× 红花、圆花粉粒PPLL ↓ ppllF紫花、长花粉粒1PpLl↓ ⊗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F2P_L_ P_ll ppL_ ppll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按9:3:3:1推算的理论数 3910.5 1303.5 1303.5 434.5 6952 从上图看出,F2代也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二种新组合的表现型比理论推算少得多,即象亲本组合的实际数偏多,而重新组合的实际数偏少。

实验二:P 紫花、圆花粉粒× 红花、长花粉粒PPll ↓ ppLLF紫花、长花粉粒1PpLl↓⊗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F2P_L_ P_ll ppL_ ppll实际个体数 226 95 97 1 419按9:3:3:1推算的理论数235.8 78.5 78.5 26.2 419 这二个试验的结果都不能用独立分配规律来解释。

●连锁遗传的定义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状性,F中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2为连锁遗传。

(图4-1)●相引相(coupling phase)和相斥相(repulsion phase)○相引相:甲乙二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相引相。

○相斥相:甲显性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乙显和甲隐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

虽然也表现4种表型,但不符合9:3:3:1比例,亲本组合的偏多重新F2组合的偏少。

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例果蝇杂交实验:首先获得纯种作亲本♂灰身残翅×黑身长翅♀BBvv bbVV↓♂灰长×黑翅BbVv bbvv↓侧交灰残:黑长=1:1♀灰长×黑长↓侧交灰残黑长黑残灰长41.5% 41.5% 8.5% 8.5%问题1.为什么侧交后代比例是如此?作♂或♀侧交后代不一样?2.为何F1中常常有连上述的实验结果表明: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2个性状,在F2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即为——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规律

连锁遗传规律

浙江大学农学院
遗传学第4章
29
交换值(重组率): 指重新组合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交换值(%)=(重新组合配子数/总配子数)×100
浙江大学农学院
遗传学第4章
30
一、测交法:
浙江大学农学院
遗传学第4章
31
上例玉米测交: 相引组 交换值为3.6%,两种重组配子各1.8 %; 相斥组 交换值为2.99%,两种重组配子各1.5 %。
浙江大学农学院
遗传学第4章
37
四、影响交换值的因子:
浙江大学农学院
遗传学第4章
38
1.性别:雄果蝇、雌蚕根本不发生交换; 2.温度:家蚕第二对染色体上PS-Y(PS黑斑、Y幼虫黄血)
饲养温度(℃) 30 28 26 23 19 交换值(%) 21.48 22.34 23.55 24.98 25.86 3.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部位: 离着丝点越近,其交换值越小,着丝点不发生交换。 4.其它:年龄、染色体畸变等也会影响交换值。 • 由于交换值具有相对稳定性,常以该数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 相对距离——遗传距离。 例如:3.6%即可称为3.6个遗传单位 • 遗传单位值愈大,两基因间距离愈远,愈易交换; 遗传单位值愈小,两基因间距离愈近,愈难交换。
第五节 基因定位与 连锁遗传图
浙江大学农学院
遗传学第4章
40
一、基因定位:
浙江大学农学院
遗传学第4章
24
二、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
浙江大学农学院
遗传学第4章
25
1.交换:成对染色体间基因的互换。
2.交换的过程:杂种减数分裂时期(前期I的粗线期)。
3.根据染色体细胞学行为和基因位置上的变化关系 可以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连锁遗传和性连锁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一) 名词解释:1. 2. 率。

3. 4. 5. 6. 7. 8. 9.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符合系数:指理论交换值与实际交换值的比值,符合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

换与重组。

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干扰(interference):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并绘制成图的连锁群(linkagegroup) :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叫做连锁遗传图。

性连锁(sexlinkage) :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又称伴性遗传(sex-linkedinheritance) 。

10. 常染色体(autosome):性染色体以外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同配性别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12. 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inheritance) :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13. 交叉遗传:父亲的性状随着X 染色体传给女儿的现象。

(二) 是非题:1. 2. 3. 4. 5.14. 连锁遗传: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雄果蝇完全连锁是生物界少见的遗传现象。

这仅指X 染色体上的连锁群而言。

因为它的X 基因连锁强度与重组率成反比。

(+)11. 限性遗传(sex-limitedinheritance) :是指位于Y 染色体(XY型) 或W 染色体(ZW型) 上的染色体只有一条,所以,不会发生交换。

遗传学第四章连锁遗传定律

遗传学第四章连锁遗传定律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4) 经过染色单体节段的交换,形成四种基因组合的染色单 体
(5) 四种基因组合的染色单体,经过两次细胞分裂分配到
四个子细胞中去,以后发育成四种配子,其中两个是
亲本组合配子,两个是重新组合配子。连锁基因发生
交换有一定的频率,不交换的多(亲型的多),交换
的少(重组的少)。
c2+2cd
ppll :
d2
例题1:
香豌豆中紫花P是红花p的显性,长形花粉L是圆形花粉l 的显性,进行下面试验,计算配子比例。
第一组:
P
紫花长花粉PPLL×红花、园花粉ppll
F1
紫花、长花粉PpLl
F2 表现型
紫长
PL
个体数
4831
理论数
3910.5
(按9:3:3:1 )
紫园 P ll 390 1303.5
基因型
CcShsh Ccshsh
表现型
有色饱满 有色凹陷
实得粒数 4032
149

48.2
1.8
cSh ccShsh 无色饱满 152 1.8
csh ccshsh 无色凹陷 4035 48.2
无色凹陷 ccshsh
csh 总数
8368 100
重新组合(互换率)=149+152/8368=3.6%
利用自交法也可获得交换值。如前面的香豌豆杂交试验。
摩尔根,美国遗传学家因在 果蝇的遗传学研究中取得重 大发现获诺贝尔奖
Thomas Hunt Morgan
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一定位置,并呈直线排列。设Aa、Bb是位 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基因的行动只能听 命于染色体行为,即当配子形成时,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AB 和ab连锁基因,只能作为一个整体,随着同源染色体两个成 员的分离而进入不同配子,因此形成的配子只有两种亲型, 没有重组型出现,通过F1自交或测交,其后代个体的表现型 只 表 现 为 亲 本 组 合 , 这 种 遗 传 现 象 称 为 完 全 连 锁 ( complete linkage)。完全连锁的两对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表现,与一对基 因的表现相同。

连锁遗传定律

连锁遗传定律

连锁遗传定律连锁遗传定律是指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方式。

这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方式与常规的孟德尔遗传规律不同。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连锁遗传定律。

一、连锁假说的提出连锁假说最早是由美国生物学家托马斯·摩根在1910年左右提出的。

他通过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进行实验,发现了某些特定性状(如眼睛颜色和翅膀形态等)之间存在联系,这表明它们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连锁遗传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连锁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共同遗传给子代,这些基因被称为连锁基因。

由于它们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所以它们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距离关系,即越靠近的两个基因越容易被联合遗传。

三、连锁分离如果两个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了重组,则它们就会被分离,并且以不同的方式遗传给子代。

这种现象被称为连锁分离。

连锁分离的概率与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即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越远,发生重组的概率就越大。

四、连锁图为了更好地理解连锁基因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通常会绘制一张连锁图。

这张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每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

通过连锁图,人们可以预测不同基因之间可能发生的重组情况,并且可以更好地理解染色体上基因遗传方式。

五、连锁遗传定律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连锁遗传定律:1. 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共同遗传给子代。

2. 由于它们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所以它们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距离关系。

3. 如果两个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了重组,则它们就会被分离,并且以不同的方式遗传给子代。

4. 连锁分离的概率与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5. 通过连锁图,人们可以预测不同基因之间可能发生的重组情况,并且可以更好地理解染色体上基因遗传方式。

六、连锁遗传在人类疾病中的应用连锁遗传定律不仅对基础科学有着重要意义,还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

由于许多遗传性疾病都与染色体上特定基因的突变有关,因此通过分析这些基因在家族中的连锁关系,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的遗传方式和机制。

孟德尔第一第二定律以及遗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孟德尔第一第二定律以及遗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孟德尔第一第二定律以及遗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1. 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孟德尔的第一定律也被称为分离定律,它说明了基因在遗传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在孟德尔的实验中,他研究了豌豆的形态特征,像颜色、高矮、形状等,并发现这些特征是由基因决定的。

孟德尔通过自交实验,交配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结果发现子代表现出不同的性状,这条定律就是由此得出的。

2. 孟德尔的第二定律孟德尔的第二定律也被称为独立分配定律,它说明了两个基因分离的方式是相互独立的。

孟德尔通过交配具有不同基因型的豌豆,将双重杂合体与单基因杂合体交配,得到的子代表现出四种不同的表型,他发现这一规律适用于不同的基因。

这条定律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对表现形态的影响关系,并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遗传的连锁现象遗传的连锁现象是指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对二者的分离和结合的频率有影响。

在染色体的同一条上,基因的距离越近,它们的连锁就越紧密。

然而在杂交过程中,一些特异性并不遵循这个规律,它们的位置变化较小,相对位置不重要,因而与其它基因的组合也不受限制。

遗传学家通过研究交配实验得出了不同基因的连锁性质图谱,应用到很多遗传致病疾病的研究中,为临床遗传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4. 遗传的互换现象遗传互换现象是指在染色体复制时,两个基因附着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些基因可能会发生断裂和互换,从而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这种现象是染色体重组的重要原因之一,它能够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和组合,增加了基因多样性和遗传的可塑性。

最后,可以看出,孟德尔的第一第二定律和遗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都对遗传学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们的应用不仅能够解释不同种群或亲缘关系中的遗传模式,同时在医学、生物工程和种子加工等领域中与基因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连锁遗传规律(定位、作图、真菌连锁、性别决定、染色体

连锁遗传规律(定位、作图、真菌连锁、性别决定、染色体

连锁遗传规律•连锁与交换规律•基因定位和遗传学图•链孢霉的连锁、互换和基因定位•性别决定•人类性别异常•伴性遗传、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粗糙链孢菌(Neurospora crassa)粗糙链孢菌的特点:⒈子囊孢子是单倍体,表型直接反映基因型。

⒉一次只分析一个减数分裂产物。

⒊体积小,易繁殖,易于培养。

⒋可进行有性生殖,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类似于高等生物。

粗糙链孢酶的生活史:顺序四分子分析及其特点减数分裂产生4个孢子,按一定顺序排列在子囊内,叫顺序四分孢子或顺序四分子,对其进行分析叫顺序四分子分析。

特点:①一个顺序四分子是一个合子一次减数分裂的产物,它不和其它合子的减数分裂产物相混合,因此能够对合子进行单个的分析。

②顺序四分子中的四分孢子来源清楚。

③链孢霉是单倍体,无显隐性之分,不管显性还是隐性都能表现,表现型就代表基因型。

着丝粒作图(centromere mapping)利用四分子分析法,测定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

将着丝粒作为一个位点(locus)来计算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

链孢霉的野生型又称为原养型(prototroph),子囊孢子按时成熟呈黑色。

营养缺陷型(auxotroph),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成熟较慢,子囊孢子呈灰白色。

Prototrophauxotroph测定营养缺陷型的方法:重组值=(交换型子囊数/交换+非交换型子囊数)×100% × 1/2例:++++---- 105----++++ 129++--++-- 9--++--++ 5++----++ 10--++++-- 16重组值=(9+5+10+16/9+5+10+16+105+129)×100% ×1/2=7.3%Lys 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是7.3cM 。

1/2的含义:在子囊孢子发生交换时,每发生一个交叉,一个子囊中有半数孢子发生重组。

配子数与子囊数性染色体决定型-XY型果蝇:2n=8 人类:雌性:AA(44)+XX(2)雄性:AA(44)+XY(2)性染色体决定型-XY型果蝇、鼠、牛、羊、人等属于这一类型。

04-第四章 连锁与交换

04-第四章 连锁与交换

5991
1488 2542 739 717 2616
如何判断三个基因间的顺序?

C与Sh之间的交换值=3.6% Wx与Sh之间的交换值=20%
23.6 20
20 3.6
Sh C Wx 16.4 C
3.6
ShΒιβλιοθήκη WxC与Wx之间的交换值=22%,与23.6%比较接近。
两点测验的缺点

过程比较繁琐,三次杂交,三次测交 没有考虑基因之间可能发生的双交换
还必须对BC作两点测验
用两点测验法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相对位置需要三次杂交和三次测交

已知玉米籽粒

有色(C)对无色(c)为显性 饱满(Sh)对凹陷(sh)为显性 非糯性(Wx)对糯性为显性



为确定这三对基因是否连锁,分别进行三个实验 CCShSh与ccshsh杂交,F1与ccshsh测交,判断C和Sh是否连锁 wxwxShSh与WxWxshsh杂交,F1与wxwxshsh测交,判断Wx与Sh
2. 三点测验(常用方法)
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同时 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分析步骤
1. 首先判断三对基因是否连锁

如果三对基因独立, 则 Ft 8种表型 = 1:1:1:1:1:1:1:1

如果两对连锁+一对独立,则 Ft 8种表型 = 4 多: 4 少

如果三对基因不完全连锁,则 Ft 8种表型 = 2最多: 2较少: 2较少: 2最少
在很短的交换染色体片段上,交换值即重组率;
在较大的染色体区段内,由于双交换或多交换经 常发生,重组率低于交换值。
• Inter-chromosome recombination •染色体间重组

遗传学习题 第四章连锁遗传与性连锁

遗传学习题 第四章连锁遗传与性连锁

第三章连锁遗传与性连锁一、名词解释:连锁遗传三点测交基因定位符合系数干扰遗传图连锁群性反转性指数补偿效应交叉遗传伴性遗传从性遗传限性遗传二、填空题:1.从遗传规律考虑,基因重组途径可有和。

2.在同一个连锁群内任意两个基因之间交换值与这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有关,两个基因间距离越大,其交换值也就愈;反之,距离越小,则其交换值也就愈,但最大不会超过,最小不会小于。

3. 根据连锁遗传现象,可知某两对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数,恰恰是交换配子的百分数的。

4. 符合系数变动于0-1之间,当符合系数为1时,表示;当符合系数为0时,表示。

5. 某二倍体植物,其A/a B/b E/e三个基因位点的连锁关系如下:a b e0 20 50现有一基因型为Abe/aBE的植株,假定无干扰存在,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基因型abe/abe的植株比例应该是。

6. 番茄中,桃皮果对光皮果为显性,圆形果对长形果为显性。

用双隐性个体与双杂合个体测交得到下列结果,光皮圆果24、光皮长果246、桃皮圆果266、桃皮长果24。

a、杂合体亲本的基因连锁是相引还是相斥?。

b、这两个基因的交换率为。

7. 兔子的花斑基因对白色是显性,短毛对长毛是显性,一个花斑短毛兔纯种与长毛白色兔纯种杂交,F1与长毛白色兔回交,产生26只花斑长毛兔、144只长毛白色兔、157只花斑短毛兔和23只白色短毛兔,这两对基因间的重组值为。

8.影响性别决定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方面9.母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而变成公鸡。

如令这性反转形成的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预期其子代中两性的基因为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无Z染色体的卵不能孵化)。

10.性染色体有雄性异配子型的,它们的雄性个体包括_______型和_______型;性染色体也有雌性异配子型的,它们的雌性个体包括____型和___型。

11.人类的色盲遗传是_________,调查结果表明,患色盲症的_____性比___性多。

连锁遗传规律

连锁遗传规律

连锁遗传规律连锁遗传规律指的是一种生物的性状很多,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自然也很多,而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有限,必然有许多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这就会引起连锁遗传的问题。

连锁遗传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例如使玉米子粒糊粉层成为有色的基因C为无色基因c的显性,使子粒胚乳饱满发育的基因Sh为凹陷不饱满基因sh的显性。

将使有色、饱满的(CCShSh)与无色、凹陷的(ccshsh)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CcShsh)再与无色、凹陷(ccshsh)的亲本回交(测交),产生8368粒测交子粒(它们虽然长在F1果穗上,但实际上已是测交子代Ft),其中有4032粒是有色、饱满的,4035粒是无色、凹陷的,两者分别与双亲的子粒性状相似;另有149粒是有色、凹陷的,152粒是无色、饱满的,两者都属于双亲子粒性状的重组型。

所以F1测交产生的亲型测交子代为【(4032+4035)/8368】×100=96.4%,重组型测交子代为【(149+152)/8368】×100=3.6%。

出现以上杂交和测交结果的机制是:①测交后代中亲型出现的频率多达96.4%,说明亲本之一的C与Sh在从亲代对测交子代的传递过程中有伴随不分的趋势,亲本之二的c和sh也表现同样的趋势。

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在于C-c和Sh-sh两对基因是在1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上;前一亲本的基因型为CCShSh,后一亲本的基因型为ccshsh,因而F1的基因型为CcShsh。

照理,F1要产生CSh 和csh两种亲型配子,它们与测交亲本的csh配子受精结合,会出现和两种与双亲表型一样的测交子代。

①测交后代中出现3.6%的重组型个体,是因为F1的少数孢母细胞在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这对染色体在C-c和Sh-sh之间发生了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从而产生Csh和cSH两种重组型配子,它们与测交亲本的csh配子受精结合,产生和两种重组型测交子代。

动物遗传的三大定律包括

动物遗传的三大定律包括

动物遗传的三大定律包括
在遗传学领域,研究动物遗传的三大定律对于理解动物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这三大定律分别是孟德尔遗传定律、性连锁遗传定律和独立配对定律。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又称为孟德尔法则,是由奥地利的修道士孟德尔在十九世纪中
期提出的。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的杂交实验发现了两个重要定律。

第一定律是单因素分离定律,说明每一对无关基因在结合交配过程中独立地传递给子代。

第二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不同的因子在子代中以自由组合的方式重新排列。

二、性连锁遗传定律
性连锁遗传定律又称为染色体连锁遗传,是指一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因
此它们的遗传就会有联锁效应,即这些基因会一起遗传给后代。

性连锁遗传定律揭示了某些特征的遗传方式具有性别相关性,并为解释性别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独立配对定律
独立配对定律是指在杂合体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其对生殖细胞的分离
和再组合是相互独立的。

这意味着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独立地组合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殖细胞。

这种基因的独立排列和分离再组合现象,为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解释。

综上所述,动物遗传的三大定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性连锁遗传定律和独立
配对定律。

这些定律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动物的遗传规律。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遗传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遗传学知识,推动动物遗传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连锁遗传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遗传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遗传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遗传定律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连锁性传递规律。

在染色体上,基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并且相邻的基因有时会一起遗传给后代,这种现象被称为连锁。

连锁遗传定律主要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等科学家在20世纪初期通过对果蝇的研究得出。

连锁遗传定律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概念和规律:
1. 染色体连锁,染色体上的基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相邻的基因有时会一起遗传给后代,形成染色体上的连锁。

这意味着,如果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它们很可能会一起遗传给后代,而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2. 交叉互换,在染色体复制和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新组合。

这个过程称为交叉互换或重组,它破坏了染色体连锁,使得原本连锁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

3. 遗传图谱,通过研究连锁基因的遗传行为,可以绘制出遗传图谱,用来描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连锁关系。

遗传图谱
可以帮助科学家推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和顺序。

4. 遗传连锁的例外,虽然连锁遗传定律成立,但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

例如,当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很远时,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使它们摆脱连锁关系。

此外,还存在着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现象,导致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以重新组合。

总结起来,连锁遗传定律是描述基因在染色体上连锁传递的规律。

它揭示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相对位置和连锁关系,为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然而,随着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也发现了连锁遗传的例外情况,使得我们对遗传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遗传学三大规律

遗传学三大规律

3.14:1
2.84:1
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
孟德把F1代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而把F1不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通过F1自交,在F2群体中,既出现显性性状的 个体,又出现隐性性状的个体;这种现象称 为性状分离。 一对性状的分离现象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 F1表现显性性状,F2发生性状分离,显性与 隐性之比接近于3:1。
5.萝卜块根有长形、圆形和椭圆形的,各 种类型的杂交产生以下结果: (1)长形×椭圆形一159长形,158椭圆 形; (2)椭圆形×圆形一203椭圆形,199圆 形; (3)长形×圆形一 176椭圆形; (4)椭圆形×椭圆形一121长形:242椭 圆形:119圆形。 试根据上述结果综合考虑,确定萝卜长 形,圆形和椭圆形的显隐性关系。
二独立分配规律二独立分配规律一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在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分在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分离规律基础上离规律基础上孟德尔继续研究孟德尔继续研究两对和多对因子杂交的遗传规两对和多对因子杂交的遗传规律律提出独立分配规律提出独立分配规律也称自由组合定律
第二章 遗传学三大规律
一、分离规律
紫 茉 莉
紫 茉 莉
不 完 全 显 性
2)共显性:是指双亲性状 同时在个体上表现出来。
人类MN血型的遗传பைடு நூலகம்
3)显隐性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生物性状的发育决定于基因型,一 般情况下,性状表现不受环境条件 的影响。但生物是不能脱离环境而 生存的,有时性状的表现受到环境 条件的影响而表现不同。
金 鱼 草
对互补作用的解释
2、积加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 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则 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基础四 连锁遗传(连锁与交换)规律

基础四 连锁遗传(连锁与交换)规律

二、利用性状的相关性提高育种的选择效果 连锁遗传的性状有时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根据其 相关性进行后代选择,会大大提高选择的效果。例 如小麦抗感锈病基因与抗黑穗病基因是紧密连锁的 ,只要选择选择抗锈病的优良单株,也就同时选得 了抗黑穗病的植株,从而一举两得。
模块四 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一、性别决定 动物和植物都有性别差异,特别是高等动物,雌雄之 间的差异非常明显,且雌、雄个体比例接近1:1。 高等植物中既有雌雄异株的,也有雌雄同株或同花的 。动物中绝大部分都是雌雄异体的,那么,性别是如 何决定的呢?动植物的雌雄性别与遗传变异有密切联 系。决定雌雄性别的机制有多种,其中以性染色体决 定性别最为普遍。
百分率。 计算公式 交换值(%)=重组型的配子数/总配子数×100%
二 交换值的测定方法
要用交换值公式估算交换值,首先要知道重组型 配子数,测定重组型的配子数的方法有两种: (一)测交法。主要用于异花授粉作物(如玉米)。 即用F1与隐性纯合体交配,然后将重组型的植株数除 以总数即得。
图4-4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
模块三 连锁遗传的应用
一、提高育种工作的预见性 杂交育种是新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杂交育种利用 的就是基因重组,但在实际育种工作中,有些基因 控制的性状常表现连锁遗传,这就要看交换值,如 果交换值大,重组型出现的机会就大,选育出优良 重组新品种的几率就大,反之,成功的机会就小。 因此,在杂交育种时一定要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弄 清楚有关性质是独立遗传还是连锁遗传,如果是连 锁遗传,就要考虑其连锁强度,并合理确定后代群 体的大小。
(二)动物的性别决定
性别决定方式有以下四种: l.XY型 也叫雄异配型(雄杂型)。 这一类型在生物界较为普遍。属于这一类的有哺乳动 物,多数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雌雄异株植物。 以X和Y代表性染色体的两条异形染色体,以A表示常 染色体。例如,果蝇共有4对染色体(Zn=8),其中一对 为性染色体,三对为常染色体(3AA)。雄性个体的染色 体组成为3AA十XY;雌性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3AA十XY 。果蝇的X染色体较小,为棒形;Y染色体较大为j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亲交本试组验合=(4032+4035)/86368 ×100%=96.4% ○相重引新相组(合玉=(1米49+籽15粒2)/遗83传68 )×100%=3.6%
结P 论C:FS1h不:Cs同h:有Cc类SCh色:型Scs、hh配S=饱4h子8.满2的:↓1×.比8:无1例.8c色:c4s8、h.2s≠凹h1陷:1:1:1 测交 说明两对非F等1有位色基、因饱不满是独立分配的无,而色常、常凹是陷
一、性 状连锁 遗传现 象的发 现
一、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
●性状连锁遗传最早是由 Bateson等于1906在香豌豆两对 性状杂交试验中发现的。
●Bateson等的香豌豆实验
实验一
P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PPLL ↓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F2
紫、长 紫紫、、圆圆 红红、、长长 红、圆
第五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规律
第一节 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 第二节 连锁遗传的解释 第三节 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理 第四节 交换值及其测定 第五节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第六节 真菌类的连锁和交换 第七节 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 第八节 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第一节 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
一、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
第一节 性状连 锁遗传 的表现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总数
P_L_ P_ll ppL_ ppll
实际个体数 226 95 97
1 419
按9:3:3:1推 算的理论数 235.8 78.5 78.5
26.2 419
第一节 性状连 锁遗传 的表现
一、性 状连锁 遗传现 象的发 现
●连锁遗传的定义 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F2中常有
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为连锁遗传。
●相引相(coupling phase)和相斥相(repulsion
phase) ○相引相:甲乙二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 传,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 组合,称相引相。 ○相斥相:甲显性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 遗传,乙显和甲隐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第三节 连锁和 交换的 遗传机 理
一、完 全连锁 和不完 全连锁
二、交 换与不 完全连 锁的形 成
–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F1自交或测交,其后代个体的表现
型只表现为亲本组合的类型。完全连锁,
后代的表现与一对基因的遗传很近似,
即自交结果为3:1分离, 测交结果为1:1
1.8 48.2
亲本组合=(4032+4035)/8368 ×100%=96.4% 重新组合=(149+152)/8368 ×100%=3.6%
结论:
F1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
CSh:Csh:cSh:csh=48.2:1.8:1.8:48.2≠1:1:1:1
说明两对非等位基因不是独立分配的,而 常常是连系在一起遗传, 导致亲本型的配子 数偏多, 而重新组合偏少。
说明两对非等位基因不是独立分配的,而常常 是连系在一起遗传, 导致亲本型的配子数偏多, 而重新组合偏少。
• ●重组率(percentage of recombination)
• 重组型的配子百分数称为重组率。
当两对基因为连锁遗传时,其重组率总是 小于50%。
第三节 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理 一、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二、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
说明两个单位性状的综合分离不符合独立分配 规律,但每个单位性状而言,仍是受分离规律支 配的。
二、测交计算配子的百分数
●独立分配遗传的前提
独立分配遗传的前提是F1个体形成的不同 配子比例相同。对于2对性状而言,F1产生 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
如果不是这样,F2就不可能获得原来的理论 比例。由此可以推论,在连锁遗传中,F1形成多 种的配子不相等。
称为相斥相。
第二节 连锁遗传的解释
一、性状分解单独分析 二、测交计算配子的百分数
一、性状分解单独分析
:第一个试验:
紫花:红花=(4831+390):(1338+393)=5221:17313:1 长花粉:圆=(4831+393):(1338+390)=5224 17283:1 第二个试验: 紫花:红花=(226+95):(97+1)=321:983:1 长花粉:圆花粉=(226+97):(95+1)=323:963:1
连系在一起遗传, 导致C亲cS本hs型h 的配×子数偏多c,cs而hs重h 新组合偏少。
配子 测交子代(F1)
实得粒数
CSh
Csh
CcShsh Ccshsh
有色、饱满 有、凹
4032
149
cSh
csh
csh
ccShsh ccshsh
无、饱 无色、凹陷
152 4035
总数 8368
百分比%
48.2
1.8
第三节 连锁和 交换的 遗传机 理
一、完 全连锁 和不完 全连锁
二、交 换与不 完全连 锁的形 成
一、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连锁的本质 Bateson发现连锁遗传现象不久,
Morgan用果蝇为材料,证明具有 连锁关系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生物的基 因有成千上万,而染色体只有几十条, 所以一条染色体必须载荷许多基因。
43785
百分比%
1.5
48.5 48.5 1.5
亲本组合=(21379+21096)/43785 ×100%=97.01% 重新组合=(638+672)/43785 ×100%=2.99% 结论:
F1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
Csh:CSh:csh:cSh=48.5:1.5:1.5:48.5≠1:1:1:1
P_L_ PP__llll ppppLL__ ppll
实际个体数 4831 339900 339933 1338
按9:3:3:1推 算的理论数 3910.5 1303.5 1303.5 434.5
总数
6952 6952
实验二
P
紫花、圆花粉粒× 红花、长花粉粒
PPll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相斥相
P 测交
有色、凹陷 × 无色、饱满 CCshsh ↓ ccShSh
F1有、饱 CcShsh ×
无、凹 ccshsh
配子 测交子代(F1)
实得粒数
CSh CcShsh 有、饱
638
Csh
cSh
csh csh
Ccshsh ccShsh ccshsh 有、凹 无、饱 无、凹
总数
21379 21096 6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